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日本 的原始碼
←
日本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明治維新後轉弱為強== 1868年元月也就是明治元年,日本建立起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次年遷都江戶,改名東京。從此明治天皇親理政務,進行革新,在政治上打倒了12世紀以來的武士權力,樹立了民族國家的權力,廢除封建制度,在富國強兵口號下,大膽吸收歐美文明,擴建新式軍隊,創設立憲政制,獎勵工商業,並以實行工業化為基本國策,從而大大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明治維新所帶來最大文化成果是勵行掃除文盲的教育,除了在京都設置小學外,又在1869年命所有府縣設置小學。並實施「版籍奉還」,全國200多位諸侯先後將封地和人民交還天皇,但仍任知事。1871年,明治天皇下令廢藩置縣,將全國劃為3府72縣,府設知府,縣置縣令,全部由天皇選派新人擔任,因而達成了全國統一。次年5月29日進一步在東京創辦師範學校,培養小學教師。為了配合這些官方行動,民間也盛行英文學塾,到了1874年的民治七年,光是東京一地,就有120家英文學塾。 興學不久,果然國力獲得迅速增強,就開始向外擴張,1875年佔領千島群島,1876年佔領小笠原群島。1877年國內爆發西南戰爭,推翻德川幕府、開創民治維新的西鄉隆盛前往征討失敗自殺。1879年佔領琉球群島,並將它改名為沖繩縣。1884年與中國發生爭奪朝鮮的衝突。1885年廢棄舊日官制,改行內閣制,中央政府設置總理大臣一人,下轄外務、內務、大藏、海軍、陸軍、文部、司法、農商和遞信等9省,總理全國的庶政。1887年佔領琉璜島。1889年在首任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主持下,公布大日本帝國憲法,設立國會,建立君主立憲的政體。日本採取這一連串歐化政策,體質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風俗史上稱為「鹿鳴館」時代,在文化史上進入文明開化時代,在外交史上稱為修改不平等條約時代,在內政史上則稱為富國強兵時代。 為了與歐美並駕齊驅,日本選擇了走「脫亞入歐」為西化運動路線,企圖稱霸亞洲。就在這種背景下,發生了明治初期的征韓論和侵略臺灣事件。1894年日本修改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並且侵略朝鮮,在同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滿清政府,佔領了臺灣和澎湖。1902年和英國結盟。1904年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俄國,割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地區,改稱樺太。此後,又租佔中國遼東半島南端及旅順和大連等地。1910年併吞朝鮮,從此日本和英、美、法、義、德、俄等7國,同列為當時世界7大強國。1911年實現關稅自主。 1912年明治天皇逝世後,由他的兒子繼位改元太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與英、法同一陣營參戰,結果坐收漁翁之利,既得到德國在亞洲的權利,代管了太平洋赤道以北原屬於德國的馬利亞納、加羅林和馬紹爾等群島;又因為是英、法兩國在大戰中的「軍需工廠」而獲得許多利益,工業因之突飛猛晉,成為國際間的暴發戶。由於日本在軍事上的一再倖勝,養成軍國主義思想,轉而變本加厲地大事向外侵略,1915年強迫中國滿清政府簽訂21條不平等條約。並乘俄國發生革命時,於1918年入侵西伯利亞和北庫頁島,但被歐美各國阻止其繼續在太平洋上大規模擴張活動。 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改元昭和。「昭和」的年號是取自「書經」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1928年,國內實行首次的普通選舉。陸軍大將田中義一擔任內閣首相後,利用在鄉的軍人會於農村培育青年團,拉攏國民,集結中堅軍官,形成軍閥派系,推行軍國主義,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也把蒙古列為日本特殊權益地區。1929年田中首相猝死,又逢世界經濟大恐慌,日本工商業同樣蕭條,輸出減少,物價滑落,工廠倒閉,農村疲憊,失業人數增加,社會秩序趨於混亂,抱持救國意識的軍部起而倡導「昭和維新」,企圖以向外侵略為手段,來解決國內嚴重的問題。因此在1931年昭和六年的九月十八日,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各省,破壞世界和平。1932年在中國東北設立了半殖民地性質的日本傀儡政府偽滿州國,擁溥儀為傀儡執政,設偽都於長春;並進犯中國上海。1933年退出國際聯盟,並不斷向中國華北擴張。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京附近的盧溝橋向中國軍隊開火,正式揭開中日戰爭的序幕。日本的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從而國力分散,漸感不支,但仍與德、義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1939年歐戰爆發,1940年日、德、義三國簽訂公約,形成侵略性的軸心集團,並佔領印度支那北部。第二屆近衛文磨內閣期間,美日之間舉行了一系列談判,但都未能達成協議。
返回到
日本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