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冰島 的原始碼
←
冰島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戰後真正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丹麥於1940年4月9日被納粹德國佔領,冰島與丹麥的關係也被切斷。藉此機會,冰島議會「阿勒亭」於同月10日通過決議,解除了丹麥王室對冰島長達560年之久的統治。 英國為了保障大西洋海上航路的暢通和安全,以防納粹德軍的入侵,先於同月12日出兵法羅群島,進而於同年5月10日派軍進駐冰島。冰島政府雖然提出抗議,但是英國未予理會,沒有國防力量的冰島只能接受既成事實。在此之前,英國曾數次要求在冰島駐軍,但是冰島政府均以保持中立為由予以拒絕。 英軍進駐後,打算將冰島作為其他北大西洋盟國的永久軍事據點,乃建立了海、空軍軍事基地,駐軍最多時曾達2.5萬人;冰島並成為盟軍向當時的蘇聯運送作戰物資的重要基地。1942年6月27日,由35艘輪船所組成的盟軍船隊,就是由冰島出發向蘇聯運送大批作戰物資,並由英國海軍艦隻護航;由於指揮上的錯誤,運輸船隊曾遭受到納粹德軍重創,最後只有11艘抵達蘇聯港口,成為盟軍在北冰洋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失敗。 1941年7月,美國軍隊也開始進駐冰島。冰島政府於同月8日則與美國簽訂了「戰時防衛條約」,大部分英軍就陸續撤離冰島,由美軍取而代之,美軍駐冰島人數最多時曾達4萬人,而當時的冰島全國人口才12萬人。隨著美冰「戰時防衛條約」的簽署,冰島便結束了於1918年宣布的永久中立政策。當時英國人曾經修建了雷克雅未克機場,並一直管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軍則在凱夫拉維克興建了大型的空軍基地,並在赫瓦爾灣建造海軍基地。 隨著美軍的大批進駐,大量美元也源源不斷地流入冰島。美國不但負責冰島的軍事防務,並且還提供廣泛的經濟援助;同時冰島向英國出口的漁產品價格也大幅上升,這些都使得冰島的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也使冰島人民有工作可做,收入更是大幅的增加。因此冰島人莫不奮發圖強、建設國家,全國各地到處興建公路、橋樑、住屋、工廠,並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修建的雷克雅未克港口,進行擴建和安裝現代化設施。人們的工資收入雖然迅速增加,生活水準也告提高,但是物價也迅速上漲。 1944年6月16日,冰島議會「阿勒亭」解除「冰丹聯盟條約」,通過新憲法,建立了冰島共和國。新憲法內容與舊憲法相同,只是把「國王」一詞全部改為「總統」。 同月17日新憲法正式生效,冰島也正式改為冰島共和國。這一天,約有2.5萬冰島人曾冒著滂沱大雨,在古老的「阿勒亭」所在地的辛格維利平原舉行集會,慶祝共和國的誕生。在經歷了682年來的異族統治之後,冰島人民終於獲得完全的獨立和自由。由議會任命斯文‧比約恩松為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這一天便成為冰島的國慶日。在共和國成立的大會上,美國代表第一個發表講話表示祝賀。冰島總理也宣讀了丹麥國王發來的賀電,祝賀冰島成為共和國,使冰島人民感到歡欣鼓舞。 1946年12月9日,冰島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1947年,美軍撤出冰島,凱夫拉維克空軍基地也交由冰島民航局管理。1949年4月4日,冰島外長在華盛頓與美、英、法、加、義、荷、比、盧、丹、挪、葡等11國外長,一起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冰島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但宣布在和平時期冰島不接納外國軍隊,只有在戰時才准許外國軍隊入駐。 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美國通過「馬爾計劃」向歐洲提供131.5億美元的援助,冰島因為人口最少,並且受到戰火的破壞不大,所以獲得的援助金額也最少,只有2900萬美元;但是如果按平均人口數計算,所獲得的援助則為最多。因此戰後其經濟和社會生活,反倒取得迅速的發展,並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用以對漁業設施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更新,因而大大提升了冰島捕魚業和漁業加工的水準。 1950年韓戰爆發後,北約成員國認為已經不再是和平時期,於是美國與冰島於1951年5月5日簽署雙邊防衛協定及凱夫拉維克空軍基地的租借協定,美軍並於同月7日開始重新進駐,條件是由美國承擔冰島的防務責任,北約每年還要提供10億美元國防補助費給冰島。 不過,這項協定涉嫌損害了冰島國家的主權,深深地刺激了殷盼維護國家獨立主權的國民愛國情緒,因而引發了冰島民眾激烈的抗議運動。其間,在附近海域作業繁忙的英、德、丹麥和前蘇聯等外國遠洋漁船,也給以水產資源作為國家主要財源收入的冰島人帶來了不少威脅,這也是冰島人民造成激烈反對基地出租的一大因素。 1952年,冰島成為北歐理事會(Nordic Counil)的創始會員國。同年6月,由奧斯吉爾‧奧斯吉爾松當選為冰島的第二任總統,並於1956年、1960年、1964年三度在沒有競選對手的情況下當選連任。1956年3月28日,冰島議會通過決議,要求美國軍隊撤出冰島,並要求修改1951年美國與冰島所簽訂的防務協定。 從振興漁業的立場來看,領海範圍的決定成為國家內政和外交的重要所在。為了進一步保護漁業資源,冰島政府於1958年6月30日宣布把原來4浬的專屬漁區擴展為12浬,並於同年9月1日起生效。這引起了英國和德國的反對,英國並於同年9月1日派遣10艘不同噸位的軍艦護送3隊英國漁船,蓄意進入距離冰島4~12浬之間的海域內捕魚,並且在發生爭執時扣留了冰島海岸巡邏隊隊員,引起冰島政府和人民的強烈抗議,這是第一次「鱈魚戰爭」。 經過了兩年多的反復爭執,冰島於1961年初和英國達成關於冰島周圍捕魚區範圍的協議;稍後也和德國達成了類似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英、德兩國承認冰島12浬專屬捕魚區的主張;但是在此後的3年內,英、德兩國漁船仍可繼續在離冰島某些海區6~12浬範圍內捕魚。協議同時規定,冰島可以繼續執行擴大漁區管轄權的決定,如果這種擴大漁區導致和英、德兩國發生爭議時,經任何一方的請求,應提交國際法院來裁決。 1968年,冰島國會選出克里斯蒂安‧埃爾亞恩為第三任總統,並於1972年和1976年在沒有競選對手的情況下當選連任。 1970年,冰島成為歐洲自由貿易組織(EFTA)的會員國。1971年,由人民聯盟和左派自由聯盟等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再度要求美國撤回冰島駐軍。 1972年9月,冰島終止與英、德兩國在1961年達成的捕魚區範圍協議,片面宣布把專屬捕魚區管轄權擴大到50浬,英、德兩國再度竭力反對,並導致了第二次「鱈魚戰爭」。在這次鱈魚戰爭中,英國也像上次一樣,讓本國漁船在軍艦保護下繼續在有爭議的海域中捕魚,並且和冰島巡邏艇發生衝撞。冰島發明一種特殊裝置,專門用以剪斷英國拖網漁船的網,從而使69艘英國漁船受損。於是,英、德兩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國際法院認為應協調冰島的優惠捕魚權和英、德兩國的傳統捕魚權,主張雙方應通過談判的方式以解決問題,但卻遭到冰島政府的拒絕。 1973年10月雙方妥協的結果,達成一項為期兩年的協議:冰島承諾英國有權在冰島50浬範圍內的某些海域裡捕魚,但其拖網漁船數量不得超過139艘,每年捕魚不得超過13萬噸,魚貨加工船和冷藏船則禁止入內。冰島還和其他國家也簽訂了類似的臨時協議,但未能與德國達成協議。 1974年冰島鱈魚捕獲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又擬擴大其專屬捕魚區。同年7月,國際法院彈劾冰島專屬捕魚區的擴大,冰島政府卻暗示要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資對抗。 1975年10月,冰島掌權派又片面宣布,自同月15日開始將它的捕魚專屬海域再延伸至離海岸200浬處,因此又導致了與英國之間的第三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鱈魚戰爭」,美國和前蘇聯等對冰島的舉措也表示反對,而北歐其他4個國家則表示對冰島的理解和同情。 1976年2月冰島宣布與英國斷絕外交關係,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之間所發生的最嚴重的一次衝突,並且雙方之間的實力完全不對等。與此同時,歐洲共同體也宣布歐洲各國海洋專屬經濟區的界線應為200浬,此舉使英國陷於孤立。因此同年6月,在歐洲共同體及挪威等國的斡旋下,冰、英兩國又達成臨時捕魚協議,雙方並宣布恢復外交關係,冰島允許24艘英國拖網漁在距離冰島海岸200浬的專屬捕魚區內再作業半年。同年12月1日,英國拖網漁船終於離開冰島200浬內的經濟海域,冰、英之間的「鱈魚戰爭」終告落幕。 無國防力量的冰島不畏強權,憑藉其保護主權的決心,在爭取200浬專屬經濟海域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勝利,被譽係冰島「第二次贏得主權」。 至於冰島與格陵蘭及法羅群島之間的經濟海域,則以中間為界劃線。冰島雖然允許丹麥法羅群島及挪威的漁民在它的經濟海域內捕魚,但捕魚的限額也逐年減少,對它們的捕魚工具也作了限制。 1980年7月7日,無黨派人士魏迪斯‧芬柏嘉杜蒂女士當選為冰島第四任總統,成為全世界第一位民選的國家女元首,並且於1984年蟬聯總統。1985年4月,冰島外交部長哈爾格林姆松(Geir Hallgrimsson),拒絕一艘搭載有核子武器的艦艇入港,並聲明禁止此種船隻進入冰島領海。在同年5月24日的國會會議中,全體一致通過非核地帶決議,規定任何航空器或船隻,均不得攜帶核子武器進入包括領空在內的冰島領域。在經濟海域紛爭平息後,冰島國會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之請,同意在冰島境內建立防空雷達基地。 1988年冰島又舉行大選,魏迪斯又以93%選票擊敗另一名女性候選人而當選連任。1992年,她是唯一的總統候選人,依據冰島的憲法規定,她可以不經由投票而順利當選連任總統。1996年6月29日國內舉行新的大選,由奧拉夫爾‧拉格納爾‧格里姆松當選為第五任總統,並於2000年、2004年及2008年當選連任。 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對冰島的經濟也構成嚴重的打擊,一些冰島的主要銀行宣告倒閉,而冰島銀行業卻積欠了英國和荷蘭銀行54億美元債款,使許多英國人和荷蘭人血本無歸,因此影響到全球的經濟復甦。 2010年4月14日,冰島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Eyjafjallajökull)突然宣告大爆發,距上次大爆發的1821年12月有189年之久,火山灰噴到7、8公里高的空中,並向南飄,導致歐洲空中交通的癱瘓,數千架航班被迫取消,大多數歐洲機場被迫關閉,使國際間的航空和旅行業界蒙受巨大損失。同年5月17日,這座火山又爆發一次,使得災害繼續擴大。
返回到
冰島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