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馬爾地夫 的原始碼
←
馬爾地夫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終於成立了共和國== 1953年1月1日,馬爾地夫第一共和國終於成立,由前政府總理蘇姆烏爾•阿米爾•穆罕默德•阿敏•多斯梅納•基利吉凡(Sumuwul Amir Muhammed Amin Dhoshimeyna Kilegefan)出任總統。英國也承諾馬爾地夫為大英國協內的共和國,但在私底下卻積極策劃推翻馬爾地夫共和國的陰謀。 阿敏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他過去擔任總理期間,曾為國家貢獻良多,實現了漁業出口加工產業的國有化;重視全民教育,在馬累成立了小區學校和一所寄宿學校,為首都馬累以外的學生提供教育;發展商業,成立了貿易公司;振興經濟,進行了環礁的改革與發展,在國內安裝了第一部電話和電力設施;發展旅遊業,成立護照辦公室和發布重要旅遊文件,開闢了國內海上航線;重視文化事業,發行國家報紙,建立國家博物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共和國成立後,不但積極進行國家各項建設,也開始實行一系列反封建、反殖民政策,引起了國內保守勢力和英國殖民勢力的全面反彈,乃聯合起來顛覆共和國。同年8月,在副總統易卜拉欣為首的各方面密謀下,趁阿敏總統到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籌糧之際,藉口國內飢荒而突然發動政變,推翻了阿敏的統治,由易卜拉欣自任總統。同月21日,國民議會被迫正式罷免了阿敏的總統職務,通過了廢除共和國制度的法律,並選舉穆罕默德•法里德•迪迪(Muhammed Farid Didi)為蘇丹,於1954年3月6日即位,使馬爾地夫恢復了蘇丹的國政體。 1958年2月,以易卜拉欣•納西爾(Ibrahim Nasir)為首相的馬爾地夫政府,向英國提出了歸還英軍在馬爾地夫軍事基地和馬爾地夫徹底獨立的要求,遭到拒絕。英軍隨之派軍登陸干島,並唆使阿杜環礁叛亂,支持分裂主義者阿卜杜爾•阿菲夫•迪迪成立所謂的蘇瓦迪瓦聯合共和國,並讓其自任「總統」,作為交換的條件,迪迪則同意英國承租其阿杜環礁。 1960年,馬爾地夫政府被迫再與英國簽訂協議,把阿杜環礁租借給英國30年(自1956年算起),以換取蘇瓦迪瓦聯合共和國的取消,以及英國85萬英鎊的經濟援助。1965年7月26日,英國終於承認馬爾地夫完全獨立,但仍保留了對干島和希塔杜島軍事設施的使用權。同年9月21日,馬爾地夫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在國際事務上持中立的立場。 1968年11月11日,通過全民投票,新的共和政體正式取代了蘇丹制,國名也由馬爾地夫島(Maldive Island)改稱為馬爾地夫共和國(Republic of Maldives),由易卜拉欣•納西爾(Ibrahim Nasir)出任改制後的第一任總統。1970年因北鄰斯里蘭卡實施外匯管理,使得馬爾地夫經濟幾乎一蹶不振。1972年開發旅遊業,才使國家經濟得以好轉。1973年納西爾再次當選連任。 20世紀70年代中期,英國政府由於財政方面的原因和防務上的調整,被迫將租用馬爾地夫軍事方面的租賃期由30年縮短為20年。1975年英國關閉了干島基地。1976年3月29日,最後一批英軍撤離馬爾地夫。此後,馬爾地夫在外交上推行不結盟政策,主張獨立自主,與所有的國家發展關係。 自從英軍撤離後,馬爾地夫失去了基地的租借收入和勞務收入,英國的經濟援助也大為減少,使得國家的元氣大傷,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中。1978年,納西爾總統的威信在重重危機的打擊和人民的反對聲中蕩然無存,在給國家丟下數以百萬美元計的債務下逃往新加坡,後因涉嫌貪污而被缺席判處25年監禁。加堯姆在選舉中勝出,成為馬爾地夫的新總統,並在1983、1988、1993、1998和2003年中連選連任,幾乎成為終身職總統,且由自己兼任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和貨幣局局長等重要職務,牢牢地掌握著馬爾地夫的政權。因此,自1978年起,馬爾地夫事實上已進入加堯姆時代。
返回到
馬爾地夫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