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南斯拉夫 的原始碼
←
南斯拉夫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重新獲得獨立地位== 同年,米哈伊洛大公的十四歲堂弟米蘭.奧布諾維奇被國民議會推選為大公,他感興趣的不是在貝爾格萊德從事政治活動,而是在維也納和巴黎尋歡作樂。一八七五年七月,黑塞哥維那信奉基督教的農民起來反抗穆斯林地主和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者。起義很快蔓延到波斯尼亞,並得到塞爾維亞人的熱情支持。翌年六月三十日,米蘭大公和黑山的尼古拉大公迫於公的壓力,向土耳其宣戰,但塞爾維亞兵力有限,俄國又沒有立即提供軍事援助。同年九月,塞軍在阿萊克西戰役中失敗,土耳其軍隊開始進逼貝爾格萊德。這時俄國才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迫使塞土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翌年三月一日,塞土雙方又締結了一項和約,但俄國堅持土耳其必須改善國內東正教徒的位,遭到拒絕遂向土耳其宣戰。同年十二月,塞爾維亞也重新對土宣戰,土軍戰敗。 根據一八七八年六月締結的柏林條約的規定,塞爾維亞在東南邊境上取得一塊四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並脫離土耳其奧斯曼來國,正式獨立,黑山公國也同時獲得獨立。一八八二年,塞爾維亞正式成立王國,米蘭大公加封為國王,但他的私生活很不檢點,有點他的風流韻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國內政治勢力對他非常不滿,轉而擁護黑山大公尼古拉,使國內政局開始動蕩,米蘭國王轉而尋求奧匈國的支持,私下和奧皇簽訂秘密協議,同意阻止波斯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運動,以換取奧匈帝國支持塞爾維亞王國對馬其頓的領土要求。 一八八五年九月十八日,奧斯曼土耳其的東魯梅利亞自治省發生政變,宣佈與保加利亞合併。事後塞爾維亞要求保加利亞出讓一部分領土。歐洲列強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這個問題。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會議陷入僵局時,塞爾維亞在奧皇的慫恿下,對保加利亞宣戰。在幾天後的斯利夫尼察戰役中,保加利亞獲勝,並於同月二十六日入侵塞爾維亞,後因奧匈帝國揚言要出兵支持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才宣佈撤兵停戰。在以後的幾年中,米蘭國王仍四處尋花問柳,不斷和王後娜塔莉(Natalie)爭吵,娜塔莉王後是俄國人,她極力反對曳夫的親奧政策。 一八八九年三月,米蘭國王宣佈退位,傳位給歲僅十三歲的獨生子亞歷山大,設攝政機構管理國家。一八九三年,十七歲的亞力山大國王宣佈自己已成年開始新政,他上台就採取了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逮捕攝政者,不準親俄的激進黨人進入內閣,廢除一八八九年新憲法,恢復舊憲法,經常撤換大臣。一八九七年,他又任命父親米蘭為軍隊總司令,一時與論嘩然。一八九九年,有人謀刺米蘭來遂,他立即採取殘酷的鎮壓行動,取締激進黨人的活動。一九○○年,他不顧父親、內閣和顧問的強烈反對,公開宣佈要和情婦馬欣結婚,這個女人原是宮廷女侍,後來成為一位波希米亞工程師的遺孀,丈夫死後,她的兩性關係非常混亂,名聲很壞,而且比亞歷山大國王大十歲,還無法生育,消息傳出後,內閣成員全體辭職以示抗議。翌年,亞歷山大國王為了緩和國內對立局勢,頒佈較開明的新憲法,議會採兩院制,設參眾兩院,但他對君主立憲制又時常採取嘲弄態度,當他打算進行違憲活動時,就宣布憲法停止生效幾個小時。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舉行政變的軍人衝入皇宮,把他和情婦一齊殺死,全國人民無不拍手稱快,貝爾格萊德街頭掛起了彩旗,管樂齊鳴以示慶賀。 同年,國會選舉流亡日內瓦的彼得.卡拉喬治維奇(Peter Karageorgevic)為新國王,他是一八五九年廢黜的亞歷山大大公的兒子,史稱彼得一世,他早在一八四七年就被立為王儲,因父親罷黜而流亡國外,到法國學習軍事,在普法戰爭中任法軍中尉,因作戰勇猛獲榮譽軍團十字勛章。他在法國期間深受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曾翻譯過約翰.穆勒的名著「論自由」,他的妻子是黑山大公尼古拉的長女。他上台後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嚴守憲法,善於處理國家事務,發展教育,改善交通,努力擴大商品出口。 一九一二年,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及黑山締結軍事協定,決定聯合進攻土耳其。同年十月八日,黑山首先對土耳其宣戰,幾天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也對土宣戰,土軍幾個月內即告瓦解,塞爾維亞軍隊在庫馬諾沃戰役中大勝,洗雪了幾百年前科索沃戰敗留下的國恥,並重新占領了馬貝頓故都斯科普里。翌年六月,保加利亞因對瓜分占領區領土方案不滿,對塞爾維亞和希臘宣戰,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爆發,塞希兩國在黑山和羅馬利亞的支持下,取得戰爭的勝利,共同瓜分了馬其頓。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奧匈皇太子蘭茨.斐迪南(Francis Ferdinand)大公訪問薩拉熱窩時,被波斯尼亞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rrilo Princip)刺殺。翌月二十三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十項最後通牒,塞爾維亞接受了九項要求,拒絕奧方提出的由奧匈官員參加鎮壓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奧活動,同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翌年,塞爾維亞軍隊在德、奧、保三國聯軍強大攻勢下,不得不越過阿爾巴尼亞雪地和山谷,向亞得里亞海濱撤退,最後退到科孚島。在奧匈帝國統治區的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組成志願軍,支持塞爾維亞軍隊,堅守住與保加利亞對峙的薩洛尼卡戰線。同年,從奧匈帝國佔領逃亡國外的政治家在倫敦組成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發表宣言,要求實現國家統一。 一九一七年七月,塞爾維亞政府首相帕西吉(Pasic)和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主席在科孚島舉行會談,討論成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問題,並發表了科孚宣言。
返回到
南斯拉夫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