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俄羅斯 的原始碼
←
俄羅斯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曾打敗拿破崙== 1796年11月17日,葉卡捷琳娜二世駕崢她的42歲兒子保羅(Paul)一世繼位,他的 父親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第一個情夫謝爾蓋‧薩爾蒂夫,還是彼得三世?直到現 在仍是個謎。 1979年4月,保羅一世廢除了彼得大帝在1722年頒布給每位君主自行選擇繼承人 權利的法令,明確規定皇位由羅曼夫家族世襲。這道敕令結束了18世紀以來在皇 位繼承問題上的混亂狀態,加強了沙皇專制制度。 翌年,保羅一世改變了和平外交政策,加入由俄、英、奧、土和那不勒斯王國組 成的反拿破崙大同盟,但後來又轉而反對英國。到1800年底時,俄國處於一種非 常不利的地位,既和法國交戰,又與英國為敵,並且和奧地利斷絕了外交關係, 還派軍隊經由中亞一些地圖上沒有標出的小汗國去入侵英國殖民地印度。由於保 羅一世政策多變且獨斷專行,使他的忠實支持者也懷疑他的治國能力,以聖彼得 堡總督帕倫伯爵。列昂吉將軍和本格森伯爵為首的一批高級文武官員,勸保羅一 世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一世,同意廢黜他的父親。1801年3月23日,他們 潛入米海洛夫斯基宮,在臥室中刺死了保羅一世。 亞歷山大一世殺父奪權上台後,把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外交事務,他希望保持 歐洲的和平與團結,對歐洲大陸政局的波動極為敏感。他剛主持朝政,立即恢復 了俄英同盟,希望遏止拿破崙征服歐洲的野心,以實現全面媾和的宏大計劃。他 與普魯士簽訂友好條約,對普魯士國王腓特列‧擸廉三世和王后路易莎表示親近 。他相信組成各種聯盟,將來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的歐洲聯邦。但是拿破崙卻另有 打算,他一心想奪取世界霸權。 1804年,拿破崙加冕為法蘭西皇帝後,亞歷山大一世就對他宣戰,並親任俄軍總 司令。翌年11月,法軍擊敗奧軍佔領維也納,同月俄國和普魯士結成反法同盟。 同年12月,俄奧聯軍在奧斯特里茨與法軍進行決戰,俄軍大敗。不過,俄國本土 仍然完好無損,因為拿破崙希望和亞歷山大一世共同瓜分歐洲,但亞歷山大一世 卻決心報仇雪恥。 1806年9月,俄、英、普、奧四國再次組成反法同盟。次月,普魯士首先對法宣 戰,但普軍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戰役中慘敗,損失4.5萬多人,幾天後拿破崙攻 入[[柏林]],佔領了普魯士大部分領土。亞歷山大一世不顧母親和大臣的勸告,倉促 出兵。翌年2月,俄軍在本尼格森帶領下未能取得埃勞會戰的勝利。同年6月,亞 歷山大一世親率7.5萬俄軍迎戰,結果被法軍擊潰,一路逃回俄國。當時,拿破 崙尚未做好進攻俄國腹地的準備,同月25日,拿破崙和亞歷山大一世在蒂爾西特 城外涅曼(Neman)河中游的一艘木筏上舉行和談,締結了條約。亞歷山大一世接 受了拿破崙提出的條件,俄法兩國結盟共同對付任何敵視他們的第三國。根據條 約的規定,俄國要和英國斷交,加入拿破崙建立的大陸封鎖體系,承認由法國控 制下新成立的華沙大公國,法國允許俄國向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土耳其擴張作為 補償。這個條約實質上是法俄兩國結盟共同瓜分歐洲的協定。 1808年,俄國用武力兼併芬蘭,並迫使瑞典將阿蘭群島和瑞典本土東北角的一部 分領土割讓給俄國。翌年,法奧兩國再次開戰,根據蒂爾西特和約規定,俄國應 出兵幫助法國,但俄軍卻假裝進兵虛晃一招後就撤兵,法俄關係因而冷淡下來。 拿破崙指責亞歷山大一世說:俄國不該打著中立國船隻的幌子與英國開展貿易, 亞歷山大一世更不該拒絕拿破崙向他妹妹安娜‧巴甫洛夫娜的求婚。在拿破崙吞 併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德意志領土後,亞歷山大一世提出抗議,認為這是對他個人 的冒犯。 1812年6月,拿破崙率60萬大軍入侵俄國,進兵神速,俄軍節節後退。拿破崙認 為一旦佔領莫斯科,俄國就會投降,但在博羅季大血戰後,莫斯科總督羅斯托普 欽伯爵下令燒燬莫斯科,法軍只得在一片廢墟中紮營。這時,亞歷山大一世任命 庫佐夫為最高軍事統帥,這位老將軍以天才的戰略,在哥薩克民軍的支持下,猛 追窮寇,將拿破崙趕出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宣布:「要麼是拿破崙,要麼是 我,從現在起,我們的統治不能共存。」他對勝利不可動搖的悠使普魯士國王和 奧地利皇帝振作起來。1813年10月,俄普奧聯軍對法作戰,獲得萊比錫大捷。翌 年3月,亞歷山大一世帶領哥薩克騎兵耀武揚威地進入巴黎,拿破崙隨即宣布退 位,亞歷山大一世成為歐洲最有權勢的君主和歐洲命運的主宰。同年秋季,亞歷 山大一世倡議在維也納召開有史以來最重大的國際會議,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 島,法國路易十八重登王位,恢復了波旁王朝。 1815年3月,拿破崙從流亡地逃回法國重登王位,戰幕再次拉開。6月18日,拿破 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慘敗,他被擒後遭流放在聖赫勒拿島。獲得勝利的君主們再一 次在巴黎聚會,締結和平條約。會後,亞歷山大一世組織了神聖同盟。當義大利 和西班牙爆發一系列反對專制制度的起義時,神聖同盟就聯合出兵鎮壓,甚至在 希臘人民起來反對土耳其的異族統治時,亞歷山大一世也拒絕支持信仰同一宗教 的希臘人。他讓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公爵處理歐洲事務,自己返回了俄國。 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探望有病的皇后途中得了傷寒熱症,在返 回聖彼得堡途中突然逝世,由三弟尼古拉(Nicholas)一世繼位。 尼古拉一世是個典型的獨裁者,組織秘密警察,用暴力鎮壓國內的革命,對所有 的革命分子採取殘酷報復手段。在他的統治下,西歐傳入的民權思想全被箝制, 因此國內知識分子只好從另一些角落來表現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例如托爾斯泰對 人道的提倡、普希金對美與愛的追求,以及屠格涅夫對上層階級的嘲弄等。在這 一時期中的俄國文學家,除了上述諸人外,尚有洗練的短篇小說家切訶夫和曠世 的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等,都使俄國的文學大放異彩。就在他接位的這一年, 國內發生了著名的詩人普希金支持的青年軍官所發動的「12月黨人起義」,後被 鎮壓下去。 1853年俄土戰爭再次爆發,俄國黑海艦隊殲滅錫諾普港內的土耳其艦隊,控制了 黑海,此事引起歐洲各國的恐慌,因為俄國從此可以獨霸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 ,不但損害英國在土耳其的利益,而且也影響到英國通往中亞和印度的貿易通道 。翌年3月,英法土三國結盟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正式爆發。9月14日英法聯 合艦隊派遣陸戰隊在克里米亞西南岸的耶夫帕托里亞登陸,試圖從側翼佔領塞瓦 斯托波爾軍港,俄軍在阿爾瑪河畔與6.2萬名英法聯軍激戰,雖然戰敗,但也使 英法聯軍無力迅速向塞瓦斯托波爾挺進,英軍司令也承認再來一次這樣的戰役, 英軍就弄光了。俄國利用這個機會加強了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黑海艦隊的帆船 敵不過英法聯合艦隊的汽船,因此便將艦隊沉沒在港灣入口處。 海軍中將科爾尼洛夫擔任塞瓦斯托波爾防衛司令,他把整個城市變成一座森嚴的 陸上城堡,四周布滿了碉堡,挖掘了密密麻麻的戰壕,英法聯軍眼看強攻無望, 只好採長期圍困的辦法,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參加了這場著名的保衛戰 ,他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中生動地描寫了當時激戰的情景。英法聯軍經過 11個月的殘酷圍攻後才佔領這個城市,塞瓦斯托波爾是黑海艦隊的重要基地,它 的陷落意味著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1855年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不能接 受失敗的現實服毒自盡。 同月,尼古拉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二世繼位時,克里米亞戰爭方酣,俄國在戰爭中 失利,被迫於同年12月簽訂和約,不但喪失了黑海控制權,而且被禁止在黑海沿 岸擁有軍港、兵工廠和艦隊。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在國內激起要求進行根本改 革的普遍呼聲。亞歷山大二世順應潮流,採取溫和的政策,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想經由改革使落後的俄國跨入先進的西方國家之列。 1857年,俄國強迫中國滿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割據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 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翌年又迫使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俄國獲得 在上海、福州、廣州、台南、寧波、廈門和瓊州等岸通商及設立領事館的權利, 俄國軍艦可以在上述中國口岸停泊,俄國東正教傳教士也可以在中國自由傳教。 1860年,俄國又強迫滿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據包括中國黑龍江以北60多萬 平方公里土地,以及庫頁島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亞歷山大二世自即位之日起就開始政治解凍,下令釋放政治犯,允許西伯利亞的 流放者回歸內地,放寬了對出國旅行的限制,廢除野蠻的中世紀刑法,放鬆了俄 國對波蘭的野蠻統治。這位新沙皇很注重發展交通運輸業,他即位時俄國只有一 條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鐵路幹線,總長只有96.5公里,他去世時已經增加到2. 25萬多公里。在俄國這樣以封建農業佔統治地位的社會中,鐵路建設的大發展意 味著經濟生活的普遍提高。另一項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廢除農奴制,也產生了同樣 的積極效果,亞歷山大二世本人親自參加了這項立法工作。1861年2月正式頒布 的廢奴法令,使改革運動達到了最高峰,數千萬農奴不但獲得人身自由,分到土 地,而且也為工業化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這項改革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 ,人們稱之為法國大革命後一次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1864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司法條例,改組地方政府,建立地方自治會,改進 福利事業,大力發展教育、衛生醫療、手工藝和農藝等,給愚昧落後的俄國農村 帶來了思想啟蒙的第一道曙光。後來,又頒布了軍隊條例,首次採用救兵制,使 全國青年不分階級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儘管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有較多的自由主 義成分,但他仍是獨裁統治的堅定擁護者,他認為俄國尚無實行君主立憲制或代 議制政府的條件,並認為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學說在俄國青年知識分子中的傳 播是有害無益的,因此採取愈來愈強烈的鎮壓手段,結果使的革命恐怖主義也愈 演愈烈。 1881年又占領了中國西北的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同年3月13日,沙皇亞歷山大二 世被刺身亡。這次暗殺事件引起國內外的強烈震撼。一個月後,民粹黨主要領袖 人物先後被捕處死。 同年15日,亞歷山大二世的次子亞歷山大三世繼位。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只有一個 民族、一種語言、一種宗教和一種政治制度的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 強迫境內的日耳曼、波蘭和芬蘭血統的臣民學習俄語,他們的子女也要進入俄羅 斯式的學校就讀。亞歷山大三世鼓勵東正教的傳播,鎮壓基督教和其他教派,並 迫害猶太人,在邊疆各省清除日耳曼、波蘭和瑞典的政治制度殘餘。取消各省地 方自治會,力圖加強和集中帝國行政機構的權力,使聽命於自己。在對外事務中 強調維護和平,雖然他對德國俾斯麥首相的反俄行動表示憤慨,但卻避免與德國 公開破裂,甚至還一度恢復俄德奧三國同盟。只是在統治的後期,特別是1888年 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後,他才對德國採取敵對態度。1890年,亞歷山大三世與法國 結盟。他對中亞推行俄國的一貫政策,逐步擴大俄國的霸權,而又巧妙地避免引 起與英國的衝突,使俄國躋身於世界列強,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 1894年11月1日,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駕崩,長子尼古拉二世翌年5月26日黈莫斯科 正式加冕,成為俄國末代沙皇。 1904年2月,俄國和日本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利益而爆發戰爭。俄國失 敗使國內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各大城市先後爆發全國政治性總罷工,參加者有 工人、職員、律師、工程師、教師、作家和演員等群眾,參加人數達200多萬, 國內各地到處都是集會和示威遊行,全國火車停開、輪船停駛、工廠停工、商店 和郵電停業及學校停課。同月30日,為了緩和衝突,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頒布法 令,給予人民以人身不可侵犯、信仰、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並實行君主立憲 制度。但是,尼古拉二世無意遵守自己的許諾,他認為所有反對他的人都是居心 叵測的陰謀家,他拒絕向立憲黨人和工人讓步,而大力扶植一個極右組織「俄羅 斯人民同盟」。同年12月,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莫斯科工人舉 行武裝暴動,結果遭到謝苗諾夫近衛團的鎮壓。 1907年元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解散具有議會性質的「國家杜馬」,同時 頒布新選舉法,剝奪了工人和農民的選舉權。1909年,尼古拉二世把注意力轉向 巴爾幹半島,他極力煽動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民族觀念,企圖取得博斯普魯斯 海峽的控制權。1911年7月,俄國唆使外蒙王公杭達多爾濟秘密策劃讓外蒙古脫 離中國。同年10月,俄國指使駐北京公使要挾清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不得在外 蒙古駐軍,不經俄國同意不可在外蒙施行新政。不久,俄國以加強外蒙首府庫倫 的俄國領事館防衛為名,派出一個營的步兵和幾百名哥薩克騎兵進入庫倫。中國 武昌起義爆發後,俄國政府唆使外蒙上層王公和喇嘛儘快宣布獨立。同年12月, 外蒙活佛哲布尊丹巴在俄國支持下公然宣稱外蒙獨立,自稱「大蒙古帝國日光帝 」。 1912年11月3日,俄國和外蒙古簽訂了「俄蒙協約」,規定俄國有保護外蒙的義 務,禁止中國在外蒙駐軍和移民,外蒙保證俄國臣民享有自由居留遷移權、免稅 經營商業及工業權。同月7日,中國政府向俄國外交部提出照會,無論俄國與外 蒙古訂立何種條約,中國概不承認。俄國一方面表示承認中國對外蒙的宗主權, 一方面又以武力相威脅,聲稱中國軍隊進入外蒙,則將意味著一種戰爭行為。19 13年11月,袁世凱北洋政府和俄國簽訂了「中俄聲明文件」,中國承認外蒙自治 ,使外蒙變相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俄軍的失利和國內的經濟危機,使尼古拉二世感到走投無路, 他在精神上便寄托於迷信,為各種各樣的騙子和冒險家大開方便之門,當時最大 的騙子就是拉斯普廷(Rasputin),他原是西伯利亞農民,以占卜和浪蕩出名,年 少時當地村民就給他起了拉斯普廷的名字,就是淫棍的意思。不久,他去希臘阿 陀斯山朝聖,兩年後搖身一變,成為一名神秘而聖潔的人在波克洛夫斯科耶村重 新出現,並以治病的非凡本領而聞名。後來,他被引皇宮,當他表演了為年輕的 阿列克謝皇太子減輕病痛時,成為皇帝的寵兒,亞歷山德拉皇后竟把他視為上帝 派來挽救他兒子的聖人。拉斯普廷在皇宮中經常保持謙恭和謹慎,但一走出宮門 ,立即恢復從前的浪蕩習慣,他騙到了不少的情婦,而且企圖誘姦其他許多女人 。後來,他的醜行引起教會和政府官員的不滿,紛紛向沙皇告狀,但告狀者都被 沙皇以各種理由調到邊遠地區,而拉斯普廷依然得到沙皇的寵信,並逐漸操縱了 皇室的大部分權力。1916年12月29日,尤蘇波夫親王邀請拉斯普廷到家中飲茶, 在茶中下毒,拉斯普廷喝下毒茶後還能跑出房外,被親王開槍擊倒,然後把他捆 起來,塞到涅瓦河的一個冰窟窿裡溺死。國內的資產階級極力希望由於這次事件 能使沙皇明智起來,但沙皇一切依然如故。
返回到
俄羅斯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