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哥本哈根 的原始碼
←
哥本哈根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哥本哈根景點多== 哥本哈根是北歐著名的旅遊城市,這裡古老的城堡、尖頂的教堂、眾多的青銅雕塑、美麗的公園、花崗石鋪砌的林蔭大道,以及獨特的海峽風光,構成了一幅北歐特有古樸典雅的景色,使得這座古城充滿了詩情畫意,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國觀光客來此旅遊。其中的克麗斯汀堡宮(Christiansborg Solt),建築在哥本哈根發祥地的城堡島上,是哥本哈根創始人阿布薩隆大主教於1167年建造的城堡。1413~1794年,成為丹麥歷代國王的皇宮。1794年一場大火燒燬整座宮殿,迫使王宮遷往阿馬利恩堡宮。腓特烈六世登基後,於1803年開始重建,至1828年竣工;次年在堡宮左翼又新建了宮廷教堂。 1884年,克麗斯汀堡宮第二次被大火焚燬,僅留下馴馬場設施和宮廷教堂。在接下來的100多年間,丹麥數次重修克麗斯汀堡宮。最近一次翻修始於1907年,完工於1915年,又重建成巴洛克式的宮殿。現在是丹麥國會的所在地,所以又叫做國會大廈。首相辦公室、最高法院也都設在這裡,政府各部大臣在這裡也各擁有一間辦公室。此外,這個堡宮也是一座圖書館和博物館,經常開放供民眾參觀。 這裡還有女王覲見廳和皇家宴會廳,合稱為王家迎賓室。女王都在此接見各國駐丹麥大使,在新年時也會在這裡發表新年致詞,並且在此會見來訪的外國元首。王家迎賓室裝璜非常講究豪華,裡面收藏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包括許多20世紀初世界上著名藝術家的作品。王家迎賓室還包括有巨人廳、國王階梯、皇冠室、腓特烈室、懸掛著巨形掛毯的大廳,以及女王私人藏書館等。 宮殿兩側的邊樓是女王的陪宮,王夫亨利親王是陪宮的法人。宮殿廣場中央有個巨大的噴水池,噴泉高達10多公尺,狀如雪花,而後四散落地。廣場旁有口12世紀遺留下來的水井,據說是當時供王子和公主們洗禮用的。宮殿對面有對擎天巨柱,高聳雲霄。 這座被運河環繞的古老建築物,外形呈灰灰綠綠的,毫不搶眼,但卻非常富麗堂皇,每個房間和過道走廊均以精緻華麗的圖案裝飾,令人目不暇給。入口處的警衛大廳全採素淨的白色,地面上鋪著白、灰兩色大理石,大廳的柱子由6尊巨大的大力士雕像托著。遊客進入大廳時,必須在鞋上再套上一雙藍色或紅色的大拖鞋,藉以保護地面。大廳非常豪華、高貴而氣派,除了鋪著紅色名貴地毯外,所有廳內的裝璜都用白和金黃兩種顏色;二樓上有很多房間,每間陳設都極盡堂皇豪華之能事,並且每間都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裝飾。其中作為圖書館的房間共佔兩樓,有高及天花板的靠牆書櫃,在二樓書櫃前的通道旁,圍有金碧輝煌的欄杆,天花板上雕塑著精美雅致的花卉圖案,懸吊著美麗耀眼的大水晶燈。宮裡有一間武士廳,裡面每一寸牆壁或每一寸門板,甚至每個角落,無一不是藝術的組合。 阿馬利恩堡宮(Amalienborg Slot)位於新港以北350公尺處、厄勒海峽之濱,是丹麥歷代國王的住處,現在是王室的主要宮殿,目前瑪格麗特二世女王和王夫,每年的大多數時間也是在這裡度過。每當女王在宮內時,王宮上便會升起國旗。18世紀中葉,在規劃阿馬利恩堡宮所在地的城區時,腓特烈五世國王決定在這裡建立一個新的中心點。為此,他將這塊地皮贈給當時的四大貴族,條件是他們必須在此各建一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宮殿,由當時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並要為國王塑製一尊銅像。四座宮殿分別在1754~1760年相繼建成,至1768,請法國雕塑家薩利雕刻的腓特烈五世國王騎馬銅像也告落成。 1794年,當時王宮的克麗斯汀堡宮被一場大火焚燬,王室無家可歸,阿馬利恩堡宮乃被當時國王克里斯蒂安七世徵用,從此成為王室的所在地。這四座雄偉的宮殿成菱形相對,環繞成一個八角形廣場,並用以廣場為中心呈放射狀的街道加以分隔。王宮的東邊是蔚藍色的厄勒海峽,西邊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週年而建的「大理石教堂」。目前這四幢建築物並不對外開放,一幢是女王和王夫居住的地方,一幢由兩位王子居住,一幢作為王宮衛隊宿舍,還有一幢是女王舉行宴會的地方。王宮中央的八角形紅磚廣場可供遊客自由出入,每天中午12時正,王宮衛隊的換崗交班儀式,吸引了許多觀光客。丹麥王宮衛隊名氣雖然比不上英國白金漢宮前的王宮衛隊,但是這些穿著古代武士制服的衛隊,每人頭戴一頂高聳的黑絨帽,配著紅色上裝,下穿黑色軍褲,兩道白條交叉在胸前,也還蠻神氣的;他們面對來往參觀的遊客,只是老僧入定地懷抱著毛瑟槍,雙眉低垂,在軍樂隊演奏的嘹亮樂曲聲中,逕自踱著方步,看起來有點像安徒生童話中的玩具勇士。 八角形廣場上還鋪滿紅色的方形小石,並且鑲出色彩圖案,幾盞老式街燈,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廣場中央立著一尊高大的腓特烈五世王的便服騎馬銅像,頭髮蜷曲,連皇冠都沒戴,平和悠雅,充分流露出親民的神態,而馬舉前蹄,似在緩步前進,它是法國雕塑家薩利(Sully)雕塑的。王宮不遠處有玫瑰御苑,綠樹芳草中,遍植玫瑰,紅白似錦,間有紫嫩黃。 王宮一共有4個出入口,阿馬利恩大街由南向北縱貫八角形廣場,街旁建有希臘風格的木造柱廊,到處林木蒼翠欲滴,非常寧靜,在這裡可以享受散步的情趣。宮殿東側100公尺處是個小碼頭,有豪華遊艇可航往[[奧斯陸]]。這裡也是女王國旗號皇家遊艇的停靠處,小碼頭附近的亭榭樓閣,是女王陛下休憩之所。王宮西側180公尺處的腓特烈教堂,是18世紀時由腓特烈五世王下令興建的,呈圓形,通稱為大理石教堂;向東有條古屋林立的街道與王宮相連,行人稀少,是悠閒散步的好地方。 羅森堡宮(Rosenborg Slot)位於阿馬利恩堡宮以西1公里處的皇家花園裡,周圍一片綠林。屬荷蘭文藝復興時期風格,莊嚴肅靜,獨具風姿,是克里斯蒂安四世王於1607年所建的夏季避暑別宮,也是他最鍾愛的住所,1648年他也是在此辭世的。從1710年開始,它不再作為王室的住所,被用於存放王室的珍寶。1786年起,這裡被改為皇家衛隊的兵營。 1833年腓特烈六世將它改為皇家衛隊博物館,並於1838年對外開放,主要是向觀眾介述皇家衛隊自1658年成立以來的發展,展品包括軍服、武器、圖片和文件等。全館分為8間展覽室,按歷史發展順序分為前廳、腓特烈三世展室、腓特烈四世展室、腓特烈六世展室、克里斯蒂安九世展室、克里斯蒂安十世展室、腓特烈九世展室和瑪格麗特三世女王展室等。面積雖然不大,但有關王室的展品非常豐富,陳列有克里斯蒂安四世以來,丹麥國王所使用的皇冠、寶石、馬鞍、家具、古銀器、瓷器和名畫,並有用幾百個身裝古時軍服的士兵在北歐古戰場作戰的模型。館裡的皇家衛隊軍旗非常醒目,基本圖案是在紅底白十字的國旗中心加上一頂皇冠和象徵王室的字母縮寫,以及金線繡的佩帶。此外,皇家花園內種植有280多種玫瑰,共有1.2萬多株,滿園芬芳。 紅樓(Red Build)位於克麗斯汀堡宮左側,在國王擁有絕對統治權的年代,這裡是丹麥中央政府全部行政機構的辦公大樓,至今仍然。紅樓中的部分建築被闢為皇家圖書館和武器博物館。皇家圖書館(Kongelige Bibliotek)是全國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共有185萬多冊藏書,包括許多古籍圖書和古代檔案文獻,記錄著當年探險美洲大陸與格陵蘭島海盜們的資料。武器博物館(Tojhusmu-seet)也很出名,原係克里斯蒂安四世王的武器庫,現在成為歐洲最具規模、最充實和最具歷史性的武器收藏地。一樓展示丹麥和歐洲各國的大砲、山地野戰砲和迫擊砲等,二樓展示以步槍為主,有用金、銀、象牙和寶石等裝飾的來福槍,以及有花紋雕刻的甲冑等貴重武器。另外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軍所使用的軍械展出。 托瓦爾生博物館(Thorvalds-en's Musat)位於克麗斯汀堡宮的西北側,是一座以黃色為主的方形古典風格建築物,正面有5扇很高的大門,門前一片綠色草坪,門內大廳中央有一尊巨大的托瓦爾生全身塑像,館內陳列著許多他在世時創作的雕塑作品。這位藝術大師是19世紀新古典主義時期傑出的雕刻家,也是第一位蜚聲國際的丹麥美術家。生於1770年11月,父親是冰島木刻家,後來定居丹麥,青年時代曾就讀於哥本哈根美術學院。1799年獲得羅馬美術學院獎學金,使他得以前往羅馬留學,此後在羅馬生活了近40年。1803年,他創作的「伊阿宋」雕像,受到國際著名的義大利雕刻家安東尼奧‧卡諾瓦的讚賞。1812年,他創作的羅馬奎里納爾宮的亞歷山大飾帶,是為了迎接拿破崙來訪而在短短的3個月內趕製成的。1821~1827年,為哥本哈根聖母院創作了耶穌和12門徒的大型組雕。在羅馬,他還在聖彼得大教堂為羅馬教皇保祿七世建造了華麗精美的墓碑。另外,還為同時代許多傑出人物創作了半身塑像。從1839年開始,他把很大一部分的財產捐贈給哥本哈根的新古典主義博物館,目的在收集他的藝術作品和全部雕刻手稿,其中大部分最典型的雕刻是重新解釋古典作品中的形象和主題。1844年3月24日,這位丹麥雕刻大師逝世後,丹麥人民為了紀念他,便將新古典主義博物館改名為托瓦爾生博物館,並將他的遺體安葬在博物館內中央的草坪上。目前,館內陳列的都是這位大師的作品;他的大理石雕刻非常傳神,所雕刻的美女肌膚晶瑩滑潤,衣紋輕柔,臉部輪廓柔美得會使人想一親芳澤,韻味無窮。館內收藏的雕刻品,大部分取材自古希臘神話傳說和聖經故事,大的有3公尺多,小的只有幾寸大,其中的「金蘋果」和「三美女」都是他的名作。另外,館內還展示一些古代的美術作品。 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位於克麗斯汀堡宮對面,是丹麥最大的博物館,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座漂亮的拱形四層樓建築物,呈「U」字型外貌,整個建築分為南、北兩樓,有兩個入口處。南樓入口處面朝新韋斯特(Nyvester)街;北樓入口處面對腓特烈斯荷爾(Frederiksholm)運河,對面便是城堡島;南樓和北樓只在4樓上有過道聯接。館內陳列著由冰河時代一直到海盜時代的民族文化收集品,尤其是丹麥農民文化和海盜文化的展示品最有意思。在這裡可以看到大量丹麥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箭頭、匕首、陶器和骨製魚釣等。這裡藏有一件公元前1500年製作的太陽車(Sun Chariot),1902年出土於西蘭島的特倫德赫爾姆,是一種受崇拜馬拉的太陽大偶像的小模型,上面有個鍍金的圓盤,象徵著給予人類生命的太陽,車子有6個大小不同的車輪,前面還由1匹青銅馬拉著。 在太陽車的不遠處,陳列著31個造型優美的「盧爾」號,這些雕刻精緻呈「S」型的青銅號,從號嘴到漏斗形的號口長1.5~2.5公尺,狀如恐龍的長牙,是數千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樂器,至今還能演奏,能發出非常強的音調,清晰度和宏亮度與法國號、也就是交響樂隊中使用的圓號不相上下,是今日世界上尚存的最古老樂器之一。這種號還是丹麥青銅器時代、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高峰的標誌,因為這些青銅號不是由鍛造的青銅板構成,整個圓錐形的銅管,是先鑄成幾段後再合攏起來的。青銅鑄件非常薄,而且至少用了3種以上青銅合金鑄造而成,就是用現代的青銅工藝也很難複製。另外,館內還存有一件精緻的青銅項圈,中間是空心的,也是丹麥青銅器時代一件傑出的文物。館裡還存著一把公元前幾千年的漢德斯格瓦爾(Hindsgavl)短劍,也值得一看。此外,在展藏中有一扇17世紀西蘭島農舍的木門,門上有許多當年瑞典軍隊入侵時留下來的彈孔,有趣的是門上還附有一首當時主人寫的詩,敘述了當時瑞典士兵是如何擊垮此門,又如何從屋裡把懷孕了的女主人攆到屋外的草堆上胡作非為。館藏內的丹麥中世紀家具和民藝品,也頗具可看性。 工藝博物館(Kunstindustri Museum)位於布雷德大街,南距阿馬利恩堡宮不足300公尺,是座18世紀所建的洛可可式建築物,也是丹麥有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陳列著由中世紀一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美術工藝品。每年的9~10月,國際設計樣本會議都是在這裡召開。 動物標本博物館建於1970年,它的陳列方式,打破了一般自然博物館按分類次序排列的常規。從教育角度出發,以生物學為中心,標本集中反映動物生態學、動物行為學、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互相關係等三方面的內容。這家博物館每年要接待30萬名觀眾,其中青少年約佔一半,因為丹麥的中、小學校已經把參觀動物標本,列為整個教育計劃的組成部分。這家博物館還將所收集到的各種動物標本,放在精心製作的立體生態環境中,再配上錄製的動物聲音,用直觀、形象和通俗的方法,解釋複雜的生態學知識。學生們在參觀過程中不但用眼看,還可以接觸標本,查考資料,聽動物鳴叫的聲音,深入地觀察和理解動物與環境的生態關係。館內工作人員不僅引導學生們參觀,而且還為他們放映有關動物的幻燈片和科學影片,並組織討論會,開展教學遊戲,以加深學生們對展覽內容的理解。學生參觀完後,每人都要填寫一張「作業記錄單」,記錄下博物館中看到的、而課本裡又沒有的內容,提出問題。教師或館內工作人員,對學生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然後再組織學生們一起討論。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啟發了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也使教師們掌握了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便於往後的因材施教。館內的工作人員大多由哥本哈根大學生物系高年級學生擔任,來館參觀的成年觀眾也可免費參加學生的活動。 海盜博物館位於郊區羅斯基勒教堂附近,展出北歐海盜時代的各種實物,包括海盜用的船隻在內。這種海盜船體型狹長,艏艉彎曲,速度極快,便於劫掠。 天文館(Tycho Brahe Planetar-ium)是哥本哈根眾多地標性的特殊建築物之一,為濱河而立的外牆帶有條紋的黃色圓形獨特設計建築,館內使用現代電腦效果而形成的天幕,有如真實生活中星辰滿布的晴朗夜空,23平方公尺的龐大天幕,加上近1小時身歷聲的內容介紹,讓觀眾覺得有如身處實景。 國立美術館(Statens Museum of Kunst)是座位於奧斯特‧安格植物園(Oster Anlg Parken)內、綠樹環抱中的建築物,收藏有18世紀中葉以來、丹麥著名畫家埃克斯伯格、科布克、艾克斯納和約恩等人的美術作品。另外還收集了15世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繪畫名家杜勒(Durer),以及16世紀巴洛克藝術代表性畫家魯本斯等一些歐洲各國著名畫家的美術作品。 尼‧卡爾斯伯格古代雕塑展覽館(Ny Carlsberg Glyptotek),位於鐵特根斯(Tietgens)街和安徒生大街交叉處,對面就是蒂沃利遊樂園。由世界著名的嘉士伯啤酒廠創辦人卡爾‧雅各布生(Carl Jacobsen)所設立,目前是由嘉士伯公司財團管理。主要的展示品是[[埃及]]、東方各國、古希臘及古羅馬等的雕塑品。另外,還有丹麥和法國的雕刻品,其中以丹麥雕刻家卡伊‧尼爾森(Kai Nielsen)的作品「水之母」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 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園(Botanic Garden of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並不坐落在這所著名大學的校園裡,而是位於校園以北500公尺處,與北面的國立美術館只隔著一條索爾伏(Solv)街。這個植物園是1759年在哥本哈根古代碉堡的部分遺址上建立起來的,面積9公頃,約有1.5萬多種露天植物和溫室植物,是歐洲最著名的植物園之一。這裡雖屬高緯度寒帶地區,但露天栽培的植物品種卻非常豐富,除夏季一年生植物外,所有其他的植物,包括許多漂亮的標本樹在內,都是多年生的。另外,這裡還有許多溫室植物,大的溫室佔地有3000平方公尺,展出很多品種的泰國蘭花、秋海棠和蕨類植物。園內還有一個空調溫室,能夠創造出適合於北極植物所需的環境。這裡有個建築物是大學植物博物館和植物標本室的所在地,擁有200多萬種植物蠟葉標本,以及許多有關植物學方面的參考工具書。 哥本哈根動物園(Copenhagen Zoo)建於1859年,屬私人所有,但接受政府的財政補貼。佔地10公頃,約有375種、2000多頭動物,包括許多稀有動物,如麝牛和蘇門答臘犀牛等,另外還有許多鳥類。特別有趣的是還有一群家鼠,放在模擬的城市陰溝中。 市政府廳(Reahus)大樓位於市中心的市政廳廣場東南面,是座茶色建築物,外表頗有北歐古老風味,不過並不十分古老,興建於1903年,建築式樣調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和中世紀丹麥建築的風格,它既不同於尖頂拱形的哥德式,又不同於富曲線的巴洛克式,而是一座強調水平線的方形建築物。如果從遠處眺望,就無法看出它的特殊風采;一旦走近詳察,就會發現它的內外都裝飾著精緻的雕刻與美麗的繪畫,讓人目不暇給,流連忘返。正面大門的上方,立著哥本哈根創始者阿布薩隆大主教的塑像和市徽。由大門進入,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座機件複雜、製作精巧的天文鐘,不但時間準確,且可一目了然世界各地的時間和星座的位置。它是由丹麥自學成才的天文物理學家和工程師詹斯‧奧爾生(Jens Olsen)受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鐘的啟發,前後花費20多年心血,於1943年完成全部設計和計算工作,並開始建造。他於1945年去世,但到1955年才全部安裝完成,現在陳列在市政廳的展覽室裡。它高約2公尺,寬為3公尺,由1.5萬個零件和445個齒輪組成,機件複雜,製作精巧,耗資鉅大。鐘身用能夠調整溫度、濕度的密閉玻璃箱盛載。天文鐘有11個用途不同的奇特鐘面,如宇宙恆星鐘、太陽鐘、行星鐘、日月蝕鐘、太陽升落鐘、國際標準鐘、地區時差鐘、赤道鐘、歐洲鐘、年曆季節鐘和年月日星期鐘等。鐘的精確度極高,每300年只有11.4秒誤差。 在市政廳再往裡走,是圍繞有陽台的大廳,內立三尊銅像,一為著名作家安徒生,另一為著名雕刻家托瓦爾生,還有一尊是市政廳的建築設計師馬丁‧尼奧帕(Martin Nyrop)。上了二樓,有會議室和迎賓室。想看哥本哈根市容,可乘電梯直達市政廳鐘樓頂層,四方形鐘樓高達106公尺,是全市最高點,鐘樓四壁各有巨大時鐘,高、寬都是4公尺;塔頂有兩位號手塑像。 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坐落在城堡島東側,建於1619年,完成於1640年,是當時克里斯蒂安四世國王所興建各種建築物中最出色的一座,具有北歐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這座瀕臨運河的教堂式建築物,正面寬度有102公尺,深度為22公尺,共分兩層,建築物中央有座48公尺高的尖塔,塔尖高25公尺,盤踞著四條巨龍,牠簇擁著3頂皇冠,由大而小,成直線上升,象徵北歐四國中的丹麥、瑞典和挪威等3個君主立憲國,只有芬蘭是民主共和國,故而少了一頂皇冠。塔尖的下面是23公尺高的八角形塔樓,每個角各有兩扇漏窗。每逢節假日,每一角都會斜插著一面丹麥國旗。 因為是全國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哥本哈根市內有哥本哈根大學、丹麥理工大學、丹麥工程學院、經濟與企業管理學院、皇家音樂學院、皇家美術學院和理論物理學研究所等學術機構。 哥本哈根大學創辦於1479年,是北歐歷史上最悠久的高等學府。里戈斯醫院是國家教學研究醫院,正在集中力量研究如何對付愛滋病。菲比格醫學實驗室,專門從事癌症的研究。 理論物理學研究所設於市內,舉世聞名,由丹麥最偉大的科學家尼爾斯‧波爾(Niels Bohr)於1920年創建,故又稱為波爾研究所。早在大學求學時,波爾就因精確測試了水的表面張力,獲得丹麥皇家物理科學院的金質獎章。1911年,又以金屬電子論方面的論文,獲得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不久他到英國參加盧瑟福原子結構研究小組,從事核式原子模型的研究,並最先發現原子序數對化學元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的重要意義。1913年,他把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的量子論與核式原子的概念結合起來,以解釋氫原子發射的光譜。1922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20世紀30年代,他繼續探討量子力學所帶來的認識論方面的問題。1934年,他發表了「原子理論和對自然的描述」一書,提出的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對理解核裂變起了決定性作用。1943年,他從納粹德軍佔領下的丹麥逃往瑞典,不久又到美國參加原子彈的研製,並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流科學家之一,而且還一直是量子物理學發展的科學頂尖人物。戰後,他極力主張和平利用原子能和控制核子武器的政策。在他的倡導下,歐美各國科學家於1955年在日內瓦召開了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第一次國際會議,還領導建立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57年,他獲得首屆美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獎金。他的兒子奧格‧尼爾斯‧波爾(Aage Niels Bohr)也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生於1922年,也就是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那一年,年青時代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物理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他的得力助手,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5年底尼爾斯‧波爾病逝,奧格繼承父職,擔任理論物理學研究所的所長,並使它成為世界原子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1975年,奧格和莫特遜(Mttelson)及雷恩沃特(Rainwater)共獲諾貝爾物理獎,父子倆先後獲諾貝爾獎的例子,至今僅有。 新港(Nyhavn)位於國王新廣場東南方100公尺處,長約400公尺,是市內最富古意的懷古區,原以興盛的造船業與海運業繁榮一時,後隨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沒落,只在河道兩岸留下許多18世紀的建築物,尤以北側壁面豐富的色彩而特別引人注目。附有許多刺青店和船員休息所,並有毗連的咖啡屋和酒吧,景觀非常特殊,街上不時可見幾個手提酒瓶、身上有各種紋身圖案的異國海員,十足流露出舊日港都的風情,所以丹麥人說:「不見新港,不識哥本哈根」。 新港運河的南側與北側對照之下,顯得比較安靜。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曾在新港南側的18~20號屋中住過。20號茶色的兩層樓建築,是安徒生第一次寫童話的地方,他在這裡住了20年,最傑出的童話大部分都是在此完成的;18號屋則是他逝世之地。沿街往東到盡頭,有通往瑞典馬爾默的水翼船碼頭。在碼頭紅磚地上,挺立著一根用鐵皮箍著的圓木頭,用以支撐一個巨大的鐵錨,是丹麥老戰艦伏能號的遺物,用以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難的丹麥海軍官兵。另外,新港西端的卡洛滕堡(Carlottenborg)宮,現在是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的所在地。 圓塔(Round Tower)位於國王廣場以西不到400公尺處,1642年由克里斯蒂安四世所建,他要將這座建築與大教堂、圖書館和天文台構成一組建築物。塔高36公尺,直徑15公尺,共有九層,每層之間都有螺旋樓梯連接。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在訪問哥本哈根的時候,曾偕皇后卡特林娜騎馬繞著旋梯直達塔頂。現在這座古塔已對外開放,供人參觀。晴天時由塔頂俯瞰,可將美麗的哥本哈根市容盡收眼底。圓塔附近還有聖三一贖罪會教堂(Trin-itatis Kirre)。 姬芬噴泉(Gefionspringvandet)位於阿馬利恩街北端,南距阿馬利恩堡宮約500公尺,由丹麥啤酒大王卡爾斯伯格獨自捐資鑄造,設計者是丹麥著名雕塑家艾‧波德卡特,現已成為市內著名景觀之一,它坐落在一個很大的長方形水池中,池中央屹立一座巨大的圓石墩,下面還有兩圈更大的石階,四周噴射出瀑布式的泉水,石墩上有組雕塑群,中間為「勤勞女神」姬芬,她半身裸露,長髮在疾風中飄起,神情堅毅,目光炯炯,右手揚鞭,迎著風雨,英姿颯爽地駕馭著在她面前奮力牽引的四頭神牛,從牛的腳下和鼻孔裡噴射出好幾道水柱,水花飛濺,水霧迷濛;池中一條巨蟒也噴出一條條水霧,相互交錯,蔚為壯觀。從噴泉頂端溢出的水簾,一層層往下流瀉,又形成了兩層水瀑,潺潺有聲,使遊客們都會觀賞這種奇妙的人工景色,而捨不得離開。 對於這座噴泉所表現的古老神話傳說,人們解釋不一。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代,丹麥受到一次巨大的浩劫,由於魔鬼作祟,洪水成災,西蘭島面臨沉入大海的險境,在關鍵時刻女神姬芬降臨人間,她把自己的4個兒子變成4頭力大無窮的神牛,竭盡全力把西蘭島重新從海裡拉了出來,從而拯救了丹麥的土地。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姬芬原係天國的「勤勞女神」,上帝命她下凡到人間,言明在一夜間能開拓多少土地,便可擁有多少土地,於是她便將自己四個兒子變成四頭神牛,鞭策牠們迅速耕耘,所開拓出來的土地,就是今日的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北歐4國。 舊城廓(Kastellet)位於姬芬噴泉北方不足200公尺處,建於1600年,有星形護城河圍繞著,現已改成美麗的公園。這裡有不少數百年前的營房,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哥本哈根門、挪威門和昔日丹麥最高司令官居住過的官邸。哥本哈根門是舉行國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凡是坐船前來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大都在舊城廓以北500公尺處的蘭厄琳娜(Langelinie)碼頭上岸,然後乘車來到哥本哈根門,在丹麥女王或首相陪同下,在此檢閱丹麥三軍儀隊,然後通過此門,乘車進入市區。 赫爾摩教堂(Holmens Kirre)是丹麥王室教堂,也是海軍教堂,位於證券交易所對面,中間隔有運河,是克里斯蒂安四世國王下令興建的。這裡埋葬著兩位丹麥歷史上傑出的海軍將領,一位名叫尼爾斯‧尤爾(Niels Juel),他在1652~1654年的英、荷戰爭期間,在丹麥海軍上將特隆普和德‧勒伊特麾下學習指揮海戰,後來在1658~1660年的丹、瑞戰爭中,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在以後15年的和平時期,擔任丹麥海軍艦隊司令和皇家造船廠的廠長,對丹麥海軍的建設頗有建樹。他在斯堪尼亞戰爭中採用了新的戰術,並且在1676年的亞斯蒙德海戰和厄蘭海戰,以及1677年的克厄灣海戰中,成為擊敗瑞典海軍的英雄,自1683年起擔任丹麥海軍大臣直到逝世。另一位海軍將領名叫托爾登斯卡耶德(Tordenskjold),在19世紀初葉的拿破崙戰役中,成為大敗瑞典海軍的名將。 格倫特維教堂(Grundtvig Kirre)是20世紀丹麥最大的建築傑作,始建於1920年,工程才完成一半的時候,建築設計師克林特(Klint)就去世了,剩下來的工程由他兒子、也是著名的建築師科勒‧克林特(Kaare Klint)接替,並於1940年完成。這座規模宏偉、不同凡響的教堂,在風格上大膽地採用現代派的設計結構,同時還汲取丹麥古代教堂的精華,顯得非常獨特,外形像架巨大的管風琴。全部建築不用一根鋼筋,只靠600萬塊磚頭支撐。教堂內裝置一架歐洲最大的管風琴,最長的一根高音管達64公尺高。堂內高大寬敞,可容納2萬名信徒。右側堂上懸掛一艘帆船模型,用以祝福全丹麥的水手。市內還有一座古老的挪威式教堂,有綠色鑲金的螺旋尖頂,遠看還真像隻綠色的「燒酒螺」,詼諧奇特,非常突出。 比勒威世界馬戲團(Benne-wei's World Circus)位於蒂沃利遊樂園正對面,由市政廳廣場出發,徒步3分鐘就到,是歐洲最優秀的常設馬戲團,主要的表演項目有騎馬、雜技及印度象表演等,充滿緊張感、速度感和幻想的節目,甚獲好評,特別是小丑的表演,更是觀眾的最愛。馬戲團每年都要花大筆開銷,邀請世界各地有名的小丑來表演,每年5~10月為演出季節。 [[檔案:1421948440.jpg|left]] 蒂沃利(Tivoli)遊樂園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遊樂園之一,位於市中心的安徒生大道旁,周圍有市政廳、中央火車站、商業辦公大樓和幾家大飯店。這個遊樂園開放於1843年8月15日,己經有167年的歷史,由當時的名建築師喬治‧卡斯滕生(Georg Carstensen)向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提出建議,認為如果要消除市民干預政治的慾望,就必須給予他們充分的娛樂,國王採納了他的建議,准許他在市中心興建一座可供娛樂的公園。最初這裡是群眾集會、跳舞、觀看表演和聽音樂的地方,經過多次的擴建後,才逐漸形成具有現在規模老少咸宜的娛樂場所。 這個有「童話之城」美譽的遊樂園,佔地20,平均每年都吸引500萬多人來此遊玩。由於氣候的關係,遊樂園每年只從4月22日開放到9月19日。在這將近5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從上午10時起對外開放,這時遊客稀少,來來往往的多係搬運啤酒和食品的工人及清潔工。中午過後遊客漸多,晚上6時後人潮絡繹湧來,開始熱鬧起來,直到午夜才會曲終人散。 蒂沃利遊樂園一共有4個門,都是造型莊嚴高高的大門。正門入口處位於遊樂園的西北角,與對面的皇家飯店只隔著韋斯特伯羅街,它是1843年的要塞遺址,所以看起來很像一座碉堡。正面右側有尊喬治‧卡斯滕生的銅像。門口附近設有遊樂園辦公室,兩側貼滿各場歌舞劇和管弦樂隊的海報。另外兩個出入口面朝安徒生街,還有一個在遊樂園東南角,面對中央火車站。 從正門進入,一眼就可望見具有濃郁中國宮廷式建築風格的仿古寶塔和戲台。寶塔共有四層,飛簷凌空,雕樑畫棟,楹檻通靈,古色古香,一面倚山,三面臨水,顯得非常雅致大方,塔內層層設有餐廳,遊客可一邊品嚐中國佳餚,一邊飽覽湖光山色。特別是晚上內外燈火通明,燈光和水光相互掩映,非常迷人。塔前小湖可供遊船,湖心有個造型細膩的大蜻蜓式誘蛾燈,星期天晚上湖邊有燈火可供觀賞。戲台建於1874年,在外形、大小、色澤和布局上,仿照北京故宮戲台規格,台前屋簷下懸塊木匾,上書孟子名言「與民偕樂」四個中文大字,每天晚上7:40都有啞劇表演。 園內有許多餐廳、咖啡屋和酒廊。其中的貝爾‧泰拉斯(Bell Terrasse)餐廳是園內格調最優雅的進餐場所,遊客在此可以吃到各國名菜,尤以斯堪的納維亞料理和法國菜最為有名,甚至有人專程到此用餐,所以經常客滿,最好預約。尼伯(Nimb)餐廳是一家用燈泡綴飾成的阿拉伯式建築物,奇異有趣,收費公道。附近還有一些低消費額的攤販,有的供應可樂、咖啡和點心,有的賣紀念品,還有當場畫肖像的畫攤。其中最有趣的是可以打碎盤子的攤子,顯示丹麥人的揮霍和驕傲,因為哥本哈根皇家瓷器廠的產品非常重視品質,只要有一點點毛病就不准出售,因此許多瓷盤被送到蒂沃利遊樂園來,供人作擲木球遊樂的目標,木球擲中瓷盤就會立即使它破碎,並發出清脆的聲音,玩起來非常刺激過癮。 在中國戲台前方有個由花壇圍成擁有野外露天舞台的廣場,站在舞台下,可以微微感受到噴水池濺下來的小水花,周圍座椅可供休息,晚上有很多精彩節目可供觀賞,包括魔術、雜耍、雜技、芭蕾舞、現代舞和熱門流行歌曲演唱等,熱鬧非凡,加上到處點綴著霓虹燈,施放五彩繽紛的煙火,故能吸引住遊客的腳步和錢囊。 園中有座能容納2000名觀眾的音樂廳,外觀呈別致的八角形,遠看像是個巨大的帳篷。它興建於1956年,晚上有蒂沃利管弦樂團演奏通俗的交響樂小品,丹麥名指揮家盧比(Ruppe)曾在此指揮管弦樂團達30多年之久,演奏的曲目主要是威尼斯舞曲和他自己創作的作品,並經常邀請國際知名演員前來表演。 在音樂廳廣場的右方,有各種各式現代化的電動遊樂設備,包括小孩玩的電動汽車、繞園小火車、遊覽車、坐板搖空、吊籃搖轉、橋拋天、湖中遊艇、擲木球、射箭場、打彈子機、旋轉木馬、跑馬場和吃角子老虎機等。還有饒富趣味的哈哈鏡,各種娛樂設施應有盡有。音樂廳後面還有舞廳和中國餐館等,使到這裡來的每位觀光客,都能在園中找到代表自己國家的建築物,因此會倍感親切。 最值得介紹的還有蒂沃利樂園儀仗隊,由89位9~16歲的男孩組成,他們穿紅色制服,白色褲子,頭上黑色皮帽足有1尺多高,據說是根據安徒生童話「堅定錫兵」中錫兵的形象設計而成。走在前面的是指揮和鼓號手方陣,接著是由兩匹小馬拉著的金馬車,車上的「王子」和「公主」正向遊客揮手致意。最後壓陣的是騎在阿拉伯白馬上的海軍陸戰隊,號角齊鳴的架勢把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遊樂園走道兩旁有濃綠蒼翠的樹木,園中還有許多噴泉雕塑,池中的噴泉和水瀑交織成水晶珠簾,發出嘩啦嘩啦的水聲。池周圍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百花怒放的花圃,種滿各種顏色鬱金香,株株亭亭玉立,朵朵嬌豔欲滴。草坪上有少年鼓笛隊列隊進行演奏表演。 [[檔案:1421948436.jpg|left]] 美人魚像(Denlille Havfrue)豎立在蘭厄琳娜碼頭入口處的一塊巨石上,這尊銅像落成於1913年8月23日,是丹麥名雕刻家埃德瓦德‧埃里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著名童話「海的女兒」鑄造而成。埃里克森製作美人魚時,是利用丹麥皇家劇院芭蕾舞團演員愛倫‧普萊斯的形象作為模特兒,但是他沒能說服這位女演員為製作一個銅像而裸體,不得已乃讓自己的妻子充當模特兒。 這尊高1.62公尺的美人魚銅像之所以聞名於世的原因,是敘述一條多情的美人魚,在偶然的機會中救起一位沉船落海昏迷的少年王子,且一見鍾情,但苦於人海相隔,不能再見到王子,於是歷盡艱辛找到海中女巫,求得靈藥服後游上海灘,坐在石上痴痴地等。到了時限已過,靈藥失效,仍不見王子的蹤影,她就化成美人魚對海而泣。據說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故事的目的,是為了向當時瑞典著名歌唱家林黛表示愛意,她係有夫之婦,雖然接受了這篇動人的童話,但卻婉謝他的愛。安徒生受到這次刺激後,再也沒有勇氣追求愛情,而過了一輩子單身生活。 現在這尊美人魚像,孤零零地坐在港口旁的一塊大石頭上,神情和海一樣寧靜,任憑風吹日曬,雨打雪封,永遠痴痴地遙望著前方,她的面龐秀麗,身軀嬌小,但卻有一條美麗的魚尾,整個銅像塑造得非常傳神,充分顯露出一個戀情飄失的少女神情。這條美人魚尾部分割為二,分裂為人的下肢,也許是象徵少女在15歲前如魚之體,渾不可分;15歲後才有兩性意識。但軀體略嫌豐滿,幸好肩頭不很飽滿,羞態可掬,線條非常柔美。自1913年立像以來,臉、手臂、腹和腿,早被遊客撫摸得光滑發亮,其他部分仍然銅鏽蒼青,正可用以表示魚變人的過程,一半已成人身,一半還是黏答答的魚皮;很多遊客走近照像,多會被海浪濺濕衣鞋。現在這尊銅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象徵,據說各國水手都將她視為吉兆,以求平安。 美人魚銅像曾經多次蒙難,一次是在1961年,長髮被漆成紅色,還被人用白顏料畫上胸罩;1963年又全身被刷一層紅色;1964年4月24日第一次頭顱被鋸掉,幸好埃里克森保存著模具,又重鑄了一個頭像;另一次在1984年7月22日清晨,美人魚右臂被兩個酒鬼鋸走一截,幸好丹麥政府一直保存著鑄模,才能使她劫後重生;1990年又有人試圖盜頭未果,塑像頸部留下18公分深的切痕;1998年1月6日,美人魚頭部又一次被人盜走,並被匿名者送往丹麥一家電視台,於同年2月修復接回;2003年9月11日凌晨,美人魚遭人用炸藥破壞,將岩石基礎撬鬆再推進海裡,後被丹麥警方用吊車吊起,恢復其原狀。2006年3月8日,美人魚手上被放了一個假陽具,上面倒有綠漆,還寫上「3月8日」,擬與婦女節有關,哥本哈根市政府乃將美人魚向深海處搬遷,以免再遭缺德鬼的破壞。2007年3月3日,美人魚又遭潑灑紅漆。同年5月20日,美人魚塑像又被蒙上穆斯林長袍和頭巾。 2006年9月15日,在距離美人魚銅像400公尺處的一個海岸上,又豎立了一座「美人魚基因改造的妹妹」,由丹麥名雕塑家比約恩‧納爾高所創作。他曾為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丹麥展覽館,打造一座「基因改造的樂園」,這尊長得奇形怪狀的美人魚妹妹,正是其中的一個展覽品。
返回到
哥本哈根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