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愛沙尼亞共和國 的原始碼
←
愛沙尼亞共和國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被俄羅斯武力兼併== 一七○三年五月十六日,俄軍佔領了納爾瓦港,從此打開俄國通往歐洲的門戶。一七一○年,俄國佔領了愛沙尼亞東部地區,昔日的統治者日耳曼貴族又獲得自治的地位。一七二一年,俄國終於在長達二十一年的北方戰爭中擊敗了瑞典,根據俄瑞兩國簽署的尼斯塔德條約,俄國從瑞典手中獲得對愛沙尼亞全境的統治權。 在沙皇的統治下,愛沙尼亞被分為埃斯特梁省和里夫蘭省。十八世紀中葉,虔信派運動第一次有效地使愛沙尼亞農民皈依基督教。一八一六年和一八一九年,埃斯特梁省和里夫蘭省先後廢除了農奴制度。從一八四九年開始,農民可以獲得土地所有權。農奴的解放,為工業化大生產提供了利餘勞動力,從而加快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並為受到歐洲各國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趨勢所鼓勵的愛沙尼亞民族覺醒提供了經濟基礎。 十九世紀中葉,愛沙尼亞民族文學創始人費爾曼和克列茨瓦爾德共同搜集編寫了史詩「卡列維波埃格」,這部作品生動描寫了民族英雄卡列維波埃格頑強反抗入侵者的英勇事跡,它的出版迅速推動了民族主義思潮的湧現。十九世紀下半葉,埃斯特梁省已經成為俄國工業最發達的省份。工業化進程需要更多的勞力和消費市場,而愛沙尼亞的地主多是日耳曼聖劍騎士團的子孫後代,在農村擁有廣泛的勢力。所以,沙俄政府有時也支持愛沙尼亞的民族主義運動,想通過它來抵制日耳曼人的勢力。一八八○年,沙皇在愛沙尼亞境內全力以赴地推行俄羅斯化政策,使境內農 民原先對沙皇尚存的一絲好感也蕩然無存。 一九○○年,愛沙尼亞已成為當時世界少有的沒有文盲的民族,他們為文化的進步和經濟的迅速發展而感到自豪,並要求在地方政治和行政上有發言權。一九○五年至一九○七年,愛沙尼亞人民參加了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力圖推翻沙皇統治,獲得廣泛的自治權。
返回到
愛沙尼亞共和國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