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梵蒂岡 的原始碼
←
梵蒂岡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是基督敎一個宗派== 天主敎是基督敎的一個宗派,基督敎最初因爲羅馬帝國的分成東西兩部分,以及語文等關係的不同,早有分裂的情事存在。到了十一世紀,又因爲對敎條宣言的字句發生爭執,終吿正式分裂;歐洲中部成爲羅馬正敎區,歐洲東部是希臘正敎區。 十六世紀宗敎改革,羅馬正敎又分裂成基督新敎和天主敎兩派。因此原來的基督敎,就分成了今日的天主敎、基督敎和希臘正敎等,三大派呈三分鼎立的態勢。天主敎是這三個敎派中,擁有敎徒最多的一派,敎徒數目超過了其他兩派敎徒數目的總和。 就地區分布情形來說,天主敎徒以西南歐、中南美,以及大洋洲等地最多。就國別來說,天主敎徒佔全國人口半數以上的約有五十個國家;現在全球各地的天主敎徒,共計約有九億六千萬左右。 領導全世界天主敎會領袖的敎宗俗稱敎皇(pope),自公元六十四年聖彼得起到現在止,共歷兩百六十四位(如附表),都是由敎會依法選舉出來的;敎士們相信敎宗的產生,是秉承基督的意旨,是由聖彼得一脈相承下來的,因此天主敎徒的尊敬敎宗,就像膜拜耶穌基督一樣。由此可知,敎宗權力之大,無與倫比;敎宗對全世界各地的天主敎國家和敎徒們的影響力根深蒂固,敎宗的言行舉措,對國際間更有潛移默化的功能。 有關羅馬早期基督敎的資料不多,至於最早幾位主敎,更是年籍不詳、乏史可考;公元六十七年前後,羅馬皇帝尼祿統治期間,使徒保羅在當地傳敎遇害,似可肯定;但首任敎皇聖彼得是否與保羅在羅馬同時遇害,則不得而知,但至少在當時其地位是衆使徒之首。從保存的公元九十六年羅馬敎會發出的克雷芒( clement)一世致哥林多敎會書中記載內容,我們得而瞭解公元一世紀末期羅馬敎會就有突出的地位,同時在敎理上也屬當時之最。到了公元三世紀,羅馬主敎自稱爲普世敎會中的權威首席;四、五世紀時,羅馬主敎還聲稱有權管轄其他敎會。 公元一○七三年至一○八五年在位的聖格列高利(St. Gregory)七世敎皇,被史學家稱爲空前絕後的革新家,他活動在一元化的基督敎社會中,國家與敎會幾乎就是同一實體,他使得信奉基督敎的皇帝也聽命於敎皇,影響所及,以後兩個世紀的敎廷歷史,直接、間接的日益深入干預政治。 十三世紀敎廷的直接稅收已無法維持開支,敎皇便到歐洲各地簿集經費,出現敎廷官僚機構兼職及虛領俸祿等弊端,造成內訌。到十四世紀敎廷威信低落,導致一二九四年在位的卜尼法斯(Boniface)八世敎皇,被法蘭西資助指揮的雇傭軍脅迫,而遭囚禁的窘境。從一三〇九年起,敎皇也被迫遷出羅馬,住到法國 境內的亞維儂,直至一三七八年敎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才將敎廷又遷回羅馬。次年選舉敎皇發生糾紛,引起西方敎會大分裂,自稱敎皇的先有兩人,後有三人。 在十四世紀初,敎廷威信沒落時,歐洲各國國王與貴族已逐漸將地方敎會歸於自己管轄的範圍。十五世紀初,英格蘭和法蘭西國王利用國內反敎皇情緖,迫使敎皇繳交部分稅收,神職俸祿也分出部分;法蘭西更於一五一六年與敎廷簽訂政敎協定,事實上即取得法蘭西天主敎會管轄權。 十五世紀諸敎宗大多是擅用權術、只爲私利的君主,與歐洲各國世俗君主同流合汚,爲鞏固個人地位、金錢和權勢而孜孜鑽營,使得後來面臨新敎的壓力而無力自拔,等到北歐大部分地區都脫離天主敎會之後,才在塔蘭托召開會議以求對策,但對中世紀各屆敎皇身受外交及內在民族的壓力並無助益、未能稍減。 一八七〇年,敎廷領地被新建的義大利王國強行合併,敎皇所努力的是精神權威的建立,加之十九世紀由於憲政抬頭,君主專制遭到反對,歐洲各王國被打倒和復辟,故對敎廷較爲禮遇,往往聯合敎廷以維持現狀,維也納會議決定把領地還給敎廷,這都是決定二十世紀敎廷政策方向的重要因素。 現任敎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是由敎廷一百一十一位樞機,經過七次投票才產生的新敎宗,一九七八年十月十六日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陽台上,接受十萬群衆的歡呼,他是敎廷第二百六十四位敎宗,是一五二二年以來第一位不是義大利人的敎宗,也是第一位波蘭籍和從共產黨國家選出來的敎宗。 保祿二世敎宗世俗的本來名字是卡洛爾•沃蒂拉(Karol Wojtyla),一九二○年五月十八日出生於波蘭南部克拉科夫(Krakow)附近一個名叫華達維斯(Wadowice)的小城中,父親是工人,母親早逝,半工半讀完成中學敎育之後,一九三八年進入克拉科夫的雅基羅(Jagiellonian)攻讀戲劇與詩文,這也是他畢生的興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波蘭期間,他曾在大理石開採場及化學工廠工作,一九四二年在工餘進入「地下神學院」攻讀,一九四六年畢業,任神父之職,時年二十六歲,並獲派赴羅馬,進入今日聖湯姆斯(St. Thomas)大學前身的聖安吉利克(Angelicum)大學進修,獲博士學位。返國後在魯柏林天主敎大學及克拉 考維亞神學院任敎,並擔任學生指導司鐸,這段時期他在國內外發表了許多討論靑年及道德、抨擊波共政府施行唯物主義、限制兒童宗敎敎育、侵略波蘭傳統文化,以及漠視工人權利等的文章及演講,影響極大。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出席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並參與「敎會在現代世界的牧職憲章」的編寫工作,強調人權、家庭、和平、信仰自由等重要問題,以及主張社會國家爲人民而建立的觀念。 一九五八年升任克拉科夫署理主敎,是敎廷主敎陣營中最年輕的生力軍。一九六四年眞除總主敎,勤儉樸實的他這時還住在兩間簡陋的小房子裡,夜深人靜,忙完俗務後,就會拿起紙筆來享受他終生的興趣寫詩,從一九五○年至一九六六年他以Andrzej Jawien爲筆名在期刊上發表,而這個名字則取自戰前一本著名小說上的英雄。 一九六七年六月升任樞機主敎,雖在共產政權統治之下,仍多次至國外旅行,推展敎義 。當選敎宗之後,更是馬不停蹄走訪世界各地爲世界苦難人民祈禱,作牧靈之旅傳播基督福音;所到之處,不論人種、國別,無不萬人空巷,以能瞻仰敎宗聖顏爲終身幸事。
返回到
梵蒂岡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