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阿姆斯特丹 的原始碼
←
阿姆斯特丹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是一座水下城== 阿姆斯特丹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54分、北緯52度22分,位於荷蘭中西部須德海灣口的南岸,海牙的東北方,有阿姆斯特爾運河流經市區,全市佔地170平方公里,約有73.5萬人口,是現在國內最大的城市;由於地勢低窪,因此又成為一座低於海平面1~5公尺的「水下城市」。全市由90多個小島組成,有1400多座橋樑將小島連接起來,船隻可以在市內的運河上航行到市區的任何角落,所以又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稱。因為水位高,建築物多無法直接打地基,致使許多房屋都是用打入地下的木椿支撐,於是阿姆斯特丹又有「木椿撐著的首都」美譽。 這個都市氣候溫和濕潤,全年平均氣溫為9.4℃,冬季最冷的一月分氣溫接近0℃。冬天雨水多,也會下雪,陽光少,天氣陰沉潮濕,每隔3、4天就會有一場大霧,並且多風,一年中有320天刮風。夏季時氣溫回升,日照漸增,5月是全年日照最多的月分,5~9月氣候相當宜人,平均氣溫為18.5℃,7月分最熱時也才只有22℃。 現在市內街道寬闊,港渠暢通,是全國工商業的大集中地和經濟中心,產品產值約佔全國總產值的10%,貨物進出口額和業務承辦額分別佔全國總額的8%。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是歐洲最活躍的股票市場之一,並係重要的國際期貨交易中心,市內有832家註冊有案的外國公司,有很多國際公司將其歐洲總部設在這裡。國內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也以此為基地,並擁有製造業7700多家,年工業收入約15億歐元,以造船廠、啤酒廠和巧克力廠等為主,是國內造船業的中心,印刷出版量佔全國總量的14%,金屬製造和機械佔全國總量的8%。此外,鑽石的加工和買賣也頗負盛名,工業用鑽石產量佔世界總量的80%。飛機製造、化工和電子也是當地主要的工業,阿姆斯特丹的手飾業更是聞名於世。旅遊業也非常發達,每年接待500多萬名遊客,旅遊業收入佔城市總收入的9%,主要旅遊項目有參觀博物館、動物園、花卉和運河觀光等。 市中心區的卡弗爾大街,是全長800公尺南北向的繁華步行街,兩旁商店林立,每到週末,街頭藝人充斥,有拉手提琴或彈吉他的、有玩木偶的,還有年青的街頭畫家為人作素描,熱鬧非凡,都有不同族群的行人捧場,其中以古老的風琴演奏最為吸引聽眾,據說這種「街頭風琴」景觀已有300多年歷史。 阿姆斯特丹還是荷蘭全國體育運動的主要基地,市民個個熱衷運動,全市有250個足球場、200多個網球場、10個體育館和數以百計的室內外游泳池。 這裡作為全國進出口貨物的中轉站,港口擁有現代化的設備,轉運礦石、煤、穀物、木材和石油等大宗貨物,每年進港船隻約8000多艘,裝載貨物約2300萬多噸。20世紀末建成可以停靠10萬噸級以上遠洋輪船的外港,同時將16平方公里的深水岸區闢為現代化的加工工業用地。此外,這裡還是荷蘭漁業的中心。 阿姆斯特丹對外交通非常發達,由於荷蘭是歐陸主要的觀光中心之一,阿姆斯特丹更是歐洲旅遊的起點。在空中交通方面,史基浦(Schiphol)國際機場位於市區西南方,佔地廣闊,設備新穎,是歐洲最繁忙機場之一,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並係歐洲重要的轉機中心,和世界各大都市間都有航班營運,以每年客運量在38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而言,史基浦機場排名第一。在航程方面,自倫敦、巴黎、蘇黎世等地飛來,船程只要1小時左右;自羅馬前來則要兩小時。自香港有國泰、荷蘭、英國、漢薩、新加坡、菲律賓、義大利、馬來西亞、海灣、孟加拉和中華等航空公司的班機往返阿姆斯特丹和香港兩地。自北京、上海和廣州,則有中國民航班機飛來此地。中華和長榮航空公司,每天都有班機自台北飛往阿姆斯特丹,單向航程約1.0335萬公里,飛行時間約12小時。 這個都市也是以英國為基地的歐洲易捷(Easyjet)航空公司的主要站點之一,它的特色是票價非常低廉,只及別家航空公司的1/3~1/5,甚至比一些火車快車的票價還要便宜,因此生意非常興隆。它之所以便宜是在服務方面去降低成本,所以能夠用「陽春」的價格去爭取生意。它在各地沒設售票處,也沒有機票代理商,是採用網絡售票的方式,免除了中間的費用,甚至連機票也不印,只憑購票者的身分證件和報出密碼就可以取得登機卡,而網上購用信用卡支付即可。此外,除了網絡外也不做廣告,這樣又可省下大批廣告費和人事費用。航班上不提供任何餐飲,享受任何服務都必需付費,因此空服員也大量減少。易捷的票價還採取機動調整,時段的不同、季節或月分之不同都會影響到票價的高低,但都會比一般航空公司的票價低廉很多。 大約在400多年前,史基浦國際機場一帶,還是低於海平面4公尺多的湖泊、沼澤地帶。1572年5月26日,荷蘭和西班牙之間爆發了戰爭,當時兩國的海軍艦隊曾在這裡進行一場大型海戰。1852年時,荷蘭人在此造地成功。1920年,正式成為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機場。機場大廈寬闊華麗,內有A、B、C等3條大通道,進入通道後再分支道,支道盡頭就是登機口。A通道有5條支道,B通道有13條支道,C通道有5條支道,各次航班停靠在各支道的登機口,乘客上下,不必登梯。通道鋪有地毯,有的設有電動步道,並有通天玻璃窗。每一條通道和支道裡,都有咖啡屋和餐廳。在機場附近,還有一個出口廠商專用的保稅倉庫。 現在的機場不但擁有現代化的服務設備,設施也面向多元化,具有休閒度假的風味,曾多次贏得「全球最佳機場」獎。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營運單位多年前便展開機場擴建工程,使它不僅是過往旅客的購物中心,也是度假休閒的好去處,其中最重要的有新建的第5條飛行跑道,已於2003年完工。 1999年歐洲共同體稅務統一,免稅商店隨著消失,為了增加財源,機場內設有60多家商店,販售12萬種以上的商品,並增設了機場賭場(Casino),這是全球第一座機場賭場,它的設立將會帶動國際機場闢建賭場的風氣。不過這是一個迷你型的袖珍賭場,埸地不大。候機室裡還設有小型的遊樂部,旅客可以選擇三溫暖及按摩,以消除旅途或候機的疲勞。還設有免費的嬰兒休息室、兒童遊戲室和各種宗教祈禱室等。並備有多台電腦上網,機場旅館和國際會議室。此外,還興建了一座18個洞的高爾夫球場,使機場揮桿已不再是夢。隨著遊樂設施的相繼完成,或許機場對有些觀光客的吸引力超過正規的旅遊點。 機場距市區約17公里,行李多的旅客可以在候機大樓前等候計程車或乘機場巴士到附近的各大酒店,也可以到市區,每天9~18時,每10分鐘就有一輛巴士開出,停車場在候機大樓的正前方。藍色的皇家航空公司(KLM)巴士,可直達市內的中央車站,車程約30分鐘。巴士站附近,有計程車停靠站,到市中心的車程約20分鐘。候機大樓前有地下通道直達斯希波爾火車站,旅客搭乘從這裡出發的1、2號火車,可以到市區,車程約15分鐘,在機場車站大廳的窗口可以購到車票。如果旅客想直接到附近的城市,也有火車和巴士營運。到萊頓和海牙的火車每15分鐘開出一班,到鹿特丹的火車每30分鐘一班。乘施夫寧(Schipholdijn)號鐵路列車到萊頓,只需15分鐘車程;乘列車到海牙需35分鐘;到鹿特丹要50分鐘;至馬斯垂克則要3個小時。 鐵路交通非常發達,市內有5個火車站,最主要的中央火車站(Cnetraal Station)位於市區北部河邊,建於1889年,是歐洲鐵路網的中樞要站。它是一座相當豪華的現代化車站,建築宏偉,氣派不凡,這一帶原是沼澤,建車站時,連接了3個小島,為適應沼澤鬆軟的地基,共打下8700根木樁,花5年時間才完工。車站的正面有巨大的黃色時刻表,附近有售票窗口、詢問處、寄存處、旅遊服務中心和錢幣兌換處。這個被稱為荷蘭陸上門戶的大車站,每天有許多班國際列車往返於比利時、德國、法國、瑞士和義大利等國,每天進出的火車班次多達900次以上。聯結歐洲主要都市的TEE列車,是以一等車廂連成的特快列車,所有的車位都必須事先預訂。從巴黎坐火車到此約需5:10,從[[布魯塞爾]]前來約需2:40,從法蘭克福到此也需要5:10,從巴塞爾前來約7:30,從倫敦到此,需中途渡海,約11小時。 從荷蘭境內各地前來阿姆斯特丹,乘火車也很便利,開往各地的列車每隔一個小時就有一個以上的班次。伊墨頓是這裡的天然港口,從這開往伊墨頓運河的船舶,可以在阿姆斯特丹直接轉航到北海。 訪問阿姆斯特丹的觀光客,最好先在機場旅客服務中心,購買一張33歐元可用24小時的阿姆斯特丹卡(Amsterdam Card),可不限次數地搭乘市區公車、電車、地鐵,並可參觀重量級的博物館,憑卡在許多餐廳還可享受7.5折優待。 市區交通非常忙碌,主要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地鐵、計程車、自行車和遊船等。其中的有軌電車(Tram)是主要的陸上大眾運輸工具,無污染、無噪音,且運輸量大,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因此在阿姆斯特丹的主要交通要道上,空中密布電車電線,地面也多電車軌道,不時有電車穿梭而過。 全市有17條電車路線,其中10條以中央火車站為起點,穿梭行駛於扇形的市區。從清晨到次日清晨一時都有電車行駛,白天每隔5分鐘開出一班,電車停靠站設在馬路中央,黃色的站牌上標示著路線。電車由黃灰兩色漆成,後半部置有自動售票機,10歲以上的乘客可以買乘坐兩次的紅色回數票,4~9歲的孩子可以買乘坐四次的綠色回數票。車廂前後都有門,前門上車,有個紅色按扭(Deur Open),一按門就開。每到一站,要下車的乘客可以按一下窗邊的停車扭,停後再按一下車門前模柱上的紅紐,門即自動開啟。 公共汽車(Bus)共有30條路線,在市區行駛的路線與有軌電車不重複,主要是在市區外圍或郊區營運,乘客從前門上車,門左側有個黃色箱型貼上封條的收銀機。 地鐵(Metro)有4條路線,分別是50、51、53和54,後面3條路線在市區內走相同的路線,以中央火車站為終點站,可以通往郊外比瓊默米爾(Bijlmermeer)的新市區和新建住宅區。其中適合遊覽的只有很短的一段線路,從中央火車站發車,主要旅遊點只有從新市場廣場、滑鐵盧廣場和威士頓等3站下車,再過去就是沒有什麼參觀的郊區,出了市區地鐵就駛上地面,成了高架鐵路。 電車、公共汽車和地鐵的車票通用,車票分為國內交通次數票和特別票兩種:國內交通次數票可以在全國各地乘坐電車、公共汽車和地鐵,有15張一套和45張一套等兩種。特別票則為日票,分為1日、2日、3日和4日等四種。這兩種優待票可在中央火車站前的市交通局購買;另有兩張、3張和8張套裝的次數票,可直接向車上的司機購買。 市內計程車也很多,但要在招呼站等車,市區的主要廣場和車站附近都有招呼站。招呼站以外叫車,只要不違反停車規則,司機也會停車載客。在飯店和餐廳也可以打電話叫車。這裡的計程車多是白色的賓士車,按錶計費,小費為車資的10%,已包括在車資中。此外,計程車候客、午夜行車或乘客攜帶大件行李,都需另付費用。 荷蘭是歐洲自行車王國,市區的每條大街小巷裡,都可以看到成群結隊數以百計的自行車,並設有紅色柏油路面的自行車專用道和停放的欄桿,方便實用;汽車駕駛員在開車中應隨時注意自行車活動的情形,尤其是在路口轉彎處更應提高警覺。一般說來,自行車是阿姆斯特丹市民最主要的陸上交通工具,此地自行車之多,恐怕只有中國的北京、福州、廣州和杭州等地可以比擬。在全部市民中,65%的人擁有一輛自行車,很多人以它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租自行車業也相當發達,市區有專門出租自行車的商店,特別受到年輕旅客的歡迎,一天的租金費用僅須3歐元。店主人還會親切地教導道路的規則和操作自行車的詳細要領。遊客租一部自行車,可以享受河邊騎車、瀏覽鄉村風景的樂趣;夜晚可以登船過夜,也可以騎著自行車由阿姆斯特丹向北,沿路所經過的村野1000年前是一片沼澤,現在欣賞到的是看不完的堤防、運河、小湖泊和風車。這裡租用的自行車,可以由甲處租借還給乙處,回程則可以搭乘巴士回到市區。還可以在市內的磚石道路上,騎自行車遊遍大街小巷,那種自由自在的輕鬆感覺非常吸引人。 正因為自行車多,行竊容易,市內每年失竊的自行車高達3萬多輛,因此阿姆斯特丹號稱「自行車賊的天堂」,阿姆斯特丹大學附近是最常被下手的地方。據報告指出,1/5的人有自行車遭竊的經驗。小偷得手後,在附近或別處出售,他們在大學區的咖啡廳公告欄上張貼出售的小廣告,或向路人兜售,購買的也以大學生居多。偷車賊中,有一些是吸毒者,一輛贓車可以賣到9歐元,足夠打一針海洛因。但是有一些賊不一定是慣偷,很多人到店裡買東西或喝咖啡,出來時就發現自己的車子不翼而飛,他們懶得報案,就到路旁順手「借」走別人的車子。 為了防止自行車失竊,有的人將車噴上怪異恐怖的色彩,令人生厭;有的則故意不修失靈的零件,讓車賊不感興趣。其實,警察局對車賊的猖獗早就心理有數,但在以毒品和武器走私聞名於世的阿姆斯特丹,警方忙於緝拿毒品私梟和盜匪,對於這些自行車賊,自然不在眼裡,也分不出時間去抓。 阿姆斯特丹市的水上交通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這裡水道縱橫交錯,水運非常發達,全市有大小運河165條,以中央火車站為中心,在阿姆斯特爾(Amstel)、辛格(Singel)、赫雷(Heren)、國王(Keizer)和王子(Prinsen)等5條主要運河間,有幾十條呈放射狀的小運河加以連接,市區的街道、教堂、商店和住宅都散落在100多個「小島」上,由1400多座大小橋樑加以卸接,形成「到處都有河,無處不通船」的景觀,也成為市內的交通動脈,解決了市內交通擁擠的問題,人們幾乎靠水運便可以遊遍市區的各個角落。 觀賞運河以乘船最為適宜,市區以中央火車站附近為主,共有5、6處碼頭,由多家船運公司分別經營。搭乘從中央車站前開航的玻璃頂船遊河,船上有錄音帶觀光解說,航程為一個小時,被稱作「環城之遊」的水上的士(Water Taxi),每艘可以容納220人,它們來往於大小運河間、穿梭於大街小巷,不分晝夜地為遠道而來的旅客服務。遊覽運河以夜晚最為適宜,人們可以一邊喝香檳,一邊悠閒地欣賞風景。運河燈火倒影的景致,又是另外一種感覺,它披上閃爍的彩衣,無數燈光刻意描繪出運河兩岸的特色景觀。水上的士可以長驅直入城市的心臟地區,深刻洞察它的魅力,一路上可以經過埋葬大畫家雷布蘭特的西教區、淚之塔,全市最狹窄的運河區和最古老的山形牆(Gable)等主要遊覽區。遊船穿過一座座千姿百態、形狀各異的橋、眾神雕像、畫舫、噴泉和18世紀的大帆船「阿姆斯特丹」號,一一在冥色中燃燒出神秘的輪廓,令人如墜夢幻,不知身在何處。兩岸形形色色、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好像童話中的插圖,一頁頁翻過去,美不勝收,耳邊聽導遊解說這些橋和老屋的故事,對這個城市的認識就從水上開始。途中遊船還可以停留,遊客可以上岸購物、拍照留影,並且有機會拍到7座拱橋連成一線的奇景,還可以到萊斯運河轉角看兩棟一模一樣的娃娃屋,或到酒館停留片刻,淺嚐美味的荷蘭琴酒和聆聽爵士樂團的曼妙音樂。不管停多久,美麗的女船長都會耐心地等候,因為它是按時收費的。遊船上還推出晚餐加表演的服務項目,遊船、吃飯和看表演一起完成,能節省遊客的許多時間。 此外,需要提醒遊客注意的是,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犯罪率最高的城市,這裡的小偷有著快狠準的職業水準,他們不像羅馬吉普賽小孩那樣,團團圍住搶你的皮夾;這裡的小偷出手之快,往往會讓經常出國的商務人士馬失前蹄,更別提初出國門、萬事新鮮的觀光客了。 這裡有幾處地方是高風險區,一級戰區首推史基浦機場,如果遊客是一人獨自旅行,用推車推行李,那麼排隊辦理入關手續或換錢時,就在這一瞬間,放在身後的行李推車可能已經被不明人士推走了,屆時再去尋找可是難上加難,此招稱為「推錯行李型」。 商務人士如果認為自己頂多只帶一個007手提箱,隨時都帶在身邊,絕對不會成為小偷的獵物,那就大錯特錯了。曾經有一位商務人士,在等候飛機時,將公事包放在兩腿中間的地上研讀文件,起身時發現公事包已不翼而飛。 阿姆斯特丹的二級戰場則在中央火車站,不論在月台上或車站大廳裡,旅客都必須提高警覺。這裡盜竊採用的模式可能是趁你獨自一人時,由兩名小偷連手合演一場戲,一人藉故以荷文與你搭訕,在你分神與他交談時,另一人早已下手行偷,此招是「聲東擊西法」。總之,在這個城市裡要切記,行李絕對要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才能有一趟愉快之旅。 在住宿方面,市區擁有200多家不同等級的飯店和幾百家普通旅館,住宿極為方便。荷蘭觀光局以設備和費用為基準,參照各個飯店所在的地點和服務水準,把市內的飯店分成從五星級的豪華飯店到一級的經濟飯店5個等級。多數飯店在賬單中已加上15%服務費和18%稅款,因此除非遇到特別麻煩的服務生,否則不必再給小費。除了部分高級飯店外,一般的飯店住宿費內已包括了大陸式早餐費,內容有咖啡、牛乳、果汁、雞蛋、麵包、火腿、白脫油和果醬。大多數飯店都有使用賓士牌車接機的服務,並且可為觀光客代辦各種旅行團的申請事宜。 飯店和旅館多集中在運河沿岸、中央車站、水壩廣場附近或國立博物館一帶較便利的地區,也有一些分布在國際機場附近。市區街道兩旁,大部分是具有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風貌特色的飯店和公寓式旅館。這些飯店和旅館的建築樣式雖然非常古老陳舊,但內部的電梯、客房裡的各種現代化設備,以及餐廳、酒吧等附屬設備都很齊全,獨特風格的裝潢更是令人感受到曼妙輕柔的氣息。高級大飯店裡的餐廳和酒吧都屬一流,在附屬的專賣店和土特產禮品店裡,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買到,並且這些附屬商店都採用24小時營業制,非常方便。飯店的退房手續通常在中午12時前進行,訂房則不限時間。另外,需要特別提醒旅客的是,不論投宿那個飯店,外出時貴重物品和現金都應該存放在櫃臺的保險箱內,以防不測。 市內有許多高級大飯店,其中的阿姆斯特爾(Amstel)大飯店位於阿姆斯特爾運河畔,是一家五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歷史悠久,富有19世紀的傳統風格,寬敞的大廳和休息廳氣派豪華,餐廳和酒吧格調高雅,設備一流。到這裡來的賓客以王親貴族和外交官居多,擁有105間客房,早餐另外收費。 阿波羅(Apollo)也是一家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位於市中心偏南方,坐落在五大運河交匯處,風光秀麗,空氣清新。飯店內外設計獨特,擁有219間客房,面對運河的房間氣氛非常優雅迷人。附設有超級商場、餐廳、酒吧和特產店等服務設施。 科娜斯納波斯基(Krassnapol-sky)也是一家五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屬於荷蘭最大的「金色鬱金香」旅館集團,位於水壩廣場上著名景點皇宮的正對面。建於1866年,此後規模不斷擴大,1880年飯店中間修建了採天然光的天井花園餐廳;1883年在飯店後部又增建了比較現代化的住宿樓層。但面對水壩廣場的門面,仍維持著初建時的原貌。 普立茲(Pulitzer)也是屬於「金色鬱金香」集團的五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是一家洋溢著17世紀風格的荷蘭式建築物,它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是由24棟17世紀運河屋構成的龐大建築群,佔地甚廣,獨擁市內五大著名運河中的王子和皇帝兩條運河的景觀,建築群的後部則面對馬路。這家飯店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代表性建築,以面對王子運河的9棟連幢建築為例,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造型的山形牆,從尖型、優雅頸狀到流線型的鐘形山形牆皆有,每一棟建築物正面窗子的造型也無一雷同,彷彿是一部古荷蘭建築的縮影。同時大廳內的雕刻陳設,也宛如藝廊般雅致。另一方面,不論由王子運河的旅館進入,或是由面對皇帝運河旁邊的餐廳和酒吧進入,遊客同樣都可以感受到荷蘭古建築的格局,面窄縱深,有寧靜的中庭。由於這家飯店的24棟建築各具特色,在不變動外觀的原則下,內部房間的打通和改造,也就顯得別有趣味。因為高度不同,棟與棟間的樓梯特別多,同一樓層的房間也有不同的窗景和設計。至於被24棟建築所圈圍的中庭,飯店將它經營成有花有樹有盆景的休憩花園、而一間一半伸入花園,一半利用室內的會議室,更是罕見的設計,令人有馬上規劃會議度假的衝動。此外「金色鬱金香」集團在市內還有巴比倫中心(Barbizon Centre)和巴比倫宮(Barbizon Palace)等五星級水準的古蹟型國際觀光大飯店。 阿姆斯特丹希爾頓(Amster-dam Hilton)飯店靠近秀麗的瑪德爾公園,環境幽雅怡人,是座11層樓高的現代化大飯店。擁有276間高級客房,設計美觀新穎,服務設備完善,附設有雞尾酒休息廳和迪斯可舞廳。這裡的蜜月套房被整理成一個可以容納25位賓客的婚禮小教堂,在這兒舉行婚禮,如果租一晚套房度蜜月,會免費提供早餐、香檳、水果和鮮花等整套服務,令新婚夫婦留下難忘的甜蜜回憶。 阿姆斯特丹瑪洛特(Amster-dam Marriott)大飯店,位於熱鬧的拉茲廣場上,交通特別方便,也是喜歡購物和夜遊市區遊客的最佳去處。一共擁有400間客房,氣派豪華,設備先進,服務品質一流。另外,飯店還附設有迷人的夜總會、購物中心和土產商店等。 阿姆斯特丹索尼斯塔(Amste-rdam Sonesta)大飯店,位於中央車站前方,磚造的外觀和周圍古老的房舍並立,給人以古樸幽雅的感覺。共有432間豪華客房,並設有國際會議廳,可供召開重大的國際會議,各國前來這裡參加會議的代表們,也大多住在這家飯店內。此外,飯店內還附設購物拱廊、酒吧、舞廳和健身房等設施。 歐羅巴(Europe)飯店坐落在慕特廣場(Munt Plein)前,面對慕特塔,是一座小巧玲瓏、裝潢富麗的觀光大飯店,有悠久的傳統,家具擺設非常精緻,富有王朝風格,令人迷戀。飯店附設有各種休閒娛樂設備,餐廳供應有極負盛名的法國菜,房間部只擁有80間豪華客房。 阿姆斯特丹伊貝斯中心(Ibis Amsterdam Centre),是市內最新式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之一,坐落於市中心,緊鄰水壩廣場的運河畔,樓高8層,除了餐廳、酒吧和購物店外,還擁有177間高級客房。 鬱金香酒店(Tulip Inn)位於阿姆斯特丹心臟地帶,周圍交通網路健全,多種大眾運輸車站就在酒店門口,因此交通非常方便。美術館、博物館和知名的許多觀光點多在附近,是旅遊者理想的住宿選擇。擁有208間優雅的客房,還有餐廳、酒吧、會議室等服務設施。 假期酒店(Holiday Inn)坐落在中央車站和水壩廣場附近,位置非常適中,除了擁有270間客房外,還有餐廳、咖啡廳、三溫暖、健身房、禮品店和游泳池等服務設施。熱忱的服務人員和到處洋溢著的休閒氣息,是這家飯店的特色。 鬱金香花園(Golden Tulip)大飯店位於繁華的心臟地帶,交通方便。飯店以17世紀風格建造而成,融合富麗的氣派與古典含蓄的特質,擁有263間豪華客房,並有可以容納250位賓客的會議中心、還有餐廳、酒吧、咖啡廳、理髮室和健身房等服務設備,是中華航空公司的特約飯店。 此外,市內主要的大飯店還有國賓(Ambassade)、雷姆卜蘭特紋章(Rembrandt Crest)、森德(Sander)和科克(Cok)等。 在餐飲方面,這個城市可以說是美食家的樂園。荷蘭烹飪之術雖然不及法國的精緻,但花樣繁雜卻較法國過之。一般來說,荷蘭菜的特色之一是蔬菜多、魚蝦多、肉類少;再加上天寒,用鹽也重,不過很少吃辣;另一特色是份量多,不論早餐或晚餐都一樣,因此不需一次點很多菜,否則就是盤腸大戰也消化不了;第三個特色是早晚餐都太豐富,午餐可有可無。阿姆斯特丹人很少有吃午餐的習慣,如果到更北的地方,他們可能不知道午餐是何物。 當地的名菜很多,主要以西餐為主,其中最富有荷蘭獨特風味的佳餚,要算是香濃的熱湯。嚴寒的長冬裡,喝一碗熱湯,全身馬上就會溫熱起來,尤其是埃威滕湯(Erwtensoep)最為膾炙人口。這種湯是綜合碗豆、香腸、洋火腿、荷蘭芹、馬鈴薯和洋蔥等佐料,經過長時間燉煮而成的。還有一種以紅蘿蔔和花菜等蔬菜加奶油熬成的高恩湯(Groente-soep),以及雞湯等熱湯,都頗受人們的喜愛。 這裡最出名的菜餚叫做夫特斯波(Hutspot),是以肉類的烹調為主,將一塊牛肉加馬鈴薯、紅蘿蔔和洋蔥等燉煮後壓碎而成,非常美味可口。還有用紅蘿蔔、菠菜、馬鈴薯和青豆加工而成的道地荷蘭風味牛排,也十分美味。在烹調海鮮類中,有一種油炸比目魚,味道格外鮮美可口;至於清蒸北海所產的各種魚類和小蝦也很常見。 阿姆斯特丹是歐洲屈指可數的國際觀光都市,除了荷蘭菜外,法國菜、中國菜、泰國菜、義大利菜、西班牙菜和日本料理等,全都薈萃於此。尤其是曾為荷蘭殖民地的印尼菜,更使遊客難以忘懷,以豆芽菜做的印尼漢堡包,大概只有這裡才有。中央火車站附近的唐人街上,有不少中餐館。 在餐廳用餐時,這裡有男性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的習慣。到中國和印尼餐館進晚餐時,不打領帶也無所謂,但必須保持服裝整潔,安靜進食的氣氛。一般說來,附設咖啡座的餐廳和有荷蘭風味的三明治速食店,營業時間是從上午11時至午夜。正式餐廳午餐時間是中午12時至下午2時,晚餐是晚上6~10時。 一般餐廳的菜單以英文、法文、和德文加註。荷蘭道地的餐廳在入口處都把自己的菜單、價格、樣式,圖文並茂的高掛在牆上,讓人一目瞭然,可以按圖點菜。用餐完畢,侍者會直接到餐桌結帳,餐費已包括了稅金和服務費在內,因此不必再給額外的小費。不過如果付帳後仍有零錢,也可以留點作為禮貌。 市內共有2000多家餐廳,以荷蘭菜為主的餐廳主要有10家。五飛餐廳是一家傳統的高級餐廳,以蒸比目魚最為出名,並有名廚掌勺;肉類方面以蘑菇肉排最有特色,有口皆碑。由於顧客盈門,一般需要預訂座位。多魯斯(Dorrius)是小巧玲瓏的高級餐廳,以小牛排和貝肉最為出名,吸引了無數食客。塞爾雅恩斯皮格爾(Silveren Spiegel)是具有中世紀風格的一級餐廳,位於中央車站附近,以洋菇湯和雞肉的烹調最富盛名。拉卡維國際(La Cave Internationale)也是一級餐廳,設備和服務都是一流的,坐落在雷布蘭特廣場附近,濱臨運河,環境幽雅整潔。斯魯茲爾(Sluizer)是海鮮類和肉類菜餚的專門餐廳,擁有兩個相鄰的店面。是個經濟實惠的餐廳,服務熱情。歐斯特貝(Oesterbar)則是這個城市最好的海鮮餐廳之一,以薰製鰻魚、清蒸比目魚和油炸小蝦最為膾炙人口,令人口齒留香。卡斯托(Castell)是專賣烤肉和烤魚的餐廳,位於拉茲廣場附近,愛好牛排的老饕莫不趨之若騖。 法國菜式的餐廳主要有兩家:斯切亞帕(Schaep)是家格調高雅、古色古香的高級餐廳,建於17世紀,歷史悠久。它的地下一樓有寬敞的酒窖,儲藏著香醇濃烈的陳年佳釀,旅客來此可以一醉方休。迪可(Dikker on Thijs)是富有浪漫情調的餐廳,裡面有鋼琴演奏,又可以輕歌曼舞,非常羅曼蒂克。 荷蘭境內約有2000多家中國餐廳,單只阿姆斯特丹一地就佔了30%,但賣的是印尼式的中國菜。要吃真正的中國菜餚,選擇新光、廣東、太湖居、海運、富貴和御園等酒家,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除了正式餐廳外,市內還有許多隨處可見設有自動販賣機的小飲食店,人們只要投入1歐元硬幣在販賣機口中,就可以站著品嚐熱呼呼的菜肉丸子,相當大眾化;而且這種簡易飲食店很晚打烊,非常方便。 遊客在解決了食住問題後,準備遊覽市區和購物時,最好先到中央車站前的旅遊服務中心買一份詳細的大張市區街道全圖。很多旅遊書上都說荷蘭是個小國家,阿姆斯特丹也是個小城市,但實際上它是個規模很大的都市,如果以走路的方式逛遍全市,起碼得走上一個月。因此,在這裡遊客如果要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最好事前先弄清楚那個地方位於那一個區內,才不會走太多的冤枉路。 阿姆斯特丹雖然不及巴黎和倫敦的豪華,但卻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足以吸引觀光客們前來消費。在著名的雷布蘭特廣場附近,有數不清的觀光大飯店、夜總會、酒吧、劇院、影院、音樂餐廳、脫衣舞廳、演奏廳、歌劇院和芭蕾舞廳等,因此這裡成為市內的娛樂場所集中地,上演著各種最豪華的娛樂節目,極盡聲色之娛。 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一連串的藝術節輪番登場,遊客能獲得視聽雙重享受,對愛好此道的人來說,更會趕場趕得喘不過氣來。這裡約有60家具有水準的劇院和音樂廳,甚至連教堂都可作為表演場所。每年共推出1.6萬場表演活動,正規節目集中在每年9月到次年6月,稱為音樂季,戲劇季和舞蹈季,以在表演廳演出為主,包括音樂大會堂、卡瑞劇院(Carre Theatre)、市立戲劇院和音樂劇院等名聲響亮的藝術表演場所。 音樂大會堂(Concertgebouw)是坐落在博物館廣場西端一棟典雅的大建築物,鄰近國立博物館和梵谷博物館,是一座可以容納2100名聽眾的大型音樂廳,同時還是音樂大會堂交響樂團的發祥地,以及阿姆斯特丹富有傳統性的音樂殿堂。它以特殊的構造聞名於世,來賓席位的設計非常巧妙,甚至在舞台的背後也可以聆聽美妙的交響樂曲。這裡不僅有音樂大會堂交響樂團演出,海外著名的交響樂團和爵士音樂團體,也經常來此公演。每年9月到翌年3月舉辦有定期的演奏會,邀請世界一流的獨奏家和歌唱家合作演出,票房號召力強。在荷蘭藝術節期間,也會舉辦音樂演奏會以資慶祝,同樣邀請國際音樂界知名人士前來助陣。 音樂大會堂交響樂團專屬於音樂大會堂,是個足以誇耀於世、擁有第一流國際水準的音樂團體。成立於1888年,第一任指揮是當時年僅24歲的天才音樂家詹特(A.L. Var Gendt),在他手中,樂團不斷精進,終於躋身世界名交響樂團之列。偉大的指揮家曼格爾伯格(Willem Mengetberg),也花了半年的心血,為這個樂團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更有活躍樂壇的德布西(Debussg)和史特拉夫斯基(Stravinsky)等有名的指揮家,也經常在這裡客串演出。享有盛名的常任指揮家貝納姆(Eduard Var Beinum),1945年在為這個樂團彩排時,突然不支倒地,驟然去世,令全世界的樂迷同聲哀慟,痛惜英才。現在這個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夏伊的指揮下,所灌錄的唱片極為暢銷。 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和荷蘭舞劇團是與音樂大會堂齊名的另外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團體,其中的荷蘭國家芭蕾舞團以演出古典舞劇為特色,荷蘭舞劇團則是以跳現代舞為主,藝術總監吉利季里安是國際舞壇的頂尖人物之一,編舞功力高超,帶領舞劇團躍身世界重量級現代舞團之列。芭蕾、現代舞和歌劇節目,多半集中在臨阿姆斯特爾河畔的音樂劇院演出,這棟由灰白色大理石構成的現代建築,外觀極為醒目,裡面設備新穎。近年來,這裡常推出大成本製作的荷文版本「貓」和「歌劇幽靈」等世界聞名的音樂劇。 荷蘭製造和演奏管風琴的歷史悠久,推動古樂極有成就,以巴洛克樂團和18世紀管弦樂團的演奏水準,最讓許多知音崇拜不已;全市42座教堂設有巨型管風琴,價值連城,奏起聖樂時氣勢宏偉,莊嚴肅穆,是許多愛樂者聆聽的好去處。其中又以新教堂和舊教堂演奏的管風琴音樂,最不容錯過。 藝術節中,以1948年創辦的荷蘭藝術節(Holland Festival)最負盛名。它在每年的6月舉行,包括了音樂、戲劇和舞蹈等表演項目,整個月活動密集,除了本國節目外,還邀請外國藝人和團體前來助陣,安排著名交響樂團的特別節目,是一年一度的表演藝術饗宴。 6月藝術節期間,在市內街頭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展現出荷蘭人活潑多元的民間文化。如果旅客運氣不錯的話,在水壩廣場或拉茲廣場還會碰到世界聞名的荷蘭街頭風琴師。每到初夏時節,運河兩岸榆樹濃綠,生機盎然,沿著拉茲街或運河漫步,便會聽到一陣陣輕柔愉悅的旋律,這就是荷蘭獨具特色的街頭風琴(Straat Orgel)之聲。琴聲來自拉車上一具手搖的音樂箱,它就是早在300多年前就由荷蘭人發明成型的風琴,是靠一種由紙板穿孔加工製成的特製樂譜,放進樂箱裡發音的,以演奏時間達30分鐘的曲子來說,必須製成達120公尺的紙板才夠。這種紙板即使由熟練的師傅製造,每小時也只能完成兩公尺。近年來這項獨特的手藝已面臨後繼無人的憂慮,全荷蘭的傳統風琴車現在只剩下70臺,手搖的設備也都改用馬達,和荷蘭風車一樣邁入自動化的時代。這些街頭風琴師在演奏時,由一人在樂箱的後部用手搖轉,另一人則一邊拉車,一邊請路上的來往行人賞幾個硬幣捧捧場。這群街頭藝術家都要經由市政府核發執照才能上街活動,並且頗受市民的歡迎。 盛夏來臨時,音樂大會堂於每年7月和8月推出夏季音樂節,每年都有不同的音樂主題,節目分別在室內和室外舉行。最令全城市民情緒沸騰的是8月底的狂歡藝術節,連續進行5天,各類表演節目安排得密密麻麻,表演場所分布全城,爵士、重金屬搖滾,古典樂和流行歌曲等,樣樣俱全,其中又以水壩廣場皇宮前塔建舞臺舉行的戶外音樂會最為著名,聽眾擠得水泄不通,白天和晚上都有節目,皇宮正面牆上還吊掛著巨型螢幕,現場投影轉播表演實況,身價非凡的影視巨星常常應邀作現場表演。這個藝術節是年輕人的最愛,走到那兒都有吃有喝又有玩,開心極了。 每年10月至翌年6月的每週二中午12:15,在阿姆斯特丹市政廳和音樂劇院都有午餐音樂會活動,音樂大會堂午餐音樂會則選在每週二中午12:30舉行,演奏精緻的室內樂。 另外,聖誕節期間這裡將有各種表演,氣氛異常熱烈。12月6日的「聖尼古拉斯節」遠比聖誕節還要熱鬧,每年的這一天,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前廣場的遊行不可錯過。 全市約有200多家夜總會和700多家酒吧。這裡的夜總會雖然比不上巴黎的豪華氣派,但是絢麗多姿,沉穩舒適,氣氛更加迷人。一般的營業時間是從晚上10時到次日清晨4時,收費以鐘點計算,平時一般不收入場費,週末除外。位於拉茲廣場內的藍色音符(Blue Note)夜總會,是市區內的高級俱樂部,拿手好戲是義大利樂隊表演和特技表演。皮卡迪利(Piccadilly)夜總會位於雷布蘭特廣場地區的中心,裡面表演聲色俱全,令遊客有輕鬆愉快的感受。 市內的迪斯可舞廳充滿活力和現代感,流行的迪斯可舞和新式音響等從倫敦和美國傳入,贏得了市民的歡心。每到週末,迪斯可舞廳內就充滿了衣著新潮,花花綠綠的年輕人。波斯滕俱樂部(Bosten Club)附設在阿姆斯特丹索尼斯塔飯店內,是以輕鬆活潑、動感十足的音樂為主的迪斯可舞廳,深受年輕人喜愛。此外,帝王俱樂部(Kings Club)和朱莉安娜(Juciana’s),也是較有名的迪斯可舞廳。 一般人在這裡,無論是觀看表演或是跳舞,男性都必須西裝筆挺,一定要打領帶;女性也要儘量避免穿著褲裝。本來,這種社交場合都是男女同進同出,但是如果男性沒有女伴,最好坐在靠近櫃臺的席次,這樣也許會有一個打扮性感的女性靠過來,要求請客,或喝一杯飲料。男性最好對此有心理準備,不要太過慷慨,因為在歐洲各國,這種事情實在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這裡的酒吧是價格低廉的大眾化場所,通常只有一個調酒者,沒有服務生,顧客們通常是靜坐喝酒,欣賞鋼琴演奏,或用手風琴和吉他演奏熱鬧的土風舞曲,只要叫上一杯啤酒或可樂,就可以消磨上一、兩個小時。也有一些酒吧是純喝酒,連音樂都沒有。 每個街角都有稱為「大眾酒館」的小型酒吧,這是一種消費額很低、人人喝得起的飲酒聚會地方,其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是咖啡酒吧和褐色酒吧了。兼營咖啡屋的酒館,叫做咖啡酒吧(Cofe Bar),白天營業時間是供應茶點和咖啡;日落以後,酒吧的氣氛變得非常濃鬱,因為很多人在下班後順便進去坐坐,年輕男女甚至老人,都到這裡一邊暢快地喝上幾杯荷蘭琴酒或啤酒,一邊天南地北地閒話一番。這種遍布市街,價格低廉的咖啡酒吧,很受人們的鍾愛。 另外有一種褐色酒吧(Brown Bar),顧名思義,就是酒吧裡面全部採用黑褐色系列的布置裝潢,並且多係木造,一般是利用舊大樓的一角營業。這是在晚飯前小飲一杯的好地方,在外工作的人經常在回家前到此小憩一會,因此顧客站著的多,坐著的少,大多數人就圍在櫃臺周圍喝上一兩杯。 眾多的酒吧,加上海洋民族愛喝酒的豪放個性,使得遊客在夜晚漫步時,經常可以看到在昏黃的燈光下,一個個死白臉色,手握酒瓶,面無表情的「活死人」。這時遊客要特別注意,以免醉漢踢起來的烈酒罐子誤傷了自己,碰到借酒滋事的醉鬼,更要遠遠避開。 荷蘭是著名的咖啡王國,荷蘭人平均每人每天要飲5杯咖啡,阿姆斯特丹有1402家咖啡館或酒吧,這裡的人愛上咖啡的歷史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15世紀,不過那時僅限於上流社會,禮儀也與今日略有不同,男女雖是同時飲咖啡,卻是男人與男人同飲,女人與女人同飲,一些古老典雅的別墅,正前方左右各有一個咖啡亭,男人在右亭,女人在左亭。今日的阿姆斯特丹,喝咖啡已經大眾化了,不過古老的遺緒仍在,男人有男人的咖啡館,女人有女人的咖啡館。這裡的咖啡館還有一大特色,它一律是灰濛濛的,稱作「棕色咖啡館」;另外一個特色是店裡有一張大桌子給顧客們放置隨身袋子之類的,這些古老遺留下來的傳統未改,現在成了這裡獨一無二的特色,世所僅見。 咖啡館大都集中在一起,大約可分為三大群。水壩公園(Dam Park)是一群,屬於觀光客的,它龍蛇混雜,國王與妓女同列、獵艷者與獵物俯拾即是;雷布蘭特廣場是另一群,屬於阿姆斯特丹人的,很生活化、大眾化;李德斯廣場(Leidse Plein)又是另外一群,是文雅與藝文人士的。這只是粗分,有些更精緻更有特色的咖啡館,還得另尋。 荷蘭是個性開放的國家,自2000年10月1日起,妓女戶開始合法化,全國約有3萬名妓女,其中1/3集中在阿姆斯特丹。各種類型的妓院(Sexy Shop)公開在馬路旁「招搖」,從水壩廣場向右邊的橫街上走,街道越走越窄,商店也越來越少,華燈初上時,卻呈現一派繁榮景象,這就是市內的風化區,也是聞名國際的荷蘭紅燈區的水手街和瓦慕斯街,緊靠運河沿岸,是全市最幽暗冷靜的角落,有幾家出售性商品的情趣商店、兼售大麻煙的咖啡店和保險套專賣店,妓女戶有40多家,禁止觀光客拍照。這裡的妓女不多,有身材高挑、年輕貌美、金髮碧眼的西方女子;也有身材矮小、臉孔黝黑,像是來自東南亞的東方女郎,而且不少已經年華老去;也有少數「黑玫瑰」夾雜其中;她們又有「櫥窗女郎」之稱。 這裡的妓女戶和普通的小商店一樣,每家只有兩坪大,每個櫥窗裡的燈光都不時在轉變顏色,一會兒紅,一會兒黃,變幻無窮,越發增加了無限的神秘感,宛如陷井一般。櫥窗女郎似乎永不歇業,她們實行「三班制」,同一個「店舖」,早上看到一張臉孔,下午、晚上又分別是另一張臉孔,24小時滿足人類的需要。這種櫥窗每天租金約100歐元,通常是幾個妓女一起合租的,輪流使用。妓女們有的盛裝濃抹、有的袒胸露臂、有的穿三點式泳裝,有的淡掃娥眉,她們燕瘦環肥,高矮不一,有些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或打毛線,安靜地掛著職業性笑容坐在椅子上招徠生意,有些則站著如商品般地任君挑選。尋芳客在外面看中了某一位櫥窗中的「貨色」後,就可以進行交易,價錢談妥後,妓女把燈關掉,垂下窗帘,使櫥窗內滿室生春。過了一段時間,便可以看到臉色發白、豪無血色的年輕男子,跌跌撞撞地從櫥窗內「爬出來」。但是,這裡的生意似乎也相當清淡,經常只有少數櫥窗垂下窗簾,有人說櫥窗女郎能「適當解放人類情緒」,而且據說有的櫥窗女郎自印的名片上自稱是「人性生理工程師」。所以觀光客幾乎沒有人會錯過鼎鼎大名的「紅燈區」。 在紅燈區一帶的晚上,有許多表演真人「性」秀的小劇場開始營業、霓虹燈、大海報、瘋狂音樂加上小舞台,以及無數以觀光客為主的觀眾,構成「性」秀小劇場的特色,每張25歐元的入場券可以觀賞一場大約60分鐘的性愛表演,多半以3男3女真人「性」表演為主,再穿插有3位脫衣舞女郎秀。 除了紅燈區外,其他各處也都有很多花樣的色情玩意。中央火車站的商店裡,擺出的明信片多是男女裸露的性器官和交媾方式等的內容:原始、毫不保留、詼諧中帶點嚴肅、猥褻中存有自然特色,大大方方又有些理所當然地擺在太陽下販賣。中央火車站附近的一家玩電子遊戲機店裡,有色情小電影可看,在一間間只容一人的小房間內,投入硬幣在機器中,便可以看一分鐘的色情電影。還有一種是往錢孔裡塞進硬幣,供觀看的小匣門便會自動打開,可以看到兩位體態豐滿的金髮女子,一絲不掛地展現她們優美的胴體,並沒有其他「精彩的畫面」,兩分鐘一到,小匣門便自動關閉。 過了紅燈區,便到了華僑們聚居的地方,這裡中國餐館特別多,華僑們多數是從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移民過來的。最先到達這裡的華人,多數是跳船偷渡的船員,他們靠賣花生酥為生。現在這裡的華人有「三合會」的黑社會組織,靠走私毒品為主,因為這裡的毒品價廉,所以有許多其他地方的歐洲人和美國人來這裡吸毒。毒品的公開化,已成為阿姆斯特丹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走在市區的一些道路上,經常可以看到好幾個不知是男是女的長髮人類聚集在一起吞雲吐霧,逍遙快活,濃濃的大麻煙味撲鼻而來,令人作嘔。此外,在大白天街上,也有一些白人、黑人和黃種人公開地進行毒品交易,有的人買到毒品後,立刻迫不及待地吸食起來。新的嚴厲法律也不能有效地制止毒品交易,因為這裡的個人自由極受尊重,沒有搜查證,警察是不可以搜查嫌疑犯的。因此,出現了毒品交易時,即使有三、兩個警察就在附近巡邏,他們也視若無睹地讓這一切發生。市政府還特地投下7.5萬歐元成立了三家休憩站,讓流浪街頭的吸毒者有歇腳之處。休憩站從上午10時開放到晚上9時,裡面提供有乾淨的針頭、淋浴、洗衣機及簡單的餐點,吸毒者可以在布置著花束、張貼宣導健康訊息海報的環境中享用三明治,然後輪流到後方一個房間內注射毒品,讓吸毒的流浪漢能夠在安全、溫馨的環境中滿足毒癮,既不用擔心感染愛滋病,也毋須擔心被警察逮捕。雖然荷蘭的毒品政策寬鬆,人民可以攜帶少量的「軟性」毒品供自己使用,但流浪街頭的吸毒則被視為有礙市容。 不過,如果將被歪曲的性和可怕的毒品來概括阿姆斯特丹人,那就相差很遠了。這裡絕大多數的人民勤奮、樂觀而又熱情,對生活嚴肅認真。遊客經常會得到他們熱心的幫助,如果觀光客參加當地定點旅遊,可以聽到高大英俊、博學多聞的導遊不厭其煩地用英語、法語、德語、荷蘭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等多國語言,極有系統地介紹這個可愛的國家和它的風土民情,像極了正確無誤的「世界語言翻譯機」。阿姆斯特丹人民和他們腳下的土地一樣,深深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這裡是荷蘭最大的購物中心,有1萬多家商店,還有150多家畫廊,以及大約有170家古董店和26個市場。這裡商店的種類也是全世界最多最全的,遊客幾乎可以在當地買到世界各地的各種商品。由於運河發達,自然也有水上市場,在水上的花市,蔚成一片艷麗的花海,迎面撲來的花香,使得遊客充分享受到這裡特殊的購物情趣。 市內有好幾條著名的商店街,大多數位於水壩廣場附近。街上從約兩坪大的小店,到佔地達300多坪的百貨公司,各種規模的商場都有,貨品內容更是無所不包。專賣店也相當發達,有專賣食譜或兒童讀物的書店、首飾店、牙刷店和風箏店,以及陳列有70多種威士忌或啤酒的酒類專賣店等。在17世紀開鑿的運河旁有許多豪華的精品名店,沿著風景如畫的運河悠然漫步,穿梭在老式尖頂屋典雅的橋樑中,別有一種怡然自得的購物樂趣。 此地的街道並不太複雜,因為大部分都沿著運河而建,並且多呈半圓形。卡爾華(Kalver)街又譯為子午街,位於水壩廣場的南面,坐落在水壩廣場通往慕特廣場之間。中世紀時曾經是家畜市場,17~18世紀時,是咖啡店和書店的集中地,現在是正對著王宮的步行購物街,長約1公里,一年到頭都是行人徒步區,最適合人們的逛街,兩旁服飾、珠寶、精品、名牌皮包和皮鞋店林立。在這裡每家店屋的石雕板上,都刻示有「子午街道」的字樣。 丹麥(Denmark)路全長約400公尺,一端通往水壩廣場,另一端和中央火車站相連,是市內交通的主要動脈之一,也是著名的商品街,兩旁有許多為遊客而設的找換銀行、旅行社、航空公司、百貨公司、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夜總會、酒店、戲院和禮品店等設施。不過最具吸引力的卻是那些半露天的咖啡店和酒吧,這裡不論白天或晚上,總是行人擁擠,車水馬龍。 水壩廣場附近最令人矚目的購物區,是位於王宮後面的瑪格納廣場(Magna Plaza)購物中心,它原係阿姆斯特丹郵局的所在地,1992年改裝後,以全新面貌和民眾見面,內部有兩間餐廳及40多家商店,商品內容有音響、精品、禮品到各國名品等。這座建築物被列為當地歷史遺蹟,建築風格和中央車站屬同一時期,從潮濕低地發展而成,建物由地下4560多根堅固柱石支撐著。從中央車站步行前往僅約5分鐘,巴士站則在購物中心的正前方,這裡每天開放到下午7時,每週四延到晚間9時。 市內最大的百貨公司比珍科夫(De Bijenkorf)位於水壩廣場上,規模在歐洲並不算太大,但是內部裝潢感覺相當溫馨。展售的商品多為高價位的消費品,食品供應場則是採用超級市場的方式經營。 雷芝(Leidse)街位於萊頓廣場附近,是最動態活潑的街道之一,也是一個繁華的購物中心區,規模僅次於卡爾華街,許多高級商店、企業總部及航空公司等多開設於此。 萊杰大道一帶,也是購物中心街,是出售高級商品的集中地。赫利哥威格街(Helligewegstraat)是一條細長的街道,兩側布滿了時裝店、鞋店,以及各類裝潢獨特的商店,非常摩登新潮。貝爾勒(Baerlestraat)街是連接蒙多公園和音樂大樓的市區電車道路,這裡高級堂皇的商店夾道林立,以領導流行的時髦中心而聞名。 P.C.霍芙特(P. C. Hooft)街和貝爾勒街垂直交叉,瀰漫著高雅怡人的氣氛,這裡高級商場林立。從國立博物館正面向北延伸的斯皮根爾地區(Spiegel Quarter),是全世界古董店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各種古董應有盡有。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藝廊,每家藝廊都用藝術品和手工藝品將店鋪妝扮得美侖美奐。馬斯(Maas)街與佐丹(Jordaan)地區有許多充滿原始風味的店舖與稀奇古怪的商店,喜歡蒐集古董藝品的遊客一定會不虛此行。其間還有服飾、皮件和巧克力店,走累了,在街角有咖啡屋或酒吧可供休憩。 洛金(Rokin)街雖非重要的商業街,但卻是市內最重要的街道之一,因為街上豎有一尊威廉敏娜女王的騎馬塑像,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向納粹德國低頭,流亡倫敦,後來光復祖國,為這個城市爭光,民眾為了紀念她的不屈不撓精神,因而為她立像。 斯本(Spui)街是全市最有趣的街道之一,其中有被建於1787年的天主教孤兒院「處女之家」,現在成為阿姆斯特丹大學的一部分。附近學街地區的中央,立有一座莽撞的街道流浪兒雕像,是個諷刺街道文化水準的象徵性人物。其附近還有個廣受歡迎的荷本(Hoppe)吧,是學生和藝術家經常光顧的地方。 阿姆斯特丹莆爾特(Amsterdam Port)購物中心和內陸海購物中心,都是較大的購物中心。史基浦國際機場內的免稅購物中心,擁有世界一流的規模,並且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價格低廉。裡面從香煙、名酒到轎車等商品,琳瑯滿目,令人嘆為觀止。 郵票錢幣市場(Postzeged & Coin Markt)位於王宮斜後方,已有100多年歷史,是市內唯一的露天郵票錢幣市場,一向是集郵愛好者、錢幣和舊電話卡收藏家們樂而忘返的地方,每週三及週六上午11時到下午4時開市,各地郵迷、錢幣迷和舊電話卡迷雲集,市場內設有櫃臺,由戴著無邊帽的老人為集郵迷在郵票上蓋紀念章。每逢雨天郵票市場就自然關閉,但是下小雨的時候,場內會搭起傘狀的雨棚照常營業。常會有書包裡裝滿了集郵簿的學生佇立一旁,也有人開車來在車蓋上排滿集郵簿,或者是擺在自行車的後座上,類似這種各式各樣的小型攤位為數不少。因此對觀光客來說,到這裡即使只看不買也頗有樂趣。 古董藝術精品市場位於舊市區史皮格爾格勒查特(Spiegelgra-cht)街,這裡有80多家古董店、畫廊和精品店,它所展售的藝術品,是高貴而不貴,有些古董只要25歐元就可以帶回家,就算不買只是純欣賞,店主也會笑臉相迎,有時還會為遊客免費上一堂藝術課。 阿姆斯特丹人很以家世為榮,並以擁有大批傳家寶的古董來增加自己的身分。一些沒落的貴族把傳自祖先的古董賣給古董店藉以維持生活,而新崛起的上流社會人士或中產階級分子,也會到古董市場挖「寶」,或也在此擺出一些古董,以證明自己也是有家世淵源的。這個市場一般在每年3~9月的星期天早上10時至下午4時營業。 跳蚤市場(Flea Markt)坐落在滑鐵盧廣場附近,是國際知名的荷蘭最大露天二手貨市場。在17世紀時,這裡是猶太人的交易市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此地成為什麼都賣的二手貨市場,無論是中古汽車、自行車、古董、家具、舊衣服、繪畫、畫籍和唱片等,什麼「破銅爛鐵」都有,如果遊客運氣不錯,還能發掘到物美價廉的珍品。現在的跳蚤市場和以前相比,規模已縮小許多,但是依然熱鬧喧天,吸引大批市民和觀光客前來參觀選購。除了週日和雨天,市場每天從上午10時到傍晚時分營業,可搭電車9、14和51路前往。這個跳蚤市場又有「賊市」之稱,如果你不慎失竊了什麼東西,過幾天準能在這裡再買回來。 亞伯特露天市場位於Albert Cuypstraat街上,從中央火車站塔4號電車可達。被譽係「歐洲最有名的市場」,每個週末都會湧入兩萬多名觀光客。販售鮮花、乳酪、鹹魚、畜產品、蔬果和服飾,每週一到週六上午9:30到下午5時營業。 滑鐵盧跳蚤市場位於滑鐵盧區,搭14號電車可達。有大量充滿東方色彩的手工藝品、服飾,偶而也會看到船屋上折下來的古董零件。每週一到週五的上午9:30至下午5時營業。 週日藝術市場位於斯奈廣場南面,是只有在週日才擺設臨時藝術攤位的露天市場,阿姆斯特丹在週日幾乎所有的商店都休息,因此在星期天才營業的週日藝術市場,就成為全市人氣最旺的消費站。這個市場是由82位藝術家聯合成立的,每週固定有25位未成名的藝術工作者前來展售個人的作品,有的還替人畫人像速寫,有的當場剪畫彩繪,還展出捏塑的茶具器皿、水墨畫、油畫、銀飾到皮飾,應有盡有,讓人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每個攤位的藝術家會對遊客介紹每件作品的創作靈感及藝術特色,這種面對面的溝通,豐富了人們對藝術的認知,也使得週日藝術市場更加熱絡。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也支持這種藝術活動,所以藝術家們在這裡設攤,只要支付象徵性的一點費用。 女藝術家克里斯蒂安(Christi-ne)的攤位最為吸引人,她常到森林裡去尋找枯巧的樹根,然後化腐朽為神奇,創作出各種各樣美麗的藝術品。她最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是用木頭雕刻的書,一本頁數分明的木製小書,非常可愛而精緻,一本售價只要60歐元。 阿姆斯特丹是歐洲有名的「鮮花之都」,各式各樣的花卉應有盡有,每年銷往國外的奇花異草非常驚人。早在16世紀時,當地便從國外輸入球莖類鮮花種子,現在全國闢有4萬畝花田。市內的花市(Flower Market)具有200多年歷史,範圍很大,包括辛格運河沿岸慕特廣場附近的運河沿岸,以及雷布蘭特廣場西面的花市等三個地方。雷布蘭特廣場西面的花市,是賣鮮花和花卉用品的露天市場,在每年4、5月份的花季,這裡到處都是各式鮮花,非花季時也可以看到不少花的品種,還有很多藝術化設計的各種花盒和其他裝飾品。 辛格運河發展成為著名的水上花市,早在1862年就已經開始了,從鑄幣塔(Munt)到科林斯廣場(Konings-plein)間,所有的花攤都設在浮動的船上,所有花卉貨物都依靠船隻運送。每年4月分鬱金香花季時,來自國內各地的繁花異草,也都集中到這個花市,使這裡成為鬱金香花及運河之國荷蘭的象徵地區。目前開放時間是週一到週五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6時,週六下午5時結束,週日不開放。鑄幣塔廣場附近運河沿岸的花市,以一般市民為主要對象,每天一大早,色澤鮮艷的花卉由許多小船運載到這裡,使得這一帶到處飄香,令人留連忘返。這些花市還供應有切莖的季節性花卉,觀賞葉植物和花草的種子及鬱金香的球根,以及乾燥花與聖誕花等。還可以看到傳統的荷蘭民俗物品,馬路旁的鯡魚餐,可以滿足邊吃邊逛的樂趣。每到夜晚,花店打烊後,每條船上就亮起上百盞燈火,剎時間河上彷彿綴滿了會說話的星星,恍如置身童話世界中。 埃斯米爾鮮花拍賣市場(Aal-smeer Flower Auction),是阿姆斯特丹近郊的一個鮮花集散地,也是荷蘭最大的鮮花市場。包括栽培花卉的溫室和拍賣場等共佔地60萬平方公尺,面積等於90個足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拍賣中心。它有8個拍賣室,全年開放供人參觀,早上6:30開始,每間拍賣室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商、花商和花攤;只要有營業執照,繳付少許費用,就可以參與鮮花叫價。 拍賣室的前方有兩條軌道,一車車各類的花朵和植物依序進入,根據牆上特殊設計的大型叫價鐘顯示,花商們立刻能明瞭每一朵花的等級和起價,然後指針慢慢移動,買方看到合意的價碼後,立刻按下電鈕,以出價最高者得標,電腦作業馬上將貸款由買方撥入賣方帳戶。 從花朵的分級、叫價、重新包裝,到運送至各處花店,只須15分鐘時間。準備外銷的花朵在包裝過程中必須增放冷媒,以延長花朵的壽命。為了分秘必爭,工人要騎自行車來爭取時間。也有一部分花卉運送到機場,再轉送到世界各大城市,每天的出口量都非常驚人。 每天,電腦要處理平均5萬宗的買賣,大約可賣出1300萬朵的鮮花和100萬盆的植物,一年總計高達30億朵鮮花和3.2億盆植物成交;其中以150個品種的玫瑰產量最高,還有鬱金香、勺藥、康乃馨、菊花和鳶尾花等,花樣繁多,令人難以想像,在荷蘭8個主要的鮮花拍賣場裡,埃斯米爾就佔了43%的買賣。阿姆斯特丹還是世界香料貿易的中心,被稱為「世界香市」。 這個城市也是世界切割鑲造鑽石的中心,這裡的鑽石切割琢磨技術,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大約從16世紀開始,此地就有了鑽石切割工業,1585年,在「80年戰爭」中,原來是鑽石交易中心的安特衛普淪陷後,許多鑽石商和相關人才因此北逃,阿姆斯特丹逐漸成為鑽石的新重心。這裡的鑽石加工技術擁有優良傳統,令荷蘭人引以為豪。 鑽石早就為人發現,中國人稱它是金剛石,因為取其硬,但大量開採卻是1842年以後的事。阿姆斯特丹並不出產鑽石,但自鑽石大量出土後,它之所以會成為世界著名的鑽石之都,卻是陰差陽錯所促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鑽石的托辣斯法。開採鑽石的人早就預料到,一旦大量開採鑽石,必定有大量偷竊者,因此立法一章,凡未經琢磨的鑽石不得販售,因為鑽石的加工技術難度極高,非普通人所能為,所以在開採過程中偷竊之事自然減少;同時控制琢磨又可控制價格與市場,而這些琢磨鑽石的人都集中到此地。二是偶得,鑽石在南非出土後,原由南非猶太人從事琢磨工作,再帶到西班牙加工;琢磨鑽石是一個收入豐厚工作,西班牙國王下了一個命令,以後只有西班牙人才能從事這個工作。原來在西班牙從事鑽石加工業的猶太人一聽,乃決定前往阿姆斯特丹謀求發展。 鑽石的交易是層層控制,阿姆斯特丹只是世界的鑽石琢磨之都,其交易之都卻是在倫敦,而世界最大的鑽石市場則在美國。這裡雖享有「世界鑽石之都」的美譽,但只有少量鑽石販賣。 在所有鑽石礦產品中,能作為珠寶來切割的,只佔了20%。鑽石的價值是由它的重量(Carat)、色澤(Color)、淨度(Clarity)和切割技術(Cut)等四個方面來決定,簡稱「四C」。鑽石的重量單位以克拉(Carat)表示,一克拉可以分成100個切點(Points),愈大的鑽石愈有價值。鑽石整體的品質,可分為無瑕疵、輕微瑕疵及極輕微瑕疵等三級。從色澤上看,最上乘的鑽石是水青色的,比藍白色稍白,接近透明的水色最好。但是分辨色澤最為困難,一般帶有茶色、綠色、黑色和紅色的鑽石不算高級,無色透明的鑽石是極為罕見的。從淨度上看,完全無瑕疵的鑽石叫做帕費特(Perfeet),但是大部分鑽石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瑕疵,不過經過加工研磨後,可以隱藏瑕疵,做成飾物配戴在身上,絲毫窺不出破綻。從切割技術上看,可分為「優」、「良」、「一般」及「劣」四個等級,這些等級都會直接影響鑽石的價格,經過研磨後,最普通的形狀是磨成57個面的完美切割正圓形(A Brillant Cut)。磨成水滴形(Drop)的鑽石,大部分製成項鏈和耳環;磨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稱做綠寶石(Emerald);至於瑪久西(Marguise)則是真正的鑽石,兩端呈尖錐形。其他小塊的鑽石多磨成17片的切面(Chip)。 阿姆斯特丹師傅的切割手藝是個中翹楚。迄今為止最大的庫利南(Cullinan)及著名的柯艾諾(Koh-I-Noor)鑽石,都是在這裡切割的。1304年時,「柯艾諾」本屬於一位印度王子,後來輾轉落入波斯王納德(Nadiv Shah)手中,最後終由維多利亞女皇所擁有。此外,世上切割完成的0.0012克拉的最小的鑽石,也是在此地完成的;雖然小,依舊是有57個面的完美切割,令人敬佩。 市區內有很多鑽石研磨工廠,可以讓人免費參觀作業情形。柯斯特(Coster)鑽石加工廠歷史悠久,遠近馳名。工廠是咖啡色的老式建築物,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外觀就像一顆大鑽石。這裡每日上午9時到下午5時營業,廠內擁有許多技術精良的工作人員,他們將金剛鑽的原石經過無數次的琢磨加工後,變得晶瑩耀眼,再加以切角磨面,用鑽石磨鑽石,手工非常精細,磨成許多棱形、圓形、正方形、六角形或長方形的鑽石,顆顆璀璨,精工鑲嵌,成為珍品,運銷世界各地。工廠裡有個玻璃櫃,陳列著一頂荷蘭女王皇冠的複製品,與牆壁上女王的玉照相互輝映,最為引人注目。世界著名的柯艾諾便是在此琢磨成功的。 塞穆爾加遜(Samuel Gassan)是一家規模很大的鑽石公司,它的每年營業額約為5500萬歐元。建於1879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廠,此後這棟四層樓的巨大建築曾進行整建,1990年,又搬回到整建後的舊址營業。公司也採用現場切割的方式,有專人用各種語言講解,觀光客不但可以大開眼界,還可以學習到切工、顏色、重量和淨度等這些鑑賞鑽石的入門知識理論,真是一舉數得。如果想當場買個鑽戒作紀念,可供選擇的樣式也相當多,並且設計不俗,還可以適當地討價還價。公司內有無數間裝有閉路電視攝影機、房門緊閉、戒備森嚴的展售室,顧客可以圍桌而坐,讓營業員作繪圖說明和實物展示。在這些展售室裡,都有安全的傳送通道,設計得像粗大的水管一樣,營業員和主控室用電話聯絡。如果客人想看某些特定的貨色,營業員撥個電話下去,就有個圓筒盒子延著管路傳來,鑽石小心包好,放在筒中,這樣既省去走動的時間,又可以控制安全;免費清洗顧客的首飾,也是經由這個管道。公司不但免費為買了鑽石的顧客清洗首飾,也為未買的客人服務,如果在清洗的過程中有人的首飾遺失,公司還會免費補償同樣所值的鑽石。 公司一樓的門廳裡,供應免費的冷熱飲料和舒適的座椅,供不消費的人等待。那些對鑽石沒興趣,對於太太或女朋友馬上就要花大錢買鑽石又感到緊張不安的先生們,往往就在這裡喝咖啡,消磨時間。 此外,還有阿姆斯特、阿姆斯特丹鑽石中心(Amsterdam Diamord Center)、凡莫比(Van Moppes)、史多提(Stoeltie)和迦山(Gassan)等著名的大鑽石公司可供觀光客觀賞。 觀光客到荷蘭買鑽石,其實並不比其他國家便宜,因為這裡的鑽石是有國際保單的,價格有一定的依據,伸縮性不大。國際保單能保證鑽石是真品;另外,也有人準備將來變賣鑽石,而國際保單能夠保值,這些都是許多人在乎鑽石國際保單的原因。 當地特產品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台夫特陶器、銀器、玩偶、巧克力、名畫複製品和壁掛手工藝品等,品目繁多,令人目不暇給。台夫特陶器世界聞名,它的特徵是顏色純蘊,獨樹一幟,從小巧的耳環到大型的杯盤,種類繁多,身著高衣領的花格子衣、頭帶花邊帽的玩偶,別具風味,且多裝扮成可愛的少女,是最符合荷蘭風情的特產品之一。玻璃製品是富有古老傳統的特產品,色澤鮮艷,造型別致,尤其是各式各樣精緻的玻璃酒杯,更令人愛不釋手。 阿姆斯特丹是座富有浪漫氣息的古都,自17世紀以來,就一直沒有什麼改變,當時這裡是個龐大貿易帝國的京城,大畫家雷布蘭特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37年歲月。這個城市看起來有點像把打開的紙扇,基部是在沿港口一帶,骨架則由水壩廣場呈同心圓狀向各處延伸的運河組成,這些運河深入市區的各個角落,形成特殊的河光水色,體現出一個水上城市的風貌。這裡的運河或呈半圓形重疊,或呈交叉放射狀排列,四通八達。 辛格(Singel)運河位於郵局之後,阿姆斯特丹有5條主要運河和一條輔助運河,這條就是輔助運河。Singel就是環的意思,所以它是市內呈半月狀窄小的環徑運河,在1600多年前不過只是一條城壕,這一帶原是一些舊阿姆斯特丹城外的綠地和公園,現在河畔卻發展成一片古典的住宅區,其中一座是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圖書館。沿岸還有一些古老貨倉,斑駁蒼老,似乎在敘說當年那個時代的故事。 赫雷(Heren)運河也被稱為紳士運河,12~13世紀時,阿姆斯特丹商人因商致富,有些是為富不仁的奸商。也有一些商人是既富又仁,他們集資於1612年開闢了這條運河,一來是為了便民,再來也是為了便於停泊他們的貨船。這條運河完工後,就被取名為紳士運河,當時阿姆斯特丹富裕的貴族們,都選擇這個區域作為建造新居的地點,優雅豪宅的美姿倒影映現在運河上,如詩如畫,這些建築物現在多被作為銀行和辦公室使用,有的成為博物館。 凱澤斯(Keizers)運河又稱為「皇帝運河」,16世紀初的荷蘭還置在西班牙高壓高稅的統治下,由奧倫治大公領導抗爭,他被暗殺後,子承其志,繼續抗爭,終於在1648年趕走西班牙人,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為了紀念奧倫治大公,荷蘭人把這條運河命名為「皇帝運河」。這條運河在瑪杰爾木吊橋處與阿姆斯特爾運河相連結。 王子運河挖掘於17世紀初,時逢奧倫治第四代王子誕生,乃順理成章地命名為王子運河。此後幾乎每年都有一條新的運河誕生,這是城市繁榮的標記,也是市區不斷擴大的標記。運河在這個城市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它和這裡人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因為阿姆斯特丹地面由於經年積水,地基土質鬆軟,建築物底部多打下樁柱,要固定樁柱,地下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運河就負擔起平衡地下水的作用與責任。由於有調節運河水量的設施,因此雨量多的時候,運河水位仍然保持穩定,既無惡臭污物,也沒有急流的威脅,整個城市被數以百計大大小小的運河分割成90多個小島,使全市變成名副其實的島國,1400多座橋樑將全市完全連結在一起,這些橋樑都各具特色,有的是拱橋,有的是平板橋,有的橋下還修築了柵門洞穴。荷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就曾經以這些橋作了許多幅名畫。橋樑和運河映照著兩岸的紅瓦白牆房屋和往來運送的鮮花,交織成悠閒浪漫的水鄉風情,阿姆斯特丹也因此成為一個美麗的水都。 春天,漫步在運河街衢上,低垂的柳樹在河面上搖擺枝椏,微風迎面吹拂,令人頓覺心曠神怡。秋天,天空中繽紛的彩虹襯托著碧綠的河渠與兩岸的古木,秋高氣爽的潔淨空氣,如悠悠的河水在宇宙中流蕩,這時漫步在市內的街衢小徑,真是無比悠閒。在市區各個角落,都能看到運河滔滔的水流,和峙立在河畔的磚造屋舍、教堂及爭奇鬥艷的橋樑。這一切不禁令人緬懷這個擁有許多動人故事的國度,而陶醉在羅曼蒂克的氣氛中。 坐在玻璃遊船中遊運河,在大大小小的橋樑間穿梭,最能領略曾執西歐文藝復興牛耳的阿姆斯特丹魅力。這個城市由於房屋不夠住,船屋(Houseboat)就應運而生,荷蘭全國各地有幾萬艘船屋,其中有2500艘是停泊在阿姆斯特丹的許多運河上。舊船屋多由老漁船所改裝,由漁民和一般中低收入老百姓居住,可隨意在運河上移動或航行,有真正住在船上的感覺。新船屋多用水泥建造,沒有動力設施,多固定在運河邊的水上,這些房價比陸上還要貴的船屋,已成為今日荷蘭人追求夢想、挑戰自我的工具,他們必須向政府登記,一旦獲准後便可擁有自己的「碼頭」,可以申請停車位,電話、電腦、信箱、水電和電視天線等周邊設施,樣樣俱全,跟陸上的住家沒有差別。船屋的船頭多為臥室、起居室和廚房,船尾則為浴室和衛生間,通常船屋空間都不大,人的動作通常都不能太大。這些水上人家的船艙都鑲了玻璃,艙內窗明几淨,都置有花盆花架,非常雅致可愛;有些還布置了船頂花園,有些船底被當作倉庫,或設計成遊樂間;船上看不到曬衣服的髒亂現象,住在船上的人,清晨會被過往船隻的鳴笛聲叫醒,只有晚上才會萬籟俱寂。遊客如想了解真正船屋人家的生活,可以前往位於「安妮之家」前面運河上的「船屋博物館」參觀。在這裡市區的運河上,還有船屋餐廳、船屋咖啡館、船屋花店等可供遊客參觀;最有名的是一家專門收容流浪貓的船屋,上百隻貓在船上生活的盛況蔚為奇觀,地點在船屋博物館附近。 市內有10多座人工島,其中擁有最多住宅的博曼半島(Borneo Peninsula)上有兩條街和一條島內運河,多幢三層樓高的房子整齊地排列在運河旁,地下一層直接濱臨運河,不少小艇停泊在屋外,就像停車場一樣。另一座人工爪哇島(Java Island)有許多荷蘭創意的家居,形成幾何圖案的窗戶多採用超大型落地玻璃窗,好讓屋內有更多的自然光。一般房屋高度都不超過9.2公尺,地下層的樓底須有3.5公尺高,正門要開在街道上,屋子的背面則建在運河畔,甚至水中。島上最吸引人的,是連接島上四條全荷蘭最短運河的9座藝術小橋。島上除了住屋、草地、行人步道和公園外,很少有密集的購物及娛樂區,聽不到遊客的噪雜聲,也聞不到大麻的氣味。 普林塞內島(Prinseneiland)是一座獨特的人工島,位於港灣大樓最西邊,建於17世紀的海運時代。它被稱為「王子之島」,因為皇家三太子古耶蒙一世的胸像被豎立在島上。這裡建有一排排沉穩的茶色倉庫,用於貯藏海上往來貿易的物資。每個倉庫的山形屋頂上都裝有運貨用的滑車掛鈎。現被開闢為遊覽區,有出售17世紀古董的商店。 運河兩岸多數是四層樓的房子,整整齊齊,每一幢門面都不一樣,但一般都是門前布幔深垂,保持著17世紀黃金時代特有的風格;每一幢房子都是古老而樸素,也沒有亂掛招牌的現象,老舊的建築,斑剝的牆面,煙囟中飄散著縷縷輕煙,麵包香撲鼻而來,又有鮮花與蕾絲的裝扮,整幢房子有種巧意幽默的外觀,予人一種清爽而素淨的感覺。運河兩岸也林立著許多17世紀的望族宅邸,高雅富有貴族氣息的建築風格,成為市內的代表景觀之一。搭乘觀光船在運河上瀏覽各式迷人的尖形屋頂、教堂尖頂和鐘樓,彷彿走入中古世紀的時光隧道中,別有一番情趣。 1995年的時候,這裡還推出盛大的帆船展,是一頃對荷蘭自古以來海上勢力進行回顧的活動,展出包括典型的荷蘭平底船和快速帆船等數百艘船隻,港口畫滿桅桿交織的線條,水天一色的背幕前只見萬帆招展,非常壯觀。現在每年8月10~14日的這段帆船遊行期間,更將這項活動推到最高潮,出航的帆船包括公元4~5世紀時的希臘戰艦,以及18世紀時荷蘭海上強權時代的名船「巴塔維亞號」和「阿姆斯特丹號」等。 有運河也必有橋樑,全市大小長短不一的165條運河,將城市分割成90多個小島,並由400多座橋樑所銜接。這些橋樑形制不一,有傳統的吊橋、口字形橋、拱形橋和屋下橋等,也有現代化的大橋;材質有木製、水泥和石頭等。有些較矮的橋有船隻通過時,橋會升起,車輛行人止步,船隻優先。其中布勞大橋(Blauwe Brug)現在被稱為藍橋,跨越阿姆斯特爾河,是一座富有法國風情的壯麗大橋,先前的橋樑曾被漆為荷蘭國旗的藍色色調,1880~1883年期間,被另外一條拱形的新橋所取代,樣式仿製自巴黎的亞歷山大橋。它的附近還有許多造型新穎的吊橋,襯托得這座大橋的風姿更加光彩奪目,別具特色。 瑪杰爾吊橋(Magere Brug)是阿姆斯特丹僅存的兩座木製開合吊橋之一,一般稱作瘦橋,1671年由建築家瑪杰爾負責建造完成,建為步行者專用的狹窄橋樑。1772年改建為拓寬兩倍的二重式吊橋,位於布勞大橋的上游地帶,現在船舶通過時,仍然要用手加以操作,使吊橋從中央分成左右兩段,船就可由開啟的部分通行。這座擁有330多年歷史吊橋之所以著名的原因有三:一是因為橋的長度比較長;二來它溝通阿姆斯特丹最繁華的兩岸;三來很可能是它的名字。據說瘦橋的得名,源於一對住在阿姆斯特爾河對岸姓瑪杰爾的姊妹,她們漂亮動人,身材瘦瘦的,每天必須穿過這座橋到市政府上班;後來當橋改建時,就以「瘦」字為名稱來紀念她們,沒想到卻大受歡迎,而「Magere」在荷蘭文中也是「瘦小」之意,頗為符合這座橋初建時的形象,雖然經過了1772年的擴建,它已擺脫了瘦狹的舊貌,但仍不改原名,依舊不時升起橋面方便行船,也娛樂眾人。天才畫家梵谷生前最常說起的吊橋就是它。市內另一座木製吊橋是斯羅特迪科橋(Sloterdiker Brug),係通往帕尼堅島的橋。 這個城市的吊橋別具風格,在梵谷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發現荷蘭以吊橋點綴著田園風光的固有特徵。以前,船行到吊橋附近,守橋人就要拉下掛著木鞋的長竿,然後船主人就會把過橋的小費投入木鞋當中,並且向守橋人和善地微笑致意,守橋人也微笑作答,再把吊橋拉起來,讓船通過;在荷蘭人的日常接觸中,微笑示意也是隨處可見的。欣賞吊橋的風景足以令人神清氣爽,疲勞頓消,吊橋與荷蘭人的生活也因此是息息相關的。 阿姆斯特丹是個古色古香的都市,在舊市區內狹長的石板路上,集中著7000多幢仔細維護的17、18世紀的漂亮磚瓦房屋與古蹟,而現代化的建築也到處可見,搭配得分外和諧。路旁種植有成排的榆樹和菩提樹,細碎的陽光散落在平靜的運河上,使這個城市顯得祥和寧靜。 舊市區大部分的建築,都5、6家組成一棟。平均每家的房間都一樣多,但是房子的設計略有差異。屋頂(Gevel)的構造大致分為六種:一般型,多用於18世紀末期;大口鐘型,還可細分為幾種變型;1600年型,兩端如樓梯一直伸展到屋頂,交叉處有變化,常用於18世紀初;還有倒漏斗型(Spout Gable)。這四種類型的設計最為普遍,主要是三列門窗並排的狹窄建築方式。如果是新建的屋舍,有些也採用變化的法國式格調,這在今日也很受歡迎。第五種是建築物上部裝飾有家徽;第六種是平臺屋頂式,沒有家徽紋飾。這些有淵源可考的傳統建築,給觀光客增添了許多觀賞趣味。 所有古老的建築都有它們特殊的風貌,住宅的頂樓,被作為商品保管倉庫使用時,屋頂突出的樑是作為昇降貨物用的,因為阿姆斯特丹房屋賦稅方式是依建築門面的寬度來計算的,所以他們寧願將門做得越窄越好,以避免賦稅,而大宗的貨物只能利用昇降的辦法存放到保管倉內。建築物的底層通常被作為商店使用。這些古典房宅都有一個最突出的共同特點,就是擁有多彩多姿的山形牆,它有早期流行的尖形、噴口形,也有比較簡單的階梯式。1630年後,優雅的頸狀山形牆造成一股風潮;1660年時,又興起一種流線型的鐘形山形牆。這裡許多大規模的建築物,是採用直線或三角形簷板的義大利風格;當地最華麗的貴族宅邸,是黃金時代末期所建造的,主要特色就是山形牆的正面很寬,並且以新古典風格花紋或誇張的雕像作為裝飾。 杜布之家(Tuip House)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具有皇家面貌的建築,建自17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耶‧望包之手。這對杜布兄弟路易斯和亨得利克,是建造大砲及擁有瑞典鐵礦山的大亨,他們是17世紀荷蘭「鋼鐵之王」路易‧德‧耶爾之孫,他們希望在1660~1664年建造的杜布之家,使能匹配他們無限的財富。當杜布家族結束他們的工業帝國霸業時,杜布之家成為這裡最重要的建築物之一。 巴特婁第(Bartolotti)之家,用煉瓦磚建築而成,建於1615年,可能出於彼亨得克‧德‧克芝的設計,是為啤酒釀造者威廉而建造的,後來他成為巴特婁第銀行的首長,他的姓氏也就改為巴特婁第。 頭像之家(Huis Met De Hoof-den)是皇帝運河邊一座巨大的四層樓建築物,也由建築師彼亨得‧德‧克芝所設計,建於1622年,是純粹荷蘭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築。1634年這裡曾住過路易‧德‧耶爾,他是一位工業界首領。建築物磚黃色的立面上,塑有好幾個人頭像,有些人認係單純古典的雕像,另有一些人卻有一種有趣的說法:說是被侍者砍下的小偷及破壞者的頭像。 至於這些古典房宅的室內布置,一點也不亞於它的外觀,建築年代可追溯自17世紀的大宅邸裡面,一樓是美侖美奐的接待室,樓上是餐室和宴會廳,地下室都有倉庫。這裡大部分房間都掛有油畫,或擺飾雪花石膏雕像;廳室之中,也不乏波斯絲料的裝潢,以及土耳其地毯,而大理石的壁爐周圍,都貼滿台夫特的瓷磚;此外,浮雕餐架、餐具、櫥櫃、炫亮的威尼斯鏡子配烏檀木鏡框、以及日本漆器等,都充分顯露出荷蘭人對華麗式樣的鍾情偏愛。 荷蘭人的居家時尚,始終維持著高品味的追求,就像畫家霍赫(Hooch)所描繪的黃金時代家居情景那樣,充滿自信與嚴謹。這裡人習慣把窗廉拉開,或使用透明蕾絲材質的窗簾,在窗檯上種花,營造出溫馨可人的空間和氣氛。阿姆斯特丹市議會也頒布法令,以維持居家環境的品質。依照規定,居住在同心圓運河網的居民,不可以從事產生噪音的製桶行業,釀酒業和煉糖業也被禁止。這是一個非常家庭化的國家,家庭生活和福祉比任何事物都來得重要。房屋前的花園多半整理得相當完美,整齊的吊籃與搭配協調的窗臺;半掩的蕾絲窗簾;門口掛著娃娃屋式或鳥式的信箱。每一家的臺階,幾乎都是天天刷洗的。他們還喜歡在家裡擺放各式各樣藝品和舊印刷品,同時也喜歡在牆上掛滿動物形狀的陶桶、或是生鏽的工具。除了利用柔和的燈光創造溫馨感外,也普遍使用蠟燭,因此充滿古典氣質的各式燭台,成為居家的重要擺飾。花卉是荷蘭人不可或缺的裝飾,一般民宅的窗檯、餐桌,隨時隨地都會擺放著盛開的鮮花。他們每年購買花卉的費用,僅次於日本人。拜訪荷蘭人的家庭,帶一束鮮花送給女主人是必要的禮貌。 市郊的房屋非常樸素,每一家的窗內,都擺著美麗的花盆,由於地勢低窪潮濕,所以屋基修築得非常堅固。有的農家還住在茅屋形的磚屋裡,房屋前後收拾得非常潔淨,像花園一樣。但是一般說來,這裡存在著嚴重的房荒問題。 世界上第一條橡膠路也是起自阿姆斯特丹,它建於1920年,完成10多年後就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始終完好如初。夏天路面不會因為被太陽蒸晒而融化,冬天也不會因為氣候嚴寒而變硬,路面結實而富有彈性,車輛在路上行駛,沒有顛簸現象,因此可以延長汽車的壽命。它直通海牙,全長為120公里。
返回到
阿姆斯特丹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