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埃及 的原始碼
←
埃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自由貿易區塞得港== 塞得港(Port Said)是埃及東北部塞得港省的省會,也是全國第二大商港和重要的海軍基地。這個原叫做法爾瑪的小漁村,建市只有100多年歷史,但卻幾經滄桑浮沉。在尼羅河流經開羅後,分成7條支流注入地中海,其中最東側的比魯齊支流入海口的地方,就是小漁村坐落的位置。1859年4月25日,經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塞得•帕夏批准,小漁村東面就開挖了蘇彝士運河工程的第一鍬。同年又把漁村港區擴建到隔開地中海和曼宰湖的沙土帶上。翌年,蘇彝士運河籌建者的法國人費迪南•勒塞普,以這位埃及總督的名字命名新建港區,稱作塞得港,在阿拉伯語中是「幸運港」的意思。 19世紀末期,塞得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煤港,幾乎完全是為蘇彝士運河過往的船隻服務,後來又成為中東地區重要的石油貯備港。在英軍佔領運河期間,當地人民曾奮起抵抗。1953年,英國被迫簽署撤軍協議,但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瑟宣布將運河收歸國有,從而引發了同年10月29日的以埃西奈戰爭。次月5日,英、法兩國因不願放棄運河的利益,乃趁機集結部隊,伙同以色列攻打埃及,侵入塞得港,英、法空軍大肆轟炸港區軍事目標,並派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佔領埃及海軍司令部,塞得港遭到嚴重破壞。同年12月23日,在聯合國的干預下,英、法軍隊撤出塞得港,後來這天被埃及人定為全國勝利日,每年都要在市中心廣場上舉行閱兵慶祝儀式。 20世紀60年代,這個港市基本上沒有工業和加工業,市民們主要依靠向過往的船隻提供油、煤、淡水和修理等服務維生。1967年6月5日,中東「六日戰爭」爆發,以色列軍隊迅速佔領西奈半島,蘇彝士運河被迫關閉,市民們難以維生,大批外遷,經濟一落千丈,直到1975年運河重新開放後,城市才逐漸恢復繁榮。 為了吸引市民重返家園,振興城市經濟,埃及政府於同年6月批准在塞得港建立自由貿易區。翌年,沙達特總統頒布「門戶開放」政策,宣布塞得港自由貿易城享有海關免稅、商品進出口自由和買賣外幣自由等特殊權力。其目的就是要把港市建成商品轉口基地和國際貿易中心。現在此地工業發達,欣欣向榮景。 塞得港的經緯度為東經32度18分、北緯31度16分,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北角,坐落在蘇彝士運河北口的低漥沙土帶上,它南接蘇彝士運河,北面瀕臨地中海,西臨曼扎萊湖,東面也是遼闊的地中海。面積72平方公里,擁有400萬人口,屬地中海型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它與開羅及亞歷山大港鼎足而立,分踞尼羅河三角洲的三個角上,而且連結著亞、非、歐三大洲,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扼守著北大門蘇彝士運河。不僅在軍事上地位特殊,且是經濟建設的先鋒。 這個距離開羅220公里的港都被蘇彝士運河劃分為兩部分:運河以西是屬於非洲大陸的塞得港,以東是屬於亞洲的福阿德港。兩岸居民人車來往有免費的雙層客輪和大平板渡輪。塞得港也分為新舊兩個城區:新城區寬闊整潔,市容市貌美觀;舊城區街道狹窄髒亂,保存著濃厚的阿拉伯傳統。當地主要工業有紡織、化工、造船、建築、計算機、印刷、服裝、玻璃、瓷器、汽車電池、輪胎、手錶和化妝品等,市內還建有兩家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 人工修建的塞得港,港岸線長40公里,港外築有防波堤,港內由3條防洪堤守護著,既能保護運河口,又形成一個船隻停泊和等待編隊過河的避風港。港區水域面積為3平方公里,碼頭裝卸高度自動化,倉貯和修船設備完善,每年接待2.1萬艘船隻,年吞吐量為450多萬噸,是澳洲、南亞和地中海各地港口貨物必經的轉運站,世界各地商品如果想向埃及推銷,都須以塞得港作倉貯中心,因此這裡貿易繁榮,萬商雲集,呈現一片蓬勃景象。 因是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建有民航機場,每週都有定期航班往返國內各大城市,並有鐵、公路沿蘇彝士運河西岸南下,抵達伊斯梅利亞後,再與國內的鐵、公路網相連,並且從開羅到塞得港的公路都是四線道。海路更是來去自如,每天都有前往國外或國內各主要城市的客輪穿梭在港口上。 市內旅館、餐廳、娛樂和運動設施齊全,被稱為非洲的「香港」,繁忙興盛的港市交通迎來了四方的消費者,免稅區的優惠政策,使他們蜂擁而至購買多種多樣的免稅商品。 除了可以獲得便宜的免稅商品外,當地有些景點也值得遊客的觀賞。一是在港口的防波堤上矗立著紀念勒塞普的巨大銅像,上面刻有「開闢河山,瀛通萬邦」字樣。勒塞普是法國外交官,1832年調到埃及的亞歷山大後,見到著名工程師佩爾的一份對蘇彝士地峽的測量報告,希望能親自完成蘇彝士運河的建造工程。但他的願望並未立即實現。1833∼1837年他調任開羅領事,兩年後又被調往它國任職,直至1847年奉命回國。1854年埃及新總督塞得•帕夏授權他鑿建運河,勒塞普立即著手籌集工程資金,於1858年組建運河公司,翌年在塞得港破土動工。1869年運河全程貫通投入營運。埃及人為了表示對這位法國人的景仰,就鑄了銅像,日夜呵護著運河。 烈士紀念碑聳立在省政府大樓前面的烈士廣場上,以示對當年塞得港保衛戰中陣亡埃及官兵的紀念,是仿古代方尖碑樣式而建。它昂然挺立,象徵著塞得港人民不屈不撓捍衛國家主權獨立的精神。塞得港軍事博物館距烈士紀念碑約300公尺,館內陳列品都與1956年的西奈半島戰爭有關,包括血衣、砲彈和其他物件,還有古代伊斯蘭教及法老戰爭遺物。 在臨近港口的地方,埃及人為了紀念運河的回歸,建造了一個設計獨特、充滿象徵意義的運河管理大樓,圓頂是綠色的,整座建築氣勢宏偉壯觀。
返回到
埃及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