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埃及 的原始碼
←
埃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明亞市古代陵墓多== 明亞(Minya)是埃及南部地區明亞省的省會,經緯度為東經30度45分、北緯28度6分,正好坐落在尼羅河谷地中,擁有18萬多人口,其中超過半數的居民是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這個全省商業和金融中心的城市,工業以軋棉、製糖、麵粉加工和地毯編織為主。教育方面設有一所重要的大學。它還是到埃及中部旅遊的中途站點,有通往開羅及各地的鐵、公路及渡船往返,對外交通非常便利。 這座美麗的城市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景點古蹟。在參觀途中,偶然可見一些古怪如鴿棚的泥磚小建築,錯落在棕櫚樹叢中猶如小宮殿;三三兩兩駱駝馱著棕葉,一步一頓搖搖擺擺進入觀光客眼裡湊熱鬧。大部分古蹟在尼羅河對岸,乘渡輪過河後再雇輛計程車,到約一小時車程的南面逐步觀察。其中的貝尼哈山村北距明亞市區約18公里,是埃及「中王國」時期遺址,共有39座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達官貴族陵墓,墓內以灰泥作畫料的圖飾也很精美,其中12座墳墓繪畫在內壁上的圖景,多是日常生活方面的體現,有古埃及流行的運動、工藝製作等,也有商品貿易及農民耕作播種情景,還有尊貴領主們的生平傳記,以及他們在軍事和行政管理上的功勳。描繪最有特點的是十一王朝官員凱提石墓,內壁上畫了狩獵、釣魚、捕鳥、角力、紡織和染布等。從高處石崖上極目遠眺望,西岸河谷中建築縱橫交錯如棋盤,突兀而立的宣禮塔和教堂塔尖彷彿直刺雲霄,尼羅河蜿蜒曲折猶如蛇行。 安蒂波利斯位於貝尼哈山以南約16公里處,是古代埃及的羅馬城市,是羅馬皇帝為紀念寵信提諾斯而建的。據說提諾斯長得非常俊美,皇帝與他相當親密要好,因自願作祭神品而淹死於水中,在他死時的公元130年,皇帝為他創建了這座城市,居民是希臘人。 在貝尼哈山東南方向有古城美納特胡夫的廢墟,此處曾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故鄉。當地已發現格爾謝史前文化遺址,還有古埃及第三王朝的一座小金字塔。 阿德拉修院(Deir al Adhrah)即聖母修院,在尼羅河東岸,北面距明亞約23公里,據說其創建者是聖海倫娜(St. Helena),她是羅馬康斯坦丁烏斯一世之后,後來由於政治原因被棄。公元306年,其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尊她為皇太后,受其子影響,虔信基督教,出訪過聖地巴勒斯坦,並在耶穌誕生處和升天處興建教堂;在她過世後,基督徒尊奉她為聖海倫娜。一年一度的8月22日聖母節時,基督徒們不遠千里而來,攀上陡峭的台階來此群聚朝聖。 阿瑪爾納(Amarna)是明亞省一個古代城市遺址,名為阿赫塔頓城,意為太陽神阿吞(Aten)普照的地方,在艾斯尤特以北71公里尼羅河東岸的平原地帶,有公元前14世紀的廢墟和遺跡,遊客可乘坐渡輪前往拜訪。 公元前1375年,埃及法老王阿孟霍特普四世宣布放棄傳統對阿蒙神的崇奉,改對太陽神阿吞進行膜拜。這位追求哲理又充滿藝術天賦的帝王,和他美麗的奈芙提莉(Nefetiti)皇后,為逃離底比斯刻板無聊的生活,在河東岸一片未經開墾的地方,建起了阿赫塔頓新都城,並與皇后田園牧歌般在此生活了15年。此後,再也沒有增建任何建築,反而在其死後4年,都城又被繼任的長女婿遷回底比斯,古城就此廢棄。當對阿赫塔頓非常反感的霍倫希布執權時,把廢棄的古城夷為平地。到拉姆西斯二世即位時,又將此處的石塊搬到附近地方修築新的神廟。 南北大約長14公里的阿赫塔頓城,主要建築遺跡有王宮、阿赫塔頓神廟、朝臣宅第、工人住屋、王室及官員陵墓等,它們大多分布在古都御道兩側。宮殿在舊城遺址北邊,附屬建築較多,有臥室、接待室、廚房、帶有臉盆和化妝間的浴室、儲物室等,周圍還有花園、游泳池和起空調作用的風板。宮內有些建築文物保存在埃及博物館裡。此外,提爾村南面也殘存有皇宮遺址,宮殿、王族邸宅、官員別墅等,大多數建築都是用燒過的泥磚砌成的,且很多房間的牆壁、地板及天花板上,都繪有生動,自然真實的圖畫,這就是後來所說的與傳統刻畫風格完全不同的阿瑪納爾風格。每座宅第都有阿吞太陽神的神殿,以及刻有阿孟霍特普四世家庭生活情景的雕畫,由此看來,法老王對阿吞神非常推崇,以及對日常家庭生活及歡快熱鬧場所的喜愛。 遺址處的阿吞神廟是最大的建築,它由一系列有著圍牆的庭院組成,由此可通往完全露天的主要祭壇。法老王及其王室成員墓地就在神廟附近一條乾涸的河道旁,入口處刻有阿肯那頓著名的「太陽頌」(Hymn to the Sun),內壁浮雕描繪了當時阿瑪爾納的宮殿、街道及女眷們在宮內的平常生活。 已發現的朝廷官員葬墳共有25座,6座居北,19座在南面,也像底比斯墓室般,在沙漠荒山的東面鑿刻進去的,雖然他們墓室中祈禱地方的彩繪浮雕刻得不夠精美,但從中可以瞭解法老王對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的景狀,這種浮雕作品都以不落俗套、且稍帶誇張的手法,表現人物情感瞬息間的變化,而不像典型的早期埃及藝術品那樣呆板。麥利雷墓壁所刻的內容不同,是神殿、神廟、王宮、政府機關建築物的平面圖。 阿瑪爾納重要的文物還有奈芙提莉的半身雕像,這是在雕刻家圖特摩斯家中發現的。史上記載,這位皇后不僅美貌而且御夫有術,深得阿肯那頓寵愛,在她得力幫助下,法老王果斷地進行了宗教改革、遷都,首創獨樹一幟的阿瑪爾納刻繪藝術風格,可惜改革功敗垂成,反對勢力迫使法老王無奈妥協,但王妃堅持己見,據說最後竟遭謀殺。柏林博物館現收藏著花容月貌的王后頭顱真品,她濃眉、藍寶石般的明眸、華麗無比的頸飾,觀者都被震懾。她的女兒和妹妹也都有出色的才貌,其妹就是強盛的拉姆西斯二世嬌寵的正妃奈芙妲莉。 1887年,一個農婦偶然在遺址中發現300片有楔形文字的泥版,通過版上文書,人們可以知道十八王朝晚期埃及帝國衰落的歷史。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末,這裡還出土許多破碎的陶俑,以及推測可能是阿肯那頓石棺的殘片。 阿拜答斯(Abydos)也是明亞省的一處古代名城舊址,創建時間可上溯到埃及立國之初,在埃及政治史和宗教史上,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19世紀末,有一批墓葬出土,使現在人們對其過去的繁榮有所瞭解。它是尼羅河西岸最負盛名的奧賽利神崇拜中心,在古王國時就是人們嚮往的聖地;到新王國時期,人們更以能前往朝拜為榮,死後也要把木乃伊下葬在附近。不過,這裡最早期的陵墓、石碑等已遭毀損,拉姆西斯二世時的廟宇神殿存留的也屈指可數。據推測,第二王朝時法老們就葬在阿拜答斯,只是未被發現挖掘。還有新王朝時期的塞提一世廟,是埃及保存得最好的神廟之一。其後約42公里處,還有座引人注目的建築物,是奧賽利斯神廟,實際上是法老王的衣冠塚。神廟四周水渠環繞,中央是高台和10根石柱,地下是個圓頂大廳。 奧克喜林庫斯(Oxyrhynchus)即現在明亞省的拜赫奈薩村鎮所在地,位於尼羅河谷地西部邊緣,是古代上埃及第十九州的州治地。這個城市經緯度為東經30度39分、北緯28度32分,以發掘大量紙莎草而聞名。這些古文書大概出於公元前250年到公元700年間,是用希臘文和拉丁文,以及通俗埃及文、科普特文、希伯萊文、古敘利亞文和阿拉伯文書寫的,內容繁多,包括宗教經文「薩拉皮斯神蹟」和早期的「新約全書」抄本等;也有「多馬福音」一類的偽經,以及一些希臘古典文學名著。紙莎草古文書中還有部分是被認為失傳的文本,如早期希臘抒情詩選輯、著名詩人品達的作品、劇作家米南德和卡列馬科斯的作品,還有許多演說稿和歷史著作等。
返回到
埃及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