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馬耳他 的原始碼
←
馬耳他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騎士團進駐馬耳他== 耶路撒冷(Jerusalem)的聖約翰騎士團創建於十一世紀。一二九一年,十字軍被回教徒趕出聖地耶路撒冷後,騎士團先撤到塞浦路斯。一三○八年又退守到土耳其南面的羅德斯島,一四八○年他們擊敗了前來圍攻的土耳其異教徒,從而提高了他們作為基督教信仰捍衛者的聲譽,並被基督教國家視為保衛歐洲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騎士團的艦隊經常襲擊土耳其海域的過往船隻,並擄獲大量的戰利品。土耳其人終於被激怒了,一五二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土耳其蘇丹蘇里曼親自指揮九萬大軍圍攻羅德斯島,騎士圍七千名騎士在團長里爾.亞當的領導下,一再挫敗來犯者,並堅守了六個月。同年十二月,羅德斯島的居民領袖希望停戰。因為土耳其軍隊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只要堅持長期圍攻,最後終會取勝。在這種情況下,騎士團不得不考慮島民的願望。同月二十一日,騎士團接受較為體面的投降條款,交出羅德斯島,允許騎士團乘船撤離,保障島民的人權,保證宗教信仰自由,根據島民的自願,可與騎士團一起撤退。一五二三年一月一日晚,騎士團終於撤出了羅德斯島。 這時,西班牙國王查爾斯一世建議騎士團前去接管他的屬地馬耳他島,這樣就能為基督教世界建立另一道抵禦土耳其人進攻的新防線。一五三○年,騎士團接受了查爾斯一世的建議,進駐馬耳他群島,而且每年還要獻給西班牙國王一隻獵鷹,因為西班牙國王是這裡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聖約翰騎士團進駐馬耳他後,將首府設在姆迪納。這批英勇善戰的騎士在歐洲都富有財產,並不需要馬耳他人來養活他們,因此沒有對島民勒索,所以贏得島民們對他們的支持。一五三一年夏,騎士團又因解決財政困難,派艦隊偷襲了土耳其的莫登港,撤退時擄掠了大批財物。 一五五一年七月,一支土耳其艦隊開進了瓦萊塔附近的馬爾薩姆希特(Marsamxett),入侵者大約有一萬多人,他們一上岸便遭到騎士團 的伏擊,接著英國騎士尼古拉斯.厄普頓爵士又率領一支騎兵趕來參戰,土耳其軍隊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立了灘頭陣地,並轉而進攻首府姆迪納,途中在比爾基爾卡拉(Birkirkara)和夸米爾附近一帶大肆擄掠燒殺。當時姆迪納雖然防禦工事薄弱,防守兵力孤單,但居高臨下,佔有地利,加上指揮官用兵有方,終於使土耳其人明白,攻下姆迪納並非易事,於是轉而進攻戈佐島。違裡的城堡防守較弱,島上的守軍防守幾天便告投降,土耳其人撤退時擄走了五千多名戈佐人。 一五五七年,瓦萊特當選為騎士團的團長。這時馬耳他島上有聖安吉洛要塞(Michael’s Fort)、聖埃爾莫要塞和聖邁克爾要塞(Michael’s Fort)另外還有森格萊亞(Senglea)和比爾吉(Birgu)兩座設防的城鎮。首府姆迪納位於馬耳他島的中都,這裡的防守能力比較溥弱。上述要塞和城鎮構成了當時島上主要的防禦體系。 一五六五年五月十八日,當太陽剛剛從海平面上緩緩升起的時候,一支由兩百艘戰船組成的土耳其艦隊出現在馬耳他東面海域,他們逼近海島後繞島航行,選擇登陸點,當晚土耳其艦隊在西海岸處小海灣裡拋錨過夜。次日拂曉,土耳其軍隊從馬耳他島東南岸的馬薩布洛克(Marsaxlokk)海灣登陸,從此揭開了歷史上著名的馬耳他大團攻(Great Siege Of Malta )的序幕。 由於馬薩希洛克海灣呈馬蹄形,海岸線長達十公里,易攻不易守,所以騎士團聽任土耳其人登陸,不做無謂的抵抗。土耳其軍隊登陸後,一路上大肆燒殺虜掠,無惡不作,這三萬八千名入侵者自信他們會很快征服這座島嶼,因為瓦萊特團長的麾下包括騎土、外藉士兵及馬耳他島民組成的民兵在內,總共只有九千人他們無力與土耳其大軍在開闢地帶展開大決戰,只好固守要塞和城堡。 同年五月二十一日,土耳其人將大本營設在離大港不遠的馬爾薩,雙方在比爾古附近發生一場短促戰鬥後,土耳其人似乎就將騎士團據守的各主要防禦陣地發起總攻。 但是次日,土耳其軍隊卻將主力調往塞伯拉斯(Sceberras)半島,去準備攻打位於半島頂端的聖埃爾莫要塞,而這個要塞卻非防守的核心,所以此舉出乎守方的意料之外。日後許多軍事評論家認為這次戰術的失誤最終導致土耳其人的失敗。 塞伯拉斯半島位於馬耳他島東北面,今日的首都瓦萊塔就是在這個半島上,它的西北面是馬薩姆希特海灣,東南面是大港,北面是地中海,南面離土耳其軍大本營馬爾薩不遠。比爾古位於一個突入大港的小半島上,它的正前方隔著大港和塞伯拉斯半島相望,左邊隔戰艦灣和另外一個突入大港的森格萊阿小半島相鄰。比爾古的右邊是小海灣,對面山頭上有聖安吉洛要塞,騎士團的團部就設在這裡。比爾古和森格萊亞的正後方和陸地相連,不遠處便是聖邁克爾要塞。 土耳其人之所以要先攻克聖埃爾莫要塞,控制塞伯拉斯半島,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馬薩希洛克海灣雖然是理想的登陸地點,但灣內海岸線過於寬敞,一旦有一支西方基督教國家的艦隊前來解救馬耳他之團,灣內的土耳其軍艦就得不到地勢的掩護,而被當成活靶。相反,如果控制了塞伯拉斯半島,就可以將龐大的艦隊集中到半島西北面的馬薩姆希特灣內,這個海灣入口窄,可在入口兩邊的山崖上架設大炮,居高臨下地控制海面。其次,進個海灣離土耳其軍大本營馬爾薩比較近,如果艦隊在這裡碇泊,補給問題顯然更易解決。第三點,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點,要進攻馬耳他防禦主陣地比爾古城堡和森格萊亞城堡,最好的辦法就是首先控制塞伯拉斯半島,然後在這裡建立炮兵陣地,進而打擊大港對面的比爾古和森格萊亞。早在一五三○年以來,聖約翰騎士團的軍事工程人員就已指出,比爾古和森格萊亞防禦體系最大的弱點就在於一旦塞伯拉斯半島失守,敵方便可以從塞伯拉斯半島以炮火控制兩處城堡。因此,土耳其軍隊先攻取聖埃爾莫要塞的決定,是經過戰術上周密考慮後才作出的。 他們唯一失算的地方,在於過份低估了聖埃爾莫要塞的防守能力,當時要塞守軍只有一百名騎士和五百名馬耳他民兵。 聖埃爾莫要塞位於塞伯拉斯半島頂端,三面環海,正對陸地的一面設置許多火炮,無論敵方多麼強大,一次也只能投入一部分兵力進攻。五月二十二日;土耳其人開始構築壁壘,挖掘戰堤,修建炮兵陣地,在這幾天裡,只是時斷時續的零星戰鬥,因為土耳其人在工事還沒有完全修好之前,也不敢貿然大舉進攻。 同月二十九日凌晨,聖埃爾英守軍突然發起戰術性反突擊,前線戰壕裡的土耳其士兵一心等待著進攻,不曾想到守軍竟會殺出要塞,等他們明白過來後,已經有許多人成為刀下鬼,這次反突擊給土耳其軍隊造成很大的混亂。後來,土耳其遠征軍司令穆斯塔法((Mustapha)調來了大批生力軍,才將守軍逐回要塞。 五月三十一日,土耳其軍隊控制了聖埃爾莫要塞前方的外圍防禦工事,緊接著搭起雲梯,試圖一舉攻克要塞。守軍則用沸騰的瀝青自上而下地澆灌下來。另外,騎士們遠發明了一種大火圏,大圏上纏以大量的棉布,浸以化學燃燒劑,可以迅速點燃,從城牆上投向攻城者,通常一圈可以套住一小群人,使土耳其回教徒的寬袍大袖立即著火燃燒。據史家記載。 土耳其人這一天陣亡三千人,而守軍只陣亡九十人,其中包括二十名騎士。 六月初,赫赫有名的北非海盜頭子德拉加特(Dragut),率領一千五百名穆斯林海盜趕來參戰。在以後的兩個星期內,聖埃爾莫要塞守軍英勇無比,一次次擊退土耳其人。同月二十九日,土耳其軍隊發動總攻,所剩無幾的守軍,竟能奇跡般地再次擊退敵人。但是他們也明白自己已無能力再堅持下去了,當天晚上他們舉行集體祈禱,以求生平罪愆都得到上帝的赦免。次日清晨,受傷的和垂死的人都被運送到各缺口處,用東西支撐著,手執利劍,準備就義。同日,土耳其軍隊終於攻下了聖埃爾莫要塞,將遍體麟傷的騎士全部斬首,並在屍體上劃上血淋淋的十字架以資嘲弄,然後一一綁在木頭上投入港中,漂到比爾古,使生者怵目傷心,這些遺體被比爾古守軍從水中撈起,以隆重的哀悼儀式葬入騎士團的修會教堂。另外,聖約翰騎士團為了報復,也將土耳其軍隊的戰俘全部斬首,並將他們的頭顱填入大炮的炮膛,射向敵方陣地。 土耳其人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攻下聖埃爾莫要塞,並為此付出了傷亡八千人的高昂代價。土軍總司令穆斯塔法站在聖埃爾要塞廢墟上驚呼道:「子堡的代價已經如此慘重,母堡的代價恐怕只有真主才知道。」 在聖埃爾莫要塞遭圍攻期間,比爾古城堡和森格萊阿城堡之間,架起了一座橫跨戰艦灣的橋樑,以便戰局緊張時兩城之間可以互派援兵。六月二十九日,一支由七百名士兵和五十名騎士組成的西班牙援軍在馬耳他島北部海岸秘密登陸,並迅速穿過土耳其軍隊尚未合攏的包圍圈,進入比爾古城堡。 七月十五日,土耳其軍隊經過兩周的軍工作業後開始向聖邁克爾要塞發起進攻,騎士團也派出戰略預備隊前來增援。與此同時,土耳其人也向比爾古城堡和森格萊亞城堡發起進攻。七月二十一日,土耳其人派出一千名近衛軍分乘十艘戰船前來增援,當他們繞過森格萊亞半島時被騎士團發現,馬上被一支聚靠海邊設防的聖安吉洛要塞的炮兵打得落花流水,十艘戰船有九艘被擊沉,船上近衛軍絕大多數陣亡,已經攀登上森格萊亞要塞和聖邁克爾要塞城牆的土耳其士兵,既得不到後繼部隊的增援,還被一一投入大海。追一天,土耳其人傷亡達三十多名,使穆斯塔法被迫撤回圍攻部隊。在此後的兩周裡,他的炮兵不斷轟擊騎士團的各個城堡,並準備向比爾古和森格萊亞同時發起總攻。 八月八日,土軍終於發起總攻,在廔戰最緊要的頭頭,七十一歲的高齡的瓦萊特圍長,從聖安吉洛要塞渡過海灣親自指揮比爾古要塞的戰鬥。一次,土耳其人炸開了比爾古要塞陸路城牆,並從這個突破口蜂湧而入。但騎士圍早已修起了第二道城牆,使進攻部隊陷入兩牆之間的窄挾地帶,守軍從容地向他們頭上傾瀉大量沸騰的瀝青、滾燙的開水和大量的燃燒物。土耳其後繼部隊一心以為他們的伙伴正湧入城堡,為了趕去分享屠殺和劫掠,便急急忙忙地向前推進,結果進來的人越多,死得也就越多。當牆外的人終於知道牆內的真相後,又開始盲目潰逃s於是守軍乘勝出拳,追殺了許多落後的土耳其人。 八月十日,土耳其軍隊再次發動強大的攻勢,穆斯塔法指揮他的部隊殺出一條血路,攻入聖邁克爾要塞,並將自己的戰旗插上城牆,而此時比爾古也正陷入一片混戰之中,無力救援,眼看就要攻克時,土耳其軍隊突然發生一片混亂。穆斯塔法得到報告說,有一支從西西里島開來的基督教援救大軍,攻佔了土耳其軍隊設在馬爾薩的大本營。營中帳蓬著火燃燒,濃煙烈火遙遙可見。穆斯塔法匆忙鳴金收兵,率部回援。當他們趕到馬爾薩時,除了一些戰死的勤務兵和衛兵外,並沒有發現有一支大軍。原來,駐守在姆迪納的騎士團騎兵部隊在前方戰鬥高潮時,撲向警戒不嚴的土軍大本營,消滅了守軍,焚毀了土軍的營帳和大量的補給。一些僥幸逃脫的土耳其士兵誤以為是西西里援軍來了,從而使穆斯塔法召回自己即將獲勝的軍隊。 八月十八日,土耳其人挖空了比爾古一座稜堡的大部分地基,然後塞滿炸葯,將它炸塌。守軍措手不及,土耳其人開始攻入城內。瓦萊特團長遇見頭一批從戰場上潰退下來的士兵,他善言加以安撫後,便拈起長矛,大步流星地趕往突破口,精疲力盡的守軍在他影響之下,迅速投入反擊戰,終於把數量佔優勢的敵軍趕出了城牆。當晚土耳其人又發動了一次進攻,結果再次被守軍擊潰。正如一位史學家所描述的那樣.瓦萊特能「身帶言教,激勵士卒,使平庸的士兵成為真正為榮譽感所激發的男子漢,並能像軍官一樣英勇作戰,臨危不懼」 。 八月下旬,土耳其人雖然又發動了幾次攻勢,但始終不能取勝。此時他們的部隊不僅兵員損失了三分之一,而且士兵毫無鬥志,不經強迫就不肯上陣。 九月六日,西西里總督派來了一支九千名士兵組成的救援大軍,在馬耳他島最北部的梅利耶哈(Mellieha)海灣登陸。但當時正好遇上一場暴風雨,有半數以上的援軍無法登陸而被圍在戰船上。但穆斯塔法卻毫不知情,倉惶之間,匆匆忙忙地將他的士兵全部驅上戰船,準備撤退。等到弄清真象之後,穆斯塔法又命令部隊從聖保灣登陸,向內地推進。但是他的士兵在西西里援軍頭一次衝鋒時就被擊垮,接著掉頭逃命。他們在聖保罹灣爭相擠上把他們送往艦隊去的小艇時,又有許多人被殺。在九月八日,也就是聖母瑪麗亞誕辰日,穆斯塔法帶著剩餘的四分之一殘兵敗將返航。 馬耳他大圍攻是歐洲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對歐洲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只有首先佔領馬耳他,才能進而威脅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南部,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騎士團的勝利拯救了整個歐洲,使基督教世界免遭穆斯林的侵略。在此後的四百年時間裡,馬耳他一直是基督教在地中海上的堅強堡壘,及對抗伊斯蘭教勢力的前哨。 聖約翰騎士團在敢強我弱的情況,能苦戰四個月,並取得最後勝利.主要是靠機敏的策略,英雄的氣概,幸運之神的幫助和一位卓越的領袖。瓦萊特團長是一位堅毅、勇敢和誠實的基督徒,當勝利的希望似乎已經極其渺茫的時候,他能用宗教的力量和命運的真諦來激勵他的部下。再加上聖約翰騎士團的騎士們一生追求榮譽,他們生為殺土耳其人而生,死為當英雄而死。當時他們正登上一座為整個歐洲所熱烈注視的歷史舞台,肩負著保衛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歷史重擔,這樣一種獵取榮譽的時機可謂千載難逢,騎士們捨此之外,更有何求。他們所生活的社會以勇敢為最高道德准則,身為騎士,僅僅為騎士團和耶穌基督而死還不夠,還必須死得英勇,死後光榮,他們最怕被土耳其人殺死在一個默默無聞的角落裡,並認為這是一種極不體面的死法。所以即使身負重傷,也要堅持戰鬥到底。僅管這次戰鬥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戰役持續四個月,但是他們從無灰心喪氣的時刻,更不會有投降、失敗或逃命的念頭。這聽起來似乎是一種高調,但這確實是騎士們所生活的社會准則。對榮譽的極度渴望和對恥辱的極度畏懼,激發騎士們在早應喪失鬥志之時仍然能夠繼嬻作戰,也正是這種精神才能使他們獲得最後的勝利。 在「馬耳他大圍攻」中,兩百一十九名騎士和九千多名馬耳他民兵英勇犠牲。要塞、村莊、農田和莊稼都遭到嚴重破壞。戰後,瓦萊特團長制定了一項大規模的和平時期建設計劃。一五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騎士團決定在塞伯拉斯半島上建立一座新首府,並以瓦萊特的名字來命名這座城市,它就是現在馬耳他的首府瓦萊塔。 十六世紀八十年代以後,聖約翰騎士團逐漸入一個萎靡不振和腐化墮落的衰敗時機。不近女色是騎士團的三大團規之一,但是許多騎士對這一誓言視之不理。早在一五五一年,馬耳他就以娼妓數量之多而著稱。馬耳他大圍攻之前,騎士團不得不將這些娘們送往西西里島去躱避戰火,戰後又為她們的迅速返回提供各種便利。在一五七二年至一五八一年卡西爾(La Cassiere)擔任團長期間,這種無法無天的現象達到頂峰。卡西爾竭力抵制瓦萊塔城這種過度的荒淫放蕩生活,下令取締城內所有的娼妓。不料這道命令的頒布竟然激怒了許多騎士,他們聯合起來,拘捕了團長卡西爾,並且在妓女們一片嘲笑聲中將他解往聖安吉洛要塞囚禁起來。後來因為羅馬教皇出面干涉,卡西爾才得官復原職。 騎士團還在馬耳他大興土木,在永無止境追求排場的心理支配下,到了十八世紀末終於將瓦萊塔建成具有歐洲城市風格的漂亮城市,而馬耳他人卻不得不生活在貧困之中;騎士圍盡可能地榨取他們的每一文錢,以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島民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政局日益動蕩。 一七八九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革命的驚濤駭浪開始衝擊馬耳他。一七九二年,法國政府沒收了騎士團在法國所擁有的財產。在德國、西班牙、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騎士團的財產不是被接管就是被課以重稅,從此騎士團的經濟一蹶不振.元氣大傷。
返回到
馬耳他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