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德黑蘭 的原始碼
←
德黑蘭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檔案:Tehran1.jpg|left]] 德黑蘭(Tehrān)是伊朗的首都和中央省省會的所在地,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它不僅是國內的第一大城,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城市,總面積658平方公里。市區人口90多萬,若包括大德黑蘭地區在內,總人口超過1500萬,除了伊朗人外,還有阿塞拜疆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和阿富汗人,93.3%以上的居民說波斯語。 [[檔案:Elburz.jpg|right]] 這個都市的經緯度為東經51度26分、北緯35度40分,其緯度和中國蘭州省差不多,具體位置在厄爾布茲山脈南麓的賈吉馬卡拉季河之間的扇形大綠洲上,北距裏海110公里,東北方70公里處有德馬萬德峰,山頂終年積雪,炎夏在市區北望,有時還可以看到山頂雪花紛飛,形成德黑蘭景觀的壯麗背景。城市的東、北、西三面,由厄爾布茲山脈的山前丘陵形成一個弧形包圍圈,整個市區展開在一片自北向南呈緩坡傾斜的平原上,市區低的部分海拔約為1200公尺,但是高的部份海拔則達1800公尺。 德黑蘭市坐落在地震帶上,在過去長時間以來,一些地質學家認為,德黑蘭最近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伊朗政府確實有將首都遷離德黑蘭的打算,只是確定的地點尚未拍板定案。 當地屬於典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7月份是最炎熱時候,經常是32℃高溫,有時氣溫可高達40℃以上,但是這裡的高溫並不可怕,因為一到晚上就變得非常涼爽,會令人忘記白天的酷熱;4~9月通常是不會降雨的,因此夏季非常乾燥。當地最低溫的2月份,氣溫只有2.8℃,有時室外氣溫也會低到-15℃左右;降雨也多集中在2、3月份,年雨量只有200公釐。當地居民夏天需穿比較輕便的棉、麻或絲織品的衣服;冬天要穿外套、戴帽子和穿暖鞋。因而「德黑蘭」一詞,在波斯文中是「暖坡」的意思。 在公元4世紀時,德黑蘭只是雷伊城北8公里處的一個村莊,由於雷伊是當時世界上最長商道「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商旅來往頻繁,商業一向發達。在1027~1157年的塞爾柱蘇丹時期,雷伊成為波斯的首都,並逐漸繁榮起來。1220年,雷伊與德黑蘭都毀於蒙古騎兵的鐵蹄下,當時它和德黑蘭已連成一體,城市頗具規模,轄有12個區。 1553年,薩非王朝在這裡開闢市集,環城建起一座有4個城門和114個塔樓的圍牆,從而使得德黑蘭漸漸發展成一個中等城市和貿易中心。大概是這裡夏天很熱的緣故,又偏處北陲,歷代統治者都看不上眼,而輪番建都於設拉子、大不里士和伊斯法罕。 1796年卡札爾王朝建立,當時伊朗南部戰亂頻繁,破壞慘重;伊朗北部特別是德黑蘭及其附近地區受到戰爭的影響較少,經濟也比較穩定,並且有廣闊的草原,是供當時伊朗主要作戰兵種的騎兵,作休整、訓練和補給的理想基地,加上這裡和卡札爾王朝興起地區黑海東南一帶毗連,攻守均佳,基於從軍事戰略角度上的考慮,乃遷都德黑蘭,並進行了頗具規模的規劃,呈現波斯王朝的建築風格。在城牆周圍建立了市集及新建築物,還修建新城牆。從此以後,德黑蘭便一直成為伊朗的首都,後來又興建了第三道城牆。 德黑蘭真正大規模的發展,是進入20世紀以後。1926年後,巴勒維王朝推行現代化,對德黑蘭進行大規模的改進及擴建,把陳舊的城牆及住家重建成近現代化地區,使城市大為擴大,成為中東地區現代化大都市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黑蘭這個地名開始名聞天下,因為在1943年底,當時同盟國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在這裡聚會,並發表了著名的號召全世界各國人民聯合起來,擊敗納粹德國的「德黑蘭宣言」。1979年伊斯蘭共和國成立後,德黑蘭增添的新建築不多,其中最明顯的是新修建的地鐵,使德黑蘭成為中東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隨著石油收益的增加,城市範圍也不斷擴大,包括北側的塔基里什和南側的雷伊等衛星城市,首尾相接,連成一片。目前德黑蘭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中心,全國有1/3的企業集中在這裡,市內和郊區有大大小小的工廠2000多家,產品總值佔全國的51%。除了軍事工業外,以紡織、皮革、印刷、磚瓦、菸草、麵粉、製糖、油脂和罐頭等輕工業為主,也有冶金、水泥和汽車及飛機裝配等企業,並有煉油、石油化工等大型現代化企業。此外,還有電子、電器等工廠。大部分大、中型現代化工廠坐落在城市邊緣,紡織廠、化工廠、火力發電廠和煉油廠多在西南郊,運輸設備製造業則集中在西郊;其他工業,食品加工業遍布全城。另外,德黑蘭四郊土地肥沃,盛產小麥、甜菜、水果和棉花,故係國內重要農業生產區之一。 德黑蘭分為新、舊兩個城區。市區的中部和北部是新城區,南部為舊城區。有兩條筆直的林蔭大道貫穿市區的東西和南北,南北的一條稱為瓦利‧阿斯爾大街,從城南最低處海拔1100公尺的火車站開始,向北越過新、舊市區,直到海拔1600公尺以上厄爾布茲山麓的斯姆魯因、達爾班(Darband)和謝米蘭等景色壯觀的避暑勝地,全長12公里。東西向的一條叫做革命大街,是劃分新、舊城區的鮮明標誌。 舊城區在革命大街以南,有許多傳統的古老建築物,遍布著狹窄的街道,彎曲的小巷,很容易使人迷路,所以又有「迷城」之稱。這裡的街道大部分是用詩人的名字來命名的,並且有幾十座名詩人的墳墓,它的設計和建築幾可與古代帝王陵寢相媲美。兩伊戰爭期間,市民往往以犧牲者的名字來命名他們所在的街巷。如果同一條街巷有好幾位陣亡者,這條街巷就分段以幾個陣亡者名字命名,並將它們釘在金屬的路牌上。儘管這會給當地的郵政帶來了困難,但人們卻堅持要這樣做。 這裡到處充斥著老式市集、櫛比鱗次的小店舖和作坊,以及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陵園。當地居民多數是貧民階層,以及虔誠的穆斯林,每天凌晨5時天剛泛魚肚白時,就可以聽到由擴音機中播放出來悠長的祈禱聲,好像自半空中飄降下來。原來穆斯林們一天要祈禱5次,太陽剛升起之前要作第一次早禱,每逢祈禱時還必須放下手中任何工作,就地跪在地上誦經。所以這裡的各機構都在早上8時上班,一直到下午2時,中午不休息,沒有吃飯的時間,但是可以喝盅茶,吃幾塊小餅乾。每逢星期5,人們更是成群結隊去清真寺作禮拜。 新城區與舊城區不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種風情,面積相當於舊城區的兩倍。這裡街道寬闊,四通八達,30層左右的摩天大廈比比皆是,金融機構、大公司行號、大商場和大飯店多集中在這裡,政府機構和外國使領館也多設在這一帶,這裡的居民多係地主、富商、中高級官員和知識分子,故被稱為富人區。 街上來往的婦女很多,她們外出時雖然不再戴面罩,但仍用黑布由頭纏到身體。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則用風雪衣來代表黑布,並盡可能地裹住身子,再繫上彩色頭巾,據說這樣穿戴基本符合教規,也算是今日伊朗服裝的「新潮流」。 這個都市的人特別喜歡花卉,德黑蘭一年四季都盛開著各種鮮花,一般中產家庭的屋前都有個小花園。街心也種著鮮花,有的地方還修建有噴泉,形成街心花園,全市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花園和公園,都免費供人觀賞。此外,德黑蘭市區的路邊都有淺淺的水溝,是用來讓雨水宣洩用的,並用來讓行道樹喝水和降低市區炎熱的氣溫。這些淺淺的水溝每日定時會放流一些水,在40℃的高溫下,這些水就像是充滿氧氣的新鮮血液,衝入缺氧的腦細胞中。 德黑蘭還是全國最大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除了擁有許多中、小學和專業技術學校外,還有德黑蘭大學、伊朗國立大學、阿利亞梅爾大學、伊朗科學院和國家文學院等研究機構。市內有博物館11家、寶物館1家、圖書館數十家,另有12個由外國贊助的文化機構。當地還有不少醫院、以及數十家新聞媒體。 這裡是全國航空和鐵、公路交通的總樞紐,因此交通特別發達。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市區南郊,距離市中心區單向車程約半小時,有航班和歐、亞、非三洲和波斯灣地區營運。自國際機場至市區間,只有計程車服務,而且會亂喊價,索價都在15萬利亞爾以上。事實上非排班的計程車可以合資搭乘,每車可坐4~5名乘客,每人車資只要1.5萬利亞爾。梅荷巴德機場(Meh-rabad Airport)是國內線機場,位於市區,是伊朗國內線飛機的樞紐,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由這裡起飛的班機,成放射狀飛往國內各主要城市。 鐵路交通也非常方便,從德黑蘭向西,可通往土耳其和俄羅斯,並可和歐洲的鐵路網相連;向北可通往裏海海濱的托爾卡曼港;向東可直達東部大城馬什哈德和邊境城市薩拉赫斯;向西南可以抵達伊朗煉油中心的阿巴丹。市內的南區火車總站24小時服務,聯貫著與國內其他大城市的鐵路交通。 主要的公路也是以德黑蘭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德黑蘭有5個長途巴士站,可是伊朗的長途巴士都沒有臥鋪。 在市區交通方面,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以地鐵、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主。為了緩解市內的交通擁擠,德黑蘭設有49.1公里長的地鐵,其中地下31公里,地上18.1公里,共有7條路線,其中兩條路線的交匯點,設在市中心區的霍梅尼站。地鐵每次搭乘票價都是1.1萬利亞爾,距離不限。這條中東地區的第一條地鐵,它有女性專屬車廂,但女性也可以進入男性車廂。此外,地鐵的車廂都是中國打造的。 要搭乘公共汽車,可以在有「P」字的藍色圓筒型的公共汽車停靠站上車,不懂波斯語的遊客,乘坐起來不很方便;如只搭乘短程,頗有樂趣,值得一試。這裡公共汽車的特色,因汽油便宜,所以票價低廉,一般公共汽車需先行買票,車上不設投幣機或售票。車廂則分成前後兩個部分,由一橫排座位分隔,男前女後。 這裡的計程車一共有四種:一種是連結國際機場和市區的機場計程車,旅客在辦完入境手續後,到機場外面,就會看到專設的計程車招呼站,乘車經由現代化大廈林立的道路進入市區,需時約20~30分鐘,交通高峰時需要40~50分鐘。第二種是橙黃色的計程車,是按表收費的,按一定的路線行駛,可以共乘。第三是綠色計程車,車體上印有一道醒目的黑色橫線,線的上方還印有電話號碼,旅客只要撥這個電話號碼就可以叫到計程車,車資可享折扣優待。第四種是名叫沙拉德的計程車(Shared Taxi),它價格便宜,多有指定路線,但一般車程都不超過3小時,是長途交通可靠的工具。但是旅客最好還是包車比較方便,尤其是要遠行的時候,雇用通英語的司機包車較好,況且伊朗包車的車資真的很便宜。 德黑蘭的街道上除了公共汽車外,計程車、轎車、機車和自行車多如過江之鯽,頗為擁擠。在伊朗,女性是可以開車的。 這個城市的交通非常混亂,由於伊朗是今日世界上產油大國,油價比水還要便宜,一公升汽油只要6000利亞爾,一公升水卻要1萬利亞爾,因此汽車眾多,全市有近600萬輛機動車輛,所以街道上車水馬龍,各種型號、各種顏色的大汽車、小轎車、貨櫃車、大卡車和機車等川流不息,雜亂無章。伊朗目前直接進口的小汽車也不少,但街上跑的絕大多數都是使用外國的零配件在伊朗組裝的汽車,性能不佳,耗油量又大,使得市區的空氣污染程度已到了嚴重影響市民身體健康的地步。並且每一條街道經常都會塞車,不論車子或行人都不時會闖紅燈,弄得路口險象環生,連警察也幫不上忙,其交通之亂,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但是近年來德黑蘭市的綠化有明顯的改變和進步。 德黑蘭有許多設備不錯的旅館,五星級的大飯店就有5家之多。其中的阿扎迪格蘭德大飯店(Azadi Grand Hotel Tehran),在伊斯蘭革命前是稱為凱悅大飯店(Hyatt Hotel),共有482間客房,多間大餐廳、購物中心、游泳池,以及各種新式的服務設備。地址為:Dr. Chamran Expressway-Evin Cross Road。電話:+98-21-2073021/9;+98-21-2073031/5;傳真:+98-21-2073038/9。 埃斯泰加拉爾大飯店(Esteg-hlal Hotel)舊稱希爾頓大飯店(Hilton Hotel),也有482間高級客房,並有多間大餐廳及應有盡有的服務設施。地址為:Vali-Asr Junction, Chamran Exp. Way, Tehran, Iran。電話:+98-21-22660011;傳真:+98-21-22660031。 荷馬大飯店(Homa Hotel)舊稱雪里頓大飯店(Sheraton Hotel),是一座15層樓的現代飯店,有173間精緻客房,並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和設施。地址:Shahid Khoddami St. (Bijan), Vali-Asr Ave., Vanak Sq. Tehran, Iran。電話:+98-21-88773021-9;傳真:+98-21-88791780。 拉利大飯店(Laleh Hotel)舊稱洲際大飯店(Inter Continental Hotel),擁有386間新式的客房,以及最先進的服務設備。地址:Hijab Cross, Dr. Fatemi St., Tehran, Iran。電話:+98-21-8967021-9;傳真:+98-21-8965517,8965599。 埃斯皮納斯大飯店(Espinas Hotel),擁有224間新式客房,以及其他豪華的服務設備。地址:126 Keshavarz Blvd. Tehran, Iran。電話:98-21-66904099;傳真:+98-21-66904859。 四星級的大飯店也有5家,其中的英格希拉普大飯店(Eng-helab Hotel),舊稱皇家花園大飯店(Royal Garden Hotel),擁有230間客房,頂層設有漂亮的旋轉式餐廳,飯店內有新式的服務設備。地址:No. 50, Between Hafez & Vali-Asr Ave., Taleghani Ave. Tehran, Iran。電話:+98-21-66467251-5;傳真:+98-21-66494207。 伊文大飯店(Evin Hotel)擁有32間高級客房及其他新穎的服務設備,是袖珍型的四星級大飯店,服務態度優異,生意非常忙碌。地址:Shahid Chamran Broadway, after Parkway Crossroad. Tehran, Iran。電話:+98-21-2078606;傳真:+98-21-2090425。 荷威采大飯店(Howeyzeh Hotel)擁有184間客房,以及新穎的服務設備、賓至如歸的待客熱忱。地址:Teleghani Junc-tion, Nejatollahi Ave. (North Villa), Tehran, Iran。電話:+98-21-88732191 (127);傳真:+98-21-2090425。 科薩大飯店(Kowsar Hotel)擁有90間整潔的客房,以及新式的服務設備和親切的服務態度。地址:Malaee Alley, Vali-Asr Ave., Vali-Asr Sq., Tehran, Iran。電話:+98-91-21902843;傳真:+98- 21-5791658。 菲爾杜西格蘭德大飯店(Fre-dossi Grand Hotel),共有196間客房,並有新穎的服務設備。地址:No. 24, Foroughi St., Ferdowsi Ave. Tehran, Iran。電話:+98-21-6719991-3,6727026-31;傳真:+98-21-6711449。 此外,當地還有一些經濟型的旅館和民宿,旅客不愁訂不到客房。 當地也有許多餐廳,除了禁止飲酒、不賣豬肉和狗肉的料理外,有各式的菜餚供應。這裡的人們只吃羊肉、牛肉和駱駝肉,禽類只吃雞肉,鴨子非常稀罕,因為要靠進口,一般人不但吃不慣,並且也吃不起。對外形醜惡的動物如甲魚和螃蟹等,也不食用。可是,德黑蘭街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快餐店,賣的是漢堡、沙威瑪,以及象徵「美帝」文化的可口可樂。 觀光客如到餐廳就餐,應選擇高級餐廳,除了食材乾淨外,價格也不太貴,西餐及當地鄉土菜都很可口。如驅車到郊外參觀,無妨到鄉下茶店用餐,別有一番樂趣。有些鄉下餐廳在戶外的白楊樹下,擺置餐桌,也很逍遙自在,價錢更是便宜。 伊朗的鄉土菜據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最有名的是一種叫做契羅卡巴(Tchelo Kobabs)的菜餚,是將切成薄片的羊肉、小牛肉和雞肉等用炭火燒烤,然後才放在長粒的白米飯上,加蛋黃吃。伊朗人喜歡吃米飯,沒加上佐料而煮的飯叫Ckelo,做成西式炒飯的稱為Poln。德黑蘭街上就有許多吃烤肉的「卡巴」餐廳,設備很講究,是伊朗人招待貴賓進餐的場所。出售的烤肉分為牛肉、羊肉和雞肉三種。烤法是將各種肉切成寬約兩公分、長4公分的小塊,用鐵條串起,一串總有6、7塊,放在鐵網上用炭火烤,不時加以翻動,烤熟後取出加上一些鹵汁,使顏色加深,味道加濃,一塊塊自鐵條上取下平鋪在盤上,放在餐桌上用刀叉取食,另有鹽末和胡椒粉一類的佐料,任人取用。餐桌上除了烤肉外,還有大餅、生菜、酸奶酪和牛油等,擺滿一桌,看起來極為豐盛。烤肉另有一種吃法,就是在盤底鋪上牛油,上面是油炒飯,再加一個生雞蛋,然後再覆蓋上成串的烤肉,頗為美味可口。 市民們都喜歡吃一種薄薄的大餅,不是用純白的麵粉製成,而是用厥麥粉烙成,呈灰赭色,切成不大的一塊塊,放在長盤中供人食用,並以番茄、沙拉、洋蔥拌辣椒、煮豆和醬等為佐餐。 有一種牛油炒飯也是人們的普遍食物,這種牛油炒飯不用電鍋蒸熟,而是以牛油墊底,放在鐵鍋中燜熟,一粒粒地相當可口。人們還最愛吃鍋底有一吋多厚的焦硬鍋粑,也是切成長方形的小塊,看上去焦黃透油,要費很大的力氣才咬得動,牙齒不好的人肯定咬不動,並且味同嚼蠟,可是伊朗人卻認為是一道美食,樂此不疲。還有用菜泥和羊肉碎末紅燒成的菜餚,略帶酸味,也是一道常見的菜。另外,有一種加蘿蔔乾和紅色碎果乾炒的飯,又甜又鹹,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魚也是餐桌上的主要菜餚,捕捉裏海的鱘魚要經過政府許可的,因此相當名貴,德黑蘭一流的餐廳均有新鮮的鱘魚供應,這種魚還可以製成魚子醬,但是價格可不便宜。魚子醬是呈灰黑色的半透明顆粒,看起來像煮熟的珍珠米粥,又像一堆木瓜子,有一種特殊的鹹鮮味道,介在腥香之間,入口黏化,伊朗人稱之為「卡味」,是名聞全球的高級食品。 伊朗還有一種名產叫做開心果,外形比白果稍大,屬乾果類,炒後裂開了口,露出赭紅色的果皮,果仁外作翠綠色,內呈淺黃色,嚼在口中像花生米或腰果,質脆而鬆,味道可口。 這裡的人們還講究喝茶Chai,用一種比酒杯略大的茶盅,茶是用當地產的或進口的伯爵紅茶熬成,呈暗紅色,香味撲鼻甘甜,加糖後美味加分。這裡的糖多用甜菜提煉,味道很淡,呈不規則的結晶體,較硬也較難融化。喝茶時不是把糖加入茶內,而是含入口中後再去啜茶,街上有專門賣茶的店舖。伊朗人大多數是不喝咖啡的,在街上幾乎看不到咖啡館。在伊朗的飯店酒吧裡,以及其他地方都喝不到含有酒精的飲料。但常可喝到一種叫做Dugh的飲料,是一種酸奶加鹽的飲料,清涼又解渴。 德黑蘭沒有什麼夜生活可言,晚上人們多在家裡收聽國家廣播電台的廣播節目,或收看電視台的節目。全市有8個無線電視台,但均屬國營企業。市內可以收看到上百個歐洲和亞洲的衛星電視頻道,雖然政府禁用大型衛星接收天線,但實際上許多家庭都擁有這樣的設備。德黑蘭市的米拉德電視塔(Milad Tower),是今日世界上第四高的建築物。 伊朗傳統音樂沒有一定的節奏和旋律,外來人一般很難欣賞。西方娛樂進入伊朗人生活的就只有電影,伊朗人就藉著銀幕上所傳播的片面信息去瞭解西方世界。即使這樣,德黑蘭的電影院也很少,觀眾稀稀落落。這裡有時也會有劇團前來表演一些宗教劇。在聚集許多觀眾的大眾劇場裡,往往以摻雜打扮得妖裡妖氣的演員即興表演為樂。 這個都市是西亞地區體育運動中心之一,居民們都很喜歡體育和健身活動,全國則有30多個單項體育協會。德黑蘭的自由綜合運動場佔地450公頃,建築面積20萬平方公尺,擁有10萬個座位的足球場,還有22個其他體育項目的場館。這個運動場規模全伊朗第一,也是今日世界上最大運動場之一。另一家恩格勞布綜合運動場,面積130公頃,各項設施齊全,並擁有室內外標準游泳池各一個。此外,市內重要的運動場(Stadium)還有沙希德‧希魯迪(Shahid Shirudi)、沙希德‧潘納希(Shahid Panahi)、沙希德‧莫塔梅迪(Shahid Motamedi)等。 在伊朗,名為茲爾哈尼的體育團體非常受到歡迎,它融合了舉重的古式體操,風行一時。在觀眾的注視下,裸露上半身魁梧身材的選手們,以雙手舉起重達25公斤的金屬棒,做著有節奏的體操,它和西式的體操完全不同。配合著快節奏的小鼓聲,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來,選手們的動作都頗類似芭蕾舞,服裝也近似芭蕾舞裝,雙手戴皮製手環,身穿藍紅花的皮製長褲,充分展示人體肌肉之美。這種體操表演帶有些許神秘氣氛,也令人飽覽陽剛之美,是鍛鍊身體的一種好辦法,國內有許多這類體育俱樂部,不僅是職業選手,只要想調養身心的人們,都會來俱樂部勤練體操,這種體操雖然帶有一定的競技性,但是勝負並不重要,若將之視為一種宗教儀式,反而較為恰當。 沐浴也是伊朗人所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之一,無論是在城市或是鄉村,都有許多公共浴池,在浴池裡不但可以單獨沐浴,而且也可以享受交際之樂。浴池為了避免男女混雜,因此男女的沐浴日相互交替。 在德黑蘭購物沒有百貨公司可逛,只有一些商店街,更沒有像台灣有那麼多的大賣場可逛,要看到像我們和西方國家的奢侈品真是少之又少。舊城區內有好幾個波斯傳統性市場,當地人叫做「巴扎」,這是一種固定的市集,上面有頂篷,兩邊有許多土產店,購物可以吆喝還價,有時還有人牽著小毛驢招搖過市,更增加了中東的色彩。其中最大的一處「巴扎」位於古爾斯坦宮以南,建於卡札爾王朝時代,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市集。這裡迴廊彎彎曲曲,兩旁是一家挨著一家的小商品店,從食品到衣類、皮製品、古代小畫像、象牙細工、珠寶首飾、DVD、VCD、遊戲光碟和中國製的鳳凰牌自行車等,應有盡有。 波斯地毯遠近聞名,德黑蘭有許多地毯店,裡面充斥著各種各式的手工編織地毯,但價格都不便宜,普通一條地毯售價總在1000美元左右,好一點的非數千美元不可。不過波斯名貴地毯售價高昂是有其道理的,因為它先得由名設計師繪出圖案,然後用手工織成。至於用機器織的地毯,即使再好看,也會被認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這種貨色只能賣給不肯花大錢的外國人。當地人家家戶戶都有質料不同的地毯,貧窮家庭裡,一條地毯既可用來鋪餐桌,也可以讓客人當坐墊,晚上還可以作為寢具,兼有多種用途。這種廉價的地毯被稱為「客里姆」(Klim),沒有結,編織較為簡單,至少已有2500年歷史,古代的蘇美爾人在家中就是使用這種地毯。中產階級家庭的地毯都比較講究,地毯上多擺著漂亮的家具。富貴人家的地毯以品質好、擺得多及多至看不到地面為原則,甚至有的在地毯上再加地毯,多多益善。夏天人們在野外活動,草地上也可以鋪上地毯。 這裡波斯地毯的主要顏色有三種,一種是像寶石一樣湛藍的波斯藍;另一種是像瑪瑙一樣深沉的玫瑰紅;還有一種是由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的葡萄紫。這些色調都非常柔和悅目,歷百年而不褪色。王宮裡鋪設的地毯則以金絲銀線和羊毛交織而成,上面還綴有珍珠和寶石,價值連城。由於伊斯蘭教禁止繪描人體,因而截至19世紀末,地毯上多織以抽象的圖案和花樣。進入20世紀末,波斯地毯上也織出了幻想的英雄和美女的風采神態。 伊朗人以地毯為財富,並將它作為自己身分的象徵。女兒出嫁的陪嫁品中,地毯是不可或缺的;財富的繼承也離不開地毯;甚至地毯還能當貨幣,或抵押、或出手,比什麼都容易換得現金,愈舊愈老的地毯價值愈高,貯藏地毯比存錢生利息更划算。此外,波斯地毯一定要薄,越薄越值錢。 波斯地毯之所以能編織得如此漂亮,其密訣在於使用最優良的羊毛和天然染料,據說羊毛染色的技術、圖案的繪製,以及地毯的織法,和幾個世紀前的古代波斯相比,幾乎沒有什麼改變。製作波斯地毯最有名的地方除了德黑蘭外,還有伊斯法罕、庫姆、克爾曼、哈馬丹、卡尚和大不里士等,每個城市所產的地毯,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圖案和色調。這些產地各異的波斯地毯,在德黑蘭地毯店中均有出售。 編織波斯地毯工廠都是手工作坊,一個大木架面牆而立,上下左右都列有各色羊毛線,下面有張設計圖,編織手藝人便根據設計圖案予以放大,用一雙手挑選各色毛線,交織出畫面,方法非常原始。大多數編織者都是灰白鬍髭、滿臉風霜和漠無表情的老者,他們不言不語地在默默編織著,好像每根毛線都有自己的血汗,每一吋地毯都織有自己的生命。卡什凱族不僅是伊朗最古老的部族之一,而且還以卓越的地毯編織而聞名。他們將織好的地毯放在陽光下曬打,然後再將地毯浸在河流中,如此一來,最初顏色的鮮豔度就可長期保留下來,就是將地毯鋪在馬路上任由行人或駱駝踐踏,只要用水清洗,就可恢復原來的色彩。 伊朗另外一種有名的手工藝品是銅器,因為這裡氣候乾燥,銅器永遠會閃閃發亮,不會生銅鏽,所以當地許多器皿都選擇用黃銅製成。在銅器的表面,都鑴刻有古老圖案的花紋,形成其特色。還有一種非常受觀光客歡迎的特產,是一種叫做「土耳其玉」的寶石,它是一種質地並不堅硬的礦石,呈海藍色,是論克拉出售的,有些上品價格超過寶石或鑽石,伊朗國內凡是有錢的人,都以它作為名貴的裝飾品,它可以鑲成戒指、手鐲、耳環、項鏈、袖扣和領帶夾等飾物,這種寶石有一種特點,就是一遇到香水就會變色。另外,還有一種叫做「普斯汀」(Pustin)的上衣也很有名,它是用小羊皮(Buck Skin)精製成的,皮上還織有美麗的刺繡,圖案非常漂亮,十分適合當禮物饋贈親友。此外,德黑蘭的印花布、象牙雕刻等也都有精美的圖案。在市集上,常可看到工匠藝人在敲打金屬品,或在烘烤加工。 在德黑蘭的市區和郊區,有許多景點值得參觀,其中的自由紀念塔(Azadi Moment),位於麥赫拉巴德國際機場通往市區途中的自由廣場上,原名叫做國王紀念塔,伊斯蘭革命後改名為自由紀念塔,伊朗人稱它為「伊朗的大門」,它建於1971年10月,是為了紀念波斯帝國建立2500週年而建。在公開招標過程中,德黑蘭大學一位年僅20歲的建築系學生胡笙‧阿馬納特的應徵設計圖案,一舉中標。這是一座呈倒立的「V」字型白色紀念塔,造型非常新穎和獨特,在設計上吸收了古代薩珊王朝和薩法爾王朝的建築特色,是古代波斯建築和當代西方建築兩種不同風格的完美結合。 這座紀念塔高45公尺,拱形門洞高21公尺,塔基寬63公尺,由8000塊白色大理石鑲砌而成。塔的底層是博物館和小型電影院。博物館展出伊朗歷代最珍貴的出土文物,其中有「居魯士滾」,上刻有居魯士大帝的文告;並展出7世紀的金盤和用金銀粉書寫的「可蘭經」和工筆畫等。電影院可放映全景電影,可以容納500人左右觀眾,有5部電影機同時在一塊寬闊的銀幕上放映,影片中所展現的是伊朗的悠久歷史、燦爛的文化、山河風光和名勝古蹟等,如今這裡已成為伊朗舉行重大紀念活動的中心。 觀光客如想登上塔頂看德黑蘭全景,可以乘電梯上去,也可以從塔底沿275級石階慢慢爬上去,就可以到達塔頂的瞭望台,環顧四周,一幢幢現代高樓大廈,一條條帶有街心花園的大道展現在眼前,有4條氣派的柏油馬路伸向四方,像條紐帶把條條街道連串在一起,使全市成為一個有規律的整體;還可以遠眺厄爾布茲山脈雄偉的山峰。這裡是觀光客雲集的地方,常常要排很久的隊才能買到入場券。紀念塔夏季開放時間自上午9時到中午12時,下午4時到晚上7時;冬季開放時間是上午9時到中午12時,下午3~6時。 伊朗國家博物館(National Nuseum of Iran)已有74年歷史,收藏文物種類之多,堪列世界大型博物館之林,它是伊朗古文明歷史的縮影。位於葛城區內,由東、南兩棟組成。南棟為古伊朗博物館,建於1937年,是德黑蘭和全部伊朗人的精神糧倉。東棟建於1996年,是伊斯蘭時期的博物館。 從10~20世紀,各國的考古隊爭相到伊朗挖掘古代文物,所獲的出土文物就成為此館的主要展示品。從6000~9000年前的石器、4000~5000年前的陶器、青銅器,一直到薩珊王朝及伊斯蘭教統治時期的金銀器皿等,豐富多采,美不勝收。 水晶與陶器博物館(Glassware and Ceramics Museum)坐落在一幢幽雅古典建築的庭院內,裡面的展覽品以伊朗歷代的玻璃與瓷器工藝品為主,以及一些其他有價值的歷史文物。館內共有1個大廳和6個展覽廳,主要展品有公元前2000年的水晶香水瓶,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水晶酒杯和器皿等,以及歐洲18~19世紀製作的水晶器皿,其中最美麗的是在「恰高占比爾神殿」窗子上鑲嵌的水晶玻璃條。這個神殿是建於公元前1250年伊朗最古老的埃蘭神殿。陶器部分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面有許多動物圖案,外表上有各種彩釉;也有伊斯蘭時期的彩釉陶器,或單色、或五顏六色。此外,還有一些碑文、動物和鳥類畫像,以及當時一些宴會場景畫像等。 水晶和陶器展示區陳列有水晶器皿和陶器,其中水晶器皿有公元前2000年的水晶香水瓶、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水晶酒杯和器皿等,還有伊斯蘭前、後期的水晶裝飾品、印章、和各種器皿等,充分表示了伊朗工藝的發展,以及藝術家們的才華與技巧。陶器部分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當時的陶器上有許多動物圖案,有些陶器外表上有各種彩釉。館裡伊斯蘭時期的彩釉陶器,有單色的,也有五顏六色的,還有一些碑文、動物和鳥類的畫像,以及一些當時宴會場景畫像等。 古爾斯坦宮(Golestan Palace)博物館位於舊城區色拉廣場的東南面,又名玫瑰宮,是卡里姆汗下令於1786年開始興建的,20世紀初大功告成,前巴勒維王朝的重要儀式及典禮都是在這裡舉行,1967年為巴勒維國王舉行加冕典禮前曾修葺過,後來更成為國王誕辰、新年和重要宗教節日儀式舉行的地方,是目前市內最古老的歷史建築物,不但富麗堂皇,四壁還鑲嵌有鏡片和石膏雕花等,人們入內,如同進入玻璃櫥世界。宮殿入口處有拱門及鐘乳石形裝飾的天花板,宮殿庭園內有玫瑰園,是座百花齊放爭奇鬥艷的花壇及設置噴水池的法國庭園,綠樹、噴泉、鴿子和玫瑰花等,令人賞心悅目。宮殿現已成為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以陶瓷器居多,其中有拿破崙一世饋贈的一套塞拉斯(Serres)窯燒製的餐具,清朝皇帝贈送波斯王室成對的大瓦瓶。另外,卡札爾王朝的大理石「孔雀王座」也值得一看,王座間的波斯地毯,現已收藏在卡札爾國王起居室裡。博物館內的書庫裡還有許多歷代波斯君王的小畫像和可蘭經的裝飾本。博物館的開放時間自上午9時到中午12時,下午4~6時,星期五閉館休息。 博物館裡收藏品的內容包括了陶器、赤土陶器、石製小像、神像、刻有楔形文字的粘土板、蘇沙出土的圓形印章、帕薩爾加德(Pasargadae)的出土品、安息(Part-hia)時代的雕像或人頭、薩珊王朝的金銀器皿和寶石飾品、伊斯蘭教時代的紡織品、細密畫和地毯等的展示物,館內還陳列有漢摩拉比(Hammurabi)法典碑文的複製品。另外,這裡還有一間專門陳列中國瓷器的展覽室,擺有800多件中國元、明兩代的瓷器,它們是古波斯與中國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博物館內不可拍照,夏季開館時間自上午9~12時,下午4時到晚上9時;冬季開館時間自上午9~12時,下午3~6時。星期五僅上午開放,星期一則全日休息。 珍寶博物館(Grown Jewels Museum)位於市中心伊朗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Iran)地下保險庫中,是今日世界上藏寶最多的大寶庫,也是專門珍藏伊朗歷代國王所收集國寶的珍寶館,四周的牆壁是用2公尺厚的鋼筋水泥和合金材料澆灌而成,遊客可以購票入內參觀,但必須通過安全檢查,接受金屬探測器的仔細檢查。手提包、相機、液體、水瓶等物品都不准帶入館內。設有指定的英語導遊,參觀者都要跟著導遊慢慢觀賞,聽他逐一講解這些稀世珍寶。 所有的寶物都分別放在36個有防彈裝置的玻璃框中公開展覽,並有先進的電子監視系統遍布整個展覽廳。玻璃框中分別展示有鑲嵌寶石的皇冠、燭台和鼻煙壺等,件件都是珠光寶氣。首先映在眼前的是孔雀王座(Peacock Throne),鑲滿了奇珍異寶,色彩繽紛,極其華麗。在一個大碗上放滿了紅寶石,多得幾乎要瀉出來。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把雨傘,傘面上鑲滿了閃耀奪目的鑽石。 這裡還藏有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海之光」,是全球最大已琢磨的鑽石之一,重185克拉,為淺粉紅色,晶瑩剔透,光芒四射,原產於印度,與重102克拉的「山之光」是妹妹鑽石一對,1739年成為納迪爾征伐印度蒙古莫臥兒王朝的戰利品,後來「山之光」流落到英國。這對妹妹鑽石至今只有兩次在社交場合中公開顯露,一次是1902年波斯卡札爾王朝穆宰爾丁‧沙阿國王訪英時,曾將「海之光」綴在一頂精製的羔皮帽上。另一次是在1937年英王喬治六世為皇后加冕時,將「山之光」綴在皇后冠上。 館內還收藏3頂以紅鑽、紅綠鑽、珍珠和黃金製成的王冠,其中最大的一頂是巴勒維一世國王即位時命人製作的,王冠上有3380顆鑽石、祖母綠寶石5顆、藍寶石2顆和珍珠368顆,總計重1.04萬克拉。由於這頂王冠太重了,以致沒有一個國王曾真正戴過,只是在加冕時,當國王登上王座時,輕輕地套在國王頭頂。當國王離座時,王冠隨著懸索掛起收回。 這裡還藏有一顆重達37公斤的純金地球儀,上面鑲嵌5.1萬顆紅鑽石和綠鑽石,陸地部分鑲以紅鑽石,海洋部分嵌以綠鑽石,還標有國名、地名。據說這個價值連城的地球儀,是世界上最大的寶石組合。另外,寶物館中還陳列著象徵伊朗往日政權的「孔雀王座」,全用黃金、鑽石和寶石製成,是國王坐朝聽政的御座。巴勒維一世加冕時,境內猶太教徒曾贈送一塊重20公斤的雕花金板,板上的慶賀文字都是用鑽石拼寫而成。館內不可拍照,安全檢查非常嚴格。這家博物館夏季開館時間為下午4:30至晚上7時,冬季自下午3:30~6時。除星期一和星期五外,每日開放。 大理石宮殿博物館(Marble Palace Muse-um)位於包拉廣場的西北面,這裡原係巴勒維一世國王的宮殿,通稱為「卡赫馬爾馬」,尤以精美的大理石雕刻聞名於世。 民俗博物館(Folklore Muse-um),主要陳列各種描繪伊朗初期風格習慣的繪畫和蠟像,形象生動而有趣,尤其是19世紀伊朗人的生活習慣及民族性服裝,別有一番風味。開館時間每天為上午8~12時,下午4~6時,星期五閉館休息。 裝飾藝術博物館(Decorative Arts Museum)位於市區北部,是一家專門收集和陳列伊朗國內各民族傳統性服裝及裝飾品的博物館,目前藏有1850多件珍貴的收藏品。開館時間夏季是上午8~12時,下午3~6時;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閉館休息。 地毯博物館(Carpet Museum)位於市中心法特米大街和勞奈公園之間,是座形狀奇特單層灰色的四方形建築物,外觀簡樸別致,帶有伊斯蘭建築風格,開館於1978年3月。波斯地毯已有2500多年歷史,這裡展廳陳列著數十張各個時期的地毯,都是歷史留存的精品傑作。這裡所陳列的波斯地毯,其染料都是從天然植物和礦石中提取,染色經久不退不變。地毯圖案各異,題材廣泛,其中展出的最古老地毯是15世紀大不里士的產品,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而最美麗的地毯是產於19世紀的克爾曼精品,其圖案不僅有各種飛禽走獸,而且還有90多年前衣著的各國人像;有的地毯還織出「可蘭經」的故事。有一幅是屬於13世紀後期伊朗南部克爾曼生產的地毯,其中心圖案竟是中國的十二生肖,並且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中伊兩國之間的悠久交往歷史。館內四季保持24℃恆溫,還有一個圖書館,內多係波斯和東方有關地毯的圖書,另有一個地毯學習室。 禮薩阿巴斯博物館(Reza Abbasi Museum)也位於市區內,禮薩阿巴斯是伊朗一位相當知名的、中世紀時期細緻宮廷畫家與伊斯法罕派書法家。館內展藏了是個不為人知的世代、神秘、充滿人類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努力遺跡,應該歸類於人類史學博物館。 此外,市內比較重要的博物館還有現代藝術博物館(Modern Arts Museum)、伊朗國家藝術博物館(Iran National Arts Museum)、人種史學博物館(Ethnological Museum)和阿卜安巴爾博物館(Ab Anbar Museum)等。 國立美術館(National Arts Museum)位於摩塔哈利清真寺的北面,這裡收藏有許多傳統的伊朗美術作品,被稱為伊朗最偉大的繪畫作品寶庫。在美術館的後面,有一所附屬工藝學校,專門製作地毯、陶器和一些鑲工精細的傳統手工藝品,製作方法對外公開。開館時間為上午8:30~12:30,下午3~6時,星期一和星期五下午休息。 薩德阿巴德王宮建築群位於市區最北部的山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面積約400公頃,其中森林、花園、草坪約佔180公頃。王宮建築群共有14座宮殿,其中有些宮殿因伊斯蘭革命的勝利,國王逃離王宮到外國避難而未完工。其餘每座宮殿都富麗堂皇、設備齊全,有游泳池、花園、草坪和網球場等,每一座宮殿的原來主人都是巴勒維國王的皇親國戚。自伊斯蘭革命勝利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將這個王宮建築群改為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以往王室的奢侈生活。 在這些王宮建築物裡有許多伊朗和歐洲名畫,多係西方國家領袖們過去贈送給伊朗王室的禮物,巴勒維王室又將這些名畫和寶物等藝術品倒賣給歐美富豪,這些名畫和藝術品本來都是伊朗的寶貴文化資產,凝聚著伊朗藝術家們的心血和智慧,而這些國寶多數成了西方國家一些私人或國家博物館的寶物。現在王宮建築群博物館裡所陳列的伊朗名畫和地毯,只是其中少部分。 最大的王宮建築群博物館叫做德黑蘭國家博物館,由於外牆呈白色,於是就以白宮相稱。這座王宮始建於1931年,竣工於1939年,外表用大理石砌成,具有德國宮殿風格,內部則為伊朗風格,佔地2164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為5000平方公尺,分為上下兩層和地下室。內部裝飾富麗堂皇,將伊朗和歐洲風格融為一體。宮殿頂部為伊朗優美獨特的石膏雕塑,地上鋪著精美的波斯地毯。這裡原係前王巴勒維的辦公室和夏宮。殿內設有寢室、餐廳和禮賓廳,其中禮賓廳的裝飾和擺設均為歐洲18世紀的風格。這裡還有其他國家贈送的禮品,其中來自台灣中華民國政府的禮物,包括澎湖珊瑚、花蓮產的台灣玉雕和雙面繡等。自伊斯蘭革命成功後,這座宮殿被改為博物館,並於1981年對外開放,但內部仍保持王室時期的擺設和裝飾,以便讓遊客親眼目睹國王生前的奢侈生活。 沙哈凡德宮(Shah Vand Pal-ace)又叫綠宮,因為它四周牆壁都是用綠色大理石砌成的。這是伊朗最雄偉最美麗的一座王宮,它依山而建,坐落在薩德阿巴德王宮建築群的最北面,是巴勒維國王父親禮薩國王的寢室,始建於1922年,竣工於1928年,面積1400平方公尺。此宮無論從建築風格,還是從裝飾藝術的角度來說,都是與眾不同。綠宮第一層有大廳、餐廳、貴賓室和老王的辦公室。地下層主要作為招待貴賓用,除了餐廳和休息廳外,還有兩間寢室和一個特別會議廳。 在王宮建築群裡,還有一座人類學博物館,向遊客展示著伊朗人從古至今,在各個朝代的生活工具。博物館主題明確,每一個展廳介紹一個時代的文化和風俗。館內還分類介紹伊朗各地區各族人民在不同時代的文化特徵和風俗習慣,使參觀者認識和了解伊朗的歷史,而且也是專家學者研究伊朗歷史和風俗的寶貴資料庫。 1983年,薩德阿巴德王宮建築群裡修建一座軍事博物館,介紹了伊朗的軍事發展史,以及各朝代使用的武器,如劍、矛、盔甲和火槍等。在軍事博物館裡,有一個展廳專門展示兩伊戰爭時代,伊朗人民所使用的武器、一些戰役模型和伊朗軍隊在這次8年戰爭中所取得的勝利等。 摩塔哈利清真寺(Mosque Motahhari)位於國立美術館的南面,由伊朗中央銀行沿著伊斯蘭共和國大道往東走,盡頭便是。建於1830年的卡札爾王朝時代,是用馬賽克磁磚裝飾而成,庭院設有恬靜的泉口奇觀。 賽巴沙拉清真寺(Mosque Sepahsalar)位於包拉廣場南面,始建於1878年,四周聳立著8座雄偉尖塔,是今日世界上最大清真寺之一。寺內牆壁上裝飾著一些非常漂亮而別致的馬賽克磁磚,色彩迷人。從迴廊中望去,庭院中的噴泉池洋溢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寺內不但有空調設備,並且有世界上最大禱告廳之一,另有演講廳、接待室、寺院圖書館和伊斯蘭教研究中心等。 市內重要的清真寺還有伊瑪目胡笙(Imām Hussein)、埃斯法尼哈(Esfahāniha)、阿加(Aqa)、努爾(Nur)、哈茲拉特‧阿博勒法茲勒(Hazrat-e-Abolfazl)、賽義德紹哈達(Seyyed-ol-Shohada)、拉赫曼(Al Rāhmān)、甘迪(Qandi)、德黑蘭大學(Tehran University)、霍賈特(Hojjat)、阿迪內(Adineh)、薩賈德(Sajiad)、安薩爾(Ansār)、穆罕默迪(Mohommadiyeh)、加納特‧阿巴德(Qanāt Abad)和邁赫迪耶德黑蘭(Mohdiyeh-ye-Tehran)等。 自由體育中心原名阿里亞梅爾體育中心,位於市區西北郊外14公里處,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1974年第七屆亞洲運動會就是在此舉行,可以容納7.1萬多名觀眾。 霍梅尼陵寢(Khomeini shrine)位於市區以南39公里處、貝黑什特、扎赫拉公墓的北端,現在已成為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新聖地。這座墓於1989年6月動工,1990年8月落成,歷時14個月,是個佔地數千平方公尺的正方形建築物,所用的土地全部由信徒捐獻。陵墓的建築就像一座清真寺,金頂輝煌,外圍是由許多彩色花紋圖案的主柱支撐的迴廊,中間空地上聳立著30公尺高的一個拱形大廳,鍍金拱頂在燦爛的陽光下輝煌耀眼,拱頂上飄揚著一面紅底白字旗,這是在兩伊戰爭中伊朗軍隊收復霍拉姆沙赫爾時的戰旗,上面寫著:「偉哉阿拉!領袖霍梅尼」。在大廳中間黃綠色的水磨地板上,擺放著盛有霍梅尼遺體的大理石長方形棺棱,四周擺著松枝和花束,棺棱的正前方是一幅霍梅尼遺像和一個玻璃方盒,內放有霍梅尼生前使用過的可蘭經,絡繹不絕的穆斯林圍站在大廳外的檐下,透過合金多孔的格子瞻仰石棺,並紛紛向大廳裡拋扔錢幣,還有一些年輕的穆斯林,用金屬鏈圈抽打自己的身體,以示忠誠。每逢革命勝利紀念日、霍梅尼誕辰、忌日及一些重要的宗教節日,這裡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紀念活動。 在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歷史上,曾有過12位最高領袖,也就是伊瑪目。傳說第二位伊瑪目邁赫迪在9歲時循隱,並將在某一歷史時期轉世,在今日伊朗虔誠的穆斯林眼中,霍梅尼就是這位轉世的伊瑪目,是神。 珍珠宮(Pearl Palace)位於德黑蘭和卡拉季(Karal)市之間的一座美麗的宮殿,是巴勒維二世國王最得寵的么妹夏姆絲的居處,西式建築的宮殿面積較大,終年綠樹叢蔭,花卉奪目,是德黑蘭郊區的一處有名景點。 達爾班(Darband)位於德黑蘭北郊,這裡冬天會降雪,其他季節則是最佳的避暑勝地。沿著溪流旁有許多小吃店,店門口的地毯上擺有長凳。觀光客在這裡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大自然的氣息。每到星期五,會有許多市民來此郊遊散心。 托查爾滑雪場(Tochal Teleca-bin)距離德黑蘭只有10分鐘車程,海拔3740公尺,是今日世界上第七高的滑雪場,一年中有8個月可以滑雪。 雷伊(Rey)亦作拉伊(Rayy),古波斯稱為拉格哈(Ragha),是古波斯的大城市之一,屬德黑蘭省,位於德黑蘭東南郊8公里處,現在是德黑蘭郊外的住宅區。在著名的「天方夜譚」一書中,就曾提到過這個城市。在祅教(又稱為瑣羅亞斯德教)中,雷伊被視為一個聖地。公元641年被阿拉伯穆斯林佔領,公元8世紀時是個重要城市,在西亞只有大馬士革和巴格達可以與之相比,這裡的建築物是用磚蓋的,並用藍色彩陶作裝飾。1220年,遭到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所毀壞。現在的富伊仍可見到當年的城牆遺蹟,以及矗立在市中心的圓形塔,依舊呈現出古城的風貌。在「阿里之泉」旁,可以看到編織完工的地毯用水沖洗的作業情形。現在全城有20多萬人口,以生產裝飾性藝術絲織品和陶品著稱。此外,這裡還發掘有大量仿中國唐三彩提壺的瓷片出土,還有仿中國越窯的青瓷和白瓷。 在德黑蘭市郊還有一些好風景,其中的凡拉明(Varamin)風景區位於南郊32公里處。另外,距離德黑蘭市區以西100公里處,還有一座避暑勝地希馬斯哈克(Shemshak)山。 [[檔案:Tehran2.jpg|left]][[檔案:Tehran3.jpg|left]][[檔案:Tehran5.jpg|left]][[檔案:Tehran6.jpg|left]][[檔案:Tehran7.jpg|left]][[檔案:Tehran8.jpg|left]][[檔案:Tehran9.jpg|left]][[檔案:Tehran10.jpg|left]][[檔案:Tehran11.jpg|left]][[檔案:Tehran12.jpg|left]][[檔案:Tehran13.jpg|left]][[檔案:Tehran14.jpg|left]][[檔案:Tehran15.jpg|left]][[檔案:Tehran16.jpg|left]]
返回到
德黑蘭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