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烏茲別克 的原始碼
←
烏茲別克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強盛的帖木兒帝國== 察合台汗國是成吉思汗子孫屬國中中央集權程度最差的國家。十四世紀初,察合台汗國因內訌而分裂成東、西兩國,東察合台汗國又名英兀兒斯坦,控制著錫爾河以北的合薩克斯坦大部分地區,並竭力保持成吉思汗家族的文化傳統;西察合台汗國統治著河間地區,也就是今日的烏茲別克斯坦,一三一八年,察合台第五代孫怯伯繼任西察合台汗國王位,改信伊斯蘭教,居住在這裡的蒙古人也逐漸被突厥人同化。 一三三六年,帖木兒(Timur)出生於沙赫里夏勃茲城附近的霍雷伊爾加爾村,他的家族益非蒙古皇親宗室,而屬於突厥人巴爾拉斯部族。一三六一年,他成為西察合台汗國的大臣。一三六三年,帖木兒在撒馬爾軍舉行暴動,但被蒙古軍隊打敗,帖木兒雖然逃脫,但右臂和右腿受重傷,終生成為跛子。翌年,帖木兒重整旗鼓奪回撒馬爾軍。一三六五年,帖木兒軍隊和蒙古軍隊在阿雷錫河畔交戰,這次戰役被人稱為「泥濘之戰」,戰鬥在大雨中進行,戰馬因泥地很滑,紛紛不戰而倒。 一三七○年,帖木兒滅西察合台汗國,成為統治者,稱大埃米爾,建都撒馬爾軍。在以後的幾年中,他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合法繼承者,對昔日龐大的蒙古帝國擁有統治權,所以開始南征南戰。在征戰過程中,他把各地的能工巧匠、學者和藝術家帶到都城,使撒馬爾軍成為名噪一時的文化藝術中心,從一三八○年起,帖木兒征服了波斯和阿富汗。阿富汗首都烏爾根奇當時是撒馬爾軍商業上的競爭者。帖木兒佔領烏爾根奇後下令徹底夷平這個城市,並在城址上種上了大麥。 十四世紀九十年代,帖木兒又征服了昔日強大的金帳汗國,接著又降服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後來,他又攻入兩河流域,大敗印度軍隊,焚掠印度首都德里城。一四○三年,他又打敗土耳其軍隊,捕獲土耳其蘇丹巴耶塞特。帖木兒生性殘暴,以野蠻的征服載入史州。他妄想建立一個世界帝國,他說:「世界上所有人類居住在地區都應該由一位皇帝來統治」在他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涯中,他率領精於騎術的弓箭手,征服了從蒙古到地中海的每一個國家。從印度洋沿岸的霍爾水茲到伏爾加河上的奇斯托波爾,凡是敢於抵抗他的兵鋒的地區和城市,全部都化為虛墟。在被攻克的所有城市中,除工匠被虜走外,所有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幾乎全遭屠殺。帖木兒為了紀念自己的勝利,命令用被殺者的頭顱堆起聳立的尖塔。 帖木兒為了實現統治世界的美夢,他的後半生幾乎都在馬背上度過,他經常親率大軍出征,忍受著沙漠的酷暑和嚴寒。在戰爭間隙,他喜歡隨季節和牧場的便利而流動遷徙。他的眾多妻妾也隨他到處移動。雖然地在都城修建了許多雄偉的宮殿,並竭力使國都撒馬爾軍成為當時亞洲最輝煌美麗的城市,但他只是偶爾在都城的王宮中逗留幾天,便匆忙返回草原。他雖然目不丁,但者卻不愚昧無知,願意和學者交往,並且嗜好弈棋,經常和第一流的伊斯蘭教學者討論歷史、宗教教義和應用科學的各種問題。他還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在戰鬥打響前,總是派出奸細到敵軍陣營中散布各種謠言,動搖對方的軍心。一四○四年,他返回烏茲別,集合了這片草原上的所有軍隊,為入侵中國作準備。翌年,也就是明成祖永樂三年,帖木兒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東進,踏上了入侵中國的征程,不料兵至奇姆肯特時暴死,入侵中國的軍事行動被迫取消。 帖木兒死後不久,他所建立起來的帝國開始瓦解,烏茲別克作為帖木兒帝國的本土也成為王朝血腥鬥爭的舞台。帖木兒的孫子塔什干執政家哈里勒率軍佔領首都撒馬爾軍。帖木兒的法定繼承人皮兒摩訶末為恢復自己的權力,進行多次討伐。都沒有成功,並於一四○六年戰死。翌年,帖木兒的第四子沙阿.羅赫(Shah Rokh)調集軍隊佔領撒馬爾軍,在以後的十多年中,他逐步解除了三位兄長及後代的權力,基本上統一了全國。他在位的四十多年中,帖木兒帝國雖然失去了部分疆土,但仍較強大,並在名義上對印度和中國享有宗主權,迫使中印兩國每年都要向他朝貢。同時必須指出的是,他又把政治中心移往伊朗,遷都赫拉特,由自己統治王國的南方地區,以免南方發生動亂,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在內的北方地區則交給兒子兀魯伯(Ulugh Beg)統治,這就為日後的國家分裂埋下了導火線。 兀魯伯是科學和詩歌的鼓勵者,一生愛好藝術,父王賜給他撒馬爾軍城後,他召集了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及科學家來城內定居,使這個城市成為穆斯林文化中心,他本人寫過許多詩歌和歷史著作,最大的興趣是研究天文學,並於一四二八年在城郊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在他的開明統治下,出現了烏茲別克歷史上兩位著名文學家,一名是有「詩王」美稱的魯特菲,他是十五世紀世俗文學的重要詩人,在代表作「古利與諾弗魯茲」中熱情讚美了愛情,另一位大詩人阿利舍爾。納沃伊是兀魯伯的寵臣,曾用烏茲別克語創作了四部抒情詩和六首長詩,代表作「五詩集」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對烏茲別克文學和突厥語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四四七年,沙阿.羅赫駕崩,兀魯伯繼位,管理整個國家,但他不善於處理父王死後所產生的混亂政局,幼子阿卜杜拉.阿吉茲(Abdal Aziz)的輕舉妄動,使他喪失了威信,實權轉到他的另一個兒子阿卜杜拉.拉蒂伯(Abdal Latib)手中,這個不孝之子早就想圖謀纂位,他支持托缽僧集團和伊斯蘭宗教界代表人物,這些人對兀魯伯重視科學輕視宗教的行為非常不滿。一四四九年,阿卜杜拉.拉蒂伯不惜干出弒父殺弟的勾當,奪得王位。但元個月後,他在一次軍事政變中被殺。兀魯伯的侄子阿卜杜拉即位。一四五一年,帖木兀王室的皇族支系阿卜.寒義德(Abu Said)在烏茲別克游落部落的幫助下,打敗了阿卜杜拉,登上了王位。 在阿卜.賽義德執政的十多年中,宗教狂熱,取代了科學和文化的發展,伊斯蘭和托缽僧派的影響力得到空前的加強,使撒馬爾軍和布哈拉失去了東方文化先進城市的地位。國王雖然統治從天山到巴格達,從吉爾吉斯草原到印度河的遼闊疆域,但實際上國王的權力只是名義上的,國內各地割據勢力林立,他們只是表面上服從國王。一四六九年,阿卜.賽義德被土庫曼白羊王朝的軍隊所殺。帖木兒王朝的勢力退往伊朗。 一四九九年,烏茲別克人在他們的首領穆罕默德.昔班尼(Mohamed Shaybani)的領導下,佔領了河間地區。翌年,又攻克了布哈拉,建立起昔班尼王朝,定都撒馬爾軍。在此後的幾年中,這個王朝又相繼佔領烏爾堅和赫拉特。一五一○年,昔班尼汗王在對伊朗的戰出中,被波斯薩菲王朝創始人伊思邁擊敗,昔班尼汗王的軍隊被圍在梅爾夫城,全軍覆沒,汗王本人也陣亡。波斯軍隊後來試圖佔領烏茲別克斯坦,但還是被昔班尼王朝軍隊擊潰。 一五三三年,烏伯都剌繼承汗位,他不斷與伊朗交戰。一五三九年,烏伯都剌汗王駕崩,王室成員為了爭奪王位。打了整整二十年的內戰。一五五九年,阿布杜拉(Abdullah)二世擊敗各個政敵後,登基繼位,並遷都布哈拉,他幾乎殺絕了自己所有的親屬,兼並了他的土地,並依靠伊斯蘭教僧侶的支持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從那時起昔班尼王國通常被稱為布哈拉汗國。同時,國內還出現了以花拉子模城為中心的基華汗國。盡管阿布杜拉是殘暴手段獲得政權,但他上台後使國內政局相對稱定,為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他在位期間,布哈拉城建起了漂亮的「宮殿和宏偉的清真寺,開辟了公園,建造了浴室,還創辦了阿布杜拉活經學院和王後經學院,使布哈拉成為國內的政治和文他中心。國內各城市間修建了商道,沿途建立了商隊客棧,各城之間還建立了郵政通信業務。十六世紀下半葉,布哈拉汗國和俄國的商業貿易比較發達,商人們從布哈拉汗國購買了絲織品、棉織品、羊皮、生絲、地毯和各種科料及干果,販運到俄國,再從俄國輸入蜂蜜、蠟、木製器皿、金屬製品、呢絨、鏡子和皮革等商品,兩國都在對方各大城市設立了貿易代表處。基汗國則與中國和印度建立的頻繁貿易關係。 一五九八年,阿布杜拉汗王駕崩,皇室成員中已無人繼位,這是因為阿布杜拉汗王生前擔心有人謀反,竟將自己家庭中的所有男性成員全部殺死。國內貴族集團立金.穆罕默德為王,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是阿杜拉汗王的外娚,從而開創了阿什塔爾漢王室,這個王朝的特征是內江,金.穆罕默德在趕任途中被人暗殺。翌年,他的弟弟鮑基.穆罕默德繼位。一六○五年,他又被人暗殺,經過五年多的宮廷流血爭鬥,伊莫姆.庫利汗於一六一一年登基繼位。 一六四二年,伊莫姆.庫利汗雙目失明,放棄治理國家的權力,把王位傳給弟弟諾季爾.穆罕默德汗。翌年,阿布爾戈齊汗繼承基華汗國的王位。此後,布哈拉活國與基華汗國經常發生戰爭。一六四五年,諾季爾.穆罕默德汗在國內封建部落貴族集團的壓力下,被迫遜位,傳位給兒子阿杜拉齊茲汗,他上台後,為了鞏固權力,經常撥兄弟們和父親的關係,讓他們相互殘殺,以便自己從中得利,他還逼父親前往麥加朝聖,使他死於途中。 一六六三年,基華汗國的阿布爾戈齊汗駕崩,王位傳給他的兒子阿努沙汗。他經常率軍侵襲布哈拉汗國。一六八○年,蘇勃杭.庫利汗繼承了布哈拉汗國的王位,八年後他用武力征服了基華汗國,任命自己的親信為基華汗王。在戰爭期間,他向境內居民征收了七年的捐稅。加重了人民免擔。在征稅時,各級官史貪污嚴重。一七○二年,他死後由烏巴伊杜洛汗繼位,此後內戰時常發生。一七○九年;為了籌款戰爭他罛令鑄造新幣,含銀量只有舊幣的四分之三,布哈拉城的商人紛紛關店罷市,最後引起騷亂。一七一一年,烏巴伊杜洛汗試圖剝奪托缽僧集團的一部分地產。失去了宗教界對他的支持。同年,他被政變者所殺,高層貴族扶植阿布爾法伊茲汗為傀儡國王。在此後的十年中,中央權力已逐漸喪失,汗國解體,各地割勢力林立,朝廷一片混亂,追逐橫財暴利的高官大臣們在市場上攫馭專賣權,使國內各城市商業受到嚴重破壞,許多商人破產,昔日繁華的撒馬爾軍也人走城室,只有遷千戶人家住在城內。 一七四○年,當伊朗波斯王沙赫.納迪爾沙阿入侵時,境內各汗國已無力進行抵抗,波斯軍隊很快就正服了布哈拉汗國和基華汗國,擄走大量青年男子,強迫他們加入波斯軍隊,並使布哈拉汗國和基華汗國淪為波斯屬國。一七四七年,波斯王沙赫.納迪爾沙阿被廷臣所殺,他建立的龐大帝國迅速瓦解。同年,穆軍默德.拉希姆殺死了阿布爾法伊茲汗王和他的兩個王子,奪得布哈拉汗國的最高統治權。他原是烏茲別克貴族,波斯軍隊入侵時他投靠波斯王,後來被波斯王委任為布哈拉總督。同年,穆罕默德.阿明奪得基華汗國的王位,並宣布獨立,他還驅逐了國內的土庫曼部落,消滅了各地的分裂勢力,使汗國恢復了平靜。翌年,費爾干納盆地的烏茲別克部落宣布成立浩罕汗國,定都浩罕。這時,境內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七五三年,穆罕默德.拉希姆在教界的貴族集團的支持下,正式登基,宣布自己是布哈拉艾米爾。一七五八年,他死後由他權權阿塔雷克多尼約爾比掌握了政權。但他不接受汗王的尊號,而是讓前國王阿布爾法伊茲汗的孫子阿勃杜爾戈齊掛名登上王位,多尼約爾比掌有軍權,並得到宗教界的支持,他還給所有曼吉特部落貴族出身的軍官賞賜了大量的土地,這是由於他本人出身於這個部落。 一七八五年,多尼約爾比病故,他的兒子沙阿穆拉德成為曼吉特部落首領。他為了博取國民對他的好感以便奪取政權,故意大張旗鼓地反對高層官員的貪污行為,以貪污受賄罪判處布哈拉最高法官尼佐米汀死刑。幾個月後,他終於廢除了傀儡國王阿勃杜爾戈齊,登上王位。一七八九年,他號召國民對穆斯林什葉派異教徒發動聖戰,出兵入侵伊朗,抓獲大批戰俘,押回布哈拉作為奴隸出售。 一八○○年,沙阿穆拉德駕崩,伊德.海達爾繼位,他未能繼續執行強化中央集權的政策,國內割據勢力再度活躍起來。同年,阿利姆汗繼任浩罕汗國國王,開始對外擴張,並於一八○八年吞併了塔什干。翌年,阿利姆汗王駕崩,烏馬爾汗繼位。他在位期間將禁河沿岸區納入版圖,並用武力吞併了歷來由塔吉克人居住的喀爾提錦和達爾瓦茲。一八二六年,納斯魯洛艾米爾成為布哈拉汗國王。在此後的二十多年中,境內各汗國為了征服毗鄰地區,經常相互交戰。一八四二年,布哈拉汗國的軍一度佔領了浩罕汗國都城。但不久就被浩罕汗國奪回。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納斯魯洛艾米爾經過三十二次征戰,佔領了沙赫里夏勃茲地區,並娶當地部落首領的一位女兒為妻,後來正是這位新妻殺死了納斯魯洛艾米爾。在俄國吞併河間地區之前,這裡存在著浩罕、布哈拉和基華等三個汗國,最大的是沿罕汗國,有三百萬居民,擁有中亞最大城市塔什干;布哈拉汗國有二百五十萬居民,主要城市是布哈拉和撒馬爾軍,它們是中亞最古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希華汗國領土最小,約有八十萬人口,他們多半從事園藝業和畜牧業,城市經濟不發達。這三個汗國之間經常發生軍事沖突,各汗國宮廷政變、王室糾紛習以為常,陰謀和暗殺層出不窮,這給俄國以可乘之機。 一八五三年,俄軍在彼羅夫斯基指揮下,沿錫爾河入侵浩罕汗國,攻佔阿克米丘提堡,殺死全部守軍,並沿錫爾河建立了五個軍事要塞,形成錫爾河防線。後來,俄軍又攻佔皮什別克、托克馬克等浩罕汗國的城市。一八六三年二月,沙皇政府召開了討論中亞問題的特別會議,決定以武力征服中亞。翌年夏初,俄軍分東西兩翼進攻浩罕汗國,攻佔了土爾克斯坦城和奇姆肯特城,俄軍東翼指揮官切爾尼亞耶夫上校試圖一舉攻佔塔什干,但遭失敗。一八六五年四月,切爾尼亞耶夫未等援軍到達,擅自率兩千名俄軍和十二門大炮,搶先進攻塔什干。同年六月,俄軍攻入城內,消滅了以浩罕汗王阿里姆庫爾為首的三萬名守軍。塔什干被納入俄國版圖。 布哈拉汗王對浩罕國的覆滅,不但沒有感到是對自己的威脅,反而認為是吞併浩罕汗國的大好機會,遂出兵深入浩罕汗國腹地,並揚言要奪取塔什干。一八六六年五月,俄軍擊敗布哈拉軍隊,還佔領了布哈拉汗國的烏拉秋別、吉扎克和雅內庫爾千等重鎮。翌年,沙俄把這些領土劃入特設的土爾克斯坦總督區,首府設在塔什干,由陸軍大臣辦公廳主任考夫曼任總督。一八六八年三月,浩罕汗國王胡德亞爾被迫和考夫曼簽訂條約,承認俄軍已佔領的領土歸俄國,未佔領的領土仍歸胡德亞爾統治,但要成為俄國的保護國,還要允許俄國商人在整個汗國自由經商。同年九月,考夫曼又迫使布哈拉汗王將撒馬爾罕和卡塔庫爾干地區割讓俄國,並淪俄國的保護國。 一八七三年五月,俄軍分四路進攻基華汗國,佔領首都基華城。同年八月迫使基華汗國成為俄國保護國,割讓阿姆河右岸土地給俄國,俄國商人享有免稅經商的權力。一八七六年二月,沙皇政府宣佈廢除浩罕汗國,使它成為俄國費爾干納省,隸屬於土爾克斯坦總督區管轄。一八八七年,沙皇政府將奪自布哈拉汗國的土地組建成撒馬爾軍省。一八九九年,又將奇自基華汗國的土地政稱外里海省。 在沙俄統治時期,這個地區成為俄國的棉花基地和商品市場,沙皇對當地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採取了寬容政策,允許伊斯蘭教徒前往麥加朝聖,但當地居民從大批斯拉夫農民移居此地很不滿。一九一六年九月,沙皇頒布征召令,境內所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烏茲別克族雖可免服軍役,但均須應召服輔助軍役,上前線挖戰壕。當時正是農作物收獲季節,成群憤努的烏茲別克人開始襲擊各地的鄉公所,要求銷毀征召名單,撒馬爾軍、塔什干和費爾干納等地也都發生了騷亂。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爆發,塔什干、撒馬爾罕等城市中的俄羅斯居民也卷入了革命的游渦,布爾什維克以鐵路工人和駐扎在塔什干的原沙皇軍隊的土兵為暴動主力,奪取了政權,並成立了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當地的烏茲別克居民對這些事件無動於衷,漠不關心,廣大的穆斯林僅僅是這一場方興未艾的革命戲劇的消極旁觀者,當時,境內的布哈拉汗國和基華汗國雖是沙皇的保護國,但它們仍是獨立國家,擁有自己的軍隊。但是,布爾什維克也在這兩個汗國策動暴亂,使這兩國的汗王在英軍保護下逃往阿富汗避難。浩軍城中的穆斯林政府也被紅軍推毀。一九二○年,境內先後成立了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和浩罕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布爾什維克建立政權後,開始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直接進行的干預和攻擊。為了應付俄國各大城市的糧荒,紅軍被派往國內的各地農村搶奪糧食,結果觸發了烏茲別克聖戰,許多當地農民潮水般地加入巴斯馬奇反共武裝,他們在國內堅決游擊戰達十年之久,才被紅軍徹底平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布哈拉、花剌子模和浩罕等三個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根據莫斯科下達的按民族劃界的原則,合併成立了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在一九三七年的斯大林大清洗運動中,烏茲別克共黨篇一書記伊克拉莫夫和烏茲別克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霍扎耶夫等高層官員被押往莫斯科受審,並於翌年三月和布哈林一起被槍決。 在蘇聯統治期間,這個國家的經濟有很大發展,建立了現代工業,但由於蘇聯當局推行大俄羅斯主義的民族政策。使這裡的民族關係一直不融洽,種族糾紛多次發生。一九六九年四月,在塔什干市舉行的一場足球比賽中,看台上的烏茲別克人和俄羅斯人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有十五名俄羅斯人被打死。一九八六年以後,國內政局動蕩,民族沖突不斷升級。一九八九年六月,東部費爾干納州的麥斯赫基土耳其族人和當地烏茲別克族人因微不足道的小事發生糾紛而引發大規模民族流血沖突,麥斯赫基土耳其族人是一九四四年被斯大林以邊境安全為理由,強行從克里米亞半島遷到此地定居,他們都是穆斯林什葉派信徒與當地信仰穆斯林遜尼派的烏茲別克人格格不入,在當地倍受歧視,雙方一直勢不兩立。騷亂發生後,當地的烏茲別克人抓毀了麥斯赫基土耳其人的聚居區,砸商店,燒住房,毀汽車。這場騷亂還迅速蔓延到整個費爾干納盆地,造成一百零三人死亡,一千多人受傷,兩萬多名麥斯赫基土耳其人的住房被燒,淪為難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和主管政法的政治局委員切布里科夫專程飛往出事地點,指揮一萬一千多名內部部隊,花了半個月時間才平息了騷亂。翌年二月,在烏茲別克與塔克克及吉爾吉斯交界的地區又先後因種族問題出現緊張局勢,幸好三國政府聯合彩取措施,才未釀成種族沖突的流血事件。 一九九○年三月,烏茲別克舉行最商蘇往埃選舉,烏共中共第一書記伊斯蘭.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當選為最高蘇維埃主席,舒庫魯拉.米爾賽義多夫當選為部長會議主席。同年五月,烏共召開代表大會,宣佈脫離蘇聯共產黨,重新制定黨章和綱領,並向本國司法部門進行政黨登記。翌月二十日,最高蘇維埃頒佈了主權宣言,文件宣佈本國法律在境內至高無尚,國內政策和對外政策均屬於烏茲別克當局的管轄範圍,蘇聯中央當局無權過問。同年十一月一日,這個國家決定取消最高蘇維埃主席和部長會議,改由總統負責的內閣行使政府職能,原部長會議主席米爾賓多夫被任命為新設置的副總統。最高蘇維埃改名為議會。 一九九一年二月,議會頒佈社會結社法,准許成立各種政黨進行政治活動,但不得挑起民族糾紛。同年八一九事件後,這個國家加快了獨立的步伐。同年八月二十三日,烏共正式退出蘇共,並從莫斯科的蘇共中央機關中召回了自己的代表,烏共第一書記伊斯蘭.卡里莫夫也宣佈退出蘇共中央政治局,並發佈了非黨化命令。根據這項命令,政府機關、國營企業、學校和軍隊都不允許任何政黨在上述單位中活動。同月三十日,又頒布總統令接管蘇共在境內的所有財產。九月一日,議會頒布獨立法,定這一天為國家獨立日,正式定國名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同月十四日,烏共召開第二十三次非常代表大會,宣布在烏茲別克共產黨的基礎上成立人民民主黨,並於司法部審核後確認為合法政黨。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同月二十九日,這個國家同時舉行了有關獨立的全民公認和總統選舉,百分之九十八點二的選民贊成獨立。人民民主黨主席伊斯蘭.卡里莫夫在大選中擊敗了意志民主黨主席詩人穆罕默德.索利赫,以百分之八十六的選票當選為這個國家獨立後的第一任民選總統。 這個國家獨立後,政府一直將穩定政治局勢和發展經濟作為中心任務,注重維護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堅決打擊一切挑起種族爭端的行為,認為法制是國家穩定的基礎。雖然政府主要領導都是伊斯蘭遜尼派教徒,但對伊斯蘭教卻一直抱有戒心,認為激進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境內的廣泛傳播,不利於這個多民族國家各種人民的友好共處,所以採取了一些措施,對所有的宗教報刊進行檢查,一旦發現有挑撥種族關係的文章見報,就立即查封報社,此外,法律還明文規定所有伊斯蘭教神職人員不得參加議員選舉。
返回到
烏茲別克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