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阿曼 的原始碼
←
阿曼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卡布斯蘇丹行新政== 新蘇丹卡布斯‧賓‧賽義德(Sultan Qaboos bin Said)繼位時年僅30歲,他本來就是前蘇丹賽義德的兒子,並被立為王儲,曾先後就讀於英國薩福克郡貝里聖埃德蒙茲和伯克郡的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接受西方式的民主教育,學成後是一位有新思潮、有抱負、追求現代化的青年,因此心痛在獨裁專制守舊的父王統治下的落後貧窮祖國阿曼,立志有朝一日要協助苦難的同胞脫離貧困。 1964年奉召返國,因為反對父王的獨裁、專制、腐敗而曾數度被捕,軟禁在宮廷內達6年之久。1970年的政變獲得成功後,這位年輕有為的新蘇丹,立即將首都自尼日瓦遷到[[馬斯開特]],不但推行門戶開放的維新政策,並且實施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現代化計劃,包括修建道路、醫院和學校,建立通訊、工業和港口設施。用僅有不多、來自石油的財源擴建現代化的軍隊,並改善人民的生活。廢除他父親所立的道德法,還給人民部分民主的權利,但是國家的主要權力仍然集中在皇族的手中。重要的一點是,卡布斯蘇丹對國內各部落酋長開始長期發放津貼,從而消弭了蘇丹和部落間的衝突。 在對外關係上,採取溫和、中立的外交策略,對國際間的糾紛避免直接介入。因為阿曼地處中東國家衝突地區之外,比較容易避免戰火燒身,所以常能獨善其身,或充當和事佬的角色。同時為了擺脫孤立狀態,阿曼積極加強與所有國家之間的關係,加入阿拉伯溫和派國家的行列,尤其是與海灣國家、阿拉伯及伊斯蘭教世界,以及西方友好國家之間的關係。 1971年9月29日,阿曼加入阿拉伯聯盟組織。同年10月7日加入聯合國為第131個會員國。1972年,由南葉門所支持的左派阿曼人民軍陣線的約600名叛軍,在朵法爾省內進行內戰。同年5月,阿曼軍隊首次攻擊了與南葉門的交界地帶。 1973年,英國軍隊撤出阿曼領土。伊朗軍隊於同年介入阿曼內戰,約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國,也紛紛援助阿曼王國,因此使阿曼政府軍漸獲上風。 1975年12月,卡布斯蘇丹宣布大獲全勝,並且大赦投誠的叛軍,資助他們重返家園,安居樂業。1977年,伊朗開始撤退在阿曼境內的駐軍,直到1979年才全部撤退完畢。但就在伊朗撤軍不久,阿曼國內再度發生由南葉門支持的反對卡布斯蘇丹的叛亂。1980年6月4日,以換文的方式與美國達成軍事合作協議。 1981年1月,阿曼開始關閉與南葉門之間的邊界,不過情況並未繼續惡化。1982年10月,在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仲裁下,阿曼與南葉門簽訂關係正常化協定,並於1983年雙方建立了大使級的外交關係。 此外,台灣於1977年3月在[[馬斯開特]]設置商務代表處。1978年阿曼與中共建交。1979年4月,台灣關閉駐阿曼商務代表處,但雙方仍維持實質關係,於同年9月又成立台灣遠東貿易服務中心駐阿曼代表處。1980年6月4日,阿曼又以換文的方式,與美國達成軍事合作協議。1981年5月6日,阿美經濟技術合作委員會在[[馬斯開特]]成立。同月26日,阿曼成為海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的6個創始成員國之一。 1991年7月1日,台灣駐[[馬斯開特]]的「遠東貿易服務中心駐阿曼代表處」,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同年11月1日,阿曼也在台北成立了「阿曼王國駐華商務辦事處」,佔地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對外宣傳的績效卻佳。1994~1995年間,阿曼曾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成員國之一。2000年11月9日,阿曼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第139名成員國。 阿曼蘇丹卡布斯一手促成阿曼在外交路線上的特殊地位,他左右逢源,與美國與伊朗都維持著密切的關係。但在阿拉伯世界中,卻採取親伊朗的立場,低調但有影響力地加速和德黑蘭之間的合作,因為伊朗是鄰近的大國、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上的盟友,故寧可得罪[[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也不敢對伊朗掉以輕心。
返回到
阿曼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