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南斯拉夫 的原始碼
←
南斯拉夫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最初隸屬羅馬帝國== 南斯拉夫(Yugoslavia)的正式國名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按照南斯拉夫語的原意,是「南方的斯拉夫人」,但是他們並不是這裡的原始居民,這是因為斯拉夫人形成於公元前二○○○年至公元前五○○年,他們分佈在東起奧得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南至喀爾巴阡山、第聶伯河和頓河流域的廣大地區,而在南斯拉夫的這塊古老土地上,最初的居民可能是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亞人(Illyriuns)。大約在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五五○年間,希腊殖民者作為航海家來到了亞得里亞海東海岸,在沿海地區和島嶼上建立了許多殖民點,許多當地居民開始和希腊商人交往,但是希臘人的殖民活動並未帶來重大變化,對內地居民的生活影響甚微。 公元前四世紀,克勒特人遷入巴爾干半島,帶來了別具一格的物質文明,但他們很快被伊利里亞人同化。由於伊利里亞人多為海盜,經常搶劫希臘和羅馬的商船,於是爆發了分別發生於公元前二二九年和公元前二一九年的兩場羅馬戰爭。羅馬人在亞得里亞海岸建立了一些軍事據點,試圖保障海上航運自由,制止伊里利亞人的海盜行徑,但收效不大。這時伊里利亞各部落已形成一個王國,定都於阿爾巴尼亞境內的斯科德拉城。 公元前一四六年,馬其頓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這為羅馬人北犯南斯拉夫打開了大門,在以後的一百多年中,伊里利亞人的抵抗中心轉移至北部和內陸地區,他們對佔領者毫不妥協,直到公元九年羅馬人經過艱苦塵戰,鎮壓了伊里利亞人首領巴托領導的大規模暴動以後,才完全征服了這個地區。從此,這片暴闊的土地首次統一起來,並在以後的五百多年中一直受到羅馬文化的熏陶。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這塊遼闊的土地面貌一新,經濟和文化曾一度得以繁榮。這片疆土還曾經劃入羅馬帝國的許多行省的版圖,各行省的範圍和名稱也隨著時代的流逝而變動。羅馬人為了防御外來進攻和內部暴動,修建了許多駐扎有軍隊的要塞,這些要塞後來逐漸發展成城市,有的還成為省會所在地。 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伊利里亞人被吸引到羅馬文化環境中,許多人終生在羅馬軍隊中服役,他們不僅成為羅馬帝國疆界的擇衛者,又成了羅馬生活方式的衛道士,他們中間有許多人因戰功顯赫而身居要職,甚至紫袍加身,成為羅馬皇帝,據說克勞狄烏斯、奧勒良、普羅布斯、戴克里先(Diocletianus)和馬克西米利安等五位羅馬皇帝,都是伊利里亞農民的兒子。 公元二八四年,戴克里先以近衛軍統帥的身份被擁立為羅馬皇帝,他把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實行東方式的君主專制,整頓稅制和幣制,頒佈限定物價的敕令。他在位期間,巴爾干島半島上已傳入了基督教,建立了教會,但是戴克里光十分厭惡基督教,大肆迫害基督教徒,甚至在他的故鄉巴爾干半島也大開殺戒,伊里利亞各省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基督教殉教聖徒,他在位二十一年後退位,公元三○六年,君士塌坦丁(Constantinus)大帝繼位,使東西羅馬合併。公元三一三年,他頒佈了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使伊里利亞各省又出現了許多有名的神學家。公元三七六年,西哥德入遷入,不久就掀起大規模反羅馬暴動。 公元三九五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它的分界線就貫穿了今日的南斯拉夫的中央,德里納(Drina)河以北為西羅馬帝國所有,德里納河以南被東羅馬帝國佔據。公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德里納河以北各行省被意大利東哥特王國吞併,但東哥特人沒有大批移居南斯拉夫。公元五三五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推翻了東哥特人在巴爾干半島西部的統治,重新征服了巴爾干各行省,他還在邊境線上修築了許多要塞堡壘,以防阿瓦爾人的入侵。
返回到
南斯拉夫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