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羅馬尼亞 的原始碼
←
羅馬尼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羅共政權的興起== 蘇軍進入羅馬尼亞後,迅速控制全境,積極扶植原來力量薄弱的羅馬尼亞共產黨,並唆使羅共併吞其他民主政黨。一九四五年三月,羅共聯合其他親蘇黨派要求改組政府,並發動六十萬民眾在首都舉行反政府示威,與憲兵和警察發生流血衝突,一部分蘇軍也開抵布加勒斯特郊區為羅共撐腰。在這種內外壓力交迫下,國王只得在同年六日任命親共的彼‧格羅查為首相,組成親共的新政府。但其他反共的黨派以新政府不見代表性為由,於波茨坦會議後要求加以解散。同年八月十七日,英、美兩國駐羅馬尼亞使團向羅馬尼亞政府,國王米哈爾因此要求政府辭職,在遭到拒絕後,宣布與政府斷絕關係,拒不簽署任何法令。後來經過美、英、蘇三國協調後,雙方各作讓一步的妥協,兩名民主黨派代表入閣,國王才恢復了與政府間的關係。 一九四七年底,羅馬尼亞共產黨開始掌權,國內所有民主黨派及反共人士都受到壓制,連僅存的偶像國王米哈爾也被迫退位流亡國外。同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午十二時三十分,首相格羅查和羅共總書記一起到達王宮,交給國王一分已經寫好的國王退位聲明,迫使與外界隔絕已久的國王於下午三時簽署了聲明,當日下午三時三十分,由羅馬尼亞共產黨執政的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終於宣告成立,由羅黨第一書記喬治鳥、德治(Gheorghiu Dej)出任國家元首。一九四八年六月初,全國實施礦工業、銀行業、保險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國有化,後來更發展出農業合作社,任何農產品怕由此國有的合作社收購、經銷,使羅馬尼亞成為一個經濟計劃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一九五二年制定一部蘇式憲法,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加入聯合國。 羅共得到羅馬尼亞的政權後,國家經濟受到蘇聯的支配,使得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一般公務員平均一個月的薪資,只不過50美元。為了挽救日益惡化的經濟危機,羅共政權就決心擺脫蘇聯的經濟控制,一面以令人瞠目結舌的快速度,關閉無效率常年虧損的國有企業,同時在外交和內政上也不願再受蘇聯的左右,因此就向西方國家求取經濟和技術上的援助。為了協助羅馬尼亞在經濟上反抗蘇聯,當時的西德曾經幫助羅馬尼亞建立鋼鐵廠和纖維廠,英國幫助它開發煤礦和興建一座大規模的發電廠,法國也援助它興建大酒廠和甜菜廠。印度、巴西和阿爾及利亞等國,也和羅馬尼亞進行鐵礦貿易,美國也和它在一九七四年簽訂了一項貿易協定,使羅馬尼亞逐漸擺脫蘇聯的控制,走上經濟復興的坦途。 一九六五年三月十九日,德治去世,年僅四十七歲的尼古拉希奧塞古(Nicolae Ceaucescel)上台,擔任黨的第一書記,把國名改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執政初期,他本人在對內對外政策方面都有一些獨到見解,並在某些問題上表現出極大勇氣。在外交方面,採行獨立外交政策,與莫斯科保持距離,不受克里姆林宮擺布,與華沙公約組織也貌合神離。譬如一九六八年譴責華沙公約組織軍隊在捷克進行軍事鎮壓,並拒絕派兵參與,因而贏得西方國家的讚譽。在國內主張發展經濟,發揚民主,但卻不顧國情和國力等實際條件,固執地按個人主觀意志行事,獨斷專行,搞家族統治,成為一個自我崇拜的狂熱者,在國內實行了長達二十五年的血腥獨裁統治,並以嚴厲而制度化的統制手段,介入國內每一個生活的層面。他為了要使國內人口在跨入公元二十一世紀時達到三千萬人,下今每個家庭最少要生三個孩子,並且不准墮胎;但大多數人連飯都吃不飽,那有餘力去生孩子,凡是沒有生孩子的家庭就要受到政府的外罰和折磨。他並毫無顧忌地以物資緊縮政策,要將一百零八億美元鉅額的外債於一九八九年三月完全還清,卻因之使曾經欣欣向榮的農村飽受饑餓之苦,將民怨推上沸點。羅馬尼亞全國共有一萬三千個村莊,其中人口不及一千人的村莊佔了三分之二。希奧塞古認為這些人數少的村莊對民族的經濟利益有害無益,於是下令解散國內半數的村莊,用推土機將一些村落推為平地,用以耕田,而使許多農民失去故有的家園。此外,僅僅為了表示對他個人的尊敬,首都內的古老市區被拆除,再大興土木,百所費不貲,用以興建美輪美奐的新皇宮和林蔭大道,歌功頌德的讚美詩更是傳唱於人民口中。他無聊至極的演講,也被錄製成三十卷錄音帶,與莎士比亞巨著並列在書店的書架上。政府甚至制訂慶祝節日,以強調他的萬壽無疆。 對獨夫希奧塞古的胡作非為,人民都忍氣吞聲地保持緘默,因為不管是一般平民百姓、軍人或幹部,都受制於一萬五千名所謂安全部隊的秘密警察,人們隨時都可能因言論不當而招致牢獄之災。這些特務日以繼夜地監視著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效率之佳幾乎使反對者沒有生存的空間。批判性的作家和知識分子不是被迫保持沉默,就是放逐國外。即使像依列斯古這個一度還是希奧塞古熱門接班人的黨中權貴,也不可能自由表達意見,因此曾被逐出黨中央委員會,下放到偏遠省分擔任黨職。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羅馬尼亞參加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一九七七年,在他命令下,羅馬尼亞軍隊鎮壓了三萬名反政府示威的煤礦工人。同年三月四日,羅馬尼亞發生七點二級強烈地震,死亡人數為一千五百七十人,傷一萬一千三百人,三萬二千九百所房屋被毀,財產損失大約一百億列伊。首都布加勒斯特損壞嚴重。一九八二年羅共及政府開始清黨,一九八七年布拉索夫發生反政府示威。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一日,自由歐洲電台播送了前羅共中央第一書記格‧阿波斯托爾、前政府第一副總理亞‧伯爾拉德亞努、前政治局委員康‧帕爾伏列斯庫、前外長利、曼內斯庫、前駐美和聯合國大使和前黨報總編西‧布魯坎、格‧勒恰努等人的聯名公開信,嚴厲指責希奧塞古實行僵化的經濟政策,使人民缺吃少穿,粗暴踐踏人民的民主權力,頑固實施鄉村規範化計劃使國家動蕩不安。以及實行自我孤立的外交政策,使羅馬尼亞國際地位迅速下降等錯誤。公開信在國內外引起震動,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政府藉此機會對羅施加人權壓力。美國警告羅政府不要迫害寫公開信的作者。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希奧塞古再度當選羅共領袖。同年十二月二日,希奧塞古強烈抨擊羅共,要求食品工業現代化及改善消費品分配。
返回到
羅馬尼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