檢視 拉脫維亞 的原始碼
←
拉脫維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html><div class="floatright"><iframe src="https://www.google.com/maps/embed?pb=!1m18!1m12!1m3!1d1116267.0985037559!2d23.484870140176824!3d56.87665637500926!2m3!1f0!2f0!3f0!3m2!1i1024!2i768!4f13.1!3m3!1m2!1s0x46e930677b8a9afd%3A0xcfcd68f2fc10!2z5ouJ6ISr57at5Lqe!5e0!3m2!1szh-TW!2stw!4v1448499533015" width="600" height="450" frameborder="0" styl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div></html>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Letvia)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古拉脫維亞部族的祖先拉特加爾人、謝勒人、澤姆加爾人、庫爾希人、塞米加爾人和塞爾人等,就從南方移居到現在的拉脫維亞土地上,並逐步向北移動,且不斷排擠和同化了住在維德澤姆和庫爾澤姆地 區的愛沙尼亞人和立陶宛人的祖先。 ==曾被日耳曼人統治== 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拉脫維亞人就開始廣泛使用鐵器,推廣種植業、畜牧業和各種手工業,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他們還用琥珀和羅馬人進行貿易,並以海盜而著稱,但仍過著封閉孤立的生活,直到一一○八年來自不萊梅的主教引進基督教為止。到了十二世紀後半葉,隨著社會生 產力的提高,拉脫維亞進入了封建社會,境內先後出現了科克涅謝、耶爾什卡和塔拉瓦等三個封建公國。 進入十三世紀○,日耳曼的基督教傳教士跟隨他們的商人來到拉脫維亞。阿爾貝特主教於一二○一年建立了翌里加城,翌年又建立了聖劍騎士團,這個強大的軍事組織用刀劍把十字架強加在拉脫維亞人的頭上,塞米加爾人和庫爾希人曾與聖劍騎士團展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軍事對抗。 一二三六年,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組成聯軍,在施亞烏里亞伊戰役中擊敗了聖劍騎士團,並且最終在一二九○年征服了拉脫維亞全境。此○,拉脫維亞加入了漢撒同盟。在日耳曼人統治的三百多年間,拉脫維亞人被降為農民,像早期農奴那樣被束縛在土地上,沒有人身自由,日耳曼貴族則 擁有大片土地和統治權,結困引起拉脫維亞人的反抗。 一五五八年,沙皇伊凡四世為了爭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發動了一場長達二十四年的立沃尼亞戰爭。當時,立沃尼亞騎士團已經無力與俄國相抗衡。一五六一年,立沃尼亞騎士團因主力部隊被殲,被迫和波蘭國王西格蒙德,二世(Sigismund II)在立陶首都維爾○斯簽訂條約,條約規 定波蘭和立陶宛對俄國宣戰,但立沃尼亞則被波蘭,立陶宛、瑞典和丹麥○瓜分。按照這個條約的規定,拉脫維亞東部地區歸屬波蘭和立陶宛,西部地區建立庫爾蘭(Courland)大公國,由立沃尼亞騎士團最後一任團長格克特列爾達任大公,這個公國承認波蘭國王的宗主權,但擁有自治權 。 一五七五年,俄軍利用波蘭政局不穩,大舉進敢波羅的海沿岸,除里加外,境內全部地區都被俄軍佔領。一五七九年八月,波蘭國王巴托雷率軍攻入俄國腹地;一五八三年八月,俄國被迫和瑞典在普柳薩河畔簽訂了停戰協定,放棄了對拉脫維亞的統治權。 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拉脫維亞深受宗教改革運動的衝擊,也受到波蘭、瑞典和日耳曼三種不同文化的影響。境內東部地區改信天主教,西部的庫爾蘭公國主要信仰基督教路德宗。宗教書籍開始用拉脫維亞文印刷出版,瑞典和日耳曼學者開始研究拉脫維亞的民歌、習俗和傳統文化 。十七世紀時,庫爾蘭公國日益富強。一六五八年,瑞典對波蘭宣戰,佔領了庫爾蘭公國,自此這個公國一厥不振。 被俄國用武力併吞 一七○○年,沙皇彼得大帝為了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和丹麥及蘿克森組成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對瑞典宣戰。同年二月,蘿克森軍隊首先包圍了里加。翌年,蘿克森軍國佔領了庫爾蘭公國。一七一○年,俄國佔領了拉脫維亞北部地區。一七二一年,俄國終於在長達二十一年的北 方戰爭中擊敗了瑞典,根據俄瑞兩國簽署的尼斯塔德和平條約,包括里加在內的拉脫維亞北部地區歸屬俄國,東部地區仍歸屬波蘭,兩部仍保持庫爾蘭公國,庫爾蘭大公的寡婦安娜‧伊凡諾夫娜成為實際統治者。沙皇彼得一世歡迎境內的日耳曼貴族後裔為俄國服務,允許他們保持特權。 一七七二年,波蘭被歐洲列強第一次瓜分時,俄國從波蘭手中奪取對拉脫維亞東部地區的統治權。一七九五年,波蘭國勢衰弱,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第三次瓜分波蘭,使波蘭從此亡國,在歐洲地圖上消失達一百二十三年之久,拉脫維亞西部的庫爾蘭公國作為波蘭的附庸,自也 難逃被瓜分的危運。拉脫維亞的全部疆土也歸俄羅斯所有,至此,三個世紀以來陸陸續續的戰爭和傾軋終於告一段落。在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拉脫維亞沒有成為國際間重大戰爭的戰場,經濟得以逐漸改善。 俄國將拉脫維亞劃分成三國行政區,北部地區和愛沙尼亞的一部分組成立沃尼亞,享有一定的自治權。庫爾蘭和拉特加爾兩省,沒有自治權。日耳曼貴族的特權得以保留。一八○四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規定,拉脫維亞地主只有在出賣土地時才能出售農奴。一八一六年,法律又授予 境內農民個人自由的權利,他們和地主的關係再不是從前的主僕關係 。農民雖然獲得人身自由,但卻沒有土地,所以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移動,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一八二二年,第一張拉脫維亞文報紙在耶爾加出版。一八五四年,在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留學的拉脫維亞學生組織了一個愛國社,大力宣傳拉脫維亞文化和民族意識。一八六二年,他們在聖彼得堡出版了一份拉脫維亞文報紙,雖然只存在三年,但它在要求民族權利上卻毫不含糊。這 個愛國社中還湧現出許多民族英雄,如克里斯亞尼斯‧巴隆斯,他編輯出版了大量的拉脫維亞民歌,詩人和記者尤里斯‧阿盧南於一八八八年出版了著名史詩「拉奇普列西斯」,這部史詩反映了拉脫維亞人民反對異族統治的鬥爭,對後來的民族文學產生了很大發展。克里斯亞尼斯‧瓦爾 德瑪爾斯和阿蒂斯‧克隆瓦爾德斯是有名的演說家,曾經組織了 一八七三年的里加歌詠節,這是拉脫維亞人在沙俄統治下所舉行的第一次民族性集會。 一八九七年,國內工業迅速發展,許多日耳曼地主將土地賣給農民。國民經濟的發展吸引了許多早期民族精英紛紛從商。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又高舉起民族旗幟,但他們的思想已經受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如詩人亞尼斯‧賴尼斯,共產黨人和民族主義者,都宣稱這些精英是屬於自己陣 營中的傑出人物。 一○九一年,社會民主義義團體遍布全國各地,這些團體最初是由俄國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所創建,後來拉脫維亞人取得了領導地位。一九○四年,這些團體的四千名代表在里加召開大會,成立了拉脫維亞社會民主工黨,他們和俄羅斯的社會民主當密切合作,反對沙皇政府。在一 九○五年的反沙皇革命中,這個黨已擁有一萬四千名黨員,並發動了多次罷工活動。 一九一五年秋,拉脫維亞的部分領土被德國軍隊佔領,在非佔領區裡,俄國軍隊中的拉脫維亞籍士兵組成了一支來復槍師團。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和十月命的爆發,也使拉脫維亞境內處於無政府狀態中,許多難民流亡到俄國各地。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非佔領區的瓦爾卡宣布成立拉 脫維亞蘇維莰政府。一九一八年二月,德軍佔領了拉脫維亞全境,推翻了蘇維莰政權。在德國佔領軍的有限度認可下,境內的民族主義者組成了一個臨時國會。同年十一月十八日,選擇了以卡爾利斯‧烏爾烏尼斯為首的臨時政府,並宣布成立拉脫維亞共和國。 一九一九年,隨著德意志帝國的崩潰,蘇聯組軍佔領了拉脫維亞東部,而潰敗的德軍則在西部地區到處打家劫舍。同年一月,拉脫維亞成立臨時蘇維,宣布一切權力歸蘇維莰。同年三月,成立拉脫維亞蘇維莰社會主義共和國。翌年,民族主義者在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下,終於將蘇維莰 軍隊和德國敗兵驅逐出境。同年八月,蘇聯正式承認拉脫維亞獨立,布爾什維克政府放棄了在拉脫維亞領土上的一切權利。 儘管拉脫維亞獲得獨立,但仍有許多拉脫維亞人留在蘇聯,特別是拉脫維亞來福槍師團,他們南征北戰,從烏克蘭到西伯利亞,戰功顯赫,是當時蘇聯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一九二二年,境內進行廣泛的土地改革,使農民擁有土地;同年二月十五日制定國家憲法。一九二八年 ,進入國會的國內政黨多達二十五個,彼此政見主張各不相同,造成內閣更達頻繁。再加上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也使國內經濟惡化,人們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領導人民改生活水準,而法西斯德國極權主義使德意志民族迅速恢復了經濟,似乎也給拉脫維亞人樹立了榜樣,再加上境內 又有許多日耳曼後裔,所以極權主義很快被接受。 一九三四年五月,首相烏爾瑪尼宣布解散國會,成立了一個極權政體,實行一黨專政,一些左翼政黨領袖被起訴,有的被暗殺。新聞自由受到嚴格限制,但沒有建立秘密警察部隊,司法仍然比較獨立、公正。一九三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和我國簽訂中拉友和條約。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蘇聯和德國簽署了英洛托夫里寡特羅甫條約,也就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約一週後,希特勒大舉入侵波蘭,掀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次月二十八日,蘇、德兩國又簽訂了邊界條約。為了在東歐劃分勢力範圍,雙方再簽署了秘密補充議定書,拉脫維 亞和立陶宛及愛沙尼亞都被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同年十二月,蘇聯和拉脫維亞簽訂互助條約,允許蘇聯在拉脫維亞領大上駐紮蘇軍,但不干涉內政。 一九四○年六月,境內的蘇軍按照史達林的旨意,推翻了以總統烏爾瑪尼斯為首的合法政府,由蘇聯駐拉脫維亞特安蘇德列伊‧雅立斯基挑選一批親蘇分子成立蘇維埃政權,並立即宣布對入境蘇軍不加入數限制。次月,在新國會選舉中,共產黨成為唯一的合法政黨。同月二十一日, 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八月五日,正式宣布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使史達林不費一兵一卒,兵不刃血地完成了併吞拉脫維亞的陰謀。 新的蘇維埃政權宣布財產國有化,解除了許多原有的社會制度,但是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德月入侵前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組織蘇維埃式的制度,但卻有時間計劃和實行放逐行動,所有重要的政治領袖,包括總統烏爾瑪尼斯和拉脫維亞部隊司令巴迪斯都神秘地失蹤了。另外,還有三萬四千 名拉脫維亞人被流放,他們大都沒有生還。 一九四一年六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不久拉脫維亞淪陷。一九四四年,蘇軍驅德國佔領軍後,拉脫維亞仍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團。境內的民族主義游擊隊奮起反抗蘇聯的佔領,他們一直戰鬥到一九四八年。截至一九五○年為止,共有二十九萬拉脫維亞人因反抗蘇聯統治而被處死 或流放,還有許多人逃亡到瑞典、美國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 由於拉脫維亞人出生率偏低,離婚率又高,因此使本族人口增長緩慢,再加上蘇聯人有計劃移居拉脫維亞境內各大城市,陰謀使拉脫維亞境蘇聯內人的數目迅速增加,擴大蘇聯人在拉脫維亞境內的影響力,並使城市非民族化。在位的拉脫維亞共黨政府的高層領導人,絕大多數都是長 期在俄羅斯境內居住的拉脫維亞人,他們往往連拉脫維亞語都不會講,而能高高在上發號司令。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拉脫維亞素來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成為當時蘇聯人口中最西方化的部分,使得拉脫維亞人感覺到自己比俄羅斯人要優越。儘管如此,拉脫維亞境內的俄羅斯化仍不斷地在增強,在一九五九年以及一九七○年的兩次人口普查中,拉脫維亞人在這個共和國中所佔的 人口比重由百分之六十二下降到百分之五十六點八,而俄羅斯人則由百分之二十六點六上升為百分之二十九點八。全國七個大城市中,有六個城市是俄羅斯人佔多數。 一九六八年五月至六月,七位拉脫維亞青年作家和文藝評論家因發表民族主義言論而受到當時的審訊。翌年四月,里加大學生普斯在市中心廣場自焚,抗議蘇聯當局對拉脫維亞人的不平等待遇。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有十名青年因前往拉脫維亞獨立時期的第一任總統亞尼斯‧恰克斯特 的墓前舉行集會,結果被當局拘捕。一九七一年二月,三個拉脫維亞青年因散發反蘇傳單而被判刑。 ==擺脫蘇聯獲得獨立== 戈巴契夫執政後的蘇聯,境內各地民族矛盾逐漸表面化。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一日,拉脫維亞文聯的藝術家們在「蘇維埃拉脫維亞報」上,發表一項要求獲得更大自主權及對外交政策獨立的決議文章,主張立即由拉脫維亞處理自己的自然資源。同年十月八日,國的內民族主義者宣布正 式成立拉脫維亞人民陣線,共有兩千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在里加舉行的成立大會。拉脫維亞作家協會主席亞尼斯‧佩捷爾斯在會上作了關於人民幹線基本原則的講話,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阿納托‧利戈爾布諾夫也出席了大會。次日,有十萬市民在里加舉行集會,表示支持人民 陣線的成立。 同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三四,蘇聯先後公布了憲法修改草案和人民代表選舉法草案,這兩個草案立即遭到波羅的海三國的反對。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舉行會議,認為憲法修正案違背了民主原則,明確要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權。次月十一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召開 會議著重討論民族問題。次日,三位蘇共政治局委員兼中央書記作為全權代表分赴波羅的海三國,梅德韋爾杰夫在拉脫維亞的高級幹部會議上進行勸說,但未能說服拉脫維亞。同月二十六日,丙時三天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非常會議在克里姆林宮閉幕,波羅的海三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在 會上相繼發言,要求擁有更的大自主權。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九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宣布境內的大地、礦藏、江河、湖泊都是拉脫維亞的國家資源。蘇聯法律必須經拉脫維亞最高權力機關批准才能在拉脫維亞生效,拉脫維亞人民有權獨立行使立法和執行司法的權力。會議還通過一項 關於經濟獨立律,強調享有主權的共和國將獨立決定經濟政策和制訂對外經濟活動的政策。 同年八月二十三日,在蘇德條約簽訂五十週年之際,波羅的海三國的人民陣線組織了大規模的示威活動,約有兩百萬人手拉手,組成一條長達六百公里的人鏈,從塔林和里加到維爾紐斯,把三個共和國的首都連接起來,示威者高唱舊國歌,高呼反蘇口號,要求脫離蘇聯。次月十三日 ,戈巴契夫會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三國領導人,要求他們維護蘇維埃聯的邦統一。同月二十日,蘇共中央全會通過了民族政策綱領,基本思想是改革民族政策,完善聯邦制,擴大各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要求打擊煽動民族不和及挑起民族衝突的分子。 同年十月二十七日,蘇聯議會通過了波羅的海三國經濟自主權法,確定在蘇聯法律範圍內,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有權掌、握利用和支配各自領土上的土地和自然資源,有權調整各個經濟部門、財政系統和銀行的金融活動。這個法律還規定,蘇聯所屬的企業和組織將根據蘇聯政府和各加 盟共和國政府間的協議移交給各 加盟共和國管轄。 次月二十三日,拉脫維亞人民代表呼吁廢除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同日,在蘇聯第二次人民代表大會上,以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雅科夫列夫為首的調波羅的查海問題○訂委員會、向大會報告調查結果時指出,蘇德條約違背了蘇聯對第三國承擔的條約義務,所以從法律上看,它從一開始 就是一個違法文件。 一九九○年二月十五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必須盡一切力量恢復拉脫維亞的國家獨立,把拉脫維亞變成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同月二十七日,恢復一九四○年前的國歌、國徽和國旗。翌日,里加市有兩萬名俄羅斯人舉行集會,反對拉脫維亞獨立。在同年三月舉行的拉脫 維亞議會選舉中,主張獨立的人民陣線獲勝。 同年五月一日,拉脫維亞公民大會宣布要恢復在一九二二年憲法基礎上的政權。同月四日,議會選舉原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主席戈爾布諾夫為總統。次日,議會正式通過關於恢復拉脫維亞共和國獨立的宣言,取消國名中的「蘇維埃社會主義」的字眼。同時也為獨立規定了一個過渡期 。 次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拉脫維亞獨立決定無效。 在爭取獨立過程中,波羅的海三國聯合行動,同月十二日,三國領導人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簽署了「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一玫與合作宣言」,決定恢復波羅的海委員會同盟,另外還簽署了「關於參加歐安會的聲明」。三國總理簽署了經濟合作協議,成立波羅的海統一市場, 實行共同貨幣和關稅,設立波羅的海特別基金。三國還就經濟發展戰略分工達成了協議,並分頭制定了電子通訊、能源和石油供應的政策。 同年六月十一日,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到挪威首都奧斯陸進行短期訪問,尋求幫助。七月底,拉脫維亞外戈德馬尼斯訪美,會見了美國總統老布希和國務卿貝克,尋求對拉脫維亞獨立活動的支持。八月二十四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表了致波羅的海三小國人民的公開信,要求把國 家的自由發展與平等參加主權國家聯盟的優越○結合起來,簽訂新的聯盟條約以便為此開闢道路。同年十二月一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三國議會舉行了第一次聯席會議,表示將拒絕簽署新聯盟條約,並就蘇軍撤出問題進行辯論,呼籲西方承認波羅的海三國。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五日,蘇聯內務部派遣特種部隊佔領了里加警官學校,沒收了學員的武器。同月二十日夜,在拉脫維亞共和國內務部和檢察院大樓前發生槍戰,蘇聯特種部隊攻佔了內務部大樓的兩層,造成數人傷亡。拉脫維亞領導人和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內務部長普戈和波羅的 海沿岸軍區司令庫茲明上將舉行緊急談判。同月二十二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了拉脫維亞總統戈爾布諾夫和拉共黨中央第一書記阿爾弗雷德‧魯比克斯,雙方強調必須採取刻不容緩的措施減緩社會對抗,在政治對話的基礎上尋求使局勢正常的化途徑。第二天,俄羅斯聯 邦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欽和波羅的海沿岸三國領導人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發表聯合聲明,指責蘇聯領導人的政策,宣稱一旦三國的主權受到威脅時,他們準備相互給予支持和援助。 同月二十九日,蘇聯內務部長普戈宣布,蘇聯所有空降部隊和三分之二特種部隊已撤波羅的出海地區。同年八月十九日,蘇聯保守派在國內攻變的失敗,也加速了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進程,整個蘇聯開始瓦解,蘇聯和加盟共和國紛紛脫離蘇聯而獨立,拉脫維亞也乘機於同月二十一日 正式宣布獨立,並通過了「關於拉脫維亞共和國國家地位」的法案。根據這項法案的規定,拉脫維亞是個獨立的民主共和國,國家主權屬於全體拉脫維亞人民,拉脫維亞的國家地位由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頒布的憲法所決定。 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發布了一項承認拉脫維亞共和國獨立的命令,指示俄羅斯外交部與拉脫維亞舉行會談,簽署一項俄拉建交協議,並敦促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和國際社會承認拉脫維亞的獨立。同年九月六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主持的國務委員會首次會議,決定承認拉脫 維亞的獨立。同月,美國宣布恢復與拉脫維亞間的外交關係,美國國務卿貝克對波羅的海三小國進行了閃電式的訪問,宣布向三國提供一千四百萬美元的財政援助。此外,美國政府還決定將拉脫維亞一九四○年加入蘇聯以前存放在美國的金融資產加以解凍,並給予拉脫維亞以最惠國的待 遇。同月十二日與中共建六,同月十六日加入國際原子能總署,同月十七日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同月有六十多個國家決定和拉脫維亞建立外交關係。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五日,拉脫維亞加入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同日與蘇聯正式建交。就在同一天,拉脫維亞國會通過了關於恢復拉脫維亞共和國公民權的決議。因為在一九四一年六月,有一萬五千名拉脫維亞人,被蘇聯內務部流放到西伯利亞,一九四六年又有二十四萬拉脫維亞人被 驅逐出境。所以,議會通過的這項決議規定,凡是在一九四○年六月十七日前具有拉脫維亞共和國國籍的人,以及他們住在境內的後裔都將成為拉脫維亞公民,而其他民族的居民要取得拉脫維亞國籍必須附加一些條件,如說拉脫維亞語的水準,必須達到議會特別法令規定的程度,還必須 放棄原有的國籍,以及必須在拉脫維亞居住滿十六年以上。僅最後一項條件,就使二十多萬人面臨拿不到拉脫維亞國籍運。同年十一月六日與我簽署經濟合作備忘錄及互設貿易代表團協議。 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二日,拉脫維亞向俄羅斯提出領土問題,要求歸還一九四五年劃歸俄羅斯管轄的阿布列納市,但俄羅斯則表示阿布列納市原屬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所以不存在歸還問題。同月二十九日,中拉兩國發表建立總領事管聯合聲明。同年二月四日,我駐里加領事館開館。 同月六日,美國副總統奎爾訪問拉脫維亞,雙方討論了提供經濟援助的可能性。 會談結束時,雙方簽署了有關和平部隊在拉脫維亞活動的協議。次日,奎爾出席了美國駐里加大使館的開館儀式。 由於拉脫維亞在歷史、語言、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和北歐關係密切,北歐國家力求通過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把波羅的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納入北歐合作範圍,突顯北歐色彩。同年三月在北歐國家的倡導下,包括拉脫維亞在內的北歐十國外長,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會議,成立環波羅 的海理事會,決定在政治、經濟、環境保護、運輸、通訊、文化、教育、旅遊和新聞等方面進行合作。同年四月,北歐理事會又在奧斯陸召開第二次波羅的海國際會議。近年來,拉脫維亞和北歐國家分別簽訂了政治、經濟、貿易及地區合作與投資保護等方面的協定。在經濟上,北歐國家 也慷慨囊,紛紛提出近期和遠期的經濟援助計劃,並視極組建波羅的海投資銀行,推動拉脫維亞加入國際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同年九月二十九日拉脫維亞加入了GATT。 一九九三年六月七日,國內舉行大選,中間偏右聯盟的拉脫維亞之路黨獲勝,由安德瑞傑夫斯出任總統。一九九四年五月九日,拉脫維亞加入歐洲聯盟為「準會員國」。同月十一日,與法簽署了國防合作協定。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與中共簽署聯合公報,同時與我中正領事關係。同年 八月三十一日,境內俄軍撤離。一九九五年二月八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為和平夥伴,同月十日加入歐洲理事會。同月二十二日與俄羅斯簽署運輸、貨運、海運等三個協定。一九九六年一月十九日,我駐拉脫維亞機構更名為「駐拉脫維亞台北代表團(Taipei Mission in the Rep ublic of Latvia)。同年七月國內舉行大選,選出烏曼尼斯(Govtis Ulmanis)為總統,由史克烈(Andris Skele)擔任總理。一九九八年一月,拉脫維亞和美國簽署了一項夥伴關係協議。一九九九年七月,國內再度舉行大選,薇拉維基費萊伯加(Vaira Vike Freiberga)女士當選為總統,成 為拉脫維亞及波羅的海三小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統。 ==採三權分立的政體== 這個國家目前所使用的憲法,是根據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制定的拉脫維亞共和國憲法加以補充和修正的。根據這部憲法規定,拉脫維亞的正式國名叫做「拉脫維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atvia),採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多黨制的民主政治制度。以紫紅、白、紫紅三色橫條 旗為國旗,以正在徐徐東升的太陽、椰子和蒼鷹圖案為國徽,國歌則是一首古老的民間祈禱曲。 總統是國家的虛位元首,由國會選舉產生,任期三年。 立法權屬於國會,採一院制,共有一百名議員,由登記的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三年,可以連選連任,議長由議員投票選舉產生。國會議員在國會中所發表的各種言論及所為的表決,有法律免責權。除非是重的大現行犯,司法機關和軍警單位堩無權對國會議員加以傳訊或拘捕。議 員在任期內,不得擔任國家權力機關的任何職務,政府每個月得向全體議員發放一筆固定的津貼。國會主要職權為制定國家的各項法令,改現行的不適宜法令,審查及通過國家預算,為人民看緊荷包。 行政權屬於部長會議,它的主席就是內閣總理,為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由總統提名經國會表決通過後正式任命,向國會負責。內閣成員除了總理外,還有外、交國防、內政、經濟、新聞和教育部組成,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經國會表決通過後正式委任,政府內閣所制定的重要政策 ,均須徵得國會的同意,並向國會負責,同時保證公權力的執行。 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全國共有艾茲克勞克萊(Aizkraukle)、阿盧克斯內(Alu-ksne)、巴爾維(Balvi) 、包斯卡(Bauska)、采西斯(Ce-sis)、陶格夫匹爾斯(Daugavpils)、多貝萊(Dobele)、古爾貝內(Gulbene) 、葉卡布皮爾斯(Je-kabpils)、葉爾加瓦(Jelgave) 、克拉斯拉瓦(Kra-sl ava)、庫爾迪加(Kulaiga) 、利耶帕亞(Liepa-ja)、林巴日(Limbazi) 、盧扎(Ludza) 、馬多納(Madona)、奧格雷(Ogre)、普雷(Preili)、雷澤克內(Re-zekne)、里加(Riga)、薩爾杜斯(Saladus) 、塔爾西(Talsi) 、圖庫姆斯(Tukums)、瓦爾卡(Valka) 、瓦爾米耶拉(Valmiera)和文茨皮 爾斯(Ventspils) 等二十六個鄉區(Rural district),以及陶格夫匹爾斯(Daugavpils)、葉爾加瓦(Jelgava) 、尤爾馬拉(Julmala) 、利耶帕亞(Liepa-ja)、雷澤克內(Re-vekne)、里加(Riga)和文茨皮爾斯(Ventspils) 等七個直轄市。 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司法獨立,不受行政干涉。法院分為最高法院、中級法院和初審法院。初審法院免責受理各類刑事和民事案件,並做出判決,被告不服可以在規定的期限內上訴中級法院,中級法院免責核查初審法院決,並做出維持原判或改判的裁決。最高法院是終審法院,最 高法院院長由總統提名,經國會表決通過後才能加以委任。 這是一個多黨制的民主國家,國內主要的政黨有民主商賈黨、拉脫維亞之路、祖國及自由黨、民族保守黨、農民聯盟、聯合黨和社會民主黨等。 ==地勢平坦湖泊眾多== 拉脫維亞的位置,在碧波萬的頃波羅的海東岸中部,地處東歐平原西部,介於東經二十度五十八分至二十度一十四分、北緯五十五度四十一分至五十八度零五分間,西瀕波羅的海,西北臨黑加灣,北與愛沙尼亞交界,東和俄羅斯為鄰,東南和白俄羅斯接壤,南與立陶宛毗連,控制著 波羅的海海上的航線,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土東西寬四百三十五公里,南北長兩百八十七公里。全國總面積約六萬四千五百八十九平方公里,約合兩方四千九百三十八平方哩,陸路邊界線總長一千八百七十四公里,海岸總長為四百九十一公里。 這個國家的地表受古代冰川侵蝕,境內大部分地區是波狀起伏的平原,並有丘陵和低地相互交替,為數眾多形狀各異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和綠的色草地,構成了風景如畫的秀麗景色。這個國家的平堩海拔不足兩百公尺,地勢是中央低,兩側高。中部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為地勢略 高的丘陵地帶,約佔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東部維德 澤姆丘陵海拔三日一十五公尺,是境內最高的山峰。平原地區有沼澤地和湖泊。 境的內大小河流都屬波羅的海水系,最長的河流是西德維納河(Western Dvina River) ,又名道格瓦河,源俄羅斯○地加里寧格勒州的瓦爾代丘陵西坡的德維涅茨湖,先向南流三百八十四公里,再向西流四百八十七公里,在別申科維奇折向西北,經向俄羅斯和拉脫維亞接壤的奧斯維 亞(Osveja)湖和德里斯維亞(Drisveja)湖;流入拉脫維亞,經列日納湖和盧巴納湖注入里加灣。這條河流在古代是波羅的海至科占庭和阿拉伯的重要貿易航道。它在拉脫維亞境內長約三百九十一公里,每年封冰期是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在陶格夫匹爾斯市附近的河段寬達三百公尺,下游 有些河段寬達七百公尺以上,河流水急岸高,有暗礁和險灘。但大型海輪可以從河口上溯十五公里抵達里加港。此外,境內主要河流還有高亞河、文塔河、利耶盧佩河等。境內還有許多湖泊,但面積都不大,最主要的湖泊是盧巴納(Lubanas) 湖和列日納湖。 這個國家的氣候正好處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地帶,因受大西洋氣流的影響,濕度大,天空多雲,每年陰天多達一百五十天至一百八十天,晴天只有三大至四十天,盛行西南風和南風,無霜期為一百五十五天。夏季涼爽,六月份平堩氣溫為攝氏十七度,最高可達三十四度 ;沿海地區冬季溫和,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二度,內陸東部地區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七度,有些地方最低氣溫可達零下四十度。丘陵地區平均雨量約八百五十公釐,平原地區年雨量約五百三十公釐。由於國大地勢平坦,水氣蒸發慢,所以一到雨季,在平原地區容易造成○災。 ==畜牧業發達資源少== 這個國家每年的農業產值為十億五千八百萬美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點五。農業勞動力為十天萬三千人,約佔全國總勞力的百分之二十一;農業耕地為一萬四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三。種植業主要是為畜牧業服務,百分之六十二的耕地用來種植 飼料作物,如燕麥和豆類等,而當地人民傳統的糧食作物黑麥和小麥僅佔百分之三十六的耕地,所以糧食無法自給。 拉脫維亞的農業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政府也很重視土壤改良工作,對境內百分之六十的沼澤地進行排水處理。主要農作物年產量為馬鈴薯二十四萬八千五百多噸、糖用甜菜三十二萬九千八百多噸、亞麻八千六百多噸、黑麥二十一萬八千多噸、小麥十八萬三千六百多噸、燕麥三 十一萬六千七百多噸、蔬菜十二萬三千八百多噸和各類水果三萬六千四百多噸。 這個國家的林業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為百分之三十八。大片森林主要分布在庫爾蘭半島北部和道格瓦河左岸,以及東北部地區。主要樹種是松樹、雲杉、白楊樹和白樺樹等。木材的年採伐量約兩百八十五萬三千多立方公尺,主要木材產品有紙、紙漿、膠合板、木製纖維板和傢 俱等。 拉脫維亞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它的年產值約二十二億五千六百萬美元,是農業產值的兩倍,約佔全年國民總產值的百分之十四。境內農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反而成為副業。現在國內共有○九十八萬六千多頭、奶牛五十四萬四千六百多頭、豬一百五十五萬八千七百多頭、羊十 六萬三千五百多隻,各類家禽八十八萬九千多隻。畜產品不但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可以出口賺取外匯。拉脫維亞每年生產牛奶一百九十七萬七千八百多噸、牛肉二十八萬五千多噸、豬肉十一萬五千多噸、羊肉三萬七千五百多噸、鶪肉八萬五千多噸和鶪蛋五十二萬六千多噸。此外 ,農村養蜂業也很盛行。 這個國家擁有較長的海岸線,沿海居民多以捕魚為生,年魚穫量約八十九萬九千多噸有大型漁業基地和大型海洋捕搭船像;內河捕魚量很少。 拉脫維亞的自然礦產資源比較貧乏,最多的資源是沼澤地中的泥炭,已探明儲量為九億噸。此外還有少量的金砂礦、白雲石、石英砂和石膏。在庫爾蘭半島發現有石油,但儲量尚未探明,無法進行開採。 工業對拉脫維亞的經濟,是重要的一環,年產值約為一百一十四億四千八百多萬美元,約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百分之七十一,各行業工人共有一百二十一萬五千人,主要工業門類都依賴工業原料的輸入。獨立前,拉脫維亞所需的石油、天然氣、煤、金屬原料和棉花等,都要由前蘇聯各 加盟共和國的供應,獨立後必須用外匯按國際價格購買,這對拉脫維亞的工業發展影響很大。儘管如此,拉脫維亞因所處的經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再加上原有工業基礎較好,並擁有大批熟練的工人和較大的產品消費市場,使工業發展仍能保持較高的水準持續發展。 這個國家的工業以加工業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工業、輕工業、食品加工業、化學工業、電子工業、電力工業、木材工業和建材工業等。在機械工業方面,有機床、化工設備、鍛壓設備、農畜業機械、電子機械、電車、火車、客車、卡車和船帕等為主。 輕工業方面,以紡織、針織、縫紉、鞋襪衣帽等比較發達。紡織工業主要生產棉布、毛料、麻布、絲綢、毛巾和手帕等。 食品加工業以麵粉、食品罐頭、酒類和乳類為主,尤以牛油和乾酪加工特別發達。 在化學工業方面,主要生產化學纖維、玻璃纖維、塑膠管及其零件、合成樹脂、塑膠和化學藥品等。 電子工業包括電子電器在內,主要門類有電子儀器、IC板、電線電纘、無線電設備、收音機、電扇、收錄音機、洗衣機、電視、電燈及插座等。 電力工業以水力發電為主,全國年總發電量約為十八億多,只有鄰國愛沙尼亞的三分之一。大中型水力發電廠多建在道路瓦河上,其中最大的是普推維斯水力發電廠,裝機容量為八十二萬五千○。里加水力發電廠是國內規模第二的發電廠,裝機容量為三十八萬四千○。凱古姆斯水力 發電廠也建在道格瓦河上,裝機容量為六萬八千○,位居第三。另外,在里加、利耶帕亞和陶格夫匹爾斯等地還建有大型火力發電廠。 木材工業包括伐木、製板、傢俱、製漿和造紙等,每年可以生產木製花板二十三萬五千多立方公尺,紙十三萬八千六百多噸。 在建材工業方面,主要有鋼筋、水泥、玻璃、膠合板、瓷磚、油漆、合金門和鋁門窗等,現在每年可以生產泥炭磚六萬五千八百多噸、水泥七十八萬五千五百多噸、建材玻璃三百八十五萬平方公尺、膠合板一千一百三十五萬八千多平方公尺。 根據最近的統計,這個國家每年還可以生產有色金屬七十九萬五千八百多噸、化肥十八萬八千多噸、人造樹脂和塑膠三萬七千九百多噸、化學纖維五萬二千六百多噸、動物油四萬七千八百多噸、香腸六萬二千五百多噸、奶製品五十六萬八千五百多噸、乳酪三萬一千五百多噸、魚類加 工品三十二萬五千多噸、砂糖二十四萬八千八百多噸、糖果點心五萬八千七百多噸、製冷設備九萬五千九百多台、收音機一百五十萬台、電視機五十八萬四千台、洗衣機六十一萬八千多台、電話機三萬五千多台、布匹十二億六千六百多萬平方公尺,襪子七千八百八十多百雙、鞋子一千五 百五十多萬雙、帽子六十萬頂、客運火車廂五十六萬六千多節、公共汽車一萬八千五百多輛、針織品四千二百八十五萬多件。 在對外貿易方面,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為十八億五千八百五十萬美元,主要輸出品有拖○機、畜牧業機械設備、電車、火車廂、客車、卡車、摩托腳踏兩用車、收音機、錄音機、洗衣機、古龍水、傢俱、火柴、鞋帽、黃油、棉布、毛巾、手帕、機床、乳製品、木材和漁產等。平均全 年輸入總值約二十六億三千九百萬美元,主要輸入品為石油、天然氣、煤、有色金屬、轎、汽機械、紡織設備、工業原料、糧食 、棉花、糖、咖啡豆、電腦和羊毛等。主要的貿易夥伴有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德國、瑞典、荷蘭、美國和韓國等。 貨幣單位叫做拉茲(lats),簡稱「L 」,每一拉茲等於一百生特米(Sentimi) ,面額有十、二十、五十、一百、五百拉茲及硬幣。每一美元可以兌換零點五七拉茲,是今日世界貨幣中,少數幣值高於美元的貨幣。這個國家的年通貨膨脹率維持在百分之零點一以下,國民每人每年平均 所得約為兩千六百二十美元。 ==觀光事業正在起步== 拉脫維亞對外交通相當方便,在航空方面,首都里加的國際機場,有定期航班往返於國內外五十多個城市,無論客貨運輸都相當忙碌。在水上運輸方面,海運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個國家港口的自然條件較佳,里加港、文茨皮爾斯港和利耶帕亞港,都是國內非常重要的港口。里加 港在冬季可以用破冰船維持航運,而文茨皮爾斯港和利耶帕亞港則是天然不凍港。內河航運以利耶盧佩河和道格瓦河的個別河段為主,內河航線總長為三百五十八公里,大部分可以通航,可以減輕運輸的成本。陸上交通鐵、公路都非常方便,鐵路全長兩千三百八十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 超過五百公里,有快車和普通列車通往國內各地,也有長途火車前往立陶宛、愛沙尼亞、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等鄰國。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公路全長兩萬一千六百多公里,有一萬八千六百多公里為高級公路,包括數百公里高速公路在內。每天都有長途巴士、貨櫃車、大卡車和各式轎車,通 往國內各城市鄉村,以及各鄰國的邊界重鎮。 這個國家地處波羅沿岸,風景優美,是波羅的海三國中觀光事業最發達的國家,境內擁有許多旅遊勝地和風景區,每年入境觀光的遊客達一百萬人次以上。我國人民要前往拉脫維亞旅行,要事先辦好入境簽證才可成行,可以委託鳳凰國際旅行社代辦簽證手續,所需文件為效期半年以 上護照正,本一吋半身脫帽照片一張,簽證規費二十美元,辦理簽證延期手續費則為十美元,逗留拉脫維亞全部時間為九十天,但是可以申請延期。 所有進入拉脫維亞觀光的人士,不論是經由空中、海上、河上或陸路,均需接受入關檢驗手續和行李檢查。根據拉脫維亞海關的規定,每名成年旅客在入境時,可以免稅攜入香煙兩百支或雪茄五十支、烈酒一瓶、以及其他隨身生活必須之行李和少許禮品。外幣之攜入需填入入境申報 表中,出境時攜出之外幣金額,必須少於入境時的金額。動、植之攜入需申請農政單位的許可,經檢驗後才予放行。琥珀和藝術品的大量攜出,也必須向文化部申請許可;來自疫區入境的旅客,必須附檢疫證明。 拉脫維亞的電話系統不太新穎,它的國碼為371 。公共電話還算方便,在鬧區、公共場所、機場、車站、碼頭都設有公共電話亭,但是數量不多,尤其是國際電話亭前,經常有人排隊。自首都里加打電話至台北本○,應撥8-10-886-2-29464351 。當地緊急求救電話號碼為火警01,報 報警02,救護車03,瓦斯漏氣04。這裡的郵政事業還未進入自動化,寄往國外的郵件多經由芬蘭代轉。 這裡流行小費制度,高級餐廳的帳單中已含百分之五的服務費,但仍要酌給零頭當小費。大飯店的行李伕搬運行李一次要給一美元小費,客房清潔女工每天也要在枕頭上留一美元小費。總而言之,在國外旅遊,多帶些零錢,禮多受人尊敬,廣結善緣,讓人對來自台灣的觀光客刮目相 看,為國爭光,何樂而不為? 當地一般餐廳多收現金,價格公道。大餐廳多要預約,可使用美元、歐元或國際知名信用卡。這裡主要電鴻規格為兩百二十伏特五十周波交流電,電視系統為SECAM 。這個國家的衛生情況尚可,但自來水不可生飲。由於當地的醫藥不足,個人常用藥品在出國要帶足;舉凡感冒、拉肚 子、痛風、高血壓和萬用藥膏等都不可缺,在當地看病,因語言無法充分表達,費用又貴,所以身體要自己注重。此外,照相機底片也要帶足,因為觀光區的照片售價非常貴。在時差方面,拉脫維亞的時間要比台北的中原標準時間、或中國的北京時間慢七小時。 這個國家是歐洲著名賞鳥者的天堂,計有三百二十五種鳥類在此定居,其中三十人裡屬於猛禽,光是貓頭鷹就有十三種。在秋天的時候,國境東部的濕地和沼澤會有大批遷徙的野雁和疣鼻天鵝出現;同時有五百多隻鶴群出現,也是常有的事。真正吸引賞鳥人士的是稀有鳥類,這些稀 有珍禽會不遠千里從歐洲的其他地區飛到拉脫維亞來共聚一「塘」。白鶴則是波羅的海地區常見的過客,常在農舍、穀倉和水塔頂上築起大巢,鄉下人迷信,咸認有鸛築巢一定會「發」,因此不會加以破壞或驅離,有時境內鸛巢會多達一萬個。瀕臨絕種的黑鸛彌足珍貴,對賞鳥家而言, 看到黑鸛猶如中獎,現在境內約有九百對黑鸛,但平均每年減少六十對,因牠生性怕人,只在古老森林中築巢,現在伐林者眾,古森林日益稀疏,減少牠棲息之地。 這個國家的上班時間;政府和一般公司行號,為週一到週五的上午九時至下午十人時,中午休息一小時。一般商店的營業時間是週一到週六的上午八時或十時後開門,直到晚上二十時或二十一時關門;大百貨公司的營業時間是上午八時至晚上三十時;週六所有商店都提早兩小時打烊 ;大批發的量販店營業時間是每日上午十時至晚上二十三時。餐廳營業時間是每日上午十一時到冕上二十三時,銀行營業時間是週一到週五的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七時,博物館開放時間是週二到週日的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十七時。 拉脫維亞的國定假日有一月一日的新年、五月一日至五月二日的國際勞動節、十一月十八日的獨立日期和國慶日、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的聖誕節等。 ==首都黑加景色迷人== 里加(Riga)是拉脫維亞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並且是國內的第一大城,它以歷史悠久、建築優美和文物眾多而聞名。早在一一九八年,這裡是利弗人的居民點,「里加」一詞在利弗人土語中是「堡壘」的意思。一二○一年,日耳曼的古塞德族人曾 經統治這裡,並建為城市,當時因有里加河流過,城市因而得命里加,現在里加河已經消失。 在十三世紀,這個城市成為日耳曼聖劍騎士團向東擴張的大本營。一二八二年,里加或為以德國北部為中心的各城市所組成○撒同盟(Hanseatic Leaque)的成員及重鎮之一。因為是個半不凍港,再加上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所以城市作為區域性商業和手工業忠而得到迅速發展, 成為當時波羅的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商人們從水陸兩路趕來交換皮毛、木材、雜貨,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當時城內的居民大多數是日耳曼人,他們興建了許多富有德國情調的古老建築物。 十六世紀,里加成為自由城市。一五八一年,因聖劍騎士團的瓦解,德國人對里加的統治也宣告結束,波蘭獲得這個城市的統治權。一六二一中,瑞典打敗波蘭成為里加的新統治者。一七○○年,北方大戰爆發,以俄國的彼得大帝獲勝而告終。一七一○年,俄國獲得里加的統治權。 在此後的三百年間,這個城市成為俄國只次於聖彼得堡的重要港口和大型的貿易中心;十九世紀後半葉起,又成為俄國的重要工業城。 二十世紀初,由於列寧承諾俄國境內的所有民族都享有文化與教育的完全自治權,所以得到沙皇精銳聯隊之一的拉脫維亞人狙擊聯隊的響應,十月革命才獲得成功,而拉脫維亞也於一九一九年獲得獨立,里加乃成為首都,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躍而成為歐洲地區的重要自由港,享 有「小巴黎」美譽。但是好景不常,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一日,里加又被蘇聯武力合併,成為蘇維埃聯盟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的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軍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揮軍進入拉脫維亞,並在境內建立了二十三個集中營。一九四五年德軍戰敗,拉脫維亞再被蘇聯 併吞。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拉脫維亞不畏蘇聯強權,斷然宣布獨立,蘇聯派兵鎮壓,在數度與蘇軍對峙中,拉脫維亞人在里加築起圍牆,保護他們的國會和電台,以便繼續抗爭。牆上所作的畫,莫不流洩著里加人的憤懣情緒,而「紅軍滾蛋」的標語,更明顯地點出里加人的心聲;同 時,他們將列寧大道也改回原名的自由大道。 這個都市擁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其中俄羅斯人為最大的族群,佔百分之四十七點三;拉脫維亞人居次,佔百分之三十八點四。其他白俄羅斯人佔百分之四點五,烏克蘭人佔百分之四點四,波蘭人佔百分之一點,八其他族群的人共佔百分之三點六。 造成這種反客為主、俄羅斯人居多數的現象,是蘇聯併吞拉脫維亞後,史達林於一九四八年大搞所謂的「民族結構大破壞、大遷徙」,把當時拉脫維亞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中以知識分子為主),強迫遠遷到西伯利亞,甚至更北方的堪察加半島去,然後將原先居住在窩瓦河流域又窮 又沒有什麼文化的斯拉夫人,遷到今日的拉脫維亞境,內而窩瓦河流域則由中亞的韃靼人進駐,反客為主的現象,就是在這種「滅國滅種」的暴政下所形成的。因此在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統治重新獨立後,全國的拉脫維亞人一致拒說俄語,並驅趕持有俄羅斯護照的人。現在的里加人對外國 人相當客氣,但對境內的俄羅斯人或猶太人都非常歧視。當年納粹德軍在拉脫維亞人的協助下,曾捉拿境內所有的猶太人,這種行為遭國際社會的非議,至今拉脫維亞人和猶太人間仍有心結。現在的里加人,則以非常敵視的態度對付境內的俄羅斯人,餐廳服務生拒絕為俄羅斯人服務、商 店不賣東西給俄羅斯人、酒吧也不賣酒給俄羅斯人、公司行號也不雇用俄羅斯人,使得在境內的併羅斯人從過去的統治地位,一夕之間變成次等民族,所以盡可能想離開回到俄羅斯去;不過他們霉運未盡,因為俄國本土的俄國斯人,又視從拉脫維亞返國的俄羅斯人為「外國人」。因此這 個多族群的城市,和諧相處相當困難,語言的障礙,也相當煩人。 里加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零六分、北緯五十六度五十七分,位於道格瓦(Daugara) 河注入波羅的海里加灣的交匯處,北距里加灣口十五公里,是全國最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海濱療養區,面積三百零二點八公里,整個城市被劃分為六個區。中央區是舊市區,坐在落道格瓦河右岸,它 的東西、東南面和北面被運河所環繞,形成了不規則的環狀封閉體,面積只有兩平方公里,至今仍保留著中世紀狹窄的街道,多中古時代歐洲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物,雜以哥德式和古典式建築,屋頂多用紅○,中心地帶主要是五層樓的公共建築物。整個舊市區不但地帶平坦、布局整齊、 配運緊湊,而且格局參差有致,壯觀幽雅,聳立著許多式樣精美、構造奇巧的建築物,實像今日世界上最美麗的古城之一。 十九世紀後,市區開始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了新市區。目前,新市區面積比舊市區人一百多倍,一條由公園組成的半環狀地帶,把新、舊市區予以隔開。新市區的東部和南部多住宅區,由市中心到里加灣則串聯著商港、漁港和海港,沿海一帶是別墅區。新市區的主要街道是中央大 道,又名自由大道,原稱希特勒大道及列寧大道,呈西南至東北走向,自道格瓦大橋東端橋頭,穿過舊市區和新市區,至里加民族學露天博物館,長達十公里,街道兩側建築物林立,館舍雲集,整齊壯觀。這條街上的商店幾乎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專門賣昂貴舶來品的商店,另一種則是 畫廊或藝廊兼書店。傍晚時分,商店都擠滿了人,一般市民當然只有欣賞的份,儘管如此,都可看出人人都流露著精神滿足的樣子。這種象徵物質文明和商業氣息的舶來品店與象徵精神文明及創作活力的藝廊,可以並陳在一條街上,兩者都讓里加市民買不起,但卻充分滿足了他們的精神 慾望,用「見過世面的窮人」來形容里加人也許不盡厚道,但卻和現實情況頗相貼切;物質條件從或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慾望,但他們更重視的是精神和人文的價值。 還有一條貫穿市區與自由大道平行的獨立大道(Brivibas Bulu) ,也是新市區的主要大道,有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穿梭來往。與道格瓦河平行而流的運河,在和獨立大道交匯的一帶,是舊市區的心臟地段。由車站往北行,與獨立大道交叉的萊尼林蔭大道,默卡亞(Merkaja) 街和基洛 夫街等,都是咖啡屋與餐廳等聚集的熱鬧區段。 市區綠化面積非常大,高達四百公頃以上,全城像被擁抱在綠蔭花叢中一般,到處是噴泉、紀念像和雕刻,港灣內停泊著許多外國客輪,因此使得這個港市得溢著多彩多姿的國際城市色彩。在街上常常可以見到些憧憬西歐的拉脫維亞青年,作嬉皮式的打扮在街上閒逛。里加人還承襲 了日耳曼民族優雅的生活藝術,這裡的婦人嗜花如命,每日清晨花市規模之大,令巴黎的花販咋舌,里加的婦女寧可少買些肉,也一定要買些花來布置家庭,窗台和庭園中更是栽滿了各式花草,將這個城市點綴得花枝招展,成為波羅的海岸○的美麗花都,因此又有「花城」和「歐洲美人 」之稱。 這裡的海濱,是波羅的海沿岸著名的海灘療養地,建有一些舒適的療養設施,秀麗直人的風光和氣候,更是國內外遊客爭相光顧之地。 里加是拉脫維亞最重要的工業城,主要的工業項目有鐵路機車、輪船、電器、儀表、化工、紡織、食品加工、機械、車輛、無線電、電工器材、電機製造和陶瓷等。工業產值佔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特別是電工產品、電機、車輛和紡織品在國內外市場均享有盛譽,里加陶瓷廠年產各 種精緻陶器和瓷器約三千二百多萬件,早在一九七二年就已經大量打入國際市場,深受歐美各國的歡迎。 這裡學術風氣也非常濃厚,設有拉脫維亞科學院、國立斯圖奇卡大學和拉脫維亞大學等七所高等院樓,還有十七個博物館、七家劇院。 這個城市是國內最重要的交通中心,市郊擁有一個國際機場和一個國內線機場,共開闢了五十六條國際和國內航線,有國內外航空公司的班機參加營運。 海運非常發達,早在十八世紀的時候,這裡就已成為俄國的大型海港,對外貿易額居全俄國的第二位。時至今日,里加已成為波羅的海南岸的大海港,也是道格瓦河上重要的內河港口,並且每年只有幾個星期的冰凍期,依靠破冰船的引導船隻便可暢通無阻。這個海口已和世界上五十 多個國家的一百四十個港口通航,外國客輪也常在此停泊。里加的內河港是拉脫維亞通往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瓦爾戴丘陵地區的重要內河水路的樞紐站。在十月橋北側的渡場,除了冬季外,均舉辦有道格瓦河遊船,歷時九十分鐘左右,就可將里加舊市區到新市區的河道巡航一周,遊客可從 河中流覽兩岸不同氣格的建築物風情畫。此外,這個城市也是全國最的大漁港,是拖納捕魚船隊、冷凍船隊和遠洋漁船的基地,有許多漁船在港口進進出出,非常繁忙。 在陸上交通方面,這個城市是國內重要的鐵路樞紐,有四條鐵路在此交交匯。往東經采西斯和古爾貝內後,可通往俄羅斯,至聖彼得堡的車程約十小時;往東南可前往葉卡布皮爾斯、雷澤克內和盧扎;往西可以通達圖庫姆斯、塔爾西和文茨皮爾斯港;往西南經葉爾加瓦可至立陶宛。 公路運輸也很便捷,有長途巴士往返國內外各大城市。 市區交通四通八達,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其中公共汽車有五十三條路線,有軋電車有十一條路線,無軋電車有二十四條路線。這個城市區規劃有十三條計程車路線,因此計程車也要按照規定的路線行駛。 里加的旅遊觀光事和社會服務業正在發展中,市區共有十一家,高級觀光飯店、五十七家大餐廳和咖啡廳、二十個停車場和十三處汽車加油站,每年可以接待一百七十多萬遊客。市內主要的旅館有里加、巴爾提亞(Baltija) 、拉脫維亞、洛米(Rome)和密特洛波爾 (Metropole)等國際 觀光飯店。主要餐廳則有艾斯托里雅(Astorija)、考卡席(kaukazs) 、密特洛波爾和拉脫維亞等,還有許多中、小型餐廳、小吃店和酒吧。每逢假日,都會看到來自芬蘭和瑞典的旅客跨海而來,在酒吧裡大肆飲酒,且經常街頭鬧事,造成不少社會治安上的困擾,里加人對於他們因自己國 家禁酒或酒稅過高,而跑來狂歡的做法雖然極為不滿,直斥為「有錢人豬」,但是氣歸氣,芬蘭人及瑞典人的消費卻是里加人主要的收入素源之一,「頧客永遠是對的」而予以忍容。 當地有許勝古蹟和熱門參觀光,其中最著名的為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hurch),位於獨立大道南方斯卡爾奴(Skarnu)街旁,是始建於一二○九年的哥德式建築物,十四世紀又加以重建。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四年,教堂西面的建為當時歐洲最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有突出流暢 的線條圖形,飾以華麗的肖像,以豪華見著,並擁有一度高一百二十三點二公尺高的尖塔,格外耀眼,引人注目,曾於一七二一年遭雷擊毀塌,數年後修復,在尖塔頂端安裝一隻金質風信鶪作為里加的象徵。據說,當年安裝風信鶪時,舉行了獨特的儀式,工匠爬上塔頂,端在坐鶪身上, 喝酒乾杯後,杯子從一百多公尺的上空扔下,如果杯子摔成碎片,則預示這個教堂可以長久保存下去;但是,當工匠扔下杯子時,恰逢一輛滿載乾草的馬車路過,酒杯正好落在草堆中,並未摔破,因此當時的巫師就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幾個世紀後定有劫難。果然,一九四一年德軍在第二 次世界大戰攻克里加時,擊毀這座古老的教堂,直到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三年才得以重建,同時也在塔樓頂端重新安裝了一隻風信鶪。遊客登塔俯瞰,可將市區景色一覽無遺,但是每天登塔人數有所限制,因此要登塔觀景,提早前往才得如願。 多姆天主教堂(Dom Cathedral) 位於舊市區的自由廣場上,是座聲譽卓著的圓頂教堂,它與聖彼得大教堂隔街相望,一二一一年由塞德人興建,以一二二六年首先完成的東面羅馬式建築為最古老,西面的迴廊為哥德式,北邊的入口採用了北歐○○而優雅的建築造型,一二七○年在它 的西面建有東正教寺院的高塔,塔頂也裝有一隻風信鶪。十五世紀時,改建成波羅的哥德式教堂。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遭到很的大破壞,十七世紀時再予重建。到了十八世紀,再修建成巴洛克式,於是成為今日所見到的外觀,使這座教堂前後建造時間長達五個世紀,有些部分到十九世 紀才最後完工。教堂內於十九世紀採用德累斯登出產的彩繪玻璃做成玫瑰花窗,當陽光透射進來時,真是美麗非凡。除了教堂正中前方有耶穌像的玻璃花窗外,在側牆上另有四個花窗,分別述說著過去的故事:第一個玫瑰花窗敘述古塞德人將里加城奉獻給聖母的情形,在左下方跪著一人 ,是出資興建教堂者。第二個玫瑰花窗敘述一二一一年時,大主教主持破土典禮。第三個玫瑰花窗是一五八一年宣布里加為自由城市,頂上還有馬丁路德像。第四個玫瑰花窗是瑞典統治時期的情景。 這座里加最珍貴的多姆教堂,既採用了羅馬式和哥德式設計,又兼備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和古典式建築藝術的特色,可以說是集各個時代不同建築風格於一身,它的一磚一石也都保留著時代的烙印。至於教堂頂上的風信鶪,一面是金色的,另一面是黑色的,當風從海上吹過來時, 金色的一面就會向著市民。關於這隻鶪還有一個傳說:根據拉脫維亞以前常受德國和瑞典的威脅,所以在教堂頂上裝一隻鶪形物,以便在外敵侵入時,可以用來視和警戒,因此它也成為拉脫維亞人的保護神。 教堂高達九十公尺,巍峨挺立,富麗堂皇,結構精巧,裝飾華麗。這裡最值得稱道的是有一架於十九世紀安裝的大型管風琴,是名列世界十大管風琴之一的名琴,由六千七百六十八根由小自三十公分、長至十公尺的琴管組成,共有一百二十七個音,不但音域寬度,而且樂聲悠揚宏亮 ,極富感染力,教雖僅由一人演奏,卻有整個樂團的氣勢。由於彈奏的音到達前方祭壇後再折回,需兩秒鐘,因此一定要有很高技巧的演奏家,才能在此演奏,教堂因而享有盛名。管風琴的演奏會每週舉辦一至二次,節目的上半場的管風琴演奏,下半場則有合唱團演唱,而由設於教堂內 的拉脫維亞管樂協會負責演出。教堂內還建有一座可以容納一千五百名聽眾的音樂廳,每當用管風琴演奏時,應內座無虛席。此外,教堂內還設有里加歷史博物館的分館。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位於舊市區東側拉脫維亞飯店對面的科穆納爾沃(Kommunarov)公園,是東正教的教堂,以中央的圓屋頂為中心,並列著六個圓屋頂。教堂興建於一八二五年,目前中央的圓屋頂已作為天象儀。這座教堂現在已成為拉脫維亞的公共設施,並已設為文化會館, 在古希臘古典文化中加入東方的色彩,構成了拜占產的建築風格。 耶卡布(Yekaba)教堂也是一處觀光點,建於十三世紀,位於馬札皮爾斯街(Maza Pils Street)的北面,它的特殊建築,充分體現了日耳曼文化對這個國家的影響。 聖彼得一世宮也位於舊市區,是里加市政府於一七一一年送給沙皇彼得一世的禮物。當年,沙皇彼得一世在對抗瑞典的北方戰爭中獲勝,特別是一七○九年的波爾塔瓦戰役中擊敗了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軍隊。為了慶賀這次戰役的勝利,沙皇特地建造此宮。這座宮殿高三層,內有大 花園,園中有一高處酷似屋頂花園,故有「懸空花園」的美稱。 騎士團城堡又名里加堡,它位於舊市區西北部,城堡的西側是美麗的道格瓦河。這個城堡始建於一三三○年,林是日耳曼劍騎士團佔領里加時所建造的軍事要塞,一四九七年至一五一五年改建,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又多次擴建。城堡內有四層樓房,並建有一座高的大圓形炮樓,牆壁 厚實堅固,高處有方形小窗,堡內的邸宅明亮寬敞。現在這個古城堡已被闢為先蜂廣場和里加少年宮,堡內還設有歷史博物館和造型藝術館。在城堡的三樓上,某些月份會舉辦特別展覽,其中有關東方國家的展覽會場次也很多。 日耳曼匠人行會大廳也是市內著名的古老建築物,它建於十四世紀,會議廳裡裝有彩繪玻璃,牆上刻有用德文書寫的道德箴言,有些箴言已被油漆所蓋住。 三兄弟宅屋坐落在馬札皮爾斯街上,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三姊妹之家」的翻版。其中一棟為四層樓建築,另外兩棟為五層樓建築,正面牆壁上分別漆以綠、黃、白三色。它的鄰旁還有外觀迥異的第四位弟弟之宅。瑞典門(Swedish Gate)也是一處古蹟,是市區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城門 ,建於十七世紀末瑞典人佔領時期。 市政府廣場非常古老,坐落在道格瓦河畔,廣場中有座雕像,用以紀念克里米亞戰爭中活躍的軍人,因為當時的軍人都是拿著來福槍當制式武器,所以此地又名為來福軍人廣場,在一九四一年納粹德軍佔領里加時,這個廣場曾遭到很大的破壞,現在已經修復。 拉脫維亞自然博物館是全國最古老、收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創辦於一八四六年,共分為地質學、植物學、昆蟲學、動物學、人類學和自然保護學等六個部,陳烈品六千五百多種,共計十萬九千八百五十多件,每年接待參觀人士十六萬多人次。 國家歷史博物館設在里加保海外美術館的三樓,藉由各種出土品、文獻和遺物等,展示拉脫維亞史前時期至現在的立國情況。 海外美術館以專門收藏外國美術品為主,它的一樓展示品包括了埃及、希臘和羅馬時的代雕刻品,二樓有中世紀歐洲的繪畫。 楊‧萊尼斯文學史紀念博物館,也設在里加堡內,主要展示拉脫維亞大詩人楊‧萊尼斯(Rainis)之生平介妱,以及作品集和原稿等。對拉脫維亞藉其他知名作家和文學家等,也有導覽解說。萊尼斯一八六五年九月十一日生於拉脫維亞,是拉脫維亞所造就的偉大詩人和戲劇家,在世界 詩壇上也享有極高的評價。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五年主編「日報」,旨在提高農民的社會覺悟和階級意識,在馬克斯主義理論和著作的影響下,開始文學生涯,為社會主義和祖國的自由而鬥爭。他的左傾偏激的思想和行為,使他於一八九七年被流放到普斯科夫去,後又被轉流放到斯洛博 德斯克去。一九○三年返國,一○九五年參加未成功的革命,後移居瑞士。一九二○年他們拉脫維亞獲得獨立後,返回故土,受到熱烈的歡迎,並被選入議會,出任教育部長和國家劇院院長。他的第一卷詩集「色夜晚的遙遠回聲」於一○九三年出版,顥示了他豐富的經歷和流亡者思鄉之 情,詩集裡還收有優美的戀愛抒情詩。他的其他作品以象徵主義的手法表現了革命的鬥爭,在戲劇裡也利用民間故事的題材,作為政治理想的象徵。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和歌德等人的詩作,擴大了拉脫維亞文學語言的詞彙。 民俗露天博物館位於市區尤格拉湖(Jugla) 東北岸的一片綠色森林中,它創建於一九二四年,面積約十平方公里,有九十五個建築景點錯落有致地散布其中,上有森林覆蓋,下有道路相通,若是陡步參觀完所有的景點要花七個小時。這個露天博物館所陳列的九十五個景點大致可以劃 為住房、倉庫、牲畜圈柵、宗教建築、手工作坊,學校和日常生活設施等七大類。這些建築物主要來自國內的庫爾蘭,拉特加利亞、維澤梅和澤姆加爾等四個歷史文化區,它們再現了拉脫維亞十六世紀以來,特別是十八至十九世紀拉脫維亞人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文化形態及其發展歷史。這 裡有許多古老的農宅、小酒館、鐵匠舖和教堂,加上穿著民族服飾的表演者的精彩日常生活動態,都是活生生的最具中古世紀歷史農民之物的經典收藏。追溯這段尚被未淹沒的民間生活歷史形態,對全面瞭解拉脫維亞民族發展的歷史軌蹟和經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每 年都有二十多萬人次的國內外觀光客來此觀光。遊客前來參觀,可自拉脫維亞大飯店附近搭乘一路公共汽車,在行經尤格拉湖的第一站下車,再步行五分鐘就可抵達。 拉脫維亞汽車博物館也是當地的一個熱門莧光景點,不但蒐集了國內外各種年代的代表性汽車,還展出前共黨集團許多首領的座車,其中包括有東德何內克的卡其色賓士吉普車,以及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的黑色勞斯萊斯。 國立拉齊斯圖書館,是里加市五家公共圖書館中最大的一家,建築宏偉壯麗,設備良好,藏書超過五百萬冊,是國內最大的文化寶庫,建於一九一九年,藏有許多本國科學家和文化界名人的手稿,珍貴的古代手抄本和地方誌,也有不少有參考價值的外國出版品;凡是國內所的有出版 品,都要贈送一份作為這裡的館藏。 拉脫維亞歌劇院,是市內十四個歌劇院中最著名和最大的,創建於一九一九年,擁有國內一流的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和舞蹈家,以及高水準的舞台和音槳設備。另外一家建於一九二○年的萊尼斯藝術話劇院也很出名。 國立斯圖奇卡大學創辦於一九一九年,設有數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文學、外語、經濟、經貿和法律等十個系,共有一萬一千多名大學生。此外,里加工學院、里加農學院和拉脫維亞醫學院等,也是國內有名的大學。在里加念大學有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五年大學教育的費 用要一起繳付,這對一般家庭來說,實在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拉脫維亞共和國科學院,是國內最權威的科研基地,分為三個學部,下轄有十五個研究所,共有二十七名院士、三十六名國外通信院士和一千八百二十七名科研人員。 街心公園(Kronvw-da Parks) 位於自由大街東端,是一座由古城牆廢墟改建成的公共公園,公園廣場中心聳立著一尊象徵拉脫維亞是由三個省共同組成、並象徵拉脫維亞民族精神「真理和自由」的自由女神像(Freedom Morument),當地市民大多數休閒和聚會都是在這裡進行。在從 前蘇聯統治時期,拉脫維亞人要求獨立的示威遊行都是在自由女神像前集合,然後再出發上街頭。公園著的樹林裡,還砌有一個花崗石平台,在磨平的石面上刻著一個市民的名字,他是在一九九一年蘇軍特種部隊鎮壓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犧牲的五人之一,現在花崗石四周擺滿了多束鮮花, 每天都有愛國市民自發地獻上鮮花。 森林公園位於市區北方大湖的基謝傑爾斯湖南側的湖畔公園,面積廣達三點七平方公里,又被叫做「文化和休閒公園」,公園內設有營業性的遊樂園、露天舞台和里加唯一的動物園。 尤馬拉海灘東距里加十八公里,在中世紀時是個沒沒無聞的地方。十八世紀時,因里加有鐵路延伸來此而漸漸興盛起來。近年來,由里加有高速公路經過此地,遊客自里加前來度假,只要二十分鐘車程,因此已成為里加近郊的海濱度假勝地,是人們戲水的樂園。這裡的沙灘非常柔軟 ,海水清涼,附近有杉樹、樺樹、菩堤樹等組成的森林,環境幽美。 沙拉西彼斯綜合紀念碑,距里加市區約十七公里,原為納粹德國設立的集中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十萬多名猶太人及反納粹人士在此地被處決。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六七年沿著集中營周圍建立了一幅長達一百公尺的紀念碑,並有一紀念石雕。 ==各大城市風光秀麗== 采西斯(Ce-si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城市,位於加高亞河畔,坐落在里加東北方九十公里處。這個擁有七萬多名人口的城市,一二○六年始見記載,是個交通方便、市容整潔的地方。在市區的東郊有金屬加工、食品加工和建築材料等工業。 陶格夫匹爾斯(Daugavpils)是國內重要的城市,位於葉卡布皮爾斯以南一百二十五公里處,瀕臨西德維納河,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三十二分、北緯五十五度五十三分。這個擁有十二萬八千多名人口的美麗城市,是國內重要交通樞紐之一,對外交通非常便利,有五條鐵路在此交匯, 往東可通白俄羅斯,往南和往西可抵立陶宛,往東北經雷澤克瑞和卡爾薩瓦可達俄羅斯,往西北可至葉卡布皮爾斯和中部鐵路網相連。公路也很密集,南來北往相當便捷。市內交通秩序良好,綠化工作做得很好。工業十分發達,有汽、機車維修廠,主要工業有電子儀器、自行車、合成纖 維、亞麻布、印刷、靴鞋和食品加工等。 葉爾加瓦(Jelgave) 是拉脫維亞中部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三度四十二分、北緯五十六度三十九分,位於里加南方五十六公里處,瀕臨利耶盧佩河。這個城市擁有七萬八千多名人口,也是國內重要交通樞紐之一,鐵、公路都非常發達,也有五條鐵路在此交匯,鐵路往北可前往里 加,往南可通往立陶宛的希奧利艾,往東可至葉卡布皮爾斯,往西可抵利耶帕亞,往西南也可通往立陶宛。公路四通北達,與國內各主要城市間,有長途巴士營運。工業也相當興旺,主要工業有農機、鎖、亞麻布、糖和食品加工等。 朱瑪拉(Jurmala) 是拉脫維亞在波羅的海濱的休閒度假小鎮,位於里加西方十五公里處,它從十九世紀至今,一直是以觀光度假勝地而名聞波羅的海和歐洲。據說最先發現這處地的是方前蘇聯的官兵,由於前蘇聯雖然內陸幅員廣大,但海港資源非常缺乏,所以有錢有勢的權貴之士, 都特別喜這歡裡長達三十多公里的沙灘,以及波羅的海湛清澈的海水。被松樹遮蓋的朱瑪拉風情萬種,綿延的街頭和高高低低的木屋,蔚為當地的一大特色。從車站到海灘有條筆直的大道,兩旁林立著咖啡廳、餐廳和紀念品店,這裡咖啡非常香濃,餐廳供應有大量價格公道的新鮮海產, 紀念品店多以販售琥珀為主。夏天水溫度會升到攝氏二十一度以上,海灘上除了遮陽傘和戲水人群外,還有小型的攝影工作室,為遊客拍照留念。從里加來車程不遠,可以當日往返,如想在海邊過夜,有民宿服務。 利耶帕亞(Liepaja) 是拉脫維亞西部的港口城市和鐵路樞紐,始建於一六二五年,原名利巴瓦,一八九三年成為軍港,至今仍係拉脫維亞的海軍基地,有軍艦在這裡進進出出;一九一七年起改為現名。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曾遭到嚴重破壞,戰後得以重建。這個擁有 十一萬五千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零一分、北緯五十六度三十一分,位於帕維洛斯塔以南三十二公里處,西瀕波羅的海,擁有天然良港,不但巨舶往來忙碌,也是國內重要的深海捕魚基地,碼頭和倉貯設備良好。陸上交通也很發達,有三條鐵路在此交匯,公路運輸非常 便捷。 當地工業相當發達,主要項目有冶金、食品加工、木材加工、輕工、鋼鐵、農機、亞麻、油毛、糖、魚罐頭、紡織品和鞋帽等。學術風氣也很濃厚,設有海運學院、里加工學院分院和師範學院,另有一座藝術歷史博物館。這裡也有一些古蹟可供參觀,比較著名的有建於十八世紀的特 里斯維耶尼巴斯教堂,以及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於一六九七年住過的行宮。 西古爾達(Sigulaa) 是個有「里玻尼亞的瑞士」美譽的典雅城鎮,建於一二○七年,它的位置在里加東方五十二公里處的道格瓦河畔,這裡有豐富的古蹟和紀念建築物,同時還有濃密的神秘森林和天然洞穴,完全是一片中世紀氣氛。在十三世紀初期,里加總主教和條頓騎士團形成對 峙的局面,並於河的兩岸砌築了一些石造的城堡,現在都已成為廢墟遺址。著名的土萊德斯(Tu"raidas) 城堡位於市區北方,建於一二一四年,幾在乎戰爭中全毀,今天所看到的是維修護專家們仔細復原的成果,城堡內有一高四十二公尺的當宗(Donjon)塔,非常○目;城堡的其他部分則 劃作博物館,訴說著昔日的光彩。市區附近有座「藝術家之山」,從山上放眼四望,可欣賞到清新怡人的景致。 文茨皮爾斯(Ventspils) 是國內重要的港市,現有人口約四萬三千多,它的位置在文塔河入海口,西瀕波羅的海,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三十六分、北緯五十七度二十四分。這個城市擁有天然不凍港,是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石油輸出港,從俄羅斯伏爾加烏拉爾油田有大口徑石油輸油 管道經波洛茨克直抵這個油港,港區可以停泊十萬噸級的大型油輪。此外,還擁有一個漁港,成為國內重要的漁業基地,漁港內停泊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漁船,碼頭上建有冷凍倉庫和大型魚罐頭廠。 此外,國內重要的城市還有艾納茲(Ainazi)、阿佩(Ape) 、耶爾馬拉(Junmala) 、卡爾薩瓦(Karsava) 、瑪爾塔(Malta) 、帕維洛斯塔(Panilosta) 、普里耶庫萊(Priekale)、魯伊耶納(Rujiena) 和瓦爾佳(Valga) 等。 ==國民受教育程度高== 全國人口只有兩百七十五萬七千多名,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四十三人,人口分布極不平衡,百分之七十倨民住在城市,百分之三十的人住在農村,出生率只有千分之十四點五,死亡率較高,達千分之十一點六,使人口自然增長率只有千分之二點九。婚姻很不穩定,離婚率高達百分 之四十五,是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百分之九十的家庭人口在五人以下。 境內共有一百四十八萬二千九百多名拉脫維亞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三點七,是波羅的海三國中本民族人口所佔比例最低的國家。另外,還有十九萬拉脫維亞人居住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境內,另有二十二萬拉脫維亞人住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和澳大利 亞等地。 境內共有九十六萬三千五百多名俄羅斯人,由於拉脫維亞人的出生率較低,再加上生活條件優於俄羅斯,所以在蘇聯統治時期,大批俄羅斯人遷居此地,特別是在里加,俄羅斯人更為集中,而且那裡的知識分子也以俄羅斯人居多。目前,境內的俄羅斯人已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四 。針對這種情況,拉脫維亞政府規定凡是居住在境內其他民族的居民,居住年限在十六年以下者,必須通過拉脫維亞諾的考試才能獲得拉脫維亞國籍。曾幾何時,拉脫維亞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貼著「諸說俄語」的巨幅標語,這使得那些遷居來的俄羅斯不用學習當地語言就能如魚得水般地生 活。據俄羅斯科學院社會人口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居在境外的兩千五百多萬俄羅斯人中,學過居住國語言的人微乎其微,這在統一的蘇聯算不了什麼,但如今「分家單過」就成為生活難道。據說,拉脫維亞黑市上關於國家語言考試的情報極為搶手,更有傳言說一些國家語言檢查部門的 人員也趁機大撈一把。 此外,境內還有十二萬一千多名白俄羅斯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五;烏克蘭人有九萬四千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約百分之三點五;波蘭人約有六萬一千八百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三;立陶宛人約有三萬四千九百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三;猶太人約有兩萬 四千一百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九。境內居民大多數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少數居民信奉天主教和東正教。 國語是拉脫維亞語,它屬於印歐語系波羅的海語族中的東波羅的語支系。拉脫維亞語最早的文獻是十六世紀用哥德體字母書寫的大主教和路德報義問答集,第一部語法書產生於十八世紀,標準文學語言在十九世紀末已經形成。一九二二年採用拉丁字母,加上一些發音符號。此外,俄 語在國內也比較流行。 這個國家的文化教育事業非常發達,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百分之九十七點五的人能說會寫,文盲率很低,大多數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國內共有九百多所小學和中學,共有四十多萬名小學生和中學生;中等專業學校五十七所,有十二萬三千多名學生。境內共有十多所高等 教育和中等教育術人員。全國大小醫院共有三萬八千多張病床,國內共有一萬三千六百多名醫生和三萬四千八百多名護士,境內還著有名的巴爾多涅氣候性療養區和尤爾馬拉礦泉泥浴療養區。 在生活水準方面,國內百分之八十六點四的城鄉居民用上了煤氣,城市人均居住面積為十七點六平方公尺,農村人均居住面積為二十四點五平方公尺。每一百戶家庭平均擁有三十五輛小轎車、十五輛摩托車、八十五台彩色電視機、六十五台錄音機、五十五架照相機、九十五台電冰箱 、八十五台洗衣機、七十七個吸塵器和六十五台縫紉機,是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生活水準較高的地區。 在文化事業方面,由於國民文化教育程度較高,養成了喜歡讀書報的習慣。掝內每年共出版一百二十九種報紙,總銷量達兩百七十七萬五千多份,主要報紙有里加之聲報、祖國之聲報和文學藝術報等;每年共出版一百六十八種期刊,零售達四百二十五萬八千多份,主要期刊有黑、旗 和健康等。每年出版各種書籍一千九百多種,總銷量達一千六百九十二萬五千多冊,平均每人每年購書六冊。拉脫維亞新聞社創辦於一九四○年,是國內最重要的新聞通訊社。 這個國家在一九二五年就開設了麻播電台,目前境內共有三十多家廣播電台,最大的是拉脫維亞無線電廣播電台,共分四個頻道播音,有一個頻道是用瑞典語對外播音。境內共有八家電視台,最大的是里加電視台,分為兩套節目播映,每天播放節目共十四個小時。 境內共有一千二百多家電影院、八十一座博物館和九百多個俱樂部,這個國家的圖書館事業很發達,全國有一千三百多家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達兩億七千九百五十多萬冊。 ==民間習俗多彩多姿== 拉脫維亞人勤於工作,非常講究紀律、清潔和體面,這可能是受德國文化的影響。拉脫維亞民族服裝豐富多艷,男子穿亞麻襯衫,外衣領口邊繡有民族特色的圖案裝飾;長褲多為亞麻布或毛料製成,腰間紮有皮帶,皮帶上繡有美麗的花紋。女子穿繡花短袖襯衫和方格裙子,外繫繡花 圍裙,紮頭巾,有時也喜歡圍一個繡著藍色或綠色圖案類似背心的寬大披肩,已婚婦女戴繡花的白亞麻布帽子,姑娘戴的是穿珠刺繡的花箍。現在,這類民族服裝主要用於節日和文藝演出。 拉脫維亞人的主要食物和白俄羅斯一樣,主食是麵包、肉、奶和魚等,蔬菜以白菜、甜菜、胡蘿葡、大豆、菜豆和豌豆。正餐的第一道菜是麵包湯,這是用黑麵包乾、葡萄乾、糖、蘋果、酸○果和桂皮做成的,一般湯涼後放點奶油即可食用。他們還喜歡吃一種類似稀粥的卡波斯基熱 湯,還用大豆做成的疙瘩湯和肥肉餡餅接待客人。此外,海味也是拉脫維亞人的主要菜餚。 這個國家最熱鬧的節目是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傳統歌詠節,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三個國家中,拉脫維亞是第一個舉辦這種節日的國家,第一次歌詠節始於一八七三年。成人節是中學生的節日,在中學畢業考試臨近結束時,年輕人將身著節日裡成年人穿的服裝,此時他們會收到人們頒發的 成年證書,這雖不是官方文件,但上面有親朋好友們的贈言。在發證書的儀式上,社會組織團體的代表還要向這些青年人致祝願詞。節日的活動有音樂會、聯歡會、遊園和體育比賽等。此時,海洋節是沿海一帶漁民的節日;每年七月底舉行,屆時檢閱漁船隊伍;然後還有游泳、划船和拔 河等體育活動。 拉脫維亞人的婚俗別有情趣,結婚時,有些新郎、新娘要越過河上的橋樑。橋樑能征服河水,而他們又能共同跨越橋樑,這意味著在以後的共同生活中,他們也能共同克服一切困難。有些新婚夫婦乘小轎車到鄉下的親戚朋友家去,在途中也會碰到人們故意設置的路障;此時新郎新娘 需在路障邊留下巧克力和香檳酒作為買路錢,這預示著在今後的生活道路上,為了追求幸福,就得克服種種障礙。 的拉脫維亞有人在結婚時也喜歡往波羅的海扔一個空酒瓶。瓶內寫著新婚夫婦的姓名、住址和結婚日期的紙條。如困誰撿到酒瓶,在婚夫婦婚結十週年時,會被當作嘉賓邀請到家裡作客,這樣的婚姻就意味著有大海作證。 ==國防武力有待重建== 一九九一年三月,拉脫維亞國會通過了一項由內務部提交的議案,制定新的自衛構想,組建本民族新的軍隊,並準備對警察部隊進行改組,規定只有拉脫維亞五人才能在警察部門任職。同年九月,國會逼過了「國家義務兵役法草案」,決定建立由幾個機動團組成的快速反應部隊和由 志願者組成的民兵組織,用於保衛邊界,軍隊兵力不超過八千人。
返回到
拉脫維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