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冰島 的原始碼
←
冰島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文學、藝術和體育== 因為冰島有悠久的文化傳統,所以冰島古代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公元874年挪威人開始移居冰島時,對冰島的語言和文化影響很深,但是在以後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冰島人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文學,並且成為北歐文化的集中地,素有「文學之島」的美稱。 冰島的古代詩歌有「埃達」(Edda)和吟唱詩。那些從挪威傳來的神話和傳說,最初只是藉由口頭的方式在冰島廣為流傳,直到1150年左右才使用拉丁字母將其記錄下來,從此產生了具有敘事詩體裁的最早作品,被收集在神話詩集「舊埃達」和「新埃達」中而流傳至今。 「埃達」一詞,在古斯堪的納維亞語中是「神的啟示」或「運用智慧」的意思,後來引申為「詩作」和「寫作」的含意。「舊埃達」又稱為「詩體埃達」,是在13世紀之前是由佚名詩人根據民間流傳的詩歌寫成的,包括了神話詩和英雄詩,共有38篇。其中的神話詩包括了有關北歐多神教諸神如奧丁、托爾和弗雷等神,以及關於世界的起源、毀滅和再生的傳說。英雄詩則主要是敘述公元4~6世紀歐洲民族大遷移時期哥特人、匈奴人和法蘭克人的故事。「埃達」詩的韻律簡單,詩句很短,語言風格活潑質樸。 「新埃達」是學者、詩人兼政治家的斯諾里‧斯圖魯松,於1222~1225年間完成的,他將「舊埃達」的神話故事和英雄傳說,改用散文的形式表達出來,並對「舊埃達」的內容做了一些評述,是研究古代北歐文學和歷史的重要資料。他還撰寫了屬於「國外薩伽」的巨著「海姆斯克林格拉」和「挪威國王列傳」,詳細記述從遠古到1177年挪威歷代國王的傳記和王室歷史,既有文學價值,又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過去這些著作是被視為正史,現在毋寧將之視為稗官野史要來得適當。 吟唱詩(Scaldic)源自挪威,後來才在冰島流行,它在語言形式上和主題思想上跟埃達詩完全不同,詩句比較長,也較為押韻(有內韻和尾韻),較多使用特殊的形象比喻,即隱喻式,如將船稱之為「海馬」、大海稱為「鯨魚之路」等,吟唱詩內容主要是歌頌當時的國王和權貴及其他知名之士,也描述當時發生的其他的事。生於公元910~990年的吟唱詩人埃伊特‧斯卡特拉‧格里姆松,是第一個採用尾韻的北歐詩人。他在其著名的詩作「贖頭」中,介紹和模仿了古英文詩和拉丁文詩的韻律。吟唱詩的韻律複雜,因而詩人的想像力和靈感在無限中會受到限制,詩的內容也會比較貧乏。 到了13世紀的時候,冰島成為殘留的海盜文化遺存和巨大的寶庫。源於對古代北歐歷史傳統的深厚感情,冰島人記載下一個個動人的北歐海盜英雄的傳奇故事。他們筆下的海盜世界,大多數是性格剛毅的婦女保衛著家庭的利益,甚至還經常驅使她們的丈夫到海外去進行殘暴的掠奪。當時北歐婦女和丈夫離婚常常是因為自己的老公懦弱無能,或者只是因為穿著打扮的缺少男子氣概。 冰島古代的「薩伽」即英雄傳說,是散文敘事體的文學,源出德語,本義為「故事」和「傳說」。在13世紀前後,挪威人和冰島人把過去敘述祖先英雄業績的口頭創作,用文字記載了下來,加工整理後就成了「薩伽」,包括了神話和英雄傳奇,具有比較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其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多發生在公元9世紀中葉至11世紀中葉之間。冰島人此時生活在氏族社會制度之下,「薩伽」反映了氏族社會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精神面貌,並兼有人物傳記、族譜和地方誌的特點,同時也表現出作者進行文字加工的藝術技巧。它在故事題材和創作風格上對北歐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因而可歸類為有歷史價值的文學著作。 流傳至今的「薩伽」不少於150種,大致上可以分為「史傳薩伽」和「神話薩伽」兩大類。 「史傳薩伽」又稱為「家族薩伽」,主要的作品有「得土記」和「冰島人薩伽」。前者含有公元930年以前去冰島定居的名人年表,以及許多關於宗教、法律和習俗方面有價值的資料。後者記述自公元950年至1130年冰島有名望人的生平、成就和家世,共有30多篇,並分為長篇和短篇兩種。 短篇中最著名的首推「貢恩勞格薩伽」,寫作內容是詩人貢恩勞格和美麗女子海爾嘉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文筆簡潔,主題突出。 長篇中的名著有一:「尼雅爾薩伽」,描寫復仇心理和法治觀念之間的矛盾。主角尼雅爾是個賢德的人,但是在競相仇殺的氏族社會裡不可能實現他的法治理想,終於被仇人燒死。這部作品中有善和惡的鬥爭,也有陰謀和愛情的衝突,結構非常複雜,人性刻畫得十分鮮明。二:「拉克斯峽谷薩伽」,描寫愛情、嫉妒和仇殺,情節曲折,與德國中世紀的英雄敘事詩「尼伯龍人之歌」有相似之處。三:以詩人埃吉爾‧斯卡拉格里姆松的名字為名的「埃吉爾薩伽」,描寫9~10世紀挪威的社會政治狀況,有些地方反映了自由和專制的矛盾。四:「格雷蒂爾薩伽」,描述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與擁有優勢兵力的敵人作戰,結果慘遭殺害。五:「紅埃里克薩伽」,內容描述公元9世紀80年代冰島人駕駛原始的木船穿越浩瀚的大海,在發現格陵蘭島之後,還遠航到北美的東海岸。 「神話薩伽」則包括了屬於神話一類的古代英雄傳說,有些是根據原有的神話傳說改編而成,有「伏爾松薩伽」、「奇數箭薩伽」和「弗里蒂薩伽」等。冰島古詩是日耳曼各民族在基督教時期以前的神話及英雄史詩和傳奇、得以保存至今的最豐富的來源。但它們並不是冰島一國的文化遺產,而是北歐乃至整個歐洲各國古代共同的文化珍寶。 最著名的「冰島薩伽」收錄了大部分13世紀的作品,主角大都是公元1000年左右的冰島人,作品中描述了他們在冰島上的衝突鬥爭,在海外的拚搏探險。這些活生生的通俗敘述文學具有其特徵,文中真實地描述了社會關係,形式簡潔精煉而又帶著冷嘲熱諷的描寫手法、錯綜複雜的分析、人類命運的因果報應,以及此起彼伏的故事情節,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由於「薩伽文學」對地理位置的精確描述,使後代讀者得以走入每一個故事人物的世界中,一千多年前,索爾萊克松(Bolli Thorleiksson)埋伏在哈夫拉基爾(Hafragil)岩石峽谷,準備殺死義弟兼情敵的歐拉夫松(Kjartan Olafsson);峽谷至今猶在,使後人今日猶可站在離此不遠的西林斯達呂爾(Sælingsdalur)山坡上,一睹1007年索爾萊克松的反遭殺害之處。也可以走訪赫斯屈爾斯塔濟(Hoskuldsstadir)的白色農舍,站在小溪流淌的田野間,想像著歐拉弗爾(Olafrala Kollson)如何在此巧遇他的愛爾蘭籍情人的情節。 印刷術和紙張對文學的傳播非常重要,這兩種東西雖然在16世紀已經傳到冰島,但是一直到18世紀仍然為教會所壟斷,普通人只得用手抄世俗的書籍,包括「薩伽」在內。當時冰島是丹麥的附屬國,但是一些文學工作者卻不懈地從事詩歌創作,在艱苦的環境中為保護冰島本民族文化而進行持續的鬥爭。 哈爾格雷姆‧彼得松(Hallgr-imur Petursson)是17世紀冰島民族文學創導人之一,他是教士出身,以寫作宗教贊美詩見長,他的作品以「耶穌受難贊美歌」最為有名,冰島人在舉行喪禮時都唱這首歌。他的「聖歌50首」在冰島再版達60多次,並被譯成包括漢語在內的多種文字。 約恩‧維達林是17世紀後半葉至1720年的冰島著名文學鬥士,他所著的「啟示」在冰島是家喻戶曉的,作品中有許多精闢的警語。 埃吉爾特‧奧拉夫松在18世紀冰島文學啟蒙運動時期,就曾從事冰島自然史和地理的研究,同時非常崇拜冰島古典文化。他是著名的詩人,在18世紀發表過大量詩篇,以詩集「農民階層」最為著名。他最先用詩歌描寫冰島優美的自然風光,把冰島比喻為「高山婦人」,現代冰島的詩歌和繪畫藝術仍不斷借鑒這一比喻。 約恩‧索爾勞克松和貝尼迪克‧格倫達爾兩人,都是18~19世紀的冰島著名文學家,他們除了有許多詩作外,還翻譯了英國名詩人蒲伯的詩作、米爾頓的「失樂園」等,對冰島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約恩‧斯坦恩格里姆松是冰島18世紀時的大作家,曾發表了一部自傳體的小說,生動地描寫了自己的生活歷程,成為同時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19世紀初,隨著浪漫主義文學的崛起,以及「薩伽」等古代文學傳統的復甦,促使冰島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因此激起了冰島民族復興的希望。1816年「冰島文學社」宣告成立,許多詩人以詩作喚醒冰島人民對祖國及古代文化的熱愛,鼓舞人們奮發自強。 比亞爾尼‧索拉倫森,是第一位把浪漫主義文學介紹到冰島來的詩人,在18~19世紀時,曾創作了不少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詩,他繼承了冰島古詩的風格,也受到外國文學的影響,其代表作是「回憶冰島」詩集。 約納斯‧哈爾格里姆松,是19世紀20~40年代的自然科學家,也是冰島浪漫主義文學最重要的詩人,他的詩作描寫冰島的自然風光,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他於1835年在哥本哈根創辦了「菲約爾尼」雜誌,發表冰島民族主義的詩歌。 斯文比約恩‧埃伊爾松,是冰島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的優秀詩人,他曾為古代吟唱詩和「埃達」詩做過注釋,還把荷馬史詩譯成散文體冰島文。 格里姆‧托姆森是19世紀的名詩人,他的詩作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也是北歐負有盛名的文藝批評家,並從事古希臘詩歌的翻譯工作。 馬蒂亞斯‧約胡姆松,是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冰島有名的文學家,他是冰島國歌的作詞者,他寫的讚美歌、挽歌以及以歷史為題材的詩歌比較著名,寫有劇本「流放者」。他還是著名的翻譯家,翻譯過莎士比亞和易卜生兩人的劇作,以及拜倫的詩。 杰斯蒂爾‧保爾松,是19世紀中葉至末葉的冰島著名作家,在1880年前後所形成的冰島現實主義文學中,他是代表性作家之一。 索爾斯坦‧埃爾林格松,是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的冰島詩人,也是冰島詩歌界第一個社會主義者,同時是個出版商,年輕的時候花很多時間宣傳自由思想和社會主義。他也壇長於創作尖銳而機智的諷刺詩,並稱自己的詩為「尖刺」。 艾納爾‧貝內迪克松,是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的愛國詩人,他的詩作量多且極受冰島人的普遍歡迎,能使讀者更以身為冰島人而自豪。 斯坦芬‧西古德松,是冰島20世紀初至30年代的著名詩人,對於當時冰島詩歌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最著名的詩集是出版於1918年的「流浪者之歌」,以及出版於1924年的「神聖的教堂」。 達維茲‧斯特凡松,是20世紀10~60年代的名詩人,對冰島文學的發展有重大的貢獻,他重要的詩作有1919年「黑色的羽毛」、1922年的「詩集」、1924年的「致意」和1947年的「新詩集」等。這些詩作成為冰島詩歌的轉折點,他歌頌青春、愛情和自由,樸素而自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現代派詩人,他們的詩不講究韻律,表現的方式較為自由,語言精煉,想像力豐富,在19世紀50年代居於冰島詩壇的主導地位。其中最重要現代主義詩人是斯坦恩‧斯坦納爾,在20世紀20~50年代積極推動冰島詩歌的改革,提倡現代主義,代表作為1948年出版的「時光與水」。 約恩‧約恩松是20世紀30年代重要的現代派詩人,在他的「漁村」詩作中,用現代手法描述了冰島西部一個道地小漁村中人們的生活和命運,詩作風格明顯地受到法國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詩作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冰島的現實生活。 斯諾里‧雅爾塔爾松是冰島20世紀20~80年代的作家,原來是位畫家,居住在冰島,處女作是出版於1934年的長篇小說「高高飛翔的渡鴉」,內容描寫一位藝術家在愛情和事業上的困境,用挪威文創作。1936年回到冰島,在雷克雅未克圖書館工作,並於1943年升任館長。他一共發表過四部詩集,計有1944年出版的「詩」、1952發行的「在格尼塔海茲」、1966年出版的「葉子和星星」,以及最後一部的「秋天的黑暗籠罩著我」,其中最後一部並於1981年獲北歐理會的文學獎,他在詩作中試圖把新的詩歌手法和古老的傳統手法結合在一起。 漢納斯‧彼得斯也是冰島的名詩人,他以一種非常個性化的方式,使冰島詩歌從斯泰因‧斯泰納爾的基礎上,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冰島文學受詩體「薩伽」的影響很深,作品的體裁也主要局限於詩歌,但自18世紀中葉起外國小說開始被介紹到冰島來,冰島作家也於19世紀中葉起開始創作小說,20世紀後日益繁榮,並逐步取代了原先的詩歌。在19世紀50年代脫穎而出的約恩‧托羅德森(Jon Thoroddssen),被譽係冰島小說的鼻祖,他於1850年出版了「少男少女」的冰島第一部長篇小說,他因受到古代「薩伽」及英國作家史各特和狄更斯的影響,以生動幽默的筆觸描繪人物和事件。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丈夫和妻子」,在他死後的1871年才出版,主要在描寫18~19世紀的農村生活。 蓋斯圖爾‧波爾松是19世紀70~90年代的現實主義作家、早期的社會主義者。他的短篇小說「他的搖籃」,反映了雷克雅未克勞動大眾的生活。 19世紀80年代冰島出現了歷史小說,90年代開始有了歷史劇。進入20世紀後,冰島工人運動開始發展,特別是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勝利,對冰島文學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哈爾多爾‧古茲永松的筆名是哈爾多爾‧拉克斯內斯(Hardor Laxness),他是20世紀冰島和歐洲最著名、最受尊敬的小說家和文學家之一,是位多產作家,一生中共寫了60多部作品,先後被譯成中、英、法、俄等43種文字,出版次數超過600版,有9部被搬上銀幕,其中最著名的著作是「獨立的人們」。 他於1902年4月23日生於雷克雅未克,曾在拉丁學校和一所中學修業,中途輟學並開始文學創作。1919年他17歲時出版了第一部小說「自然之子」,反映了他在童年接觸的大自然之美;後來又陸續寫了一些散文和詩歌。20歲時到歐洲大陸旅行,接觸到藝術中的現實主義流派,對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極感興趣,並且接觸到宗教思想。1923年在盧森堡公爵領地一座寺院內居住了一年多,皈依了天主教,並在次年完成了長篇小說「在聖山下」,描寫他的這一段經歷。 1925年,他完成長篇小說「來自克什米爾的織工」,描寫來自克什米爾的一個青年紡織工人,在各種思潮中為選擇一種信念而苦惱,最後宣告「上帝勝過女人」,而皈依了天主教。1927~1930年,他旅居美國和加拿大,與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成為好友,並且深受辛克萊的影響。1930年回到冰島,結婚後定居雷克雅未克,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以後還曾經兩度訪問過蘇聯,並到過西班牙。 20世紀30年代,他以冰島歷史上重大事件為題材,寫作多卷本長篇小說,如1931年的「潔靜的葡萄樹」和1932年的「海岸的鳥」。作品以一個漁村為背景,描寫窮苦的漁家女莎卡爾‧瓦爾卡的堅毅、果敢而又純潔的性格,她面對漁村中的貧困與黑暗從不退縮。他的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出版,使他在冰島的文學領域中取得無可爭辯的地位,並得到冰島政府每年向成名作家頒發的年金。 他於1934~1935年創作的長篇小說「獨立的人們」,描寫貧農比亞圖爾坎坷的一生,為了獲得土地和獨立自主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最後在孤立無助中愛上了同樣具有獨立性格的養女阿絲達,倆人相依為命,矢志創造新的生活。 另外一部長篇小說是創作於1937~1940年的「世界之光」四部曲,取材於19世紀冰島民間一個貧窮詩人的痛苦經歷,他並非英雄,卻自以為可以給世界帶來光明,結果卻在腐敗墮落的社會中悲慘地度過一生。 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他又創作了總名叫做「冰島之神」的三部長篇小說:1943年的「冰島之鐘」、1944年的「聰明的姑娘」、1946年的「哥本哈根的火光」。內容是描寫17世紀冰島人民反抗丹麥統治的奮鬥史,主角奧爾尼‧馬格努松是丹麥國王的朋友,但又是維護祖國冰島獨立和莊嚴的戰士,因此常處於對朋友和對祖國忠誠的痛苦矛盾中,最後他的復興祖國計劃遭到失敗。1948年出版了著名的諷刺小說「原子站」,抨擊執政當局出賣國家利益,把冰島變成外國的空軍基地,並號召冰島人起而為保衛民族獨立而鬥爭,但冰島人卻寧可選擇「經濟」上的安康。 他的長篇小說,還有通過歷史故事表達反戰意願的「歌頌英雄的薩伽」,出版於1952年;表達對幸福和人生價值奮力追求的「布雷克科特村編年史」,出版於1957年;「得樂園」,出版於1960年等。一般說來,他的小說大多貫穿對社會的批判精神,為被壓迫被剝削者執言。他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寫了一些抒情詩;還寫了一些劇本,如1954年的「銀月」和1966年的「鴿子宴」等。1963年還出版了回憶錄「詩人的時光」,把他從20~43歲,即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期間內,各種重要的經歷,作了浮光掠影式的回憶,同時對世界各地的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及政治情況等進行評述,他還翻譯過海明威和伏爾泰等人的作品。 1955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冰島的許多作家用挪威文及丹麥文進行劇作,拉克斯內斯卻堅持使用冰島文寫作。他於1998年2月去世,享壽96歲,冰島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國葬。2002年4月,為了紀念他100週年誕辰,冰島大學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雷克雅未克市長還在他的故居主持了紀念塑像的揭幕儀式。 貢納爾‧貢納爾松(Gunnar Gunnarsson)也是冰島的知名作家之一,在1897~1939年的42年時間裡,他都住在丹麥,並且用丹麥文創作了40多部作品,內容都與冰島有關,主要長篇小說多係對往昔的回顧及有關歷史題材的小說,很少涉及冰島國內的當代政治。第一部長篇小說「鮑里家族史話」寫於1912~1915年,是四部曲,主要描寫冰島工業化進程與農民陳舊觀念間的衝突,並揭露丹麥對冰島在經濟上的殘酷壓榨。第二部長篇小說寫於1923~1928年,是六卷本的「山上的教堂」,屬自傳體,描寫一個名叫烏吉‧格雷帕松的農家子弟成為作家之道。1929年,他又發表了最重要的作品「黑鳥」,展示了19世紀初的暴力與情慾、命運與罪孽交織的場面。 1939年他回到冰島定居後,於1940年出版了「荒野的悲哀」、1952年出版了「安魂彌撒」,都是描寫貧苦農民在農村現代化社會變革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和問題。他於1954年出版的「海邊奏鳴曲」,是描寫人與自然、土地關係的長篇小說。他還寫有詩集、論文和9部短篇小說;最有名的短篇小說集是1937年出版的「基督降臨節」。 曾獲冰島全國文學獎的女作家弗麗達‧西古達多蒂爾,又於1992年3月3日獲北歐理事會的文學獎,得獎作品是她於1989年出版的「夜幕中」,是一部勇於創新並富有詩意的作品。 埃納爾‧卡拉松(Einar Kara-son)於1955年出生,是冰島當代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曾任冰島作家協會主席。他於1983~1989年所寫的「在魔鬼島嶼出現的地方」、「金島」和「希望之鄉」的三部曲,以20世紀50年代雷克雅未克一個家庭為中心,通過對冰島農牧民及漁民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的描寫,生動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冰島的巨大變化。 艾納爾‧馬爾‧古德芒德松(Einar Mar Gudmudsson)也是冰島當代的名作家,生於1954年,他於1993年所出版的長篇小說「宇宙天使」,獲得1995年北歐理事會的文學獎,並且被改編成電影。小說的主角是個精神病患者,由於是站在精神病世界立場寫的,所以外面的正常世界反而顯得處處古怪滑稽。 雄(Sjon)也是冰島現在名作家之一,他出生於1962年,16歲時出版了第一部詩集,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小說。他在2003年所出版的第五部小說「幽靈」,是將冰島19世紀浪漫的民間傳說寫出一部迷人的故事,獲得2005年度北歐理事國的文學獎。 約恩‧西居爾茲松(Jon Sigu-rdsson)是19世紀冰島的文學家兼民族英雄,曾為冰島的獨立和自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1811年6月7日出生於冰島西北端赫拉本塞里沙丘的牧師家庭,由父親向他傳授各種知識。18歲時來到雷克雅未克在商店裡當店員,19歲成為主教的文書和門生。1833年他22歲時,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語言學、考古學和歷史。後來就定居在哥本哈根,當過多家基金會和學術團體的秘書、資料員和圖書館管理員等,同時也寫了不少著作。 1841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哥本哈根創辦了冰島文年刊的「新社會雜誌」,在此後的30年間,他在這本雜誌上發表大量有關冰島貿易、財政、教育和憲法問題等方面的文章。他努力促成丹麥政府於1843年3月同意恢復冰丹議會,並於1845年7月召開首次會議,他在家鄉選區當選為議員,參加了首次會議,並成為議會領袖。1848年他作為冰島代表被丹麥國王任命為丹麥制憲會議成員,在制定丹麥憲法過程中,始終為取得對冰島有利的結果而努力,為冰島應獲得合理權益而力爭。 在戲劇方面,冰島發展比較晚,最早的戲劇活動出現在1720年左右,當時教會為傳播宗教教義,曾用拉丁語演出一些短小的宗教劇。自1784年起,教會的拉丁語學校開始在雷克雅未克演出一些歐洲的劇目。1791年,雷克雅未克附近的斯考爾霍特拉丁語學校,首次上演了由冰島人創作的劇目,這意味著冰島民族戲劇的開始。1888年,冰島建起了第一座固定劇院,為冰島戲劇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897年冰島戲劇協會成立,這意味著冰島戲劇的發展已進入新的里程,使冰島戲劇日益走向成熟,但是一直到1930年,冰島才有自己的職業劇團存在。 冰島第一位民族劇作家是西格納多‧彼得森,在18世紀80年代至19世紀20年代中,他的劇本常採用諷刺小品形式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詩人馬蒂亞斯‧約胡姆松,於1861年創作了冰島第一部經典性劇作「流放記」,描寫綠林好漢的故事,人物形象生動逼真。 英德里齊‧埃納爾松是位有影響力的劇作家,於1871年發表處女作「除夕」而大受歡迎,他曾建議成立國家劇院,創作過歷史劇,也翻譯過莎士比亞和易卜生的劇本,並以冰島民間傳說為劇作題材,開冰島浪漫主義戲劇的先河。 約翰‧西古爾永松是20世紀冰島戲劇史上的先驅者之一,曾用冰島文寫了五部話劇,並以創作悲劇而聞名歐洲。他在1911~1912年,以冰島民間傳說為素材,而寫出「山間的埃維恩杜爾」的優秀劇作,描寫了飲食與情慾之間、人類本能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他於1915年所創作的「加爾達拉羅夫杜爾」,描寫了人的願望和用智慧力量與黑暗勢力展開搏鬥,被譽係冰島的「浮士德」式作品。 1950年國家劇院的建立,意味著冰島戲劇的發展已進入新的歷程階段,從此使冰島戲劇日益走向成熟。阿格納‧托爾達松於1955年所寫的鬧劇「原子和婦人」,將西方社會現代化的繁榮假象,與冰島鄉村的古老道德觀念進行了對比。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H.K.拉克斯內斯,將他所創作的一系列「社會喜劇」中,把傳統的鬧劇、諷刺劇,乃至宗教劇的技巧和現代的易卜生式問題劇、布萊希特史詩劇等手法融合在一起。於1950年創作的「冰島之鐘」、1954年的「銀月」和1966年的「鴿子宴」等代表性作品,都獲得較高的聲譽。他的「出賣了的搖籃」出版於1954年,曾經在冰島及歐洲許多國家演出過,並且風行一時。 20世紀70年代後,冰島話劇演員前往歐洲、美國和拉丁美洲演出「伊努克」一劇,曾經轟動一時。冰島戲劇藝術家對中國古典戲劇也有濃厚的興趣,曾在冰島國家劇院上演過中國古典戲劇「琵琶記」和「珍珠記」。 在音樂方面,冰島民間音樂起源於移民時期挪威農民的音樂藝術,這些挪威農民創作了反映航海者和漁民嚴酷生活的歌曲、敘事故事,以及隨伴著而來的樂器演奏,後來又受到格里戈里教堂聖歌的很大影響。在冰島的民間音樂中,幾乎完整地保存著古斯堪的納維亞音樂的許多特點,包括音調全音階的嚴格、協調,古老的和聲,不很精確的節拍結構,以及自由的和不規則的韻律等。 冰島古代音樂主要是限於民歌或歌謠,但是非常缺乏樂器,所以純歌唱就成為冰島普遍的音樂表達方式。大約在20世紀初,由於冰島學校都沒有音樂課程,有一小部分人就到國外學習音樂,回國後便開設音樂課程教導學生。 作曲家托爾斯托松是冰島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的音樂家,是民間音樂的著名收集者和研究者,他對冰島民間音樂的繼承和發展有很大的貢獻。還有許多音樂家也對冰島的傳統民歌加以整理和改編,他們的作品就成為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冰島民間音樂創作的基礎;現代冰島音樂的創作,則受到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流派的影響。 1874年,當時的丹麥國王為了慶祝人類定居冰島1000週年而到冰島訪問,冰島人為此組建了第一支樂隊,為丹麥國王舉辦了音樂會,使此後音樂會能在冰島日益普及。1930年為了慶祝「阿勒庭」議會成立1000週年,冰島再度舉辦音樂會,很多丹麥音樂家也應邀到冰島演出。兩年後,雷克雅未克音樂協會就宣告成立。1950年,在各方的資助下終於成立了冰島交響樂團,由40名音樂家組成,目前冰島交響樂團擁有簽約音樂家70多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雷克雅未克的音樂文化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舉行了無數次的交響音樂會和室內音樂會,還有歌舞劇、戲劇、演說和合唱音樂會,多家音樂學校也提供高質量的音樂教育。冰島交響樂團每年冬季都會定期舉辦音樂會,演奏冰島及外國作曲家的經典曲目和現代音樂作品。 比約克‧古德門茲多爾,是現代冰島享譽世界的著名女歌唱家,1965年11月21日在雷克雅未克出生,在小學開始就學習鋼琴和長笛,11歲時便推出專輯,因普受歡迎而名聲大噪,20世紀70年代末,她對音樂理念發生巨大轉變,而於1981年組織了塔皮‧提卡拉斯樂隊,並於翌年以兩首單曲揭開冰島的「新浪潮時代」,這在冰島現代音樂史上被稱作「雷克雅未克搖滾運動」。1986年她成為「糖塊」樂隊的主唱,這支樂隊是冰島搖滾樂隊中的佼佼者。1992年轉赴英國倫敦謀求發展,並開始對電子舞曲音樂發生興趣,她的唱片飛快地上了英國排行榜,使她成為歐美歌壇的名將。 冰島花腔男高音布魯諾‧塞巴斯提安,是當今世界上十大男高音之一。約瑟夫‧馮(馮嘉祥),則是冰島籍的世界著名華人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和電腦音樂製作家,他在年輕時曾以世界考生第一名成績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後又入阿姆斯特丹音樂學院專攻作曲,再考入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研修吉他,畢業後受聘於冰島音樂學院、英國修伏特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等教授吉他。 古代維京人發達的造船業和精湛的手工技術,使冰島流行下來的藝術品主要是墓室小型金銀飾品,構成了冰島早期造型藝術的主要內容。自從基督教於公元1000年傳入冰島後,冰島藝術與歐洲大陸藝品在頻繁往來中逐漸成長起來,而冰島早期基督教美術可看作是維京藝術的延續。 羅馬式的藝術和哥德式的藝術於13世紀後出現在冰島,1200年瓦爾西約夫薩塔迪爾教堂的「騎士與獅子」大門浮雕,是當時大型雕塑傑作之一。這個時期的繪畫,主要是手抄本插圖和細密畫。保存至今最早的手抄本插圖,是出現在1200年左右一部動物神話的殘篇。到了14世紀後,有關北歐的英雄傳統手抄本開始大量湧現,這類手抄本插圖大致反映了當時教堂裝飾畫的面貌。與此同時,北歐哥德式細密畫也傳到了冰島,現存的「冰島聖經素描集」是這一時期的珍品。在這部素描集中,繪有大量的聖經故事、使徒形像,以及各類裝飾圖案。 中世紀宗教改革後,基督新教路德宗在北歐居統治地位,聖像破壞運動隨之而來,使冰島美術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這時美術的主要成就是民間藝術,藝術價值較高的屬木雕、金銀飾品和絲織圖案等。 冰島首批世俗專業畫家出現在1800年左右,19世紀末葉後,更呈現前所未有的活力,繪畫和雕塑發展尤其是迅速,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畫家和雕塑家,力圖通過描繪故鄉自然景色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表達對家鄉和鄉親的熱愛。 S.古德門松是冰島繪畫的開拓者,他早年曾就讀於哥本哈根學院,以肖像畫見長。索爾勞克松(þórarinn þórlúksson)是冰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風景畫家。Z.斯特方松是著名的浪漫主義畫家。 約翰內斯‧斯文松‧基亞瓦爾(Johannes Sveinsson Kjarval)是20世紀最著名的畫家,他融會冰島民間藝術的傳統,在長達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創作出大量冰島的火山、冰川、荒原、北極光、永夜和噴泉等大自然特殊風光進入他的畫中,同時努力探究生命和藝術的哲理。 埃納爾‧約恩松(Einar Jóns-son)為冰島20世紀初至50年代前的著名雕塑家,作品具有濃厚的北歐象徵性意味,創作許多紀念性雕塑,並被珍藏在雷克雅未克的許多博物館中。 在體育方面,冰島也有很好的成績。因為這個國家中體育運動普及,有41%的冰島人經常參加有氧運動、健身運動和慢跑。足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籃球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手球也具有國際水準,午夜高爾夫球公開賽更是冰島的特色運動,田徑運動也非常普及。由於冰島全國各地普設使用地熱水的露天游泳池,所以游泳人口非常多,並且是作為娛樂運動項目。不論是夏天或冬天,人們都可以在溫泉游泳池中盡情地暢泳。這裡的游泳池大都設在室外,游泳池外銀裝素裹,游泳池內溫暖如春,人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溫暖的游泳池裡游泳。 這個國家的人在業餘的時間裡也喜歡從事戶外活動,徒步旅行、釣魚、騎馬和雪橇等,都是很好的戶外活動項目。 冰島馬是冰島的國寶,牠長得非常可愛,個子矮小,身高只有1.35~1.4公尺,外貌並不雄壯威武,牠的祖先最早是從挪威引進的日耳曼矮種馬,後來與塞爾特種馬雜交,自此以後一直保持血統的純正,是冰島所獨有的特種馬。具有耐寒抗病、體魄強壯、耐力強、性格溫順、步伐穩健和善於奔跑等優點,成為各國衛隊和賽馬愛好者的搶手貨。 公元930年,為了避免冰島馬混種,冰島政府制定了禁止馬匹進口的法規。同時,冰島馬只要出了本國,即使是參加一次國際馬賽,就不容許牠再度回到國內。這種馬比今日世界上任何地區的馬要多了兩種步法。一般馬的自然步法通常有三種:輪換著將一蹄騰空三蹄落地的步法叫做「徐行」(walk)、兩腿交錯行進則稱為「慢跑」(trot),一蹄落地、雙蹄騰空的便是「奔跑」(galopp)了。而冰島馬除了這三種步法外,還有兩種特殊的步法:牠會輪換著兩腿騰空再三腿騰空,或快或慢,且能平穩地保持重心,蹄落蹄起,清晰而響亮地奏出一曲明快的特殊樂章,會令所有的騎手陶醉,這種步法稱為「碎步跑」(toelt)。另外還有一個絕招,是同側的兩隻腳同時起落的「飛跑」(flying pace),在數百公尺的短距離內,飛跑時速可以達到45公里。 在汽車普及之前,雪橇是冰島人冬天的主要交通工具。雪橇的「輪子」,是用兩根兩端會翹起來的滑木製作成的。因為冰島樹木少,木材價格高昂,因此冰島人往往就用兩根彎曲的鯨骨來代替滑木。如果連鯨骨也找不到,冰島人便會就地取材,用海豹的腸子或皮革,先將一些又細又長的魚捆綁起來,放在戶外雪凍,等到這些細長的魚黏在一起凍硬之後,便可用以代替雪橇的滑木。
返回到
冰島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