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荷蘭 的原始碼
←
荷蘭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如火如荼爭取獨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統治尼德蘭,積極推行中央集權,低地國也因此成為龐大帝國的一部分。1555年,他將尼德蘭統治權讓給兒子菲力普二世。翌年,菲力普二世再得到西班牙和西班牙海外帝國,不久又取得弗朗什‧孔泰,成為西班牙國王和尼德蘭親王,此後尼德蘭就直接歸西班牙統治。菲力普二世繼承的尼德蘭屬地範圍是如今比利時的幾個省、荷蘭省及澤蘭。 菲力普二世統治期間,繼續執行中央集權政策,推行新的僧侶制度,引起以奧倫治親王威廉為首的尼德蘭貴族反抗,加上他對尼德蘭人民課以重稅,剝奪宗教自由;當時,加爾文教派已傳入尼德蘭,深得人心。由於政府的鎮壓,引起人民的極度不滿。1566年8月,加爾文教徒瘋狂地展開反對天主教會運動「破壞聖像」,摧毀一切象徵性標誌。翌年國王派阿爾瓦公爵(Alba Duke)率領大軍前往鎮壓,他是一個鐵腕人物,有豐富軍事經歷,曾在穆爾堡(Mühlberg)擊潰過德國新教徒,他帶領一萬軍隊到尼德蘭,設立新的法庭「戡亂委員會」,很快以「血腥委員會」而聞名,並無視於當地的所有法律,判處1.2萬名起義者有罪。不但如此,還捲入與英國的貿易競爭,造成尼德蘭商業上的巨大損失,並且在當地大肆搜刮民財,強制徵收什一稅和財產稅。人民更是憤慨起而反抗,農村、海上也出現由奧倫治(Orange)親王所領導的被稱為「乞丐軍」的遊擊活動。 菲力普二世是西班牙人,除了對人民宗教迫害外,還企圖剝奪17個省殘存無幾的自治權及政治自由。忍無可忍的尼德蘭人於1568年由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Orange)揭開「八十年戰爭」的序幕,發動反抗外國勢力的獨立戰爭。 威廉一世是荷蘭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英雄,是當今荷蘭的國父,也是歐洲最富有貴族之一,於1533年出生在德意志拿騷的迪倫堡,在路德派環境中長大,查理五世堅持把他培養成天主教徒。他身為貴族,內心卻隱藏著反抗精神,由於受到皇帝的寵幸,多次奉命隨駕出使。一次出使法國途中,法王亨利二世對他講述欲將基督教新教趕出尼德蘭的計劃,他聽到後雖然大為震驚,但絕口未提反對意見,從而獲得「沉默者」的稱號。1555年他成為荷蘭、澤蘭和烏得勒支等三省的總督,並聯合艾格蒙公爵等人,共同向菲力普二世提出把西班牙軍隊撤離尼德蘭國土的要求,菲力普二世非但沒有加以理會,且在1572年下令嚴厲管制新教徒。於是威廉站在抗爭隊伍的最前線,為宗教和政治自由而戰。他首先進攻尼德蘭南部的布拉奔特失敗,改而投靠法國的加爾文派。當時菲力普二世派遣阿拉斯大主教葛蘭貝爾前往尼德蘭,擔任總督瑪格麗特的顧問,幫助實行宗教專制,這更激發了人民壓抑已久的不滿情緒。菲力普二世便派西班牙軍隊前往平息這波反叛群眾的聲浪,失敗而未絕望的威廉領導尼德蘭人民於1572年,展開反西班牙抗爭。同年4月1日,他的海軍(海上乞丐)佔領了荷蘭省的布里爾(Brill)城,很快在胡格諾派領袖和法國王室的支持下再次向南進攻。但胡格諾派領袖在同年8月23日聖巴托羅繆節的前夕遭到大屠殺,威廉失去了盟友的支持,阿爾瓦再次取得軍事的主動權。但不久他的軍隊也捉襟見肘,由於缺糧不斷發生兵變,軍紀敗壞,受到佔領區人民的堅決反抗,因之於次年兵敗,並於1574年在須得海以慘敗告終,被菲力普二世革職。 「乞丐軍」攻佔了鹿特丹以西的布里爾港,在加爾文派教徒協助下,隨後又佔領了一些其他的城市;繼阿爾瓦公爵後任職的L‧雷克森發布特赦令,提議召集貴族和市民代表的身分制會議,但是這一系列的措施都為時已晚。1576年,都市及地方代表齊集根特,組織同盟,宣布宗教信仰的自由和都市自治等原則。可惜參加同盟的人因立場不同而彼此猜疑,聯盟只是曇花一現,不久對立逐漸表面化,作為舊教領袖的威廉,開始壓惡與法蘭西教徒糾纏,對同盟組織漸失信心。 1578年,菲力普二世任命法爾內塞(Farnese)為尼德蘭總督,34歲的他,一面征伐由威廉領導的「烏得勒支同盟」,一面與天主教徒佔多數的荷蘭諸州進行和解。利用同盟組織中新舊兩派對峙之縫隙,征服舊教徒信仰區的南部,於1579年1月6日結成「阿拉斯同盟」,表示保留天主教,忠於國王,維護貴族特權。新教派的荷蘭、澤蘭、烏得勒支、海爾德蘭、上艾瑟爾、菲仕蘭、格羅寧根等北部7省及南部布拉奔特省的安特衛普、布雷達和弗蘭德省的根特、布呂日和伊普爾等,於同年1月23日在烏得勒支締結「烏得勒支同盟」,實際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名為「尼德蘭聯省」,簡稱「荷蘭共和國」。參加同盟的省各自管理內政,對外則統一行動,並誓與西班牙長期抗爭。1581年,在海牙招開聯省議會,威廉一世被推舉為反西班牙北部地方的世襲總督;同年7月26日,整個低地國家並成立尼德蘭聯邦共和國,通過「誓絕法案」,廢除菲力普二世王位,削除其對聯省的權力,不幸的是菲力普二世曾懸賞除掉威廉這個「叛徒」,1584年7月10日威廉在台夫特被暗殺身亡,結束了他偉大的一生。 尼德蘭獨立後,取用最富饒的荷蘭作為國家的通稱,北方管轄地也局限在荷蘭、澤蘭、烏得勒支三省,以及菲仕蘭和海爾德蘭的部分地區,但遭到西班牙不斷瘋狂反撲,[[布魯塞爾]]、馬利納相繼落入西班牙手中,安特衛普經14個月圍困後也告淪陷。 獨立後的北方迫切需要一個政府,於是招開三級會議並選出威廉次子、18歲的莫里斯‧德‧納騷(Maurice of Nassau Price of Orange)為最高行政長官,澤蘭、烏德勒支、上阿瑟爾和海爾德蘭等省的省長後來也由他擔任。在他執政期間,得到荷蘭傑出政治家約翰‧範‧奧爾登巴內費爾特(Johan van oldenbarnevelt)的支持,尼德蘭北方諸省穩步加強反西班牙統治的力量。同時三級會議又想恢復威廉的親法政府,便邀請亨利三世前往治理,但法國國王覺得風險太大,予以拒絕。於是三級會議又轉而邀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她也拒絕統治權,只派寵臣萊斯特伯爵,即諾森伯蘭公爵之子,於1585年率兵6000人幫助獨立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反西班牙起義。可是萊斯特到達尼德蘭後,違背女王意願,接受了總統的稱號,掌握過去威廉一世未曾擁有的權力。他上任後致力改革原有制度的弊端、整頓財政和海軍,卻與有重要影響力的荷蘭省議會鬧僵了。於是聯合主張民主的加爾文派過激份子,反對議會中資產階級、商人及穩健新教徒組成的寡頭攻治失敗,於1587年12月引退,被招回國。 在萊斯特回英國後,原行政長官莫里斯不斷向西班牙發動攻擊,經過一系列的戰役,西班牙人從各條戰線上龜縮回去,荷蘭共和國領土才開始有今天的局面。莫里斯還曾企圖重新統一由於西班牙的征服而陷於分裂的尼德蘭南北兩部,可惜他只是一個偉大的軍人,並不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所以不但未能統一尼德蘭,反而使荷蘭共和國長久地分為奧倫治派和反奧倫治派。從此,三級會議便決定不再邀請外國君主和王室主政,荷蘭從那時起才算真正擁有獨立的主權,正式成為尼德蘭所屬7個獨立共和國之一。而西班牙卻直到1648年1月30日簽訂西伐利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時,才正式承認荷蘭的獨立。
返回到
荷蘭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