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古巴 的原始碼
←
古巴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海明威的第二故鄉== 「要尋找海明威,請到哈瓦那來」這是古巴旅遊局打出一句招來國際觀光客的有力口號。海明威雖然是美國作家,但卻以古巴作爲他的第二故鄉,在古巴有很多他的遺跡,成爲今日古巴發展觀光旅遊業的最大賣點,許多美國遊客不顧政府的禁令,繞道墨西哥、加拿大、牙買加、巴西及歐洲國家轉機前往哈瓦那。 埃爾斯托•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美國的優秀作家,1899年7月21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1917年中學畢業後到坎薩斯城星報當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美國紅十字會救護車司機而開往前線,1918年7月受傷,得到一枚英勇勳章,痊癒後繼續爲各報寫稿,並任職多倫多明星日報駐外記者而赴法國,在僑居巴黎的美國作家菲茨傑拉爾德、龐德和斯泰因等作家的鼓勵和幫助下,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1925年,第一部重要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在紐約出版。1926年出版成名之作「太陽照樣升起」,描述戰後迷惘的一代,這部名著舒情平實,但色彩繽紛。此後,滑雪、鬥牛和打獵成爲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寫作的背景。1927年出版「沒有女人的男人」,確立他被譽爲短篇小說大師的地位。 海明威一生中有1/3時間在古巴度過,古巴是他生前住得最久的地方,他與古巴結下不解之緣始於1928年,那年偕同第二任妻子鮑莉娜•普菲伊費弗爾前往美國骨頭礁而途經古巴。1929年,他的長篇小說「戰地春夢」更爲成功,敘述他在義大利戰場的經歷,書中充滿詩意,有戰爭,又有愛情。 1932年,喜歡船釣的海明威又回到海上,爲了追逐馬林魚,他從美國佛羅里達最南端的基威斯特(Key West)鎭出海,越過南方145公里寬的海峽,初次來到哈瓦那市,登陸後穿梭於17、18及19世紀的巷弄間,彷彿置身於殖民時代,流連於酒吧,和熱情友善的古巴人把酒言歡。此外, 古巴物價的低廉,也是吸引他來古巴長住的一大誘因,以他暢銷作家的高收入在這裡過著低消費的生活,簡直可以爲所欲爲,過著比王公還要舒服的生活。因此他愛上了古巴,並終於找到可以專心寫小說的好地方。他1932年的作品「死在午後」是寫鬥牛,1933年「勝者無所得」也是暢銷的短篇小說;1935年「非洲的青山J是寫打獵;1937年「有的和沒有的」(To Have and Have Not)是描述經濟蕭條。西班牙內戰時,他以記者身分前往。 自童年開始,海明威就對釣魚有特別嗜好,喜歡與行家談論釣魚,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裡,可能曾花一半時間在海上釣魚,他解釋自己在古巴長住的理由:「那裡的海上有我一生中所見過最好、最多的魚」。海明威將古巴的墨西哥灣叫做藍色大河,每年6 、7月間,旗魚在這條藍色大河裡飛馳著,牠從東向西逆墨西哥冷暖流而游,把背鰭淹沒在深暗的海水裡。如果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旗魚就會浮上海面,而被海釣艇所攔截,當牠呑食魚鈎後,必須用魚竿和尼隆線拖住牠,並緊緊地跟上,直到牠掙扎得精疲力乏,釣者才有所獲。 1938年從西班牙內戰中歸來的海明威,下定決心遷居哈瓦那,初期投宿在舊城區一家叫做保曼杜斯的小旅館內,當時這家只有54個小房間的旅館現在整修擴建後仍在營業,旅館的門口還掛一塊木牌紀念海明威久達2年的長期投宿,而5樓他所住過的房間,則保留給旅客參觀,但所擺設的床、打字機和桌椅等,已不是海明威使用過的原物。 每到傍晚5時,海明威從海上釣魚一天回來後,就會把自己關在這間客房裡,只要一客晚餐,通常總是一大塊牛排、一碟油炸馬鈴薯和一大杯礦泉水,餐後便開始寫作,先是坐在床上用手寫,然後再用打字機將手稿打成本。1940年,他出版了暢銷名著,「戰地鐘聲」,描寫一名美國志願兵的經歷,主題是戰爭與情誼。這部小說問世後,他遷居哈瓦那並且定居下來;後來還曾短期到中國報導日本侵華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爲記者的海明威曾多次參加英國皇家空軍的行動,戰後又返回古巴定居。1940年後,他選擇芬卡維吉亞(Finca Vigia)鎭定居。在此後的20年中,他一直以這裡爲家,專心寫作,在此完成了膾炙人口的名作,包括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這本名著出版後大受讀者的贊賞,並在1953年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又獲諾貝爾文學獎,古巴人爲此甚至尊稱他爲「爸爸」(Papa),他的地位堪與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相提並論。 1960年,海明威因病離開哈瓦那,回到美國愛達荷州,生活方式有所改變,精神沮喪,曾兩次住院接受電療。1961年7月2日,他厭世用獵槍自殺,享年63歲。他的遺稿很多,已經出版的有1964年「不散的筵席」,以及補述在古巴生活而於1970年出版的「海流中的島嶼」。 海明威故居博物館位於哈瓦那以東10公里的芬卡維吉亞鎭中,其前身叫做拉維吉亞別墅,是海明威於1939年買下的,作爲他與第三任妻子瑪莎•葛爾洪的愛巢。海明威去世前,在遺囑中說明他要將拉維吉亞別墅贈給古巴政府,作爲青年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聚會場所。 卡斯楚是海明威的粉絲,非常崇拜海明威,在一次釣旗魚比賽中他得到大獎而由海明威頒獎給他,雙方因而結識,他建議他日將這楝別墅改成博物館。 這楝殖民風格寬敞明亮的別墅,被熱帶庭園所包圍,自海明威離去後幾乎就沒有變動過,內部6個房間,分別爲臥室、客廳、餐廳和書房等,都維持著原來的擺設,隔壁還有佣人房和游泳池,池畔有座小木樓,上面放置一架巨型望遠鏡,可以觀測天文,也能瞭望哈瓦那市區。 最特殊的是幾乎每個房間的牆壁都置有高達屋頂的書架,上面擺滿書籍。幾乎每間房內都有寫字桌,也許是海明威爲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寫作的緣故。放在書架上的書,大多數是與海明威同時代作家出版的單行本,以小說佔多數;有一 個房間裡放的全是有關於西班牙歷史和地理的書。在臥室裡放的全是他自己作品的各種版本,床上放著幾冊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雜誌。在每一張寫字桌上都擺有攤開的書或稿紙,皇家牌打字機則放在寫字桌上而不是放在打字機架上。在他的書房裡,仍收藏著8000多本書。 有一個房間除了書外,還掛滿大大小小的各式獵槍、釣魚竿和長統皮靴。在客廳的牆壁上,到處掛著從非洲獵回的飛禽走獸,如老臜、水牛、鹿和野豬等動物或全身、或只有頭部的標本,這些都是他狩獵的戰利品。 頂樓小木樓是他鋪著獅子皮的寫作間,也是海明威每天黎明 起床寫作、埋首敲打字機鍵盤的地方。寫作之餘,並沒有忘情於船釣馬林魚,他的「里程碑」號 遊艇就停泊在距離哈瓦那10公里的柯伊瑪(Cojimar)小漁村海面, 也就是「老人與海」小說中的背景漁村。而海明威常去的海景(La Teiraza)酒吧餐廳,當然就是老人和村裡漁夫們喝啤酒的地方。不 過,現在的海景酒吧已經是古巴最好最貴的海鮮餐廳,不再是海明威當年筆下的平民酒吧了。 這家酒吧景觀非常好,從窗戶向外望出去,海面波光粼粼,小說中指引老人歸航的燈塔還在,老人泊船的卵石灘也在,只是漁船不見了。室內牆上則掛著許多海明威釣魚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海明威和古巴共黨頭子卡斯楚共持獎盃的合照,拍照地點是在離哈瓦那不遠的瑪麗娜海明威(Marina Hemingway),又名巴羅門特碼頭(Barlovento、pier),1960年第一屆「海明威盃釣魚大賽」時,意氣風發的卡斯楚奪得大獎,由海明威親自頒獎。柯伊瑪漁村純樸的村民爲了感念海明威,共同捐出漁船的銅製螺旋槳推進器,融化煉製,在海堤旁爲他豎立一座望海的半身銅像。 在柯伊瑪漁村中,還遺有一座海明威莊園(Reencuentro Con Hemingway),現已改爲海明威紀念圖書館,由當地政府管理開放供人參觀;這裡是他的名著「老人與海」的靈感來源。 2002年9月21日,一批研究人員在海明威博物館地下室,發現過去未曾公開過的3000封信件、3000張照片和9000本書。文件包括潦草寫在紙上和書封上的原始故事情節、早期草稿和一本詩集。在一張小紙片上,海明威草草寫下一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褻瀆的對話,顯然本擬在故事中使用,但後來又作罷,並在這段文字上評語說:「太粗率了」;還有一段「戰地鐘聲」題詞開場白後來也捨棄了。有些文件也透露他個人生活的細節,他曾在一本「咆哮山莊」書內寫下密密麻麻的體重和血壓記錄。在一份日期爲1953年6月1日的獨白札記中,曾寫下對第4任妻子瑪麗的複雜感情和苦惱,他寫著應把她當作潑婦,還是學著忍耐她。
返回到
古巴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