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布魯日 的原始碼
←
布魯日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布魯日(Brugge)是比利時西北部風光旖旎的旅遊城市和文化名城,也是東法蘭德斯省的省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最初是茨文河口灣的埠頭,9~10世紀時,北歐維京人稱霸北海沿岸,當時的布魯日就已經小有名氣,那時安特衛普還沒有發展起來,布魯日因靠海較近,乃近水樓台先得月,成了北海與歐洲腹地間的重要轉口港,鄰近國家的手工藝品和農牧產品,便由此地裝船經由北海運往世界各地,由各地運來比利時及鄰近各國的物資、原料和半成品,也多由布魯日上岸,然後運往各地,因此成為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相關的商業、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也隨之發展起來,經濟獲得重大發展,進入輝煌燦爛的日子。 13世紀冠蓋雲集,成為歐洲當時最大的市場。布魯日黃金時代是勃艮第公國統治時期,經濟持續發展,義大利、法國、英國和俄國的商館並立,富商們競相在此建造豪華宅邸,並以貿易所得購買藝術品。到了14世紀,布魯日成為歐洲最大和繁榮的商港之一,更成為當時歐洲的鑽石中心;用鑽石去切割另一顆鑽石的手法,也是當時名叫路易‧范‧貝爾肯的布魯日市民所發明的。 到了15世紀,由於茨文河口的淤塞,加上安特衛普港的興起,致使布魯日的國際貿易衰落,經濟大港的地位終被安特衛普所取代。但因這裡是勃艮第公爵宮廷所在地,仍係弗拉芒畫派的藝術中心。范‧戴克(Van Dyck)和梅林等巨匠都是勃艮第大公國的宮廷畫家,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在這裡曾開花結果。 19世紀末葉,布魯日開始大規模港口疏浚和修建工程。1907年,這裡興建外港澤布魯日港口和運河,成為運河與鐵路的連接點,促進了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這裡的運河是連接布魯日和北海的水道,當時開鑿運河之目的,是要恢復在古代時布魯日作為海港的地位。運河長12公里,深7公尺,最窄處20公尺,最寬處110公尺,並有一道船閘。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裡成為非洲阿爾及利亞輸入天然氣管道的終點站。在市區的北部有一處新興的工業區,生產船隻、電子設備、衝床模具、酵母和工業玻璃、這裡傳統的行業是紡紗、織布和編織飾帶等。 現在的布魯日是歐洲旅遊勝地之一,它的名稱在弗拉芒語中是「橋」的意思,由流經市內萊伊河上一座的古羅馬橋而得名,因此市內的橋也特別多,故素有「北方小威尼斯」之稱。市內蜿蜒曲折的水道中,有50多座斑駁典雅的大橋橫跨河上,讓遊客感受到中古世紀的浪漫情懷;縱橫交錯的運河及投影在運河中的巴洛克式建築物,有著夢幻般的氣氛,難怪布魯日又有「中世紀夢之街」的稱呼。漫步街頭,如果不是沿街身著現代服飾的行人,以及布魯日至今還是一個商業都市的事實,還真會讓人忘記自己是生活在21世紀的事實。如果輕舟蕩漾在布魯日的運河中,悠悠的水鳥和天鵝,以及兩岸古意盎然的建築,會令人心曠神怡,將塵世的喧囂置於腦後。 這個弗拉芒語區的城市,沒有大都市的喧嘩,也不像山鄉小鎮那樣落後閉塞,到處都是小橋流水,處處可聞鳥語花香,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窄小的鵝卵石小路,加上風俗獨特,民情醇厚,是追求浪漫情懷觀光客趨之若鶩的地方,它帶給觀光客感受往往格外親切、深刻,所以有「比利時藝術聖地」和「法蘭德斯珍珠」的美譽。 布魯日共有15萬名人口,其中住在市內的不足6萬人,其他9萬多人都住在城外郊區,但是每年前來訪問的觀光客則有400多萬人,主要是來自德、法及荷蘭等三個鄰國,其中一日遊的觀光客超過350萬人次。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3度14分、北緯51度13分。擁有極佳的地理位置,向南40公里可達法國,它的北方與荷蘭只有20公里距離,東行300公里便進入德國,和英國間的隔海距離也只有40公里。 當地交通非常便利,從[[布魯塞爾]]的南站或北站搭普通列車,車程約一小時可達,列車班次很多,每小時有2~3班。公路交通更是便捷,從[[布魯塞爾]]上E5高速公路到布魯日,也只要60分鐘車程。聯外道路在進城前有個大型的地下停車場,鼓勵人們在這裡停車,以減少市內車輛的流量。如果從英國搭船前來,通常是先搭船到奧斯坦德,然後再搭乘15分鐘的火車前來。 市區交通主要以公共汽車、自行車、馬車和遊船為主。公共汽車路線很多,這裡的公共汽車尾部比一般汽車短,以適應在中世紀狹窄的街道上行駛。自行車是這個城市裡最盛行的交通工具之一,遊客在這裡租車非常方便,只要持火車票的票根,就可以在火車站的自行車出租處,租借自行車使用。4人座馬車是這個城市最富浪漫氣息的交通工具,也是最受遊客喜愛的交通工具,馬車搭乘處在市集廣場邊。這裡馬車車廂很大,兩匹高頭大馬英姿勃發,車伕頭戴高高的黑禮帽,穿著一身黑制服。坐在行駛的馬車上,路邊的樓房、花園、小河、石橋和教堂等擦邊而過,給遊客留下難忘的記憶。乘馬車巡禮市區一周約40分鐘,只要有人搭乘就立即出發。 遊艇在這裡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上船地點在運河的羅津霍德凱(Rozenhoedkaoi)河濱,隨時都可以出發,但每艘遊艇只能容納10多人,由船伕兼導遊,用法、英和弗拉芒等三種語言向遊客介紹兩岸景致。每年3~11月的每日10~18時營業,繞著市區轉一周,約耗時35分鐘,令遊客能更好地體味出布魯日的風貌。 在住宿方面,布魯日沒有大型的國際觀光大飯店,只有一些小巧玲瓏的中型以下飯店和經濟型的旅館,還有青年旅社和民宿,房租比較便宜。這裡沒有大型飯店的原因,因為距離首都[[布魯塞爾]]只有一小時車程,絕大多數遊客都是搭乘觀光巴士前來作一日遊,當日就可以回到[[布魯塞爾]]大飯店休息,多數不會在布魯日留宿,只有一些自由行和經濟型的遊客,因為當地房租便宜而選擇在這裡過夜。 全市也有100多家中型以下旅館及民宿,其中的假日(Holid-ay)客棧是這個城市最大的旅館,外觀古舊,但卻富有獨特的風格、內部服務設備相當現代化,擁有128間新式的客房。布魯日旅館(Brugge Hotel)是一家擁有悠久歷史的遊客休憩處,建於15世紀,設備完善美觀,有中央空調系統,旅館面對運河,風景優美。此外,還有公園(Park)、歐洲(Europe)、布魯日(Brugge)、聖母院(Notre Dame)和範‧艾克(Van Eyck)等旅館,都是屬於比較重要的旅館。 在餐飲方面,這裡各種餐廳林立,高級餐廳主要有兩家,它們的入口處都貼有菜單,菜色和價錢等都列在上面。威尼布魯日(Weinebrugge)是一家法蘭德斯風味的高級餐廳,招牌菜是以鮭魚為前菜,並有蝦、比目魚和當地蔬菜合成的主菜。布魯日(Brugge)餐廳附設在布魯日旅館內,有當地名廚師為顧客掌勺,氣氛豪華,設備現代化。 這裡的夜生活並不多彩多姿,人們只能三三兩兩在市集廣場咖啡座上聊天,或到附近吃宵夜。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5月,有定期的歌劇和音樂演奏會。另外,在市集廣場的鐘樓,有風靡全世界的排鐘演奏會,當排鐘演奏時,優美的音樂傳遍布魯日的大街小巷。排鐘的演奏時間,是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星期一、三、六的晚上9~10時;星期2、4、5和日的上午11:45至12:30。 在購物方面,從市集廣場通往另一廣場的布格(Burg)之間的布里德爾路,是市內最繁華熱鬧的購物街,這裡商店林立,讓遊客有多種的選擇。從中央車站到市集廣場的久得莊德街,則有許多花邊和編織品專賣店,沿街櫥窗林立,令人目不暇給。 布魯日是「蕾絲之都」,它作工精細的手工蕾絲在國際上是非常有名的,也是深受旅客喜愛的當地特產之一,不但質料輕、體積小,而且攜帶方便,無論是桌巾、杯墊、家飾、窗簾、洋娃娃,甚至是奢華的手工蕾絲禮服,白色無瑕的布料與巧奪天工的圖案,都充滿著夢幻與貴氣,讓人們愛不釋手。布魯日從15世紀開始發展手工蕾絲,直到19世紀之前,都是富貴人家特有的用品。純手工編織的蕾絲價格高,一部分用機器編織的蕾絲桌巾和花瓶墊價值較為便宜。 這個城市是個充滿中世紀浪漫氣息的古城,文化古蹟和參觀點眾多,觀光客在這裡看不到任何霓虹燈,所有市招也以不影響古典市容為主,而且市內建築物的外貌也不得隨意變更,整修舊屋必須依原樣施工。市內街道路面,也完全保留石頭建材,不論是大街小巷,都看不到柏油路的影子。從火車站到歷史城區距離為1.5公里,步行25分鐘可達;或是在火車站旁的公車站,搭乘1、3、4、6、8、11、13和16號公車,在中心(Centrum)站下車即達。布魯日歷史城區內的各個景點都在步行範圍內。有「中世紀睡美人」之稱的布魯日歷史城區,曾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被保護的世界遺產。 市區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其中的市集廣場(Market Square)是布魯日歷史城區的中心,也是當地旅遊中心廣場,同時是布魯日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並且作為慶典、聚會和政治活動的場所。這個建於13世紀的廣場,由櫛比鱗次的中世紀建築所圍繞,周圍的重要建築物有法院、郵局和市政廳等,廣場中央的巴洛克式紀念碑,是14世紀人民英雄康尼克(Pieter de Coninck)和布瑞德爾(Jan Breydal)的雕像,他們曾勇敢地對抗當時法國當局的高壓統治,成為布魯日的一段歷史佳話。廣場北側的建築物,呈現出17世紀的建築風格,有許多觀光餐廳和咖啡座設在這裡,許多咖啡座上方都有色彩鮮豔的遮陽傘。 市政廳(Stadhuis)位於聖血教堂右側,是比利時最古老建築之一,建於1376年,14~15世紀,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聯合大公國的政府就設在這裡,19世紀時曾予改建翻修。市政廳外牆上的雕像和浮雕,均取材於聖經和歷史故事。二樓的大廳裝飾華麗,常用來舉行結婚典禮。 鐘樓(Beffroi)矗立在市政廳旁,建於13世紀,高83公尺,為了興建這座鐘樓,人們曾拆毀了一層呢絨市場。鐘樓的四方形部分建於13世紀末,八角形部分建於15世紀末,內側有360級呈螺旋狀的狹窄階梯直達樓頂。從樓頂俯瞰,法蘭德斯的古城風貌盡收眼底,遠近錯落的橘紅色屋頂、白色莊園和青綠色草地,都可以收入眼簾;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遠眺北海。鐘樓上有音色優美的鐘琴,由46個鐘組成,重27噸。其中有一座名為「勝利」的巨鐘,有300多年歷史,直徑達兩公尺,重6噸,敲響時,20平方公里內都可以清晰地聽到「天籟」。鐘樓的下面是當地的旅遊局。 全市有17座博物館和美術館,其中的格魯休斯博物館(Gruu-thuse Museum)坐落在第韋爾街17號,原來是15世紀貴族邸宅改建而成,並曾作過格綠(一種用來製造啤酒的混合物,後被啤酒花所取代)的銷售中心。館內展示花邊編織、陶器、地毯、樂器和古錢等文化。此外,館內還有老式家具、音樂箱等展示,庭園內還展示好幾輛舊式馬車。這個地方還曾作過英國王子愛德華四世亡命生涯中的避難所。 梅林博物館(Memling Mus-eum)位於凱特里街(Katelijne Street),它是12世紀聖讓(Sint-Jean)醫院的遺址,在13世紀時,仍有一部分病房被保留,在博物館入口處右側是15世紀時的藥房,一直到19世紀還在使用,其中的藥瓶是極為珍貴的藝術品。 這家博物館專門收藏大畫家梅林的作品,其中「聖‧卡特琳娜的神秘婚禮」和「聖‧尤索爾的遺物箱」兩幅畫是梅林的極品。另外木雕的遺物箱上有6幅迷你繪畫,畫了所有關於聖‧尤索爾的傳說,筆觸細膩,可用放大鏡觀賞;還有梅林巨型的「聖母像」畫。 梅林是15世紀末法蘭德斯最多產和最有才華的畫家,1430?年出生在萊茵河中游地區,曾在科隆接受過最初的藝術教育,他的出身是個謎,也無從知道他師從何人,但知他15世紀50年代來到尼德蘭,可能在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畫坊學過畫。1465年定居布魯日,並在這裡建立他的畫室,主要是接祭壇畫和肖像畫的訂貨。當時布魯日只有另一位畫家克里史提斯和他分庭抗禮,但卻於1476年逝世,使他一枝獨秀,成為當時最被推崇的畫家,當地的權貴、外交使節和大富豪,都爭相向他訂畫。 他的畫作在內容及構圖上各個時期都重複出現,沒有明顯的年代分別;但是在後期的作品中,所畫的聖母像顯得纖細、溫存和凝神內省,有高高的額頭、豐盈的雙頰,並以銀白明亮的顏色來展現出崇高的感覺;在背景的處理上,往往是透過窗口,展現出野外簡樸的自然風光,這已成為他的特有模式。 晚期,他主要為教堂和慈善機構作畫,在一些充滿著虔誠宗教情緒的聖經題材上,往往把捐贈人也畫在畫裡。他最後一幅大型作品是1491年的「基督受難三聯畫」。由於他的作品總是呈現著同時代畫家的風格,因此藝術史家們對他的評價不高,但是在他於1494年8月11日去世後,才被布魯日一位公證人在有關他的死亡文件上,稱他為「基督教世界技巧最高的畫家」。 聖血教堂(Holy Blood Basi-tica)位於布里德爾大道到城堡廣場右側,離市集廣場不遠。這個昔日的布魯日權力中心,在12世紀時是羅馬式建築,後來才改成今日的哥德式建築。教堂分為兩層,上層供奉著神聖的宗教寶物,是個據說裝有沾著耶穌血跡布料的聖血匣和遺物,是在1120~1150年間,在十字軍聖戰結束之後,由法蘭德倫(Vlaanderen)的貴族帶回來的。聖血匣展覽的時間除了每年5月3~17日外,平時開放時間是每個星期五的上午8:30~11:45,下午15~16時。在每年5月基督升天節那天,聖血匣就會被抬到市區遊行,整個城市都投入「聖血行列」的遊行活動中,市民身穿中世紀十字軍騎士的服裝,把當年取回聖血的景象,又一次生動地展現出來,蔚為一年一度的盛事。 聖母教堂(Church of Our Lady)是尼德蘭地區最高的建築物,磚砌的尖形塔樓高達122公尺,也是比利時最大教堂之一,建於13世紀,綜合各式建築的特色,15世紀建成,為哥德式建築。教堂內的祭壇裡,有年輕的勃艮第瑪麗亞(Maria)墓和墓碑,她是勃艮第公爵查理(Charles)的獨生女,嫁給了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生了菲力普一世(Phillip l),後者是查理五世的父親。不幸的是這位年輕的女伯爵瑪麗亞在一次騎馬中墜地,醫治無效而亡,死時年僅25歲。 教堂內還珍藏有許多宗教名畫和弗拉芒藝術品,其中最有名的是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和大雕塑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聖母與聖嬰像」,這座雕像用白雲石雕刻而成,小巧精緻,形態逼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每年都吸引眾多的觀光客前來瞻仰。 聖薩爾瓦多教堂(Saint Salva-tors Cathedral),是布魯日最古老的教堂,建於公元646年,12世紀火災時被全部燒燬,13世紀時予以重建,至15世紀時才竣工,19世紀中葉再度改建。教堂中央有一座於1871年增建的100公尺高的尖塔。從市集廣場沿Steenstraat街步行可達。 聖拯救者教堂(Saint Sauveur Cathedral)興建於12世紀,這座建築物高大陰暗,是哥德式建築,又夾雜著文藝復興式風格,教堂內有大量13世紀的藝術品、繪畫和精美的地毯。在反改革的時代裡,也給這座嚴肅的教堂建築帶來了大量的巴洛克式裝飾,藉以與黑白大理石的祭壇一爭高低。塔樓高80公尺,它那羅馬式的塔帽是在1846年加上去的;主樓周圍還有正方形的小塔樓,樣子非常奇特。 比京會修道院(Beguinage Monastery)靠近火車站,在愛之湖前,是幢充滿寧靜氣氛的白色建築物,建於1235年,它和一般的修道院不同,是個專供單身女性度過晚年的地方。現在修道院內穿著15世紀傳統服飾的修女,並不是比京會的修女,而是來自本篤會(Benedictines)的修女。 蕾絲學校是布魯日著名的蕾絲中心(V. Z. W. Kantcentrum),由基督教使徒修女創辦於1970年,是個非營利組織,以傳承手工蕾絲技藝為宗旨。冬天的蕾絲學校相當熱鬧,許多女士坐在教室裡,認真地編織著蕾絲,每個人桌上都放著不同的圖案,她們雙眼盯著編組圖案,雙手不斷而快速地撥弄著紡錘和棉線,美麗的蕾絲圖案就在銀針和紡錘的運作中開始逐漸成形。學員們多係70~90多歲的銀髮阿嬤,儘管有的背都馱了,雙手還是非常靈巧地編織著,參觀蕾絲學校門票為2.5歐元,除了每年12月25日到翌年1月2日關閉外,全年都對外開放。平日每天上午10~12時,下午14~18時,週末提前在下午17時休館。參觀完蕾絲學校,遊客可以到附近參觀蕾絲博物館,收藏有過去500多年來,在比利時和法國所流行的蕾絲式樣。 布魯日是比利時的蕾絲重鎮,其蕾絲手工業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在中世紀時,只有皇室或極其富有的人家才用得起蕾絲,現在比利時的手工蕾絲幾乎是歐洲各國皇室的最愛。當時的蕾絲全是手工做的,一直到19世紀才平民化,現在比利時各地的蕾絲,幾乎90%以上都是由機器編組成的,真正的手工蕾絲,價格非常昂貴。 關於布魯日的蕾絲,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在500多年前,有位名叫薩蕾娜(Serena)的貧窮女孩,非常愛慕一位年輕的雕刻家阿諾(Arnout)。她每天都得日以繼夜地工作,靠用一雙手編織蕾絲來養活她的寡母、4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因此對生活非常絕望,一點也不奢望能像其他女孩一樣能嫁給如意郎君。沒想奇蹟發生了,一個陽光普照的秋日,她在一棵樹下睡著了,突然間有許多銀針從樹上掉下來,交織成一幅非常美麗的蕾絲圖案。驚醒過來的她呆了半響,才想到應該趕快將圖案記下來,就快速衝回家,立即憑記憶編出令人讚嘆的蕾絲,賣給一位富商。因為她所編織的蕾絲名氣越來越響,許多富商都慕名而來,使她很快躋身上流社會,並且如願以償地嫁給阿諾,過著快樂的生活。 愛之湖(Minnewater)是個中世紀形成的內陸港,當時港裡停滿來此卸貨的船隻,非常熱鬧,現在則成為一個有美麗傳說的遊覽勝地。傳說湖上的天鵝是由愛神變成的,從1488年開始,天鵝便成為布魯日的象徵,在這裡天鵝的嘴上都有此城縮寫字母的「B」字標誌。湖畔綠樹林立,湖水碧藍透明,白天鵝在湖上悠閒自在地悠游,形成如詩如畫般的美景。
返回到
布魯日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