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挪威 的原始碼
←
挪威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風俗習慣== 挪威人的性格,是由處於陸上與海上的孤立地理位置和環境所孕育而成的。長期與大自然抗爭的結果,使挪威人富有開放、樂觀和冒險的精神,人民也非常富有幽默感。挪威人還相當好客和注重友情,因此,甚至有人說:「一個挪威朋友,抵得過兩個其他國家的朋友」,由此可見,挪威人是大家所樂意與之結交的朋友。但是,大多數挪威人不太樂意接受外來的批評,又具有孤獨的個性,尤其是在中產階層中存在著互不信任感,這種態度自古就有,而且根深蒂固。這主要是自然環境所造成的。挪威文化源自境內的諸多山谷中,每個山谷中也各具有不同的方言和風俗,山谷被峽灣所隔開,谷間的人民生活是封閉性的,而且需要有很強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天然環境而生存。所以,挪威人多半是缺乏協調性的,這與他們不輕易相信人的個性有很大關係。有的人甚至認為,挪威人是世界各國人民中個人主義最強烈和最徹底的民族。著名劇作家易卜生曾經生動地說過:「挪威人只能妥協一件事,那就是把高的東西弄到低處來。」也就是說,如果要提高大多數人的思想,還不如將全部人的思想拉低到一個水準上。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挪威人無法容忍特權階層的存在,主張人類一律平等。所以在挪威,稍富有的人與稍貧困的人,在生活水準方面,表面上看來是沒有多大差別的,他們認為在社會上成功是次要的,因為他們最重視的是倫理觀念及社會的道德風氣。 挪威人在交際方面非常注意人與人談話時的距離。與挪威人談話時,最好和他們保持半公尺左右的距離。超越或不足都會被挪威人看做是不禮貌的舉動,會使談話的氣氛沖淡,甚至造成不愉快的局面。但是挪威人非常喜歡握手。無論何時,當與陌生人相會,總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樣,當以後遇見不怎麼熟的人時,你也要記得在見面和道別時握手。 客人第一次到挪威人家中拜訪或應邀出席家宴時,如果能帶束鮮花或一盒糖果送給女主人,將是非常受歡迎的。用餐時,客人應向主人敬酒,但這只限於客人在6位以下的時候。挪威的酒類大都度數不低。如果客人超過6位,且都向女主人敬酒,很可能她會被灌醉。所當當客人在6位以上時,最好先別貿然地向女主人敬酒,除非她本人有一顯酒量的意向。 敬酒有一套複雜的注目禮:先舉起杯子,凝視對方眼睛,然後敬酒,互碰酒杯,再次凝視對方眼睛,之後一飲而盡(慢酌亦可,因為挪威酒費不薄)。餐桌上的禮儀沒有特別講究,一般都很隨和。須注意的是,在用餐時決不可在主人發出邀請之前就自顧自地「開吃」。用餐過程中,雙手都應放在桌面上。 挪威人特別守時。不守時在挪威人看來不但失禮,而且不守信用。在挪威,一方如果因為某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耽擱,無法按時赴約,一定要事先打電話給對方,說明原因,以取得諒解。與挪威人做生意更是要牢記這一點。否則失禮是小,失信事大。 挪威是兒童的王國,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孩子們都能在自然、健全的社會中茁壯成長,在每年的5月17日挪威國慶節那天,兒童們手中拿著喇叭、小鼓、鈴鐺等,排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通過王宮前的廣場,以童稚可愛悅耳的聲音向國王歡呼致意。綜觀天下,世界各國莫不以壯盛的三軍方陣為遊行隊伍的前導,而以快樂、活潑的未來主人翁取而代之,大概也只有挪威了。 這個國家還保留著許多古樸的遺風,在降世節來臨前夕,農民們將飾有燕麥束的木樁或樹枝立在庭院中,這種風俗是從古代異教徒沿襲而來的,傳說是為了供給從天上降臨到人世間的馬和烏鴉吃的。在中國人看來烏鴉是一種不吉利的鳥,但挪威人卻認為烏鴉叫聲嘹亮,富有韻味,特別是在繁殖期間,牠的叫聲更為婉轉動聽,而且善於模仿其他鳥類的叫聲,所以挪威人又把牠叫做「百舌鳥」。 挪威和瑞典一樣,農村中也有信仰樹木的習俗,每戶農家的庭院中都種栽著若干棵樹木做為守護神,他們認為這些樹木是已故親人靈魂的棲身之處。有趣的是,農民們還常常將親人的墳墓砌在自家庭院之前,不但飾有鮮花,還在墓旁置有椅子。小學的校園和公園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墳墓。這是人們對死者表示親切的方式之一,這也可以說是北歐國家基於自然條件所產生的一種風俗習慣。因為在北歐國家,冬季時地面被厚硬的冰雪所覆蓋,而且凍硬,很難在地面上挖洞,因此只好將屍體放置在積滿雪的庭院或居家的四周,並在屍體上撒上一些鹽,以便暫時保存,等到春天地面解凍時再將屍體就地埋葬。此外,有關史前時代的古墓傳說也很有趣。據說墓中居住著精靈、惡魔及山神等。 歐洲人對「十三」這個數字非常忌諱,如果13日那天正好是星期五,許多人就會惶惶不可終日,有一些人藉口生病,整天躺在床上休息,以避免發生不吉利的事情發生。不少迷信者認為,在這個日子裡,不能換床單,不能工作,不能實施新計劃,否則就要倒霉。他們為什麼如此害怕13日星期五呢?原因非常錯綜複雜。據挪威神話傳說,星期五是為紀念挪威女神弗雷亞而命名。她是一位為人們結婚牽線搭橋、使人們富有和生兒育女的女神。她是坐在一輛由許多貓拉著的漂亮馬車上。但挪威人視貓為邪惡,認為貓有一種特殊的本事,能把人帶到陰間。所以,坐貓車的弗雷亞後來又被人視為妖女,星期五也就成為「鬼日」。另外,據挪威神話記載,很久以前有12位神仙在英烈祠聚宴,破壞與災難之神洛基突然不請自來,他剛入座,最受愛戴的神仙巴爾德就死去了。後來人們說是洛基帶來的「第十三」這個數字害死了巴爾德神。於是,「十三」這個數字便成為令人生畏和不吉利的標誌。 這個國家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聖誕節和復活節。都市中的聖誕節與歐洲其他國家幾乎沒有什麼分別。家家戶戶都裝飾有聖誕樹,街角上也有裝飾著霓虹燈的巨大聖誕樹。人們也在大衣的領子上佩戴著從路旁買來的聖誕節星星,以幫助國家的募捐活動;這種活動是為了帶給老人和貧民們及遠離故鄉的戰士們一種慰藉和幸福而發起的。 這裡的夏至節雖然比不上鄰國瑞典,但也很熱鬧。從夏至節前一天的晚上開始,人們便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也施放煙火助興。夏至節之夜,人們點燃營火,圍繞在四周狂舞達旦,讚美和感謝太陽。挪威的民俗舞蹈幾乎都是以愛情為主題,特別引人注意的舞曲有「輕快的春女郎」及「莊嚴的槍女郎」。舞蹈首先由兒童出場揭開序幕,接著是年輕人,最後在一對夫婦的舞步中結束。另外還有男性兩人和女性一人,或是女性兩人和男性一人所組合的三人舞蹈;也有只有男性上場的舞蹈。在農村盛行的喜延貝比塞勒舞蹈,充滿了敘述詩的內容。配合這種舞蹈所唱的,是一種具有鄉村古風的歌曲,它的節奏往往令人聯想到葛利格聖歌。 這個國家也有一些民族樂器,在婚禮上為舞者伴奏時所使用的是一種叫做德勒的樂器,這是一種很像小提琴的單純樂器,金屬弦及用動物腸子所製的弦發出來的聲音,稍嫌刺耳。蘭格雷克是一種扁平的箱形豎琴,而「魯魯」則是一種用樺樹製成的吹奏樂器。挪威人從小就接受音樂的薰陶,所以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可以輕鬆愉快地加入合唱或合奏。 挪威對外國最引以自豪的是富於自然美又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正義感。挪威與瑞典及丹麥不同,為了抵抗德國的侵略,他們不得不拿起武器,但他們本質是愛好和平的。所以,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經濟學等五項諾貝爾獎金,都是由瑞典各有關評審委員會來頒授,唯獨諾貝爾和平獎是由挪威議會任命的挪威諾貝爾獎金評定委員會,負責頒發和平獎。 挪威人多半眉清目秀,尤其是北方的人民更見清秀,幾乎每個人都帶有幾分可愛的孩子氣,這大概是和午夜的陽光有點關係,也許是由於他們和其他的世界隔離得太遠的緣故。這裡最流行的是紅色,無論是女孩子們的大衣,兒童們的滑雪衣,或是男人氈帽的鑲邊,無一不是紅色;他們好像要用紅色來抵消嚴冬的黑白單調景色,要用紅色來度過那漫長的黑夜,用紅色來溫暖那灰暗的濛濛雨霧。可是,星期天的情形就不相同了,人們穿著各種顏色的假日服裝,帶著家人,一齊跑到村子外面或戶外去看熱鬧。在挪威海邊的一些小港灣裡,人們最感興趣的是觀光客船隻的抵達,當船還沒有靠岸的時候,岸上就已經人潮如湧,居民們要趁此開開眼界,藉以多知道一點外面的消息。 挪威算得上是女性的王國,她們要比其他歐洲國家的女性早50年獲得選舉權,因而確立了女性的社會地位。1986年5月,布倫特蘭夫人成為挪威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挪威女性素有大量參政的傳統,議會中女議員佔40%,內閣成員中也有多位女大臣。女性可以從事任何職業,甚至可以做女牧師。女性婚後仍保有自己的姓,離婚時也有權讓子女繼承母親的姓氏。這個國家的女人都長得非常健美,她們有金色的頭髮,白裡透紅的膚色,碧綠的眼睛和俏麗無比的容顏,充分表現出一種「荒島美人」的樣子。城市的小姐們,長裙曳地,丰姿翩翩。 這個國家的傳統民族服裝,色彩豔麗,古樸大方,但年輕人平常多穿西裝或便裝,只有在特別的儀式或慶典的日子裡,這些傳統服裝才會有機會亮相。最古老的服裝可以在泰勒馬克和松恩灣等地窺其梗概。女性服飾分為上衣和裙子兩個部分,裙子頗長;男性的褲子也很長,但上衣卻不長。霍達蘭和西福爾等地的服飾,則以16~17世紀流行於歐洲的衣服為基礎,女性穿著長及膝蓋的大圓裙,男性則穿著背心、有扣環的上衣及毛襪。這些民俗服裝全都充滿了亮麗的色彩,就連男性的服裝,也都是五顏六色,褲子有黃、紅、黑等顏色,襪子是白色,背心為藍色或綠色,上衣是深褐色。 一般說來,挪威的姑娘頭上平常不蓋任何東西,但結婚時新娘子會戴上漂亮的頭飾。在一些偏僻的山區裡,已婚的婦女頭上通常包著一條用亞麻布織成的漂亮頭巾,老年婦女的頭上大多包著一條白色的頭巾,而男性則戴著一頂鮮豔的圓帽,或是一頂18世紀時流行的高山帽子,它不僅色彩亮麗,而且還飾有漂亮的緞帶。 挪威人大多數信奉基督教,婚禮通常在教堂舉行,新郎新娘穿著傳統禮服,胸前佩帶著銀質飾品,新郎胸前還要佩帶一條十字形的白絲帶,以表示吉祥和聖潔。 由於環境的關係,有不少挪威人終年與大海為伍,經年累月不辭千辛萬苦地捕魚,他們最大的收穫是鯨魚。在古代,出海捕魚是一種冒險的行業,但是現在未必如此,現代化的大型捕鯨船,擁有各種先進的捕撈設備,而且在鯨魚捕獲後,可以立刻在船上進行加工處理。從[[奧斯陸]]到特朗亨峽灣沿岸居住的漁民,每到10月份,便離開漁村上船出海捕鯨,留下來的女人、兒童和老人們,只有等待半年之後,才能與丈夫或兒子們重逢。像這樣的家庭在各漁村中至少佔了1/3。當捕鯨船隊回到港口時,女人們、老人們和兒童們,早已聚集在港內的防波堤上,在樂隊演奏雄壯的進行曲伴奏下,高聲歡呼雀躍。無論是對船員或是船員家屬而言,這都是一年中最興奮的一刻,到處洋溢出一種節慶的氣氛。居住在峽灣口的農民也會趁機趕來湊熱鬧,一起分享節慶的歡愉。平日深恐從險峻的峽灣中掉下去的小孩,或是用繩子綁著才能出遊的小孩,也只有在這一天才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出來盡情地遊玩一番。 捕鯨人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危險的,動輒有人傷亡。但是這種工作可獲得高額的財富,一條大鯨魚,可以賣到2.5萬美元左右。如果將這些收入節省下來,也不難購得土地或農場。挪威人本來就深愛土地,認為漁業只不過是換取糧食的一種手段,所以許多漁民也兼營農業,男人出海的時候,就由家中的女人和老人負責照顧農田和家畜。一般說來,在海上作業的漁民們到了50歲左右,也購買了足夠的土地,從此就不必出海捕魚,而專心在家務農維生。 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的拉普人共有7萬多,其中的2萬多人散居在挪威北部。他們的起源還不清楚,有的學者把他們劃為古西伯利亞民族,有的人認為他們原是山地居民。拉普人身材矮小,膚色棕黃,有濃密的黑髮和高高的顴骨,與身材高大的北歐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在不久之前才改信路德派的基督教,每個人都有基督教的教名和繼承祖先的兩個名字。也有少數拉普人不願放棄原來的宗教信仰,仍以直立的岩石做為信仰的對象。 境內的拉普人至今還是遊牧民族,主要是以馴鹿維生,捕漁業是他們的副業。他們大多數居住在北極圈內,氣候非常寒冷,從每年的9月份就開始下雪,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積雪都不會融化,冬天的氣溫可低至-50℃。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只有耐寒的馴鹿才能和拉普人共同生活,他們利用馴鹿作為搬運物資的交通工具,食用以馴鹿肉為主食,還以馴鹿皮作衣服,驅寒保暖。可以說馴鹿的一膚一毫都沒有浪費。冬天,拉普人殺死馴鹿供食用時,馴鹿長而柔軟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味佳餚,他們常以猜拳來決定馴鹿的舌頭由誰來享用。 馴鹿是拉普人最寶貴的財富,一個拉普人如果擁有3000頭馴鹿,他的收入要比一般歐洲人更為富有,除去他一年食用200頭外,每年至少可以將400頭鹿賣給城裡的肉販,每頭馴鹿至少值250美元,他一年的收入就有10萬美元左右。所以現代拉普人常使用汽車、摩托車,甚至直升機進行放牧。為了防止馴鹿的走失,在馴鹿幼時便在它的身上做下記號。通常說來,拉普族男人負責放牧。放牧時人他們就住在只有3平方公尺的狹小帳篷裡。帳篷的中央安置一個小火爐,燒松枝以取暖和煮飯。在帳篷的上方吊著燻製的馴鹿肉,妻子只是在給丈夫送食物和其他物品時才到帳篷裡來。為了準備過冬,拉普族女人是非常辛苦和繁忙的。她們除了砍柴、取水等日常工作外,還要給家中每一位成員縫製3雙皮靴和一套外出放牧時穿的禦寒保暖外套,這些皮靴和外套都是用馴鹿皮製成的。婦女們掌握了出色的剝皮、烘乾和鞣革等工藝,她們還要採集一種名叫「東伊尼」的艾草,墊在皮靴裡或雪橇上,既能防潮又能保暖,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防寒用品。 拉普人的婚俗非常有趣,在挪威北部的芬馬克郡內,如果一位拉普族姑娘允許求婚的小伙子脫下她的手套,就意味著接受了他的愛情。此後,求婚者必須到姑娘家的房前設宴,向女方父母正式提出婚事。女方父母要用各種方式,對未來女婿的能力和品德進行考驗,看他是否與自己的女兒相匹配。婚事說成後,需舉行隆重的婚禮,很多親朋好友都會前來參加,年輕姑娘們為新郎和新娘唱歌祝福。新郎和新娘要在婚禮儀式上,一起穿過一堆用鐵和燧石遮住的火,意味著深藏的火苗變成可見的火星,象徵著愛情之花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婚後,丈夫須先在女方家中住上一年,為女方家裡幹活,基本生活用品則由娘家提供。一年期滿後,夫妻倆才能獨立生活,或者是回到男方家裡。 拉普人的手工藝製品非常別致,可以做為紀念品而頗討觀光客的歡心。手織布、以馴鹿的骨或角雕刻成的裝飾品和用柳枝編成的籃框等,都是美麗的民俗品。羊毛織成的女性帽子很精緻,飾有許多刺繡花紋圖案。男性帽子的頂上可以放置物品。
返回到
挪威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