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南斯拉夫 的原始碼
←
南斯拉夫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國內風俗習慣拾零== 在南斯拉夫,自古以來就一直保持大家族制的傳統,一般是從五十到八十個人所組成的大家族集居在同一個村裡。在一個家庭裡,當父親的一旦到了六十歲,就要把家長之責讓給他的長子,財產不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全部為整個家族所共有,但財產的的占有權和繼承權,只限於家族中的男性,不過在近幾十年以來,國內男女之間的地位已開始趨於平等。 南斯拉夫是個很勤快的民族,一般人都習慣早起,由早上五點左右就開始忙碌,上午七點去上班,下午兩點歸來,中間沒有休息,吃過午飯,便是午睡時間;下午五時左右,街上就熱鬧起來。早上和傍晚人們還有集體散步的習慣,看過去像集體遊行似的,其中黃昏的散步在這裡叫做「科爾索」(Korzo),這是一般南斯拉夫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活動。 一般說來,南斯拉夫人性格都比較爽直樸實,但是有點倔強,就是再窮苦的人家也不肯接受別人的施捨,黑山人既是實踐家又是理想家,由於所處土地較為貧瘠,日常以從事畜牧業為主,他們的性格較為粗暴,自古以來就非常好鬥。在農村和山區,許多人仍穿著傳統的服飾,盡管質料都以羊毛為主,但樣式、手工及配色,則因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相形之下,女性的服裝較為華麗,一般都穿用錢線、銀線、玻瑙珠或寶石等飾物,精美的刺繡加上色彩鮮艷的紐扣,制成美麗的服裝,在服飾組合上通常是採用罩衫、裙子、背心及圍裙的搭配,並使用頭飾。這個國家的女人一般都很漂亮大方,他們除了要和男人一樣上班工作外,家還要操作家務和撫養孩子;性格較為溫柔,但又不乏獨立精神,有自己的社交和對事業上的追求,並且還要經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盡量表現其女性特有的魅力,因此很受男人們的愛載和尊重。 農村住房從外觀來看,也很豐富多彩,有一種被稱名「克查」的建築,是一種屬於教堂建築的圓椎形簡樸民宅;第拿型的住屋,大多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屋頂的斜度很大。在亞得里亞海岸地帶,大多為喀斯特地中海型的建築,也就是石造住宅。穆斯林族人的住宅,大多為兩層樓建築的土耳其式住屋,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牆壁是石砌的,屋頂也和中國大多數農家一樣用瓦片鋪蓋。 在南斯拉夫的一般家庭中,牆壁上、床鋪上或一些高檔家具上,都披蓋一層盡樣繁多的手織地毯作為裝飾,這些地毯又都配有幾何或花卉圖案,這都是家庭中成年女性的傑作,他們一般都有刺繡這一手,這是母女世代相傳的手藝。另外,在農村的每一個農家中,廚房裡的爐台旁,都整齊地排列著許多用南瓜殼做成瓢子;南斯拉夫的農家人都非常好客,當家中有客人來,就用這種器具舀一瓢子葡萄酒、再取出家中所存最好的食物來招待客人。 國內各地,特別是在農村和山區,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喜歡使用具有悠久歷史、富於民族特色的各種傳統手工藝品,如木雕、陶瓷器、手織地毯、壁壁、絨被、提袋和刺繡製品等、罩衫、花裙、披肩、頭巾、圍裙和手帕等也大多由手工製作。這些手工製品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此外,還有裝飾華麗的短槍和刀劍,刀柄和槍把一般用紅銅和白銀雕鏤而成,並鑲嵌彩色玻璃和寶石。 南斯拉夫人認為,蓋房子時選擇好的地基非常重要,所以他們有許多選擇宅基的方法,有的人夜間在房基的四角放四塊石頭,如果第二天在石對發現了昆蟲,這塊地就被認為是有福之地。有的人選擇宅基時,放出自家飼養的羊,讓它隨意走動,在羊躺下休息的地方也被認為是有福之地。有的人則在已選好的宅基上放一罐酒或一袋面粉,如果第二天沒有被動過則被認為是福地。 在建房奠基時總要殺牲,一般在奠基石上宰雞和羊,然後把雞頭和羊頭埋入地基。房屋落成後一般要慶祝一番,人們又唱又跳,希望這座房子裏將永遠有歌聲和幸福。人們總是在月圓之時遷入新居,據說這樣家庭將會永遠美滿,遷居時,第一位步入新居的人要帶上鹽、麵包和蜂蜜,還要帶上自家養的大公雞,讓雞鳴聲驅走惡鬼。 農田生產勞動中也有很多風俗,多是為了避免天災,保證壓稼有好收成,例如耕地一定要在星期一或星期四開始,耕第一壟地時要帶上烤雞和麵包,把麵包用犁切碎,還要把烤雞埋在農田裡,以求豐收。如果久旱不雨,人們就要舉行一種叫做「德德拉」(Dodola)的祈雨祭典。為了求雨,很多地方每年在固定的日子,由小伙子向姑娘們潑水,或把姑娘扔進水中,有的地方把第一枝玉米穗或麥來投入水中,遇到旱災時,有些地區讓用綠葉和鮮花裝扮起來的姑娘在村裡唱求雨的歌,從一家走到另一家。祈求下雨。 為了避免暴風雨和冰雹的襲擊,人們把斧頭、掃帚、椅子、鹽、麵包等物從房子搬出,有的把利器插入土中,還有人向天空和彩雲開槍。有些地方人們把榛木做的十字架插在田間,或用榛木柵欄將農田圍住,人們認為榛木有一種魔力可以使庄稼免受天災。收獲庄稼時,很多地方把收割下的第一捆麥子懸掛起來,直到收割結束。有的地方在整個收割季節期間,將三捆麥子放倒在田裡,有的地方是把割下的麥子扎成花環,帶回家中保存到來年的收獲季節,希望明年能再獲豐收。農作物收割結束的當天,全村舉行慶祝活動。村民們用花環、花冠把麥垛裝扮成美麗的姑娘,載歌載舞,殺雞宰羊,慶祝豐收。 脫粒時也有很多習俗,有些鄉村把最重要的一捆麥留到最後脫粒,農民在脫粒機上工作時,無論天氣如何炎熱,口再乾,都決不喝水,因為當地人相信這樣可以避免在脫粒期間老天下雨。割草也被認為是農田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割草之前要殺雞宰羊,為主管綠地的神靈獻牲。 在南斯拉夫眾多的宗教祭典中,最為隆重的要流行於塞爾維亞的「斯拉巴」(Slava),這是當地東正教的教徒們為那些擔任家庭守護神聖徒們祈福的祭祀活動,這項祭祀活動一般都在八到十月間進行,這時五谷歸倉,大半年的辛勤勞動已有了收獲於是人們並沒有為他們的家人帶來平安的守護神,而施次虔誠的答謝。這期間,塞爾維亞地區的各個村落、各家各戶,都沉浸在節日般的熱烈氣氛之中。此外,在一年之中,當一個新的季節到來,也要進行一次祭祀。 在語言、宗教信仰、傳統文化及風俗習慣互不相同的許多民族所組成的南斯拉夫,其國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酷發歌唱和舞蹈,他們和巴爾半島上的大多數民族一樣,善於把一生中的喜怒哀樂,溶化到音樂和舞蹈之中。他們用歌曲訴說愛情,用歌聲表達對搖籃中嬰兒的祝福,用歌唱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之情,也用歌聲表達對死者的悼念。這個國家的民間舞蹈也是源遠流失,在十一到十四世紀時,便非常盛行。目前這個國家最為流行的是一種叫做「科羅」(Kolo)的舞蹈,由許多男女在一起圍成一個大圓圈, 然後一對一對的男女輪流進入圈入隨音樂的節拍而緩緩起舞;另外也有將男女分開,各自組成圓圈,展開熱烈的競賽。科羅舞的伴奏大多皆用樂器及合聲,但有時也可以不用任何樂器伴奏,而以舞者本身迸發的節奏感帶動全身。 南斯拉夫人的名字一般分為兩部分,名在前,姓在後,婦女結婚後一般改用夫姓,但也有的婦女婚後仍沿用自己的父姓。在黑山地區,有些農村很重視家族的傳宗接代,每個家族都有很詳細的家譜,人們都以本姓家族擁有龐大的支系而自豪。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問候有各種方式,握手表示友誼、關心和真誠,擁抱和接吻表示關繫親密和情深,脫帽和鞠躬也是一種問候方式。在阿爾巴尼亞族聚居的山區,至今仍以行跪禮和吻衣襟表示卑躬,客人進門後要行跪禮,直到主人請他起來為止。在黑山地區,年輕人遇見年長的親戚要吻他的手,至今在南斯拉夫很多地方,姑娘和年輕婦女仍保留著貼胸和吻手的問候習慣,以表示特殊的尊敬和誠意。 問候語一般很簡短,多為問候健康。習慣上是男人先向婦女問候,行走著的人要先向坐著的或站著的人問候。年長者先向年輕人伸出手,主人要向在座的每個人先伸手問候。在走路相遇時,從高坡走下來的人要先向迎面來的人問候,騎馬的人要先向步行的人問候。如果要進行交談,騎馬者要下馬;如果兩人都騎著馬,則可以騎在馬上交談。在內地的一些山區,如果男人不先向女人問候,女人則可以不去問候他。 國內各族人民有好客和作客的習慣,每個家庭都准備為客人和過路人準備最舒適的食宿和給予最大的幫助。當被邀請的客人到來時,有的地方特別特別是農村還要準備特殊的歡迎儀式和民間歌舞,以牛羊肉和美酒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農民們會為客人吃得不多和喝得不多而感到難過,如果客人大吃大喝,主人會很高興,最後還會為客人裝上滿滿一袋的食物送上上路。主人一般不會詢問客人為什麼來訪和要逗留多久時間,因為客人一般都會自己講。在科索沃和梅托希亞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如果男主人不在家,既使客人沒有向這家要食品,女主人也會叫孩子向過路客人送麵包和奶酪,作為旅途的食物。 在這個國家,舉行婚禮要履行結婚登記處的婚禮儀式。東正教信徒在教堂舉行婚禮,但人們並不特別重視教堂或登記處的婚禮儀式,而對民間傳統婚禮中的任何一個程序卻從未放棄過。盡管這個國家民族眾多,信仰不同,但全國各地舉行的傳統婚禮儀式卻大同小異,只是天主教徒的婚禮要選擇在除星期二和星期五以外的任何一天舉行,而穆斯林的婚禮必須是在星期五舉行。 婚禮一般分迎親、歡迎儀式和婚禮儀式等三個階段。男方的人去女方家接親時,在路上不作任何慶祝的表示,到新娘家後,迎親的人和女方參加婚禮的人,共進盛宴,餐桌要擺上新娘家製做的和新郎家送來的喜慶糕點,新郎家族的成員要用錢幣把糕點蓋上,以示家族的財力。筵席前,新娘與其他姑娘混在一起,由男儐相辨認,直到男儐相最終辨別出正的新娘,並由他領新娘入筵席而坐。 整個婚禮過程中,男儐相始終併隨在新娘左右。在婚宴過程中,人們載歌載舞,直至男方迎新隊伍中最年長的人,作出手勢表示迎親隊伍即將啟程為止。這時,新娘的父母會跪下為新娘祝福,人們鳴槍為新娘送行,告別場面令人感動。當娘來到新郎家時,人們向她送上一束麥穗,象征著果實累累。 婆婆會站在家門口迎接新娘,並遞給新娘麵包和一罐酒,象征著新娘將把豐收帶進家裡。新娘進門後,要繞灶台走三圈,碰一碰揉麵的盆子,然後坐在婆婆的膝頭,以示如同是婆婆的親女兒一樣。在這些傳統的婚俗中,新郎的作用微乎其微。在婚禮結束前,他不能接近新娘和男儐相,而要努力去偷新娘和男儐相的外衣,如果成功了,就意味著他將成為一個好丈夫。 在婚宴上,新郎的家長還要當眾展示來賓們贈送的禮品,並向來賓回贈禮品。在新娘第二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五彩斑瀾的姑娘式頭巾換成了主婦式的頭巾,表示她已經出嫁。然後,幾位來賓陪同新娘去井邊或河邊取水,新娘揍著清水請來賓洗手,來賓們會向她贈送禮品。人們在婚禮過程中載歌載舞,這樣的筵席要持續很多天。最後一天,由一位來賓,按照程序舉起酒杯或黑咖啡,宣佈婚禮正式結束。客人們離去時,還要帶走一些筵宴上的食品,以示將給自己家中帶去好運。 南斯拉夫人的主食是麵包,副食是肉、牛肉、豬肉和魚等,各民族依照傳統習慣。都有自己的口味,塞爾維亞人的菜餚,味道偏重,愛吃燒烤類食品;匈牙利族人很吃辣;穆斯林人不吃豬肉,生活在亞得里亞海岸的黑山族人,海邊雖然盛產海參,但從不吃海參。 國內各地的各族人民至今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自古流傳下來的喪葬習俗,人死後要由親屬洗身、換衣入殮,死者要穿戴盛裝,頭戴禮帽。一般男子要穿著新郎的服裝,女子要穿上結婚時禮服下葬。死者去世二十四小時後,才能宣佈下葬時間,下葬前要有人守靈。按習俗要將死者手腳捆住,以防死者把其他人的靈魂帶走。在死者眼瞼上放上錢幣或小塊玻璃,並在死者手裡、口裡、衣服裡放上靈錢,以備他到另一世界去用。 對死者的哀悼也有不同的方式,有的地方將衣服反穿,以免露出衣服上的紅顏色或金錢織的花紋,帽子上纏黑緞帶;有的地方男子有一般時間不能戴帽子,在四十天之內不能刮臉剃頭,婦女們戴黑紗。大部分地區在哀悼期間穿戴黑色衣帽,少數地區仍沿用古代南斯拉夫民族的習俗,穿戴白色衣帽。 參加送葬的人在送葬途中不能回首,據說如果回頭就會自己或親屬短命。下葬前要把死者捆住的手腳鬆開,下葬後人們向棺木撒土,同時還要撒上一些錢幣、酒、香煙和糧食。據說,這樣可以使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豐衣足食,並贖回在人世間所犯下的罪惡。參加葬禮的人不能把眼淚掉在棺木上,因為這樣會使死者感到沉重。對於男性死者,從守靈到安葬,都有婦女為他哭墳,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古代哭墳的曲調。 如果死者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則要盡快下葬,並且不必向榕木撒糧食,因為孩子被認為是無罪的,所以死後很快會變成小天使升入天堂。沒受過洗禮的孩子不能安葬在公墓內,一般埋在果樹旁邊,下葬時母親要推動一下棺木,意思是前進一步,願母親再生一個孩子以代替這個死去的孩子。 如果死者是正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子,那麼葬禮會被當成婚禮來操辦,使葬帶有幾分歡樂的氣氛。自殺的人不能安葬在教堂的墓地內,只能安葬在鄉村墓地附近的地方。由於受古代雙重安葬習俗的影響,在塞爾維亞東北部地區,在死者入葬四十天後,要將墓地挖開,把死者的骨頭包起,送到教堂放置四十天,然後送到墓地,再次安葬。盡管這種做法受到政府的禁止,但一些山區至今仍未改變這種傳統的習俗。 這個國家也有一些傳統的節日,最熱鬧的是聖誕節,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要慶祝一番,而且慶祝活動延續很長時間,東正教慶祝約四十天。天主教要慶祝四個星期,從每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到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清晨結束。天主教和東正教還要慶祝復活節,慶祝活動也要持續四十天。人們在復活節的這一天,要把農田、房屋和擠奶房用榛木柵欄圍起來,以期庄稼豐收。每年的五月十四日是聖葉列米亞節,這一天人們從清晨起就膏著鐘,口中念道:「葉列米亞去田間,所有的蛇去大海。」據說這種儀式可以保證國家和居民不受惡勢力的侵害。
返回到
南斯拉夫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