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南斯拉夫 的原始碼
←
南斯拉夫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南斯拉夫首次合併== 一九一八年初,塞爾維亞軍隊與協約國軍隊並肩作戰,收復了塞爾維亞被佔領土。奧匈帝國在大戰中失敗並瓦解以後,原奧匈屬地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人民要求與塞爾維亞王國及黑山王國合併,組成一個新的泛斯拉夫國家,英、法等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也希望在巴爾干半島建立一個緩衝國。在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和黑山攜起手來,再聯合原奧匈帝國統治的五個省份,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聯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並以塞爾維亞老國王彼得一世為新王國的國王。這是南斯拉夫歷史上首次組成統一的國家,史稱「第一南斯拉夫」。 這個新王國包括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伏伊伏丁那、科索沃和馬其頓。當時意大利人還佔領了迪里亞斯特、里耶卡和斯洛文尼亞沿海地區,使得這些地方的六十多萬斯洛文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仍愛意大利的統治。一九一九年二月,政府宣佈實行土地改革,並規定每日八小時工作制。翌年,激進黨、民主黨、農民黨和共產黨參加了立憲議會選舉,共產黨獲得五十九個議席,成為議會中的第三大政黨。同年,這個國家和捷克斯洛伐克修好。一九二一年,又和羅馬利亞結交,於是逐漸形成一個歐洲小協約國集團。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通過王國憲法,由攝政王亞歷山大親自主持憲法慶典活動,但這次慶祝活動因發生謀刺攝政王未遂事件而大煞風景,一個月後,內務部長被共產黨人刺死,議會通過了國家保衛法,五十八名共產黨議員被取消資格。 同年八月,彼得一世讓位給次子亞歷山大,史稱亞歷山大一世。一九二九年一月六日,亞歷山大國王正式宣佈解散議會,廢除一九二一年憲法,實行獨裁專政,並將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還把全國分成九個省,但由於省區沒有按照民族分佈實況劃分,以致糾紛不息。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在國內大力推行泛塞爾維亞主義,他的政治口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國王,只承認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民族,黑山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波斯尼亞族和黑塞哥維那族更是不被承認為獨立的民族,他們都被當成塞爾維亞人看待。這個王國甚至還禁止馬其頓人使用本民族語言,至於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和伏伊伏丁那省的匈牙利人更是被看作是異族。 為了鞏固政權,亞歷山大國王還頒佈了國家保衛法,宣佈凡從事恐怖行動、危害治安和宣傳共產主義的人一律判處死刑,凡屬地域性質的民族政黨一律解散。這些政策引起克羅地亞人的極大不滿,克羅地亞農民黨領袖安持。帕韋利奇(Ante Pavelic)流亡意大利,成立恐怖組織烏斯達莎(Ustase)。一九三四年十月九日,亞歷山大一世國王世訪法國,他在馬賽港登陸驅車經過大街時,被烏斯達莎的兩名殺手擊斃。他的兒子彼得二世(Peter II)繼位,這位年僅十一歲的末代國王尚無力管理國家,由他叔父保羅親王、斯坦科維奇博士和佩羅維奇博士等三人攝政,因後兩位攝政者並非社會名流,憲權掌握在保羅親王手中,在重重的種族危機面前,他仍採取高壓手段,鎮壓國內的分立勢力。 在德意法西斯瘋狂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下,以保羅親王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幻想通過加入德、意、日軸心國的辦法來使國土免遭戰禍。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保羅親王派特使前往維也納,簽署了加入軸心國公約的議定書。翌日,陸軍發動未流血政變,逮捕了保羅親王,讓彼得二世親政,同時還宣佈廢除加入軸心國的公約議定書,並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翌月六日,德、意、匈軍隊對南斯拉夫不宣而戰,南斯拉夫政府軍幾乎毫無準備,節節敗退。同月十二日,德軍出動大批空軍對貝爾格萊德狂轟亂炸,建築物大片被毀,死難者達兩萬人。同日,彼得二世和政府高級官員乘飛機流亡英國,在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同月十七日,南斯拉夫最高統帥部宣佈無件投降,德國法西斯只用十一天的時間就佔領了這個國家。 南斯拉夫淪陷後,國土立即被瓜分,德國佔領了塞爾維亞和斯洛文尼亞北部;意大利佔領了盧布爾雅那、斯洛文尼亞南部和克羅地亞沿海地區,並對黑山、科索沃和馬其頓西部憲行軍事管制;保加利亞占領了馬其頓大部地區和塞爾維亞南部邊境地區;匈牙利吞併了伏伊伏丁那部分地區。 在軸心國軍隊佔領南斯拉夫的同時,德、意法西斯共同扶植起以安特.帕韋利奇為首的烏斯塔莎分子建立獨立的克羅地亞國,後來又把臨近貝爾格萊德的大片塞爾維亞領土和幾乎整個波黑地區都劃歸克羅地亞國。德國人還在塞爾維亞拼湊了傀儡政府,任命原南斯拉夫陸軍部長兼南方軍團司令米蘭.奈迪奇(Milen Nedic)為傀儡政府首腦,塞爾維亞法西斯頭目迪米特里耶.廖蒂奇拼湊一支軍隊,名叫切特尼克。 一九四一襠六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擊隊成立,鐵托(Tito)任總司令。翌月四日,南共中央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政治局秘密會議,決定舉行武裝起義。同年八月,起義暴發,席捲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各族人民加入游擊隊的行列,這是當時歐洲法西斯佔領區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起義。同時,鐵托還和抵抗運動另一位領導人德拉扎.米哈伊洛維奇(Draza Mihajlovic)談判,謀求共同抗敵的策略,德拉扎.米哈伊洛維奇是原南斯拉夫政府軍中拒不投降的一名上校,雙方因政見不一,未能達成聯合協議。 同年九月二十四日,鐵托游擊隊曾烏日策城建立了烏日策共和國,希特勒聞訊後從法國前線調來大批德軍,渡過薩瓦河向塞爾維亞西部和舒馬迪亞解放區大舉進攻,發動了第一次攻勢。當時,游擊隊已有八萬兵力,控制了全國五分之一地區,牽制了五十一萬德、意軍隊和十五偽軍。同年十一月二日,正在游擊隊主力與德軍作戰時,偽軍偷襲了烏日策。同月二十九日,烏日策失守,游擊隊撤往波斯尼亞山區繼續抵抗。 希特勒為了全殲鐵托游擊隊,又於一九四二年三月發動第二次攻勢,調集十幾個的兵力前往波黑和黑山,但游擊隊卻巧妙地轉移至達卡利諾維克解放區。同年六月,德意軍隊向游擊隊主力發動第三次攻勢。鐵托率主力經長途行軍來到波斯尼亞北部的克拉伊那解放區,佔領了比哈齊市和普里耶多爾。同時,德軍又以優勢兵力向波斯尼亞科扎拉山區發動圍剿,當地游擊隊除一千多人突出重圍外,有兩萬名游擊隊員陣亡,但這並未影響南斯拉夫人民的反抗鬥志。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在比哈齊成立,鐵托當選為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並決定將游擊隊改編成正規軍,先後組建了五個正規師,擁有十五萬兵力,控制了全國五分之二的地區。一九四三年一月,德意法西斯向解放區發動第四次攻勢,雖然重新佔領了一些地區,但始終未能包圍南斯拉夫人民軍的主力部隊。翌月,鐵托決定向塞爾維亞和黑山發動反攻,作戰部隊向奈雷特河挺進,但還有三千五百名傷員必須隨軍一起轉移,所以限制了作戰部隊的靈活性,主力部隊沿著荒僻的山地進行了幾百公里的行軍,突破了德、意軍隊的層層封鎖。為了渡過奈雷特瓦河,突破敵軍最後一道封鎖線,鐵托下令炸橋,給敵軍以不准備過河的假象,使河對岸德軍放鬆防備,然後又連夜搶架吊橋,突圍過河,最終取得奈雷特瓦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的勝利成為整個巴爾干戰場的轉折點,南斯拉夫人民軍開始取得戰場主動權。 隨著鐵托的軍事、政治和國務活動的開展,鐵托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享有國際聲望的國務活動家而揚名四方,鐵托所領導的南斯拉夫人民軍直接成為希特勒的一大勁敵,直接牽制了德、意、保、匈等軸心國的六十三萬法西斯軍隊,嚴重打辭了侵略者的戰略部署。所以,鐵托和他所領導的軍隊,也得到英國首都丘吉爾等人的贊賞,並予以與論和物質上的支持,同年春天,英國向南斯拉夫人民黨派出軍事代表。同年五月中旬,德軍指揮部在極為嚴密的情況下調兵遣將,發動了有十三萬人參加的第五次攻勢,這就是著名的蘇捷斯卡戰役,鐵托和他的最高指揮部被圍困在黑山和黑塞哥維那山區。鐵托親自指揮幾個師的兵力,雖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但最終還是跨過了蘇捷斯卡河谷,突破了敵人的包圍,轉移到波斯尼亞東北部。 同年九月,意大利投降,南斯拉夫人民軍控制了意大利軍隊的部分佔領區。同年秋季,英美聯合軍事小組來到南斯拉夫人民軍最高指揮部,協助鐵托指揮反法西斯戰爭,還空投了大量軍用物質。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亞伊採召開,室布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是全國最高立法和行政機關;成立以鐵托各省的全國解放委員會,即臨時政府;在寺取全國抗戰勝利後,建立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平等的聯邦制國家。會議並把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最高元帥的職務授予鐵托。這個時候南斯拉夫人民軍已經發展到三十萬人。但希特勒仍不甘心失敗,於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發動了著名的德爾瓦爾空降襲擊,企圖一舉摧毀南斯拉夫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在這次襲擊中德軍沒有得逞,南人民軍最高司令部轉移到維斯島上。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日,南斯拉夫人民軍和蘇聯紅軍共同解放了貝爾格萊德。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日,克羅地亞和波黑全部被解放。同年五月八日,德國投降,南斯拉夫宣佈翌日為勝利日,但解放全國領土的戰鬥直到同月十五日才最後結束。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行全國大選,臹立制憲會議;十一月二十九日制憲會議決定正式廢除王權制度,宣布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史稱「第二南斯拉夫」,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日,制憲會議公布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選出鐵托元帥為國家總統。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日,舉後巴黎和談,確定了南斯拉夫與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的邊界,從意大利手裡得到凡尼西亞(Venezia)和幾里亞(Giulia)的大部分,以及薩拉(Zara)、彼拉哥薩(Pelagosa)和鄰近的一些島嶼。南斯拉夫人民在長達四年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國有一百七十萬人死於戰爭,有三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物質損失達四百五十億美元以上。 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八日,蘇聯主持下的共產國際情報局,著文攻擊南斯拉夫共產黨及鐵托,但是南斯拉夫不同於東歐的其他國家,它以顀強驕傲的民族性不甘嚮為蘇聯的奴僕,鐵托乃領導全國人民起而反抗。於是蘇聯開始對南斯拉夫展開經濟和外交封鎖,但也沒能使鐵托屈服;在這種情況下,鐵托終於被開除出共產國際組織。南斯拉夫為此感到勢孤力軍,便轉而向西方國家求援,在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接受了兩千萬美元的美援。同月二十九日,蘇聯宣布取消一九四五年所簽訂的蘇南友好條約。隨後,鐵托轉向希臘和土耳其兩國訂立盟約,以防蘇聯的進犯,從此圖勢匙作,蘇聯也難奈其何。 一九五○年起,南斯拉夫實行企業內部工人自治。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又和美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因此得到大量美援軍事裝備。隨後又得到大量的美國經濟援助,同時向西方國家和世界銀行取得巨額貸款。使國內的經濟情況大見好轉。一九五三年斯大林死後,蘇聯基於安抗附庸國家的需要,開始重新拉攏南斯拉夫,雙方在同年六月互派了大使,蘇聯並主動撤消對南斯拉夫的封鎖。一九五五年新上台的赫魯曉夫棄自訪南,向鐵托總統道歉,並公開發表了承認南共聯盟「特殊導路的貝爾格萊德宣言之後,南、蘇兩國關係便趨於緩和。一九六○年南斯拉夫創立不結盟運動,此後在國際事務中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方針,同時採取騎牆政策,在世界兩大陣營中左右逢源;主張在平等、獨立、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同一切國家和平共處,在國際舞台上扮演多種角色;它是蘇聯的背叛者,也沒有很其他共產黨國家緊密地站在一塊,是不結盟中立國家的一個重要分子,也是接受西方國家最多援助的共產黨國家。 也是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國內重新進行一系列經濟改革,制定了「市場社會主義」的法律,從而促使集中統一的經濟管理方法發生改變,同時給予各企業更大職權,改革外貿體制,突破保守政策的束縛,使企業進入國際競爭行列。一九六三年,南斯拉夫重新修改並頒布了新憲法,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等六個共和國組成,各共和國基本上按民族聚居區域劃分,聯邦制建立後,鐵托大力提倡因結友愛,反對民族歧視,為憲現國內民族平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調大小民族一律平等,反對大塞爾維亞主義,承認馬其頓、穆斯林和阿爾尼尼亞等民族的權利,允許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正因為採取了這些措施,民族關係十分複雜的南斯拉夫在鐵托統治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穩定和統一。 雖然鐵托總統治國有方,但在民族政策上仍有失誤,強調民族平等有餘,加強民族團結不足;反對大塞爾維亞主義有餘,反對地方民族主義不足。鐵托在中央領導機構和聯邦政府機構的領導人配置上,過份強調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樓會均等,輪流坐庄,使少數民族得益多,人們就去爭當少數民,為日後的國家分裂埋下了禍根。一九七八年底,鐵托總統在南斯拉夫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建議,全國從區到聯邦的所有黨政機構、自治機關、代表團制議會和各社會政治組織的領導機構,都實行集體領導的原則,主席任期一年,輪流坐庄。鐵托的這個建議成為他留給下的「最後政治囑托」。
返回到
南斯拉夫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