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奧地利 的原始碼
←
奧地利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的名字源於瑞士北部阿州的Habsburg,意思是「鷹的堡壘」。1020年,斯特拉斯堡主教威拉爾和拉德波特伯爵,在瑞士北部阿州的一個地點修建了城堡,拉德波特之子威納爾一世便稱做哈布斯堡伯爵。哈布斯堡家族經歷過20個國王,曾統治西班牙王國近200年,佔據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寶座達370年之久。 魯道夫一世駕崩後,哈布斯堡王朝並非穩坐釣魚台,領土上不斷有不服的叛軍出現,艾爾伯特先平定了維也納和施蒂里亞的叛亂,再聯合外部勢力罷黜了父王培養的接班人阿道夫,自己當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他的兒子美男子腓特烈三世在1315年與自己老巢瑞士的反抗軍,以及1322年與巴伐利亞相繼發生戰爭,結果都以失敗告終,並失去瑞士及在萊茵河以南的全部領地。從此腓特烈三世以奧地利作為根基,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成為「絕對奧地利的統治」,所以後來就有了「奧地利家族」的稱呼。 由於本身實力有限,哈布斯堡家族無法通過戰爭的手段向外擴張,但萖善於權謀,透過合縱連橫的聯姻結盟與繼承的手段,逐步擴張版圖,終於達到建立一個龐大世界帝國之目地。一位匈牙利國王曾挖苦說:「讓別人去發動戰爭吧,而你,幸福的奧地利,還是去安排聯姻,戰神馬爾斯給別人帶來的東西,你萖是從愛神維納斯那裡得到的」。 1358年,魯道夫四世紀即位,次年定都維也納,偽造了「特權證書」,從神聖羅馬帝國那裡為奧地利爭取到很多特權,並制訂了各個等級會議的實施方案,從此議會有了重要的作用。他在位期間曾建立了維也納大學,擴建了維也納的聖史蒂芬教堂。 1364年,魯道夫四世與蒂羅爾和戈爾茨的邁因迪爾伯爵(Mai-ndier Count)簽訂繼承協定,次年與其兄弟訂立家族條約。14世紀中期中,哈布斯堡家族用這種方式獲得了蒂羅爾、伊斯特里亞、文特馬爾克、伏拉爾堡、格拉茨。這個家族獲取別國領土表面上是和平的、正當的,實際上萖蘊含了許多的矛盾和衝突。 1438年,艾爾伯特五世協助波希米亞國王西吉斯蒙德(Emper-or Sigismund)平定叛亂,因而娶得西吉斯蒙德女兒為妻,並獲得盧森堡的領土,且繼承為匈牙利國王。艾爾伯特五世身兼匈牙利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便積極準備與奧圖曼土耳其帝國開戰,以維護匈牙利的領土。但是由於當時痢疾流行,雙方人馬都被感染而不得不罷戰;艾爾伯特五世也染上痢疾,在維也納附近的格蘭(Gran)病逝。他在位期間殘酷的迫害和屠殺猶太人,因此不為人民所愛戴。匈牙利人也乘他死後,奪回了王位。 1440年,腓特烈五世當選為德意志國王;1452年又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為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三世皇帝。從此,哈布斯堡家族取得了對德意志的獨立自主地位,並獲得「最高的特權」,事實上解除了他們對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切封建義務。 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大陸鼠疫流行,黑死病陰影籠罩整個歐陸,使歐洲地區一片混亂。哈布斯堡家族未能倖免於難,被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因為嚴重的饑荒和疾病,憤怒的維也納市民曾兩次將腓特烈五世和他的家人圍困在皇宮內,讓他們也嚐到了困苦的滋味。為了充實國庫,解除王朝危機,腓特烈五世令兒子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於1477年迎娶歐洲首富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Charles the Bold)的女兒瑪麗亞(Maria),從而繼承大膽查理的大部分領地。 1493年,馬克西米連一世成為奧地利的最高統治者。他風流倜儻,文武全才,精通拉丁文、法文、德文和義大利文,瞭解各類藝術和科學,並著書立說,包括宗教、軍事、狩獵、馴鷹和烹飪等,題材非常廣博。他在維也納創造的輕鬆自在氣氛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對幾百年後的巴黎沙龍式的文化環境,無論是生活方式或是時間調配上,都有很大的影響。馬克西米連一世也因此成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頗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所創造的功業也超過了前輩們。 1496年,馬克西米連一世與瑪麗亞所生的兒子菲立普(Phillip),與卡斯提爾(Castile)和亞拉岡(Aragon)的女繼承人珍(Joan)結婚,從而使哈布斯堡王朝獲得了西班牙及西班牙人在美洲的大片領地。瑪麗亞死後,他為了解除法國的威脅,決定迎娶布列塔尼的繼承人安娜(Anne),但萖被法國的查理八世(Charles VIII)捷足先登,就把目標轉向米蘭公爵的姪女畢安卡•斯福爾扎(Bianca Sforza),通過自己和子孫的婚姻安排,馬克西米連一世使哈布斯堡王室有可能控制西班牙、波希米亞匈牙利等廣大地區。他進行徹底的行政改革,在各地設置地方政府,徹底修正司法系統,並廢除許多苛捐雜稅,使奧地利各邦合併成君主制聯邦,走向中央集權。1508年,他在赴羅馬加冕途中受阻於威尼斯,就自稱皇帝,使羅馬教皇對新帝的扶立失去了發言權。他在位的末年,已經成功地把自己的族人安排在歐洲幾乎全部的貴冑巨室之列。 馬克西米連一世死後,其子卡爾五世坐享其成;除了他自己繼承西班牙包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在內的龐大家產外;他的姑媽瑪格麗特(Margaret)是尼德蘭的總督,和他的弟弟斐迪南(Ferdina-nd)共同治理日耳曼地區,而他的姐妹分別是法國、葡萄牙、匈牙利、波希米亞、丹麥、挪威和瑞典的王后,姨媽亞拉岡的凱瑟琳娜(Catherina of Aragon)也嫁給了英格蘭國王。 1521年,在沃爾姆斯(Wor-ms)召開的帝國議會上,卡爾五世抨擊了馬丁•路德的沃爾姆斯敕令(Edict of Worms),但馬丁•路德並不放在心上,因此造成了轟動性的歷史事件。這個時期,宗教改革運動風起雲湧,基督教新教在奧地利傳播迅速。 在1522年時,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展分成兩個線路:一是由斐迪南治理的奧地利至德意志,二是由卡爾(karl)管理的西班牙至荷蘭;而卡爾在1526年路易二世(Jagellonian King Ludwig II)陣亡後,按繼承法接管了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為以後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由於卡爾五世被土耳其人進犯匈牙利等有關國土安危的事件所困擾,奧地利新教的問題就由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來處理。新教的勢力越來越大,不斷與舊教發生衝突,終於演變成1525∼1526年歷史上所稱的「農民戰爭」,維也納大學的師生和貴族們也分成兩大陣營,互不相讓,爭鬥不休。 早自14世紀開始,日益坐大的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大軍,在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的率領下,相繼進迫匈牙利和維也納,向哈布斯堡王朝的權威挑戰。甚至在1529年與1683年之間,土耳其曾數度兵臨維也納城下,哈布斯堡王朝花費了大量的兵力與土耳其周旋,並多次在匈牙利上演淪陷和收復的戲碼。 在這段攻防戰時期,絕不能忽略抗土英雄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 of Savoy),他帶領歐洲擊潰土耳其的進攻。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傑出將領外,他還是精明的政治家,曾輔佐利奧波特一世、約瑟夫一世和卡爾六世等三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一生備受榮寵,維也納霍夫堡的英雄廣場上就有他的騎馬英姿,連他所住的貝維德宮都是皇帝所賜。 土耳其軍隊在遭到奧地利人的頑強抵抗下,乃撤兵議和。這場漫長戰爭後的勝利,意外地讓哈布斯堡王朝呈現一種享樂的狂歡氣氛,並展現在建築藝術上。在17世紀,華麗、氣派的巴洛克式建築在維也納盛行,特別是在興建城堡和教堂方面。 內憂外患使卡爾五世心力交瘁,加上日耳曼各王公們紛紛把路德教派即新教當作動搖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權威的武器,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權力。1556年,他把西班牙、勃艮第和義大利的領地傳給兒子菲立普二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和領土讓給弟弟斐迪南一世。卡爾五世失去所有權力後就退隱到修道院裡去,再不過問政事。 1571年開始曾經有一段時間,馬克西米連二世國王放鬆對宗教的箝制,大多數奧地利人都改信新教。但是到了1576年新國王魯道夫二世登基時,萖不顧當時的環境,強制人民信奉天主教,因而引發了新教與天主教的戰爭,史稱「三十年戰爭」。 西班牙的菲立普二世於1580年征服了葡萄牙,他的男性後裔代代世襲為西班牙國王直到1700年。斐迪南一世的男性後裔則代代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直至1740年止。這段時間內,哈布斯堡王朝的權力達到顛峰。 斐迪南一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後,新舊宗教的衝突就越演越烈,一直到他逝世時都無法控制局面。他死後,於1576年繼位的魯道夫二世反對宗教改革,他的胞弟波希米亞國王馬提亞斯(Matthias)則支持基督新教,終於釀成哈布斯堡兄弟內戰,結果弟弟獲勝後取得了帝位。 1619年,爭奪波希米亞王位的衝突導致了新舊教徒的全面性混戰。堅決反對宗教改革的斐迪南二世稱帝後,在白山戰役中大獲全勝,席捲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尼西亞,許多新教教徒被迫出走。他還想用武力實現宗教統一,卻遭到新教教徒的誓死抵抗。1630年,瑞典為聲援新教徒,進軍巴伐利亞,取得許多勝利。1645年,維也納的形勢也十分緊張。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Perce of Westphalia)正式簽訂,「三十年戰爭」宣告結束,神聖羅馬帝國變成一些獨立國家聯繫的鬆散聯盟。
返回到
奧地利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