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印度 的原始碼
←
印度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曾受外來勢力侵入== 曾經有人說:「印度沒有歷史」,指的就是這個國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不斷被外來勢力所侵佔的事實。突厥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等紛至沓來,他們給印度帶來劫難的同時,也帶來了伊斯蘭文明。 公元962年,伊斯蘭教系的突厥人伽色尼(Ghaznavid)1:國興起,於11世紀開始入侵印度。征服印度的第一批回教徒,是來自阿富汗的突厥土耳人馬哈茂德,他從1001年開始侵掠,以「懲罰偶像崇拜者」爲口號,不僅搶奪財物,還兇暴地殘殺印度人。根據歷史的記載,在25年間入侵北印度達17次之多,非常殘忍。1197年,由古爾(Ghur)定都德里,建立王朝,使回教勢力逐漸控制印度,境內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印度封建主爲了保護自己既得的利益,改信了伊斯蘭教,與侵略者同流合污,破壞印度教的寺廟神像。伊斯蘭教統治者又對印度教徒徵收人頭稅等苛捐,迫使一些下層人民也都改信伊斯蘭教,從此使印度漸漸染上回教的文化色彩。 1206年,古爾國王去世,駐印度的總督庫塔布•烏德•丁•亞伯克(Qutab-ud-DinAybak)脫離古爾王國而自立爲「蘇丹」,建立奴隸王朝。他是奴隸出身,現在居然建立起一個王朝,這一王朝後來也常以奴隸出身的人繼承王位。依照伊斯蘭教的習慣,繼承王位者的關鍵不在於血統的貴賤’而在於武功的大小。奴隸王朝的建立,開始了長達300餘年的德里蘇丹時期,其間王朝屢有更迭’最重要的爲卡爾吉王朝和格魯克王朝,這一時期形成中央集權的穆斯林政治體系,「蘇丹」是伊斯蘭教國王的名稱,而印度第一個女王萊席亞也稱爲「蘇丹」,全銜是「大蘇丹,世界眾教的光輝。」 萊席亞(Raziyya)於1235年即位,她是印度歷史上的大美人,非常能幹,但只做了3年零6個月的女王,因選丈夫的事被人處死。 經過奴隸(Slave)王朝,卡爾吉(Khalji)王朝、賽義德(Slayid)王朝和盧迪(Lodi)王朝,回教勢力在印度更爲強大。印度南部4世紀出現了兩個強國,即回教統治的巴赫馬尼(Bahmani)王國和印度教徒統治的維查耶那加爾(Vijay-anagar)王國,兩國間進行長期的較量。 1398年,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孫子察合台汗帖木兒帶領軍隊侵入印度,他的藉口是德里的蘇丹容許偶像崇拜。這一年的12月18曰,侵略軍佔領了德里,出於回教徒的調停,帖木兒才肯赦免德里的市民,但是掠取財富的帖木兒士兵非常兇镜,逼得印度教徒起來反抗,結果又遭到侵略者的大屠殺。只有9天功夫,德里、西里、查漢巴那和舊德里4個城市都成了廢墟。帕木兒在德里停留15天後,便滿載北上,引軍返回土耳其,因爲他此時已是土耳其的領袖。 帖木兒北返後,印度伊斯蘭帝國四分五裂,形成各地藩侯割據的局面。1525年,帖木兒的六世孫巴伯爾(Babur)乘印度分裂之際,南下侵略這個國家,他利用土耳其人的火砲,用1.2萬人的小部隊打敗了印度人的10萬大軍,佔領了德里魯迪王朝的首都阿格拉,並於1526年定爲首都,建立了在世界歷史上極負盛名的莫臥兒(Mughal)帝國,自稱爲印度斯坦大帝。 莫臥兒是蒙古語的諧音,從此在印度進行長達235年的統治。在這期間,印度國內不同的教派、分散的村社,都走上了民族統一的道路,從而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世家之一。 巴伯爾於1530年去世,由王儲胡馬雍(HumSyOn)繼位。這位莫臥兒王朝的第二代國王執政期間沒有出色的成就,在1540年的一次戰役中被其叛將幣敗,逃匿在沙漠中,直到1545年在波斯國王的援助下,才逐漸收復失土,1555年終於光復德里,但卻於翌年跌傷致死。 這個帝國最傑出的皇帝,是巴伯爾的孫子阿克巴(Akbar),他在1560年登基,是帝國的第三代皇帝,英勇善戰,東征西討,統一了次大陸大部分的地區,尊定南印度以外的全印度統治權,他的統治地區包括了從阿富汗的喀布爾、克什米爾,到孟加拉和德干高原,重新統一了印度的版圖。同時在內政方面,對行政、司法、財政和宗教等也都作了很大的改革。此外,他還建築了偉大的宮殿紅堡。 阿克巴大帝是蒙古人,他雖然定回教(伊斯闌教)爲國教,但也倡導各教歸一,召集全國各教的代表開會,制定法律,允許信仰自由,使不同的民族和教派得到融洽,也使印度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國家之一,在阿克巴大帝寬容的統治下,牢固地奠定了印度全國文化的基礎,印度教文化和仴斯蘭教文化在保持自各特性的同時,相互深刻地影鄉著對方,印度許多著名的建築和繪畫作品,也誕生在這個時代。 第五代皇帝沙阿•賈漢(ShahJah^i)是位多情種,於628年即位,王后泰姬•瑪哈聰明又美麗,備受他的寵愛。她死後沙阿•賈漢王於1638年選定阿格拉城外的朱木拿河畔,整整化了22年時間,耗資當時的6.5萬盧比,建起一座世界四大奇蹟之一的泰姬•瑪哈陵,把阿克巴大帝苦心經營來的鉅大財富揮霍殆盡。後來沙阿•賈漢因思妻心切而得重病,不語不食,整天默默地坐著流淚,每隔7天便披上白衣到亡妻陵前獻花,幾乎整個月都不問政事。1658年病情轉劇,他的4個兒子爲了爭奪王位而互不相讓。結果,他的第三個兒子奧朗則布殺死了已被立爲王儲的長兄,趕走了二哥,還把小弟監禁,篡奪了王位,同時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還囚禁了父王沙阿•賈漢。 奧朗則布(Aurangzeb)是莫臥兒王朝最後一個能幹的國王,雖然性格兇殘,但勤於國事,生活節儉,推行極端的伊斯蘭教政策,把領土擴大到半島的南端,涵蓋了今日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阿富汗的大部分地方。由於帝國的長期對外戰爭,耗盡了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莫臥兒帝國的衰落。奧朗則布死後僅兩年,帝國就開始解體,信奉印度教的馬拉塔人迅速崛起,成爲左右莫臥兒帝國的勢力。差不多在100年時間裡,印度常處在戰爭中,四分五裂,印度教國家和伊斯蘭教王國互相攻伐,彼此征戰。等到第六代皇帝死後,莫臥兒帝國勢力就越來越小了。
返回到
印度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