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聖彼得堡 的原始碼
←
聖彼得堡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郊區景點多== 聖彼得堡市名勝古蹟眾多,觀光價值非常高,許多景點如果錯過會非常遺憾。 '''彼得宮'''又名'''夏宮''',素有「俄羅斯的凡爾賽宮」美稱,差不多比凡爾賽宮大了1.4倍,每年吸引300多萬名外國觀光客前來遊覽,是全國最重要的觀光勝地之一。入宮要購票,並且要穿鞋套,雨傘和相機不能帶入,要花錢寄存,想入內照相要另外花錢買照相票。夏宮的門口,有穿著古裝的公爵和貴婦模特兒供人合影留念,一次收費2盧布。 它的位置在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背倚丘陵,面向芬蘭灣,距離市中心約29公里,有陸路和水路交通工具可達。從市中心乘遊艇沿涅瓦河順流而下至芬蘭灣,憑欄向南眺望,一片宏偉的建築物頓時展現在眼前,金頂白牆的殿宇,掩映在蔥蘢林中,與藍天白雲及浩瀚煙波融為一體,使人幾疑人間仙境。 彼得宮始建於1710年,原來只是彼得大帝的鄉間別墅,是木造的宮殿,設備簡陋。1717年,彼得大帝出訪巴黎回國後,決定在此地建造一座堪與凡爾賽宮媲美的行宮,作為紀念俄國取得北方戰爭勝利和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的紀念碑。因此下令填平海灘,親自繪製草圖規劃園木布局,還聘請德國建築師布勞恩斯坦因和法國建築師列伯侖擔任園的總設計。1723年,行宮初具規模,建成了大宮殿、上花園、下花園和和大瀑布。在此後的200多年間,宮苑不斷擴建,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俄國建築、工藝、園林和藝術的集粹地,不但是俄國歷代皇室最豪華和最賞心悅目的避暑勝地,更以歷史和藝術的內涵成為人們嚮往的觀光勝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裡被德軍盤踞達兩年之久,他們大肆砍伐樹木,匝毀雕像,破壞噴泉,掠奪藝術珍品,以致戰後俄國人花了30多年時間方便得修復。 宮苑總面積達1500公頃,地域寬廣,氣勢宏大,華麗的宮殿、寬敞的台階、呈幾個圖形的道路、修剪成型的花圃樹叢、無數的雕像和噴泉,處處使人想起巴黎的凡爾賽宮。這裡的建築由大宮殿、上花園、下花園、瑪爾麗宮、奇珍閣、亞歷山大花園、茅舍宮等20多個大小宮殿和3個大花園組成,這些建築風格各異,爭奇鬥艷,且都環以林木,圍以草坪,穿括以泉水雕像,無處不美,特別是深秋季節,樹葉黃紅相間,襯托著青松和綠色的花坪,分別可愛,就連鋪地如毯的落葉,也五彩斑爛,勝似春花。 大宮殿位於緩坡的半山腰,是夏宮中最大的宮殿,東西長300公尺,佔地117公頃,是一幢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建築,也是當年彼得大帝的皇宮,裝飾華奢,兩翼都有鍍金穹頂,殿內有許多大廳,最富麗堂皇的是覲見大廳,四壁裝飾著鎏金木雕和半圓形雕花壁柱。大廳的天花板上,有一幅名叫「阿爾米達和里那爾多騎士」的壁畫,描繪了一位十字軍騎士與阿拉伯公主。宮內的御座廳、肖像廳和宴會廳等均飾有壁畫和雕塑,陳列著名畫、文物和用具。御座廳內畫樑雕棟,有精美的蠟燭大吊燈和小壁燈,廳的一側設有御座,御座上方有一幅創作於1762年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肖像。 契斯緬大廳是為紀念18世紀俄國在海戰中戰勝土耳其艦隊而建的具有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四壁上的12幅油畫描繪了契斯緬海戰的場面。肖像廳則掛滿了各國歷史人物的畫像,仿人緬懷千古精英。橡木廳是當年彼得大帝的書房,家具都用橡木做成,憑窗北望,可以看到芬蘭灣,彼得大帝就是在此面對東寬的大海,起草了許多內政外交諭令。 宮內還有兩間中國廳,建於1766至1769年,室內陳設按中國樣式,牆上繪有反映當時中國人生活習俗的壁畫,在中國東廳的南牆上,有一幅名為「操練」的壁畫,生動地描繪中國古代兵營中兵騰馬躍的場面,右的壁爐鑲嵌著帶有東方情調的瓷磚。中國廳的地板是用烏木和檀木構成,格調古雅。在女皇葉卡捷琳娜二的寢宮中也擺滿了中國絲綢、漆器和瓷器,寢宮牆上的壁畫描繪了中國瓷器生產的全部過程,一展當年中國盛世文化。 這個宮苑中還有多座宮殿建於18至19世紀,其中的財樂宮建於1714至1723年,是彼得大帝最愛的住所之一,宮內藏有許多壁畫、木雕,以及17和18世紀義大利、荷蘭和佛拉芒的名畫。瑪爾麗宮也有許多彼得大帝的遺物。艾爾米塔什宮四面環水,小巧玲瓏,內藏124幅17和18世紀西歐名畫家的繪畫。蒙普拉伊宮位於下花東半部,只有一層,是彼得大帝親自設計的宮殿,他在宮中平台上遠眺大海,宮內還藏有彼得大帝搜集的170多幅繪畫,多為荷蘭畫家的傑作。棉花宮小巧玲瓏,外表黃白色相間,美麗動人,具有新哥德式風格,體現了19世紀初建築的浪漫情調。茅舍宮是一座非常別致的英國式建築,視野開闊,可以眺望芬蘭灣全景。 此外,這個宮苑中還有綠廈、粉紅閣、英國宮和奧爾伽閣等建築。 這個秀麗的宮苑以大宮殿為中心,前後依天然地勢分為上、下兩個夏季花園,這裡有宮必有池,有池必有泉,有泉必有雕像。宮、池、泉、雕像、樹木、草地、大海和碧空交相輝映,有似人間仙境。園內共有200多個各式各式的噴泉,近以雕像為烘托,遠以樓台、亭閣為背景,景色迷人。在這個噴泉世界裡,無數水柱沖出地面,向蔚藍的天空拋去,像海上捲起的浪花,又似一束束飛濺的水簾,到各個不同的高度後紛紛如珍珠般灑落下來。從春天到晚秋,噴泉齊發,形成一曲氣勢磅礡的大合唱,所以人們又把這裡稱為「噴泉之都」。每年10月到次年4月間,宮中花園全部關閉。 上花園佔地11.5公頃,是全市最早的御花園,樹林、草坪呈幾何圖形排列,縱交錯,池水瀲灩,景象開闊。初建時由彼得大帝親自構造草圖,並雇用法國工匠,欲使它勝過凡爾賽宮的花園。這裡樹木參天,枝繁葉茂,還有許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大部分是義大利工匠的傑作,他們把威尼斯畫派構圖新穎、形象豐滿的風格帶到了俄羅斯。上花園中最著名的是海神大噴泉,在直徑30公尺的大水池中央的花崗岩基座上,聳立著一尊5公尺高的海神尼普頓雕像,這位羅馬神話中的人物顯出一副暴烈脾氣,手持一根長達8公尺的三叉戟,對準大池,基座左右各塑一匹飛馬,是傳說中女妖杜莎所生的,形象栩栩如生,天光雲影,徘徊池中,襯以噴泉,美妙動人。 下花園佔地102.5頌,依傍大宮殿,呈扇形向芬蘭灣展開,並以大宮殿前的參孫水道為界,分為東、西對稱的兩部分,共有150個噴泉和2000個噴柱,各有特色,氣勢非凡。這些噴泉的用水不靠水塔,也不用幫浦,全靠水壓自噴。早在1721年,水利工程師就在彼得宮以南20公里處的小山上,修了18個水池,可蓄水130萬立方公尺,還鑿渠將水引來。夜間蓄水,每日上午11時管弦齊鳴,開閘放水,股股清泉水花目濺,一直噴到晚上8時,每日用水量約10萬立方公尺,滿園水聲叮咚,清爽宜人,在這個噴泉王國裡,天上彩虹飛掛,空中水霧彌漫,遊客們的讚嘆聲和歡笑聲不絕。下花園東側有著名的棋盤山瀑布,依坡造勢成數級水池,池底用藍白兩色大理石鋪成棋盤狀,在最高一級水池的東、南、西三面,各有一條龍,口吐巨泉,泉水順水池而下,相當壯觀,猶如瀑布,水流兩旁都立有希臘天神大理石雕像。金山浠位於下花園的瑪爾麗宮附近,有圓形和方形水池,附近雕像林立,千姿百態,難以縷述。 大宮殿前是稱為大浠的最著名的噴泉群,共有64座噴泉和2座梯形懸瀑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噴泉群之一。噴泉之間點綴著187座大小金色塑像和29座淺浮雕,光怪陸離,形影交錯,蔚為世上奇觀。引人注目的中央大水池中矗立著大力士參孫搏雄獅的塑像噴泉,塑像高約3公尺,重達5000公斤,泉水從獅子口中噴射出來,水柱高達22公尺,是宮苑中噴得最高的噴泉,參孫是聖經舊約全書中記載的大力士,勇猛異常,據說這個雕像是為了紀念波爾塔瓦戰役的勝利而建,它是力量和勝利的象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參孫噴泉四周還有大水池的幾十個噴泉柱,兩者一起噴水時,看似一朵巨型白花。往下依次有3個台階,形成3條小瀑布。當泉水流至第二個台階時,被一座精緻的石雕擋住,只能從兩頭的門流溢到一個半圓形大水池中,門口站立兩尊銅像,從他們手托的器具中噴出兩道方向不同的弧形水虹,在磁磚砌成的池邊上飾有人物和動物小雕刻,皆出自聖經故事和希臘神話,從它們的嘴中向水池噴發著水珠、水柱和水箭。水池中也有一座花壇似的石島,島上一位巨人籠罩在幾根霧氣濛濛的水柱中,一片夢幻景象。泉水再往下流至一條藍色的水渠,靜靜地流向芬蘭灣,當地人把這條寬只有7公尺、長只有800公尺的水道稱為參孫運河,河上有2座大理石小橋,在花崗岩修成的河堤上建有32個大理石杯,排列成行,噴泉自杯中飛迸而出,遠遠望去,像是排列了2道冰雕玉的玉柱,也有人稱它為「噴泉林蔭道」,河的入口附近有遊艇碼頭。此外,宮苑中還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橡樹噴泉、羅馬噴泉、傘噴泉、海王噴泉、亞當噴泉和夏娃噴泉等,每當噴泉全部開放時,處處玉柱高揚,銀河濺落、噴珠吐雪,情趣無窮。 '''普希金'''(Pushkin)'''鎮'''位於南郊14公里處,原名沙皇村,是俄國歷代沙皇夏季的離宮和避暑勝地之一,為1708年彼得一世送給他妻子葉卡捷琳娜的莊園,到了1717年蓋了一座小宮殿,直到1756年才奉伊麗莎白女皇之命,將宮殿的單獨建築物接合起來,而組成今日長300公尺的皇宮。 1837年,從這裡到聖彼得堡建成了俄國的第一條鐵路;1918年改名為兒童村,1937年為紀念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逝世100週年而改為現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淪納粹德國佔領區,破壞慘重,戰後歷時20多年 才完成修復。鎮上有9萬多名人口,但每年來此觀光的遊客卻超過100萬人。 鎮上擁有3個大花園,佔地600公頃,園中有古建築100多處。在這個地方,凡是歐洲建築學和風景園藝學所能有的,這裡都有,並把18世紀的趣味和19世紀的舒適和優雅,有機地融和在一起。 葉卡捷琳娜宮是這裡最豪華最漂亮的宮殿,是兩層樓巴洛克式藍白相間的華麗建築,宮牆呈天藍色,立柱和窗欞則為白玉色,樓頂布局奇特,有的建塔群,有的設欄柵,有的築起小城堡,正門前檐上為2層樓看台,下有8根立柱支撐,立柱間屹立著4座巨大威武的雕像,兩側各有鐵灰色群雕,鐫在10座窗戶上。這些雕像都是壯士,都正在脫掉衣服,裸著上身,衣落腿間,虛實相全,使靜止的造型產生出具有生命力的形象。宮內金碧輝煌,有幾百間廳屋,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古代家具,牆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在宮內有座精緻的小禮拜堂和著名的加米倫畫廊,裡面用各種雕刻裝飾。 宮內有當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個人收藏品近2萬件,並藏有歷代沙皇的巨幅油畫像。繪畫間有130多幅名畫,琥珀廳用了6噸琥珀來裝飾;東方廳狹珍藏著中國清代王朝送給沙皇的龍袍、家具和古玩等珍品上百件。在這個宮中參觀,簡直像是進入寶庫迷宮。 走出葉卡捷琳娜宮,花園裡又是一番景象,宮門前正對著一條林蔭大道,極目望去,眼前呈現出一片金黃色,在一處處濃郁青翠的樹叢中,掩藏著莊嚴雄偉的亞歷山大宮,它是彼得大帝接待貴客的場所,地板由深紫、鵝黃、蛋青和純白等色的椴木條嵌鑲成富麗的圖案,這些椴木條大的長1尺多,寬約2寸,但最小的也許不及一顆蠶豆大。這些圖案由於是木料的自然組成,永不變色,也不會因年久而失去光澤。宮內大廳四周有各種浮雕,全部用金箔裝飾,用金量達100公斤,牆上安裝著700個蠟燭台,蠟燭台上每一個極細微的部位都是精細的木雕圖形,還有8000多枝用電光布置的「蠟燭」映照著大廳,在400面鏡子的相互映照下,顯得無比豪華。宮殿一側有所博物館,原是普希金上中學時的貴族學校舊址,保留了普希金的許多史料,當年他在這裡求學時受前進教師和十二月黨人思想的影響,寫出了不少抨擊農奴制的詩篇。 鎮上還有一個風格別致的鄉村,是當年得供皇室成員戶外遊玩的地方,這裡也有一條架著精巧橋樑的運河,一派深沉的水流,默默地向遠方流去,一群水禽在水面安祥地嬉游。夏季別墅構造奇特,在屋前有綠茵茵的草地。花園的道路兩旁,點綴著許多大大小小設計精巧的大理石裸體雕像,晶瑩剔透,玲瓏浮凸,神采各異,栩栩如生。附近有個大湖,湖中匯集了歐洲各國各時代的船隻,供遊客乘坐。 '''喀琅施塔特'''(Kronshtadt)位於芬蘭灣東端的科特林(Kotlin)島上,距東南面的聖彼得堡市區約24公里,島嶼長約9.7公里,寬約4.8公里,面積為43平方公里。自1703年彼得大帝在此建造要塞和軍港以來,是守衛聖彼得堡的重要戰略要地,200多年來一直是波海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素有「聖彼得堡大門」的美譽。早在1905年,駐紮在基地的波羅的海水兵就曾參與布爾什維克人領導的武裝暴動,但遭沙皇的鎮壓。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基地的水兵率先響應,組成了軍人蘇維埃,並派出阿芙洛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但是在1921年3月城市工人由於食品不足而舉行罷工和示威時,基地的水兵對工人表示同情,又起來造反,他們從基地司令維倫(Viren)上將手中奪取了要塞的指揮權,殺死了包括維倫在內的40名海軍高級軍官,組成臨時革命委員會,除了經濟改革外,還要爾什維克退出蘇維埃政府,結束共產黨專政,從監中解放了非布爾什維克的社會主義者,並要求恢復政治自由和公民權利。後來,圖哈契斯基元帥帶領5萬紅軍鎮壓了暴動,成千上萬的起義士兵被擊斃,倖存者一般被投入監獄。由於這次暴動,也迫使列寧迅速推行較為寬鬆的新經濟政策。 在1941至1944年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島上的城堡工事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這裡作為軍港的建設頗具規模,專修了深水航道直通聖彼得堡,不僅可以通行大型船隻,而且還能通行潛艇。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個200多年來一向禁止外國人上岸的軍事重地,也打破了百年的禁忌,開始接待觀光客,並聲稱有朝一日要發展成為「俄羅斯的小香港」,准許外商前來投資。島上現有19座古意盎然的城堡,外觀造型各具特色。當局表示要把部分城堡改裝成觀光旅館、遊艇俱樂部、夜總會、賭場和遊樂場等。軍港內泊有100艘以上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有三分之一是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基地還建有5座大型船舶修理用的乾船塢。島上現有居民5.6萬多,有三分之一是現役海軍官兵,四分之一是退休軍人,其餘的人也大多數是海軍軍官的家屬,所以街上秩序井然,非常乾淨,看不到叫賣土耳其廉價成衣的小販和沿街乞討的走吉卜賽人,也沒有流鶯駐立在飯店門外,更沒有黑手黨的恐嚇勒索,所以許多退役軍官不願離開此地,即使當局為他們在聖彼得堡提供公寓,也不為所動。為了發展觀光業,當局修選一條跨過一連串堰堤的道路,直抵內陸,有巴士往返於兩岸。
返回到
聖彼得堡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