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阿曼 的原始碼
←
阿曼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中東古老王國== 阿曼(Oman)是中東的一個古老王國,在過去的漫長歷史中,曾是阿拉伯半島上最落後的地區之一,加之歷代統治者都禁止外人進入,所以向來是被人們遺忘的天涯海角秘境。人類早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就開始在阿曼境內活動。根據考古發現,阿曼可能是閃族文獻(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所描述的瑪槓之土(The Laod of Magan),意為「礦產之國」的航海貿易國的瑪槓(Magan)帝國,也就是今日阿曼王國的前身。公元前2000年時,這裡是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並以生產銅和乳香而聞名。其中的乳香,尤其受到古代中亞人及地中海人的歡迎,因此瑪槓人乃和古蘇美(Sumail)人和巴比倫人,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古老城市裡進行貿易活動。 公元前12世紀,便有許多部族在阿曼定居,後來阿曼屢受南阿拉伯早期文明希木葉爾王國(Himyaritic)的影響,希木葉爾是古希巴(Sabaean)王國的一個重要部族,其中貢獻最大的可能是法拉奇(Falaj)灌溉系統的引進。至今全國仍有5000多條在使用,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保護名單之內。 阿拉伯人自公元前9世紀開始遷入阿曼,並且出現兩大不同血緣的家族,一為自阿拉伯西南部移入的夸坦(Qahtan),另一是來自阿拉伯西北部的尼塞(Nizār),兩族間的對抗迄今仍影響著阿曼的歷史。在公元前560年至公元200年間,阿曼地區曾被波斯人所統治。在公元前二世紀的時候,由於阿曼的地理位置恰好在印度洋和阿拉伯灣的交界處,因此自然地扮演著崗哨的角色,並且成為中東重要的貿易站,當時的貿易範圍曾自南歐遠達中國。 在公元初期,阿曼還稱不上是一個有體制的國家,然而擁有的船隻和經營的商貿,卻已壟斷了亞洲與地中海世界的貿易。當時的阿曼只是一塊疆界不明的土地,這裡的部落民族也經常會起衝突。公元6世紀,當地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部落,終將波斯人驅逐出境。 公元630年,這塊土地上的零星部落在伊斯蘭教創立時,終於有了首次的和平接觸,並且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到了公元7世紀中,整個阿曼地區皆信奉伊斯蘭教。 公元751年,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繼承者第四代謝里夫(Sharif),因權勢分裂而產生什葉及正統兩派,阿曼的穆斯林(回教徒)拒絕接受分歧的教義,而選擇了置身於事外中立的卡里吉特(Kharijite)教派,且自稱為阿巴地(Ibādi),選舉馬斯烏德(Julanda ibn Mas'ūd)為他們的精神領袖伊瑪目(Imam)。現在阿曼穆斯林仍然貫徹著律法嚴苛的教義,但是在某些方面這種教義卻又非常民主,廢除了繼承哈里法制度,改由信徒共同推出一位伊瑪目,並隨時有權罷免失職的伊瑪目,以別的人取而代之。 從反抗到革命,從防禦戰到侵略戰,已經建立了首都[[馬斯開特]]的各代伊瑪目,還將領土擴展到東非的蒙巴薩和桑吉巴,在這些地方從事黑奴的販賣活動,並且一直統治到1154年納布罕(Banū Nabhān)建立王朝為止。1428年後,伊瑪目重申他們的權力,其勢力並且威脅到國王。 1507年,葡萄牙探險家阿夫蘇迪和阿貝阿奎來到阿曼,將它當作為赴印度的中途站,並置阿曼於葡萄牙的統治下,且開闢了[[索哈爾]]和[[馬斯開特]]兩個重要的港口據點。此後,英國人和葡萄牙商人也先後來到阿曼,但是並未使用武力在這裡建立據點。 1624年,穆席德(Nasr Ibn Murshid)成為新的伊瑪目,並且結束了各部落間的衝突,繼任者賽義夫蘇丹(Sultan Bin Saif),於1650年率領當地慓悍的阿拉伯人驅逐葡萄牙的殘餘勢力,建立亞里巴王朝,獨立成為一個王國,使得阿曼一度將影響力擴展到整個東非地區,也使阿曼能夠成為繁榮的貿易港口,它的單桅貨船從東非沿岸到中國,到處可見。 17世紀阿曼可以說是阿拉伯半島上的強國,多條貿易路線交錯於阿曼,遠者可達東非與中國,當時所統治的領土曾遠達東非的桑吉巴,部分的波斯(伊朗)和今日的巴基斯坦。 1730年,阿曼征服了葡萄牙人在非洲東岸的屯墾區。後來夸坦的後裔希那威(Hināwi)人和尼塞後裔的加菲里(Ghāfiri)人之間爆發了內戰,波斯人乃於1737年乘機侵入,攻佔[[馬斯開特]],引起各部落的同仇敵愾,於1744年共同推選出[[索哈爾]]省長艾哈邁德‧伊本‧賽義德(Ahmad Ibn Said)為伊瑪目,徹底打敗波斯人,才結束這場戰爭,於1749年建立賽義德王朝,成為傳承至今、中東最古老的王朝之一,現任國王卡布斯是第七世後代。 賽義德王朝採取了政教合一的國體,即伊瑪目‧蘇丹(Imam Sultan)。19世紀時國力曾達到巔峰,成為印度洋上最強盛國家之一,其勢力遠達東非的索馬利亞、莫三比克,並以東非坦桑尼亞的桑吉巴(Zanzibar)島作為第二行政中心,南方的朵法爾省也在這個時候歸服。 這時,艾哈邁德和他的繼承人都仍保持著伊瑪目的稱號,不過他的後代則將稱號擅改為蘇丹,將國名改為「馬斯開特與阿曼」。在新國名王朝的治理下,阿曼逐漸繁榮起來,但卻完全沒有改變中古世紀的生活習慣,而直接進入近代史。1786年左右,阿曼的都城由羅斯塔克(Rustaq)遷往[[馬斯開特]]。 1861年後,阿曼和桑吉巴被分開統治。阿曼國內的部落,由於支持選出的伊瑪目而不支持蘇丹,因此經常引起執政王朝之間的衝突。1871年英國入侵阿曼,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的條約,控制了阿曼的貿易,桑吉巴等島也另立國家。 19世紀下半葉對阿曼而言,是一段非常艱苦的時期,不僅喪失了東非的屬國,連本來獲利甚豐的馬斯開特港,地位也漸趨不穩,原已統一的國土又告陷入分裂,內陸和沿海地區各擁其主,形成政教分立形勢。 1890年,阿曼與英國簽訂一項友好協定,從此阿曼便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英國在這個地區擁有重要的影響力。這種關係甚至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山區部落起義,成立阿曼伊斯蘭教長國,並向[[馬斯開特]]發動進攻。1920年,英國在[[馬斯開特]]與阿曼教長國簽訂「西卜條約」,承認了教長國的獨立,阿曼從此被分為馬斯開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等兩個部分。 1949年,英國控制了伯雷米綠洲地區的石油探勘權和開採權,引起阿曼有識之士的不滿,加利布‧伊本‧阿里‧希奈(Ghaleb Ibn All al-Hinai)教長發動反英的武裝鬥爭,英國除派軍加以鎮壓外,並出動空軍戰機持續轟炸反抗軍基地的加巴亞阿哈達爾,加利布逃亡至沙烏地阿拉伯,因不受歡迎再轉而流亡到[[埃及]]。 1951年12月20日,阿曼與英國簽訂友好通商條約,乃獲得完全獨立,官方名稱叫做Muscat and Oman。1958年,阿曼蘇丹又和英國達成協議,允許英國在阿曼境內設立軍事基地。 阿曼本來是個政教分立的國家,國王與教主間時常發生衝突。1959年教主被王軍擊敗,阿曼最後一任伊瑪目被驅逐出境,國王的權威始得再建,國內才恢復了和平統一。 1960年,英國在阿曼東面的馬士拉島(Masirah Island)上,設立了一個大型的軍事基地,可以容納4萬多名駐軍,並可進駐潛艇、水面艦隻、轟炸機和飛彈。1963年,英國協助阿曼平定在南部偏遠地區朵法爾的部落叛亂。 1967年,賽義德‧賓‧泰穆爾(Said bin Taimur)蘇丹統一了全境,建立馬斯開特和阿曼蘇丹國,1970年國名簡化為Sultanate of Oman。這時國內發現多處油藏,英國也把亞丁(Aden)一部分的庫里亞莫利亞群島(Kuria Muria Islands)交還給阿曼。 就在這一年開始,國內各地不斷發生動亂,賽義德蘇丹乃訓練大批軍隊,準備應付各地可能發生的叛亂。 賽義德蘇丹是個既專制又獨裁、頑固、固步自封和堅持鎖國政策的君主,他堅守傳統,反對任何改革,在位長達38年時間,未能善用國家資源促進公共設施的現代化,也未改善人民的生活,對邊遠地區的人民更是漠不關心,致邊區號令不行,而成化外之地,終日蟄居於撒拉拉頹危的宮殿中,甚至叛軍已兵臨城下,他也無以應付。 當年英國逐漸從庫里亞莫利亞島退走,1977年3月撤出馬士拉島軍事空運基地。 由於受到當時南葉門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970年7月的一次叛變,竟威脅到年老的阿曼蘇丹,反叛的朵法爾省省長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擁立其子登基,老王只好援例再求助於英國,沒想到英國也逼他退位給兒子。 受英式教育成長的王儲卡布斯‧賓‧賽義德,最初拒不接受這種封建式王位,後來終被說服,於同月23日登基為新蘇丹,並於次月9日改國名為阿曼王國,沿用至今。老王被流放後,不久死於英國[[倫敦]]的一家旅館裡。
返回到
阿曼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