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羅馬尼亞 的原始碼
←
羅馬尼亞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首都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是羅馬尼亞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政治和交通的中心。 布加勒斯特這一名稱是從英語中轉譯而來的,在羅馬尼亞語中它拼寫為Bucuresti,譯成中文是「布庫雷什蒂」,這個詞記敘了這座名城的起源。傳說七百五十多年前,有個名叫布庫爾的牧羊人,從遙遠的山區來到登博維察(Dimbovita)河畔放牧,發現這裡水淨草肥、氣候溫和,是放牧的好地方,就決定在河邊搭起帳篷定居下來。後來,到這裡的人越來越多,世代繁衍,逐漸形成了一座城鎮,城名也以牧羊人的名字來命名。至今,在登博維察河畔還有一座不知何時修好的、以牧羊人名字命名的蘑菇形小教堂,作為對布庫爾的紀念。教堂雖小,知名度不低,到布加勒斯特旅遊的人都想尋找這座小教堂。但是,這座名城的起源還有另一種傳說:十六世紀時,瓦拉幾亞公國的軍隊在此擊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的軍隊,人們為了慶祝這一勝利,便把這座城市叫做「歡樂之城」。因為「布庫爾」在羅語中就是「歡樂、喜悅」的含義。 根據考古學發現,人類活動在布加勒斯特地區已有十五萬年的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已經有原始人類居住;公元九世紀左右,羅馬尼亞人居住的地區出現了類似封建國家大大小小的總督轄區和公爵領地。從十四世紀開始,羅馬尼亞公國成為這一地區三大自治公國之一。一四五九年九月二十日,瓦拉幾亞國君弗拉德在發布敕書時,第一次使用了「布加勒斯特」這一名稱,當時此地是一座軍事要塞,地處戰略要地,歷史上一直被歐洲列強所垂誕,幾百年來,當地人民英勇地抵抗了外來的侵略。十六世紀,著名的勇士米哈爾,曾經率眾大敗土耳其騎兵。到一五七四年,這座城市已擁有四十座教堂、修道院和大批樓房。一六五九年,瓦拉幾亞公園把首都從特爾戈維什泰城遷到布加勒斯特,從此,這裡逐漸成為全國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那時市中心大君宮廷的牆外四周、商人和工匠們進行各種商業活動;至今,旅遊者還可在市區某些街道,看到從古沿用至今的舊街道名稱。一八二一年,這裡爆發了烏拉迪米列斯庫領導的農民反封建、反土耳其人統治的大起義。一八四八年又爆發了為廢除封建主義和爭取公國聯合的革命,當新生的政權遭到外來侵略軍干涉時,布加勒斯特人民與相當於自己人數二十倍的侵略者進行了浴血苦戰。一八五九年瓦拉幾亞與摩爾多瓦合併,這座城市便於一八六二年起成為羅馬尼亞的首都至今。之後,城市建設發展很快,修建了縱貫全市的尼古拉、伯爾切斯庫林蔭大道,整治了登博維察河,出現了許多重要建築。一八七八年國家獨立後,這個城市的烴濟大為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躍而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一八九九年時,人口達三十萬,在政治、經濟上更加發達,成為一座世界性都市。一九一八年,特蘭西瓦尼亞與羅馬尼亞統一,並得到國際上的承認,布加勒斯特成為這個統一國家的首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布加勒斯特被希特勒軍隊佔領,城市遭到嚴重破壞。一九四四年,這裡人民舉行武裝起義。一九四七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布加勒斯特。一九四八年實行土地國有化後,城市規模便大大地擴展。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北緯四十四度二十六分,東經二十六度六分。它的地理位置在多瑙河和喀爾巴阡山之間的瓦拉幾亞平原多瑙河支流的登博維察河岸,這條河將城市分成幾乎相等的兩半,城內河長二十四公里。全城面積兩百二十八平方公里,連同郊區在內,總面積六百零五平方公里,市內西北部多丘陵、河谷和茂林。全市劃分為六個行政區,人口兩百五十萬。 這裡氣候條件良好,屬典型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夏季六月分平均氣溫為攝氏二十三度,冬季一月分平均氣溫為零下三度,年雨量為五百七十七公釐,水源豐富,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植物茂盛,素以綠地多而著稱,並且是一個多公園和多湖泊的古都。與登博維察河平行的是十二個湖泊,它們一個連著一個,宛如一串珠光閃閃的項鏈,把布加勒斯特裝扮得分外艷麗。市內一些著名的公園多在十幾年前才完成的,有環湖而建的齊什米馬吉公園,有引種世界各花異草的植物園,有埋葬國家名人的自由公園,有適合開展各種活動的青年公園,有湖濱地帶的文化休憩公園。城市四周的九大片森林總面積達一百三十平方公里,市區園林達兩百五十平方公里。全市樹林的數量是人口的三倍多。每當漫步在寬闊、平坦、整潔的街頭,猶如置身仙境。特別是夏季,天鵝絨般的草坪和玫瑰花、月季花組成的花壇到處可見;私人庭院,家家有樹有花,青翠碧綠;公寓樓旁,鮮花環繞,郁郁蔥蔥。漫步街頭,到處是林陰夾道,芳草如茵,花壇錦簇。整座城市掩映在白楊、垂柳、菩提樹之中。 布加勒斯特市內林蔭夾道,市面相當繁榮,是一個現代化的都市,在人們的感覺上和西方國家的一些城市沒有太大的不同,除了在政府辦公機關前有穿制服的警衛外,街上很少看到軍人和警察。市內有許多幢富麗堂皇卻又大而無當的華廈,是羅馬尼亞前共黨獨裁者希奧塞古下令興建的,為了營造這些浮華的建築物,市中心幾乎五分之一的房子都淪為推土機「魔爪」下的斷垣殘壁,其中包括了二十幾座教堂和修道院,以及千餘幢外表飾以巴洛克和古典時期有精緻圖案的美麗屋宇。 這個城市也是羅馬尼亞最主要的工商業中心,設有機床。農業機械、電動和自動化設備、汽車和消費品,還有化工、冶金、建材、木材加工、紡織、服裝等,有些產品向美國、英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出口。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值的百分之十八。近年來,隨著全國經濟的調整,布加勒斯特也開始重視輕工業產品和食品等消費品生產,以滿足居民日常的生活消費。 市內有多家科研教育機構,共有六十三所高等院校,其中以格奧爾基綜合技術學院和一八六四年創辦的布加勒斯特大學最為重要。另外還有現代化的布加勒斯特工學院,以及經濟學院、醫學院等。其他文化設施包括科學院圖書館、國家中央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等。 這個城市的建設也很有特色,有「東方巴黎」之稱,因為十七至十八世紀羅馬尼亞剛從外國人手中獲得解放隨後完全獨立時,崇拜巴黎的建築師希望把這個城市主要的大街和建築都模仿成巴黎樣子。但事實上,現存下來的主要古建築物,風格多數是東方式、哥德式、巴洛克武以及威尼斯式建築的混合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城市遭到嚴重破壞,經過數十年的建設,已從一個雜亂、骯髒、無規則的城市發展成一個整齊、清潔、現代化的大都市。 城區邊緣建有六大工業區,附近建成了巨人、軍營路等八大住宅區,每個住宅區內配有商業和服務網,以及醫院、學校、影院和公園,有的還有人工湖和運動場,被稱為「城中之城」。城區老街道經過改造,沿街建成了新型住宅樓和各類商店,這些街道在保持古老傳統建築風格的同時,利用有限空間,因地制宜地建成了現代化大型建築物,並使它們與四周哥德式的尖頂老建築群搭配和諧,被稱為「中心插花」。經過擴建,維多利亞(Carea Victoria)大街、馬爾魯(Bd、Magheru)大街已成為布加勒斯特比較繁華的商業大街。這兩條道路從市中心由北到南幾乎是平行的,也是從奧托匹尼機場進入市內基什利弗(Sos、Kiseleff)大道和市內連接的維多利亞廣場(Piata Victoria)向南延伸的大道。聯合廣場附近一條名叫「利普次干」的街,兩旁各種店舖比比皆是,規模雖然不大,但店中商品齊全。這條街保持了羅馬尼亞傳統建築風格,有布加勒斯特的「大柵欄」之稱。市內最大體育場是「八月二十三日體育場」,可同時容納十萬人,在這裡,每三年舉辦一屆「埃奈斯庫國際音樂節」。 布加勒斯特的交通非常方便,是前往羅馬尼亞各地觀光旅行的出發點。奧托匹尼國際機場有完善的飛航安全設備,幾乎每天都有國際航線的班機直飛俄羅斯、東歐各大城市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各大國際機場;和國內各大城市間,也有密集的班機營運。國內航線是利用較接近市區、位於北郊十六公里半的巴尼斯(Banease)機場。從機場到市區,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服務,公共汽車的市內終點是設在羅馬尼亞TAROM航空公司前,票價很便宜。計程車的數量不多,車資非常昂貴。在水運方面,有內河船隻通往附近城市。 在陸上交通方面,羅馬尼亞的鐵路交通相當發達,郊外有環城鐵路,全長達三百一十公里。這裡是全國鐵路中心,有火車通往國內各大城市,分為特快車、快車和普通列車等。以布加勒斯特的北站為中心,有國際列車和歐洲其他城市聯繫。乘火車手續簡便,火車站裡的巨大告示牌上,當日到達與離開的車次讓人一目了然。街頭出售的當天主要報紙都有火車時刻表,一看就懂。火車票可以通過旅行社或車站附近「洛德」賓館對面的專門預訂車票機構預訂,不過只能滿足預訂羅馬尼亞國內車票,到歐洲或其他國家的車票還不能預訂。如果自己到火車站購買,千萬要看清窗口上標明的售票日期和目的地,否則會浪費排隊時間。列車等級以六人坐的包廂為一等,八人坐的為二等。但是這裡火車的設備和服務都不大理想,一般列車上沒有餐車供應飲食,車票也沒有指定的座位號碼,有時購頭等車票也要爭先恐後地搶座位。 公路交通四通八達,路面雖然不如西歐諸國,但質量還是相當不錯,公路與歐洲主要公路相通。高速公路上有長途巴士在營運,班次很多。市內交通便捷,有地鐵、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和市區電車等,均呈放射狀與循環狀路線,可抵達市區的任何角落。尤其新建成的社區,開往市中心的公車班次更是頻繁。這裡公共汽車系統比較完善,車票低廉,但速度慢,非常擁擠。有三條地鐵跨越整個市中心,全長約一百公里,分成紅、黃、藍三線,其中藍線又分出一條岔紅線。有幾十個車站,與火車站、幾個主要長途汽車站相通,到主要旅遊點都很方便,價格便宜,準時而且速度快。不過車廂內通風不良,吉普賽人幾乎以地鐵為家。政府為了節省能源,下令市內的計程車數量裁減一半,並將車資提高一倍,藉以使市民盡量利用公共汽車代步。政府並勸導人民在兩百公里以上距離旅行,不要自己駕駛汽車,應搭乘火車或長途巴士。如果是自己駕汽車進入羅馬尼亞,在布加勒斯特惟一要小心的就是方向問題,特別是在老城區那些狹窄的街道上,否則半天也轉不出來。 這個城市共有三十一家觀光大飯店,豪華型的國際觀光大飯店佔十一家,一級的有十二家,其餘都是二級的觀光飯店。其中的洲際(Intercontinental)觀光大飯店,是市內唯一夠水準的一家國際性四星級大飯店,標準房每天房租五十美元,樓高二十二層,擁有四百多間客房,也有不錯的服務設備,但是生意並不太好,沒有商旅雲集忙於接洽生意的現象。在它的會客廳、咖啡室和酒吧裡廝混的,全是「金鈔黃牛」和偽裝的應召女郎,沒有幾個是正經生意人。這裡雖然也有先進的服務設施,但是卻沒有可資配合的服務態度,工作人員沒有時間觀念,動作遲緩,服務差勁,同時自來水不能生飲,客房裡沒有小冰箱,要喝水便得跑到酒吧間去,並且通常喝一杯水要等十分鐘才能到手,然後要等二十分鐘才拿到帳單付錢。吃一頓飯也往往要等好久才有位置,點最簡單的菜,也要半個鐘頭才能上桌,等帳單又是老半天。因此辦事效率很難跟外面世界競爭。 古色古香的麗都(Lido)大飯店位於馬格赫魯大道,年代相當久遠,雖然佔地很大,也是屬於觀光級飯店,但是設備比較陳舊,每日房租二十美元,還包括早點在內。弗洛拉(Flora)飯店也是市中心較具規模的觀光大飯店之一,位於波利格拉菲雷大道一號,有新穎的服務設備及一百五十五個房間。阿特內皇宮(Athewee Pacace)飯店樓高八層,是一座又藝復興式的古典建築物,附設有餐廳和夜總會,有三百零三間客房,主要是接待旅行團和外國觀光客,服務人員素質不錯,都會說流利的英語。大陸(Continental)飯店是美國人投資興建的一家新式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位於卡萊亞‧維克托雷街五十六號,樓高二十五層,擁有數百間高級客房,並有套房設備,附設有餐廳、夜總會、酒吧、咖啡廳、牛排館、購物店、網球場、游泳池和停車場等。羅德(Nord)飯店位於北站,共有兩百四十五間客房。「十二月三十日」大道上有一個十九世紀由美國人建的格哈旅館,只有三層建築,房間寬敞,據說當時是為美國商人提供住外和存放貨物的。現在此地及外面的廣場成了一個大露天餐館,有各種羅馬尼亞小吃和各種式樣的快餐供應。這個美國式的旅館之所以久經滄桑而能保留下來,是因為一八四八年布加勒斯特革命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此外一級飯店還有公園(Park)、現代(Modern)、聯合(Vnion)、國賓(Ambasador)、布庫雷什蒂(Bucuresti)、外交官(Diplomat)、布勒瓦德(Bulevard)、海爾維塔(Helvetia)、利巴達(Lebada)、索菲特(Softtel)、特里烏姆夫(Triumf)和布加勒斯特等。 如果年紀在三十歲以下具有學生身分而持有國際學生證(Isic)的遊客,可以直接到各大城市找學生旅館服務中心或大學的總務處,只要一美元就可以住大學的學生宿舍。此外,羅馬尼亞境內還沒有民宿存在。 市內也有許多餐廳,以法國料理餐廳為主,但是生意清淡,顧客不多。在巴西斯克(Balcescu)大道上有一家國際性的大餐廳,可以容納一百多名食客,但是生意也很清淡,客人寥寥幾幾;倒是有不少年輕貌美的撈女坐在角落裡啜飲著啤酒,遇有另性觀光客入內,就會亂拋媚眼。市區有一家掛著漁網並用漁船用具作裝飾的高級餐廳,是市內有名的魚餐館,海鮮非常出名。距離市中心區約四十公里處,有一家像鄉村別墅式的雙鴨飯店(La DolCocossi),地點幽靜,裝璜素雅,有四人樂隊、小提琴和手風琴為客人伴奏,男女侍者也是鄉村打扮,餐桌上燃著紅色蠟燭,充溢著羅曼蒂克的氣氛,這裡的名菜是烤雞。在洲際大飯店的二十一樓,有巴拉達(Balada)餐廳,費用是所有餐廳中最貴的,但菜餚豐富,從晚上人時開始供應,內有樂隊,也可跳舞。瑪瑞格(Madrigal)餐廳在洲際大飯店的一樓,是一個正統的法國餐廳,中午十二時間始營業,晚上從十一時間始供應。統一飯店一樓也有個大餐廳,午餐從十二時,晚餐從八時開始供應。布庫爾(Bucur)餐廳具有羅馬尼亞口味,值得推荐的是肉和蔬菜一起煮的格希溫吉(Ghiveci)。坐落在可拉塞(Coraci)街的哈魯爾瑪奴克(Hanul Manuc),是一家有十九世紀初期客棧風格的餐廳,由古代的旅店改裝而成,擁有大面積的花園中庭,是夏天喝啤酒或咖啡的好地方,晚上在裝飾極富民族風味的二樓用餐,耳旁有吉普賽音樂流瀉,一餐的費用不及八美元。 羅馬尼亞人像他的拉丁民族兄弟義大利人一樣,是嗜肉及喝酒的民族,但因經濟的因素及文化的燻陶程度不同而顯出差異性;一般說來,羅馬尼亞人的食物是分量足但不夠精緻。傳統的羅馬尼亞菜「Ciorba de Perisoare」,是一種肉丸和蔬菜混合煮的湯,非常辣,適合冬天食用。「Tocana」是肉和洋蔥混合的串燒,「Ghiveciu」是一種烤青菜串,「Ardei Vm-Pluti」是將青辣椒中間挖空後填入肉泥和蔬菜,「Mamaliga」是一種類似稀飯但加有青菜、肉泥熬成的糊狀物。「Mamaliga」是浸過大蒜醬的肉片;「Muschiciobanesc」是淋上特殊醬汁的豬肉、火腿。還有玉米粥(Pogacsa),是當地市民最喜歡的主食。 甜點有加了很多糖的「Halva」、「Cataif」及「Baclava」,都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佔領羅馬尼亞時期留下來的;另外,羅馬尼亞人也愛喝土耳其式的咖啡。這個國家最有名的「Tuica」酒,是一種暗紅色的梅子酒,入口香甜,但後勁很強。 這個古老的都市似乎沒有什麼夜生活可言,一到夜晚九時後,街上都是昏昏暗暗的,商店也多熄燈關門,人們只有在家中看電視節目;但是有錢的羅馬尼亞人和一般外國觀光客,則多在觀光飯店附設的夜總會裡跳舞和看表演。在頓保比茲河畔的歌劇院公演芭蕾舞劇,劇目包括「蝴蝶夫人」、「唐吉訶德」和「天鵝湖」等。 自從革命後,布加勒斯特市的賭場又活躍了起來,全市共有八、九家賭場,其中開設在一家大飯店內的羅馬尼亞‧奧地利賭場,不但對外國商人及觀光客開放,同時也向羅馬尼亞本國人開放。入場費是十美元,入場前基於安全理由,先要搜身檢查。營業時間由每日中午到次日凌晨六時,有上百名訓練有素的員工,他們也遵守西方賭場的規定:褲子和上衣不得有口袋,以免裝小費。每天有上百名主顧前來賭錢,大多數是男人,每天賭金約十萬美元,賭場只留下百分之十二服務費及稅金,其他都由賭客輸贏。賭場內有五張美式輪盤賭的桌子,賭場的最大賭注為五十美元,運氣好的話可以贏得三十五倍。另有囡張賭Black-Jack的桌子,一張Punto-Banco的賭桌和一張賭撲克牌的桌子,還有許多吃角子老虎。 布加勒斯特市內各項運動設施齊全,並有大型的運動場,人們較重視的運動有足球、網球、滑雪、溜冰、曲棍球和游泳等。 在購物方面,市內國營的百貨公司和食品公司貨品充足。以當地的民俗藝術品最好。不管在那一個特產品店內所賣的東西,都包括羅馬尼亞刺秀的女用襯衫,用棉花或羊毛手編的桌巾、餐巾組合、手提袋、坐墊的套子,以及有刺秀的毛毯外套等。特別受到大眾喜愛的是纖維製品。還有木雕品利刺秀的小羊皮所製的衣物,具有華麗的民族色彩。 食物缺乏是布加勒斯特市民們的一大苦難,經常可見到有上百人的長龍,在一家肉店前排隊等候購買僅存數量不多的豬肉、沙丁魚罐頭和臘腸。大部分市民的生活,已經降到精神麻痺的採集狩獵方式。活躍的黑市只對擁有外幣的人打開方便之間,電力供每天只有幾小時,只夠燒一兩壺開水而已。
返回到
羅馬尼亞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