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沙烏地阿拉伯 的原始碼
←
沙烏地阿拉伯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麥加朝覲儀式繁多== 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於回歷十年十二月四日到麥加朝覲。他先到天房撫摸和親吻黑石;然後從黑石開始環繞天房走七圈;再到伊卜拉欣駐足石處作禮拜;在天房附近的薩法山和麥爾臥山之間奔走七趙;飲「滲滲泉」泉水;到阿拉法特山朝拜;又到米那山谷,向三根立柱各投擲七粒石子,然宰牲六十三頭;再回到禁寺,繞行天房七周,飲「滲滲泉」泉水,然後離開麥加。穆罕默德在這次朝覲中所建行的各項活動,包括地點和順序,都被後人定為朝覲的正式儀式。 凡是來麥加朝覲的穆斯林,在進入麥加之前都要事先受戒,以兩塊白布裏身,不穿其他衣服,赤腳穿草鞋,不理髮,不修容、不剪甲、不許爭吵、不許傷害生靈,以示穆斯林一律平等,同舟共濟,共同維護真主「阿拉」所創造的一切。 每逢朝覲時,禁寺天房的帷幕和門帘都被高高地撩起,許多虔誠的穆斯林,抓住天房的石壁飲泣,當洗淨儀式完畢後,朝覲者便按逆時針的方向,以黑石為起點,摩肩接踵,前呼後擁地繞行天房七圈,他們一面走一面高頌著「阿拉」,每當經過黑石時,便爭先恐後地接近它,以便像先知穆罕默德那樣能親吻它,而擠不進去的人,只好舉雙手致意。這項儀式做完後,人們便來到天房東側的伊卜拉欣「駐足石」面前,默默地作祈禱。隨後人們便到天房附近的薩法山和爾臥山之間作七趟往返疾行。近年來沙特阿拉伯政府已在這兩座小山之間築起了一座大理石雙層長廊,朝覲者可在長廊來回疾走的修行,以免受烈日暴曬之苦。做完疾走儀式之後,朝覲者便回到禁寺,飲「滲滲泉」泉水,以表示對古聖先知的懷念和對「阿拉」的感恩;接著再將泉水酒在自己力白衣上,因為這件白衣是他們死後穿的壽衣。另外,飲「滲滲泉」泉水是要付費用的。 上述朝覲儀式完成後,朝覲活動的舞台便移到了位於麥加東南方向十六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按朝覲儀式,所有的朝聖者必須於古爾邦節的前一天,也就是回歷十二月九日,同時進駐阿拉法特山,舉行盛大的禱告儀式。人們必須在這裡整整站立一天,儀式從清晨開始,幾百萬朝覲者密密麻麻地站在山上,面向禁寺天房方向,口誦經文,做嚮禮和晡禮,以迫頌先知穆罕默德的豐功偉績,同時還要懺悔自己一生的過失,午後聽伊瑪姆在山頂作布道演說,直到太陽落山後,儀式才告結束,於是人們又浩浩蕩蕩地來到阿拉法特山腳下一處名叫瑪芝達里發的地方歇夜,這裡供朝覲者居住的臨時帳篷多達幾十萬頂,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帳篷的海洋。 回歷十二月十日是伊斯蘭教最盛大的節日古爾邦節。所有的朝覲者必須在這一天從阿拉法山前往米那山谷。這個山谷位於麥加和阿拉法特山之間,「投石打鬼」儀式和宰牲儀式就在這裡舉行。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夜夢真主阿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斯馬儀,以考驗他對真主的忠誠。伊卜拉欣遵照真主之命正準備殺掉自己兒子時,魔鬼撒旦三次誘引伊卜拉欣違抗真主旨意,放走祭獻的兒子。伊卜拉欣不為所動,投石斥退魔鬼。正當伊卜拉欣要動手殺掉自己兒子時,旁邊突然出現了一頭羊,原來這是真主鑒於伊卜拉欣對他的忠誠,決定不要伊卜拉欣殺子,可以宰殺這頭羊以作替代。這就是「替罪羊」典故的出處。朝覲中的「投石打鬼」和宰牲儀式,以及伊斯蘭教的宰牲節,也就是古爾邦節,都源出於此。 在米那山谷中不同的三個地方,分別立有三很粗的柱子,象征魔鬼。相傳先知伊卜拉欣曾在此三次投石驅鬼。所以,朝覲者到此也要仿效先知,分別向三根石柱各投擲石子七塊,一邊投一邊叫喊「魔鬼散去」。投石儀式結束後,就進升宰牲儀式,將趕來的羊宰殺,祭祀之後,便將羊肉分給眾人,於是大家便一起歡度古爾邦節,這是一場奔波勞碌後相當粗獷的大野餐。最後,所有朝覲者還要回到禁寺,再繞行天房七圈,再次飲「滲滲泉」泉水。這樣整個朝覲儀式才算全部做完。 由於朝覲者必須在數日內頂著攝氏四十度以上的高溫完成這一連串的朝覲儀式,所以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在肉體上,都要忍受巨大的折磨和考驗,真可謂是苦行。對於穆斯林來講,只有全部做完這些朝覲儀式,才能取得「哈吉」的稱號,在阿拉伯語中「哈吉」就是「聖地巡禮結束者」的意思,能取得這一稱號對他們來講是終生莫大的榮譽,所以朝覲結束後,每個朝覲者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返回到
沙烏地阿拉伯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