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埃及 的原始碼
←
埃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定伊斯蘭教為國教== 全國約有人口7150多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13人,但人口分布不均,有96%的人口集中在肥沃的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區域,這地區僅佔國土面積的3.6%。且人數多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城市裡,面積遼闊的農村人口只佔總數的55%左右。人口最稠密的是尼羅河谷地,每平方公里至少有1200人,其中以開羅、羅塞塔和達米埃塔三城市為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200∼1500人。在城市中,首都開羅是世界10大人口最集中城市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6667萬人,所以人數佔總人口的28%強。有著385萬左右人口的亞歷山大也擁擠不堪,還有周邊的衛星城市常人滿為患。約佔全國領土總面積95%的沙漠、荒原,居民總數不足40萬,僅佔全國人口的1%,平均每平均公里才0.4人。這些居民基本散布在零星的綠洲中。 由於埃及是個伊斯蘭教國家,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和傳統思維,使人民虔誠地認為「孩子是真主所賜」,生孩子是婦女們天生的工作,再加上埃及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男多女少,大多數婦女沒有接受文化教育、缺少就業機會,所以早婚多育就成了代代相傳的陋習,從而使埃及人口迅速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4%,每年要增加200多萬人口。但平均壽命卻不高,男女都在60歲左右。不過埃及有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他現在已有152歲高齡,比過去世界最長壽紀錄還超過39歲。這位壽星在開羅西南面法尤姆綠洲的加倫湖邊居住,並以打魚為生,一生結婚5次,育有7俸子,後又擁有39個孫子,家族龐大。埃及家庭人數眾多比比皆是,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設法讓人口不再膨脹,提出了「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的口號,還在阿茲哈大學設立了計劃生育研究會,專門研究伊斯蘭教義與控制人口的關係,以期對這個國家人口進行更好的管理。 在醫療衛生方面,埃及政府重視改善公共衛生,逐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在各省都設有衛生局,省下面設有衛生區,全國共有140個衛生區。現在國內共有綜合醫院和中心醫院250家,村級醫院550家,農村衛生站3800個,全國共有醫療床位13.85萬張,醫生14.6萬人,牙科醫生1.85萬人,藥劑師3.75萬人,護士18.2萬人,嬰兒死亡率為26.3‰,人口死亡率為6.1‰。 埃及民族比較單純,阿拉伯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約有5687萬人,佔全世界阿拉伯人口總數的1/3,境內居住的還有770多萬科特普人,是埃及第二大民族;另外還有希臘人、波蘭人、巴斯穆利特人等,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埃及僑民,他們人數不多,多是貧苦僑胞,從事小販或以勞力維生。 埃及人自認是古代法老們的後裔,是阿拉伯世界的精華。他們毛髮又黑又少,鷹釣鼻,皮膚呈棕褐色。一般說來,埃及主要有三種人:一種是弗拉辛人,居住在尼羅河流域,多從事農耕,是古代埃及金字塔建造者的後裔,也是現代阿斯旺大水壩修築的大功臣,智商很高。對他們來講,埃及與尼羅河兩個名詞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可以說尼羅河就是他們的祖國。這些農耕者住屋非常簡陋,僅能避免陽光的直射,若碰到傾盆大雨,只用大塊布蓋在屋頂上,四周再與柱子綁在一起就行。由於埃及北部缺乏石頭和木材等建築材料,所以蓋房子主要是利用泥土、粘土等,另外再加上稻草、獸屎等攪拌,再用模製成的土塊砌築牆壁。而阿斯旺地區則多以石料做建材,房子形態多半是立方體,通常只有一個房間,很少設置窗戶和對外出入的柴扉。房子極少有屋頂,基本上是用椰葉編成草披蓋在上面。南部的房子用土築成,也建有少數類似我國四合院的房子。另外,還習慣將幾個具有親戚關是家族的房子蓋在同一座圍牆內。在三角洲地區,到處可見散居的村落,或是沿河邊的集村;而在開羅、本哈一帶,有許多密集的大村落,道路狹窄而曲折蜿蜒,還髒亂不堪,這些農民喜歡在戶外活動,因為住屋狹小,居住品質差。他們很少離開村莊遠走,一代代守著生活的地方。村落中理髮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本職工作外,還須兼任醫師,而且忙碌地穿梭於各種場合照顧村人。 這些埃及人通常穿袖長、下擺及足的寬鬆長袍,布料多以棉質為主,白色居多。在做事時必須將長袍下擺捲到膝蓋以上,行動才能方便。平常習慣打赤腳,不過也有人穿著皮拖鞋四處走動。相對較富的人頭上捲著頭巾,捲法各異,因身分和職業不同而有所差異,較窮的人大部分戴著毛質的帽子。他們還有紋身的習慣,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在額頭、下顎、手腕或手背等處,請專門的師傅刺出幾何圖形及象徵性的花紋。 另一種是貝杜茵人(Bedouin),源於中東沙漠區,是一支古老的、以遊牧為生的民族,經常為尋找水源、綠洲和青草而飄泊不定,現主要在西奈半島內地、埃及西部與利比亞交界的地方逐水草而居,全部人口約10萬,大多數從事畜牧業,多雨季節遊牧到沙漠,夏季乾旱時返回已耕作的地區。他們因循守舊,習慣與現代社會隔絕,安貧樂道,對命運一無所求,喜歡隨遇而安,因此大都生活在貧瘠、惡劣的環境中,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甚至要接受生命極限的考驗,乾渴、勞累、狂風、飛沙、烈日,是每天必須面對的舂,同時也練就了健壯的體格,剽悍、頑強和驍勇的性格。為了加速他們與現代化社會融合,埃及政府對他們相當照顧,不但不予徵稅,還為他們投資開發水源,建立村落、學校和醫院,鼓勵他們定居。所以越來越多的貝杜茵人開始在靠近公路、有水源的地方定居下來,婦女的編織物和手工藝品在許多旅遊商店裡出售,有的在旅遊區開店擺攤,還有一些貝杜茵人當起了導遊。 一般貝杜茵人身材細長,長有突出的鷹釣鈎鼻。男人身著長袍,頭裹羊絨布,嗜好飲茶,煙酒不沾。婦女穿著花色豔麗的衣服,佩帶耳環、腳環等飾物,常臉蒙紗布。貝杜茵人以駱駝奶和又甜又粘的椰棗為主食,有時也宰熟肉食。將羊肉、內臟、腦髓和米混雜者熟,不加調料,用手抓食。男人們見面時為表示友善,以鼻碰額,互相擁抱。 傳統的貝杜茵人,根據自己賴以為生的畜牧類,又分為幾種。駱駝牧人最有聲望、地位,對於住在沙漠裡的人來說,再沒有什麼會比駱駝來得更重要的了。駱駝是他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並是活力飲料的來源和財富的指標。在沙漠裡駱駝一點也不浪漫,除了45℃以上的高溫難耐外,加上牠身軀高大,走起來搖搖晃晃,騎在駝背上的觀光客隨時都有被摔下來的恐懼。在沙漠中休息時找不到柱子和岩塊,而又不想讓牠亂跑的話,就只好拿條繩子把牠的前腳像手銬般銬起來,非常有趣。 其次是綿羊和山羊的遊牧者,然後才是牛等其他畜牧人。他們固守本族的習慣與法規,在沙漠中來去自如,幹著祖先流傳下來的走私行業。部落內發生的任何事情,都由集會來決定制裁,再依據部落慣例接受一次刑罰。他們也必須遵守政府的法律,但可保留一些本族的特性,如族長制、一夫多妻制和族內婚姻,還有父系化社會。家長、族長和部落首領等,統稱作「舍赫」,由非正式的部落長老會議進行管制輔佐。貝杜茵人雖是遊牧民族,但他們都不離開自己的部落,對自己的居住地表現出超乎想像的赤膽忠心。待人接物方面,性格非常率直,有時還表現出貴族般的狂傲不羈。他們中很多人已和散居尼羅河谷地農民聯姻,這些生長出來具有阿拉伯血統的埃及人,男性俊朗,女性貌美,令人稱羨。 努比亞人是支古老的民族,古時因居住在蘇丹北部的地域環境惡劣,大部分草木不長,只好向北方較為富有的埃及央求得到維持生活的穀類品,埃及也往往以開採其境內金礦、銅礦等為交換條件。 到了20世紀,很多努比亞人到下埃及尋找工作,做船伕,當廚師,或任其他各種職務,賺到錢後常會帶些故鄉缺乏的食物、衣服、布匹等回家,也會把植種的棕櫚樹製成各色用品販到異地。婚姻上,有很強的地域觀念,不大與埃及人通婚。他們講一種與阿拉伯語不同的肯希語。 除上述三個民族外,曼扎拉湖畔還居住著巴斯穆利特族,人數非常稀少。他們利用一種圓形的木舟作為湖中的交通工具,恪守古老傳統的生活習慣,食用一種叫做「費西夫」和「巴特瑞」的食品,前者是整條鹽漬不剖腹即食的魚;後者是烏魚籽乾。這個部落為亞洲人種,顴骨高聳,鼻孔寬大,平常以漁獵為生。 關於埃及人,據說是原住民含米斯特族、衣索比亞人和南阿拉伯人混血產生的古埃及人,以後又和阿拉伯人混血,才漸形成現在的埃及人。他們對宗教信仰非常虔誠,特別是對伊斯蘭教。 這個國家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同時也保障公民信仰的權利,履行所有宗教儀式的自由。伊斯蘭教最高會議是全國最高的宗教機構,下設有省、市、縣分會。法律嚴格規定,宗教組織不能參與政黨活動。埃及國內現有穆斯林7218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91%,他們都是桑尼派穆斯林(Sunnie Muslim),相信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真主阿拉,這神明會在最後審判的時候到來,這些穆斯林所誦讀的可蘭經,至今依然深切地影響著現代埃及人的生活,使品味、喜好、習慣強烈地有別於其他人。國內也有少數科普特基督教(Coptic Christlan)徒。 這個國家都市裡隨處可以見到清真寺,新建的居民區內,住房尚未完工,清真寺卻早已修好。目前,全國共有1.7萬多座大小不一的清真寺,裝飾精美,規模壯觀,所以埃及又被譽為「萬塔之國」。為數眾多的教徒仍然信守著每日5次朝拜的教規,在街頭、公園、辦公室裡,隨處都可見埃及人在做禮拜。每週五是「主麻日聚禮」,清真寺傳出悠揚喚禮聲,穆斯林便紛紛湧向附近清真寺做集體禮拜。若逢宗教節日,電視台還播放總統及政府高官去清真寺禮拜的鏡頭。埃及人接受伊斯蘭教洗禮絕不僅止於表面而已,伊斯蘭教可說已深入埃及文化中。它從原本外來的逐漸轉變為今日這種自發性的文明,比如穆斯林認為,對真主阿拉的虔誠是一種最高的榮譽,而這種榮譽又延伸到生活中,當任何一位穆斯林遇見吵架時,都會上前調解,這是一種善舉,更是一種對信仰的虔誠。 每天中午到了禮拜的時間,信徒們必集中在馬路上就地祈禱起來,完全不理會交通。開羅市內還可以看到前往麥加朝聖的巡禮團,每年在一定時間出發到聖地,隊伍的前頭還豎立著一面黑色旗幟,稱為「基斯哇」,旗是由絹布製成的,上面有金線的刺繡,往麥加朝聖過的人把朝聖的經驗,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在各家正面的白色牆壁上。每年伊斯蘭曆9月齋戒日的禁食活動,近幾年來已不如以往那麼嚴格地被遵行,但仍舊很受人們重視。禁食完畢後即是「小祭」,40天後,則是「大祭」。 埃及境內還有90萬名科普特教和希臘正教的信徒,另外還有少量的猶太教徒。科普特教淵源於基督教,也稱為埃及基督教,在埃及已有2000多年歷史。目前科普特教徒多居住在上埃及和中埃及的城市中,艾斯尤特城被稱為科普特教活動中心。教徒大多從事醫生、律師、教師、工廠職員、小手工業者等行業,有自己的曆法,平常講阿拉伯語,但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科普特語。祭典儀式基本與其他基督教國家相似,每年元旦,教徒們會舉家乘車去郊外慶祝新年。不過科普特教在宗教儀式方面又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如教徒們在這一天,必須頭戴布巾,面向東禮拜數次;進教堂時得把腳上靴子脫掉等。現在,科普特教會在全國設有15個總教區,28位主教和上千名神職人員。 埃及歷史中記載著140個祭典,其中與宗教有關的就佔了56個,最受人重視,且為埃及人所熱烈舉辦的,就是埃及正教復活節後星期一的夏姆納辛(Sharm Nassim),即春祭。源自古王國法老時代,原是埃及民族的祭典,目前已與埃及的伊斯蘭教及科普特教的祭典完全融合,成了所有埃及人的祭典節日。每年這一天,市區裡每個家庭都帶著家人、朋友,還有熟蛋和醃漬的魚離開市區,到郊外或鄉下野餐和呼吸新鮮空氣,也舒散一下緊張的心情。這個祭典也混雜了各種宗教精神在內,而且與其他宗教相較,更為符合埃及國情的需求。 這個國家禁吃豬肉,有很多伊斯蘭教節慶。伊斯蘭曆的1月1日是穆斯林的新年開始。1月10日,什葉派穆斯林對先知穆罕默德的孫子塞得納•胡珊(Sayidna Hussein)殉教行為進行祭典,名為阿修拉。3月12日,所有穆斯林又對先知的誕辰日(Prophet's Birthday)進行祭典遊行。7月27日,全體穆斯林開始對先知前往耶路撒冷的奇異旅行進行紀念活動,稱為雷拉艾斯拉瓦米拉格(Laylat Esraa waal Mi'rag)。整個9月份是穆斯林的齋月期,也就是雷拉卡得爾(LayLat Qadr)。有趣的是月底時,商家都提前打烊,晚上去從事一些社交活動,不過26日晚應對可蘭經文第一章的天啟,進行誦讀祭典。開齋節('Id Fitr)是在伊斯蘭曆的10月1∼3日,這時的開齋宴表示齋月結束。伊斯蘭曆12月10∼14日是祭典節('Id Adha),是為紀念亞伯拉罕(Abraham)的崇神行為,因為從前的這一天,亞伯拉罕為了表示自己虔誠而忠實地奉祀神意,將唯一的兒子作為祭祀的犧牲品;紀念活動首先是祈禱,同時宰殺一隻羊。 科普特教的祭典與其他基督教國家大致相同,每年的3月21日是天使報喜節;7月12日後有復活節、五旬節、聖徒彼得節與聖保羅節、8月22日的聖母升天節、9月11日的科普特新年。每年新年,科普特教徒們就會和自己一家人,分乘驢車出城,在野外慶祝新年的來臨。這種儀式與古埃及王朝時代的儀式幾乎一樣。顯現節則在2月18日或19日舉行,過程嚴肅,祭典前一晚,教徒必須用尼羅河的水來清洗身體;當儀式進行時,參加者還需重複唱著:「主呀,可憐我吧!」還有彌撒語40次,祭禮完畢後,還得以聖水洗禮並到墓前膜拜。 在開羅的舊市區內,每年還要舉行一種規模盛大的聖傑魯基烏斯祭典。另外,埃及農村中有個典型的祭祀行為,是為村莊守護神「摩利得」所舉行的紀念活動,在祭典中,必須建一座圓頂的白色紀念塔。在埃及人日常的對話中,常會脫口而出「印夏阿拉」(仰慕阿拉之意),「波庫拉」(明天見)和「瑪阿雷希」(沒辦法),以及「神的允許」、「讚美神」、「邪不壓正」、「天意」等口語,還有「平安降臨於你」、「平安及真主的慈悲與祝福」都經常被用在每天的生活裡,無論都市人或鄉下人,也無論是貝杜茵人、猶太人、希臘正教派及亞美尼亞正教會的基督徒、科普特教會的信徒、穆斯林,每天都會用上這幾句話。科普特派的信徒比其他基督教的派別更能與穆斯林親近,而埃及的穆斯林也比其他國家的穆斯林更近似於科普特教會的信徒。除了這些具有一定歷史和正統性宗教信仰外,大多數貧苦民眾也相信,由正統神學延伸的各種神鬼精怪以及魂魄的世界。於是古神廟祭儀照樣隆重,祭物照樣豐盛。 埃及人信仰許許多多神,其中最主要的太陽神阿蒙(Amon)是埃及民間最景仰、最偉大的神,被認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是能夠統管宇宙四方,神力無邊的上界之王。經常頭戴雙羽毛頭飾,也是公元前1567∼1080年古埃及新王朝時期頗受供奉的神,盧克索卡納克神殿內就可以看到。 控制著尼羅河的水神魯恩(Nun),也受到埃及人的崇拜。主宰星星和行星、照亮世界的天空女神魯特(Nut),也是人們普遍崇拜的對象,埃及人相信天空是被高山所支撐,就像無數的大柱一般,星星是在柱子間流動,天空女神則常出現在無花果樹上。她站在高山的後面,展開長長的手臂,吞下太陽,次晨讓太陽重新升起,因此又被稱為太陽的母親。她也是太陽神阿蒙的妻子,常以獅頭人身、蛇或鷲的形象出現在法老的身邊,保護法老的安全。頭上長著兩隻牛角的哈特荷爾(Hathor)女神,兩角之間頂著太陽圓盤,照亮宇宙。她起初是天空神,後來逐步演變成愛情神、音樂神,是美麗的象徵,並逐漸成為9個女兒〈名字都叫做哈特荷爾〉的母親,她們保護人類,預測每個新生兒的未來。 死亡和豐饒之神奧賽利斯(Osiris)又稱為冥神,是陰間的最高統治者,負責末世審判。曾教導古埃及人農耕,還能控制尼羅河洪水,被形容為頭戴羽毛王冠,一手拿著彎曲的權柄,一手拿著打穀子的彎扒,常被雕刻在神廟的柱子上。在廣為流傳的神話中,他本是賢明的國王,娶自己的妹妹伊西斯為妻,遭胞弟塞特的嫉妒,被暗殺後屍體分成14塊扔到埃及各地。伊西斯歷經千辛萬苦找回了夫君的屍骨,並與他的靈魂交配生下了兒子霍魯斯,兒子長大後替父報仇,殺死了叔叔塞特,奪回王位,奧賽利斯也得以再生,成為陰間的國王。埃及人認為一年四季的變化都與冥神有關,尼羅河水泛濫時,祂是肥田的新水,田地乾涸時意味著祂已死去,翌年萬物復甦時在祂屍體上種植植物,祂就會獲得新生。 伊西斯(Isis)女神的頭上頂著王座,起源於尼羅河三角洲,她是冥神奧賽利斯的胞妹兼妻子,並是鷹神霍魯斯的慈母,教導古埃及人磨麥、織布。鷹神霍魯斯(Horus)是冥神奧賽利斯和女神伊西斯的兒子,祂人身鷹頭,頭頂埃及王冠,手提權杖,常遨遊天際,用雙眼看著世界,一隻眼看太陽,一隻眼看月亮,注視著世界的變化。對霍魯斯神的信仰源於下埃及(埃及北部)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後來下埃及征服了上埃及(埃及南部),霍魯斯就成了整個埃及的主神。在伊德富神廟中,祂以擁有彩色雙翼的太陽圓盤的形式出現,很多神廟的入口都有這種圖案,作為避豆用;一些神廟的壁雕上,常常會看到法老王在向祂獻祭品祈福的浮雕。現在埃及航空公司飛機上的標誌就是祂。兇神塞特(Seth)是豐饒之神奧賽利斯的胞弟,他殺死兄長後,就成了令人憎恨的兇神。祂有兩個長耳朵,是猛獸的象徵,並代表風暴,吼聲直衝天空成為雷。祂有時也是強壯鬥士的化身,教會法老如何使用弓箭。女神娜菲梯斯(Nepthys)是伊西斯女神的妹妹,經常和伊西斯女神一起出現。 獅頭人身的雪赫門(Sekhmet)女神,因為是獅子形象,最能讓敵人心生畏懼,因此法老王在出征前,常祭拜此神。人身牛頭的阿姆比斯(Ambis)神是保護神之一,也有很多人供拜,祂是孟斐斯和赫爾莫波利斯地區的小神,在撒哈拉墓葬群就有專門的聖牛墓地。人身鱷魚頭的索畢克(Sobek)神,也是主要的保護神之一,因為對兇猛鱷魚的恐懼,古埃及人乃將鱷魚敬為神,認為祂賜予尼羅河兩岸的植物以生命,掌管尼羅河的泛濫。人身朱鷺頭的托斯(Thoth)神,是職司記錄之神,專門記載陽世人的善惡。 生育神民(Min)通常以頭頂雙羽毛,右手提鞭子、生殖器外露的男性形象出現,祂是處女的守護神,也被認是使土地肥沃的神。羊神哈努姆(Khnum)則是造物神,祂在陶輪上創造人類,所有的嬰兒都是由他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祂的形象是人身羊頭。創世神巴塔葷是開羅附近古代太陽城地區最重要的神,是光頭男子的形象,雙手持權杖置於胸前,祂是藝術的創造者,希臘人尊祂為創世者,是所有神靈之父。冥神蘇凱里斯是世代太陽城地區主管死亡和陰間的神,為鷹頭人身的形象,祂與此地區創世神巴塔葷融為一體,稱為巴塔葷蘇凱里斯。後來,當奧賽利斯成為埃及唯一的冥神後,蘇凱里斯又被稱為奧賽利斯蘇凱里斯。 拉-阿通(Ra-Aton)是拉神與阿通神的融合體,也是古代太陽城地區的太陽神和最古老的神,沒有具體的形象,古埃及人為拉神建立獨具特色的神廟,將一塊聖石放在神廟的庭院中,他們認為太陽應該把它的光芒首先照射在這塊石頭上。這一地區的人有時也把這尊神繪成男人的形象叫做阿通。阿努比斯(Anubis)是屍體守護的墓葬神,負責監督將屍體製成木乃伊,帶領往生的人接受來世審判,為豺頭人身的形象,手握權杖和生命的鑰匙。戰神薩哈馬特,經常以人身獅頭的形象出現,是保護世人不受妖魔鬼怪欺凌的保護神。智慧神騷特常以朱鷺頭或狒狒的形象出現,玦使消失後的月亮重新出現,所以是月亮神中的一個;祂同時掌管時間和世界秩序,還是負責記錄和書寫的神,在「創世紀」和「奧賽利斯」的神話中都有祂的角色。 除了這些被埃及人所供拜的神外,術士、祭司、巫婆出售的符咒條和膏藥也依舊暢銷。民間還有一個相當流行的驅魔仗式叫做扎爾(zar),正規的各派宗教組織則對它嗤之以鼻。 在埃及,有許多動物被認為是神的化身而備受尊敬。貓特別受到崇拜,如果埃及人的房子失火了,人們會奮不顧身地先去救貓,然後才去救人,救財產。傳說巴斯特女神就常化身為貓首女子,因此在巴斯特和穆特神廟中,也養著這種「神聖動物」。鷹和也被埃及人視為是神聖動物,嚴禁捕捉,如果將神聖動物殺害,便是犯了彌天大罪。如果神聖動物死了,人們會舉行盛大的葬禮,將牠製成木乃伊,放置在堅固巨大的砂石或花岡岩石棺中下葬。羊、獅、狼、蛇、豺、驢、猿、河馬、牛、蛙、甲蟲和蝎子等動物也會在不同的地區被看成是神聖動物,並且各地所尊崇的動物也不盡相同,有時某種動物在甲省是神聖動物,在乙省卻是被追殺的獵物,有時甚至會因此發生流血戰爭。
返回到
埃及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