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馬耳他 的原始碼
←
馬耳他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邁向獨立的馬耳他== 早在一九四三年七月七日,馬耳他英國總督宣布,英國政府將在大戰結束後允許馬耳他實行內部自治。於是,馬耳他人成立了國民大會,並且和英國政府派來的一個委員會,共同制定了戰後馬耳他的新憲法。一九四七年九月五日,這部新憲法正式付諸實施。根據憲法,馬耳他將有一個由島民選舉產生的包括四十名議員在內的議會,但它的權力不得涉及某些仍將屬於英國總督特權的政策範圍,它們包括國防、民航、移民、通貨和國巷等在內。 依據新憲法的第一次選舉,以保罹博法爵士為首的工黨所舉行獲多數票,而成為執政黨。一九四九年,保羅博法總理和當時的公共工程及建設部長多米尼克明托夫(Dominic Mintoff)、在如何與英國談判以解決海軍造船廠中多餘的馬耳他工人的問題上,發生了分歧。由於工黨支持明托夫,博法總理被迫辭職並組建馬耳他工人黨。原來的工黨則由明托夫擔任主席,這樣他便成了新總理。 一九五○年,馬耳他進行了第二次大選,結果恩里科.米齊領導的國民黨獲勝,但他執政幾個月後即逝世,由喬治博格奧利維爾博士(Dr George Borg Olivier)接任總理。一九五三年,馬耳他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地中海轄區的司令部所在地。同年,馬耳他自治政府提出完全自治的要求,英國政府以馬耳他沒有能夠達到充分百給自足的能力為理由加以拒。 在一九五五年的大選中,馬耳他工黨獲得絕對多數票。明托夫再度出任總理。他開始制訂一套雄心勃勃的綱領,使社會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有所發展。同年,馬耳他代表團在倫敦就這個群島最終地位問題和英國進行談判,馬耳他工黨希望他們的國家成為英國正式領土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另外馬耳他人還應該在英國談會中佔有相應的議席,但是英國政府不願讓馬耳他人不付相應代價而成為英國公民,並進而分享聯合王國種種優厚的福利待遇。另外,馬耳他原來是一個極度信仰羅馬天主教的國家,但是英國人大多數是清教徒。天主教會在馬耳他享有極大的特權,唯恐合併後喪失特權,所以作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堅決反對合併,要求在大英聯邦內完全獨立。最後與會各方達成協議,群島的國防,外交大權仍由英國議會掌握,合併問題應先徵求馬耳他人民的意見。 一九五六年,馬耳他舉行全民公決,投票結果表明大多數島民希望成為英國公民,所以英國政府接受了合併的要求。但是到了一九五八年,英國又提出要有五年的合井試行期。在此期間,馬耳他人在英國議會中無代表席位。這項要求遭到馬耳他議會的否決,合併計劃破產,雙方關係迅速趨於緊張。 一九五八年四月,在關於警察部隊控制權問題上雙方發生爭論,桔果明托夫內閣全體辭職,就連反對派的博格奧利維爾也拒絕組成一個看守政府來代替工黨。接著島民不滿情緒與日俱增,發生了一系列的示威遊行。英國總督羅伯特.萊庫克爵士宣布全島進入聚急狀態,接管了政府,並於一九五九年一月廢止了一九四七年制定的馬耳他憲法,使列島再次成為真正的殖民地。 一九六○年七月,以希拉里布拉德爵士(Sir Hilary Blood )為首的委員會制定馬耳他的新憲法。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四,英國公布了馬耳他島的新自治憲法,將馬耳他島定名為馬耳他國,議會由五十名依比例選舉制選出的議員組成,內閣由一名總理和七名以下的國務委員組成。英國派駐馬耳他的總督,除了少數特別例外的情形外,大致都會依照內閣所提供的意見行李,因此這個時候的馬耳他政府,實際上已經具有完全的立法權和行政權。至於國防和外交方面的事務,是由英國和馬耳他雙方共同掌管。 一九六二年二月,馬耳他國民黨在大選中獲勝,博格奧利維爾再次出任總理。國民黨在議會中擁有二十五個席位,而工黨只佔十個席次,但是兩黨都對新憲法不滿意,獨立的問題再次為島民所關注。同年八月,博格奧利維爾正式向英國殖民大臣提出完全獨立的要求。 一九六三年夏天,馬耳他代表團和英國殖民當局在倫敦就獨立問題進行談判。在開幕式上,英國殖民大臣鄧肯桑茲(Duncan Sandys )說:「我們英國不願在你們還需要我們的時候,就催促馬耳他獨立,放棄我們的責任。另一方面,只要你們業已準備就緒,並願意自己接管全部事務,我們也無意加以阻攔」。由於馬耳他兩大政黨的國民黨和工黨都要求獨立,所以英國政府便把獨立作為多數人的意願而接受。但是兩國在許多問題上還存有不少分歧,包括馬耳他作為大英聯邦成員國的資格、教會的地位,以及到底建立君立制還是共和制等。會議最後通過了一項草案,決定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公決,投票結果表明大多數島民贊成獨立就這樣,馬耳他群烏終於在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正式宣佈獨立,從而結束了英國人一百五十年來的殖民統治。馬耳他獨立憲法制規定,它將實行君主立憲政體,仍然是大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並派英國總督駐節。英國軍隊可以留住馬耳他十年,但在此期間英國政府必須為馬耳他經濟的發展提供五千一百萬英磅同年十二月一日,馬耳他正式加入聯合國,並成為歐洲議會的一員。 一九六六年三月,馬耳他舉行獨立後的第一次大選,奧利維爾領導的國民黨再次獲勝。一九七○年,它與歐洲共同市場簽訂聯係國協定。一九七一年,馬耳他工黨在大選中擊敗了國民黨,由明托夫出任總理。他對內提出了「使馬耳他成為馬耳他人民的馬耳他」的響亮口號,主張實行自由經濟,逐步擺脫對英國軍事基地租金的依賴。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國有化措施,積極發展民族經濟,大力吸收外資,逐步擴大出口。只用十年時間就使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三倍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三千多美元,這對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島國來說,簡直是個奇績,在外交方面,工黨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努力發展和第三世界國家及歐洲國家的關係,以促進地中海的和平. 同年,馬耳他宣布禁止美國第六艦隊進入瓦萊塔,還驅逐在那裡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集團駐南歐總司令部,同時堅持不讓蘇聯和華沙公約組織軍事集團的艦隊使用瓦萊塔港口。一九七三年,馬耳他參加不結盟運動。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十三日,馬耳他修改憲法,改君主立憲制為共和制,並脫離大英聯邦,收回被英國租借的科米諾島約百分之九十的土地。一九七六年,馬耳他對美、蘇兩國奉行等距離的外交政策,認為超級大國在地中海爭霸是這裡不安定的根源,主張地中海國家聯合起來,擺脫超級大國的控制。 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一日,馬耳他政府正式收回英國在馬耳他的軍事基地,最後的一批英軍全部撤走,從而結束了英國對馬耳他一百七十九年統治的歷史。從一九八○年起,這個島國將三月三十一日定為國慶節,也稱為自由日。此後,馬耳他又要求美、蘇兩國以及地中海南北鄰國在安全上和經濟上共同保證馬耳他的中立地位。同年又與義大利簽訂了證馬耳他中立的雙邊協定。一九八一年,和蘇聯簽訂了關於蘇聯尊重、支持和保證馬耳他中立地位的協定。 一九八一年,馬耳他工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明托夫連任總理。一九八二年二月,巴巴拉(Barbara)夫人就任國家總統。此時,明托夫政府日趨獨裁,為了防止外國人干涉內政,他還操從議會通過一項外國人涉政法案,使馬耳他人不敢對外國新聞記者暢所欲言地談論馬耳他的時局,同時還切斷了反對黨的一切外援。明托夫曾對外宣稱,孔拉阿德諾基金會和義大利基民黨都曾經暗中支持在野的馬耳他國民黨從事顚覆政府的行動。為了削弱天主教在政治生活中的影響,明托夫還布言詞激烈的布道大會,將披視為反政府的行為而加以處分。為了抗議明托夫專斷獨行、蔑視民主的行為,當時國民黨議員曾一度全體拒絕出席國會。一向保持沉默的天主教大主教約瑟夫麥西卡也發表了一份政治聲明說「我們原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同胞相處親如家人,如果目前這種互相傾軋鬥爭的情況再繼續下去的話,終有一天,我們必會喪失基督徒所應具備的善良本質」。後來,國內失業的人越來越多,民眾不滿情緒與日俱增。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托夫被迫辭去總理職務,改由鮑尼其接任。 一九八七年初,工黨和國民黨通過談判達成協議,規定大選後應由獲多數選票的政黨執政。同年五月九日,馬耳他舉行獨立後的第五次議會選舉,國民黨以百分之五十點九一的微弱多數票獲勝。同月十四日,組成新內閣,國民黨主席阿達米(Eddie Fenech Adami)出任總理。他上台後,對內外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對內在政治上打擊工黨勢力,在經濟上提倡自由兢爭,鼓勵私營企業發揮作用。對外仍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不允許外國在馬耳他設立軍事基地,表示將更重視和西歐國家發展政治和經濟關係,支持歐洲聯合,把通過談判加入歐洲共同體作為長遠目標,並希望同更多與馬耳他友好的西歐國家簽打協定,在馬耳他的安全受到威脅時,取得這些國家的幫助。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初,美國總統布希和蘇聯共黨總書記戈契夫在馬耳他舉行高峰會晤,這次會晤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峙,也就是冷戰時代的結束。 在馬爾薩什洛克港的邊沿,聳立著一個抽象的由石灰石和鋼柱造的物體,上面用英文、俄文和馬耳他文刻寫著,「冷戰結束」的字樣,以紀念這次首腦會晤。另外,這次高峰會晤還刺激了馬耳他經濟的發展,許多外國商人紛紛來此投資。一九九一年六月,美國商人投資一千八百萬美元,為這個島國安裝電視電纜。還有兩家美國石油公司獲得了馬耳他和利比亞之間大陸架的近海石油勘探權。
返回到
馬耳他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