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埃及 的原始碼
←
埃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西奈省會阿里什== 阿里什(Arish)是北西奈省的省會,歷史悠久,在公元2世紀時已見文獻記載,當時名叫吉努科魯拉。到公元20世紀初,一些政治家建議把這個城市及附近地區,作為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拓殖地,但這項方案遭當時埃及總督克羅默伯爵的否決。1906年劃定埃及和奧圖曼土耳其帝國邊界線時,阿里什劃歸埃及。1967年時被以色列佔領,1978年由埃及收回,並於翌年收回阿里什附近城鎮。 這個西奈半島上風光明媚的海濱城市,經緯度為東經33度48分、北緯31度8分,坐落在半島的北端,東距以色列邊境約65公里,北瀕風景迷人的地中海,附近還有個鹹水湖叫做巴達維湖,流域面積約690平方公里。市內擁有20多萬人口,大都從事農業。而農業用水主要來自含水土層中開鑿的井和泉水,以及最重要的阿里什河,它全長250公里,面積兩萬平方公里,因此灌溉用水比較充足。再加上城市地處阿里什河下游入海口,周圍是平坦富饒的平原,地中海沿岸也是可耕作的平原,農作物種植區廣達4000平方公里,因此農業非常發達,盛產大麥、蓖麻、椰棗、橄欖和蔬菜等農作物。阿里什還是當地及附近城鎮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此外,還有不少人以捕捉鵪鶉為業。 由於是半島上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因此貨物運輸業蓬勃發展。它還是埃及和以色列之間過境物資的正式轉運站,致使當地走私活動頻繁,成了中東最有名的走私中心。工業方面,由於北瀕海域,漁業發達,建有冷凍廠和魚類加工廠。市區還建有蓖麻油廠。在城南盛產煤礦的基礎上,20世紀80年代建起了火力發電廠。近幾年,設立了太陽能研究中心和太陽能發電廠,以及天然氣發電站,現在旅遊業發展方興未艾。市內還設有博物館。 對外交通便捷,市郊的機場有班機飛往開羅和西奈半島南部各旅遊點。水路方面,港口渡輪可到地中海沿岸城市和鄰國以色列。陸路交通主要是沿海鐵路線,有阿里什到運河城市伊斯梅利亞線,可向東與以色列鐵路網相接。公路線東到以色列,西連埃及本土城市蘇彝士。從坎塔拉至以色列海法市的沿海公路主幹線也經過此地,這條公路自古以來就是埃及與巴勒斯坦間軍事和商業通道。有條在羅馬人統治時代就是通道的公路則橫跨西奈半島北部,貫通亞、非兩洲。 這座城市有設施完善的旅館,且價格合理,餐廳食物豐富,服務品質不錯;不多的購物區有許多貝杜茵人手製的工藝品和飾品出售,還有每逢週五開市,充滿地域特色的市集。由於城市沿海濱而建,風景特別優美。從巴爾德維勒湖至胡里斯路長達30公里的美麗海灘,是埃及人的避暑勝地,並以其中一段的「椰棗海灘」最負盛譽,椰樹成林,襯托著白色休閒度假村和星級大飯店,別具風情。 拉發(Rafah)是北西奈省的第二大城,也是埃及東大門,同時是富饒的農業區,因為西奈北部沿海一帶井水都帶鹹味,唯獨拉發及其附近井水的水質比尼羅河水還要好,所以有成片的果園和菜地,盛產桃、李和各種蔬菜。這個城市位於阿里什東邊,兩者間有數條季節性的河道,河流水量充足時會向西流到內陸沙漠,因此沿線農田不絕。市區有著名的貝杜茵人市集,貨攤上擺滿各種食物、農產品、貝杜茵人服裝和首飾等。市集上還出售「沙漠之舟」駱駝。不過遊客需注意,它是個定期開放的市集,每逢週四清晨開市,正午收市。 市郊善良友好的貝杜茵人,大都住著簡樸粗陋的小屋,外牆根還堆滿了空瓶空罐及髒舊的盒子,或第四次以阿戰爭所殘留下來的瓦礫碎片。熱情的居民常會邀請遊客到搖搖欲墜的住屋裡喝茶。在沙漠邊緣一帶的貝杜茵女子服飾非常漂亮,她們鮮豔衣服上有用手工刺繡成的華麗圖案,耳上、項上還戴了許多銀飾物。 附近的加薩市在拉發市以北,被稱為埃及的索韋托(Sowto),意即與南非的索韋托一樣,是個黑色人種居住的城市。此市最有名的是加薩走廊(Gaza Strip),它在1967∼1979年被以色列侵佔,歸還後由加拿大政府在此援建了個難民營。當1983年埃及全部收回西奈半島領土時,在難民營砌了個邊界圍牆,就這樣營地被無情切割成兩半,在埃及領土內,現在主要住民是巴勒斯坦難民和當地貝杜茵人。
返回到
埃及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