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拉脫維亞 的原始碼
←
拉脫維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首都黑加景色迷人== 里加(Riga)是拉脫維亞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並且是國內的第一大城,它以歷史悠久、建築優美和文物眾多而聞名。早在一一九八年,這裡是利弗人的居民點,「里加」一詞在利弗人土語中是「堡壘」的意思。一二○一年,日耳曼的古塞德族人曾 經統治這裡,並建為城市,當時因有里加河流過,城市因而得命里加,現在里加河已經消失。 在十三世紀,這個城市成為日耳曼聖劍騎士團向東擴張的大本營。一二八二年,里加或為以德國北部為中心的各城市所組成○撒同盟(Hanseatic Leaque)的成員及重鎮之一。因為是個半不凍港,再加上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所以城市作為區域性商業和手工業忠而得到迅速發展, 成為當時波羅的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商人們從水陸兩路趕來交換皮毛、木材、雜貨,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當時城內的居民大多數是日耳曼人,他們興建了許多富有德國情調的古老建築物。 十六世紀,里加成為自由城市。一五八一年,因聖劍騎士團的瓦解,德國人對里加的統治也宣告結束,波蘭獲得這個城市的統治權。一六二一中,瑞典打敗波蘭成為里加的新統治者。一七○○年,北方大戰爆發,以俄國的彼得大帝獲勝而告終。一七一○年,俄國獲得里加的統治權。在此後的三百年間,這個城市成為俄國只次於聖彼得堡的重要港口和大型的貿易中心;十九世紀後半葉起,又成為俄國的重要工業城。 二十世紀初,由於列寧承諾俄國境內的所有民族都享有文化與教育的完全自治權,所以得到沙皇精銳聯隊之一的拉脫維亞人狙擊聯隊的響應,十月革命才獲得成功,而拉脫維亞也於一九一九年獲得獨立,里加乃成為首都,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躍而成為歐洲地區的重要自由港,享 有「小巴黎」美譽。但是好景不常,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一日,里加又被蘇聯武力合併,成為蘇維埃聯盟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的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軍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揮軍進入拉脫維亞,並在境內建立了二十三個集中營。一九四五年德軍戰敗,拉脫維亞再被蘇聯 併吞。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一日,拉脫維亞不畏蘇聯強權,斷然宣布獨立,蘇聯派兵鎮壓,在數度與蘇軍對峙中,拉脫維亞人在里加築起圍牆,保護他們的國會和電台,以便繼續抗爭。牆上所作的畫,莫不流洩著里加人的憤懣情緒,而「紅軍滾蛋」的標語,更明顯地點出里加人的心聲;同 時,他們將列寧大道也改回原名的自由大道。 這個都市擁有一百七十多萬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其中俄羅斯人為最大的族群,佔百分之四十七點三;拉脫維亞人居次,佔百分之三十八點四。其他白俄羅斯人佔百分之四點五,烏克蘭人佔百分之四點四,波蘭人佔百分之一點,八其他族群的人共佔百分之三點六。 造成這種反客為主、俄羅斯人居多數的現象,是蘇聯併吞拉脫維亞後,史達林於一九四八年大搞所謂的「民族結構大破壞、大遷徙」,把當時拉脫維亞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其中以知識分子為主),強迫遠遷到西伯利亞,甚至更北方的堪察加半島去,然後將原先居住在窩瓦河流域又窮 又沒有什麼文化的斯拉夫人,遷到今日的拉脫維亞境,內而窩瓦河流域則由中亞的韃靼人進駐,反客為主的現象,就是在這種「滅國滅種」的暴政下所形成的。因此在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統治重新獨立後,全國的拉脫維亞人一致拒說俄語,並驅趕持有俄羅斯護照的人。現在的里加人對外國 人相當客氣,但對境內的俄羅斯人或猶太人都非常歧視。當年納粹德軍在拉脫維亞人的協助下,曾捉拿境內所有的猶太人,這種行為遭國際社會的非議,至今拉脫維亞人和猶太人間仍有心結。現在的里加人,則以非常敵視的態度對付境內的俄羅斯人,餐廳服務生拒絕為俄羅斯人服務、商 店不賣東西給俄羅斯人、酒吧也不賣酒給俄羅斯人、公司行號也不雇用俄羅斯人,使得在境內的併羅斯人從過去的統治地位,一夕之間變成次等民族,所以盡可能想離開回到俄羅斯去;不過他們霉運未盡,因為俄國本土的俄國斯人,又視從拉脫維亞返國的俄羅斯人為「外國人」。因此這 個多族群的城市,和諧相處相當困難,語言的障礙,也相當煩人。 里加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零六分、北緯五十六度五十七分,位於道格瓦(Daugara) 河注入波羅的海里加灣的交匯處,北距里加灣口十五公里,是全國最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海濱療養區,面積三百零二點八公里,整個城市被劃分為六個區。中央區是舊市區,坐在落道格瓦河右岸,它 的東西、東南面和北面被運河所環繞,形成了不規則的環狀封閉體,面積只有兩平方公里,至今仍保留著中世紀狹窄的街道,多中古時代歐洲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物,雜以哥德式和古典式建築,屋頂多用紅○,中心地帶主要是五層樓的公共建築物。整個舊市區不但地帶平坦、布局整齊、 配運緊湊,而且格局參差有致,壯觀幽雅,聳立著許多式樣精美、構造奇巧的建築物,實像今日世界上最美麗的古城之一。 十九世紀後,市區開始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了新市區。目前,新市區面積比舊市區人一百多倍,一條由公園組成的半環狀地帶,把新、舊市區予以隔開。新市區的東部和南部多住宅區,由市中心到里加灣則串聯著商港、漁港和海港,沿海一帶是別墅區。新市區的主要街道是中央大 道,又名自由大道,原稱希特勒大道及列寧大道,呈西南至東北走向,自道格瓦大橋東端橋頭,穿過舊市區和新市區,至里加民族學露天博物館,長達十公里,街道兩側建築物林立,館舍雲集,整齊壯觀。這條街上的商店幾乎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專門賣昂貴舶來品的商店,另一種則是 畫廊或藝廊兼書店。傍晚時分,商店都擠滿了人,一般市民當然只有欣賞的份,儘管如此,都可看出人人都流露著精神滿足的樣子。這種象徵物質文明和商業氣息的舶來品店與象徵精神文明及創作活力的藝廊,可以並陳在一條街上,兩者都讓里加市民買不起,但卻充分滿足了他們的精神 慾望,用「見過世面的窮人」來形容里加人也許不盡厚道,但卻和現實情況頗相貼切;物質條件從或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慾望,但他們更重視的是精神和人文的價值。 還有一條貫穿市區與自由大道平行的獨立大道(Brivibas Bulu) ,也是新市區的主要大道,有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穿梭來往。與道格瓦河平行而流的運河,在和獨立大道交匯的一帶,是舊市區的心臟地段。由車站往北行,與獨立大道交叉的萊尼林蔭大道,默卡亞(Merkaja) 街和基洛 夫街等,都是咖啡屋與餐廳等聚集的熱鬧區段。 市區綠化面積非常大,高達四百公頃以上,全城像被擁抱在綠蔭花叢中一般,到處是噴泉、紀念像和雕刻,港灣內停泊著許多外國客輪,因此使得這個港市得溢著多彩多姿的國際城市色彩。在街上常常可以見到些憧憬西歐的拉脫維亞青年,作嬉皮式的打扮在街上閒逛。里加人還承襲 了日耳曼民族優雅的生活藝術,這裡的婦人嗜花如命,每日清晨花市規模之大,令巴黎的花販咋舌,里加的婦女寧可少買些肉,也一定要買些花來布置家庭,窗台和庭園中更是栽滿了各式花草,將這個城市點綴得花枝招展,成為波羅的海岸○的美麗花都,因此又有「花城」和「歐洲美人 」之稱。 這裡的海濱,是波羅的海沿岸著名的海灘療養地,建有一些舒適的療養設施,秀麗直人的風光和氣候,更是國內外遊客爭相光顧之地。 里加是拉脫維亞最重要的工業城,主要的工業項目有鐵路機車、輪船、電器、儀表、化工、紡織、食品加工、機械、車輛、無線電、電工器材、電機製造和陶瓷等。工業產值佔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特別是電工產品、電機、車輛和紡織品在國內外市場均享有盛譽,里加陶瓷廠年產各 種精緻陶器和瓷器約三千二百多萬件,早在一九七二年就已經大量打入國際市場,深受歐美各國的歡迎。 這裡學術風氣也非常濃厚,設有拉脫維亞科學院、國立斯圖奇卡大學和拉脫維亞大學等七所高等院樓,還有十七個博物館、七家劇院。 這個城市是國內最重要的交通中心,市郊擁有一個國際機場和一個國內線機場,共開闢了五十六條國際和國內航線,有國內外航空公司的班機參加營運。 海運非常發達,早在十八世紀的時候,這裡就已成為俄國的大型海港,對外貿易額居全俄國的第二位。時至今日,里加已成為波羅的海南岸的大海港,也是道格瓦河上重要的內河港口,並且每年只有幾個星期的冰凍期,依靠破冰船的引導船隻便可暢通無阻。這個海口已和世界上五十 多個國家的一百四十個港口通航,外國客輪也常在此停泊。里加的內河港是拉脫維亞通往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瓦爾戴丘陵地區的重要內河水路的樞紐站。在十月橋北側的渡場,除了冬季外,均舉辦有道格瓦河遊船,歷時九十分鐘左右,就可將里加舊市區到新市區的河道巡航一周,遊客可從 河中流覽兩岸不同氣格的建築物風情畫。此外,這個城市也是全國最的大漁港,是拖納捕魚船隊、冷凍船隊和遠洋漁船的基地,有許多漁船在港口進進出出,非常繁忙。 在陸上交通方面,這個城市是國內重要的鐵路樞紐,有四條鐵路在此交交匯。往東經采西斯和古爾貝內後,可通往俄羅斯,至聖彼得堡的車程約十小時;往東南可前往葉卡布皮爾斯、雷澤克內和盧扎;往西可以通達圖庫姆斯、塔爾西和文茨皮爾斯港;往西南經葉爾加瓦可至立陶宛。 公路運輸也很便捷,有長途巴士往返國內外各大城市。 市區交通四通八達,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其中公共汽車有五十三條路線,有軋電車有十一條路線,無軋電車有二十四條路線。這個城市區規劃有十三條計程車路線,因此計程車也要按照規定的路線行駛。 里加的旅遊觀光事和社會服務業正在發展中,市區共有十一家,高級觀光飯店、五十七家大餐廳和咖啡廳、二十個停車場和十三處汽車加油站,每年可以接待一百七十多萬遊客。市內主要的旅館有里加、巴爾提亞(Baltija) 、拉脫維亞、洛米(Rome)和密特洛波爾 (Metropole)等國際 觀光飯店。主要餐廳則有艾斯托里雅(Astorija)、考卡席(kaukazs) 、密特洛波爾和拉脫維亞等,還有許多中、小型餐廳、小吃店和酒吧。每逢假日,都會看到來自芬蘭和瑞典的旅客跨海而來,在酒吧裡大肆飲酒,且經常街頭鬧事,造成不少社會治安上的困擾,里加人對於他們因自己國 家禁酒或酒稅過高,而跑來狂歡的做法雖然極為不滿,直斥為「有錢人豬」,但是氣歸氣,芬蘭人及瑞典人的消費卻是里加人主要的收入素源之一,「頧客永遠是對的」而予以忍容。 當地有許勝古蹟和熱門參觀光,其中最著名的為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hurch),位於獨立大道南方斯卡爾奴(Skarnu)街旁,是始建於一二○九年的哥德式建築物,十四世紀又加以重建。一六八九年至一六九四年,教堂西面的建為當時歐洲最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有突出流暢 的線條圖形,飾以華麗的肖像,以豪華見著,並擁有一度高一百二十三點二公尺高的尖塔,格外耀眼,引人注目,曾於一七二一年遭雷擊毀塌,數年後修復,在尖塔頂端安裝一隻金質風信鶪作為里加的象徵。據說,當年安裝風信鶪時,舉行了獨特的儀式,工匠爬上塔頂,端在坐鶪身上, 喝酒乾杯後,杯子從一百多公尺的上空扔下,如果杯子摔成碎片,則預示這個教堂可以長久保存下去;但是,當工匠扔下杯子時,恰逢一輛滿載乾草的馬車路過,酒杯正好落在草堆中,並未摔破,因此當時的巫師就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幾個世紀後定有劫難。果然,一九四一年德軍在第二 次世界大戰攻克里加時,擊毀這座古老的教堂,直到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三年才得以重建,同時也在塔樓頂端重新安裝了一隻風信鶪。遊客登塔俯瞰,可將市區景色一覽無遺,但是每天登塔人數有所限制,因此要登塔觀景,提早前往才得如願。 多姆天主教堂(Dom Cathedral) 位於舊市區的自由廣場上,是座聲譽卓著的圓頂教堂,它與聖彼得大教堂隔街相望,一二一一年由塞德人興建,以一二二六年首先完成的東面羅馬式建築為最古老,西面的迴廊為哥德式,北邊的入口採用了北歐○○而優雅的建築造型,一二七○年在它 的西面建有東正教寺院的高塔,塔頂也裝有一隻風信鶪。十五世紀時,改建成波羅的哥德式教堂。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遭到很的大破壞,十七世紀時再予重建。到了十八世紀,再修建成巴洛克式,於是成為今日所見到的外觀,使這座教堂前後建造時間長達五個世紀,有些部分到十九世 紀才最後完工。教堂內於十九世紀採用德累斯登出產的彩繪玻璃做成玫瑰花窗,當陽光透射進來時,真是美麗非凡。除了教堂正中前方有耶穌像的玻璃花窗外,在側牆上另有四個花窗,分別述說著過去的故事:第一個玫瑰花窗敘述古塞德人將里加城奉獻給聖母的情形,在左下方跪著一人 ,是出資興建教堂者。第二個玫瑰花窗敘述一二一一年時,大主教主持破土典禮。第三個玫瑰花窗是一五八一年宣布里加為自由城市,頂上還有馬丁路德像。第四個玫瑰花窗是瑞典統治時期的情景。 這座里加最珍貴的多姆教堂,既採用了羅馬式和哥德式設計,又兼備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和古典式建築藝術的特色,可以說是集各個時代不同建築風格於一身,它的一磚一石也都保留著時代的烙印。至於教堂頂上的風信鶪,一面是金色的,另一面是黑色的,當風從海上吹過來時, 金色的一面就會向著市民。關於這隻鶪還有一個傳說:根據拉脫維亞以前常受德國和瑞典的威脅,所以在教堂頂上裝一隻鶪形物,以便在外敵侵入時,可以用來視和警戒,因此它也成為拉脫維亞人的保護神。 教堂高達九十公尺,巍峨挺立,富麗堂皇,結構精巧,裝飾華麗。這裡最值得稱道的是有一架於十九世紀安裝的大型管風琴,是名列世界十大管風琴之一的名琴,由六千七百六十八根由小自三十公分、長至十公尺的琴管組成,共有一百二十七個音,不但音域寬度,而且樂聲悠揚宏亮 ,極富感染力,教雖僅由一人演奏,卻有整個樂團的氣勢。由於彈奏的音到達前方祭壇後再折回,需兩秒鐘,因此一定要有很高技巧的演奏家,才能在此演奏,教堂因而享有盛名。管風琴的演奏會每週舉辦一至二次,節目的上半場的管風琴演奏,下半場則有合唱團演唱,而由設於教堂內 的拉脫維亞管樂協會負責演出。教堂內還建有一座可以容納一千五百名聽眾的音樂廳,每當用管風琴演奏時,應內座無虛席。此外,教堂內還設有里加歷史博物館的分館。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位於舊市區東側拉脫維亞飯店對面的科穆納爾沃(Kommunarov)公園,是東正教的教堂,以中央的圓屋頂為中心,並列著六個圓屋頂。教堂興建於一八二五年,目前中央的圓屋頂已作為天象儀。這座教堂現在已成為拉脫維亞的公共設施,並已設為文化會館, 在古希臘古典文化中加入東方的色彩,構成了拜占產的建築風格。 耶卡布(Yekaba)教堂也是一處觀光點,建於十三世紀,位於馬札皮爾斯街(Maza Pils Street)的北面,它的特殊建築,充分體現了日耳曼文化對這個國家的影響。 聖彼得一世宮也位於舊市區,是里加市政府於一七一一年送給沙皇彼得一世的禮物。當年,沙皇彼得一世在對抗瑞典的北方戰爭中獲勝,特別是一七○九年的波爾塔瓦戰役中擊敗了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軍隊。為了慶賀這次戰役的勝利,沙皇特地建造此宮。這座宮殿高三層,內有大 花園,園中有一高處酷似屋頂花園,故有「懸空花園」的美稱。 騎士團城堡又名里加堡,它位於舊市區西北部,城堡的西側是美麗的道格瓦河。這個城堡始建於一三三○年,林是日耳曼劍騎士團佔領里加時所建造的軍事要塞,一四九七年至一五一五年改建,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又多次擴建。城堡內有四層樓房,並建有一座高的大圓形炮樓,牆壁 厚實堅固,高處有方形小窗,堡內的邸宅明亮寬敞。現在這個古城堡已被闢為先蜂廣場和里加少年宮,堡內還設有歷史博物館和造型藝術館。在城堡的三樓上,某些月份會舉辦特別展覽,其中有關東方國家的展覽會場次也很多。 日耳曼匠人行會大廳也是市內著名的古老建築物,它建於十四世紀,會議廳裡裝有彩繪玻璃,牆上刻有用德文書寫的道德箴言,有些箴言已被油漆所蓋住。 三兄弟宅屋坐落在馬札皮爾斯街上,是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三姊妹之家」的翻版。其中一棟為四層樓建築,另外兩棟為五層樓建築,正面牆壁上分別漆以綠、黃、白三色。它的鄰旁還有外觀迥異的第四位弟弟之宅。瑞典門(Swedish Gate)也是一處古蹟,是市區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城門 ,建於十七世紀末瑞典人佔領時期。 市政府廣場非常古老,坐落在道格瓦河畔,廣場中有座雕像,用以紀念克里米亞戰爭中活躍的軍人,因為當時的軍人都是拿著來福槍當制式武器,所以此地又名為來福軍人廣場,在一九四一年納粹德軍佔領里加時,這個廣場曾遭到很大的破壞,現在已經修復。 拉脫維亞自然博物館是全國最古老、收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創辦於一八四六年,共分為地質學、植物學、昆蟲學、動物學、人類學和自然保護學等六個部,陳烈品六千五百多種,共計十萬九千八百五十多件,每年接待參觀人士十六萬多人次。 國家歷史博物館設在里加保海外美術館的三樓,藉由各種出土品、文獻和遺物等,展示拉脫維亞史前時期至現在的立國情況。 海外美術館以專門收藏外國美術品為主,它的一樓展示品包括了埃及、希臘和羅馬時的代雕刻品,二樓有中世紀歐洲的繪畫。 楊‧萊尼斯文學史紀念博物館,也設在里加堡內,主要展示拉脫維亞大詩人楊‧萊尼斯(Rainis)之生平介妱,以及作品集和原稿等。對拉脫維亞藉其他知名作家和文學家等,也有導覽解說。萊尼斯一八六五年九月十一日生於拉脫維亞,是拉脫維亞所造就的偉大詩人和戲劇家,在世界 詩壇上也享有極高的評價。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五年主編「日報」,旨在提高農民的社會覺悟和階級意識,在馬克斯主義理論和著作的影響下,開始文學生涯,為社會主義和祖國的自由而鬥爭。他的左傾偏激的思想和行為,使他於一八九七年被流放到普斯科夫去,後又被轉流放到斯洛博 德斯克去。一九○三年返國,一○九五年參加未成功的革命,後移居瑞士。一九二○年他們拉脫維亞獲得獨立後,返回故土,受到熱烈的歡迎,並被選入議會,出任教育部長和國家劇院院長。他的第一卷詩集「色夜晚的遙遠回聲」於一○九三年出版,顥示了他豐富的經歷和流亡者思鄉之 情,詩集裡還收有優美的戀愛抒情詩。他的其他作品以象徵主義的手法表現了革命的鬥爭,在戲劇裡也利用民間故事的題材,作為政治理想的象徵。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和歌德等人的詩作,擴大了拉脫維亞文學語言的詞彙。 民俗露天博物館位於市區尤格拉湖(Jugla) 東北岸的一片綠色森林中,它創建於一九二四年,面積約十平方公里,有九十五個建築景點錯落有致地散布其中,上有森林覆蓋,下有道路相通,若是陡步參觀完所有的景點要花七個小時。這個露天博物館所陳列的九十五個景點大致可以劃 為住房、倉庫、牲畜圈柵、宗教建築、手工作坊,學校和日常生活設施等七大類。這些建築物主要來自國內的庫爾蘭,拉特加利亞、維澤梅和澤姆加爾等四個歷史文化區,它們再現了拉脫維亞十六世紀以來,特別是十八至十九世紀拉脫維亞人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文化形態及其發展歷史。這 裡有許多古老的農宅、小酒館、鐵匠舖和教堂,加上穿著民族服飾的表演者的精彩日常生活動態,都是活生生的最具中古世紀歷史農民之物的經典收藏。追溯這段尚被未淹沒的民間生活歷史形態,對全面瞭解拉脫維亞民族發展的歷史軌蹟和經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每 年都有二十多萬人次的國內外觀光客來此觀光。遊客前來參觀,可自拉脫維亞大飯店附近搭乘一路公共汽車,在行經尤格拉湖的第一站下車,再步行五分鐘就可抵達。 拉脫維亞汽車博物館也是當地的一個熱門莧光景點,不但蒐集了國內外各種年代的代表性汽車,還展出前共黨集團許多首領的座車,其中包括有東德何內克的卡其色賓士吉普車,以及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的黑色勞斯萊斯。 國立拉齊斯圖書館,是里加市五家公共圖書館中最大的一家,建築宏偉壯麗,設備良好,藏書超過五百萬冊,是國內最大的文化寶庫,建於一九一九年,藏有許多本國科學家和文化界名人的手稿,珍貴的古代手抄本和地方誌,也有不少有參考價值的外國出版品;凡是國內所的有出版 品,都要贈送一份作為這裡的館藏。 拉脫維亞歌劇院,是市內十四個歌劇院中最著名和最大的,創建於一九一九年,擁有國內一流的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和舞蹈家,以及高水準的舞台和音槳設備。另外一家建於一九二○年的萊尼斯藝術話劇院也很出名。 國立斯圖奇卡大學創辦於一九一九年,設有數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文學、外語、經濟、經貿和法律等十個系,共有一萬一千多名大學生。此外,里加工學院、里加農學院和拉脫維亞醫學院等,也是國內有名的大學。在里加念大學有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五年大學教育的費 用要一起繳付,這對一般家庭來說,實在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拉脫維亞共和國科學院,是國內最權威的科研基地,分為三個學部,下轄有十五個研究所,共有二十七名院士、三十六名國外通信院士和一千八百二十七名科研人員。 街心公園(Kronvw-da Parks) 位於自由大街東端,是一座由古城牆廢墟改建成的公共公園,公園廣場中心聳立著一尊象徵拉脫維亞是由三個省共同組成、並象徵拉脫維亞民族精神「真理和自由」的自由女神像(Freedom Morument),當地市民大多數休閒和聚會都是在這裡進行。在從 前蘇聯統治時期,拉脫維亞人要求獨立的示威遊行都是在自由女神像前集合,然後再出發上街頭。公園著的樹林裡,還砌有一個花崗石平台,在磨平的石面上刻著一個市民的名字,他是在一九九一年蘇軍特種部隊鎮壓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犧牲的五人之一,現在花崗石四周擺滿了多束鮮花, 每天都有愛國市民自發地獻上鮮花。 森林公園位於市區北方大湖的基謝傑爾斯湖南側的湖畔公園,面積廣達三點七平方公里,又被叫做「文化和休閒公園」,公園內設有營業性的遊樂園、露天舞台和里加唯一的動物園。 尤馬拉海灘東距里加十八公里,在中世紀時是個沒沒無聞的地方。十八世紀時,因里加有鐵路延伸來此而漸漸興盛起來。近年來,由里加有高速公路經過此地,遊客自里加前來度假,只要二十分鐘車程,因此已成為里加近郊的海濱度假勝地,是人們戲水的樂園。這裡的沙灘非常柔軟 ,海水清涼,附近有杉樹、樺樹、菩堤樹等組成的森林,環境幽美。 沙拉西彼斯綜合紀念碑,距里加市區約十七公里,原為納粹德國設立的集中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十萬多名猶太人及反納粹人士在此地被處決。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六七年沿著集中營周圍建立了一幅長達一百公尺的紀念碑,並有一紀念石雕。
返回到
拉脫維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