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沙烏地阿拉伯 的原始碼
←
沙烏地阿拉伯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伊斯蘭教聖城麥加== 麥加(Mecca)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位於阿拉伯半島西部漢志(Hejaz)境內錫拉山區易卜拉欣河及其數條短支流的幹河床上,東距吉達市七十二公里,現有人口八十萬人。這裡氣溫高、降水量少,但因地勢較低,故有時會受季節性水患的威脅。 麥加是阿拉伯半島上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六世紀就已聞名於世,成為阿拉伯南部和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通商往來的要沖。古達爾(Quraishes)部族以寡頭政治的形態在經濟上、宗教上支配著麥加。公元五七○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在此誕生,並在這裡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公元十世紀時,先和穆罕默德的後代法地與王朝掌握了麥加的統治權。從一五一七年起,麥加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的領地,直至一九一六年候賽因.伊本.阿里率領漢志地區的阿拉伯人奮起反抗土耳其人的統治,才使麥加又回到阿拉伯人的手中,一九二四年伊本.沙特又征服了麥加。從此加便成為沙特阿拉伯的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市區沿著穿過山口的道路向外擴展,舊城經過改建,已具有現代化城市的面貌。現在這座城市有平坦的街道,兩旁種植有樹木,市街非常熱鬧,有法學院、師範學院、清真寺、醫院、圖書館、郵局、文化俱樂部,以及水電服務系統。市內小商店特別多,專門出售傳統商品,生意都很忙。市內四個主要廣場上均建有噴水池,現代化的七層到十層的新式建築物,也有幾十棟,許多房屋是專供朝覲者租用的,每逢朝覲季節,因三百多萬朝覲者的到達而使人口劇增,非穆斯林不准在城內居住。 長期以來,朝聖收入一直是麥加的主要經濟來源,城市經濟全部為商業性經濟,以與朝聖有關的交通業和服務業為主。近年來,以朝聖者為對象的制陶業、皮革業、餐具業、銀器制品業等傳統工業發展迅速。為了使經濟多樣化,還發展了紡織、家具生產等其他行業。這裡的交通很發達,為使朝聖者來往方便,麥加也建有民航機場,同吉達、麥地那等城市有高速公路相連接,市內汽車和出租車很多,朝聖者前往各宗教聖跡交通方便。 由於麥加是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的誕生地,因此成為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的聖地。據《古蘭經》記載,穆斯林要承擔五項宗教義務,即「五功」,朝覲便是其中之一。所以世界上無論什麼地方的穆斯林,只要在經濟、健康和家庭狀況許可的情況下,一生中最少要到麥加朝聖一次,用以表示虔誠的信仰。如果可能,還要到麥地那去。 自封齋時起的第一百天,也就是伊斯蘭教歷十二月上旬,是穆斯林朝覲的日子。每逢這個時候,世界各地有三百萬穆斯林不辭辛苦,紛紛湧進麥加,他們當中有官有民、有貧有富,語言不同,膚色各異。他們當中有的徒步而行,跋山涉水;有的扯起船帆,飄洋過海;有的騎駱駝、驢,有的乘飛機。其中一些貧苦的朝覲者往往把畢生的積蓄作為路費,不少穆斯林因種種原因終生未能如願而引為憾事。 麥加的中心,坐落著舉世聞名的伊斯呈教聖寺,也叫做「禁寺」,它高達二十四米,有二十五道大門和六道小門,門上鑲嵌著各種裝飾品,寺的四周由兩層柱廊圍成,第一層柱廊的上方有一百五十個白色的大圓屋頂,第二層柱廊的頂部是巨大的平台,平台的四周有七座伊斯蘭教風格的尖塔。禁寺經過歷代的修葺擴建,總面積由最初的三萬平方米擴大到今天的十六萬平方米,據說禁寺廣場一次可同時容納五十萬人作禮拜。 禁寺廣場的中央是巍峨肅穆的聖殿克爾白,又稱「天房」,是用以供奉伊斯蘭教真主「阿拉」(Allah)的,也是全世界穆斯林每天五次朝拜的方向。另外他們死後也要面向克爾自方向埋葬。「克勻白」在阿拉伯語中是「方形房屋」的意思,它是以灰色石塊和大理石建成,長約十三米,寬約十二米,高約十五米,四角分別對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天房內有三支柱子支撐著屋頂,房內還懸有金銀燈盞,此外別無他物。據說天房是先知伊卜拉欣和他的兒子易司馬儀為了表示對真主的崇敬,而於公元前十八世紀時建造的。 天房自上而下蒙罩著印有花草圖案的巨幅黑色錦緞帷幕。在帷幕中間繞著一條長四十五米、寬一米的帶子。在帶子和門窗上,用金線繡著《古蘭經》。據說這需要大約一百二十公斤金線。天房的帷幕在每年舉行朝聖活動時更換一次。這個傳統,自伊斯蘭教創始以來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現在,埃及每年在朝聖季節裡,都照例派駝轎給天房送帷幕。天房內部每年都隆重地洗刷兩次,一次在伊斯蘭教歷七月,一次在十二月。由天房的同事主持儀式。洗刷時,沙特國王也親臨參加。洗刷過的水由參加聖典的各國知名朝聖者收集起來,盛在一些容器裡,和掃帚一起贈給知名官員。 在天房外面東南角的堵壁上,有塊黑色的石頭被鑲在銀框裡,這就是著名的「玄石」。它實際上只是一塊隕石,有一點五米高,零點三米寬。另外,在天房的東側有一塊曾被先知易卜拉欣踩過的石頭,名叫「駐足石」,為了保護這一聖跡,人們便用純金作了一個籠罩將它罩起來。附近還有一處名叫「滲滲泉」的泉水也很出名。 關於禁寺中的這些聖跡,在阿拉伯人中流傳著許多與被伊斯蘭教徒推崇為真主的「首任使者」的伊卜拉欣有關的傳說。據說,伊卜拉欣生長在伊拉克一帶,因受迫害,攜妻薩拉輾轉於巴勒斯坦、埃及蘇地。埃及法戈賜給伊卜拉欣二個名叫海吉拉的女奴,生子名叫伊斯馬代。因家庭不和,伊卜拉欣只得帶海吉拉母子來到麥加。當時麥加水源匱乏,荒無人煙。伊卜拉欣當下水和食品後就離開了。海吉拉母子就住在一個小紅石坡上,即現在天房在此地。不久,水喝完了。為了找水,海吉拉在薩法和麥爾臥兩座小山之間奔走七個來回而滴水未獲。伊斯馬儀因乾渴啼哭,小腳亂蹬,最後踢翻了一塊石頭,地下涌出一股泉水,這就是著名的「滲滲泉」。後來,又有一堅游牧部落到這裡定居。伊斯馬儀娶了部落中的一位姑娘為妻,從此子孫繁衍。阿拉伯人認為伊斯馬儀就是他們的祖先。有一次,伊卜拉欣來看望兒子,不巧,伊斯馬儀示外打獵未歸,兒媳雖不認識公公,卻熱情招待,給他搬來一塊大石頭,當做下馬石,這就是現在天房旁的伊卜拉欣駐足處。又過了許多年後,伊卜拉欣再次來到麥加,並為伊斯馬儀建造房子。行將竣工時,發現東南角還缺一塊石頭,父親便讓兒子去找石頭。伊斯馬儀回來時,他的父親已安上了一塊黑石,並告訴他說,這塊黑石是百利天使從天上來的,安放這塊黑石,是為了表示這座房子是天房。現在穆斯林一日五次朝向天房作禮拜,那塊黑石便是朝覲時繞行天房的起點。 盡管麥加聖城一直被世界各國的穆斯林視為「清淨之地」,但這些年來,每逢朝覲期都要發生不幸事件。在一九七九年的朝覲活動中,有一群武裝分子突然占領了天房,並迫使正在朝拜的穆斯林承認他們的頭領為「救世主」,同時他們還向寺外開槍,殺傷數人。從這年起,麥加幾乎每年都發生暴力事件,影響較大的一次是發生在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一日,那天朝覲者正在禁寺聚禮,這時寺外有幾千名伊朗穆斯林舉行示威遊行,高呼反美、反以口號,並焚燒汽車和里根模擬像。於是什葉派的伊朗人馬遜尼派的沙特警察便爆發了沖突。結果造成四百零二人喪生,六百四十六人受傷。事後,伊朗人沖入沙特駐伊大使館,扣留了使館工作人員,並揚言要為死難者復仇。這一事件雖沒導致兩國兵戎相見,但卻在兩國穆斯林心頭上蒙上了一層陰影。 過去伊朗每年都有幾萬人去麥加朝覲。現在沙特政府規定伊斯蘭國家每千人有一個朝覲名額,這實際上是為了控制伊朗的朝覲人數。同時,沙特在朝覲期間採取嚴格防範措施,機場海關層層設卡。雖然穆斯林進入麥加前就已換好了只有兩塊白布拼成的戒衣,但海關人員對他們還是要渾身上下仔細搜索,甚至用於送禮的盒裝茶葉也要倒出來查看一番。盡管這樣,不測事件仍層出不窮。一九八八年七月十日晚,在通往禁寺的過街天橋上又發生了炸彈炸事件,導致一人死亡,十六人受傷。沙特警方事後逮捕了肇事者,並處決了十六人。 一九八九年七月二日在麥加朝覲活動中又發生了一起極其慘痛的不幸事件。這天是古爾邦節的第一天,大約有二百多萬朝覲者以阿拉法特山涌向米那山谷,人們要經過幾條過山隧道,這些隧道有二十米寬,八米高。這天,在近五萬人擁擠在一條長五百米的隧道裡,裡面氣溫高達攝氏四十三度。隧道外實在太擁擠了,以致在隧道上方路面上有七人被擠落摔死在出口處,頓時秩序大亂。外面的人拼命往裡擠,裡面不明真相的人又拼命往外擠,結果造成了一千四百二十六人被擠踩致死的慘劇。事發後,沙特政府立即派人趕去救援,法赫德國王親臨米那行官督理此事,並發表公報對遇難者深表哀悼。
返回到
沙烏地阿拉伯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