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以色列 的原始碼
←
以色列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無成文憲法內閣制== 這個國家沒有正式的成文憲法,只有議會法、總統法、政府法、國家土地法、國家經濟法、國防軍法、司法制度法、耶路撒冷法、國家審計長法、人的尊嚴與自由法,以及居住法等一些基本法。 根據這個國家的法律規定,以色列採用共和國體,三權分立,行責任內閣制,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內閣,司法權則屬於各級法院所有。 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名義上的元首,其職能基本上是禮儀性的。對外代表國家,具超然立場,不介入國內的政治爭執,它的權限僅限於典禮及形式方面,無任何實權。主要職權為發布法規和命令,公布總理和國會選舉時間及召集國會開會,任命法官,對外交官有委任權,對國際條約有簽署權,並有授予榮典、宣戰、媾和、大赦和特赦的權力。總統由國會選出,任期5年,連選可以連任一次,國會有權解除總統職務。 以色列是議會制國家,立法權屬一院制國會克奈賽(Knesset),又叫做立法會議,共有議員120人,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議員年齡限制在21歲以上,任期4年,可以連選連任,每4年改選一次,在第4年的猶太教曆8月第3個星期二舉行。議員候選人需以政黨為單位參加競選,個人或無黨無派不得參與。在全體議員中,阿拉伯人佔11席。政黨須贏得5.5萬票,即1.5%以上的選票,才能在國會中獲得一個席次,各黨按所得選票佔總有效票比例在國會中安排相應的議員席次。 除了立法權外,國會還負有選舉總統的責任,對政治問題表決,批准內閣成員的任命,監督政府施政,控制預算。國會設有正副議長各一人,由議員中互選產生。國會還由議員組成若干常設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以利議會工作之進行。 國會不論有多少議員出席,都可以開會進行討論,且可作成決議。每年有定期會期兩次,凡經30名議員聯名請求或基於政府的請求,國會議長應召開國會的臨時會議。國會議員在國會會場內有言論免責權,但不可侮辱元首,或對他人作人身攻擊,他在國會中所發表的言論或所為的表示,對外不負法律上的責任。除非是重罪的現行犯,非經國會的同意,軍警機關及司法情治單位,均不得傳訊及拘禁國會議員。 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由總理和各部部長組成,負責執行國家的決策,向國會負責。內閣總理為直接民選,候選人不一定是各大政黨的黨魁,只要贏得50%以上的有效選票就可當選。如果在第一輪投票中無人能贏取半數以上選票,則由得票最高的兩名候選人在第二輪投票中一決雌雄。總理當選人有45天的時間組織內閣及爭取國會同意新內閣名單。如果主要政黨均未獲得國會的多數席次,總理當選人依法必須在選後的45天內,透過與小政黨之間的接觸、妥協,推出擁有國會多數席次的聯合政府。如果組閣失敗,將於60天內再重新舉行總理選舉。如果總理當選人沒有把握爭取到多數票,也可以依法解散國會,但須在60天內再進行總理和新國會的選舉。如果原來當選人再度當選,卻仍無法讓國會同意內閣名單,就不得第三度競選總理。以色列的內閣總理是國內最有權力的人物,閣員全部由總理任命。 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全國分成中央區(拉姆拉)、北部區(拿撒勒)、南部區(貝爾謝巴)、海法區、耶路撒冷區和特拉維夫區等6個區,還有30個分區,31個市,115個地方委員會,49個地區委員會。每一個行政區對其區內的經濟計劃,擁有很大的自治權。除了在地方行政區設置議會外,各個城市也設有議會,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 司法權屬各級法院,司法獨立,不受行政權的干涉,法官由總統任命,法院分初級、地方及最高三種,另設有特種法院,如勞工、宗教和軍事法院等。宗教法院為調解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德魯士教派等各宗教之間的紛爭所設立的機構。自1954年起,除了納粹同黨或叛國者外,已廢除死刑。 國名:以色列(The State of Israel)。 國旗:是獨立時所制定的,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只有簡明大方的藍、白兩色,是猶太教徒祈禱時所使用披肩的顏色,藍色象徵巴勒斯坦天空,白色則代表純潔。整面國旗以白色為底,上下各有一條藍邊,在白色旗面的正中,有顆藍色的六角星,稱為「希伯萊之星」,是以色列開國君主大衛王所持盾牌上的徽,表示捍衛國土,象徵國家的權力,故係猶太人的傳統象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就曾用這個六角星作為識別猶太人的記號。 國徽:是長方形盾徽。藍色盾面上有一個七權燭台,據記載這個燭台是耶路撒冷聖殿中點燃祭壇的物件。燭台兩旁飾以橄欖枝,象徵猶太人對和平的渴望。燭台下方用希伯萊文寫著「以色列國」。 國歌:「希望之歌」。 國慶日:是希伯萊曆的8月5日。 國家獨立日:約公曆5月。以色列於1948年5月14日宣布獨立。這個國家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採用公曆,但是民族節日均採用猶太曆,因此每年的獨立日都不固定,大約為5月14日。 大屠殺紀念日:根據猶太曆法確定的,如按照公曆則每年都不相同。 這是個多黨制的民主國家,國內政黨林立,最主要的政黨叫做勞工黨,也是經常執政的大黨,黨魁埃胡德•巴拉克為2007年的第九任總統,他以故總理拉賓的衣缽傳人自居,奉行解決以阿衝突的政策,主張以佔領地去交換以阿之間的和平,認為巴勒斯坦人應該擁有自決權。但維持在以色列管制下耶路撒冷統一首都的地位。以約旦河為東部治安界線,約旦河西側除以色列部隊外,不得駐軍。屯墾民大部分留在以色列管轄地區內,不再開闢新的屯墾區。這是以色列國內的主要左派政黨,擁有廣大的選民支持。 利庫德集團是以色列右派政黨,成立於1973年,原係鬆散的右派聯盟,組建之初旨在扳倒1948年以色列獨立後、一直主導政壇中間偏左的勞工黨,集團故主席夏隆在2001年2月的總理選舉中,擊敗勞工黨巴拉克,奪得以色列的執政權,並乘勝追擊,於2003年1月提前的16屆國會大選中成為第一大黨,由夏隆續任總理。這個集團奉行「以安全換和平」的政策,在以巴問題上立場強硬。但由於受到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故政策也在作適當的調整。在經濟方面,這個集團主張建立自由市場經濟,積極推動私有化經濟政策,以加速全民財富的增加。有黨員13萬人。 自由黨也是右派的政黨,黨魁為內唐亞胡。這個黨不主張以土地換取和平的政策,認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應徹底廢棄巴勒斯坦民族議會憲章內消滅以色列的條款,並停止進行或煽動恐怖活動。但承認勞工黨執政時期與阿拉伯人協議所造成之事實。統一不可分割的首都耶路撒冷,以約旦河為以色列與約旦接壤的永久東部國界,戈蘭高地主權永遠為以色列所有。 此外,國內比較重要的政黨還有2008年領導執政聯盟的前進黨、自由聯盟黨、祖國黨、國家宗教黨、左派聯盟、聯合阿拉伯民主黨、哈達希黨、活力黨、共產黨、民權運動黨、塔美黨、拉菲黨、第三道黨、我們的家園黨、馬瑞茲黨、蓋塞黨、革新黨、中間路線黨、佐美特黨、橋樑黨、神諭黨、猶太聖經黨等大大小小的32個政黨。在所有的政黨中,有3個是代表前蘇聯移民的政黨,一個是主張讓大麻合法化的政黨,另一個是提倡冥想的政黨,還有一個是由前選美皇后領導的政黨。
返回到
以色列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