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塞薩洛尼基 的原始碼
←
塞薩洛尼基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是希臘的第二大城、希臘北部的門戶,也是馬其頓區和塞薩洛尼基省的首府。早在公元前5世紀波斯國王薛西斯進軍[[雅典]]和斯巴達時,便已有關於這座古城的記載,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東方時,也以此為起點。公元前315年,馬其頓總督卡桑德(Kassander)加以重建,並以其妻,也就是腓力二世的女兒、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之妹塞薩洛尼基的名字加以命名,它的意思是「色薩利的勝利」。據說當腓力二世成功地將他的領土擴張至色薩利(Thessaly)時,他的妻子生了一個女兒,所以凱旋歸來後,宣布將女兒取名為塞薩洛尼基,以示慶賀。 建城146年後,也就是在羅馬和馬其頓戰爭時期,這裡是馬其頓艦隊的重要基地,並成為馬其頓省的首府,同時是通往中東地區的交通要道,特別是設有許多旅館,供來往各國商旅住宿。公元前168年,羅馬人征服馬其頓後,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與巴爾幹半島貿易往來的關口而臻於繁榮,並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重要據點和商業中心。 這個時期,塞薩洛尼基境內發生兩次重要的神學論戰。這裡早期是基督教中心,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保羅曾於公元前50年來此傳教,並創建了教堂和歐洲最早的基督教共同體組織。後來他曾再度到此走訪,他給塞薩洛尼基的基督徒們所寫的信,則收集於「新約全書」中的「帕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內。當時人們由於過度地崇拜聖像,乃產生一種同樣極端的反動力量。公元8、9世紀反對崇拜偶像的聖像破壞之爭,便進行得如火似荼。這次宗教之爭的地點在君士坦丁堡,而發生於14世紀的靜修論戰(Isihast Debate)則以塞薩洛尼基為中心。 這個城市自拜占庭統治時期後,又被十字軍、保加利亞、薩拉森和西西里的諾曼人等的入侵。1430年,塞薩洛尼基被土耳其人所征服。1492年,被西班牙驅逐流放的2萬名猶太人移居來此,有著商業天才的猶太人,在這裡經營金銀、珠寶和絲綢等行業,貿易範圍進一步擴展至西歐。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塞薩洛尼基被希臘收復,並於次年正式納入希臘王國的版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是協約國在巴爾幹半島上的重要據點。在1921年希臘獨立之前,此地一直在土耳其的統治之下,但土耳其政府在某種程度下卻允許塞薩洛尼基實行自治,因此城市得以繼警o展,並創造了融合多種文化的獨特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被納粹德軍佔領,約有6萬多猶太居民被驅逐或被殺害,直到1944年德軍才從這裡撤走。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23度27分、北緯40度25分,位於希臘東北部的哈爾基季基半島(Khalkidhiki Peninsula)的西端,瀕臨塞薩洛尼基灣,介於西邊的愛奧尼亞海和東邊的埃夫洛斯河(Évros River)之間,北與馬其頓、保加利亞接壤,地處海拔1200公尺的霍爾蒂阿蒂斯山之麓,是巴爾幹半島東南部谷地「庫拉瓦發達走廊」的南口和東南歐出愛琴海的要道,成為希臘的國際性海港,其港口規模僅次於比雷埃夫斯。這個城市約有100多萬人口,也僅次於[[雅典]],當地居民大多信奉希臘正教。 塞薩洛尼基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已成為重要工業中心,有煤油、石油化工和煉鋼等,還生產酒、皮革、紡織品、地毯、磚瓦、肥皂和麵粉等,輸出品以鉻、錳和各種農產加工品為主,現在它是希臘北部的中心城市,每年10月舉行的國際博覽會,更使它成為巴爾幹半島上重要的商業中心。這個城市同時也是與[[雅典]]並駕齊驅的文化古都,市內的塞薩洛尼基大學創立於1925年,為巴爾幹半島上最大的一個教育機構。此外,還設有美國、德國和法國的一些學術機構,以及博物館和劇院等文化設施。 這個城市交通非常方便,在航空方面,市郊設有一座民航機場,有民航班機與國內外各大城市聯絡,其中[[雅典]]每天都有6、7個班次抵此,空中單向航程約50分鐘;伊拉克利翁和羅德島每週也有兩個航班往返。從機場到市區可以利用78路巴士,每隔20分鐘發車一班,車程約35分鐘,這種巴士進入市區時會通過齊米斯基(Tsimiski)大街,途中停車8次,終點設在民主廣場。從機場也可以搭乘計程車進入市區,可以直接在你的目的地下車,車程約30分鐘,車資較貴。 在海上交通方面,由於這個城市地處愛琴海沿岸,因此水上運輸業非常發達,這裡的港口於1901年啟用通航至今,其地位已躍居國內第二,港口設備極為完善,大船可以直接停泊碼頭,非常方便。聖托里尼島每週有2班船,伊拉克利翁島每週一、五各有一班船,米克諾斯島每週也有1班船前來。 在陸上交通方面,此地是通往國內和馬其頓鐵路的終點站,向北通往中歐鐵路的起點也是設在這裡,還有希臘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也都是以這裡為聯絡的樞紐,[[雅典]]等國內各主要城市每天都有頻繁的火車班次抵此。[[雅典]]每天也有9班火車抵達,車程約8小時,除了直達車外,其他的列車多不準時。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有長途巴士與國內各城市聯絡,從[[雅典]]前來的長途巴士,行車時間約7.5小時。 市內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車為主,車票可以在站前或街道的售票處購買,也可以上車後利用自動售票機購票,行車路線非常普及。到郊區的旅遊點,也有郊區公共汽車服務;計程車也很普及,非常方便。 這裡飯店、餐廳林立,市區飯店約有50多家,郊區另有80家左右,大多數都是現代化的新式飯店。其中最著名的是地中海宮飯店(Mediterranean Palace Hotel),是當地最大、最豪華的五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擁有118間豪華客房和各種套房,另有應有盡有的第一流服務設施,房租自120∼160歐元不等。 厄勒克特拉宮(Electra Palace)也是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位於亞里斯多德廣場(Plateia Aristotelous)9號,屬於市內的繁華地區,擁有135間幽雅的客房,以及新式的服務設備。 此外,比較出名的還有卡皮托(Capitol)觀光大飯店,擁有精良的服務設備,共設有194間高級客房,並附設有大餐廳、夜總會等。帕諾那馬(Panorama)也是一家豪華的觀光大飯店,也擁有第一流的服務設備。卡普西斯(Capsis)觀光飯店規模宏大,外型壯觀豪華,內部結構、裝飾也富有特色,飯店內共設有428間高級客房,並附設有餐廳等。埃格納提亞(Egnatia)觀光大飯店,相當豪華氣派,服務設備一流,共設有150高級客房,並附設有餐廳和購物店等。此外,市內還有許多高級的餐廳、酒館,在卡拉爾納納(Kalarnana)郊區有絕佳的海鮮餐廳。這裡購物也非常方便,在擁有6個圓頂的貝札斯騰(Be-zesten)市場,布商和金匠一如往昔,販賣其商品。在雅豪迪(Yah-oudi)周圍是中央市場地區,展售各色新鮮水果蔬菜魚肉,有成堆的橄欖、甜食和香料,還有木製品皿及草籃等,令人流連忘返。市內也有豐富的夜生活,到處充滿歡樂的氣氛。 塞薩洛尼基有許多景點可供參觀,其中的古城牆(Ancient City Wall)非常堅固,長約8公里,隨著歲月的流逝,古城牆也慢慢地被荒廢,現在僅剩下4公里長,是公元4世紀時修建的,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經過多次修建後,呈現多種風格,有羅馬時期、拜占庭時期和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的各種不同風格。現存城牆最高處為10公尺,寬約2.5公尺,基本上保存完好,從中可以領略到羅馬帝國時期塞薩洛尼基作為海濱要塞的雄風。古城牆上保留有40座碉樓,以東南角的特里格尼翁碉樓和東北角的白碉樓保存得最為完好。現在這裡已被建設成古城牆遺址公園,從城壑W望去,塞薩洛尼基海灣景致盡收眼底,各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使塞薩洛尼基成為建築藝術的博物館。不遠處有吊車如林的繁忙碼頭;還有一處希臘海軍基地,其中有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軍艦,現在已改成博物館供人參觀。 埃格那提亞大街(Egnatia Str.)位於市區東部的達瓦門到西部的卡拉瑪利亞門之間,建於羅馬時期,是市內的交通要道,街道兩側有許多古蹟遺址。大街的西頭原有勝利拱門,1867年被拆毀;大街東頭便是著名的加萊里烏斯拱門。 加萊里烏斯拱門(Arch of Gal-erius)坐落在市區的中南部,建於公元303年,是為羅馬軍隊打敗波斯軍隊而修建的紀念建築,包括有宮殿、競技場和大靈廟等建築,現在只剩下拱門雄踞於阿格納泰東街上。在拱門基座的四周,浮雕著當年戰勝波斯人的生動畫面。 塞薩洛尼基大學(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的全稱叫做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創建於1925年,是希臘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之一,也是希臘招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大學。校區建在市內的一個大山坡上,各個學院的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餐廳、體育館和運動場等散布其間。大學城周圍有許多商店、書店、文具店、旅館和餐廳等。 白塔(White Tower)是塞薩洛尼基的地標,坐落在海濱公園內,建於1430年,原本是土耳其人所建的要塞,在18世紀一度改為監獄,1826年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此屠殺叛變的禁衛軍,因此白塔又被稱為「血塔」(Bloody Tower)。為刷淡這次事件所留下來的慘痛回憶,市政當局曾對此塔屢次更名及大力粉刷,但是現在白塔的塔身仍然不再是白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軍佔領期間,許多希臘志士和猶太人在這裡被殺害。 此塔高達31公尺,塔內螺旋狀的階梯沿牆壁盤桓而上,側翼列著許多小型深陷的窗戶,框出市區及港灣的部分景致。白塔上的希臘國旗是塞薩洛尼基的第一旗,每天晨昏都在這裡舉行升降旗典禮。白塔周圍有寬闊的廣場,綠樹成蔭,草坪野花浪漫,現在已成為休閒公園,園內有亞歷山大大帝騎在馬上的雕像。現在白塔已改為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博物館,展示聖像畫及古代文物,展藏有希臘人遭外族殘酷殺戮的的歷史記載。 白塔的斜對面是北希臘國家劇院,每年9月舉辦有通俗音樂節。白塔附近還有塞薩洛尼基國際博覽會會址,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展覽場地,每年秋天在這裡舉行的國際貿易展覽會,已成為希臘對外發展貿易的窗口。 阿塔土耳克之屋(Ataturk Ho-use)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阿塔土耳克於1881年出生的地方,他的童年生活也是在此度過,在他出生的當時這裡還是隸屬於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 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The-saloniki Archaeological Museum)位於白塔北邊不遠處,搭乘3路公共巴士可達。這家希臘北方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館,素有「北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的美稱,它與雅典國家博物館、克里特島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同是希臘三家最重要的博物館。館內收藏了許多由國內各地,尤其是北希臘挖掘出土的馬其頓、希臘和羅馬的古物。全館分成4個展室,其中的古代馬其頓墓展室,展出了在阿伊亞帕拉斯凱庇出土的馬其頓古墓的前門和寢台,寢台上有動、植物和眾神的畫像。 欣多斯展室:展出在塞薩洛尼基西部的欣多斯出土的墓葬,多係公元前9∼公元前5世紀的陪葬品,其中的伊利里亞盔甲、黃金裝飾品等值得一看。 韋爾吉納和戴萊拜尼展室:展出在韋爾吉納出土的公元前4世紀的墓葬品,人們來到此室,簡直如進入了黃金寶庫,用黃金製作的項鏈、戒指、硬幣和手鐲等,做工都非常精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77年在韋爾吉納出土腓力二世墓中的寶貴文物,不但大量金銀珠寶光彩奪目,且工藝精緻。在一個浮雕著馬其頓皇室的徽章、獅腳的硬質黃金盒裡,放著腓力二世國王的骨骸,最令人驚奇的是展出的這些骨骸本身竟能完好地排列著。在展室的中央部分,則展出在戴萊拜尼出土的青銅酒器,以及狄俄尼索斯浮雕。 先史至古典期展室:展出馬其頓先史時代(新石器和青銅器時期)和奧林波斯山的出土文物。奧林波斯(Olimbos)是希臘北部的古代城市,約建於公元前432年,於公元前348年被馬其頓國王所滅。美國考古學家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它當年是座完全按照規劃建設的古城,大街小巷井然有序,每個街區由10戶組成,城裡不但有水源,完善的供水系統、衛生間和澡堂等也一應俱備,馬賽克地板也是希臘最早的馬賽克藝術。遺憾的是希臘政府沒有能力保護它,只得再次用土加以掩埋,留到適當的時候再讓它重見天日。其中已出土的一些文物如花瓶、珠寶、武儔M工具等,則在此室展出。有一個戴維尼銅瓶最讓人驚豔,戴維尼是塞薩洛尼基市郊10公里處的小村落,20世紀60年代在修建公路時,偶然發現了公元前4世紀的古墓葬群,並在陪葬品中發現了這隻「戴維尼銅瓶」,高達0.91公尺,瓶沿上銘刻著:「拉里薩人阿那科塞格拉•阿斯迪烏尼奧斯」一行字,顯然是瓶主人的名字。瓶上雕刻以海神生活為題材,瓶提上雕有4幅大力神海格里斯的頭像;瓶頸上雕有鹿和獅子等12隻不同的動物。整個銅瓶金光閃閃,精美絕倫,是珍貴的藝術品。 拜占庭文化博物館建於1994年,因為拜占庭藝術是希臘中世紀文化的結晶,它以希臘語為主要傳播工具,以希臘民族為主要載體,以古希臘哲學為精神指導,並以希臘化地區為活動基地,故長期以來希臘政府非常重視對拜占庭藝術品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宣傳,因此建立了此館,它位於塞薩洛尼基國際博覽會址附近,由兩層的主體建築和錯落不等的輔助建築組成,與比鄰的現代高層建築形成強烈對比,紅磚和石塊鑲嵌的外表,突顯了古樸的拜占庭藝術風格。 館內分成鑲嵌畫、壁畫、紡織藝術、金屬加工藝術、建築、音樂和舞蹈等部分。鑲嵌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繪畫藝術是拜占庭藝術的一個分支。館內展示各種各樣的聖像畫,規格不一,大的有數十平方公尺,小至僅幾平方糎,多以聖母瑪利亞、基督、聖經故事和聖徒事蹟為素材。在拜占庭文化中,建築藝術對世界其他地區影響最大,故館內也陳列了代表性建築的圖片和文學說明,現在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築中的典型代表。 聖喬治教堂(Church of Agios George)又稱為圓形(Rotonda)教堂,是少數僅存的有公元5世紀鑲嵌畫的圓形建築,建於公元306年,公元400年被加萊里烏斯凱撒(Caesar Galeri-us)國王改建為羅馬天主教堂,稱為聖伊奧魯基奧斯教堂,他原想以此作為自己長眠的陵墓,但是這個願望並未實現,因為他後來戰死沙場,敵軍也從未將他的遺體送回。1531年土耳其統治時代被改建為清真寺,增建周圍附屬建築,並有圓形尖塔。基督教勢力擴張之後,才又改回教堂。這座教堂是磚石建築,內有木樑支撐,結構獨特,天井上的馬賽克畫是公元5世紀的作品,正面的濕繪畫也泵b公元9世紀添上去的。現在是展藏塞薩洛尼基教堂文物的博物館。 帕納吉亞•哈爾凱翁(Panag-ia Halkeon)教堂,位於市中心區,是一座磚造的小型教堂,建於11世紀,主要是供周圍鐵匠們作為祈禱之用。旁邊還有一間土耳其浴室。 聖索菲亞教堂(Church of Ag-ios Sofia)始建於公元8世紀,是希臘十字架式的建築。教堂圓頂象徵著蒼穹,內部鋪貼著大型的鑲嵌畫,描述耶穌升天的故事。此畫至今仍然保存良好,令人驚奇。與這些相關的圖畫還有12門徒、兩位天使和聖母瑪利亞,分別為樹林所隔開,個個凝神仰望著全能的耶穌基督,這些鑲嵌畫及聖畫,都是拜占庭時代的藝術珍品。 聖德米特里奧斯教堂(Church of St. Demetrius),是塞薩洛尼基最重要的晚期基督教堂,也是一棟簡單樸素長方形的巴西利卡式宗教建築,始建於公元5世紀,是為了紀念被加萊里烏斯•凱撒處以極刑的塞薩洛尼基城守護神的聖德米特里奧斯而建。1493年被改為清真寺,1917年遭大火摧毀。1948年重建,成為希臘境內最大的教堂,至今仍殘存的鑲嵌作品位於教堂東西兩邊的列柱上。聖德米特里奧斯殉道的羅馬澡堂遺址,據說便在這座教堂的地下室。 歐西歐斯大衛教堂(Church of Óssios Daivd),位於山丘上的城鎮舊區。據說,這是由加萊里烏斯•凱撒的女兒狄奧多拉(Theod-óra)所興建。教堂半圓形殿中獨特的公元5世紀鑲嵌細工藝術,是同類作品中,歷史最為悠久的範例。這幅鑲嵌畫描述以西結(Ezek-iel)的預言,內有稀少的基督年輕時畫像,畫中細膩的色彩,以及精緻複雜的象徵主義,使得這個藝術品洋溢著與眾不同的美麗。 聖阿波斯托里(Agios Apost-oli)教堂,始建於公元14世紀初,現為市區中最美的一座拜占庭式教堂,堂內飾有精美的馬賽克圖案及彩色壁畫。此外,聖尼克拉斯歐發諾斯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 Orphanos)擁有非常精緻細膩的壁畫;而聖埃利亞教堂(C-hurch of St. Elias)和聖凱撒琳教堂(Church of St. Catherine)則代表著十字架圓頂建築形式的有趣發展歷程,值得一看。 奧林帕斯山(Mount Olympus)的經緯度為東經22度21分、北緯40度5分,位於希臘北部,瀕臨塞薩洛尼基灣,為塞薩利區與馬其頓區間的分水嶺。其主峰的米蒂卡斯峰海拔2917公尺,為全國最高峰,為了與南面相鄰的下奧林帕斯山區別,這座山又稱為奧林匹斯山。古希臘人認為奧林帕斯山居希臘中心,而希臘又居地球中心。因此奧林帕斯山也就是地球的中心。此山一年之中有2/3時間積雪,長年雲繚霧繞,山坡上橡樹、粟樹、山毛櫸、梧桐和松木生長蓊郁,景色優美,所以古希臘人尊奧林帕斯山為神山,認為希臘神話中的眾多神祇,在山中諸峰中都各有仙宮玉宇。飩〝~住奧林帕斯山的諸神包括主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賽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月亮與狩獵女神阿爾蒂彌斯、穀物女神德墨提爾、火神赫懷斯托斯、戰神阿瑞斯、眾神使者與亡靈接引神赫爾墨斯、灶神及家室女神赫斯提亞、酒神狄奧尼索斯及英雄赫拉克里斯等;他們認為希臘南部的赫拉孔山是繆斯女神的祀奉之地,但又認為她在奧林帕斯山也擁有住所。主神宙斯法力無邊,能隨意投擲雷電、呼風喚雨、降禍賜福,是諸神與人類的主宰,他的御座雄躆在陡削的弧形山峰斯泰法尼峰之巔。但是後來的希臘人又認為奧林帕斯山雪埋冰封,隱匿於雲霧之中,並非諸神理想住地;同時根據他們本身的航海經驗,也認識到奧林帕斯山遠非他們先人所認為的居於世界中心;加上當他們登上奧林帕斯山時,又想到這些喜怒無常的神祇居住之地與信徒之間,僅相距咫尺,也非吉祥之事,從而逐漸改變了看法,開始認為他們想像中的神山將遠在天邊,而非近在眼前的奧林帕斯山。 奧林帕斯山村的居民只與村子裡的人通婚,而且使用的方言裡還保留許多古代希臘文的用法。穿著非常傳統的婦女仍在社區共用的大爐灶烘麵包,甚至還利用風車來碾麵粉,居民的生活非常平淡而古樸。此外,在島嶼南邊的阿佩利(Apéri)、歐松(Othon)和曼內提斯(Ménetes)則是極為富裕的村落。
返回到
塞薩洛尼基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