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羅馬尼亞 的原始碼
←
羅馬尼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饒富趣味的民俗== 羅馬尼亞最重要的十二日節,是聖誕節與元旦的重復和延續,它從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一直持續到翌年一月六日基督教的主顯節結束為止。聖誕節和新年的元旦是深受羅馬尼亞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唱聖誕頌歌和拜年是世世代代的習慣,各地都有盛大的慶祝活動,羅馬尼亞語中稱這種慶祝活動為「科林德」。因兩節日相距很近,通常是連在一起過。 聖誕節前,農貿市場上堆滿了冷杉樹梢,都是幾年前生長的新樹苗,一人多高,被齊根砍下,價格根據樹冠大小和市場情況變化。一棵樹一般相當五、六美元,最低也得一美元。買回樹後進行布置,是全家最重要的「家務」。把樹苗插在專門的支架上,擺在壁爐或最顯眼的地方,往樹上掛裝飾物、彩帶、玩具等。到除夕夜前,把給孩子們的禮物放在樹上,等待過節。 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八至十二歲的兒童組成的唱詩班揭開節日的序幕,他們個個背著大包袱,手拿小銅鈴和用榛木做的「魔棍」,棍上面貼有花布或花紙條,前面的一個小頭目高舉紙糊的五星紅燈領路,跟在後面的小孩高唱聖詩,走到誰家門口,主人們都得高興地把家裡的禮物倒進小孩的包袱裡去,以示感謝。這類唱詩班孩子一批接一批,直鬧到深夜才散。 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聖誕節是基督教傳統的節日,羅馬尼亞東正教徒居多,此節日就相當隆重。按照習慣,從上午開始,接替唱詩班的是一群十六至十九歲的青年。他們頭戴盔甲,身穿軍裝,腰佩戰刀,在街頭或寬闊地帶表演以聖經中的神話故事為內容的戲劇。到中午,業餘樂師們為各家的午餐進行伴奏,在街道或廣場,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新年到來。 除夕之夜,人們都要回家與親人們團聚,吃年夜飯,或者邀請親朋好友共度新春佳節。按這裡的風俗習慣,除夕這頓飯通常要吃肉凍、酸白菜捲肉、肉腸和烤火雞等。白菜捲肉是一道傳統的民間風味菜,略帶酸味,在羅馬尼亞語中稱「薩爾馬菜」,其正宗的烹調方法是用葡萄葉捲上肉餡煎製而成,現在多以白菜葉代替葡萄葉。吃完年飯,就贈送禮品,通常是家長把給子女的新年禮物用漂亮的紙包好掛在聖誕樹上,由孩子們自己去取。國內還有不少地方,特別是北部山區,在除夕晚上,保持著唱「小犁」的風俗習慣。由小孩挨家挨戶地去說些流傳下來的吉利話,祝福快樂幸福、新年愉快。受到祝福的人家便把事先準備好的糖果、糕點和零用小錢一一贈送給唱歌的孩子們。此外,羅馬尼亞人也有除夕熬夜的習慣,他們或在家裡閒談,或者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直到天亮。還有很多市民在市內廣場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建舞台表演各種節目。他們邊看節目,邊欣賞五彩奪目的焰火,在悠揚的樂聲中儘情歌舞。 元旦這天,多數人都走親訪友,互致新年的問候。山區的小伙子通常在這天要表演「山羊舞」,一個人把山羊頭面具戴在頭上,羊頭的嘴巴能張能合,還會發出各種格格的聲音,小伙子身上掛滿五顏六色的布條,在一支民樂隊伍的伴奏下,「山羊」活蹦亂跳,表演各種舞蹈動作。也有人用牛頭馬面作道具。這支隊伍到誰家門口表演,意思就是向誰拜年,主人要把隊伍請進家門,品嘗美酒佳餚。如果此家有未出嫁的姑娘,出於禮貌,小伙子還要請姑娘跳一支舞,拜年才算結束。 節日期間,每當夜幕降臨時,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在化裝遊行中,扮演「聖誕老人」的人最受歡迎;而被稱為「騎士隊伍」裡的青年舞蹈小伙子,最受姑娘們的喜愛。農村中還有一種祝福豐收的「聖犁」活動,一架象徵豐收的「聖犁」,實際上是根貼有金屬花或紙花的手杖,在前面拉著手杖的小孩就是「神牛」,後面扶著手杖的就是扶犁人,再後面的是裝扮成「馬」的孩子,「馬」背上是幾個大口袋,準備裝別人送來的禮品,其他孩子跟在後面,高唱「拉犁」聖歌,那些當年結婚的夫婦,成雙成對地走在「聖犁」的前面,「聖犁」經過的地方象徵著會把來年美好的幸福和希望帶給每一個走在犁後面的人。「聖犁」過後,接著出現許多說唱人,他們站在別人窗前,放聲高歌自己編出來的一些小調,內容大多是祝福主人家來年五谷豐登、心想事成、生活幸福和健康長壽,主人在他唱完一支歌後通常就把歌手請進家獻上一杯美酒。 此外,在北方的小鎮蘇恰瓦,有一項很有趣的年俗,叫做「搶盤鍋」。這是在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到次年的一月一日舉行的。每年十二月一日選拔搶盤鍋的家庭主婦,條件是:年滿六十歲,體重兩百磅,三圍一般大。 每年選出夠格的主婦還真不少,十二月三十一日當天,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觀摩」。有時候還當場被檢舉做假而取消資格的。為了這一天,不少主婦節食或猛吃甚至整容來取得參加的資格。 「搶盤鍋」是幾百年來的傳統,二十九個盤鍋是傳統聖人的化身。經過教堂主教祝聖過的盤鍋成了「聖盤鍋」,得到它的人終身不會斷炊,全家年年溫飽,代代相傳,永遠「有飯吃」。 以前用「搶」的曾出過幾次命案。羅馬尼亞一直是個貧窮且落後的國家,人民只求溫飽。「聖盤鍋」是很有價值的「金盤鍋」,為了得到它,人們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一九八三年,羅馬尼亞大饑荒,當年搶盤鍋造成十八人死亡的慘劇,後來改「搶」為「抽」。抽中者歡天喜地,除自用外,還可高價「秘密」轉讓。至於現代盤鍋的有效無效,誰也說不清。或許更多的因素是作為一種娛樂來熱鬧一番。其實「抽」的方式也等於「搶」,不過是搶紙箋,十人一組,十個紙箋往空中一扔,一人搶一個,若搶到兩個以上,就有資格選擇一個。 獨立日在每年的五月九日。十四世紀時,羅馬尼亞成立了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這兩個大公國,一六○○年兩個大公國和特蘭西瓦尼亞一度統一,但時間很短。一八五九年兩個公國再度合併,稱羅馬尼亞,仍隸屬鄂圖曼帝國。一八七七年五月九日,羅馬尼亞在俄土戰爭期間,議會通過決議,宣布國家獨立並對鄂圖曼帝國宣戰,國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動員組織了一支五萬八千七百人的軍隊,他們南渡多瑙河,與俄國和巴爾幹其他國家義勇軍共同向鄂圖曼軍隊進攻。一八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鄂圖曼軍隊投降,羅馬尼亞也因此完全贏得了獨立。為紀念五月九日這一有意義的日子,國內每年都要舉行各種集會或紀念活動。 普列德阿爾地處喀爾巴阡山,每年冬季的滑雪節都在此舉行,常常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賞。既有剛剛學會滑雪的少年兒童的幼稚表演,也有專業運動員的激烈角逐,還有寶刀未老的老年人的精彩獻技,以及頭戴假面具的各種滑稽表演,最吸引人的是扮演各種神話人物的參賽者,他們趕著拖拉雪橇的馬賽跑,駕駛員必須按規定,一會兒要停下來喝茶,一會兒要停下裝包裹,既要賽速度,又要完成規定動作,往往顧此失彼,手忙腳亂,非常有趣。 每年夏至這天,離布加勒斯特不遠的希澤烏地區有一個預祝農業豐收的傳統節日,叫「仲夏節」,一般是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舉行。這天早晨,穿著民族服裝的人們都喜氣洋洋地聚集在廣場,音樂響起,一位體態豐美、頭戴黃色蓬子菜花編織的花冠,身著時裝和鮮艷披肩的少女出現在人們面前。她是事先選出來的「蓬子菜花」,象徵著豐收的「穀物女神」。人們擁著她走進即將開鐮的麥地,讓她放聲歌唱並一起跳舞。舞畢,還要舉行盛大的遊行,「穀物女神」走在隊伍的前面,身後是來自各鄉村的各種民間歌舞隊。羅馬尼亞藝術家還把仲夏節的舞蹈編成節目搬上舞台,經常演出。蓬子菜花之所以象徵「穀物女神」,是因為傳說古時一個春末夏初之夜,蓬子菜突然都開出了漫山遍野的黃花,而當年農作物獲得大豐收。於是,人們把農業能否豐收的希望寄托在開花的蓬子菜,每當蓬子菜開花時,人們都競相摘下黃花編織成花環掛在家門口或果樹上,以祝豐收。有些地區,還把花環拋向房頂,如花環不滾下來,就預示當年太平順利、富裕美滿,或預示家中未出嫁的姑娘在當年冬季前出嫁吉利幸福。這些傳說和習俗世代相傳,至今國內多數地方仍把蓬子菜花看成是象徵豐收的「穀物女神」。 位於羅馬尼亞中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阿伏利格山區,人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青年男女難得見面,婚嫁困難。當地居民在每年八月定期舉行大集市,為當地青年男女提供會面相親的機會。趕集時,各家各戶都全體出動,姑娘們都穿戴整齊,精心打扮,到「集上」亮相。家長們也把為女兒準備的嫁妝裝上馬車去「趕集」。集市開始前,人們圍成圓圈,在歡快的樂曲中,青年男女們翩翩起舞,互選意中人。如果雙方一見鐘情,便退出舞池互吐衷腸。舞蹈結束後,姑娘便把小伙子領到父母跟前,讓他們看看是否中意。小伙子也趁機看看姑娘的嫁妝是否備齊。如果女方家長點頭同意,倆人再去徵求男方父母的意見,如果他們也無異議,就可以在舞場舉行婚禮,在場的人都被邀請參加,大家唱歌跳舞,飲酒作樂,以示慶祝。集市結束後,小伙子就可以帶上姑娘和豐盛的嫁妝回家。 如今此地居民每年八月仍在山上舉行集會,但變成了一種規模盛大的農貿集市和進行文娛活動的場所。很遠的人都趕到此地遊玩。有些早就訂婚的青年男女還在集市上舉行婚禮,氣氛異常熱烈。遊客若是八月去特蘭西瓦尼亞旅行,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古老而又風趣的民俗風采。 這個國家的傳統服裝無論是形式設計或色彩的調配運用,都非常華麗搶眼而變化多端,特別是刺繡的各種裝飾,更有其獨特的風味。而且隨著人們的性別、年齡、職業、居住地區和所處季節的不同而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變化,服裝講究比例,不寬不瘦。男子服裝是長褲和上裝,女子服裝一般由上衣和裙子組成,因為這裡的女子一直沒有穿長褲的習慣,一般多採用亞麻、大麻、羊毛或生絲的白色面料製成。男女襯衫的袖子用彩絲線繡上花紋,都比較寬大,所不同的是,男子衣袖上繡花所用的則是紅色、藍色等彩色線。女子的套裙式樣很多,什麼樣的顏色和花紋都有。在北部地區和摩爾多瓦,女子的套裙多顯得鮮艷明快,而在巴納特和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套裙的顏色則以黑色居多,即便不是黑色,她們也喜歡在裙面上繡些里色的花紋。 在民族服裝中,最有特色的是男子的腰帶和女子的頭飾。腰帶是男子服裝中不可缺少的裝飾,穿民族服裝的男子往往紮一條印有各種花紋的寬腰帶,給人一種英武、健美的印象。男人常將它當口袋使用,放置一些菸斗、香煙和小刀之類的貼身物品。此外,成年男子在春秋兩季一般都戴禮帽,在冬季則戴一種上部稍尖、高出頭頂幾寸的黑色或棕色的羊皮帽。在北部邊疆的諾瑟烏德地區,小伙子們卻愛戴一種帽頂上用孔雀毛編成扇形的黑帽,並引為自豪。 羅馬尼亞婦女很講究頭飾,但各地區各民族的頭飾都不一樣。在東部的奧爾特尼亞地區,婦女在春秋兩季都愛戴一塊半透明的、繡有白色花紋的黃紗巾。而在特蘭西瓦尼亞和摩爾多瓦地區,則戴很長的紗巾,多為黑色,當地的婦女們都喜歡把它罩在頭上並搭在肩上,但不蒙住面部。克拉約瓦的婦女在穿素色上衣和紅裙時,頭上就要戴一頂兩邊垂有白色繡花綢帶的紅色小帽,而胡內多阿拉地區的婦女卻喜愛戴黑色的羊皮小帽,帽前邊鑲有寬寬的白邊,後面繫有一條白紗綢,直垂到背部。至於匈牙利族婦女的頭飾則別具一格,多愛用珠子串成的髮網把頭部裝飾一番。 在鄉村,人們在冬季都喜歡穿羊皮襖,從無袖子的小羊皮馬甲、牧羊人穿的大羊皮外衣到節日禮服,幾乎都用羊皮製作。羊皮襖一般都用其他皮料來裝飾邊擺,有的還用各種顏色的毛線和絲線繡出各種圖案,或用色彩鮮艷的小珠子、銅片、毛絨球等物作裝飾品。男子和女子所穿的羊皮襖是不同的,男子多穿羊毛翻捲在外的大氅,而女子穿的則是毛在裡、皮在外、皮面上鑲嵌有閃閃發光的小珠子和金屬圓片的皮大衣或皮坎肩。 另外,在羅馬尼亞的一些山區和農村,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結婚禮儀,異常熱鬧、有趣。喀爾巴阡山脈是羅馬尼亞東南的屏障,家住山區的人們與森林為伍已經數十個世紀,早已看慣了森林,而山區中的每一戶人家,門前屋後都是樹,與樹結了緣,因而結婚時與樹也緊密相連。每當男女相愛到成熟階段準備婚禮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由男女雙方或加上其親戚共同用樹紮一個「幸福之門」,有的也稱「希望之門」或「未來之門」。 一對新人攜手一起通過此門後,婚禮就宣告結束。然後男女雙方親友圍著這道門一起唱歌跳舞、大吃大喝,一醉方休。之後,新婚夫婦在大家列隊歡迎下,到預先挑選好的空地上種兩棵小樹,代表希望、成長、祝福以及生機,整個儀式簡單、隆重。 在羅馬尼亞北部山區生活比較艱苦的地方,可能是平時的節日和歡慶時機不多,若遇到某家結婚喜慶,不論距離多遠,整個山區的人都會趕來,大家努力把婚禮辦得像節日一樣熱鬧隆重。這裡的婚俗很有趣,青年男女雖然經過自由戀愛,但訂婚仍然要徵得雙方家長同意。訂婚儀式通常是在女家舉行。準新郎經過一番打扮,然後在樂師伴奏和同伴們的簇擁下,喜氣盈盈地前往女家求親。女家為了活躍氣氛,打趣助興,早已為準新郎設下道道難關。第一道是閉門關,準新郎若不能背誦一首古老的民謠,緊鎖著的大門是不肯打開的。為了訂成這門婚事,準新郎繪聲繪色地朗誦起他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的民謠來。門開了,端坐在正廳中等待他的是準岳父母。準岳父會故意問道:「你是來找她的嗎」?未說完便引起一陣笑聲。接著,樂師奏起了憂傷的樂曲,準新郎低沉地說:「不是」;然後人們又把一位頭髮稀疏,滿臉皺紋又老又醜的乾癟老太婆推擁到座位上,老太婆兩手微微顫抖,無可奈何地坐在那裡,準岳父在一片嘻笑聲中又揶揄地說:「這回可給你找到她了」!準新郎當然又否定了。人們一定要讓準新郎形容他的心愛姑娘究竟是什麼樣的容貌,準新郎在眾人的催促下不得不說:「我心愛的姑娘生有一雙水汪汪的眼睛和玫瑰花般的笑臉……」,這時候,準新郎真正要找的美麗姑娘才羞答答地被放了出來。於是樂師們起勁地奏起了歡樂的曲調,準新郎上前拉住姑娘的手,一起走向桌邊。 正式儀式開始了。桌上放著一個盛滿金黃色麥粒的圓盤。準新郎把一枚戒指輕輕地放入盤內,姑娘掏出親手織成鮮艷的彩色圍巾。然後在抒情的樂曲聲中,姑娘拾起戒指,準新郎拿起圍巾。這條富有紀念意義的圍巾必須仔細珍藏,因為在結婚典禮上,新婚夫婦還要雙雙將它托在手上。盤中的麥粒則撒在地上,以示富有和預祀豐收。 儀式過後,由女方設宴款待來賓,大家頻頻舉杯,開懷暢飲,盡情歌唱。不多時,樂師奏起了歡愉的舞曲,人們踏著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沉浸在一片歡樂聲中。 訂婚後,便要擇吉完婚。在農村,婚禮一般都選在深秋或冬閒季節裡舉行,結婚的前幾天,新郎家便忙著殺雞宰羊,布置新房,左鄰右舍也都競相幫忙。結婚時張燈結彩,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洋溢著歡聲笑話,充滿喜慶氣氛。 按習俗,在舉行婚禮之前,首先要由新娘的母親用清早第一次從河裡或井裡打來的「淨水」為新娘洗身。為了象徵甜蜜的愛情,水中要放些甜牛奶、純蜂蜜和香玫瑰。洗畢,同村的幾個姑娘開始為新娘梳妝打扮。按照當地風俗習慣編成特定的髮型。新娘除了要梳頭和穿禮服外,還要在頭飾上花費很長時間。比如在巴亞馬雷地區,新娘就要用十幾個小時編織頭上的髮網罩,並配上用花朵和寶石製作的花冠。新娘梳妝打扮時,村裡的姑娘們還要不停地唱著憂傷的歌曲,表達依依不捨留戀的心情。在北部的奧阿什地區,新娘在打扮之前要雙腳盤坐在一把斧子上,默默無言地坐十二小時,以表示她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如鐵一般堅強。 與此同時,一幫年輕小伙子也一面唱著傳統民謠,一面為新郎刮鬍子,這是結婚儀式中的一個重要項目。這個把新郎的八字鬍剛邠掉一撇,那個就急忙將一條長褲套在他的頭上。一個剛把褲子拿掉,另一個又把衣服衣襟朝後穿在他的身上……總之,最能折騰新郎的人最會博得熱烈的掌聲。按習慣在這種儀式上新郎只能任人擺布,不可反抗。在一旁等急了的家長會不時地說上幾句。最後,新郎終於換好了喜裝,戴好了窄沿綠色呢帽,協同幾名親友前往女家迎親。而女方村裡的小伙子們則在街道上、大門前設置重重障礙,步步阻截,使新郎難以順利通過。在這種情況下,新郎便要付出喜錢。到達大門前,大家停住了腳步,先由司儀及其助手進入院內。司儀向新娘的父母唱起迎親曲,歌中唱道:「國王在路上發現了一朵美麗的鮮花,想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花園裡」,或「國王在狩獵時發現一隻野山羊羔,他很喜歡牠。野山羊羔跑掉了,但它的腳印將國王的獵手們引到了你們的家裡……」,於是新娘的父母以好酒招待來者,並將大家讓進屋內。新娘向父母辭別,接受父母對他們的祝福。 當迎親隊伍回到新郎家院子時,人們向新人撒麥粒、硬幣,或在新人面前潑一桶清水;在牧區則要在新娘頭上放些羊奶酪和麵包。當跨進屋門檻時,新郎的母親和另一位近親婦女正端著兩杯酒在迎接一對新人,舉行「過門」儀式。新娘把兩杯酒各飲一點,上前吻一吻她們的手,婆婆即將新娘領入室內。婚禮開始後,新郎新娘首先要向前來賀喜的客人一一致禮,然後倆人共吃一塊麵包圈,以表示他倆在以後的生活中要同心同德,永不分離。在賓客向新郎新娘贈送禮物後,新婚宴會正式開始,賓主互相敬酒。 午夜時分,大廳中央騰出一塊地方,人們隨著輕盈的旋律,成雙成對地開始跳舞。新婚夫婦也被請出來跳「新娘舞」。彩燈與笑臉相輝映,裙裾隨旋律而飛舞,舞跳得越來越熱烈,人們不由地互相牽起手來圍成圓圈,跳起大型民間彼列尼查環圈舞。彼列尼查在羅馬尼亞語中是「小枕頭」的意思,它和舞蹈聯繫起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原來,小孩遊戲時,他們敲打鐵鏟或金屬罐,看到附近受驚的刺蝟不停竄動,兒童們就學著刺蝟的樣子跳起舞來。成年人把這種舞稱之為「刺蝟舞」或「牧童舞」。後來,民間藝人將其改編成婚禮舞並配上輕快的樂曲。舉行婚禮時,賓客圍成一圈,中央放一個小枕頭,讓新郎新娘跪在上面親吻,眾人拍掌助興。這便是彼列尼查舞的由來。以後,這種舞蹈成了人人均可參加的集體舞,只是枕頭換成了小手帕,只見一名青年婦女興致勃勃地走進圈內,從腰間取出一塊印花手帕,在空中繞了幾圈後,熟練地套在一個男人脖子上,並把他拉向地中央,鋪上手帕雙雙扶肩而跪,男子在那位婦女的額上輕輕一吻,然後女的返回隊伍,男的再去套他所選中的婦女……。 交際舞、民間舞、雙人舞、集體舞在婚禮上交替地跳著、人越來越多,舞興越來越濃。大伙兒踏著、跳著、唱著,一場婚宴就這樣在歡歌狂舞中持續到後半夜才結束,此時新婚夫婦才能進入洞房。在這裡,沒有鬧洞房的習慣,所以第一天的婚禮也就到此結束。 第二天早晨,一群小伙子要到新郎新娘的窗前齊唱「晨曲」,祝賀兩位結成夫妻,新娘要先走出洞房向大家致謝,她此時已經不梳辮子,而是把頭髮披在肩上或盤成髮髻,表示已經結婚了。如果新郎新娘信東正教,結婚的第二大,倆人還得去教堂舉行宗教儀式。 此外,在羅馬尼亞民間歌舞演唱會上,不時可以看到一些演員在翩翩起舞的同時,還用一根兩公尺長的圓笛吹出一種圓潤而宏亮的聲音。這種像號角一樣的樂器叫「布丘姆」,它的管身很長,吹嘴又大又圓,只有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和大姑娘憋足了勁兒,才能吹響它,「布丘姆」又長又重,吹時只好把它放在地上或支撐在石頭上,其聲音能在山谷裡引起長長的回響,餘音繞樑,歷久不絕。 「布丘姆」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樂器。在遙遠的古代,交通非常不便,山區農牧民用宅來聯絡和傳遞信息。它是用松木切成長片後做成圓箍而連接起來的長管子,也有用大木頭挖空中間而製成,表面上塗有油漆並繪有各種花紋,形狀有直的,也有牛角形,重的達十公斤。古代的山區人如遇外敵入侵,便吹起這種號角,從此山傳到那山,把消息傳遞到很遠的地方,提醒人們做好抗敵準備。後來,有人把它用做報時,也有人在婚禮、葬禮、集會上吹它。 現在的「布丘姆」已經經過很大改進,重量減輕,只作樂器用,而且只是一種象徵性樂器。因為它只能發出號角般聲音,不能獨奏,也不能合奏。但把它搬上舞台,就能烘托出一種強烈的鄉土氣氛,使觀眾領略到羅馬尼亞的民族風情。 另外,國內的群眾體育活動活躍,體育設施較好,只有五十萬人的馬拉穆列縣就有五十二個足球場、三十六座體育場、七個游泳池。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性體育比賽中都取得令人欽佩的好成績,其傳統的項目有體操、足球、賽艇、游泳、舉重、田徑、射擊、拳擊、擊劍和滑雪等。特別是體操,真可謂人才濟濟、技藝高超,是所有世界強隊不敢小視的。 羅馬尼亞各地有很多體育俱樂部,幾乎每個縣都有各種體育俱樂部。他們都有自己固定的訓練場,遊客可以到他們的場所進行活動,因為羅馬尼亞的體育場所是對外開放的。
返回到
羅馬尼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