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泰國 的原始碼
←
泰國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各地有不同情趣== 每年11月第3個週末,泰國東北部舉行著名的「大象巡遊節」。象是泰國的標誌,「和平」與「吉祥」的象徵,不僅能駕車、搬木頭、從事某些苯重工作,且能做各種精彩表演,給人增添樂趣。這裡可以目睹驚險緊張大規模驅集大象的情景,以及千奇百怪的驅集大象時所舉行的宗教儀式。在驅集大象的時候,追象時帶起的飛沙走石、象奴用套索圈象時神出鬼沒的技巧,令人拍案叫好,節目主要是由大象表演。象節活動的第一個節目是檢閱戰象。指揮官打著遮陽傘坐在象背上走在前面,後面跟著一群大象浩浩蕩蕩進入會場,每頭大象背上都坐著一至兩名武士,內穿戰袍外披盔甲,手持長矛和短劍,威風凜凜。這些參加檢閱的戰象是從飼養的200多頭大象中挑選出來最美麗和最矯健的。牠們身披彩帶和蓋布,掛著亮晶晶的小鈴鐺,每頭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走起路來叮噹作響,一面行走,一面高高舉起長長的鼻子向人們頻頻「招手」,博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接著是「人象拔河」節目,一頭傲然闊步的母象,體重5噸,身高2.7公尺,在裁判員的指揮下,和60名身著運動的彪形大漢各站一邊。大漢們使出全身力氣,而另一端頸上套著繩子的大象卻悠閒地搖著尾巴,東張西望地紋絲不動,最後竟然毫不費力地把60個大漢拉了過去,於是一再增加人,直至100人,大象才感到有點吃力,它夾起尾巴,後腿微屈,最初幾分鐘,繩子靜止不動,雙方勢均力敵,後來大象也漸漸用勁,經過15分鐘左右的較量,大象終於獲得了勝利。 大象的「拾物競走」也饒有趣味。馴象人騎在象背上,眾象在起跑線上各就各位。跑道上每隔10公尺放一個諸如草帽、玩具、水果、紙盒等物件,最後的是一面紅旗。一聲號令槍響,大象們直奔目標,途中用牠那靈巧的鼻子準確地把物件拾起,放回原起跑線上。第一個奪得紅旗的大象,便獲該項活動冠軍。但有個別的老象不甘任人擺布,拾回一兩件東西後便不耐煩了,有的則乾脆半路逃脫,任你如何拍打、叫喊,牠一概置若罔聞,常逗得觀眾哄堂大笑。 在「足球比賽」中,平日笨重遲鈍的大象,在馴象人的指揮下竟能用腳和鼻子截球、傳球,動作機敏靈活,不斷引起觀眾的陣陣喝彩。但也有因多次沒踢到球,一氣之下用象牙將球刺破而犯規的。觀眾看到這些滑稽動作時,不禁又是一陣捧腹大笑。 「蹬滾筒」這個節目,要求表演者必須感覺靈敏,動作靈活,善於掌握平衡,不斷移動四肢的著力點,用調整重心的方法使滾筒前後滾動,幾千斤重的大象竟也能圓滿完成了這樣高難度的動作,不能不使人讚嘆。最驚險的要算是象踏「人毯」,數十名自告奮勇的觀眾走進會場,互相間隔一公尺成排地躺在草坪上,組成「人毯」,5頭大象緩步踏著空地向前。幾千斤重的大象稍為「調皮」或半路脫逃,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牠們的足下變成肉餅。觀眾屏住呼吸,瞪大眼睛觀察著。大象終於安然無恙地一步步跨了過去,剎時全場沸騰,無不拍手叫好。接著還有穿盔甲的戰象操練、越障礙、賽跑及大象巡遊等,無數龐然大物齊集一起,場面之壯觀,令人畢生難忘。 象節活動都要延續到夕陽西下,傍晚時分,在原野上點起焰火,開始演出歌頌大象的智慧和力量的文藝節目。 泰國東部的居民在每個雨季來臨前,都會舉辦隆重的慶祝活動,他們把這個節目叫做蠟燭節,除慶祝雨季開始之外,也紀念當年佛陀為信徒講道的事蹟。民眾發揮想像力雕塑出變化萬千的蠟燭,並以競賽方式選拔最出色的作品。以蠟燭為主體的源由是佛陀當年在廟宇講道時,讓皈依者運用幻想力雕出各式各樣的蠟燭外形,隨著大家的投入,蠟燭的花樣愈來愈豐富了。 在節慶當天,40多輛花車到大街上遊行,每輛車上載著兩三個妙齡少女及精心設計的大型蠟燭,每支蠟燭代表一個地區的寺廟,而每個寺廟必須負責活動的整個過程及蠟燭的製造,其他人若要奉贈東西,可準備鮮花或裝飾物品。這項慶祝活動的準備工作既費時又需大量財力投入,單就製作蠟燭來說,一個師傅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在眾多蠟燭作品中脫穎而出,他和助手們必須花10幾天功夫設計雕刻,共用去幾百公斤蠟,以每公斤40銖泰幣計算,就要花費幾千銖泰幣。 大型寺廟為表達其虔誠心意,往往會製作較大的展示蠟燭,一般要請有經驗的雕刻師來設計。蠟燭的基本造型以宗教內容為主體,經過各個寺廟主持同意後才開始著手,每次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都不盡相同,有的是描繪佛陀生活;有的表現其他神明,如印度半人半神的神像;有的是反映泰國歷史上有名的宗教傳說。作品完工後,為防止蠟製品在陽光下變形,會在表面塗上一層厚厚的椰子油,看起來呈淡黃色或深棕色。 節日前夕,大型花車都先開到市立公園停放,各方遊客也陸續抵達準備參加盛會。黎明時分,慶祝活動正式上場,美侖美奐又帶有宗教氣息的花車在居民的歡呼聲中緩緩前進,展開激烈的競爭。榮獲第一名的花車,可以得到一萬銖泰幣的獎金。與會者可在祥和氣氛中度過這個節日。 在湄南河濱的青刊地方,天氣酷熱,因此流行一種裸浴會。每當清晨,海灘上就有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徘徊著,偶爾會唱出一兩首熱情的歌曲。到了9時左右,大群男女來自四面八方,混雜在一起,把自己身上衣服逐件脫下,直至一絲不掛後,便互相跳水嬉戲,毫不害羞。外來的人如果有足夠的勇氣,也可以和他們一起裸浴嬉戲,但是不可以笑,也不可以用手去觸摸他人,並且不准從背後去看別人。 泰北山上,散居著數十個不同族系的少數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是阿卡族,又稱夷果族,屬藏緬的儸儸族旁支。他們原係居住在中國雲南省西南部,後來移居到泰北山區,散居在清萊府海拔1000到1500公尺的山頭坡地上,砍山種旱稻,至今還過著刀耕火種的半原始生活。雖然以農畜為生,但不喜歡久居一個地方,因為山地的土壤肥料只能供耕種兩、三年之用,所以他們時常要遷地耕種。除了旱稻外,還種一些茶樹、玉蜀黍和各種豆類,並且田地多遠離居處一、二公里外。這是純樸、樂天及容易滿足的民族,因世世代代常居高山,知識閉塞,生產落後,所以生活也比較貧困。 每一個阿卡族的村寨,由20到80戶人家組成。一個村寨設一個寨門,寨門由兩根木柱和一根刻有箭頭的橫樑架成,是村寨守護神的所在。村內另外有些類似的木架,叫做門神,架子兩邊有幾個木刻的人像,是男女兩性作合歡姿態。據說這是年輕人的教材,因為他們沒有文化足資流傳,恐怕不知兩性之間傳宗接代之事而至絕種,所以特別用這些教材作為「性教育的課本」。 當地住屋都以竹木為樑柱,再覆以茅草而成,全部是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豢養禽畜。由於信神,每家屋外都搭有神台,遇有疑難或病痛,就殺牲畜祭祀禱告神祇,求神庇佑和化解。阿卡族女人的衣著多姿多彩,一件齊胸內衣綴滿大大小小的銀片,像古代武士的鎧甲,外罩一件黑色外衣。平時只穿外衣,有事外出時才穿綴銀片的胸衣,下著一條百褶迷你短裙,裙前附有一條3寸寬直達膝下的彩帶,裙上端只到臀部,臀部微露,並且不穿內褲,走路時短裙飄揚,容易使人想入非非,好在自幼習慣在蹲坐時會順手將前面彩帶往雙腿後一拉,變成一條臨時的三角衣褲,才免春光外洩。最美麗的是頭飾。少女戴低帽,已婚戴高塔帽,帽前也綴滿銀片、貝殼和銀質做的墜子,帽頂紮有紅色的絨毛。頸掛串串珠鏈和銀項圈,銀飾是她們將及笄時母親贈送的禮物。她們不穿鞋,以一塊黑布做成套腿,以避蚊子襲擊。她們雖穿得花團錦簇,但工作卻非常辛苦,當丈夫還在夢中時,她們便得起身舂米、煮飯和打水。飯煮好後,還要趕到田裡耕作,直到烈日當空,才回家吃飯;接著是餵雞養豬、紡織、裁衣和看孩子,男人們只是悠閒地吸著煙斗,整理他們的弓弩,早飯後吹著口哨,彈著三弦琴到處遊蕩;心血來潮時,也到森林中獵取小動物作為晚餐。獵物除供食用外,一些獸皮可用來到山下換取食鹽等。 阿卡人生活雖苦,卻非常樂觀,他們喜歡音樂和唱歌,每當日落黃昏,到處三弦琴聲叮噹,歌聲盈耳。歌曲除了怡情及解除一天工作辛勞外,也是青年男女藉以調情的媒介。出色的琴手常常是少女追求的對象。這裡的人都是天生音樂家,但使用的樂器卻很簡單,一支三弦琴、一管竹笙和一個形似象腿的長鼓,組成了一支樂隊。每當樂聲初起,村中男女自然集在一起,圍成一圈,載歌載舞,自得其樂。尤其是新年時更為熱鬧。阿卡族的新年是12月間,正是農作物收割的時候,他們熱烈地慶祝新年,常常連續狂歡好幾天,這時少女們會打扮得花枝招展,成群結隊,到附近各村寨去遊玩,遇到青年男子們敲起象腳鼓時,便隨樂聲起舞;青年男子也在少女群中選擇對象,對歌互舞,藉著歌詞傳達情意,直到雙方情投意合,便可雙雙攜手遠離人群,找個隱密處卿卿我我,海誓山盟。這裡的人們婚姻非常自由,兩性間關係也很隨便,但婚後就不可亂來,如有姦情被人發現,便會遭全村居民毆打至死。 在泰國的邊遠山區,還有一種拉威族人,又稱老黑族,全身髒兮兮的,一生只洗一次澡,以賣大麻為生。 泰國男女社交非常公開,離合也非常自由,很少有法律上的糾紛。女子在母系家庭制度中,掌握著經濟大權,男人們除了達官巨賈外,大都很窮,要依靠妻子生活,因此對女人的貞操問題,除去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一般是不大注意的。女子多有積蓄,所以在離婚時,極少會向男方要求贍養費,並且有的還資助從前兒女的生活費用。 泰人非常喜歡買獎券,動機純粹是為了想發橫財,因此街頭巷尾到處都有賣獎券的店舖和小攤,也有老弱婦孺沿街兜售,餐廳、酒吧和咖啡廳也常有人進來兜售。獎券有政府發行的,也有私人印製的,更有地下錢莊供應的,但基本上中獎號碼還是以政府公布的中獎號碼為準;如果是兩個字的,押1銖賠70銖,三個字的,押1銖賠90銖。這些獎券每張售價10銖,每月1和16日各開獎一次,頭獎有兩個,獎金各為150萬銖,約合12萬美元;二等獎10個,每個獎金約1.1萬美元。雖然中獎率不高,但是一到開獎當天,人人痴迷,個個搶購獎券等著開獎。有些人為獎券可以不上班,不吃飯。泰國人買獎券所表現出來的毅力和精神,與平時工作懶洋洋和隨遇而安的樣子,有天壤之別。泰國人玩獎券的瘋狂程度是這樣的:每當快開獎時,寺廟裡就擠滿了許願的男女,他們依據燒香時的煙灰形狀而牽強附會地描出阿拉伯數字,譬如在上香時,有一點煙灰掉下來,那麼他們就是「0」字;如有香灰彎起來,則被是「9」字;還有些人為了買獎券而測字、卜卦和求神。據說曾有一位小姐許下了如果中大獎,一定獻上她自己裸體舞的願,結果居然真的中獎了。佛教許願不還,是罪大惡極的,但是當眾跳裸體舞又為法所不容,後來這位小姐只好在深更半夜裡偷偷地到佛前獻了一段裸舞,才還了她的願。 這裡體育風氣很盛,尤其是泰拳運動更是熱門,無論在城市或鄉村,每逢週末假日或佛教節日,幾乎都有職業性或業餘性的泰拳比賽,觀眾們也可以公開下賭注。泰拳賽最高獎金可達4200美元。一個優秀的泰擊手,就像巴西的足球王一樣,受到社會的尊敬和禮遇。泰國人很懂得尊師重道的禮數,拳手出擊前,必須舉行拜師儀式。在比賽時還有音樂伴奏,以鼓舞拳手的鬥志;比賽通常是以5個回合決定勝負。泰拳跟西洋拳擊最大的不同,是被允許用腳、踝和膝同時攻敵,因此看起來是真正的拳打腳踢,刺激中帶有相當野蠻的味道。 和泰拳同樣盛行的是劍術和棍術,但不管在那一種武術表演前,都要舉行拜師儀式,以示對師道的尊敬。在泰國人的觀念裡,因為有老師的悉心教導,才能讓自己學到各種武術。這種尊師重道的傳統,同樣成為學校裡不成文的規矩,不管是小學、中學或是大學,在第一個學期的某個星期四,照例要舉行拜師儀式,屆時香煙繚繞,花果並列,儀式相當隆重,也因為有了這種相沿成習的禮數,才孕育了今日泰國國民尊敬長上的倫理道德。 藤球也是泰國一項古老的民族體育運動,十分普及,可分為過網藤球、入籃藤球和單人藤球等6種踢法,有個人和團體比賽兩種。比賽時以踢球和進球次數、動作的變化和難度來決定勝負。運動員要靈活多變,他們可以用腳、膝、頭、肘和肩等部位踢球,或用踢、掂、頂、勾等動作使藤球繞著身體飛旋而不落地。藤球運動對場地、時間和氣候都無特殊要求,非常便於開展。 鬥雞是泰國最盛行的娛樂之一,尤其是中南部一帶。北部和西部則以鬥牛較受歡迎。泰國人還喜歡鬥魚和賽馬。鬥魚時是把一對重量相等的魚,放入盛水的玻璃缸裡互鬥,直到分出輸贏為止,當然也有人下注打賭。泰國也盛行賽馬,最大的賽馬場位於曼谷王宮前的拉恰帝那瑪賽馬場,每次賽馬都會吸引3萬多名現場觀眾,並且發行馬票,中獎率頗高。賽馬場在每個週末比賽5場,每場只有3至5匹馬出賽。 泰國北部住著一些少數民族,經過長期的不斷遷移,在與其他民族互相影響下,逐漸產生相同的文化。此外,少數民族為了買賣而逛街時,也常會接觸到泰族人,因而受到了同化;因此,泰國的文化是統一的混合文化。但多位民族學者在報告中指出,泰國尚有一些與泰族完全沒有接觸、至今不為人知的少數民族。 邊疆尚有一些少數民族相信宇宙間存在有一個至高的製造主,他們懷著又怕又敬的心情膜拜,其中又伴隨了一些儀式。他們沒有寺院,沒有神像,但對祖先卻相當尊敬。 泰國女性都有秋水般清澈的眼睛和烏黑光亮的秀髮,說起話來娓娓動聽。少女少婦個個婀娜多姿,身材健美,穿著長及腳背的紗籠,更是風情萬千;尤其是北部清邁一帶少女,皮膚更是細嫩白皙。泰國鄉間少女穿著粗布褂子和褪了色的花布紗籠,頭戴盆底形的破竹笠,不加修飾的黝黑臉上,透著天然的紫檀色光彩,如描似畫的娥眉下,有雙剪水秋瞳在閃耀著。鼻子雖然有點兒塌樑,但點綴在那張豐而不厚的嘴唇上倒也無傷大雅,配上尖尖翹起的小下巴和潔白的牙齒,可真有說不出的俏皮,並且都無拘無束地見人就笑,殷勤多禮,清純樸實,充滿了青春活力。一般說來,泰國女子慧黠多情。在泰國有地位有財富的男人,擁有三妻四妾是不足為奇的,連販夫走卒也照樣有幾個老婆,何況泰國女人不一定是靠丈夫養活的。 泰國盛行著母系制度,女子掌握著家庭的經濟大權,她們喜愛裝飾,尤其喜愛金製首飾。比較富有的女性,頸上多掛著重達10兩的赤金項鏈,手指上也常戴有鑽石戒指,10兩重的金手鐲和論斤的金腰帶,對泰國女人來說,都是不足為奇的。
返回到
泰國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