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羅馬尼亞 的原始碼
←
羅馬尼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快樂墓園沙賓塔== 沙賓塔(Sapinta)鎮位於羅馬尼亞最北端的城市鍚蓋圖‧馬爾馬切伊約二十公里處。靠近烏克蘭邊界,是一個人煙稀少,只有五千多名人口的小市鎮。在這裡,喀爾巴阡山遠從捷克斯拉夫橫跨而來,連綿的山巒攔截了都市文明的腳步,羅馬尼亞最珍貴的民俗文化便在此駐足。 自古以來,沙賓塔鎮居民都在閉封自守的情況下,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自得其樂地保著傳統的生活習俗,充分顯現了自力更生,不畏困難的堅毅性格,在這裡,多子多孫是天賜福分,家中每名成員都安分守己地各司其職,男人上山伐木、女人操持家務、男孩照顧家畜、女孩負責園藝與編織。農業和畜牧業成了他們生活上的主要依靠,全鎮一共只有五台耕耘機,沒有室內的廁所,主要的出產是手織的毛毯,大家的生活過得很苦。在這裡,大學畢業的教師,月薪只有八十三美元,至於從事勞力的工作者,月薪只有六十美元。 由於這裡對外交通非常不方便,他們對於山外的世事一點也不過問,只是樸實地固守著羅馬尼亞的民俗寶庫。這裡無論是男女村民,個個性格都非常爽朗和樂觀。他們喜歡唱歌跳舞,在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早期拉丁民族在羅馬尼亞人的血液中所留下來豪邁不羈的性格。他們多數信仰希臘正教,每逢星期天,男女老幼都穿上傳統服裝,快快樂樂地上教堂。 沙賓塔鎮為森林所環繞,可說是「森林之鄉」,村民對當地的「森林之寶」櫟樹,已愛入心坎, 之、用之、雕之、舉凡住屋、教堂、傢俱、手工藝品、裝飾物,全都是木製的。櫟樹之身、之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小市鎮有個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墳場,它有個大膽獨特而又耐人尋味的名字:快樂墓園(The Merry Cemetery)。 沙賓塔鎮人都樂天知命,這在他們的「快樂墓園」中,可以得到充分證明。在快樂墓園裡,沒有一般沉寂及哀傷的氣氛,有的都是一塊塊生動而活潑的墓碑。人們可以站在墳墓前津津有味地讀著那些趣味盎然的墓誌銘,一邊肆無忌憚地發出驚天動地的笑聲。這些笑聲不但把墳場原有的那種肅穆陰森的氣氛驅走,而且還把一種明朗歡快的氣息帶了進來。 在這些木製的、設計新穎的墓碑上,所雕刻的是以生動有趣的圖案來描述死者生前的職業、大事或死亡的原因等。在圖案的下面往往會附上一些幽默而親切的詩句,令路人看後不由得發出會心的微笑。例如在沙賓塔鎮原任已故鎮長的墓碑上,留著這樣的詩句:「伊歐‧尼可拉安眠於此。死因是不治之症,一生曾結婚兩次。第一任妻子非常愛我,第二任妻子在我年老時非常體貼照顧我。啊!這就是我幸福的一生,過路的人啊!別了!願我們來生再見」! 有個酒鬼的墓碑上寫著「喪妻令人愁,解憂唯有酒;敬告在世人,行樂須及春」。「酒是穿腸毒,令我痛,使我泣,最終難逃一死,酒鄉兄弟聽我言,切莫步我前車鑑」。 一個生前愛我樂子的女人墓碑上寫著:「我這輩子喜歡許多男人,愛喝酒,愛和英俊的男人消磨美好的時光。但是,達韋,我的丈夫,只要你活著一天,你只能想著我,因為你再也找不到像我這樣的老婆。」 旁邊一個屠夫的碑文上寫著:「我殺了很多豬,吃了太多肉,也許是肉害死了我,想多活幾歲,但是四十三歲就躺下了」。他附近是一個酒保的墓地,墓碑上寫著:「我有兩個老婆,一個是我的情人,一個是我的女僕」。 一名死於親生兒子手中的母親墓誌銘上寫著:「格利哥,願你得到赦免,即使是你刺死了我」。牧羊人的墓碑上寫著:「我躺在這兒,頭不見了,我是個單純的牧羊人,一個混蛋匈牙利人朝我頭上開了一槍,還割下我的頭,我咒他下十八層地獄」。有個人的墓碑上說:「該死的計程車,它在整個羅馬尼亞都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只找到我家門口,在那兒撞上我」。一個伐木工人說:「我酩酊大醉,走到森林裡,一堆木頭倒下來打到我的頭;你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千萬要小心,不要做出和我一樣的蠢事」。 還有一個墓碑上說:「我愛馬和女人,我喜歡與別的男人的女人同桌進餐,真遺憾我這麼年輕就死了」。另一個人說:「打從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我就愛隨著小提琴的旋律起舞,結婚後,老婆不讓我跳,我在哀傷中死去」。有個墓碑正面刻著一固男人忙於製作一張桌子,北面側刻著同一人駕著一輛火紅的車子,這說明那男人生前是個木匠,因車禍而死。另一個墓碑正面刻著一名婦人,右手抱著一個嬰孩、左手牽著一個孩子;背面則刻著她身陷火海的圖像,這說明這少婦生育有兩個孩子,她是在工廠一宗意外爆炸案中致死的。 快樂墓園是一九三○年由沙賓塔鎮的一名雕塑匠史丹巴特拉斯(StanPatras)所創設的。他生於木雕之家,擁有世代相傳、精湛已極的雕塑技術。在一九三二年立下了這個傳統,希望人們在生前就自己寫好墓誌銘,但是大部分人都來不及寫,因此還是由他代勞,通常會收到白蘭地作為酬勞。當時大部分鎮民都不識字,因此從來都沒有人對他寫的內容提出抗議。在他的觀念中,死亡是通向永生之路,因此,六十多年前,當他為鎮中的一名死者設計墓碑時,大膽地摒棄了傳統那種嚴肅的做法,他依死者的性格特色,職業或興趣,在墓碑上刻畫種種生動有趣的圖畫,再把圖畫髹上各種鮮麗的鮮色;他為每一個墓碑釘上一個巨型的十字架,再把十字架塗上象徵自由與希望的天藍色,整個墓碑看起來溫暖且和諧亮麗。後來,他又動腦筋,在原本以圖為主的墓碑上,加上生動活潑的詩句,充滿了令人難忘的機智與幽默。史丹巴特拉斯利用櫟木來設計墓碑時,還採用了一種特殊方法防止墓碑腐朽,是將櫟木砍伐下來後,曝曬一兩年,然後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形狀,再曝曬幾個月,等木頭裡的濕度全去了,才開始動土。他於一九七七年死後,在墓園的入口處聳立著全鎮最大最輝煌的墓碑,上面有他的自畫像及俏皮調侃性的碑文。 這裡的墓碑,不僅僅是突破了一般人對死亡的哀傷,最重要的是,它將沙賓塔鎮當地的生活起居方式,作了最忠實和最清楚的記錄。遊客只要花少許錢羅張門票,就可進入墓園參觀。從一幅幅墓碑的圖案上,可以看到吹笛趕著羊群的農夫、織布的老婆婆、擠牛乳的少女、歡宴的賓客,以及穿著傳統服飾的村民等,每一幅圖案都是當地生活最真切的寫照。不管是樵夫、農夫、家庭主婦,還是商人、醫生、音樂家,或是酒鬼、賭鬼等,全都不分尊卑、和平無爭地埋在同一個墳場裡。 以「快樂」為墓園命名,是頗具爭議性的,因為有人認為荒誕不徑又有違孝道,然而,坦率樸實的史丹巴特拉斯卻認為:把死亡當永生來慶賀,是深化了死亡的意義,是向人們展示了他們所看不見的另一個生命層。現在「快樂墓園」已成了羅馬尼亞一個永久性的「博物院」,共有兩千多座墳墓。在這種亮麗的墓園中,人們不再感受到死亡的陰影,有的只是隨著大自然循環不已的生氣。
返回到
羅馬尼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