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俄羅斯 的原始碼
←
俄羅斯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衛國戰爭空前激烈== 20世紀30年代末期,蘇聯的國防工業仍然迅速發展,軍隊的武器裝備有所改善。 1939年,希特勒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蘇德兩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劃分了在波蘭的勢力範圍,因而在戰爭初期,蘇聯毫不費力地得大片領土,增加了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摩爾達維亞等新的加盟共和國,使蘇聯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但在所謂的「聯邦」之下,蘇共政權全賴秘密警察統治著。 1941年6月22日清晨,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以3個集團軍共86個師的兵力,在400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的配合下,大舉入侵蘇聯,戰爭開始的當天就有2000架蘇軍飛機被摧毀在機場跑道上。同月28日,德軍在明斯克圍殲了蘇軍的43個師。 當年7月17日,德軍中央集團軍在斯摩稜斯克包圍了50萬蘇軍,蘇軍連忙調20個步兵師增援。同月30日,德軍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損兵25萬,使中路德軍攻勢受挫。同月,勒勃元帥指揮德軍北路集團軍包圍了列寧格勒,守軍開始了長達500天的保衛戰,德軍始終無法攻克這座孤城。同年8月,龍德斯泰特元帥指揮德軍南路集團軍佔領了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史達林下令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死守基輔,同月29日,基輔陷落,基爾波諾斯上將戰死,蘇軍被殲65萬。 9月30日,德軍以80個師兵力投入莫斯科大會戰。10月6日,德軍在離莫斯科不足100公里的維亞茲馬地區殲滅蘇軍4個集團軍共計60萬人。史達林下令讓50萬市民挖反坦克戰壕,並向西方面軍補充了10萬官兵、300輛坦克和2000門大砲。截至11月為止,德軍已深入蘇聯腹地1200公里,消滅蘇軍300多萬、坦克24萬輛、飛機1.6萬架。同月15日,德軍先頭部隊離莫斯科僅20多公里,從望遠鏡中已經能看到克里姆林宮了,但此時德軍已無力連續作戰。莫斯科出動10個集團軍乘機反攻,重創德軍38個師,將德軍擊退了200公里。 在蘇德戰爭期中,美國依照「租借協定」(Lend Lease Agreement)給當時陷在困境中的蘇聯大量援助,包括坦克、卡車、鞋子、食物及貸款,總數將近當時的110億美元。為了解除西方國家的疑懼,蘇聯於1943年元月宣布取消第三國際。 1942年1月,蘇軍再次出擊,德軍損失50萬,莫斯科會戰也以德軍失敗而告終。 在此後的3個月中,寒冷的氣候和漫天大雪及泥濘的道路,使德軍機械化部隊行動受阻,蘇德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平靜。史達林趁機組建新的集團軍,加速研製各種新式坦克、飛機和火箭炮。同年7月,希特勒調集97個師共90萬人參加史達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足足打了200天。同年9月,德軍掃清外圍戰場後,以第6集團軍17萬兵力向市區發動猛攻,並將市內8個師的蘇軍分割成3塊,雙方開始逐條街道和逐幢建築物的反復爭奪戰,戰鬥的慘烈程度是戰爭史上所罕見。蘇軍在劣勢的情況下堅守到11月,草原上寒風刮起,穿著夏裝的德軍戰鬥力銳減。同時,史達林從外線調集了14個集團軍共110萬兵力,從兩翼包圍德軍。同年11月底,蘇軍反而將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包圍在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80公里的草原上。希特勒為了救援被圍德軍,從蘇德戰場調集部隊組成頓河集團軍群,由德軍著名元帥曼施坦因指揮,前往救援,但途中遭到阻止。1943年2月,蘇軍發動總攻,殲滅被圍敵軍,生俘納粹德軍第6集團軍司令鮑羅斯元帥以下24名將軍,德軍損失150萬兵力。 史達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捩點,蘇聯從此進入戰略大反攻,並得同盟國、尤其是美國的大量軍援。到了1943年底,蘇軍收復了162座城市,把戰線向西推進了400多公里。翌年,蘇軍連續發動10次戰役,殲敵160萬,終於收復失地。 1945年初,朱可夫元帥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彼得羅夫大將的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和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共計250萬兵力,攻入德國本土。同年5月2日,蘇軍和盟軍佔領了[[柏林]]。對德戰爭的勝利,使蘇聯取得世界四大強國之一的地位。史達林參加了盟國的幾個首腦會議,包括和邱吉爾、羅斯福舉行的德黑蘭會議和雅爾答會議,他的外交才華得到英國外相艾登的稱道。 戰後,史達林把一種新型的殖民統治共產主義的勢力擴展到東歐,使他的臣民增加了約一億,把中國大陸、蒙古、朝鮮、越南、柬埔寨、寮國、東德、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古巴和一些其他國家,拉入社會主義陣營,同時還取得了德國、波蘭、芬蘭和羅馬尼亞的部分領土,以及日本的北方四島。1948年,南斯拉夫在狄托僔下脫離蘇聯控制的共產主義陣營。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死於腦溢血。翌日,馬林可夫擔任蘇中央第一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同月14日,馬林可夫被迫將黨內最高職務讓給赫魯雪夫。1964年10月14日赫魯雪夫下台,由勃列日涅夫接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柯錫金任部長會議主席,新的領導班子強調集體領導專制,實行一系列的工農業改革,經濟得到發展。1966年蘇共23大以後,布里茲涅夫完全控制了大權。在他執政期間的主要特點是蘇聯軍事力量大增,對外鼓動發展中國家發動所謂的民族解放戰爭,對內放慢改革步伐,經濟發展趨於停滯,國內政局相對穩定,保守氣氛濃重,在國際社會中爭奪霸權,氣勢凶猛,成為超級霸國。 1982年11月10日,布里茲涅夫病逝,KGB首腦安德洛波夫(Andropov)成為新的蘇共總書記。他有高層決策的經驗,處事果斷,對國內外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 他上任時國內局面較嚴峻,因為布里茲涅夫執政後期個人獨斷,致使經濟衰退,社會矛盾激化。安德洛波夫上台後一改以往粉飾現實掩蓋矛盾的習氣,尖銳揭露社會問題,並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採取勵精圖治的改革。當時,蘇聯社會風氣日下,紀律鬆弛、欺下瞞上、互相包庇、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和腐化墮落等現象泛濫嚴重。安德洛波夫上任不久就開始清查高層幹部經濟犯罪行為,幾個月內撤換了70多名部長和州委第一書記,並將中央政治局每周四例會的內容在報上公布。在經濟領域,推行農業集體承包制,擴大公司的經營自主權。雖然他執政時間很短,又重病在身,來不及對經濟體制展開全面改革,但他的改革銳氣是對前一時期蘇聯沉悶氣氛的衝擊。 1984年2月9日,安德洛波夫病逝。同月15日,蘇共中央非常全會選舉契爾年柯(Chernenko)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同年4月12日又被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他就職不久健康也告惡化,經常無法履行職責,所以基本上是繼續奉行安德洛波夫制定的政策,繼續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但是,他執政只13個月,且年老多病,所以幾乎無所建樹。1985年3月10日,契爾年柯病故。當時,蘇共高層領導人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次日,蘇共中央非常會議一致推選年輕的戈巴契夫(Gorbachev)為總書記,蘇聯的歷史從此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1986年2月,戈巴契夫在蘇共27大提出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全面改革,確定加速社會經濟發展的執政方針,並對領導階層進行調整。葉爾欽(Boris Yeltsin)被選為蘇共政治局候補委員。1987年11月,戈巴契夫出版「改革與新思維」一書,博得世人好評。同月,葉爾欽與戈巴契夫分道揚鑣,辭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職務。翌年11月,戈巴契夫下令解散最高蘇維埃,以人民代表大會取代。 1989年4月,戈巴契夫解除了布里茲涅夫時代的110名高級官員的職務,以技術官員和改革人士取代。同年6月,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維塔利‧沃羅特尼科夫提出聯邦應有更大的自主權,並著手建立共和國的國家結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脫離蘇聯宣告獨立;14日,蘇聯第三次非常人代會取消了憲法第6條關於蘇共領導地位的條款;15日,戈巴契夫當選為蘇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同年5月,戈巴契夫的政敵葉爾欽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他當選後表示將致力於實現俄羅斯聯邦的主權,這種主權意味著全面獨立。 同年7月,蘇共28大決定取消蘇共一黨專政,開始實行多黨制。8月9日,俄羅斯最高蘇維埃通過了「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規定凡關於出售在俄羅斯境內開採和生產的金剛石、石油、天然氣和鈾等戰略物資的對外經濟協議,未經俄羅斯同意均屬無效。同月亞美尼亞、塔吉克和土庫曼先後宣布獨立。 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宣布獨立。同年6月12日,選出葉爾欽為俄羅斯總統。 同年8月19日凌晨,蘇共強硬人士在軍方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戈爾巴喬總統。同月20日,愛沙尼亞趁機宣告獨立。同月21日,戈巴契夫重新掌權。這時蘇聯國內局勢混亂,各加盟共和國紛紛趁機獨立,葉爾欽為了儘快接管政權,也立即答應了他們的獨立要求。同月30日,阿塞拜然也宣布獨立。次日,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也宣告獨立。至此,蘇聯已有14個加盟共和國宣布獨立。同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3國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了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使蘇聯名存實亡。同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小國外,前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在阿拉木圖舉行會議,正式成立獨立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取代蘇聯,還宣布廢止蘇聯總統的職務和設置。同月25日,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統和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職務後,將使用核子武器的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當天晚上克里姆林宮頂上飄揚了74年的錘子鐮刀蘇聯國旗被降下,代之以俄羅斯傳統的白、藍、紅三色旗。俄羅斯成為蘇聯的繼承國,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常任理事國席位。 1992年1月3日,烏克蘭國防部長莫羅佐夫上將要求基輔軍區、喀爾巴阡軍區和奧德薩軍區及黑海艦隊的全體官兵一律轄屬烏克蘭政府。同月10日,葉爾欽宣布黑海艦隊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屬於俄羅斯。同年4月,黑海艦隊中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和一些主要作戰艦隻駛往俄國北部港口。烏克蘭也宣布黑海艦隊的後勤艦隻歸烏克蘭所有。6月17日,俄烏兩國總統簽訂關於平分黑海艦隊的協議。但是,這項協議引起俄羅斯軍方的強烈不滿,黑海艦隊是彼得大帝親自創建的一支具有200多年歷史的艦隊,也是前蘇聯海軍四大艦隊中歷史最悠久、戰功最卓著、條件最優越的艦隊,更是蘇軍不怕冰封圍困的全天候艦隊,擁有各類戰艦300多艘,其中半數以上的艦隻可以攜帶核子武器,另外還有一支擁有300架各型飛機的海軍航空兵部隊,整個艦隊總值高達800多億美元。黑海艦隊曾於1967年開入地中海,與美國海軍第6艦隊形成龍虎相峙之勢。200多年來,黑海艦隊可謂經歷輝煌,對許多俄羅斯人來說,黑海艦隊是俄羅斯的驕傲。同年9月,葉爾欽迫於國內輿論的壓力,推翻了自己簽署的協議,迫使烏克蘭放棄黑海艦隊,用以抵銷烏克蘭積欠俄羅斯的債務。 1996年2月28日,俄羅斯正式成為歐洲理事會的第39個會員國。1998年8月17日受亞洲金融風暴的拖累,俄羅斯爆發經濟危機,盧布更從蘇聯時代貶值了4萬倍。 過去共黨時代食物是國家配給,房屋是國家分發,學費到大學都由國家給付,看病也不花錢,人民雖無私有財產,但國家卻很富有。共產制度解體後,不但人民窮,國家赤字更龐大,貧富不均現象日益嚴重,城鄉差距也拉大。葉爾欽曾四度更迭政府,最後指定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為自己的接班人,在1999年12月31日他宣布辭職時,由普京出任總統。葉爾欽則在2007年4月23日因心臟衰竭與世長辭,得年76歲。 普京就職後大力改善同俄共等反對派的關係,加強與各黨派的對話合作,使朝野矛盾和鬥爭趨緩,政局逐漸走向穩定,然後加強總統權力,打擊金融寡頭的非法行為,不允許黑金干政,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因此獲得人民的擁護,於2000年3月26日的總統大選中,當選為俄羅斯第二任總統。2004年3月14日的總統大選中,又蟬連總統寶座。他的施政方針重點為提高公民福利,捍衛國家利益,但不用軍事進攻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在外交上奉行多邊外交政策,發展與美國、歐盟和歐洲國家,以及中國和印度等亞太國家的伙伴關係。 2007年12月3日國家杜馬大選,由普京領導的團結俄羅斯黨大勝,獲得國家杜馬450席議員中的315席。2008年3月2日的總統大選,由普京支持的梅德維捷夫當選為新的總統,他蕭規遭隨,繼續執行普京的施政理念,並為2012年俄羅斯總統大選時普京的東山再起鋪路。
返回到
俄羅斯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