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巴塞隆納 的原始碼
←
巴塞隆納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運動城市== 巴塞隆納是一個熱愛運動的城市,眾所周知,西班牙民族極為自豪,巴塞隆納人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擁有祖先遺留的豐富文化遺產、秀麗的地理環境和優雅的生活品味,當然還包括熱情奔放的「運動情結」。這些得天獨厚和日積月累的傲人資源聚合在一起,是巴塞隆納取得1992年奧運主辦權的原因之一,也讓當地人士為有機會與世人分享它的「運動情結」而沾沾自喜。 這個城市擁有1300座以上的運動場館和大約250處的運動公園,有超過1200個的俱樂部和運動組織。隨時隨處都有熱愛運動的男女老少活動其間。早在1899年,當地出現第一個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F‧C Barcelona),位於現在的奧運賽場旁。接著1907年游泳運動開始組織化,籃球、網球、柔道等運動也陸續在此紮根,如今巴塞隆納儼然是全球最繁盛的「運動公園」,無處不充滿力和美。更令人難忘的是,當地幾乎人人都能放言高論他們的運動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運動休閒品味。以柔道為例,觀眾在觀看時不僅熟悉規則,而且還能分辨出判決的對或錯,專業程度恐怕只有柔道發源地的日本人可以比擬。難度蓮現代奧運之父古柏丁(B. P. Coubertin)也不禁說出「直到來到巴塞隆納,才知道運動的城市是什麼模樣」的讚語。 近幾十年來,歐洲門戶擴大開放,使得巴塞隆納人開始思索他們的未來該如何發展,以及巴塞隆納在明日的西班牙又有何種地位。他們認為「自己像是被放在櫥窗內的展覽品,所有歐洲人的眼光都盯著他們看。」20世紀80年代初期,巴塞隆納仍充塞著一片慵懶疲乏,經濟危機、失業和景氣蕭條的困擾。此時[[馬德里]]又以它優秀的創作者、設計師和阿摩多瓦(Dedro Almodovar)的影片搶盡了鋒頭,巴塞隆納深深感到它原有的前衛文化地位已一落千丈,必須為此起而奮戰,「任性的巴塞隆納,需要不斷地進行挑戰以證明自身的存在」。憑藉它作為運動城市得天獨厚的優勢,巴塞隆納將目光轉向奧林匹克運動會。如果將[[馬德里]]和巴塞隆納相比,巴塞隆納在申辦奧運會上,似乎難以勝過氣勢咄咄逼人的馬德里,何況馬德里還是西班牙的首都。但由於1981年2月23日傍晚,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特赫羅中校,率領20名民兵攻入[[馬德里]]的國會大廈,要求改變政制。這時西班牙的民主憲法基礎還未奠定,舉國震撼,幸好卡洛斯國王鎮定應對,並爭取到軍方支持,事態並未鬧大。此事使[[馬德里]]相當一段時間陷於不安中,無心跟巴塞隆納競爭代表西班牙主辦奧運會的權利。另一方面,西班牙的領導階層,也開始考慮維持國內和平的問題,對加泰隆尼亞人的訴求,採取較為體諒包容的態度。 早在1985年,巴塞隆納就著手進行奧運會各項建設,市長麥瑞葛更是把爭取主辦奧運視為最主要的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986年10月17日的奧委會最後投票中,巴塞隆納終於擊敗[[巴黎]],取得199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這一消息的公布,使巴塞隆納又重新拾回了原來的鬥志,他們希望找回20世紀初的光榮。一時間,奧運成了巴塞隆納人最愛談論的話題,城內兩位的政治組織的領袖:倡導加泰隆尼亞國家主義的中間偏右派自治組織主席喬迪‧彼若和擁護社會主義的市長巴斯卡‧馬洛加,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了激烈競爭。巴塞隆納一心想成為歐洲的大都會,這個長久以來深受各國影響的城市急於要一步登天,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便由此成為一個超級的商業和運動賭局,也是這個「自由城市」一次展示自己的最好機會。巴塞隆納人對奧運如此狂熱,以致被戲稱為「西班牙的德國人」,就連德國法蘭克福當局也認為:「巴塞隆納連2004年的奧運都考慮到了。」 奧運申辦的成功,使這個備受建築家才思折磨的城市簡直進入了瘋狂狀態,到處在重新裝修,四處都是建築工地。市府當局的城市規劃主任強‧巴斯克(Joan Busquets)說:「其實我們在20世紀50到60年代就可以像[[巴黎]]一樣完成所有的都市計劃架構,但當時因佛朗哥專政而停滯下來。我們晚了40年再度開始,而奧運只不過是個藉口,一個神奇的櫥窗以吸引投資,包括西班牙政府的投資,這些都是巴塞隆納走向現代化所不可或缺的。」這個城市的建築很現代化,但遠處快速發展的工業區內破落的宿舍村卻依山而建,山脈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它必須向沿海地帶尋求變革。1888和1929年的萬國博覽會使市區相繼發展到城堡公園和西邊的惠克丘陵,奧運的申辦成功又使巴塞隆納繼續向沿海地帶發展。 奧運會在政治、外交、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給主辦城市帶來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對城市的影響相當深遠,由此在規劃奧運會需要的運動設施時,就必須考慮與主辦城市現有的運動設施相配合,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增建、修建或新建,才能有效地為舊市區注入新的活力,與都市整體的發展緊密聯繫遵循這個原則,巴塞隆納當局建設了4個主要的奧運基地,分別是惠克山、愛伯隆山谷(Val d'Hebrou)、對角線(Diagonal)和海濱公園(Parc de Mar),奧運會的運動設施平均分布在這4個基地內,包括運動場館、奧運村和奧林匹克家族的服務設施等基礎建設。 這些基地都位於城市周邊的重要地點上,每個基地面積約在140到210公頃之間。這4個基地都是巴塞隆納市郊快速道路系統的交會點,具有良好的大眾運輸功能。更重要的是,這4個基地正好位於一個5公里半徑的圓環內,形成一個奧運城。從任何一個基地到另一個基地,都只需20分鐘的時間。這種在一個地區集中配置幾個基地的作法,使觀眾可以靈活機動地轉移觀賞目標,也與巴塞隆納都市組織緊密結合。 惠克基地位於山崗上,四周茵蔥濃郁,俯瞰地中海的綠影碧波,令人心曠神怡,是四個基地中風光最明媚的。它原來就是一座具有運動、休閒和文化等各種設施的公園,也是一個具有歷史傳統的場地,為了強化這裡的傳統都市形象和現有公園綠地的屬性,巴塞隆納當局首先選中此地做奧運會基地,在1992年奧運會中扮演樞紐的角色。奧運的重點運動設施集中在這裡,奧運會期間共有11項運動比賽在此舉行,一條林蔭大道和歐洲廣場連接了所有的體育設施,包括游泳館、聖若迪綜合體育館和西班牙工業館等。 建設這個基地是個宏大的工程,巴塞隆納希望成為超級運動城市,能滿足各種大型國際比賽的需求,所有設施都力求盡善盡美。這個基地上的奧運五環標誌坐落在佔地52公頃的米哥迪亞公園(le Parcdel Migdia)附近的平台上,由本地的科雷亞‧米拉(Corr﹡a Mila)設計公司所設計,超過1.3萬種的地中海植物種植在階梯旁和宏偉的拱廊之間。四海一家的觀念使巴塞隆納將運動場的建築工程包給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公司,聖若迪(Sont Jordi)綜合體育館便是最典型的一例。這個體育館是整個基地中最前衛的建築,是日本建築師Arata Isozak和他屬下公司的傑作。體育館那不對稱,像魚鱗般閃著光芒的不鏽鋼圓頂形成一道圓弧,應和著山巒的起伏。當初這項精密的、重達1200噸的接管裝合是藉助水力系統,花了10天才連在一起的。站在圓頂下,人們往往會被它的氣勢和精緻所震懾。它採用的顏色使長期以來習慣於國寶畫家米羅所用的純黃、純紅和純藍的加泰隆尼亞人大為吃驚。奧運會結束後,這種成為舉辦音樂演唱會的場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哥曾在此舉行過演唱會。 這個基地上的奧林匹克運動場,是改建自1929年世界博覽會的場地。原來它是為1936年奧運會而建,但後來希特勒決意改在柏林舉行;此後這個體育坦本來只應該舉辦些普通活動,但歷史改變了它的命運,它啟用當天就爆發了西班牙內戰,運動員都去加入「國際縱隊」,而不去跑煤渣鋪成的跑道。1992年奧運會使它重新煥發了青春,米蘭建築大師維多雷歐‧葛瑞哥提(Vittorio Gregotti)極力要維護這個古蹟,讓它具有紀念性的外觀完整的保留下來,他將場地容量擴大一倍,使它可以容納7萬名觀眾,並配置了完善的器材設備。它的外觀保持古舊典雅的風格,內部裝修設備卻異常現代化,新舊風格揉合在一起,非常獨特。 從惠克山丘上第三個奧運環往下看,有一座由本地建築師瑞卡多‧包菲爾(Ricardo Bofill)設計的體育大學,設置田徑、排球、曲棍球、公園、游泳池等各種練習場地,招收1000名學生。各種完善的運動設施再加上加泰隆尼亞藝術館、米羅紀念館等文化博物館和希臘劇院,使惠克基地無疑已成為巴塞隆納最大的綠地和休閑廣場。 「對角線」基地位於巴塞隆納市區的左邊提比達杜山下,有寬闊的林蔭大道和地鐵與其他奧林匹克基地連接。這個基地原來就是俱樂部、旅館和高級私人住宅區林立的地方,為了打破彼此間的隔離,政府利用現有設施加以規劃。這裡是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和里奧馬球俱樂部等高級俱樂部匯集的地方,也是巴塞隆納運動場的所在地,運動場的觀眾席可以容納12萬人,1982年的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就在此地舉行。除了俱樂部外,基地內也有眾多的豪華旅館,用來接待大部分的奧林匹克家族,也就是各國奧委會的成員或代表。 愛布隆山谷基地也位於提比達杜山下,原來是個平民化地區,當地人有濃厚的運動風氣,因為位於都市邊緣,為了提升它的環境品質,因而政府選它作為奧運基地之一,逐漸建立高水準的運動設施,這些設施在奧運會後都規劃為當地居民休閒運動的場所。市立自行車館是這個基地的軸心,建成於1989年,曾舉辦過同年舉行的自行車世界杯賽,也是當地政府為申辦1992年奧運會所建的第一座運動場館,此後射箭場、網球場、回力球中心和體育館也陸續在附近建造,1992年奧運會的這些項目比賽就在這裡舉行。 海濱公園基地自19世紀末期起,就是西班牙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各種企業林立。由於郊區新工業區的開發,使得當局能一次收回佔地100多公頃的舊工業區,得以用來建設體育和公共設施及住宅。以前這裡的海水曾受到下水道污水的污染,有些地方被作為倉庫,並有鐵路橫亙其間,截斷了棋盤式的城市道路,港區到了晚上便成為治安死角,交通也無法順暢。有位名攝影師達拉‧羅加(Catol﹌ Roca)16歲時住地離海邊僅有咫尺之遙,卻不常看到海,這件事常被拿來四處宣傳。1992年的巴塞隆納希望能充滿海的氣息,因而挑中了西達岱爾公園旁的海濱公園基地興建奧運村,為此還要修造一條6公里長的濱海步道,使巴塞隆納成為海灘休閒城市。市政府的奧運城發展組織(Lmpu)宣稱:「這個奧運村將成為繼倫敦的多克蘭之後的本世紀歐洲第二個都市規劃工程。」 在這個海濱奧運村裡,面臨大西洋的一邊有五彩繽紛的的遊艇碼頭和一大片半月形的漂亮海灘,海灘後面則是咖啡座、餐廳和遊樂園,夏天來自北歐的遊客最喜歡在此曬太陽。奧運村除了擁有可以容納1.7萬人的橢圓形體育館外,還有座設計得非常前衛而流線型的白色電視塔,附近各廣場上還有許多排像大煙囪的半透明巨大圓柱,都是日光燈柱,一到夜晚,晶瑩剔透的光華,便將這一帶照耀得如同仙境幻鄉。 奧運村當初預定有48公頃可建地,如果連濱海地區也算在內則有130公頃,覆蓋了整個勃洛奴(Poblenou)區。這個區是加泰隆尼亞的一個廣大區域,區裡多是內戰後便廢棄不用的倉庫和工廠。這個在中世紀時期是鼠疫患者隔離地的地方,似乎一直負有與眾不同的使命,在此以前,混亂的茨岡人居住區一帶還是攤販和無業遊民的聚集地。革新勃洛奴無論在技術還是社會層面上都是個大難題。如果不是因為舉辦奧運,政府也難以解決。首先要徵用140多座工廠,150多棟大樓,然後全部拆掉重建,只保留一條舊鐵路來紀念它的時代意義,因為它是西班牙第一條鐵路,但其中阻礙通向海岸的一段還必須拆掉;並將一條跨越法國、能鞏固與歐洲各國關係的鐵路地下化,使沿海地區能和市區相連接並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因地勢低漥易生水患,需要挖掘巨型的集流管,規劃新的下水道和淨水站相連;在行人林蔭道下建一條連接海濱的地下快速道路,清理海濱、整治基地,興建奧林匹克港,用來舉行快艇比賽,並成立專供選手們休閒的場所。 奧運村這個巨大的工程,硬體設施就要花37億歐元,建築承包商在1989年秋末就已設計好奧運村藍圖,聯合30多位加泰隆尼亞建築師通力著手興建。這項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延長艾德勞‧西達(Ildefohs Cerd1﹌)在19世紀為艾桑皮爾地區規劃的棋盤式街道,以便將這個濱海住宅區和都市計劃網絡聯結在一起。這項工程還預定建築長100公尺的岳狀住宅群,中庭還闢有綠地。這個住宅群的面積為1.44萬公尺,共有2500間套房供1.5萬名選手居住,就建在奧林匹克港的對面。1990年底,這些房子以每平方公尺20萬比塞塔的價格開始發售,奧運結束後房子便交給屋主。結果想買的人是供應量的三倍。儘管市政府早已允諾保留三批每平方公尺2000歐元的售買給已定房屋的年青人,但投資炒作仍愈演愈烈,使這個從前惡名昭彰的黑街,現在已搖身一變成為高級的住宅區。 對巴塞隆納而言,奧運村只是廣大濱海區發展的起點,它已與商業大廈林立的迪亞哥納(Oiagonal)大道相聯結。這條長街會逐步貫穿市區直至海邊,並將興建6000間套房用來緩解舊市區因人口增加而帶來的壓力。這個濱海區已改名為「新伊卡里亞(Nova lc﹌ria)」。伊卡里亞是愛琴海中希臘一座島嶼的名稱,新伊卡里亞是為紀念法國社會主義者艾提安‧卡貝(Etrenne Cabet)和他的烏托邦主義作品「伊卡里亞島遊記(Voyage en Lcarie)」而命名的,卡貝在這本書中間闡述了他的理想社會。在新伊卡里亞和惠克山間的沿海地帶,它的面貌也在逐漸轉變,例如福斯塔(Fuita)的交通阻塞問題,建築師已設法改進,採取了將半數車流量導入地下、多建幾條高架路橋和對外聯絡的紅色吊橋等一系列措施。不過港區的重大變革也並不是人人滿意。一些小飯館被迫停業,少數建築理論家也認為這樣的都市計劃不合常軌。除奧運村和奧林匹克港外,這個基地上還有「北方體育館」用來舉行桌球賽,「愛司波提公園館」舉行羽毛球比賽。 在四個基地內,所建造的運動設施大多單一用途的場館。巴塞隆納當局充分考慮到日後的利用彈性,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一旦碰上影藝巨星的大型演唱會、馬戲團表演、或貿易商品展示會等活動,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燈光或舞台等搭建工作,發揮另一種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巴塞隆納市政府讓各種用途的場館分別對號入座,進駐該種體育項目的協會,如籃球場地就有籃球協會的辦公室,同時場地也作為平時訓練籃球選手的地方,因此沒有場地閒置的後顧之憂。 巴塞隆納除了建設四個這樣浩大工程的基地外,周邊設備,現代化電訊網絡和新機場的籌建,也都投下了鉅額資金。英國高科技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公司在提比達杜山上建了一座252公尺高的通訊塔,比倫敦和西雅圖的通訊塔還高。新機場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擴充,由瑞卡多包菲爾公司建造。這個建設計劃替這個新古典主義陣營中的領導城市跨出了通往玻璃和鋼筋新天地的第一步,它建造了一座長880公尺有4個出口的空橋步道,採用從英國引進的特殊玻璃和合金架構。新機場還是個美麗、奇特的地方,赭色的水泥牆,失拱形的高窗外看得到茉莉、玫瑰、棕櫚和桂樹組成的花園,人在其中,彷彿置身在一個巨大的教堂裡。 包菲爾是巴塞隆納知名的建築師,因反對佛朗哥主義而旅居異鄉,此後又因給芝加哥建塔奠定了他在建築界的基礎,並揚名國際。這次除機場和體育大學外,位於奧林匹克文化村的加泰隆尼亞國家劇院,也由他和他屬下約120人的公司承建。此外,由於西班牙政府規定只有曾多次獲得獎項的建築師,才有機會獲得興建奧運設施的合約。因此其他延聘到的建築設計師也都是大師級的人物。如曾做過許多著名計劃的美國設計師理查‧梅耶(Richard Meyer),這次由他負責設計現代藝術美術館;西班牙設計師瑞菲‧莫內歐(Rafael Mon﹡o)是哈佛大學主任教授,由他負責在國家劇院附近建造個大音樂廳;米蘭設計師蓋‧歐隆提(Gae Aulenti)則構思設計奧塞(Orsay)博物館和加泰隆尼亞藝術館的內部陳設。就像奧林匹克文化村裡的標語一樣:「巴塞隆納,光彩奇目」,所有一切都是為了顯露這座大城市潛藏的華美,整修里塞(Lic﹡u)歌劇院,重新粉刷碼頭摩登店舖的櫥窗門面,再賦予全市25個博物館新生命,加泰隆尼亞文化藉這次奧運會大肆推廣,使巴塞隆納更令人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慨。 當奧運旗從上一站漢城傳到這裡時,巴塞隆納就成為一個開放的藝術城市和各種競賽匯集的十字路口。奧運為巴塞隆納帶來數不盡的遊客,旅館床位變得緊張起來,市政府規劃出15棟擁有300間左右太房的超現代化大酒店的建地,建商在40年的租約期滿後,市政府便收回所有權。國際奧委會和巴塞隆納市酒店聯盟達成協議,將酒店價格下降,並提供更好的服務。此外,巴塞隆納還興建了歐洲鐵路火車站和市區內環道路等服務設施。 巴塞隆納人一向積極進取,也略有些傲慢和自以為是,由馬瑞斯卡(Javier Mariscal)這位頂尖漫畫家兼設計師繪出的奧運吉祥物柯比(Cobi)身上就能找到這種特質。1988年巴塞隆納奧委會選中它作為奧運吉祥物時,很多人表示不解,柯比是一頭看起來咄咄逼人的狗,一隻彎腳、滑稽卻又機靈的狗,那種左顧右盼的神態,似乎已準備好要抓住任何機會,也令人聯想到畢卡索的畫。過去的奧運會,從未挑選過如此不適合製作紀念品的象徵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到巴塞隆納熱切心情的人,已紛紛感受到,柯比狗的好奇與熱情,或許才是現實的最佳反映。 一切準備就緒,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第2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充滿浪漫氣息的巴塞隆納如期舉行,使巴塞隆納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160多個被邀請的國家,全都組隊參加,創下歷屆參賽隊伍最多的記錄。各路群雄雲集疑地,一爭高低。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和體育愛好者也蜂湧而至,如何賺取他們口袋裡的錢就成了江湖藝人最傷腦筋的事,一幕幕形形色色的活劇爭相上演,成了奧運期間的一大奇觀。 這種情形尤以市中心通往港區的蘭布拉大道最為明顯,這裡人口密集。奧運期間更是人山人海,往日悠閒清雅的氣氛完全跑光了,這時的人口密度排名絕對居全西班牙首位。而在此處街頭表演的藝人一攤接著一攤,足可讓遊客花上一整天的時間耗在這裡。早上是花市和鳥市,下午是街頭活動表演,晚上是歌唱和樂團演奏。無聊寂寞時上蘭布拉大道准能找些樂子。 奧運會期間,這條大道上的街頭藝人也比往日多了三、四倍,趁機撈筆「奧運財」,反正對於觀光客來說,什麼都是新鮮的,而且越熱鬧越好。於是這裡就成了另一個「競技」的場所,從頭走到尾,人們可以聽到南美洲印第安人樂團吹打著悠揚悲戚的音樂,也能夠聽到小喇叭手的爵士樂,還有非洲土著的雙人鼓樂。各種表演就更多,有打扮成大猩猩的藝人、有狂跳佛朗哥舞的人妖,有呆若石雕的聖母、還有噴火跳刀輪的雜耍團。要想在這麼多的表演藝人中脫穎而出,吸引眾人的佇足圍觀,那可真得需要點本領和特色。 跳佛朗哥舞的人妖「蘿拉」,每天音樂一放總能圍上一大群人,並不是他跳得好,而是他那副不男不女的外形讓人好奇。「蘿拉」身材像男人,高高瘦瘦,但是動作娘娘腔,加上擺臀扭腰,以及老態畢露,令人很難不被他「吸引」。「蘿拉」跳起佛朗明哥舞來,倒是有板有眼。手響板、踢踏腳、旋轉。他以為自己真是蘭布拉斯的一枝花呢,小費給得太少,他橫眉瞪眼把錢從帽子裡扔出來,從沒看過這麼兇悍的街頭藝人。 「蘿拉」斜對面的「真人假雕像」表演也挺別致,招徠不少遊客圍觀,看看這些渾身雪白的「石雕」到底能撐多久。「石雕」一個接著一個,造形化妝非常特別。有的身穿金黃衣的鬥牛,揚著頭,一副要上場和牛決鬥的氣勢;還有拿著盾劍穿銀色裝的武士;或駝著背略顯老態的乞丐。通常都站著不動,只要有人投錢給他,才會變換個姿態。有時他每隔幾分鐘,也會像機器人的慢動作一樣,緩緩地改變姿態,從托腮、祈禱、問天到各種奇形怪狀,看得觀眾大樂,紛紛拍照並上前合影,好回國去炫耀一番。可惜這種石膏像藝人,剛開始時素質甚佳,真的一站幾十分鐘不動,讓人難以辨別真假。後來生意一好,一大堆「石膏人」都出現在蘭布拉大道上搶生意,這些後來模仿者有不少是來混的,站也站不穩,眼睛還亂瞄,隔不到一分鐘就受不了要換姿勢;如此良莠不分,觀眾也不願捧場了,他們站得再久,還是門可羅雀,行人路過視若無睹,空表演一場。 別看這些街頭藝人每天自由自在,收入頗豐。但他們早出晚歸。定時定點來蘭布拉大道報到,比上班族還準時還辛苦。而且有些還是冒著生命危險的表演,如一天得演上幾十場跳刀轉輪的喬治陸先生,每場演出都像是去鬼門關闖了一回。好在蘭布拉大道永遠不缺熱情慷慨的觀光客,看到此地如此精彩特別的街頭表演,「銀子」自然如雨般落下,這也是為什麼遊客總是可以在蘭布拉大道上,天天見到忠實的「蘿拉」、喬治陸的原因了。 奧運申辦成功後,巴塞隆納很快出現了一批自稱「後現代主義者」的年青人,他們主張摒棄舊有的設計,開創巴塞隆納新的世紀。一時間,舉凡書籍、連環漫畫、家具、繪畫、布、料服飾和雕刻等領域,都充斥著嶄新的設計理念,設計和繪圖設計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各地。由於易於吸收外來資訊,例如義大利和瑞士的設計風格都曾影響過這個城市過去的建築,因此巴塞隆納的圖案設計師總有取之不竭的題材。馬瑞斯卡(Jarier Mariscal)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他就是巴塞隆納最負盛名的圖案設計師,也是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之一。這位多才多藝的設計師所設計的項目包括家具、布料圖案花飾、卡通畫面、雕塑、陶藝品、服飾及建築裝飾等。現在加泰隆尼亞一地的創作品交易中,以馬瑞斯卡的成品最有價值。他和阿瑞巴(Arribas)設計的大灰蝦如今裝飾在海邊的岡布里努斯酒吧屋頂上,使建築物本身有力線條流露出來的熱情才華,與裝飾物散發的豐沛才思相得益彰。後現代主義者以符號圖案取代文字,以表象取代實質,由激進革新的創作中邁向商業創作。巴塞隆納已成為夢想、幻象和象徵符號的首府,昔日的反佛朗哥主義和加泰隆尼亞無政府主義,已被奧林匹克運動的狂熱所取代。
返回到
巴塞隆納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