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埃及 的原始碼
←
埃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南西奈省會圖爾== 圖爾(Tur)是西奈半島的重要城市,也是南西奈省的省會,早在羅馬帝國和拜占庭時代,就有很重要的地位。公元6世紀時,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曾在此興建教堂。中世紀以來一直是穆斯林前往聖地麥加朝覲的必經之路,直至1869年蘇彝士運河開航前,這地方因港口優良,素是紅海貿易重點站,並是特瓦拉地區貝杜茵人的傳統集市中心。20世紀70年代,當蘇彝士灣石油開採業興起,它又成為國內主要的石油工業中心,城市加速現代化。 這座經緯度為東經33度37分、北緯28度14分的城市,坐落在西奈半島西南端的蘇彝士灣東岸,距離蘇彝士市約170公里,是省境內最主要的居民點,約有15萬多人口,種族較雜,大部分是柏柏爾人和非洲移民的後裔,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市內建有綜合住宅區、學校和市政委員會大樓,以及各種公共建築。當地工業主要有石油開採、石油加工、罐頭加工、人造冰加工、冷藏設備製造和魚類加工等;農業方面因有充足灌溉用水,處處棕櫚樹招展,並種植有椰棗、大麥和蔬菜等,同時按季節放牧駱駝和山羊等牲畜。 城市交通設備完善,道路暢通便捷,陸路方面雖然沒有鐵路,但西奈半島沿海的公路,大多從此地經蘇彝士運河下的艾哈邁德•哈姆迪隧道通往埃及本土。沿海公路還可以從米納阿什沙特通往以色列的艾列特。也有以石油輸出為主的海運交往;市郊還建有民航機場,班機起降頻繁。市內的旅館、餐廳、休閒娛樂和購物區不缺,並有眾多古蹟供人參觀。 這個城市有許多景點,其中的瑪拉是摩西泉的所在地,據聖經記載,古猶太人在摩西的帶領下走出埃及,過了紅海在曠野中走了3天,未見水源,後來雖找到一些泉眼,水卻鹹苦,人畜不能飲用,摩西便將一根樹枝丟進泉眼,泉水立即甘甜可口。現在摩西泉遺址面積約1平方公里,有500多株棕櫚樹和10個直徑2∼3公尺的泉眼,只有兩個泉眼的水可供人畜飲用;南端的那眼大井,據說就是摩西投木使水變甜的那口泉井。另有摩西溫泉池塘,相傳他曾在此洗澡,水溫約為34℃,含有硫磺質,對風濕和皮膚病有療效。 市區北面丘陵地帶的罕曼法拉姆(Hammam Fara'um)又名「法老御洗」,散落著7個富含礦物質的溫泉,長久以來,貝杜茵人都熱衷來此遊玩沖泡,有些溫泉附近已興建起療養復健中心。遊客在此可看到熱泉沖流到蘇彝士灣時,因與冷水相遇而產生物理作用,水面會升起一層如霧水氣的情景。 芮斯西得(Ras Sidr)大沙灘位於艾哈邁德•哈姆迪隧道南面,北面73公里處有阿因穆沙綠洲,其範圍內的尤永穆沙,據傳是猶太教創始者摩西和他弟子休息之地。在33公里外有片長勢茂盛的棕櫚林,東面較近的蘇彝士灣海域有各種各樣的海底生物,不過珊瑚礁群極少見到。而芮斯西得本身是個旅遊休息地方,除柔軟平整的沙灘外,還有許多出奇漂亮的紅海貝殼。雖然此地不提供遮陽用品、飲用水和食物,需遊客自備,但還是人潮不斷。 沙拉比喀丁(Serabit Khadim)是個距罕曼法拉永48公里的地方,佔地不大,卻有很多古蹟,有哈托爾神廟,以及東部沙漠守護神索普都(Sopdu)神殿,信徒多是附近礦區的礦工。這裡最多的東西是十二、十三王朝的石柱,且大部分是緬懷哈茲海普蘇特女王和圖特摩斯三世的石柱。考古隊在此處還發掘出阿孟霍特三世的提伊王后木雕半身像,整個雕像表現出王家氣質、神態和額上法令紋都非常逼真,說明當時寫實風格也很流行。此外,還出土了400多篇銘文,其中有的是對哈托爾女神頌揚的文辭,有的是教人如何採集當地玉石礦的內容,有些銘文是礦工們以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鑿刻在石碑上的,其中有些至今還未破譯出來。在沙拉比喀丁南面瑪嘉拉谷礦區也有古石碑,年代可追溯到第四王朝斯尼弗魯和胡夫時期,石碑記載內容顯示了當時這裡具有土耳其玉、孔雀石和銅礦,且採礦點非常集結。 瑪瑞加伯玉石礦場(Turquoise Mines of Maraghab)位於半島南端的丘陵地帶,縱深25公里,是埃及歷史上較早的主要玉石產區。據記載,在第一王朝時,就有許多人被派來進行採礦工作,因此也有許多的浮雕和石碑遺跡描述了這裡的有關情況。不過當20世紀初英國人恢復啟用舊礦區時,古蹟遭到嚴重破壞,只餘少量文物古蹟。現在這個被遺棄的礦場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遊客最好在阿布扎尼瑪找個內行的貝杜茵人當導遊前往。 從瑪嘉拉谷可到有加工錳礦的阿布扎尼馬,也能抵達阿布魯迪斯,其附近綿延分布著油田、輸油管、油槽和工人居住的組合式房屋,全程約571公里。 費藍谷(Wadi Feran)位於海拔約2100公尺的瑟玻山下,有乾涸的峽谷,也有棗椰樹及聖柳樹遍布的綠洲,峽谷處曾是阿瑪拉基人(Amalakites)和以色列人的戰場,如今,還有些修道院和禮拜堂的古蹟,以及早年基督教隱士伊林隱居修道的窖洞。 聖凱瑟琳修道院(St. Kathar-ine Monastery)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建於公元565年,是半島上最著名的古蹟,位於市區東北方,與努威巴相距165公里。左側是西奈山,右側是凱瑟琳山,修道院就在兩山間的谷地上。它原是為了使西奈聖地卡塔里那山不受外來力量的干擾和入侵,並為了紀念耶穌變臉而蓋的,後來才正式命名為聖凱瑟琳修道院,並流傳有一個故事。據說凱瑟琳原是才貌雙全的亞歷山大城女子,公元294年出生於名門貴族,從小在異教徒學校讀書,精通哲學、修辭學、詩文、音樂、醫學和數學。因才華出眾,求婚者絡繹不絕,但她從不理睬。後來一位敘利亞神父使她皈依基督教,賜教名為凱瑟琳。由於當時宗教紛爭,羅馬國王馬克米努斯迫害基督教徒,她不畏暴力,於公元312年她年僅18歲時奮起抗議並捍衛基督教,國王從各地招集50名能人智者前去勸她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不料這些人反被她說服皈依了基督教。國王盛怒之下處決了她,後來遺體被天使發現並移往西奈聖山。中世紀時盛傳她復活,嫁給了基督。人們為了紀念她,乃尊其為主堡聖人,稱聖凱瑟琳。 當十字軍佔領聖地所在的巴勒斯坦時,基督教獲得統治地位,修院也因此名聲更盛。到14世紀時,有多達400名的修道士常年住在這裡,從藏骨堂堆放的修士骷髏數量就可知修院的興盛。隨後幾個世紀,西奈半島幾經易手,但不論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阿拉伯帝國哈里發,還是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無一不把這個修道院置於自己的保護下,所以1000多年來從未被掠奪和破壞,並一直保持著作為東正教中心之一的地位,連俄國也是它的保護者和贊助者。目前,修道院由希臘東正教教會主持,並有40多名來自東正教神父,承襲著幾百年的傳統:蓄長髮、穿黑袍,每天黎明起床,敲響象徵耶穌一生壽命的鐘聲33下,然後開始一天的祈禱和潛心修行的隱居生活。 修道院外觀呈長方形,長約85公尺、寬為75公尺,有一道高15公尺、厚兩公尺的圍牆,極像中世紀的堡壘,森嚴雄偉。據說以前要想進入其內,須靠滑輪掛住的大籃子將人運到裡面,現在有個大門可供出入。修道院內共有18處形式各異的宗教建築,均體現出濃郁的拜占庭建築藝術風格。其中最精華的是東南角聖凱瑟琳大教堂,門是木製,雕刻拜占庭風格的圖案。長方形教堂大廳是大理石地面,由巨大的圓柱撐持著,其中有個石柱上鑿刻著查士丁尼時期的銘文。天花板上雕刻的圖景非常漂亮。此外,精美的吊燈、聖母瑪利亞像、伸手受戒的摩西壁畫和美貌的聖凱瑟琳畫像等,把教堂裝飾得富麗堂皇。由此到聖殿門,可見門兩側各有個精緻的石匣子,據說原先放著的真品是嵌著寶石的銀櫃,是由俄國皇族在17和19世紀捐獻的,櫃內列放著聖凱瑟琳的頭骨和手骨。聖殿牆上有考究的馬賽克鑲嵌畫。在殿底下有個小凹室,名為焰林禮拜堂,內置一塊聞名的小銀板,傳說上帝曾在銀板處和偽裝成一棵燃燒灌木的摩西授話。 再過去是後堂,在一間呈拱形及半圓形的凹室內,藏有一幅可以變容的基督像,祂左旁立著摩西和聖雅各,右邊是伊利亞和使徒聖約翰,周圍圖景都是描繪聖經裡的故事內容。此外,室內還珍存著31幅其他預言和聖徒的繪畫,且畫幅上都有公元6世紀時期精細的鑲嵌作品。從後堂走道過去,可以抵達林列的禮拜堂,裡面各奉祀著不同的聖徒,兩側教堂壁面上則飾著古今聖像。 大教堂南面是「十字軍教堂」,也是修道院圖書院,藏書6000多冊,包括基督教義、歷史、地理等內容的書籍,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古代手抄本、珍本及孤本,這些稿件主要用希臘文、科普特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衣索匹亞文和英文等書寫。無論是藏書的質和量,均僅次於梵蒂岡居世界宗教藏書第二位。館內還珍存著6世紀以後部分華麗的聖像,以及東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君主向修道院頒發的詔書和法令等真蹟,特別是用希臘文手抄在羊皮上的聖經,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兩冊聖經手抄本之一。館內過去曾有一本古西奈文聖經手抄本,是件極珍貴的文物可惜在1865年被德國學者蒂尤多夫用沙皇名義「借」去研究,此後一直存放在聖彼得堡未歸還。1933年,大英博物館以10萬英鎊的高價從蘇聯人手中把抄本買走,至今仍在大英博物館裡。 修道院中央矗立的鐘樓,是院內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三層的鐘塔內有9口大小不一,音韻各異的銅鐘,另有一口木鐘。每當舉行祈禱或聖餐儀式時,就可以聽到清脆深沉的鐘聲,在寺院上空和群山之間迴蕩著。修道院西南面有個清真寺,本是不起眼的小建築,在12世紀伊斯蘭教盛行時,才被改造成今天所見到漂亮的清真寺,使基督教建築與伊斯蘭教建築和平共處在宗教權威之地。修道院還有個藏骨堂,裡面有骷髏堆,膽小的遊客會起雞皮疙瘩。這裡的修道士死後,就葬於院內的墳墓中,待皮肉爛掉,再取出屍骨放在墓旁的堂室中。 穆沙山是附近的景點,遊客可從院後一條小石路上去,坡度較緩,登百級古石階後就可到達峰頂。 這裡修道院附近有卡塔里那(Katarina)聖山,是埃及境內最高的山峰,海拔2600公尺,可從穆沙山西面一片季節性變化的小道上去。山腳下還有旅館、露營區和公車站,聖凱瑟琳修院也提供休息宿地給遊客,不過需自備食物和飲用水。 阿卡貝灣在半島東面,從修道院近處的公車站向東面海邊行駛就可到達,它是個斷層,寬約16公里,但最深水域可達200公尺,且沿岸地貌變化多端,淺海水域呈條帶狀分布,還有品種繁多、五彩繽紛的珊瑚礁群。
返回到
埃及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