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韓國 的原始碼
←
韓國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最早是中國的藩屬== 據考古學家們的研究表明,早在60萬年前,朝鮮半島上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舊石器時代 中期,這裡的人已經會人工取火,打製粗糙的石器和骨器。在平 壤黑隅里及平壤附近的祥原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在咸鏡北道屈浦里、平壤力浦區大峴 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以及在平安南道德川郡勝利山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都說明了這一點。大約在新石器末期,半島 上開始形成氏族,後來又逐漸出 現由整個氏族組成的地域集團。隨後韓國進入青銅器時代,在西浦青銅器時代遺址上所挖掘出土 的青銅琵琶形短劍等,都爲韓國的古代歷史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脈絡。 韓國的起源和其他歷史悠久的國家一樣,極具神話色彩。據「三國遺事」記載:佛教諸天之主帝釋的庶子恒雄貪求人世,得天符印三枚,率3000徒,降於太白山頂神檀樹下,稱桓雄天王,命風伯、雨師掌人間農事、生老 病死和善惡刑罰等300多件大事。恰巧有一頭熊和一頭老虎也希望變成人,桓雄就給牠們一束艾草和20瓣大蒜吃,並且告知只要能在山洞裡呆100天不要出來見太陽,就可以變成人。可是性急的老虎違背了諾言,未能變成人;只有熊遵守諾言變成了女人,卻因沒有配偶而煩惱。於是桓雄就和她在太白山神檀樹下結了婚,並於公元前24世紀生下了一個男孩,就是古朝鮮的建國者檀君 將許多原始部落聯合在一起,於公元前2333年建國,定都平壤,在位1500年。後來檀君隱居白岳山成仙,壽1908歲。至今韓國在 每年10月3日都要舉行開天節,紀念檀君建國。 繼檀君之後,箕子在公元前1122年開國,「尙書大傳•洪范 」等史書記載,箕子是中國殷末三賢之一,爲紂王的叔父,官居太師之尊,因諫勸紂王停止虐政而被關入死牢。周武王興兵滅殷後將他釋放,因不願身事二主,乃率領5000名親信來到朝鮮半島建立了政權,定都平壤,史稱「箕氏朝鮮」,統治達99年,並接受周朝諸侯的封號,成爲中國的藩屬。此後,箕子每隔一、兩年就到周朝朝貢一次。周武王13年,箕子應召赴周朝國都鎬京,與周武王共同討論治國安邦之計,繼檀君之後,箕子在公元前 1122年開國,「尙書大傳•洪范 」等史書記載,箕子是中國殷末 三賢之一,爲紂王的叔父,官居 太師之尊,因諫勸紂王停止虐政 而被關入死牢。周武王興兵滅殷 後將他釋放,因不願身事二主, 乃率領5000名親信來到朝鮮半島 建立了政權,定都平壤,史稱「 箕氏朝鮮」,統治達99年,並接 受周朝諸侯的封號,成爲中國的 藩屬。此後,箕子每隔一、兩年 就到周朝朝貢一次。周武王13年 ,箕子應召赴周朝國都鎬京,與 周武王共同討論治國安邦之計,箕子還作了一篇題爲洪範的 文章,周武王看了大加禮讚。箕 子返國後,就帶回中國生產技術,加速了古朝鮮社會發展。他死後,子孫們在平壤玄武門外興建了箕子廟,墓前有兩尊石人。著名政治家黃炎培在1928 年訪問平壊時,曾親睹此墓,惜後來燬於戰火。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燕人大量進入朝鮮半島,這時古朝鮮已 會使用從中國傳入的鐵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完成了 統一中國的霸業,將萬里長城延 至遼東,朝鮮半島北部的古朝鮮 國由箕子的40多世孫箕否統治, 因畏懼秦國而服屬之;箕否死後 ,其子准繼立。這時朝鮮半島南 部出現了馬韓、辰韓和弁韓等3 個奴隸制的部落聯盟,其中以辰韓經濟最爲發達,已能建房、養蠶、織綢、役使牛馬、種植五穀 ;鑄造鐵器。馬韓和弁韓比較落後,基本上注土屋,只能織一般的粗棉布。 秦末漢初,中國戰亂頻繁,燕、齊和趙等國的數萬人民,爲避戰附紛紛遷居朝鮮半島,此時箕准之古朝鮮與燕國是以滇水爲界,燕國曾用青銅器交換古朝鮮的毛皮、皮革和陶器。公元前202年,西漢爲鞏固邊防,在東北地區設郡,漢高祖封虛綰爲燕王,管轄東北地區。不久燕王與匈奴結盟起兵反漢,翌年漢高祖出兵平定燕王叛亂,燕人衛滿於公元前195年率殘部1000多人東渡滇水逃到朝鮮半島,准王收留了他,封爲博士並給予土地,令其鎭守西部邊界。衛滿暗中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數月後發動政變,推翻箕准,於公元前194年 自立爲王,箕准被迫南奔馬韓,這段時期的古朝鮮,史稱「衛氏朝鮮」。 衛滿稱王後,立即向中國漢朝稱臣,並從漢朝得到許多賞賜 ,進而征服了附近的眞番和臨屯等部族,成爲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之一,版圖包括了朝 鮮半島的西北部和中國遼東地區,後遷都至遼河流域的王儉城,組建了強大的常備軍、建立了官僚體制,制定了制裁犯罪的「犯禁八條」成文法。 衛氏朝鮮傳至衛滿的孫子右渠王時,不但沒有按時向漢朝朝 貢,並且還收容大批反對漢朝的逃亡者,並阻止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辰韓與漢朝通商修好。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大臣涉何出使朝鮮,勸說右渠王改 變態度,遭到拒絕,右渠王派裨王長護送涉何回國,抵達邊界水鎭時,涉何下令殺死裨王長,回國後被漢武帝委任爲遼東郡東 部都尉。右渠王見重臣裨王長被殺,一怒之下發兵襲擊遼東郡,涉何戰敗被殺。同年秋天,漢武帝派5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衛 氏朝鮮,水路以楊樸爲帥,率7000名水師從山東渡海至大同江 入海口;陸路由筍彘統領由遼東出發,撲向平壤。由於漢軍水師 在大同江被朝鮮水軍擊潰,損失 過半,漢武帝只好採取和平談判 方法,乘機調整兵力布署,在議和未成時,發動大規模攻勢,圍 困平壤達半年之久。最後,一批 貪生怕死的大臣殺死右渠王,獻城投降,「衛氏朝鮮」宣告滅亡。漢武帝乃於公元前108牢以殖民的方式,在「衛氏朝鮮」的故地上,設立了樂浪、臨屯、玄殖和眞番等四個郡,史稱「漢四郡」,郡下設縣。 漢四郡最初的位置是樂浪郡轄苻清川以南、慈悲嶺以北的25個縣;臨屯郡擁有現在的咸鏡南 道;玄蒐郡轄有鴨綠江中部流域 和佟桂江流域,郡府設在高麗;眞番郡擁有慈悲嶺以南、浼汗.以北的廣大地區。武帝派漢人爲四 郡和各縣的官吏,許多中國商人 也前來經商貿易。同時,漢武帝還冊封一批原衛氏朝鮮的貴族爲官,讓他們參與政事。漢四郡的設置,使得中國的行政系統、語 言文字、藝術、建築、儒學和佛教傳入朝鮮半島。 隨著中國漢朝的滅亡和漢朝勢力在朝鮮半島的衰微,也因爲 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在公元一世紀前後,奴隸佔有制社會被封建社會所取代,古朝鮮和其他一些部落集團兼併,朝鮮半島上相繼出現3個封建國家;公元前57年建立的新羅 ,擁有半島東南部的大片七地;公元前37年所建的高旬麗,位於明鮮半島的北部,版圖還包括了當時中國東北的南部和北部邊界,直抵松花江平原,勢力最為強盛;公元前18世紀的百濟則佔據著半島的西南部;從此開始了朝鮮歷史上的三國時代。
返回到
韓國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