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古巴 的原始碼
←
古巴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哈瓦那詩情畫意== 哈瓦那(Havana)西班牙文叫做La Habana,是古巴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當地華僑則稱之爲「夏灣拿」。它的歷史應從1508年說起,來自西班牙的塞瓦斯蒂安•德•奥坎波率船來到哈瓦那,奉命對古巴島情況據實瞭解。1515年,繼之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迪戈維拉奎斯建立哈瓦那城。西班牙人在此修建港口,所有從美洲各地刮來財富的船隻,在起航赴西班牙之前都在此停泊,於是哈瓦那成了重要的商業中心和西班牙征服美洲的橋頭堡。 1553年哈瓦那發展爲古巴的首府,從而招致冒險家和海盜的垂涎。1555年著名的法國海盜雅克•索爾率眾進攻哈瓦那,將城市洗劫一空。1565年從菲律賓的馬尼拉傅入中國瓷器、絲綢、珍珠、香水、象牙和油漆。1589年哈瓦那修築莫羅和普塔城堡,數次擊敗海盜的攻擊。1659年開始建造防禦性城牆,此時西班牙已未能獨佔古巴。1762年6月6日,英國強大艦隊包括有16艘流線型船、18艘三桅戰艦和150艘運輸補給船,載運1萬名水手、8.4萬名士兵和4000名非洲黑奴,在北美殖民地補給後直接駛來,一口氣攻下哈瓦那,西班牙不敵戰敗,有2.76萬人向英軍投降,英國允許他們很體面地離開哈瓦那。1763年,英國人用哈瓦那換取佛羅里達半島,哈瓦那重新歸屬西班牙。1765年,哈瓦那成爲西印度群島對西班牙本土貿易的自由港,經濟趨於繁榮。 到了19世紀,哈瓦那對外貿易興盛,城區不斷擴大,形成引人注目的現代化都市。1898年2月,美國邁內號巡洋艦「意外地」在哈瓦那港發生爆炸,成爲美國干涉古巴的藉口。次年1月1日古巴宣告獨立,但美國的干預已取代西班牙的統治。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哈瓦那不但成爲卡斯楚發號施令總部,也成爲拉丁美洲和非洲共產黨勢力的中心。 這個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22分、北緯23度8分,位於古巴島西端北部沿海,也處一個瓶口狀港灣的西側,面積741平方公里。當地最引人注目的地貌標誌,是穿過市區與海岸平行海拔60公尺的石灰岩山脊,阿爾曼達勒斯(Almendares)河緩緩流經市區後注入海灣。 此地屬熱帶性氣候,但是在信風和墨西哥灣流的影響下,全年氣候溫和,平均年氣溫爲26°C,平均年雨量爲1854公鼈。屬省級市,全市劃分爲15個區,主要的有新城區(革命區)、中城區和舊城區等。 哈瓦那有220多萬人口,居民成分相當複雜,有白人、黑人和混血種人。19世紀有中國人移民來此,20世紀前半葉有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大量湧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還有猶太人遷來。 這裡是古巴工業中心,有食品加工、發電、大理石、水泥、造船、汽車裝配、紡織、服裝、製革、冶金、醫藥、電子、儀器、煉油、軍工、釀酒和製菸等。在哈瓦那附近的海面,有個全部由大理石所構成的皮諾斯島,很多工人在島上切割大理石,運到哈瓦那加工成爲精美的藝品、家具或建材,以供內外銷。 全世界雪茄客都知道,雪茄中的極品非古巴莫屬,哈瓦那就是古巴雪茄的製造中心,國內最大的帕塔加斯(Partagas)雪茄工廠就坐落在哈瓦那中城區一條街道上,這座佔地極廣的19世紀建築物,彌漫著燻製菸葉的濃郁香味,有841名工人,其中半數是女工,年產雪茄2350萬支,有科希巴(Cohiba)、當希爾(Dunhill)、千里達(Trinidads)、彭恰彭恰(Punch Punch)、蒙特克里斯托(Monte Cristo)、大衛杜夫(Davidoff)、科羅拉(La Corona)、羅蜜歐和朱麗葉(Romeoy Julia)等名牌雪前,多數外銷歐美,其中頂級也是全球最貴的是科希巴手工製雪茄,25支裝在國外零售價格爲383.75美元,在原產地購買卻只要100美元。因此在前來古巴的外國觀光客中,有不少是帶著大皮箱前來採購古巴雪茄的。 古巴雪茄的菸葉心是採用人工手撕的方法,將菸葉縱向撕成兩片,再進行菸葉的製作,這也正是手製雪茄才能擁有的特色。一名熟練的工人,8小時可以捲製100〜120支雪茄,女工們大多擔任抽掉葉的工作。 雪茄的製程是將一束束曬乾的菸葉,浸入水桶中使之軟化以便捲製,然後仔細地挑選大小和色澤,歸類後捲成雪茄,放進木製模子裡的槽溝中緊壓15分鐘,使雪茄裡潤濕的菸葉能夠緊黏在一起。另一批工人把一張張餅乾般大小的菸葉,黏在雪茄的首端,以便吸菸的人扯開或剪掉後吸用。經過多次挑選後,使雪茄色澤一致,然後貼上典雅的紙環,再裝進木匣裡,木匣的上層放上一小片柏木片,以保持新鮮,這樣才完成雪茄的完整製作過程。 古巴雪茄盒底都會印上製造、出口年份等資料,了解其中奧妙就可成爲行家。盒底最頂端一排,會印有製造商代號。第二行出現的4個英文字母當中,後兩者是雪茄製造的年份。再用10個字母代表阿拉伯數字,如N=1、I=2、V=3、E=4、L=5、A=6、C=7、U=8、S=9、0=0等。例如SC就是1997年製造,OS就是2009年製造。 雪茄工人雖然月薪不高,但卻有免費抽雪茄的優待,遊客可以看到許多完全不同於商品尺寸的特大號雪茄,這些都是工人用剩餘煙葉做來自己抽的。 哈瓦那是古巴文化教育中心,設有各類科研機構,有中小學數百所,哈瓦那大學一所,並有16座圖書館,17座博物館,1個文化中心和1個藝術中心。 空中交通相當方便,何塞•馬蒂(JosdMarti)國際機場位於南郊18公里處,雖然也有新式的助航設施,但是沒有空橋設備,如逢下雨,乘客必需備有雨具。由這裡起飛的飛機,可以和歐美各48)地通肮和加勒比海及中美洲各鄰j國間,也有正常的營運航線,與美國佛羅里達州之間也有包機服務。國內航線的班機,也以這裡爲起迄點。國內班機票價非常便宜,如跟國際機票一起訂票,國內機票可以便宜25%。由國際機場到市區,有旅行社的觀光巴士、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服務。 海上運輸相當忙碌,由這裡出航的船隻,將載得滿滿的雪茄和砂糖銷往國外,再將石油和糧食運回來,全國大部分進出口物資多在這裡呑吐。除了有國外豪華郵輪停靠外,本國遠洋客輪並不多見。對國內各沿海市鎭間,則有渡輪營運。 陸上交通有鐵、公路,哈瓦那鐵路是全拉丁美洲最早啓用的,早在1837年起就有火車營運;現在自哈瓦那搭乘鐵路特快車,可橫貫全國,向東南經中部大城卡馬圭,直到國境東端的關塔那摩;向西南可經比那爾德里奧直達西端的瓜內。 公路交通也是以哈瓦那爲中心,然後向東及向西通往國內的其他城市。哈瓦那有兩家長途巴士公司,維阿祖爾(Viazul)公司提供外國遊客專用的空調長途巴士,司機略通英語,以美元收費。另一家阿斯特洛(Astro)公司則經營一般的對外客運,有固定的班次。其中的哈瓦那至瓦拉狄洛(Varadero)線,每天8:00、8:30、16:00發車,車程3小時,車票約10美元;回程自瓦拉狄洛每天8:00、16:00、18:00發車。哈瓦那至維納尼斯(Vanales)線,每天9:00和13:30發車,車程3:15,車票約12美元。哈瓦那至千里達線,每天8:15和13:00發車;回程自千里達每天7:45和15:15發車,單向行車6小時,票價約25美元。哈瓦那至聖地牙哥線,每天15:00和20:00發車,回程自聖地牙哥每天15:15和20:00發車,單向行程16小時,票價約51美元。 在古巴長途巴士一票難求,最好的陸上旅行方式是坐火車或租車。對古巴人來說,搭便車是非常普遍的方式,古巴法律規定,凡是公家或廠商的大貨車或卡車,如果尙有空間,就一定要搭載半路搭便車者。所以在城市的出口或主要的交通路口,常看到警察舉著告示牌,指揮古巴人等便車。 市區交通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爲主,交通不會壅塞,除了等紅綠燈外,看不到汽車排長龍的現象。公共汽車有好幾種,一種是加長型的公車,可乘載100多人;一種是兩節式的駱駝巴士,可載200多人;另一種是舊式公車,可載60多人。公車常擠滿乘客,但是班次頻繁,因此還是相當方便,加上票價非常低廉,搭全程的公共汽車只需一個披索。 公共汽車有很多區間車,且多爲一人服務車。赴郊區參觀,搭乘公共汽車也很舒適便捷;還有一種觀光巴士,票價略貴,但有較爲周全的服務。 在市區要搭乘計程車時,可以在計程車乘車處候車,但街上流動性計程車並不多見。還有一種由國營旅行社經營的觀光計程車,多採用老式的賓士車,車資起跳爲3美元走5公里,然後每經3條街收0.5美元,這種計程車只載外國觀光客。 街頭也有少數私家車,都是公司行號所有,私有小轎車絕無僅有,只限於少數特權人士擁有。因爲汽油極端缺乏,私家車的車牌分成不同的顔色,由政府限制行駛時間,什麼日子只能行駛某種顔色車牌的車,有的星期一、三、五行駛,有的只能在星期二、四、六開上街,有的只限在下午5〜10時可以行駛。 古巴境內很少看到漂亮的新轎車,多數都是以前美國人廢棄不用的20世紀40年代的古董老爺車,連零件都要用雜牌貨拚湊或用手工製造,這些年過半百的老爺車如果在台灣,不是變成古董,就是送進廢車場;如果開上街頭,一定會被交通曾察査扣重罰的,可是在古巴卻仍奇貨可居。 哈瓦那街頭最近流行載客機車,通常是在機車旁邊加掛兩個座位的車廂,上面掛著一塊蓬布遮陽蔽雨,講究一點的會有收音機,座位兩邊包鐵皮,油漆光鮮。車資大約每20分鐘收費2美元,時間長一點可以索價5美元,載客機車司機的2天收入,比一般公務員的月薪還多。 一般老百姓出門除了乘公共汽車外,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絕大多數的自行車是中國大陸的產品,有的是送的,也有的是便宜買的。普通老百姓連自行車也買不起,就由政府規定一個低廉的價格半買半送;也可以向政府租借,每一輛自行車每月收取一點低廉的租金。在哈瓦那自行車可以騎在任何路上,只有海底隧道是汽車專用道,不准自行車通過。要過隧道的自行車,必須在公車站乘搭一種專門搭載自行車的公共汽車,這種公車外貌和普通公車一樣,車廂內是空的沒有座位。 爲賺取外匯,哈瓦那興建不少觀光飯店,旅館和民宿,大多數都是公營或合資。其中最有名的是安保曼杜斯(Ambos Mundos)飯店,位於教堂廣場通往軍事廣場途中,五層樓建築的粉紅色外貌顯得非常搶眼,海明威曾在這裡住了7年,現在已改爲海明威紀念展示室,每天10:00〜17:00開放參觀、門票2美元,住客免費參觀,飯店共約擁有百間客房,每天宿費65〜90美元。 哈瓦那自由(Habana Libre)大飯店是市內最大的五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於1958年開幕,現屬於西班牙翠普(Tryp)飯店集團經營。飯店樓高26層,有572間客房,單人房每天包括3餐在內房租爲130美元,雙人房150美元,只爲外國觀光客服務,古巴人不得入住。附設有餐廳、酒吧、游泳池、夜總會和免稅店。設在25樓的夜總會入場券11美元,住客只要5美元,每天從2:30營業至4:30,哈瓦那最熱門的樂團在此演出。一樓免稅店只限外國觀光客可以入內用美元購買;古巴人再有錢要進去買東西,也必需請外國觀光客幫忙帶入。 國家(Natcional)大飯店也是最豪華的五星級飯店,擁有463間客房,幾乎所有總統級人物來訪都會安排在這裡休憩,曾下榻的名人包括邱吉爾和加拿大前總理克列提恩等。飯店坐落在海堤大道旁,附設有2座游泳池、銀行、旅行社和租車中心。頂樓的倶樂部每晚都有熱門秀可看,入場券加晚餐每人55美元。投宿一晚單人房150美元,雙人房200美元,總統套房1000美元。 布洛卡利比(Blocaribe)飯店坐落在市區邊緣,是一家佔地面積很大、環境優美、四層樓的高級國際觀光休閒大飯店,擁有200多間設備齊全的客房,附設有自助餐廳、中國餐廳、烤肉懸廳、迷你酒吧和咖啡屋,並有購物店、醫療室、網球場、乒乓球室、迪斯可舞廳和游泳池等。這家大飯店專門接待外國觀光客,備有觀光大巴士接送觀光客四出參觀。但是飯店的服務人員做任何服務不僅慢半拍,笑迷迷的餐廳服務員端一客快餐和一杯飮料要拖上半個小時,一付你急我不急的樣子,難怪古巴的經濟會落後到這個地步。 陽光(Sun Shine)大飯店是一家四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設備也不錯,擁有200多間雅緻的高級客房,並宵親切周到的服務態度,附設有•餐廳、健身房、游泳池,四周有購物區及免稅商店,只對持有外國護照的外國人開放,拒收披索,只要美金。 此外,哈瓦那比較重要的飯店還有里維拉(Riviera)、廣場(Pl¬aza)、英格列特拉(Inglaterra)、柯希巴(Melia Cohiba)、特里頓(Trit- on)、卡普里(Capri)、柯莫杜洛(Comodoro)、總統(Presidente)、威達杜(Vedado)、柯林納(Colina)、聖約翰(Saint John’s)、塞維利亞(Sevilla)、林肯(Lincoln)、多維爾(Deauville)和老人與海(El Viegoy El Mar)等。 哈瓦那大餐廳多附設在觀光大飯店內,一般小餐廳和路邊攤倒是不少。市區最好的一家中國餐廳是中華大酒家,女經理和男女侍者都是中年的華人,由於屬國營餐廳,所以都是拿薪資的工作人員,每名侍者月薪約100美元,加上小費每月共可分得約160美元。 佛羅里迪塔(Floridita)餐廳靠近中央公園,供應以魚爲主的各式菜餚,曾經是海明威在哈瓦那最喜歡的兩家酒吧餐廳之一。這裡的Daiquiri調酒是海明威的最愛,是以萊姆酒爲基礎,配上檸檬汁、葡萄柚冰沙和糖,做法簡單味道棒,拜海明威名氣之賜,一杯竟要價6美元。店內分酒吧和營廳兩部分,裝潢豪華,完全保存1930年代哈瓦那的光耀。 米奧迪歐(Meodio)酒吧餐廳坐落在舊城區主教廣場附近,海明威非常喜歡這裡獨具的民藝風格氣氛,所提供的調酒Mojito也是他的最愛,吧台後方牆壁上有海明威親手寫的「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Del. My Daiquini in El Floridita」。 這家餐廳最吸引人的是音樂,顧客循著歌聲就可以找到這裡。酒吧沒有圍牆,只有木柵,空間僅四坪大,樂隊佔去1/3,「L」形吧台前高腳凳不到10張,客人拿著酒杯貼著吧台或坐或站,將大部分空間讓出來給6、7個隨音樂起舞的人,Son、Cha Cha Cha、Rumba和Salsa,全是古巴最熱門的舞蹈和音樂。餐廳的牆壁上、滿是食客的簽名,還掛著海明威照片和許多狩獵標本。這裡的調酒3美元,用餐約20美元。 在舊城區主教廣場附近有一家波地吉他(La Bodeguida)酒吧餐廳,可以品嚐到古巴傅統的鄉土菜,美國名作家海明威也非常喜歡這家餐廳的風格氣氛,尤其是它所提供的莫伊特(Mojito)雞尾酒,有古巴「國酒」之稱,係將萊姆酒、蔗糖、碎冰,泡以幾片薄荷葉沖調而成,辛辣有勁。這裡所提供的古巴名菜「加勒比海女王」,是用超特大的蝦所烹調成。 佛羅里迪塔(Floridita)酒吧餐廳,曾被君子雜誌(Esquire)選爲世界最佳七大酒吧之一,傳統的台克利(Daiquiri)雞尾酒的發明地,是按海明威的建議特別調製不同口味而成,是一種混合檸檬汁、古巴萊姆酒、樱桃酒和葡萄柚汁加碎冰等調製出來的飮料。 當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海明威正坐在這家酒店的吧台前他最喜歡的角落裡,喝他最喜歡的台克利雞尾酒。這個角落在吧台最左側,有一張椅子被鐵鍊圍起來,這就是當年海明威常坐的椅子,座位上方掛著許多海明威生前照片及一尊半身塑像。現在這裡是哈瓦那最昂貴的酒吧餐廳之一,提供的海鮮美食榮獲北美洲美食協會五星鑽石獎。 帕蒂奧(Patio)是國營的酒吧餐廳,位於教堂廣場西邊,創業於1965年,其露天咖啡座從早上就張起白色洋傘,成爲廣場上最耀眼的景觀,每到用餐時間,中庭餐廳都會請來鋼琴師演奏,有時還會有小型的室內樂演出,通常都是比較古典優雅的抒情歌曲,餐費每人自12〜20美元。 當地有許多餐廳可供選擇,舊城區的魯納斯(Ruinas),是一家以法國菜爲號召的高級餐廳。觀光客如有雅興欣賞夜景,可以到塔(Torre)餐廳去。在靠近里維埃納大飯店附近,有一家叫做「1830年」的餐廳,頗具古色古香的氣氛。在著名的坎列托(Conei- to)餐廳內,可以品嚐到風味獨特的煮兔肉。靠近碼頭區的斯絲利亞餐廳,提供風味不錯的快餐,顧客在露天的樹下用餐,有當地的三人樂隊在席旁對客人又奏又唱,極富拉丁民族的浪漫情調。 爲解決經濟危機,古巴政府已准許在某種條件限制下,人民可以在自己家中經營個體戶小餐廳。由於食物的口味比國營餐廳好,每盤菜都是滿滿的,價格也低30%〜50%,平均一餐飯菜只索價5美元,如用飮料或啤酒另加1美元即可,因此非常受到當地顧客和觀光客的歡迎。這種價格對一般古巴人來該是天價,只有少數有辦法的人才光顧得起。哈瓦那全市有300多家這種個體戶小飯店,法律規定只有店東的家人才可以在店裡幫忙,每間店最多只能擺四張桌子,店主每月需繳稅600美元,但是幾乎所有的店主都無視於法律規定,擺的桌子都不止四張,跑堂也宵許多不是自己的家人,但稅務人員對違規店主多不會罰款,只要請吃一頓就會擺平,這就是在改革開放下共黨國家中的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根據一項非官方的調査,顯示出一個令官方頭疼的趨勢,就是這種小飯店吸收了太多的人才。有家店東原來是吃公家飯的會計,兩個伙計是由一名律師和一名醫師擔任,這名律師跑堂說,他當律師的收入根本不能養家活口,替人端盤子卻可衣食無憂。 在娛樂方面,哈瓦那的夜生活也有多采多姿的一面。因爲古巴的酒吧多兼舞廳,所以旅客到酒吧可享受雙重娛樂,一舉兩得。這裡的酒吧是沒有女服務生,但可以攜眷前往,或與3、5好友歡聚,也有情侶在此雙雙對對,可以用餐飮酒,欣賞表演,或擁伴翩然起舞,都會自得其樂。在各主要的觀光大飯店內,多附設有酒吧兼舞廳的娛樂場所。在市區各地也有夜總會、倶樂部和迪斯可舞廳的設立。 熱帶花園(Tropicana)夜總會、號稱全拉丁美洲最大的夜總會,可供3000人喝酒及跳舞:包含交通費、入場費和飮料費在內,依座位等級每人收取65、75或85美元不等的費用,就可以進入設在星光閃耀夜空下的秀場內,觀賞以森林爲背景的豪華表演。這家非常資本主義化的夜總會本來是郊區一片熱帶森林中的寡婦農莊,1939年被人租去闢爲露天夜總會,因爲地主是虔誠的女天主教徒,認爲太過罪惡,乃將它出售;但共產革命後,卡斯楚反而恢復爲酒色的場所。 夜總會內各色彩燈明滅閃爍自熱帶森林中射出,製造出擬幻似眞的景色。音樂i轟然響起後,從樹梢上、屋頂上、走道上、樓梯上和舞台上,同時湧出百名白色、棕色及黑色的比基尼裝美女,露齒而笑,用最快的節奏跳著西班牙或非洲式熱舞,一個接著一個,換場時採用漸退漸進法,絕無冷場,也有各種精彩的特技表演。這裡的歌舞節奏單純,但是以美和力爲主,節目的精彩度與西方國家比較還差一大截距離,票價最多只値25美元。 此外,熱帶夜總會也是撈女的大本營,自稱未來即將登台演出的舞蹈女學生,都是善於觀顏察色的年輕美女。曾稱要將賭與娼趕出國境,但唯獨對無所不在的娼妓束手無策。 觀光客除娛樂外,如想游泳,近郊的聖瑪麗亞海岸及維達多(Vertato)海灘,都是很好的海水浴場。在哈瓦那東邊一個半小時車程處的塔拉拉海灘(Tarara Bea¬ch),是一個很大的海邊休閒度假村,建有一大片小木屋和數間餐廳。在美麗的沙灘上,泳客不計其數,除觀光客外,還有不少漂亮的比基尼泳裝少女,大家在水中樂成一片,不管是擁有鉅額美鈔的觀光客也好,還是一貧如洗的當地古巴人也好,下了水後大家一律平等,好似天上人間。 在這座度假村附近,有一幢擁有數百個房間的灰色大建築物,過去住的是前蘇聯車諾比核子發電廠災害後受到核子感染的上千名青少年,當時前蘇聯政府說是把他們送到古巴治療休養,事實上是將這一些可鄰的孩子棄置在古巴等死,結果一個存活下來的都沒有。 在哈瓦那購物不太方便,街道上的汽車雖然不會排長龍,但百貨公司和供應商店門前卻經常有人在排長龍。百貨公司每天中午12:30才開始營業,早上11時之前就有人在排隊等候購物。 這裡商店出售物品種類有限,大多數是俄國貨,而且售價昂貴,進口牛仔褲是當地青年人最驕傲的時髦穿著。食品店缺少新鮮食物,肉類是配給的,蔬菜和水果都很缺乏,大多數是由東歐進口。除特殊的節日,生日蛋糕和烤乳豬根本難得一見。有時人們只是爲了一顆包心菜或幾根葱,也要排隊購買;購買配給的食物要大排長龍,甚至爲一杯啤酒也要空耗一個小時,這種現象在哈瓦那是常見的事,誰也無力改變這種情況,所以人們只好始終保持緘默,以免惹禍上身,難怪古巴社會落後,各項建設遲緩。 不過使用美鈔或歐元的觀光客在哈瓦那購物,卻沒有什麼不方便。各大觀光飯店裡,都有貨色齊全的購物中心和專賣店,觀光客最喜歡選購的是古巴雪茄、y萊姆酒,咖啡也很受歡迎,其他如菸灰缸、書架等獨特的大理石加工品,黑檀木的雕刻品,椰子果實製成的燈罩,以及用黑珊瑚製成的裝飾品,也相當有名。 使用美元的外國觀光客要消費時,都被限制在特定的商店裡;假使觀光客想進入國營商店,一定要用披索,不能使用美元,公價的美元和披索匯率是1:1,可是黑市1美元可兌27個披索或更高,但要冒著被査獲的危險,所以外國人多不敢使用披索。 跳蚤市場是位於哈瓦那大教堂旁塔孔(Tacon)路,以美元交易,可殺價10〜20%,售價還算公道,主要的手工藝品有陶瓷胖黑女人玩偶、首飾、樂品、草帽、白色麻布衣服、草袋、皮件和木雕品等。這裡靠近樹蔭處的哈瓦那露天畫市,可以看到哈瓦那藝術家創作活力,價錢不貴,因此生意不惡。 扇子商店在軍事廣場附近,是一家有趣的商店。在古巴電影中,特別是在革命前,以上流社會的宴會和賭場爲背景的故事裡,會發現當時的名媛淑女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把精緻的扇子,所以這家商店專賣各種扇子,許多展售品中都是女明星在電影中用過的名扇,或是在一般商店中買不到的高級品,還可以定做自己喜歡的式樣,當然價格都很貴。 手工大樓位於舊城區古巴街64號,是一幢建於1780年的出色殖民建築物,出售有音樂設備、衣料、繪畫、唱片和書籍。文化事業基金會坐落在舊城區長城街107號,展售藝術家製作的繪畫、瓷器、雕刻品、首飾和服裝。藝術發展中心也位於舊城區,是按藝術規劃生產布料、刺繡和花邊的手工工作坊,曾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 當地市街是以哈瓦那港爲中心,是個充滿西班牙風味的都市,一般街道寬闊整齊,兩旁種滿白色樹幹的帝王椰樹,隨著海風搖曳生姿。在全市15個區中,以舊城區(Vieja)最有名氣,它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政經和軍事中心,在1985年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整個區就像一座活的歷史博物館。全區位於港灣西側,是早期西班牙移民定居的地方,保存著18世紀石壘的馬路,以及近4000幢移民時期極富詩情畫意的建築物,只是年久失修,多數華廈已經斑剝陳舊,只能讓人想像它當年的盛況,而與美人暮屬之感。但大部分街道規劃成步行街,車輛不得進入,非常適合散步。全市最精彩的歡樂酒吧也集中在這個城區。 中城區(Centro)位於新、舊城區之間,比舊城年輕100多歲,呈19、20世紀風貌。由19世紀開始,舊城區已容納不下逐年增加的人口,開始向東邊擴張,並請來法國都市計劃專家設計中城區。現在街上還奔馳著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老轎車,偶而還有大型粉紅色的市公共汽車往來,復古而有趣。這裡集中著便宜的旅館,有許多民宿。 新城區(Vedado)開發於20世紀20年代,它不同於其他城區,卡斯楚的總部、所有軍事經濟的重要單位也都在此,所以管制也特別多。哈瓦那高級觀光大飯店、倶樂部、夜總會和美食餐廳,也多設在這裡。在美西戰爭徵,美國資本大量湧入,造成這裡現代化的繁榮景象。這一帶銀行、敦商店、交易所和影劇院特別多,外國觀光客在這裡用餐、購物都非常方便。 哈瓦那令人著迷之處,不只有壯麗的海景、懷舊的氣氛和熱情的女郎,更在於驚人的包容力,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在此交相輝映;各種膚色的人在這裡不分彼此,融洽地共同生活。最令人不解的是’有很多本來不協調的事物,在這裡竟然都可以和平共存。 古巴也許是性開放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靠近幾家國際大飯店的街上,到處可見流鶯,她們3、5成群主動找遊客搭訕,兜生意,有的年輕女孩,抓著遊客的手在胸前示意,口中唸著「One Dollar」,意思是摸一下美金1元。如果要作入幕之賓,10元美金她們就會歡天喜地。 這個城市街道的名稱也很有趣,從海明威經常去喝酒的那家杜德奇達小酒店出來,門前的這條路叫做安培拉杜(Empeorado),西班牙文的意思是「石頭做的」,因此這條街果然就是用一顆顆鵝蛋石鋪成的。 來過哈瓦那的外國觀光客一定不會忘記那條長達7公里叫做馬拉貢(Le Malecon)的海濱大道,它幾乎成了哈瓦那市的標誌。從早到晚,在那條大道上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物。如果是刮颶風的日子,就會見到高達數公尺的巨浪撲天蓋地般躍過堤岸,再嘩嘩地落在馬路上,震耳欲毁的海濤聲像在顯示大海的威力。人們開車經過時,海浪會不斷地把擋風玻璃弄得一片模糊,愛刺激的年輕人會故意挨近堤邊,等候那淋漓盡致的一刻。 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太陽西垂後,長堤一帶就成了市民散步偷閒的地方,雙雙對對的情侶來這裡消磨浪漫的時光,也成爲三、五成群年輕人聚集的天地,音樂、舞姿,配合路邊停放的舊式大轎車,在黃澄澄的路燈下,氣氛像極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電影的再版。很多外國觀光客也會前來湊熱鬧,三三兩兩在海堤外的沙灘岩礁上散步,一些價廉物美的古巴小食攤,也會招徠好奇觀光客的光顧。還有些年輕的各種膚色撈女,在這裡以軀體換取生活費。 林蔭步行大道(Paseo del Pra- do)是中城區唯一的林蔭大道,早在1772年舊城牆未拆之前,就被規劃爲城牆外的公園綠地,名流雅士喜歡來此散步、搭乘馬車的也愛在這裡兜風。19世紀後,一年一度的哈瓦那嘉年華大遊行也將此地作爲必經之路。1927年請來法國景觀設計師,將路中央鋪上大理石板成爲行人步道區,路旁並設置8頭銅獅塑像。 拉姆巴(Rambar)是哈瓦那最重要和最熱鬧的大道,電視台、戲院、大飯店、銀行和商店多集中在這裡。和其他的主要街道一樣,街上並沒有商業廣告,到處高掛的,不管是圖畫或文字,都是「一切生產爲國家」的共黨八股看板,或切•格瓦那的畫像。 這個城市有很多參觀點,其中位於舊城區的大教堂廣場(Plaza de Catedral),是布局最和諧的廣場,從前叫做小污泥廣場(Plazue- la del Lacienaga),因爲每到雨季 便成爲池塘,附近居民抱怨從廣場流出來的污水令人生厭,直到18世紀末原來的耶穌教教堂被宣布爲大教堂後,才改爲今名。從1990年代古巴開放觀光開始,這裡大部分建築物都開放給大眾參觀,並成爲舊城區散步的地點。 每逢假日,廣場中的攤販全部移到東側的跳蚤市集裡去,只留下兩個領有執照、穿著殖民時代裝束的妙齡女郎到處找觀光客拍照,一張一美元。另有2個全身白衣、抽著雪茄的女術士用塔羅牌爲遊客算命,每人收費3美元,拍照爲1美元。靠近廣場陰影處,每天都有一群老樂手演唱,由於付小費的觀光客不多,他,們每唱完兩首就會向聽眾索錢,讓人失去欣賞音樂的胃口。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作小丑打扮的「攝影師」,拿著紙箱做的相機到處向觀光客「拍照」,還要收一美元費用。廣場平時是觀光客的天下,但週日年前有許多市民前來散步,一邊的露天咖啡座因收費太貴,很多遊客就坐在免費的走廊陰涼處歇足。 桑賈里爾(Zanja Real)水渠在大教堂旁,是哈瓦那的第一個水利工程,全長11公里,從阿曼達河引來淡水供家庭使用,同時也供應停泊在港口船隻的飮用水。 軍事廣場(Plaza de Armas)是古巴歷史的起點,也是第一個沿著哈瓦那港口修建的廣場,同時是政治權力的中心。這裡本來是殖民時期留下來的主廣場,在一次大爆炸意外中,周圍建築全毀,17世紀又重建成現在的軍事廣場,直到18世紀中葉都當作軍事演習的場地。1717年後,漸漸變成哈瓦那上流社會的住宅區,廣場周圍興建許多巴洛克風格建築,成爲市內最華麗的地區。卡斯楚奪權後,私人豪宅幾乎都成爲博物館對外開放,讓遊客體驗哈瓦那的繁榮過往。廣場西側歷代西班牙總督與大統領的官邸,後來改爲市政大樓,現在則改爲哈瓦那歷史博物館。廣場周圍還有一些舊書市,平時聚集不少買二手書的人。此外,哈瓦那市各種不定期的活動、慶典,如哈瓦那市立交響樂團的露天演奏會、公雞節的踩高蹺表演等,也以軍事廣場爲主要場地。 聖芳濟各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緊鄰哈瓦那港,在這裡可以看到巨輪緩緩行駛的畫面。在18世紀時,往來歐美的船隻都要在此卸貨及補給水和食物,因此非常繁榮。然而現在盛況不再,空曠的場地上停放著幾輛轎車和計程車,還停有數輛古典馬車等著載客遊哈瓦那,全程1小時半,每人6美元。廣場中央有座雄獅噴泉,由義大利雕刻家仿格瑞那達的一座非常有名的噴泉而建,不僅供人觀賞,還可提供過往船隻飮用水。 舊城廣場(Plaza Vieja)是哈瓦那舊城區散步的終點,建於軍事廣場之後,曾被徵作軍事操練和部隊集結場所。由於廣場周圍建築仍在陸陸續續整修中,所以顯得比較冷清。這裡跟上述3個廣場不同,因爲它充滿了庶民味。除了廣場南邊都是18世紀巴洛克風格建築,其他都是19世紀建造的房屋,所以當時又被稱爲新廣場。20世紀中葉後被改爲停車場而顯得落魄,但自1990年代開始發展觀光,才重新整建廣場及其周圍建築,景觀更勝往昔。 革命廣場(Plaza de la Revolu- cion)是新城區顯目的地標,儼然成爲古巴的政治和軍事的象徵。過去比巴黎的協和廣場還要大,在檢閱軍隊時曾容納過100多萬觀眾。每逢國慶日,大型的遊行和表演活動也都是在這裡揭開序幕,屆時卡斯楚必來此地發表長達6小時以上的共黨八股演說。1998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來訪,曾在這裡舉行彌撒,當時廣場上聚集了一萬多名天主教徒。古巴國務院、國家劇場、國家圖書館和古巴共產黨委員會都圍繞在廣場周圍。廣場上立有一座獨立先驅何塞•馬蒂像紀念碑,高高地豎在高30公尺的高地上,雕像用漢白玉石雕成,高18公尺,重700噸,底座周圍呈半圓形,安放著6根立柱代表當時的6個省,後面還豎立著一個星形的紀念碑,高達109公尺。廣場北側國務院的牆上,裝飾著大型的銅管雕塑,那是拉丁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那的頭像,下面寫著他的名言「繼續爲勝利奮鬥不懈」(Hasta la Vitoria Siempre)。 博愛公園(Parque de la Frater- nidad)在中城區國會議事廳旁,其周圍的建築多係19世紀50年代之後建成的,呈現一種商業市街的風貌。這個公園早在1892年就規劃成城市的綠肺,以紀念發現美洲大陸400週年。現在所看到由鐵柱支撐的老樹,是1920年爲紀念黑奴和印第安人的貢獻而種的,樹齡最高的已有80多歲。公園裡「哈瓦那榮耀」(La Noble Havana)噴泉,是1831年西班牙雕刻家的作品,現在成爲哈瓦那的市徽。此外,公園前的廣場已成爲計程車候客站,許多20世紀50年代美國小汽車成排停靠,好像美國老爺車露天博物館。 哈瓦那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vana)是舊城區的重要地標,由耶穌會傳教士初創於1748年,自1767年基督徒被逐出古巴後,興建工程一時停擺,幾經波折後,才於1777年完工。它原名叫做聖伊格納西奧教堂,1789年9月24日才改爲今名。這個大教堂雖有巴洛克式風格但不精緻,因爲建材多係有隙孔的珊瑚礁岩,無法精雕細刻;且兩旁鐘樓的大小也不對稱。教堂呈十字架結構,中央主堂屋頂高於兩側邊廊;後側有幾間獨立的小教堂,其中左側的小教堂供奉聖母瑪麗亞像,哈瓦那年滿15歲的少女在成年禮時,都會前來許願祈福。大教堂內部形成一個50公尺寬的長方形,由巨柱分成三個殿,每個殿由四個小教堂組成,中間是主登台。1844年,可倫布遺體運到哈瓦那,暫存在大教堂內的一座墳墓中,1898年移葬於西班牙本土的塞維利亞安葬。 聖芳濟各大教堂及修道院(Lglesiay Monasterio de San Fran- dsco)位於聖芳濟各廣場南邊,始建於1584年,完工於16世紀末,是當時聖芳濟各會在美洲的主要據點,1738年又改爲巴洛克式重建,才有今日的格局。雖然在古巴曾有一段輝煌的歷史,但是現在已不具教堂的功能,僅成爲教會合唱團或聖樂的表演場所。大門外入口的走道上,有一尊聖芳濟各的黑色銅像,以紀念他對哈瓦那的貢獻;教堂內陳列有數件珍貴的宗教藝術雕刻作品。緊鄰教堂右邊是非常典雅的修道院,兩個中庭之間由迴廊相接,造成視覺上的多層次美感。 聖埃斯皮里圖教區教堂坐落在古巴街,興建於1636年,1674年落成,是市內第二座教區教堂,最初曾作爲隱修教士的居所,結構非常漂亮,由一個全石大殿和一座建於1760年的後殿組成,祭台下面有地下墓穴。 保祿教堂(Lglesia de Paula)位於保祿街的水邊上,它被葉子花優雅地遮蓋起來,當內殿沒有舉行彌撒時,人們在黃昏可以欣賞到鋼琴獨奏音樂會,聽到年輕歌手或未成名歌唱家的演唱。 聖守護天使教堂位於孔波斯特拉街革命博物館的對面,蘊立在一個叫做「天使之地」的高地上,它建於1690年,11新哥德式建築風格,是19世紀宗教建築最傑出的代表,淡紅褐色的鐘樓如箭般拔地而起,直指藍天,23級台階從高地下面通至教堂後面。 薩格拉杜•科拉遜教會(Lgl- esia del Sagrado Corazon)坐落在中城區鬧街上,是由國際機場進出哈瓦那必經之處,77公尺高的教堂鐘塔,是市區明顯的地標。 建築型式採新哥德式結構和裝飾,入口中央石柱上豎立著10公尺高的基督雕像,四層樓的教會雕飾精美。 聖克拉拉修道院也位於古巴街,建於1638〜1644年,是哈瓦那所建立的第一個修道院,現在成爲全國文物保存、修繕中心,它那褐黃色圍牆,遮住了一個面積爲1.2公頃的避風港。 聖克里斯托修道院位於維納卡斯街的廣場上,建成於1693年,由兩座瓦頂塔樓組成,天花板以一根巨大橫樑支撐著,很有特色,1775年修繕成巴洛克風格的外觀。 梅爾塞德教堂和修道院位於古巴街,建成於1746年,1762年重修,是市內最迷人教堂之一,由三個大殿組成,每個都構成一個小教堂,圓頂上有藝術家的繪畫,它的花園是本街區一個非常舒服的歇足處。 小神殿(El Templete)是建於1828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希臘式建築,據說西班牙人於1519年登陸哈瓦那的地點就在這裡,因此是哈瓦那歷史的起點。神殿前有一棵直徑約一公尺粗、高約15公尺的老桐樹,樹幹上有個像眼睛的痕跡,哈瓦那最早的彌撒儀式就是在這棵大樹下舉行。神殿內小教堂兩幅大壁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16世紀初的哈瓦那景觀,當時哈瓦那灣兩岸除熱帶森林外沒有任何建築。 革命博物館(Museo de la Rev- olucion)的前身是總統府,在1959年卡斯楚奪權前,共有22位古巴總統曾在此辦公,最後一位是巴蒂斯塔。這是一幢有圓形屋頂的豪華建築物,正面入口處還殘留著城壁的一部分。卡斯楚執政後並不在這裡辦公,選擇新城區一楝不大起眼的大樓當作他的執政中心,將這座總統府改成革命博物館,展示許多菡命時的文件,而古巴共產黨的史蹟是展示的重點,顯得相當諷刺。 館內展品從印第安人史至卡斯楚奪權的照片、原始資料、模型武器、物品、切•格瓦拉眞人大小的蠟像等都在其中。此館坐落在避難街一號,平時門可羅雀,很少人願意用美鈔購票入內參觀。在南面入口處前庭的玻璃罩內,是1956年12月2日卡斯楚及其他82人登陸科羅拉多斯海灘時所使用的格拉瑪號遊艇,四周還有衛士守護。館外陳列一架美國U-2型偵察機的殘骸。 市立博物館(Museo de la Ciu- dad)是哈瓦那最美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坐落在達孔街上,始建於18世紀,直到1900年以前都是作爲殖民地總督府,從殖民時代一直到卡斯楚執政的1960年代前,的這裡都是哈瓦那政、商最有權勢的名流聚集場所。從正面看,博物館成排的拱廊氣勢十足,每天下午3:30在拱廊前有身穿傳統軍服的衛兵舉行換崗儀式。館內有尊發現古巴的白色哥倫布雕像,並展出藝術品、瓷器、銀器和青銅器等。主要展示廳設在2樓,收藏品包括敞篷汽車、繪畫、雕像、家具、制服和旗幟等,其中有一面是1868年古巴革命第一次獨立戰爭時所使用的古巴國旗。 殖民藝術博物館(Museo Arte Colonial)位於聖伊格納西奧街,坐落在哈瓦那大教堂正對面,入口處擺設一個攤子,販售書籍和T恤等紀念品,館內展示18、19世紀哈瓦那中產階級和權貴家族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瓷器、扇子和各種家具等5但展品內容並不豐富,很多玻璃和陶瓷製品是已經破碎而再黏起來的。 萊姆酒博物館(Fundacion De- stileria Havana Club)坐落在舊城區,是哈瓦那最大萊姆酒「哈瓦那倶樂部」廠的宣傳總部,館內有英、法、西語解說員,分別分批帶領遊客參觀製造萊姆酒的過程。先在放映室觀賞古巴萊姆酒發展的歷史,再進入製酒過程的展示廳,依序參觀甘蔗的採收、榨汁、過濾、發酵、蒸餾和儲存的過程,再來品酒,免費提供5年老酒讓遊客品嚐,最後進入左側的販賣部血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奧比斯波街61號,其前身是舊國會大廈(Capitolio)是全市最搶眼的一楝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1929年由當時古巴獨裁者馬査多所建,他原來企圖建造一座比白宮更宏偉的總統府,諷刺的是耗費鉅資興建起來的國會大廈,後來竟成爲群眾抗議他獨裁的場所,最後竟演變成警察向人民開火的流血慘劇,爲這幢華廈抹上血腥的污點。卡斯楚掌權後爲了發展觀光,將它改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讓一般民眾可以目睹哈瓦那奢華腐敗的過往。 宏偉的92公尺高圓頂正對大門,有一座高17公尺的鍍金共和雕像(Statue of the Republic)。大廳正中央的地板鑲著一顆25克拉的大鑽石,充滿神奇,傳說鑽石原屬俄國末代沙皇所有,後來由土耳其商人賣給古巴政府,曾一度失竊,最後由匿名者送還給古巴總統。館中展出豐富的海洋生物、蝴蝶、哺乳類動物、鳥類和礦物等的標本,令人目不暇給,還附設有考古和天文館。 科學歷史博物館位於古巴街460號,原係哈瓦那皇家醫藥科學院,1874年成爲古巴第一座博物館。館內展現18〜20世紀科學研究的發展軌跡,並保留一個19世紀的藥房和實驗室。館內還有9.5萬多冊有關醫學方面的書籍及19世紀手稿,其中包括因發現黃熱病傳播機理而被尊爲古巴科學之父的卡洛斯•芬萊伊的手稿。此外,人們也可以在這裡看到愛因斯坦一封公開信的原文。 汽車博物館位於奥菲西奧斯街13號,館內展出過去各個時代各種各式的老爺轎車,如老式雪佛蘭轎車、克萊斯勒車和賓士車等,現代化的新式豪華名貴轎車一輛也沒有,因爲整個古巴都一貧如洗,當然是無法展出,因此嚴格地說,這家汽車博物館應該改名爲老爺車博物館。 音樂博物館在哈瓦那街附近,是一座漂亮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1971年成爲國家級博物館,除介紹古巴歷史概況外,還展出16〜20世紀古巴樂器,一個展廳用來展出的都是名貴的古巴樂器。館內的音樂廳中,經常舉行輕音樂和流行音樂演唱會。音樂愛好者可以在這裡翻閱專業雜誌和稀有樂譜,並且價購唱片、CD、樂譜、音樂雜誌和樂器。 郵政博物館在革命廣場附近,是專門有關郵政和集郵歷史的博物館,其中有一個大廳專門展出古巴郵票。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黑便士」,於1840年5月6日首次在英國流通。古巴的「火箭郵票」也値得一看,是1936年由集郵愛好者所設計的。 何塞•馬蒂故居博物館位於保祿街314號,這位古巴民族英雄出生於舊城區的聖伊希德羅區、是哈瓦那最貧窮地區之一,他的母親列歐娜爾•佩雷斯死後,這座房屋就改成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及其功績的各種見證物,包括私人物品,如小刀、馬刺、原始文字稿和鑄有他頭像的徽章等。 拿破崙博物館位於聖米格爾街1159號,人們在此有機會看到曾經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使用過的牙刷、床墊、步槍等物,並有照顧拿破崙直到最後時刻的弗朗希斯科醫生所提供的拿破崙喪葬面具。館內也展示17〜18世紀的瓷器、銅器、制服、古董和家具。博物館附設的圖書館中,收藏許多關於拿破崙及其同時代書籍。 國務院博物館位於中城區,是卡斯楚政權展示自1956年獨立以來的反間諜活動部分實況,藉以鎭懾企圖反抗他的古巴民主人士。館內展出陰謀、諜報裝置、加密信息、雙底盒和密室等,看後令人心情沉重。 市立圖書館˙書店(Instituto Cubano del Libro)建於1776年,是舊城區城堡旁的巴洛克式漂亮建築,當時是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文化官員官邸,現在成爲市立圖書館,藏書雖豐但不對一般民眾開放,遊客也只能進入中庭,參觀圖書館的拱廊結構及花園。 圖書館入口處右側是公營書店,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名信片、海報和月曆等,也有一些英文的政治、歷史和旅遊書籍展售。圖書館入口的另一側是紀念品店,所有古巴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應有盡有。如果想買舊書,外面廣場上的露天書市琳瑯滿目,內容五花八門,甚至可以找到20世紀40年代的雜誌和精裝書。 衛弗列多•藍藝術中心(Cen¬tro Wifredo Lam)也坐落在舊城區,是一幢18世紀的老建築,規模不大,一樓是年輕前衛畫家的展覽場地,2樓則展示古巴最偉大畫家衛弗列多•藍的作品和活動照片。這位大畫家生前曾在歐洲生活幾年,並在巴黎和畢卡索一起工作過,因此造就他前衛抽象的藝術風格。 文化中心(Casa de la Cultural)坐落在舊、中城區之間,看起來很像是個破舊的廢墟,排演的場地則是一個四周充滿塗鴉牆壁的院子。每天早上7時之後,都有藝術表演團體來此排練舞蹈,成員多半是年輕的學生或藝術家,表演傳統的倫巴舞、恰恰舞,或非洲宗教演變而成的劍舞。 哈瓦那歌劇院(Gran Teator de la Havana)是世界著名大型劇院之一,1837年初創時規模只有現在的一半,1915年重新整修外觀,結合劇院和芭蕾舞學校兩座建築物,整修成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華麗建築,在四個角落上,有分別象徵教育、音樂、博愛和藝術四種精神的天使雕像。卡斯楚執政後,歌劇院的光輝受共產主義的影響而黯淡,劇院改爲國家芭蕾舞學院,落實表演藝術教育。 何塞˙馬蒂紀念塔(Memorial Jose Marti)聳立在新城區,高109公尺,是當地最醒目的景觀。塔的前方,還有一尊高18公尺、坐著沉思的何塞•馬蒂的白色雕像。他雖然是西班牙人,卻在19世紀末倡導古巴推翻西班牙殖民地政權,最後在波卡竇斯狄奧斯戰役中不幸犧牲,年僅42歲。1953年是他100週年誕辰紀念日,破土興建這座紀念塔。 國家墓園(Necropolis Cristo¬bal Colon)位於新城區的南邊,佔地55公頃,從1886年起規劃爲墓地,時至今日,墓園內已有20多萬個墓碑。這個國家墓園雖說也是墓園,但卻點綴著各種神奇的墓碑、紀念雕塑、紀念塔,加上綠樹和如茵的草地,讓這裡成爲民眾喜歡來踏青的墓地公園。 雷亞爾堡(Castillo Real de la Fuerza)是古巴最古老的軍事堡壘,1538年奉西班牙腓力二世(Phi-lip II)之命修建的,1577年建成後成爲好幾位統帥的駐地,1632年堡壘上添加了塔樓,1977年宣布爲國家博物館。從外觀看是非常堅固的城池,但卻是虛張聲勢而沒有戰略作用,因它的位置是深藏在哈瓦那港灣的後面,實際上是昔日寶藏存放的場所,從新大陸運來的寶藏都暫存在此,再分別運往歐洲各地。現在城堡的一部分成爲國家博物館的陶藝展示館,而樓上販賣部,有雪茄、萊姆酒、功•格瓦拉的T恤出售,價錢比一般國營公司貴。 聖王岩城堡(Castillo de los Tres Santos Reyes del Morro)位於哈瓦那灣入口的東岸,通常被稱爲莫洛堡壘,是哈瓦那許多城堡中最出名的一座,在西班牙統治時代的哈瓦那,爲防禦海盜襲擊而於1630年興建這座要塞,1762年英國人佔領期間受到嚴重破壞,1763年重新修復,四周被20公尺高的城牆所圍繞。從1764年開始,城堡的塔樓被用作燈塔,成爲當時拉丁美洲的第一座燈塔,可以引導30公里外的海上航行船隻。登上直徑5公尺、高30公尺的塔樓頂上,可以眺望整個海灣和哈瓦那市景。城堡內附設莫洛博物館,是爲展示軍事建築史和哈瓦那港航行史而建,館內展示一艘19世紀沉沒在港口入口處西班牙軍艦上發現的物品。莫洛堡壘和卡巴尼亞•聖卡洛斯城堡已連成爲城堡公園區,遊客前往參觀,須搭乘計程車通過海底隧道才能到達對岸的城堡公園區。 卡巴尼亞•聖卡洛斯城堡(Fortaleza de San Carlos de la Cab- ana)位於哈瓦那港入口東岸的城堡公園區內,是古巴最重要的軍事建築,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砲壘,建於1763〜1774年,花了11年時間才告完成,堡周圍深壕寬達12公尺,堡內裝有120門大砲,可容納5000名守軍。1959年,切•格瓦拉攻佔這座城堡,成爲他坐鎭指揮的地點,現附設切•格瓦拉紀念博物館,展出他的日用品、照片,許多古代兵器,以及一系列18世紀的銅砲。在每天晚上8:45,身穿古代制服的士兵點燃古砲,隆隆的砲聲宣告哈瓦那港晚上關閉。 哈魯科伯爵宮地址是長城街107、109和111號,建於1733〜1737年,是哈瓦那最早領主邸宅之一,直至19世紀後葉都是哈魯科伯爵的財產。1979年曾加以徹底整修,現在被文化事業基金會所佔據,作爲永久收藏、展出和出售繪畫的地方。這座建築曾因是拉斯梅塞德斯的瑪麗亞住宅而聞名,她是哈魯科伯爵的後裔,嫁給一位法國貴族,曾以梅爾蘭女伯爵爲名,在古巴文壇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並曾爲廢除黑奴而奮鬥,加上美麗的容貌和文藝的天賦,成爲巴黎上流社會中受人敬重的人物。 哈瓦那大學(Universidad de la Havana)建成於1728年,當時名爲哈瓦那•雷亞爾•篷蒂菲卡大學,是全國最大的大學,要想入學的學生,頭一關就是要拿出血統純正的證明,凡是黑人、猶太人、摩爾人及黑混血兒都不得入學。1930年,這個大學的學生曾奮起反抗馬査多的獨裁統治。 這座大學歷史悠久,師資整齊,爲古巴培養不少人才,卡斯楚就是這裡法律系的畢業生。自從古巴革命後,免費教育政策使學生數量劇增,現在全校有5.4萬多名學生,因此古巴當局才不得不建立別的大學,如西沃內伊醫藥大學和設在國際機場附近的技術大學等。校內設有16座圖書館,多所博物館,其中的蒙塔內人類博物館屬於科學院,主要展示關於古巴考古學方面的資料。另外的自然史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都開放給大眾參觀。大學內有許多校舍,分別建於不同時期。學校入口的建築以新古典主義形式建造,遠望有如一座希臘神殿,象徵知識與理性。 美國利益代表處大廈聳立在新城區,8層樓的長方形現代化新建築物,是美國在放鬆對古巴經濟制裁後的產物,凡是美國人要前來古巴投資設廠,或搭乘包機來古巴觀光旅遊,或古巴人民要往返美國探親,都要來這裡辦理登記手續,因此是美古之間非正式外交的一個管道。在大樓的玻璃帷幕上,定期打出批評卡斯楚和古巴人權的消息,吸引古巴人前往觀看;古巴政府則在這座大廈前豎立百根旗桿,以擋住反古巴的宣傳。 古巴拉丁美洲棒球場有5.5萬個座位,設備之佳世界第一。這座用科技充分配合運用的棒球場,每一名與賽球員的個人資料都會被介紹在電動計分板上,以供在場觀眾及對方球隊參考。精確而快速的電腦,隨時報導球員打擊力起伏的狀況,煞是有趣。 球場共有八部電視電子攝影機(ENG),鉅細靡遺的緊盯住場內比賽的每一個細節。投手威力的秘密在電視鏡頭的追蹤下,無從隱藏,連每一次投球的時速,也立即有阿拉伯數字在螢光幕上顯示出來。 由於古巴的業餘棒球隊經常在國際性比赛中大獲全勝,所向無敵,只有來自台灣的中華成棒隊在比賽中曾予古巴隊以很大的威脅,讓一向自詡天下第一的世界業餘棒球王國的古巴隊俯首稱臣,因此在英雄相惜的情況下,中華隊被古巴隊認爲是最佳對手,備受古巴人的尊敬和稱許。 中國城又稱華人街,在入口的前方有一座高約10公尺的黃藍相間的大牌坊,除了正面用漂亮的隸書寫著「華人街」三個大字外,還刻有「他們沒有一個是叛徒,也沒有一個是逃兵」的正楷字,並附有西班牙文的說明。因爲在古巴對抗西班牙的獨立戰爭中,華僑曾與古巴人並肩作戰。 第一批華人移民古巴是19世紀初的事,大多數來自廣東和香港等地,以補充甘蔗田裡缺乏的勞動力,社會地位低賤,相當於奴隸,但是華人團結節儉美德和傑出的廚藝,慢慢改善了處境。第二批華人在19世紀中葉抵達,他們是來自美洲各國的移民,大部分已在美洲各國工作過一段時間並且已有積蓄,經濟能力較佳,乃成立了哈瓦那的華人街。 華人街只有兩條交叉的街道,莫約有200公尺長度,是世界上最不像華人街的華人街,在這裡幾乎看不到一個比較像華人的華人,街邊稀稀落落的只能看到一些黑的、混血的古巴人,一付窮苦、潦倒、無所事事的落後樣子。街道兩旁根本看不到店舖,只有設在沒有店面臨街屋子內的3、5家昏暗小餐廳,每家只擺設4張方形小餐桌,沒有什麼客人,倒是街上的小攤販,有零星的生意,攤子上寫有一些中國字,如「炒飯」、「雜碎」、「陳記」和「中國風味」等。但是攤販沒有一個像中國人,所賣的食物都不是中國小吃,而是油亮的肥腸、用麵粉油炸的甜食,上面沾滿蒼蠅。唯一像中國食物的是用粗紙糊成裡面盛滿醬色米飯的飯盒,飯上蓋著一片薄薄的煮豬肉,一點捲心菜。果菜攤上唯一像樣的貨品是橘子、爛蕃茄、幾把葱、大豆、馬鈴薯和一些玉米。此外,還有一家中藥店,一家金應戲院,有電影和錄影帶放映,有時也有劇團表演。 哈瓦那有800多名華僑,但年輕的一代多已和古巴人結婚混種,全市華人被編入14個公社,過著和古巴人一樣的貧窮生活,他們可以算是全世界最窮最苦的華僑,難得有台灣同胞前來參觀旅遊,多半都會前往其中最大的龍崗公社慰問、參觀,看到他們的苦況,都會略予捐助。同時由於中國大陸對古巴的友好和給予大量的經濟援助,因此使得今日在古巴的華人,社會地位得以提高,日子也過得比過去好。
返回到
古巴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