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莫斯科 的原始碼
←
莫斯科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幅射狀城市布局== '''莫斯科'''是個布局嚴整的都市,它以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為中心,一環套一環地向四周幅射延伸,而且從內向外分別為街道環、園林路環、大莫斯科環城鐵路和莫斯科環城公路,每個環區的作用和建築風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街道環是莫斯科的心臟地帶,只包括克里姆林宮和紅場。園林路環以內至街道環以外主要是政府機構所在地和商業區,大部分國家機關和主要飯店、商店、劇場、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等都建在這裡。在園林路環和環城鐵路之間,大部分為18世紀末和19世紀建築區,包括諾沃得維奇女隱修院教堂鐘樓、俄羅斯科學院、中央體育館、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烏克蘭飯店、火車站和工廠等。環城鐵路以外到環城公路以內是20世紀60至70年代興建的工業區和住宅區,市內街道總長達5600多公里,主要街道有20多條。 環城公路是市區和郊區的分界線,全長109公里。環城公路以內是市區,呈大橢圓形,從南到北長42公里,從東到西約長35公里。人口平均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02萬多人,其中有89%是俄羅斯人,其餘是猶太人、烏克蘭人、韃靼人,還有少數華人。 這個位居世界第六大的都市可以劃分為中心、北、東、東南、南、西南、西和西北等8個行政大區。中心區位於圓林路環,也就是二環路以內,它又稱為內城區,是舊市區,也是全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面積約180多萬平方公尺,人口約200多萬,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9萬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克里姆林宮、紅場、政府和議會所在地,大劇場、博物館、大商店、高等院校和名勝古蹟大都集中在這裡。中心區現有幾十條街道和幾十個大小廣場,還有9個地段屬文物保護區,區內沒有現代化建築,但保留大批具有俄羅斯建築風格的古建築,並有12條不准任何車輛通行的步行街。 北區是展覽和體育中心,有國民經濟展覽館、植物園和室內體育場等設施,還建有百貨商場、豪華餐廳和大型影劇院,並新建了一批25至30層樓的現代化高樓大廈,形成了一個具有100多萬人口的城區。東區是繁茂的森林區,樹木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白樺樹、羅漢松、白楊、垂柳和楓樹等,可以用來調節市內空氣和儲蓄水源。東南區是工業區和污水淨化基地,這裡集中了莫斯科大部分的工廠,全國最大的利哈喬夫汽車製造廠就是位於這個區內。南區是新住宅區。西南區是科學城,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俄羅斯科學院等許多高等院校和科學研究機構都集中在這裡。西區是所謂的「軍事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心,建有俄法戰爭紀念建築物和凱旋門,還闢有紀念衛國戰爭的勝利公園。西北區是莫斯科運河中心區,3大河港都集中在這裡,還建有大片新住宅區,樓房聳立,式樣各異,給城市增添了色彩。 這8個大區平均每區人口100萬以上,每個大區又劃分成若干個小區,全市共有32個小區。二環路以內的中心大區可以分成13個小區,形成內城區:二環路以外至環城公路,也就是五環路以內,又可以劃分成19個小區,稱為外城區或邊緣區,面積約690平方公里,約佔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三;共有600萬人口,約佔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每個小區約有20至40萬人,又分成幾個居住區,每個居住區約住3至7萬人,居住區內再分成若干個居民新村。居住區內住宅套房的大小和數量,都考慮到家庭人口的數目、年齡和職業。每幢樓內都設有處理垃圾的設施,樓下建有停車場和車庫,附近建有商店、餐廳、學校、醫療所和郵局等,公共事業工程完善。除鬧市外,市民的居住面積都很寬敞。 '''高爾基大街'''是這個城市的主幹大道,也是全市最繁華的街道,1935以前名叫高爾基大街,原是一條石砌路,早在900年前就是莫斯科的主要街道,在1812年的俄法戰爭中,保衛莫斯科的俄軍就是從這條街道開赴前線,現在已成為莫斯科最熱鬧的通衢大道。這條大街不算筆直,從紅場出發,向西北延伸,直至白俄羅斯火車站廣場,並連結通往聖彼得堡的公路,最寬處達60公尺,大街兩旁有100多座7、8層樓房的建築,底層幾乎都是用花崗石疊建的,外表色彩豐富,有墨綠色、絳紅色、天藍色和米黃色等。樓房前的人行道寬闊,美麗多姿的菩提樹碧綠成蔭。這也是一條有名的文化街,俄羅斯美術家協會、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木偶劇院和滑稽劇院等都在這條街上。 這條大街的盡頭是白俄羅斯火車站廣場,高爾基紀念碑屹立在廣場中央,它是人們從伏努科沃民航機場乘車進入市區途中見到的第一個雕像,塑造的是大師晚年的形象,身穿大衣,右手握著手杖和大沿帽,左手插在衣兜裡,像是在漫步。這座雕像的原型出自雕刻家沙德爾之手,可惜未能完成就去世了,他的遺志由穆希娜、澤蓮斯卡婭和伊瓦諾娃等3位女雕塑家完成。高爾基逝世15週年時,舉行了這座紀念碑的落成典禮,碑座上刻著一段碑文:「為紀念偉大的俄羅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而立。蘇聯政府,1951年6月10日。」這條大街除了上述3座文學家紀念碑像外,還有法捷耶夫、奧斯特洛夫斯基。愛倫堡、庫馬奇、里亞什柯等7位作家的故居,在他們住過的樓房門牆上,鑲嵌著刻有他們齊胸頭像浮雕的大理石紀念像。 '''阿爾巴特大街'''是全市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一條古老街道,街名源自阿拉伯語,是「城郊」的意思。這條東西向的大街長500公尺,在12世紀時,克里姆林宮是城堡,宮外幾百公尺處就算是郊區了,當年在這裡經商的阿拉伯人就稱它為阿爾巴特。這裡一向是全市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早在沙俄時代就是貴族闊佬的聚居地,有許多19世紀古典風格的小洋房,這些洋房都是1812年莫斯科大火災後建造的。就在這條街上,詩人普希金告別了光棍生涯,與嬌妻娜塔利婭一齊住進53號二層的房間,詩人布洛克則在51號和55號的樓房住過,大文豪托爾斯泰當年曾頻頻光顧這裡的一家食品店,店內至今還珍藏藉托爾斯泰親筆寫的購貨單。 現在這條街不但是莫斯科第一條行人徒步街,也是市內9大文物保護區之一,路面仍舊用石磚鋪設,路中央綴以花壇;更引人注目的是街道旁戴著圓形玻璃燈罩的古典式街燈,泛濫著濃郁古老煤氣燈時代的情趣,路旁設有供遊客小憩的長椅,街道兩旁建築物外牆裝飾仍保持舊貌。這條街道只有850公尺長,一端是著名的布拉格餐廳,另一端是詩人普希金的故居,雖然很短,但卻是全市最富詩情畫意的地方。街道兩旁有100多幅沙俄時代2至3層的別致樓房,外表呈橘黃色,天藍色、粉紅色和青灰色,遠遠望去像是彩色積木搭起來的童話世界。這些樓房的一層都店面,有璀璨生輝的珠寶店、令人迷戀的舊書店、琳瑯滿目的禮品店、供應熱帶魚和鳥雀的花鳥店,還有食品店、糖果店和藥房等;二樓多是俱樂部、圖書館和錄影廳,三樓為住房。街上還有幾家20世紀初建造的電影院。 當人們步入阿爾巴特街,首先被那些街頭賣畫的藝術家吸引了目光,是他們營造了阿爾巴特街的波希米亞文化氣息。這裡畫家們年齡不等,有的鬍髭滿腮,有的白髮蒼蒼,他們掛在牆上或擺在商店櫥窗下的作品,流派不同,風格各異,有寫實的風景畫,也有現代派的抽象畫;有的以宗教題材招徠遊客,但更多的畫家作人物像速寫,顧客坐在椅子上,或者就站在路邊,全神貫注,揮筆作畫,片刻之間就告完成,收取低廉的報酬。在牆上掛著的待售畫像之間,還掛著一些紙張,走近細看,才知道下詩歌,大都是抒情之作。詩人就坐在旁邊的小凳子上等待著知音購買。街頭賣畫,世界各地都有,不足為奇;牆頭懸詩求售,卻似乎只有阿爾巴特街所獨有。俄羅斯人是一個熱鬧詩歌的民族;所以欣賞牆頭詩的人還不少,有的人掏出盧布,詩人不聲不響,就從隨身帶來的夾子裡取出打印好的詩稿交給顧客而感到欣慰。 街道中間還有一些個人攝影師的攤位,他們用繩子圍一個圈,裡面擺了許多卡通式的大型動物玩具,可以作為拍照的道具和布景。父母帶孩子們來遊玩,往往會被吸引過去,讓孩子留下一幀紀念照片。有的攝影攤位旁還有一輛古老的花式馬車,人們可以登上車得意洋洋地拍一張酷似舊時代風貌的照片。 這裡的首飾店門庭若市,長長的櫃台中,擺著金項鏈、戒指、胸針、耳環、袖扣和玉器等貴重裝飾品。雖然俄羅斯盛產黃金,金價較便宜,但櫃台前仍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街上還有一個手錶銷售中心,它的經營方式與眾不同。店堂周圍上設置了長列的大櫥窗,分別掛著國內各手錶廠生產的各式紅星錶,每種錶的下面刻有編號,並且標明了特性、誤差度和價格。顧客看中那一種,就到售貨櫃台開票付款,然後去店鋪後室領取手錶。俄羅斯手錶大都式樣陳舊,所以售價低廉。 街道兩旁還有一些零星攤販,有的賣塑膠製的藝術頭像,有的賣小裝飾品和小玩具,還有一些街頭藝術家邊跳邊唱。 但現在這條街已過分商業化,觀光客的人數遠超過當地的市民,無形中哄抬了物價,造成藝術家越來越市儈,連二流畫家都炙手可熱起來。地下交易在這條街上也越來越猖獗。有人分發海報,指明何處可以購得手槍:一些書攤上可以公開出售色情刊物。儘管阿爾巴特街是畫家活動的天地,卻不像巴黎蒙馬特高地小丘廣場那樣充滿藝術氣息,也不像華沙古城那樣優雅悠閒;它雖然也是步行街,但比不上東京銀座那樣繁華。但是,阿爾巴特街有它自己的迷人處,為莫斯科增添了風韻與魅力。 '''加里寧大街'''長600公尺是全市最現代化的大街,街道兩旁都是10層和20層以上的高樓大廈,被稱為莫斯科的「樣板街」。街上有一家老舊的紅星書店,專門出售各類軍事書籍及戰爭回憶錄。書店還設有一項幫助讀者交換書籍的服務,有個專門的大型書櫥,裡面陳列著幾千本讀者用以交換的書籍;旁邊還定期張貼著讀者希望換回的書籍的書目,這樣的服務項目在別處的書店很少見。此外,市內的主要街道還有沙多沃環行大街、聖彼得堡大街、第一米向斯克大街和雅羅斯基大街等,在這些街道的兩旁,高樓大廈櫛比鱗次,樹木蔥蘢,每條街都建有街心公園,設有噴泉,漫步街頭,令人精神為之一爽。 在市政建設和街道改建過程中,莫斯科人也曾走過不少曲折路。十月革命勝利後,俄國人滿懷砸碎舊世界的豪情,摘下克里姆林宮塔尖上代表沙皇專制統治的鷹徽,換上象徵無產階級政權的紅五星。但是,市中心不少漂亮的建築物,如高峻華麗的蘇哈列夫塔樓、紀念1812年俄法戰爭勝利的凱旋門等,都在20世紀30年代被史達林當作舊世界的痕跡而一起拆除。據統計,僅1935年,市中心就拆毀了大約500座古老建築物。然而,到了現在,莫斯科人在市郊新住宅區看膩了大同小異的現代建築,再到市中心古老而幽靜的小胡同走走,欣賞一下上幾個世紀留下來的小別墅和院落,總會感到耳目一新。那些挺拔的立柱、奇巧的欄杆和瑰麗的浮雕,無不凝結著俄國歷代工匠們的心血,它們和冰冷呆板的「火柴盒」一截水泥建築住宅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怪不得老莫斯科人常對遊客說,不看看莫斯科的舊建築,就不會真正了解這個城市。 在1971年制訂的莫斯科城市發展總體規則中,制訂了城區擴建的原則是建新和修舊並重,使古今建築和諧一致、相得益彰,一共要修復1800個古建築和文化遺跡。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又發生偏差,當年就出現了共產黨執政以來大規模拆毀古蹟的第二次浪潮,文學家契訶夫故居、別林斯基故居和音樂大師拉赫瑪尼諾夫故居都被拆掉而改成綠地,作家布爾加科夫舊居成了變電所;文學家阿克薩科夫父子的故居也一度面臨化為瓦礫的厄運,幸虧市民舉行抗議活動,才得以倖存。1986年,政府制訂古蹟保護修復綱要,才使這些古建築得以有效保存。物以稀為貴,老房子拆一幢就少一幢。目前市內86%的建築是1956年以後建的,1918年十月革命以前建的只佔房屋總面積的3.8%。現在,上幾個世紀遺留下來的1867幢古建築,全都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對象,另有2000幢20世紀初建的房屋也陸續列入國家文物保護清單,並在市中心列出9個文物保護區,區內房子一律不准拆除,萬不得已需要拆遷別處或改建,都要經過一個由歷史學家、藝術家和建築藝術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討論批准後才能動工。一些廣場、街道和小區的改建方案還在報上公布,廣泛徵求市民的意見。 除了阿爾巴特街外,市中心還有4條古街被列為文物保護區,一條是保持著18至19世紀「貴族區」風貌的克魯鮑特金街;另一條是建有許多18至20世紀初的莊園和別墅的赫爾岑沃羅夫斯基街;還有一條是具有500年歷史的基洛夫大街,著名文學家格里鮑格多夫和詩人普希金都曾在這兒留下足跡;最後一條是赫梅利尼茨基街,街道兩旁有許多古老的住宅,由於這條街地勢起伏,胡同錯綜複雜,成為市交通局考核汽車司機駕車技術的考場,能在這裡駕車自如,技術一定合格。
返回到
莫斯科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