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埃及 的原始碼
←
埃及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大部分領土是沙漠== 埃及的經緯度為東經24度5分至36度54分、北緯22度至31度45分之間,位於非洲大陸東北部尼羅河下游及亞洲西南部的西奈半島上,橫跨亞非兩洲。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西界利比亞,南接蘇丹,東北和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加薩地帶接壤,並臨紅海的阿卡貝灣。國內有蘇彝士運河,是歐亞兩洲海上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全國總面積100.1449萬平方公里,約佔非洲總面積的3%,國土呈四方形,南北寬1025公里,東西長1240公里,地處撒哈拉沙漠,96.5%土地為荒漠,只有3.5%(約3.5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孕育生命之地的尼羅河流域,才是適合人們居住的地區。 從國際形勢上看埃及,它的地理位置有三大重要性。在航空方面它掌握著歐、亞、非三大洲的航空樞紐;從海運方面看,它控制著地中海和印度洋來往的咽喉;從近東國際關係方面看,它居有伊斯蘭教國家的領導地位。 境內的地形也以尼羅河為主,大致可以劃分成五個自然地理區域。第一個自然地理區域是尼羅河河谷,這是一條從開羅至南部蘇丹的狹長谷地,又名上埃及。河谷寬約3∼16公里,兩側谷壁高達200∼400公尺,河谷西面多為砂岩,東側大都是斷崖,河水在這裡似階梯緩緩下降。越過尼羅河第一瀑布後形成阿斯旺河谷,谷深且廣,從這裡開始就到處可見到以玄武岩為主的黑色沖積土,厚達7公尺左右,這種沖積土中含有肥沃的養分,可以開墾成良田,整個谷地都是埃及的生命線。人們還利用河水修建了許多運河來澆灌良田,最重要的運河是尤素福運河,全長335公里,裝有控制水位的閘門,主要灌溉上埃及省會法尤姆周圍地區的大片農田。 第二個是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它是全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開羅以南海拔較高,約有300∼500公尺,開羅以北海拔較低,呈一片扇狀平原,叫下埃及。尼羅河流至開羅以北20公里處分成兩大支流,西支流稱羅塞達(Rosada)河,長約235公里;東支流稱達米埃塔河,長約214公里。每年10∼11月汛期過後,河水退去,洪水中夾雜著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沖積物沉澱在表層,猶如年復一年的天然施肥,沖積層沃土厚達15∼23公尺,成為世上最肥沃土壤地區之一。這裡看不到高聳的峭壁、荒涼的沙漠和堅硬的台地,到處是生機勃勃、郁郁蔥蔥的景色,也是人口最稠密地區,地表平坦,河渠密布,農業灌溉系統相當完善。眾多河道支流經過當地人稍加整修,又開鑿了許多運河,使得灌溉和交通都非常便利,可與世界上其他著名生產地區齊名。在靠近地中海一帶,有許多天然潟湖,湖水含淡鹽,盛產魚類,湖面上經常翱翔著各種鳥類。 第三個是荒涼貧瘠的西部沙漠,是撒哈拉大沙漠的一部分,從利比亞東部穿越埃及西南部,延伸至蘇丹的西北端,是一片連綿起伏的沙丘地帶,面積68.1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3。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海拔350∼500公尺,中部和北部海拔約100∼250公尺。沙漠中隨時可見各種低地,最出名的是卡塔拉(Cattarah)低地,最低點低於海平面134公尺,這裡水源奇缺,植物難以生長,被埃及人稱作「惡魔之地」。目前埃及政府正計劃把地中海的海水引到卡塔拉低地,預計工程實施後,12年內可在這個低地形成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的的大湖泊,湖面低於海平面50公尺,每年可以利用湖水發電35∼50億度。此外,西部沙漠中多是高原和沙質平原,只有在沙漠盆地中,零星地散布著喀加、達克拉、費拉菲拉、拜哈里亞、錫瓦和費尤姆等大小不一的綠洲,靠地下水源孕育著生機,但是各綠洲相隔很遠,不便聯絡,且每年4、5月間有一種被稱為「喀新風」的非洲熱風暴,會從撒哈拉沙漠吹來,使氣溫突然升高,還會捲起漫天黃沙,大約持續50天之久才會消失,所以除了幾個重鎮和少數幾個大綠洲外,大部分地區人煙稀少。因此這裡是全國人口最少的地區。 第四個是地形奇特的紅海高地,介於尼羅河和紅海之間,面積22.3萬平方公里。地形起伏突出,是一片由東向西傾斜的高地,東部是和海岸平行的山脈,山峰一般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沙伊卜巴納特(Shaib Banat)山,是這一帶最高的山峰,海拔達2187公尺,它的地質構造很特殊,南面是結晶岩片,西面是砂岩和石灰岩,山頂則是火山岩層。紅海高地幾乎滿目沙漠,所以它又稱東部沙漠或阿拉伯沙漠。這裡的紅海沿岸氣溫高,降水稀少,且遍布珊瑚礁石,只在有地下水源的沿海地區,才有居民點。在沙漠覆蓋的地下,蘊藏有石油、磷酸鹽、錳、鉻、銅、鋅、鉛、鎳和金等礦產資源。目前,埃及政府正有計劃地向這個地區移民,以便逐步開發和建設這個地區。 第五個自然地理區為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經緯度為東經34度、北緯29度30分,是由沙漠形成的三角形半島,連接著亞非兩大洲,不但盛產石油,且形成戰略上的要地。它位於亞洲西部,西瀕蘇彝士灣,東接阿卡貝灣,北臨地中海,南面是一望無際的紅海,從空中望去,地中海和紅海恰似兩條臂膀將半島夾抱。半島面積為6.11萬平方公里,南北最長處386公里,東西最寬處約209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西奈半島是非洲和亞洲的銜接點,扼據著歐洲、非洲通往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的咽喉處,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整個地貌屬高原地形,由南向北傾斜,南部是火成岩山地,山體險峻,山巒重疊,埃及的第一高峰凱瑟琳山(Jebel Katharine)就屹立在這裡,海拔2637公尺。最低點則在塔拉漥地,海拔-133公尺。 另有一座著名的摩西山(Jebel Musa)又稱為西奈山,海拔2280公尺,在猶太的歷史中,它是上帝發出啟示的主要地點。據聖經記載,公元前17世紀,為躲避巴勒斯坦發生的大旱,猶太人的祖先雅各率領族人來到埃及。400多年後,因不堪拉姆西斯二世法老的迫害,猶太人的聖祖摩西帶領族人在上帝的幫助下離開了埃及,他們經由紅海來到西奈半島後卻迷失了方向,致在西奈沙漠中流浪了40年。後來有一天80高齡的摩西在山路上散步,忽然聽到一聲巨響,天空降下天火點燃了路邊的灌木,他沿著火的小路向山頂爬去,此時上帝耶和華在火光中降臨,授予摩西十誡,為了猶太民族和宗教獨立奠定了基礎。現在山頂上有座石砌的小基督教堂,在它北邊有個山洞,據說就是耶和華授予摩西以十誡的地方。十誡是上帝與祂的信徒所訂立的神聖約法:崇拜唯一的上帝耶和華,不可信其他的神;不塑造和敬奉偶像;不妄稱上帝的名稱;恪守安息日為聖日;孝敬父母;不殺人;不姦淫;不作偽證陷害他人;不貪戀別人的妻子和財物等。 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傳說中,這座山也是聖山,所以長期以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把這座山視為朝聖地。 西奈半島的南部雨量充足,有許多天然山泉形成的綠洲,為貝杜茵人休憩之處。北部海拔約為500∼1000公尺,是片平坦的高原,朝地中海方向緩緩傾斜。地中海和蘇彝士灣沿岸均有沿海平原及眾多的含鹽量較高的潟湖,除阿里什平原外,大部分地區為沙漠地帶,氣候乾旱炎熱,人煙稀少,但礦產資源豐富,被埃及人視為財富的來源。北部沿海平原沙丘廣布;中部為深受切割的砂岩、石灰岩剝蝕高原,向北緩傾,平均海拔1000公尺,稱為提赫高原;南部是古結晶岩山塊,由花崗岩、變質岩等組成,地勢高峻。半島上有1條大河、1個天然湖、1個人工湖、4個潟湖,以及蘇彝士運河等海水和淡水運河。全境約有25萬口,2/3分布在北部地區,南部人煙稀少,多貝杜茵遊牧民族。 尼羅河(Nile River)介於東經31度6分、北緯30度10分間,是埃及第一大河,也是埃及母親河,還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素有非洲「眾河之父」的美稱,發源於赤道南部東非高原,最遠的源頭是從蒲隆地境內坦噶尼喀湖北端流出的卡蓋拉河,然後由此從南往北流經蒲隆地、坦桑尼亞、盧安達、薩伊、肯亞、烏干達、蘇丹和衣索匹亞,再縱貫埃及全境,全長6720公里,總面積達3349萬平方公里。所經9個國家,為浩翰的荒漠拓闢出一片幾千年來滋養人類文明的細長綠洲。它的幹流自蘇丹的喀土穆向北奔流途中,在埃及境內6個地區受湍流阻撓,形成六大著名瀑布。其中的第一瀑布在阿斯旺,是尼羅河流入埃及的標誌。尼羅河在埃及境內長約1530公里,往北到地中海的最後160公里河段,又分出多條支流,呈扇形散開在沼澤縱橫的平地上,形成三角洲。尼羅河在埃及境內水流平緩,並穿行在茫茫大漠荒丘中,猶如一條綠色的裙帶,兩岸農田成片,水渠如網,蔥郁的樹木掩映著村落,農民在田間辛勤耕作,白鷺在空中悠閒飛翔,一派勃然生機之景。尼羅河是哺育埃及人生命的甘泉,每年6月初上游地區暴雨山洪迸發,河水呈清綠色,預示著氾濫期即將來臨;7月水位高漲;8月大量渾濁河水下洩,淹沒河床。9月時水位最高,流勢洶插,全部河谷淹沒在汪洋大水中;10月底雨季結束,水位急劇下降,到翌年3∼5月,幹流降至最低點。河水定期漲落使沿岸農田飽飲甘露、並帶來大量肥沃淤泥,成為上乘的天然肥料。所以古希臘歷史學家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不過由於河水流量變化很大,有時洪水氾濫成災,枯水期又使農田乾旱歉收,為治理這條性情暴戾的河,埃及人民展開了頑強不懈的搏鬥,不斷興修水利,使灌溉系統日趨完善。在灌溉方式上,人們不斷地尋求改進措施,由原始的每年依靠河水氾濫灌溉,變成一年幾次定期灌溉,並由地面溝渠灌溉發展為管道灌溉,有的地區實行了現代化的噴灌、滴灌,使這條生命之泉發揮出最大效益。 為了有效控制河流水位變化,自1843∼1861年,人們就已在開羅以北約20公里處,興建了一批導流堰。1902年興建了阿斯旺老水壩,經1912年和1933年兩次加高,水庫容量為50億立方公尺。1960年1月9日在離原壩7公里處破土動工,修建全新的阿斯旺高壩。1970年7月23日建成,大壩主要由主壩、溢洪道和發電廠三部分組成,壩高111公尺,長約3600公尺,水庫容量為1620億立方公尺,居世界第二位。這個耗資3.2億埃鎊的高壩,使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了良田沃土。它不僅能吞下尼羅河的全年流量,而且還形成了著名的納瑟湖,總面積為6000平方公里,每年可發電100億度。大壩的興建在防洪、灌溉、發電和養魚等方面都有重要功用。 除阿斯旺水壩外,尼羅河沿岸還有伊斯納水壩、納傑哈馬迪(Maj Hammadi)水壩及艾斯尤特(Asyut)水壩等。另外開羅北邊23公里處的蓋勒尤運河,也解決了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的灌溉問題。尼羅河全流域的灌溉運河網絡,長達2.4萬多公里,其中的1500公里對內陸航運有重大貢獻。 海岸線全長約3864公里,北部海岸線長達930公里,東部海岸線長約2934公里,分別與地中海及紅海偎依,地中海一邊的海岸除馬魯馬利卡地方偶有斷崖出現外,其餘大部分受尼羅河三角洲影響,呈現單調平直的地形,到處是河海相互作用極為明顯的地區。紅海的海岸線比較富於變化,到處可見到一些高低起伏的地形,所以缺乏天然良港。 此外,埃及的天然湖較多,如西奈半島的巴達威湖(Lake Bardawil)、國境最北端的布魯拉湖(Lake Burullus)、北部最大湖泊的曼扎拉湖(Lake Manzalah)、瑪利尤特湖(Lake Maryut),以及伊德庫湖(Lake Idku)等。而伊德庫湖面積是150平方公里,沿海岸延伸35公里,最大寬度約26公里。與蘇彝士運河相通的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以及亭沙湖(Lake Timsah)等面積都較大。 埃及因地近赤道,且有北回歸線通過南部,同時又因位處地中海與北緯23度之間的北非沙漠地帶,所以全境大部分是標準的熱帶沙漠氣候。在北部海岸和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則屬地中海型氣候。每年4∼10月是乾旱期,幾乎滴雨全無;冬季受海洋作用,氣候溫和濕潤有雨水。年雨量約在150∼170公釐間。下埃及三角洲區年雨量約65公釐,西奈半島臨近地中海區域的年雨量約為127公釐。熱帶沙漠氣候區多在內陸,炎熱乾燥,雨量稀少,全年降雨不逾40天,且多集中於冬季,每年4∼10月也是乾旱期。沙漠地區每年3∼6月還常有被稱作「喀斯風」的塵暴,這種天氣開始時,天空由灰轉紅再接著變成一片慘白,狂風呼嘯,沙石飛揚,常造成物毀人亡。塵暴嚴重時,會形成超級強烈沙暴,時速達100公里,所過之處難逃沙石狂風襲擊,只見廣告招牌墜地、陽台傾塌、房屋頹倒、圍牆分崩、衛星天線自高摔下、汽車事故頻發、機場關閉、尼羅河巨浪翻滾、樹木被連根拔起、電路中斷、電話不通、行人四處狂逃大喊真主阿拉保佑!猶如到了世界末日。沙暴會造成大量人畜死傷,建築毀損。 這個國家年溫差變化較小,但日溫差變化較大,特別是沙漠地區的白天與夜晚溫度對比非常強烈。夏季普遍酷熱,氣溫常在40℃∼46℃間,有時候會高達50℃以上,令人不堪忍受。冬季平均氣溫為13℃。在紅海沿岸一帶的高山上,冬季有冰雪,最低氣溫可以降低-6℃。但埃及陽光充足,全年都有日照。
返回到
埃及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