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斐濟 的原始碼
←
斐濟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獨立後種族衝突== 一九七○年十月十日,斐濟群島自英國人的手中獲得獨立。在這一天格林威治時間下午三時,斐濟國旗在首都蘇瓦的亞伯特公園中冉冉升起,兩分鐘後,紐西蘭皇家空軍的戰鬥機隊在慶祝獨立的閱兵上空通過,慶祝會上的民眾們,為這個新獨立的國家和英國女王伊麗沙白二世歡呼,正式完成了獨立慶典。同月十三日,斐濟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 獨立後的斐濟成為大英國協的會員國,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作為女王的代表,第一位總督兼軍隊總司令是喬治•卡考鮑爵士,並由當地土著組成的同盟黨執政,後由黨魁卡米塞塞馬拉(Ratu Sir Kamisese Mard)出任總理,他勵精圖治,對外主張與所有國家友好往來,與鄰國發展密切關係,重視南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合作;對內主張民族和睦,發展民族經濟,期使斐濟欣欣向榮,走上民生富裕的道路。他上任後,採取親西方立場,但標榜中立,成為美國忠實的盟邦。 一九七一年我國在斐濟設立中華民國商務代表團,一九七五年一月五日裴濟與中共建交,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九日我在斐濟的商務代表團改稱亞東貿易中心。一九七八年九月,我派農技團赴斐濟協助斐濟發展農業。 由於斐濟的憲法和複雜的舉制度,反映出島上兩大不同民族間的分歧。因為自斐濟獨立後英國人撤離時,將群島上的土地及經濟設施留給不會耕作的斐濟土著,印度裔則以低價釀承租的方式將蔗田拿來經營,加以壟斷,打擊了原住民的蔗糖事業,並且印度裔又不斷增產人口,以致使印度裔妹成為斐濟群島上的多數民族,控制了國家的經濟,甚至進一步要求支配島上的政治權力,因此引發了種族衝突事件。印度裔人士認為斐濟土著「都是一些好吃懶做的傢伙,只會製造暴力事件,企圖趕走我們。」而斐濟土著卻指控說:「印度裔不費吹灰力就從斐濟人手中接獲大量土地,再壓搾斐濟勞工,有了錢,他們的子女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在城市間開店做生意,而我們根本沒有競爭的機會。」因此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斐濟曾經經歷一段種分裂和政治不穩定時期。不過在一九八二年馬拉領導的同盟黨在選舉中再度勝過了勢力強大的印度國民聯邦黨後,政變為計劃性經濟之後才使國內的緊張情勢趨於緩和。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斐濟政府因國內經濟不景氣而凍結了工人的工資。一九八五年二月,斐濟政府舉行首次全國最高層次的經濟大會,遭到反對黨和工會代表的聯合抵制,終於在同年七月成立勞工國家聯盟黨,由巴旺德拉擔任黨主席,主張加強議會反對黨實力,為人民提供自由教育並實現全國醫療規劃。同年,我國駐斐濟農技續簽三年合約。 在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六年中,斐濟政府和工會間就政府經濟政策的看法分歧而日益白熱化。一九八六年六月,政府撤消了對工會代表的承認,使得工會也作出強烈的反應,號召公眾起來舉行抗議集合,尋求國際社會中止和斐濟的海、空聯繫,因此國內經濟更趨惡化。一九八七年一月,斐濟工會代表大會與政府達成聯繫,規定政府在一九八七年提高固定工資百分之十五點五。南司年四月,政府恢復了對工會代表大會的承認,使雙方長達兩年的爭端得到了解決。同年四月的國內大選中,勞工國家聯盟黨和印度國民聯邦黨贏得了眾議院中的二十八個席次,擊敗執政的同盟黨,由巴旺德拉(Timoci Bavadra)出任總理。他上台後採取不結盟政策,強調「太平洋非核化」,主張禁止核子動力或擁有核子武器的艦隻進入斐濟港口。
返回到
斐濟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