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羅馬尼亞 的原始碼
←
羅馬尼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奧拉迪亞溶洞美== 奧拉迪亞(Oradea)市,位於羅馬尼亞西北部臨近匈牙利邊界的湍克里什(Crisul)河畔,是比霍爾縣的縣府。建於中世紀的盛期,一一四一年被韃靼人所毀,十五世紀重建。一六六○年至一六九二年為土耳其人佔據,後來成為匈牙利領土。一九一九年歸屬羅馬尼亞。 這個擁有二十二萬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位置在東經二十一度五十七分、北緯四十七度三分,它是歐洲西部和從匈牙利布達佩斯進入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主要通道。東北鄰巴亞馬雷、東與克盧日──納波卡接壤、南界阿拉德、西部是匈牙利國境。此地現為文化中心,有國家劇院、木偶劇團、交響樂隊、圖書館和博物館。市的東面有優質礦泉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現代化的市容景觀,成為重要工業中心,生產機床,採礦設備、化學製品、靴鞋、葡萄酒、製粉和製材等。市區有許多星級旅館,一流的賓館有四個,最大最好的是靠風景優美的河岸,位於交通要道的「達契亞」飯店。 奧拉迪亞有許多古建築,其中湍克里什河岸上有三座建築最為著名,其一是一七七○年由巴爾維德爾王子設計建造的巴拉瑰王宮,它被宗教界稱為「教會之家」,外表氣勢雄偉、漂亮,裡面收藏不少十八世紀的名畫、壁畫。此外,王宮裡還有一個湍克里什河博物,展品主要是表現當地歷史、民間藝術風情等。另一座是一七七三年建成的巴洛克式建築,樓房底層有長達一百多公尺的拱廊,遠遠看去,十分壯觀。斯塔歐路教堂是羅馬天主教會於一七八○年修建的,裡面的繪畫、壁畫等藝術品,都完整無缺保存下來。坐落在河口處的古城堡遺址,五個塔頂及部分城牆仍清晰可見。城中「勝利廣場」旁的東正教堂是一七九○年建成的,被人稱為「帶月亮的教堂」,頂部有一個三公尺大的球,一半黑色一半金黃,上面可以顯示月亮的盈虧,非常有趣。 熊溶洞在奧拉迪亞市東南方八十公里處,是西爾巴阡山所有溶洞中最長、面積最大、景色最美麗的溶洞之一。它是一九七五年村民在挖掘大理石時無意中發現的。當打開洞口後,發現裡面有許多熊骨;再往裡走,溶洞逐漸變得寬敞,洞內出現一具具完整的熊骨,人們稱之為熊廳。在其他洞裡,農民也發現熊骨。考古專家認為,在很久以前,此處曾是熊的棲身之地,後來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洞口被封死,裡面的熊被悶死。熊溶洞總長一公里多,經過精心整修,多數熊的骸骨都按其原來死去的姿熊放置,再配上彩色燈光,遊客一進洞,就能猜出「熊溶洞」的涵義。 洞中長滿了石筍和石鐘乳,經人工布置,更加五彩縯紛,千奇百怪,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石頭有的長得像蘑菇,有的似荷花;有的像從空中垂下的萬千冰柱,有的似從天而落的奔流瀑布;有的儼如巨大的寶石花山,有的又屹立高矗如寶塔。人們給洞內各景賦予不同名稱,如熊廳、蠟燭廳、荷花廳、旗幟廳、乳齒家廳等。其中荷花廳高三十公尺,大廳開闊,一次可容千人以上,大廳奇態異樣,內有鐘乳石、石柱、石芯、壁上「垂掛」著的石花盆景讓人叫絕,比人工安裝的還精美。大廳中央有一池碧水,池內朵朵白色的石荷花似在飄浮。站在洞內任何角度觀看,都像質賞一幅錦繡畫屏。 此外,比霍爾山的景色也絢麗多彩,山上筆直參天的迎客松和挺拔秀麗的雲杉,以及那幽幽曲徑的小河流水,是許多歐洲人希望看到的。這裡許多山村仍然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耕作水準,他們的生活方式、獨特的民歌及傳統的手工藝製作,對羅馬尼亞甚至匈牙利都產生巨大影響,如今是吸引國外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
返回到
羅馬尼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